木门古道 木门古道
古道边,长发落,天涯人!
关注数: 9 粉丝数: 52 发帖数: 6,800 关注贴吧数: 9
【天水迈步国家级】秦州大鲵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省评座谈会召开 (召开会议)(实地考察)(实地考察)  (秦州区外宣办 辛志锋)10月24日,省环保厅主持的“秦州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评审委员会现场考察座谈会”在秦州区召开。此次座谈会是甘肃秦州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顺利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由省人民政府委托省环保厅在天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省评委员会成员由省环保厅副厅长葛建团、省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张军、省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主任科员王斌、省农牧厅渔业处调研员王武松、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陈年来、甘肃轻纺设计院高工胡建华、甘肃省渔政管理总站高工丁丰源等专家组成。(实地考察)  当天上午,省评审委员会专家一行先后深入秦州大鲵自然保护区的花园河、北峪河流域就保护区功能区划、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与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   当天下午,又召开了秦州区主要领导、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保护区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秦州大鲵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电视专题片,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史文就保护建设、晋升国家级准备等情况进行了汇报,与会市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就各自职责范围内保护区建设及晋升等进行了表态发言,省评审委员会专家就保护区晋升工作进行了点评。   省评审委专家对秦州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好评,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下一步,秦州区认真梳理省审委专家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结合秦州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际,进一步弥补不足,全力按程序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准备省环评工作,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水生野生珍稀动物保护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秦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周继军主持会议)
【人文天水】连辑:挖掘利用独特文化资源打造陇东南文化历史文化 华夏文明--中国甘肃网   4月14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赴天水市,就我省建立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工作进行调研。连辑指出,要依托伏羲文化和大地湾文化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把天水乃至陇东南地区打造成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文化历史基地。  连辑一行先后深入到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博物馆、大地湾原始宫殿遗址、陇城乡女娲祠、三国街亭古战场遗址及麦积区卦台山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中连辑指出,大地湾有着8000年的历史和275万平方米的史前历史遗存,是华夏文明之源、中华民族之根,具有很高的发掘保护价值和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要以大地湾遗址为载体,把建设大地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纳入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重点项目之中,深入论证、积极申报、有力推动,使之成为陇东南文化历史基地建设的重要支撑。  连辑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地湾遗址本体的考古、挖掘,运用市场和产业手段对其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要正确处理遗址保护与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关系,既要实施重点保护,又要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通过积极争取项目,逐步完善以道路交通、原始村落复原工程、游客服务中心、环卫设施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带动沿线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努力改善大地湾遗址周边的生态环境;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成立高规格的大地湾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研究开发和展示推介等文化活动,并依次带动伏羲文化、女娲文化及三国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调研期间,连辑一行还审看了由天水市创编的旅游版大型舞剧《一画开天》。
【天水长城】2012电力行业创新企业50强震撼揭晓 备受业内瞩目的“「EP TOP50」2012电力行业创新企业50强”榜单发布暨颁奖典礼于10月17日在上海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MP SUMMIT 2012电力产业峰会上隆重举行。「EP TOP50」以“创新发展,共赢未来”为主题,倾力打造电力行业评选活动的第一品牌。 本届「EP TOP50」颁奖盛典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吸引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电力公司、电力科研院所、电力设计单位、电力行业协会学会、大型用电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企业精英、投资机构代表以及媒体朋友共600多人参与颁奖大会。出席颁奖大会的嘉宾也可谓“星光璀璨”,阵容强大,包括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主任赵宇等。 「EP TOP50」2012电力行业创新企业50强评选活动由MG《现代电网》、MP国际电力产业网发起,主要表彰在某一技术领域具有重大创新,有良好市场潜力、经济性好的电力技术或产品;表彰在技术研发、经营管理或服务等方面坚持创新,并取得显著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单位或个人。本次评选历经5个月的调研、行业推选、填写问卷、公示征询、专家独立评审等一系列过程,评出“2012电力行业创新人物奖”、“ 2012电力行业创新产品奖”、“ 2012电力行业创新应用案例奖”、“ 2012电力行业最佳创新企业奖”四大奖项。在颁奖仪式上,主办方特别邀请国务院参事徐锭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中科院南京宽带无限移动通信研发中心主任赵宇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奖企业颁奖,并邀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裴相精先生为荣登榜单的入围企业颁奖。国务院参事徐锭明还为颁奖活动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并对电力企业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希望他们为中国电力行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其中,荣获“2012电力行业创新人物奖”的是:大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广福,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宏,北京水木源华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强,有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道宏,魏德米勒电联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宛晨等。荣获“ 2012电力行业创新产品奖”的企业是:山东山大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维萨拉(北京)气象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北京北变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莱姆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 2012电力行业创新应用案例奖”的企业是: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限公司,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法国CA公司,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德世科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等。荣获“ 2012电力行业最佳创新企业奖”的企业是: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ABB(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智能电网集团,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清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一普实业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福建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荣获「EP TOP50」2012电力行业创新企业50强入围榜单的企业有: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研华(中国)有限公司,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嘉兴清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福禄克测试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宏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钛能电气有限公司,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摩莎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等。 作为一年一度的电力行业评选活动,「EP TOP50」在鼓励电力行业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助推电力企业品牌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电力行业创新发展方面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本次评选将是2012年度电力行业最具有影响力的盛典之一。
【出城入园建设大城市】天水岷山厂迁建改造项目奠基 (天水岷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迁建改造项目奠基)(市委书记马世忠宣布工程奠基开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卫东主持奠基仪式)   10月24日上午,天水岷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迁建改造项目开工奠基,这标志着全市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工程全面启动。   市委书记马世忠宣布工程奠基开工。首钢军工集团董事长刘宗乾,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奇若,市委常委、秦州区委书记张明泰,市委常委、秘书长蒋晓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一兵,副市长雷鸣,市政府秘书长逯克宗出席奠基仪式并为工程奠基。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卫东主持奠基仪式。   雷鸣在讲话中对工程的奠基表示祝贺。雷鸣希望,秦州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努力为岷山机械有限公司搬迁改造项目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岷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要以搬迁改造项目的实施为契机,继续秉承过去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在出城中做大规模、在入园中提升质量、在转型中追求跨越发展的理念,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机械制造企业,重振岷山机械雄风,真正实现企业的转型跨越发展。(天水岷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冉弘介绍迁建改造项目概况)  天水岷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的老军工企业,是西北唯一的轻武器生产单位,该企业自建厂以来,为支援西北“三线”建设,繁荣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岷山公司是我市工业企业的“10强50户”重点企业,岷山公司的氧枪喷头被甘肃省评为十大专利产品;在机床行业中,岷山机械公司已成为宝鸡、兰州、云南等机床制造企业的机床部件重点配套生产单位;岷山商标已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为进一步加快岷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市委、市政府将岷山公司确定为全市工业企业首个出城入园企业,实施异地搬迁改造。   岷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新厂区位于秦州区玉泉镇闫家河村,占地面积25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市城市发展布局、推进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加快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宝兰客专】现代钢铁筑“丝绸之路”完美对接,天水南站立折功能 10月19日至20日,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分别在陕西和甘肃破土动工。它将和正在建设的兰新第二双线实现完美对接,一举使见证了人类几千年文明传播的古丝绸之路真正迈入高速时代! 10月19日至20日,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分别在陕西和甘肃破土动工。它将和正在建设的兰新第二双线实现完美对接,一举使见证了人类几千年文明传播的古丝绸之路真正迈入高速时代!按照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的设计方案,新建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按照客运专线双线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运行动车组,采用本线旅客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混合运行的客运专线模式。正线全长401公里,其中陕西省境内46公里,甘肃省境内355公里,建设工期5年。宝兰客专作为徐州至兰州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西北地区与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的中长距离客流,兼顾沿线城际客流,建成后规划单向年运输能力远景将达到6000万人次。该项目将穿越有着“中国滑坡之乡”的甘肃天水地区,设计桥隧比例高达93%,也是目前国内穿越湿陷性黄土等级最强、黄土陷穴最发育地区的铁路客运专线。针对这些难题,铁一院超前进行了复杂山区密集隧道群洞口桥隧一体化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七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运用,并把郑西客运专线的技术成果用于该线。该项目设计总工程师、铁一院高级工程师郭俊奇介绍,宝兰客专自西宝客专宝鸡南站引出,经天水、秦安、通渭、定西、榆中,至兰州西站。全线共设东岔、天水南、秦安、通渭、下小岔、定西南、榆中、兰州西客站等8个车站。其中:下小岔站为越行站,兰州西客站为客运始发站,天水南站为有立折条件的中间站,其他车站均为客运中间站。自宝兰客专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以来,铁一院集中优势力量,对全线设计方案展开深入研究和细化,通过多方案比选和不断地优化设计方案,目前各项主要技术标准均已稳定,顺利通过2011年中资公司对项目的勘察设计安全咨询评估和2012年的铁道部鉴定中心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目前,铁一院已经完成宝兰客专方案稳定段落站 10月19日至20日,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分别在陕西和甘肃破土动工。它将和正在建设的兰新第二双线实现完美对接,一举使见证了人类几千年文明传播的古丝绸之路真正迈入高速时代! 10月19日至20日,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分别在陕西和甘肃破土动工。它将和正在建设的兰新第二双线实现完美对接,一举使见证了人类几千年文明传播的古丝绸之路真正迈入高速时代!按照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的设计方案,新建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按照客运专线双线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运行动车组,采用本线旅客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混合运行的客运专线模式。正线全长401公里,其中陕西省境内46公里,甘肃省境内355公里,建设工期5年。宝兰客专作为徐州至兰州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西北地区与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的中长距离客流,兼顾沿线城际客流,建成后规划单向年运输能力远景将达到6000万人次。该项目将穿越有着“中国滑坡之乡”的甘肃天水地区,设计桥隧比例高达93%,也是目前国内穿越湿陷性黄土等级最强、黄土陷穴最发育地区的铁路客运专线。针对这些难题,铁一院超前进行了复杂山区密集隧道群洞口桥隧一体化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七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运用,并把郑西客运专线的技术成果用于该线。该项目设计总工程师、铁一院高级工程师郭俊奇介绍,宝兰客专自西宝客专宝鸡南站引出,经天水、秦安、通渭、定西、榆中,至兰州西站。全线共设东岔、天水南、秦安、通渭、下小岔、定西南、榆中、兰州西客站等8个车站。其中:下小岔站为越行站,兰州西客站为客运始发站,天水南站为有立折条件的中间站,其他车站均为客运中间站。自宝兰客专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以来,铁一院集中优势力量,对全线设计方案展开深入研究和细化,通过多方案比选和不断地优化设计方案,目前各项主要技术标准均已稳定,顺利通过2011年中资公司对项目的勘察设计安全咨询评估和2012年的铁道部鉴定中心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目前,铁一院已经完成宝兰客专方案稳定 10月19日至20日,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分别在陕西和甘肃破土动工。它将和正在建设的兰新第二双线实现完美对接,一举使见证了人类几千年文明传播的古丝绸之路真正迈入高速时代! 10月19日至20日,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分别在陕西和甘肃破土动工。它将和正在建设的兰新第二双线实现完美对接,一举使见证了人类几千年文明传播的古丝绸之路真正迈入高速时代!按照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的设计方案,新建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按照客运专线双线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运行动车组,采用本线旅客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混合运行的客运专线模式。正线全长401公里,其中陕西省境内46公里,甘肃省境内355公里,建设工期5年。宝兰客专作为徐州至兰州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西北地区与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的中长距离客流,兼顾沿线城际客流,建成后规划单向年运输能力远景将达到6000万人次。该项目将穿越有着“中国滑坡之乡”的甘肃天水地区,设计桥隧比例高达93%,也是目前国内穿越湿陷性黄土等级最强、黄土陷穴最发育地区的铁路客运专线。针对这些难题,铁一院超前进行了复杂山区密集隧道群洞口桥隧一体化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七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运用,并把郑西客运专线的技术成果用于该线。
【宝兰客专】现代钢铁筑“丝绸之路”完美对接,天水南站立折功能 10月19日至20日,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分别在陕西和甘肃破土动工。它将和正在建设的兰新第二双线实现完美对接,一举使见证了人类几千年文明传播的古丝绸之路真正迈入高速时代! 10月19日至20日,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分别在陕西和甘肃破土动工。它将和正在建设的兰新第二双线实现完美对接,一举使见证了人类几千年文明传播的古丝绸之路真正迈入高速时代!按照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的设计方案,新建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按照客运专线双线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运行动车组,采用本线旅客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混合运行的客运专线模式。正线全长401公里,其中陕西省境内46公里,甘肃省境内355公里,建设工期5年。宝兰客专作为徐州至兰州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西北地区与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的中长距离客流,兼顾沿线城际客流,建成后规划单向年运输能力远景将达到6000万人次。 该项目将穿越有着“中国滑坡之乡”的甘肃天水地区 ,设计桥隧比例高达93%,也是目前国内穿越湿陷性黄土等级最强、黄土陷穴最发育地区的铁路客运专线。针对这些难题,铁一院超前进行了复杂山区密集隧道群洞口桥隧一体化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七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运用,并把郑西客运专线的技术成果用于该线。该项目设计总工程师、铁一院高级工程师郭俊奇介绍,宝兰客专自西宝客专宝鸡南站引出,经天水、秦安、通渭、定西、榆中,至兰州西站。全线共设东岔、天水南、秦安、通渭、下小岔、定西南、榆中、兰州西客站等8个车站。其中: 下小岔站为越行站,兰州西客站为客运始发站,天水南站为有立折条件的中间站,其他车站均为客运中间站。自宝兰客专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以来,铁一院集中优势力量,对全线设计方案展开深入研究和细化,通过多方案比选和不断地优化设计方案,目前各项主要技术标准均已稳定,顺利通过2011年中资公司对项目的勘察设计安全咨询评估和2012年的铁道部鉴定中心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目前,铁一院已经完成宝兰客专方案稳定段落站前施工图设计工作,并计划于2013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施工图,确保“现代钢铁高速丝绸之路”的宏伟蓝图早日实现。
【陇上名城展新姿】天水市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陇上名城展新姿 ——我市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这是一组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的数据:城市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比五年前增加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3%,比五年前增长3个百分点;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62平方米,比“五年前增长0.27平方米;城市居住建筑集中供热率70%,比五年前增长16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比五年前增长55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2%,比五年前增长8.4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4平方米,比五年前增长0.95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5.1平方米,比五年前增长4.5平方米。这些数据也许枯燥,但如果把它幻化成可感知的实体,那就是一条条平坦笔直的道路、一幢幢崭新的小区住宅、不断“长高变大”的城市和愈来愈舒适、优美的市容环境。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市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创新建设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速度,城市建设实现了从构建框架、拓展规模到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转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明显加强,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期。如今的陇上名城、羲皇故里——天水,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宜居、宜业、宜游和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城性现代化大城市方向迈进。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支撑,是城市功能完善的保障。 近年来,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三城”(伏羲城、天河城、瀛池城)、“两线”(藉河城区段、渭河城区段)的开发建设,先后实施了70多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30亿元,建成了藉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伏羲城开发等一批大项目。完成了藉河南北路、岷山路、渭滨北路等10多条道路的拓建改造;完成了12条城市主次干道的更新及城区120多条小巷道的综合整治工程;新建成天河广场,对龙城广场、火车站广场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了藉河瀛池大桥、渭河社棠大桥、罗峪河左家场大桥等;完成了天河集中供热和庆华供热扩容改造工程;建成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医疗垃圾处理厂;完成了秦州区南沟河应急水源地建设。融入社会资金1.7亿元修建了人防工程,市区实施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达7.8万平方米。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编制建设规划 拓展城市空间。   近年来,我市先后编制完成了《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天水市城市绿地系统及绿线划定规划》、《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城区紫线划定规划》及西十里至暖和湾组团、社棠工业集中区等十三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规划以及防汛堤防、教育布局调整等多个专项规划。与此同时,还完成了五县县城规划修编和46个建制镇、35个乡、163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促进了全市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建设规划的编制完成,不仅为当前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将来我市推进大城市建设提供了蓝图。   推进住房建设 保障百姓住有所居   加快住房建设,保障居民住有所居,是城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确保市民共享城建成果的惠民工程。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上关于加快住房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战略部署,从关注民生入手,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化房屋产权管理,积极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额从“十五”末的年均9.92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末的18.01亿元,房地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年均增长1.39%。先后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优秀小区的同时,还建成安民家园、山水新城等经济适用房小区,经济适用住房(含全额集资建房)151.48万平方米、1.73万套,对57586户廉租家庭发放租赁补贴11047.78万元,组织实施了36个廉租房建设项目,建设廉租住房101.271万平方米、20908套,有效缓解了我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建设管理并重 扮靓城市容颜   一座生态、宜居、文明的城市,除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与之相应的城市景观绿化和坚持不懈的城市管理。近年来,我市在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公共绿化、景区景点绿化、庭院绿化、绿景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人民公园改造、天水湖、生态园、湿地公园、藉河南路景观、渭滨北路景观等一批重点绿化项目,新建、改建13处小游园,完成了24条道路绿化和135处街头花坛建设,绿化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城区已建成各类公园18个,面积358.56公顷。在城市管理方面,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创新管理体制,拓展执法领域,深入开展了“城市管理年”、“城市管理巩固年”、“城市管理提高年”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治理了城市“八乱”和“三亭一场两摊点”现象。启动实施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城市环境不断呈现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良好形象。
【党报】天水:实施项目带动行动 打造区域现代化大城市  天水,曾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天水市深入实施项目带动行动,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盘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支撑大发展,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赢得先机。  正如前不久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天水市点评会时所说:天水市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主线,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实施了一批比较好的项目,打造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决心很大。  如今,实施项目带动行动,让天水这座因“天河注水”传说而得名的城市,大跨步迈入打造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新征程。  本报记者卢吉平赵建卿  项目建设思路清晰,举措有力,抢抓机遇的意识很强  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这里是西陇海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更是全省多极突破行动东部地区重点突破区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  9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率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团在天水市观摩考察时说,就比较优势而言,天水在全省是最好的,省委、省政府寄予的期望就更大,对发展的要求标准和衡量水平就更高。  今年,天水在抓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主线,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实施了一批比较好的项目。  在城市建设上,突出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理念,下大气力在山体和水面上做文章。尤其是在城市开发建设机制上,政府重点抓规划,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用政策换取投资,用政策实现规划,这种思路和措施完全符合自身发展规律。  在园区建设上,改变了过去县区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平台,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运行和管理,这种体制便于统一招商,统一政策,提高办事效率。  刘伟平认为,天水市实施项目带动行动,思路是清晰的,举措是有力的,抢抓机遇的意识很强,打造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决心很大。  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辐射带动陇东南崛起?刘伟平指出,天水市要立足于更高发展层面,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水平,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园区建设当中,高水平、大手笔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抢抓关天经济区建设机遇,全力加快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今年,天水市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发展机遇,全力加快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77项、总投资439.6亿元、拟引资435.96亿元,特别是前不久联合省工信委组团赴山东济南、青岛两市进行了经贸洽谈和项目对接。  在项目建设带动下,1―8月天水市固定资产投资301.59亿元,增长42.01%;实现生产总值206亿元,增长13.0%。  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是天水最大的发展机遇,也是加快开放开发的重要平台。今年天水市进一步深化与关中地区和陇东南城市的交流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强对接,共同争取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十天高速公路、天平铁路、庄天二级公路进展顺利,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完成选址评审。  作为老工业基地,天水相继竣工投产一批重点项目,助推工业经济逆势平稳运行。星火机床工业园数控重型车间具备生产条件,华天电子科技园一期主体工程建成投产,长城电工电器产业园和卷烟厂易地搬迁技改等项目进展顺利,天源科技张家川200兆瓦风电场等项目启动建设。  今年,天水市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甘谷辣椒、张家川牛肉等品牌的带动作用,加快“一城两园”、渭河流域国家级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和张家川县西部皮毛加工贸易园建设,成功举办了武山蔬菜博览会,200个农业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全面启动,新建了一批果品、蔬菜和畜牧产业基地。  天水市围绕“羲皇故里”、“陇上江南”两大旅游品牌,深度开发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资源,规划建设国家级大地湾史前遗址公园、中华始祖文化园和麦积山文化旅游产业园。首次加入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联盟的天水市商贸旅游业继续提速发展,“十一”黄金周天水旅游更是赚足人气财气,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1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8%和57.6%。  明确城市定位,突出园区引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这次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是省委、省政府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创新之举。省市领导既深入现场观摩,又召开会议点评,既问诊项目建设,又把脉全局发展,这对于进一步加强项目工作、推动转型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说,全市要以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关天经济区引领、国家级园区支撑、现代化城市带动、县区组团式推进”,发挥资源优势,狠抓项目建设,努力推动天水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今后,天水市将明确城市定位,加快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定位,用5到10年左右时间,把天水建成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过100万,GDP超过1000亿元。  同时,天水市将以循环经济理念抓好园区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突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力争到2015年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总产值超过800亿元,让国家级招牌覆盖全市,做到一个政策大家共享。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把好项目入园关,使每个园区都有一个清晰的产业链,不断增强园区的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依托华天电子、星火机床、风动工具、长城电器和张家川铁矿资源开发,打造5个年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企业集团。  天水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今后将以省上建立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理念先进的企业,高起点谋划项目,高水准开发资源,加快中华始祖文化园、大地湾文化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麦积山佛文化园、麦积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及生态健身园等园区建设,抓好大型伏羲祭祀广场、麦积山-武山拉梢寺百里石窟走廊大遗址保护、麦积山景区文化自然遗产保护、马跑泉公园扩建提升等项目建设,努力把天水打造成全省文化旅游高地。
【党报】天水:实施项目带动行动 打造区域现代化大城市  天水,曾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天水市深入实施项目带动行动,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盘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支撑大发展,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赢得先机。  正如前不久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天水市点评会时所说:天水市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主线,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实施了一批比较好的项目,打造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决心很大。  如今,实施项目带动行动,让天水这座因“天河注水”传说而得名的城市,大跨步迈入打造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新征程。  本报记者卢吉平赵建卿  项目建设思路清晰,举措有力,抢抓机遇的意识很强  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这里是西陇海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更是全省多极突破行动东部地区重点突破区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  9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率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团在天水市观摩考察时说,就比较优势而言,天水在全省是最好的,省委、省政府寄予的期望就更大,对发展的要求标准和衡量水平就更高。  今年,天水在抓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主线,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实施了一批比较好的项目。  在城市建设上,突出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理念,下大气力在山体和水面上做文章。尤其是在城市开发建设机制上,政府重点抓规划,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用政策换取投资,用政策实现规划,这种思路和措施完全符合自身发展规律。  在园区建设上,改变了过去县区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平台,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运行和管理,这种体制便于统一招商,统一政策,提高办事效率。  刘伟平认为,天水市实施项目带动行动,思路是清晰的,举措是有力的,抢抓机遇的意识很强,打造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决心很大。  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辐射带动陇东南崛起?刘伟平指出,天水市要立足于更高发展层面,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水平,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园区建设当中,高水平、大手笔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抢抓关天经济区建设机遇,全力加快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今年,天水市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发展机遇,全力加快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77项、总投资439.6亿元、拟引资435.96亿元,特别是前不久联合省工信委组团赴山东济南、青岛两市进行了经贸洽谈和项目对接。  在项目建设带动下,1―8月天水市固定资产投资301.59亿元,增长42.01%;实现生产总值206亿元,增长13.0%。  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是天水最大的发展机遇,也是加快开放开发的重要平台。今年天水市进一步深化与关中地区和陇东南城市的交流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强对接,共同争取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十天高速公路、天平铁路、庄天二级公路进展顺利,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完成选址评审。  作为老工业基地,天水相继竣工投产一批重点项目,助推工业经济逆势平稳运行。星火机床工业园数控重型车间具备生产条件,华天电子科技园一期主体工程建成投产,长城电工电器产业园和卷烟厂易地搬迁技改等项目进展顺利,天源科技张家川200兆瓦风电场等项目启动建设。  今年,天水市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甘谷辣椒、张家川牛肉等品牌的带动作用,加快“一城两园”、渭河流域国家级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和张家川县西部皮毛加工贸易园建设,成功举办了武山蔬菜博览会,200个农业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全面启动,新建了一批果品、蔬菜和畜牧产业基地。  天水市围绕“羲皇故里”、“陇上江南”两大旅游品牌,深度开发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资源,规划建设国家级大地湾史前遗址公园、中华始祖文化园和麦积山文化旅游产业园。首次加入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联盟的天水市商贸旅游业继续提速发展,“十一”黄金周天水旅游更是赚足人气财气,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1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8%和57.6%。  明确城市定位,突出园区引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这次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是省委、省政府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创新之举。省市领导既深入现场观摩,又召开会议点评,既问诊项目建设,又把脉全局发展,这对于进一步加强项目工作、推动转型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说,全市要以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关天经济区引领、国家级园区支撑、现代化城市带动、县区组团式推进”,发挥资源优势,狠抓项目建设,努力推动天水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今后,天水市将明确城市定位,加快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定位,用5到10年左右时间,把天水建成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过100万,GDP超过1000亿元。  同时,天水市将以循环经济理念抓好园区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突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力争到2015年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总产值超过800亿元,让国家级招牌覆盖全市,做到一个政策大家共享。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把好项目入园关,使每个园区都有一个清晰的产业链,不断增强园区的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依托华天电子、星火机床、风动工具、长城电器和张家川铁矿资源开发,打造5个年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企业集团。  天水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今后将以省上建立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理念先进的企业,高起点谋划项目,高水准开发资源,加快中华始祖文化园、大地湾文化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麦积山佛文化园、麦积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及生态健身园等园区建设,抓好大型伏羲祭祀广场、麦积山-武山拉梢寺百里石窟走廊大遗址保护、麦积山景区文化自然遗产保护、马跑泉公园扩建提升等项目建设,努力把天水打造成全省文化旅游高地。
国内12大小江南 哪一个是你梦中的江南,我爱陇上江南天水!   江南是富庶的,江南是美丽的,江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是梦中牵挂的那个地方,江南是一切美好的代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国内也有不少地方因为环境优美,生活舒适被冠以“江南”的美称,内蒙古扎兰屯,黑龙江东宁,宁夏平原,吉林集安,新疆伊犁,西藏林芝,青海贵德,甘肃天水,河南信阳,贵州湄潭,云南和顺,四川巴塘,哪一个是你梦中的江南。  北国江南 内蒙古扎兰屯   扎兰屯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县级市,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处于大兴安岭地区的中段的扎兰屯,拥有吊桥、秀水、鄂伦春、柴河等景区,被黑龙江人形象比喻为“黑龙江省的后花园”。新浪旅游配图: 柴河景区的基尔果天池 摄影:王泽蔚  这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北方小城,它静卧在大兴安岭东麓,依傍着清冽的雅鲁河水,沐浴着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雨露阳光,在大山、大水、大草原的呵护中健康而有序地延伸着。小城的幸福生活几乎随处可见。无论走到哪一处,都会有一种似在田园悠然信步般的感觉。原来扎兰屯早有塞北苏杭的名气。扎兰屯柴河景区内宁静的村庄 戴天放 摄  柴河风景区,在扎兰屯市区西南185公里处,以火山地质景观而著称。柴河两岸近千平方公里形成了20多座火山,火山口大多数在海拔千米之上,柴河源头一带300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分布着5个千米之上的火山湖(天池),其中的基尔果山天池是柴河景区火山地貌的代表之作,平静如满月镶嵌在高山幽林之巅,静谧神奇。同时,柴河还保存着天然的、完整的寒温带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广袤无垠的森林和草场遥相呼应,定位为环境优美的“东方达沃斯”小镇。新浪旅游配图:吊桥 摄影:王泽蔚  10O多年前,一群俄国人从欧洲一路东行南下,驻足扎兰屯,将西方文化用最直接的方式带到了这里。中东铁路承东启西、接南转北,伴着吊桥园林的建成。吊桥公园是扎兰屯的象征,由沙俄中东铁路局修建于1905年,中东铁路开工后,扎兰屯就成了铁路沿线的重要驿站,一些沙俄人士也来这里居住,吊桥公园建成后,成了供沙俄贵族们游乐的地方。百年吊桥,果然有贵族气质,白色的桥身映衬着蓝色的天空和水面,格外醒目,两根巨大的铁索悬空于水面,42根细铁索承载着木制的踏板。走在桥上,略感晃动,却有一种泛舟水上飘然欲仙的感觉。
天水党政领导青岛推介制造业23项,签约总值90亿!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与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锐完成战略合作签约签约嘉宾合影会议现场 大众网青岛9月11日讯(见习记者 王琨)今天上午,青岛市政府与甘肃省工信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在在黄海饭店举行甘肃省装备制造业介绍暨天水市投资环境说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青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牛俊宪、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锐、甘肃省工信委副主任高东生等领导参加会议并讲话。 据悉,今天签约的投资类项目共有23项,总投资86.16亿元,包括中国西部(天水)桥南商业集群产业园区项目、青岛海尔(甘谷)物流园项目、通讯基站风电节能减排项目、年产20万吨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项目、油用牡丹西北基地中心及深加工项目等项目完成签约。 说明会开始前,双方还举行了两市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仪式上,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与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锐在两市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两市领导还互赠了礼物, 据了解,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现辖两区五县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0万。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居陕甘川三省要冲和西安—兰州两大省会城市中点,是陇东南交通运输枢纽和西北电网功率交换中心,区位优势突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 天水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和甘肃省装备制造业两个聚集区之一,工业起步较早,门类较为齐全,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天水也是甘肃省人口大市,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职教机构众多,技术工人整体素质高,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明显。
天水市委书记:欢迎济南企业到天水建区域总部  中新网济南9月10日电(胡洪林 宋晓燕)中共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10日在山东省会济南表示,欢迎济南企业到天水建设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在当日举行的天水市投资环境说明会上,马世忠说,天水将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高调的服务、最良好的环境,帮助投资者实施项目、建设基地、开拓市场。  曾在山东济南、青岛工作多年的马世忠此行率领庞大的天水经贸代表团来到济南观摩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介天水旅游。“我们殷切的希望济南的企业家以战略的眼光聚焦天水,把更多更好的资源投向中国西部、投向天水。”   这位书记称,天水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和甘肃省装备制造业基地,特别是在数控机床、风动工具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电子封装测试的能力和水平居全国前列,在电工电气特别是石油钻机电控系统、中高压开关领域,在国内同行业具有领先地位。希望天水能与济南积极开展产业对接。   济南市长杨鲁豫也在当日表示表示,济南产业基础良好,拥有汽车、信息、机械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轨道交通装备等七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他表示支持济南的企业家到天水投资兴业,深化两地间的交流合作。  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及投资政策支持,这使得位于西部的甘肃天水得到较快发展。  记者获悉,天水此次投资环境说明会得到济南企业家的积极响应,两地企业家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完)
羲皇故里女市长趵突泉畔推介天水风光 中新网济南9月9日电(胡洪林 宋晓燕)“在济南最著名的趵突泉,我们天水人胡瓒宗写下的"趵突泉"三个大字,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光游客,我感觉很亲切,很骄傲。”正在山东济南推介天水旅游的甘肃天水市政府副市长温利平女士9日表示。   温利平女士向济南40多家旅行社介绍了天水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她诚邀济南各方人士到天水探访厚重深远的天水历史文化,观赏浑然天成的陇上江南的自然风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在当日于济南举办的的天水旅游推介会上,一部《印象天水》的旅游宣传片再现了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描写天水南郭寺的妙境。   天水因“天河注水”而得名,相传人文始祖伏羲诞生于此,从而使天水成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   天水市旅游局长王燕一口气说出了天水之最: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中国最早的绘画、中国最早的建筑“水泥”、中国最早的文字刻符、中国最早的农作物标本……   据悉,天水在中国有着不一般的历史情结,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以及2700年的建城史。境内麦积山石窟被视为中国雕刻艺术长廊,南郭寺、玉泉观等享誉遐迩。2012年上半年,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逾5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亿元。   明代嘉靖年间,著名书法家、天水人胡瓒宗担任山东巡抚期间,在济南趵突泉的泉池书写了“趵突泉”三个大字,这令后世天水结下了济南与的不解之缘。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