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斋居士
鉴古斋居士
关注数: 30
粉丝数: 141
发帖数: 5,266
关注贴吧数: 31
关于那贴纠纷 前天有个纠纷贴,这两天忙没顾上,今儿发帖回应一下,大家权作茶余饭后的消遣。在贴吧逛买了将近十年,第一次遇上纠纷,鉴于对方言辞极具误导性,在此澄清一下。同时也善意提醒各位买家,即便是有吧规部分程度地保障权益,在购买前还是要小心谨慎,询问清楚做好功课,以免产生不愉快。
赵孤园游记 前两天到井陉赵孤园转了一圈,以小文记之。当时未及拍照,图片来自“不锈钢”网友
《杨庄村志》付梓 历经五载,《杨庄村志》终于出版了
新《鹿泉文史》关于杨庄阁的几处讹误 新《鹿泉文史》关于杨庄阁的几处讹误
也说喝酒
《鹿泉城志》勘误一则(非本人所写)
关于获鹿方言 之前小翻各村志的时候偶尔也关注一下各位编者所搜集整理的方言,虽说整体上大同小异,但是在部分内容上还是挺有趣的,窃以为在当前大力推广普通话这一社会背景下,搜集整理方言尤其是方言入志还是有一定的必要的,但是就目前来看显然做的还不够。 有专业的研究方言的学者做过划分,侯精一将河北的晋语区分成邯新片和张呼片两片,邯新片河北区包括了邯郸,邢台在内的17个县市,张呼片主要包括了张家口,石家庄在内的18个县市,其中将获鹿城关以西明确划为晋语区,获鹿成为比较典型的晋语和冀鲁官话的过渡地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双重影响状态,所以对获鹿地区的方言给予一定的关注还是有些价值的。 当然,从纯专业的角度来要求的话可能没几个人能做到,但我觉得搜集一些代表性的词汇和表述还是可行的。各本村志中所收录的大部分只能算是“怀鹿话”里的四级词汇,有众多六级词汇没有收录,所以我觉得不妨集思广益,在这边看看诸位老怀鹿们都有些什么高级的方言词汇
我什么时候成本刊记者了?
小评《白鹿泉乡志(1稿)》
岳阳楼游记
活在小城 小县城和大都市总归是有区别的,但也不一定就一无是处,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罢了。所以,学成之后是北漂打拼还是回乡创业,我觉得都无可厚非。想起以前写过的一段文字,翻出来晒晒
县志里常说的“三关”是哪三关? 按说长城里三关分“内三关”和“外三关”,想来距离过远,跟获鹿关系应该不大。但是县志里多次提到“三关”,那么这个概念到底说的是哪三关?似乎有两种说法。其一:龙泉关、倒马关、固关,按《大明会典》记载,“井陉兵备一员,管理倒马、龙泉、固关并各关隘口”,乾隆《正定府志》载“三关之势,倒马最要,固关次之,龙泉之次之”这一说法认可度应该较高。其二: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县志中有几处提法感觉“三关”的指向似乎更侧重于此三关,俞宪序“邑宰真定最小而西临井陉,北走三关”北走三关似乎指的就是保定那三个,西临井陉应该是把固关剔出来单列了;另嘉靖志兵防志前小序中有“畿辅之间所恃者三关之险耳,以兵力脆弱至远掣边兵以为内防”这些内容读起来怎么都像是在说保定境内的三个关隘,那么县志里说的“三关”到底是指哪三个?
杨庄古道想象图 尚未付梓的《杨庄村志》里的一副插图,我先讨了一副,与吧友共赏。创作者信息图上有,侵权删
也说借书 前两天偶然听说了一本叫《晴坡吟稿》的书,极大的可能是周棨的作品,就是那位编纂了获鹿历史上唯一一部私修县志的官老爷,几番搜索之下还真找到有这么一本存世的,可惜在吉林大学图书馆。于是央求吉大的同学帮忙借阅拍个照片看看有没有可用的资料。今天回复我了,书是有,也可以见到,但是,因为是孤本,所以只能老师拿着给你看看“啊!这本书我们图书馆里有,而且是孤本!但是,你不能拿去看”,拍照、抄写通通不许,碰都不让碰。这图书馆似乎也成了博物馆,书籍也成了收藏品,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武汉的类缸炉烧饼 前两日看鱼哥和小新都在发缸炉烧饼,一时间馋虫大起,羊杂汤+缸炉烧饼的组合萦绕脑海。但着实遗憾的是在周边找了半天也没有个卖羊杂的地方,迫不得已网上买了一份速食的,但是这缸炉烧饼肯定是没法买了,凑合着拿这边的一种食物代替吧,差强人意。
【鹿泉史料】清实录中的获鹿 近来从清实录里整理出来的关于获鹿的记载,大概三万七千多字,全发上来也没啥用,姑且发几个类别的代表性的内容吧
【鹿泉史料】又两封兵部奏疏 这两份奏疏价值不大,也就只能知道明代的县令在张潜养和游允达之间起码有一个何云鹏代理过,而且这个何云鹏还是县丞,可以补清代韩国瓒所修县志关于职官的缺
【鹿泉史料】偶见的两封兵部档案 响应鱼博士号召,于武大图书馆搜寻有关获鹿的史料,在结集出版的明代档案中找到两条崇祯年间的兵部奏折,是关于当年“戊寅兵难”里“署获鹿县事”的真定府通判吕之荫的,按通行的说法是这位代县长在乡绅魏天贵及诸生、义士支持下坚守孤城八日,矢尽援绝后城陷,在奋勇巷战中为大明捐躯,尸骨无存。即崇祯十三年十二月的奏折上“据代捕官聂镇疆并在官衙役张奇士等结状俱称,闻言吕通判被虏杀死在北城女墙下”,但是下面的内容就有意思了,“及虏去,跟寻并无身尸。今四野遍寻两月亦无下落”这就意味着这位代知县只能算是失踪,并不能算完全意义上的为国捐躯,兵部还让派人到其原籍查明速复,这就颇为具有戏剧性了。更为难得的是,崇祯十四年兵部又下一疏还是这个事,能在北虏西贼的艰难环境下对这么一件事耿耿于怀,崇祯皇帝也是精力旺盛....
又躺到了一块碑 洞沟村那块盖着县太爷大印的碑也在一群善男信***持下,修好了庙,放躺了碑,感觉像是买了椟还了珠
获鹿哪家驾校好? 如题,楼主近来越发感受到驾驶技术的重要性,感觉也该考一考驾照了,只是不太了解这诸多驾校究竟哪家比较负责人,麻烦事少,周边小伙伴考驾照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不知诸位吧友可有对驾校了解的,还望告知一二谢谢诸位
小整理一下获鹿的碑刻 翻看了一部分村志,看到有些编纂村志的老师对本村域内的碑刻资料做了整理,值得敬佩。窃以为碑刻资料和谱牒一类的材料对于研究村志的历史极为重要,不妥加利用着实有些浪费。还见不少村志上写路面硬化、旧村改造过程中石碑不知去向也委实可惜,有条件的话,还是保存下来吧,哪怕统一运到一个地方建个碑林。金石类的,看个书法,欣赏下古人的文笔也都是很好的,真不希望哪天开发的时候一铲车下去成了地基。
一部别具特色的方志-嘉靖《真定府志》
嘉靖二十八年《真定府志》一部分关于获鹿的内容 写作业查到了这本书,在“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里的一本,嘉靖版真定府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能见到的正定府志里最早的一版了。时间比较紧,匆匆拍了几张,凑合看
鱼哥家的存货不少啊 还有谭沟街商贸往来的实物资料
小评《获鹿镇一街志》 近来有幸得阅《获鹿镇一街志》,以我有限的村志所见来讲,此志甚佳。其古今的编排、详略的斟酌能不落窠臼,不因资料难寻而厚今薄古,也不因仰慕传统而厚古薄今,以诸多可靠的文献、实物资料支撑起一部内容详实的志书。《一街志》的涵盖范围应该说已经远远超过观念上的村志内容,视之为一部通俗本的县志也不为过。毕竟获鹿县的中心在城关镇,城关镇的中心是一街村,这样的得天独厚使得《一街志》的编写较之周边各村在史料上要丰富得多,有丰富的资料外加能遵史家法度的人润色编排,能成佳志也在情理之中。
求教:这又是个啥 前一阵子家里迁坟,除了零散的那啥外,有这么个铜家伙,但是以我的阅历实在不知道是个啥是干啥的,不知诸位大佬知道是啥不
周棨与乾隆四十六年《获鹿县志》 前两天在看章学诚的相关东西,忽然发现周棨撰修的乾隆四十六年《获鹿县志》稿本居然和章学诚还有点联系,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