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风〗 〖孤独¢风〗
关注数: 25 粉丝数: 115 发帖数: 3,954 关注贴吧数: 49
无论是粉黑,都想不到小孩有这一天吧 无论是粉还是黑,不说一年前哪怕半年前都想不到小孩的风评会变成这样吧,甚至被人在直播间贴脸输出 小孩最早让人熟知和津津乐道的就是斗剧还有中日对抗一人打穿整个日本队了(98)可以说988就是小孩的自留地和基本盘了,8里也很少看到对小孩不好的声音,可惜随着DCQ事件还有不领奖领奖金随之卡普空放出的视频还有punk对着小孩一顿输出,随之还有街霸6各种比赛的失利,把小孩之前的无敌,抗击老外的各种光环击得粉碎,导致大批粉转路,部分粉转黑(以前觉得小孩不错的,现在转乐子人了)最近甚至在直播间被人贴脸输出,某些粉甚至得装路人(话说开个小号不行吗,你主页一堆帖子还有回复我孩,肥孩,孩神叫得那么亲密说自己是路人?真心无语) 如果他之前没有开团DCQ,如果上去领奖了然后卡普空没有放出那些视频,如果他对punk强硬些,说不定就不一样了吧,如果后来的街霸6比赛都是拿冠军那至少还能保持住他的无敌光环,可是竞技游戏菜就是原罪,就像之前的中韩2000决赛对剑圣那个天地大暂停,赢了就是小孩牛逼,输了那就不好说了,就像打小黑的尿遁暂停那样被反复的说 作为一个”遗老“看到小孩鼻化真是心情复杂,不过作为不混饭圈也不粉明星的真乐子人,只想说让风暴来着更猛烈些吧,无论是小孩曝出更多经典语录超越程龙还是988粉黑大对战都更多一些吧
请的托也太不专业了吧 被抖音广告骗过来的,看了下贴吧就知道是虚假宣传根本不是什么挂机休闲游戏,不过想着最近无聊就去玩下, 也稍微充了点,平时也不惹事,可能今天是所谓的招募周我的战力提高得有点快,然后就一堆和我差不多的来抓我,都抓不到我,然后搞笑的来了,我加的二团的也有人来抓我了,第一个几次也抓不住我然后又来了个高我一倍战力的(也是同一个团的)来抓我,我火了就调整一下阵容然后抓回去了,然后又跑来一个二团的来抓我。 拜托,这种低级套路我早就玩腻了,真当我是小弟弟吗,以前玩另一个三国游戏时因为和团长(内部人员)聊得来他换区去活跃气氛(搞事)时带我过去还给了个高V号给我让我去搞事,这种套路早就不弄了 也不知道是太忙了还是他的号都在二团,一直用我在团的号来抓我真当别人看不出吗,虽然花了很多钱去抖音推广,可是托搞事的质量也要跟上去啊,这种搞事套路除了小朋友还有谁会上当啊,你应该先用低战让我爽爽然后再用差不多的挑战,然后再逐渐提高刺激消费,这样我玩得开心说不定知道是套路还钻进去,而不是这么急的刺激消费,那我只好直接跑路咯,反正这游戏既不用下载也没花多少钱,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罢了 正常人是干不过托的,你充再多人家点几下键盘鼠标发个邮件就追上来了,去玩下网页手游单机版就知道了
曝锐龙9 3950X本月30日发售 世界首款16核游戏CPU 在今年的7nm锐龙3000处理器上,AMD不仅带来了首款桌面级12核处理器,随后还在E3游戏展上发布了更强大的锐龙9 3950X,号称是世界首款16核游戏处理器,因为它是16核32线程的,而且加速频率可达4.7GHz。   锐龙9 3950X处理器拥有多达72MB缓存(包括8MB二级缓存、64MB三级缓存),主频依然不低,基准3.5GHz、最高加速4.7GHz是三代锐龙中目前最高的,而热设计功耗依然维持在105W,和12核心的锐龙9 3900X相同。锐龙9 3950X处理器价格749美元,国行定价5999元人民币   这样的规格,已经完全超越了发烧级的线程撕裂者,同样16核心32线程的1950X、2950X,主频分别只有3.4-4.0GHz、3.5-4.4GHz,缓存40MB(8MB+32MB),热设计功耗则都有180W。这就是7nm Zen 2的威力。   目前最大的悬念就是锐龙9 3950X处理器的上市时间,之前官方给出的说法是9月份,不过没有具体日子。日前在瑞士一家电商平台上,锐龙9 3950X处理器已经开始接受预订了,上面给出的上市时间是——9月30日。   在这个时间点上,AMD倒也做的巧妙,因为10月份友商就要发布全核5GHz的酷睿i9-9900KS以及Cascade Lake-X架构的酷睿X处理器,而16核32线程、4.7GHz频率的锐龙9 3950X处理器完全可以一己之力应对友商的两大系列处理器,毕竟Cascade Lake-X最多依然是18核36线程。   不过对AMD来说,锐龙9 3950X处理器也有两大考验,一个是供货问题,锐龙9 3900X这样的12核处理器目前都在遭遇缺货困扰,这个问题不仅会影响市场销量,也会影响玩家的态度。   考虑到锐龙9 3950X处理器上市时间比锐龙9 3900X晚这么多,这段时间应该会有更多的备货才对。   第二个问题就是最强游戏处理器之争了,核心数锐龙9 3950X处理器毫无压力,不过之前AMD的加速频率就被质疑过,锐龙9 3950X处理器的4.7GHz加速频率不知道表现如何。   当然,现在加速频率这个问题也有转机了,AMD今天就会公布新的BIOS发布时间,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解决加速频率不达标,锐龙9 3950X处理器显然也会从中受益。
Intel:GPU是我们第二重要的产品 仅次于CPU 提到Intel,大家都知道这是全球最大的高性能处理器公司,旗下有酷睿及至强等CPU品牌,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X86 CPU份额,在服务器CPU上的份额更是高达95%以上。   这几年中,Intel实际上也不是单纯的CPU公司了,先后巨资收购了FPGA厂商Altera、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厂商Mobileye,再加上现有的NAND闪存,Intel的领域也扩展到了多个新兴领域。  CPU在未来毫无疑问依然是Intel最重要的产品,但哪些产品是Intel第二重要的呢?Intel官方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   日前在出席花旗银行全球技术大会时,Intel云计算业务副总裁杰森·格雷贝回答了Xeon之后哪款产品会是Intel第二重要的问题,他的答案是“GPU”,也就是说GPU显卡在地位在Intel心目中是仅次于CPU的。   至于为什么,原因也很简单,杰森·格雷贝认为GPU的应用范围比专业加速器产品更为广泛。Intel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GPU厂商,不过这个是说核显的,而杰森·格雷贝的回答显然也不是指核显GPU,而是高性能独显GPU,也就是Xe架构为代表的新一代GPU产品。   根据Intel的计划,该公司将在2020年发布首款独显GPU,基于10nm工艺,首发的主要有游戏GPU厂商,而2021年则会有7nm工艺的高性能GPU,主要用于数据中心,从首发7nm工艺上也可以看出Intel的重视了。
苹果回应iPhone安全漏洞:确有其事 但被夸大其词 近日苹果对谷歌的一份报告做出回应。该报告称,恶意网站可能利用苹果的安全漏洞侵入iPhone,窃取包括短信、照片和联系人在内的个人数据。   上个月底发布的这份报告称,一系列网站利用了iPhone软件中已经存在了两年之久的安全漏洞,但报告没有说明这些网站的性质。   周五,苹果在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中表示,谷歌认定的攻击针对范围很窄,对大多数人没有严重威胁。  苹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首先,这次复杂的攻击针对的范围很窄,而不是像所描述的那样,大规模地利用iPhone的安全漏洞。”   苹果的声明证实了这些漏洞,同时也对谷歌的指责提出了质疑。苹果周五表示,谷歌的这份报告制造了iPhone用户的信息“‘大规模暴露’的错误印象。”   苹果还对谷歌的部分说法提出了质疑。谷歌此前声称,这些攻击已经运行了多年,并表示谷歌提到的漏洞是在今年2月才被苹果公司发现,并于10天后被修复。   但苹果公司在声明中表示,“所有证据都表明,这些网站攻击只在很短的时间内运行,大约只有两个月,而不是谷歌所暗示的‘两年’。”  谷歌的一位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坚持我们的深入研究,致力于关注这些漏洞的技术方面工作。我们将继续与苹果和其他领先公司合作,帮助确保人们的在线安全。”   这份报告是由谷歌安全团队Project Zero发布的,该团队负责从大公司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在发现缺陷之后,该团队通知公司,并给它一个时间限制来修复关键缺陷,声明旨在让所有的软件更难破解。   不过,这份报告也为谷歌提供了一种公开抨击苹果安全和隐私政策的途径。作为一种主要的营销手段,苹果越来越倚重安全和隐私政策将其产品与Android区分开来。   谷歌Project Zero的报告没有提到对Android的任何攻击,但安全公司Volexity本周早些时候表示,Android恶意软件也被用于此次针对性攻击。
中国取得量子研究重大进展 首次实现高维度量子隐形传态 据央视报道,我国科学家日前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高维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为发展高效量子网络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并称其是“量子通信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介绍,量子隐形传态,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类似于科幻电影中的星际穿越。它能借助量子纠缠这一特性,将未知的量子态传输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是远距离量子通信和分布式量子计算的核心功能单元。   在自然世界中,真实的物理体系往往包括多个粒子,每个粒子包含多种自由度,而每个自由度又可以有多个维度。要真正实现复杂量子物理系统的完整态传输,并把它应用于可扩展的量子信息技术,量子隐形传态就需要走向多体、多终端、多自由度、高维度和远距离。   1997年,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单一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验证,入选了“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200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实现了两光子复合系统的量子隐形传态;2015年,该研究团队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实现了单光子多自由度的隐形传态。   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潘建伟研究团队发展高稳定性多通道路径干涉技术,开创了多光子多维度相互作用的实验先河,成功实现了高维度量子隐形传态,并严格证明了该过程的非经典性以及高维特性。   美国物理学会等发表评论称,这一成果为传输粒子的完整量子态铺平了道路,也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国产“人造肉”月饼下月上市:口味与真肉接近 不含胆固醇  对于“人造肉”这个词,上了年龄的同学可能会记得一种豆制品,北方地区很常见,但跟肉没什么关系,但在21世纪,人造肉的名字有了新的含义,正如纸面上的意思——人为制造出的肉类。比尔盖茨等人在美国投资过人造肉研发,现在国内也一样有人造肉,最快9月份就能用它来制作月饼。   据长江日报报道,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健实验室团队与植物肉品牌合作研发的中国第一代“人造肉”产品预计9月面市。  据报道所说,即将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饼”仿制老上海鲜肉月饼,已邀请很多老上海市民进行对比测试,大多数品尝者分辨不出二者区别,而其主要原材料来自于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与真肉接近,“零胆固醇”也成为另一卖点。   两位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年轻创始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我们品牌今年刚刚创立,希望能够制造出一些符合国人口感的植物肉产品,最重要遵循的原则是美味。我们强调5D的仿真概念,从色香味、口感、声音等全方位仿真动物肉。声音很多人不理解,其实在中餐烹饪时,煸肉片、炸鱼会有哧啦哧啦的声音,非常刺激人的食欲。希望我们纯植物源的产品,能够在这五个层面高度仿真。”   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人造肉的量产,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6亿左右,如果仍按照现在的饮食方式尤其是肉制品消费习惯,地球上的肉制品不足以保证将近100亿人口的消费需求。从食品安全方面去考量,植物肉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首先植物蛋白在中国有非常大的规模生产的产业基础,如果能够做到味道和口感与动物肉媲美,将以更少的资源服务更多人口,有益于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小霸王被曝陷入欠薪风波、拖欠供应商货款 游戏机项目难交接 去年八月初的ChinaJoy展会上,曾经让让我们其乐无穷的小霸王重出江湖,正式发布了新一代Zen+游戏机,但迟迟没能发售。今年5月,小霸王被曝团队已经解散、办公室已关闭,官方网站也进入失联状态。   据最新消息,小霸王公司又陷入了欠薪风波,媒体曝出作为总公司的广东小霸王如意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给中山市小霸王领先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员工的一封《致员工函》。   其中称,截止5月15日,小霸王上海团队全体员工的2月、3月、4月工资、社保、个税、公积金、报销款均未支付,公司承诺会在5月31日之前结清三个月工资、缴纳五险一金和个税,6月30月前支付2017、2018年度的十三薪和离职补偿金。   函件落款时间为5月13日。   据小霸王上海团队离职员工透露,2-4月工资后续已经结清,但是离职补偿金等仍未支付,并对部分前员工在上海的落户造成影响。   同时,小霸王游戏机项目仍然拖欠大量的供应商货款、服务费用等,包括ChinaJoy 2018发布会上的舞台搭建费、公关服务费等。   资料显示,小霸王上海分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负责研发小霸王新游戏主机,2018年4月4日官方宣布正式重新回归游戏机市场,但随后发布的硬件产品迟迟无法上市,投资方也感到悲观,小霸王游戏机团队在今年5月10日正式解散,CEO吴松也已离职。   据了解,小霸王游戏机团队的背后为上市公司益华控股,截至2018年6月30日其游戏机项目相关款项支出共计1.62亿元人民币。   小霸王Z+游戏机基于AMD Zen架构定制的APU处理器,搭配8GB GDDR5内存、128GB固态硬盘、1TB机械硬盘,运行Windows 10系统,拥有防破解、无外挂、独占游戏大作的特性,定价4998元,黑白两种款式。
好莱坞遭遇滑铁卢:流媒体和传统电影竞争才刚开始  止6月30日,2019年上半年北美票房收入同比下降9.4%,差额达到5.85亿美元(人民币约40亿),夏季电影票销售下跌7.3%。而在2018年,美国本土票房收入达119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市场疲软的不止是好莱坞,在中国,刚刚过去的上半年,电影市场的表现同样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上半年6个月共收获票房311.7亿,较2018年上半年320.35亿的成绩下降8.65亿,降幅为2.7%,票房的降幅似乎还不够直观,而从观影人次来看,上半年内地影市累计观影人次8.07亿,较去年同期下跌约10%,这传递出两个不容乐观的信号,一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走进电影院,二是缺乏令观众二刷、三刷的大热作品。1当电影院里的电影都沦为爆米花电影时,好莱坞与流媒体还有什么区别?   Netflix阶段性的票房疲软并不少见,导致这一情况的常规原因通常有三个:一是优秀影片的缺乏导致院线出现空窗期;二是原本被寄予厚望大制作票房意外扑街;三是上映档期和影院排片导致优秀作品无法拿到优秀的票房。   但是今年的情况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近日《福布斯》的资深电影专栏记者Scott Mendelson 对好莱坞直接,如果大多数影院观众去看的电影都是质量糟糕的所谓“大片”,那么好莱坞和Netflix与Hulu这些流媒体还有什么区别的?  当你走进电影院看完一场电影后,在回家的路上却带着一丝后悔的想:还不如窝在家里看两期跑男呢。如果是这样的话,观众凭什么还要花几十块钱去买一张电影票,还有——   三十块一桶的松散无味的爆米花。   Scott 的话一针见血的撕下来好莱坞最后一块遮羞布,这话或许夸张了些,但是事实就是,好莱坞也许不是阶段性的疲软,而是正在逐步失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许好莱坞的实际表现并没有院线的数据看起来那么差劲,越来越多人不愿意走进影院,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流媒体近两年的快速崛起。  Netflix在上市15年后,于2017年实现付费订阅会员破亿,到2019年上半年,付费会员人数达到1.49亿,年增长率超过20%。国内流媒体平台的表现同样凶猛,2019年6月22日凌晨,爱奇艺付费会员数量超过1亿,会员人数从百万到破亿,爱奇艺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而身后的优酷和腾讯,与爱奇艺的差距并不算大,付费会员人数同样近亿。   那么,流媒体的崛起与院线的低迷有直接关联吗?
AI的特殊技能:找到那些氪金大佬 然后榨干他们!  网游,或者说,氪金手游,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态——总是由一部分大R(高额付费玩家)在养活游戏团队,而一部分零元党(免费玩家)在白嫖。   那么,锁定大R就是网游公司的重点工作任务,雇抠脚大汉冒充专属客服美眉、给大R们组织各种玩家活动见面会,都是“客户答谢”的手段。   但实际上,下载一个网游的大部分玩家都流失了,只有一少部分人才能成为大R,甚至好不容易吸引来的土豪也可能会中途卸载。  像这张图上展示的一样,大部分玩家都会很快卸载脱坑,一些哪怕是氪金玩家也会玩着玩着就弃了,只有少量玩家会持续往游戏里充钱,成为支撑游戏公司股价的中流砥柱。   那么,如何保证不在“白嫖”的玩家身上浪费精力,并且在游戏刚开服的时候提前找到那些氪金大佬,让他们贡献最多的钞票呢?   位于日本东京千代田的数据公司Yokozuna Data就研究出了一套AI方法,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在游戏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就能找到那些未来会氪金大佬,然后通过各种活动、更新和设计,榨干他们的钱袋。 何时开始氪金?   首先,要拿现成的游戏当数据集。   这家日本公司找了两个游戏,一个是《Age of Ishtaria》,中文名可以译作《伊斯塔利亚时代》。  另一个是《Grand Sphere》,中文译名《宿命的王女与龙之骑士》,毕竟是根据日文名来的,名字又长又戏精,TapTap评分8.4分。  两个游戏的都是Yokozuna Data公司CEO的前东家出品,都是以可爱的小姐姐为主角抽卡对战游戏,追求SSR的大佬们可以尽情氪氪氪。   研究者们找到了《伊斯塔利亚时代》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的游戏数据,还有《宿命的王女与龙之骑士》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的游戏数据,包含每位玩家每日在游戏里的活动记录,比如游戏时间、游戏行为、沟通会话等。   数据集不包含新玩家,因为许多玩家手机上的游戏应用都不会保留到第二天,自然也不可能是付费用户,没有从他们身上挣钱的可能性。   因此,两款游戏中分别只有5.32%和5.30%的玩家进入了数据集中,总共30000名《伊斯塔利亚时代》的玩家,和10000名《宿命的王女与龙之骑士》的玩家,他们的数据被随机分配,30%成为了训练集,70%成为了测试集。   研究者们选取了三个影响他们是否付费主要的变量:   玩家生命周期:从注册开始,一名玩家总共玩了多少天。   等级:大部分游戏都会有的级别系统。   总共游戏时间:每位玩家在游戏里累计玩了多少个小时。   三个变量和用户是否付费息息相关。   
苹果跟高通和解又遇AMD威胁 英特尔“梦碎”移动端 今年4月宣布终止5G基带开发之后,英特尔(NASDAQ:INTC)已开始清理移动通信专利资产。 据英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站IAM披露,英特尔正在出售手机和无线通信相关知识产权约8500多件,将以拍卖方式进行出售,在8月初公布意向投标者。这些知识产权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英特尔Cellular Portfolio(蜂窝网络组合)部门的专利,其中包括3G、4G、5G相关的大约6000件蜂窝通信IP,以及大约1700多件无线通信IP;第二部分为半导体及电子产业整体的专利大约500多件。业内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鉴于苹果与高通和解,英特尔失去5G战略客户,且已宣布退出5G调制解调器业务,当前的拍卖在情理之中。另外,今年4月宣布退出5G调制解调器业务时,英特尔的股价曾经在次日大涨6%以上,这已经表明英特尔退出5G基带市场在华尔街眼中是值得庆贺的。 英特尔方面回应记者称:“此次拍卖与今年四月份宣布的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选择的评估是相互独立的。”对方还表示,“英特尔将保留大量的蜂窝无线技术和连接设备技术的专利资产。”但其并未披露保留的专利资产具体有哪些。 屡战屡败 实际上,这已经是英特尔在移动端市场的两进两出。 早在2G时代,英特尔就谋求向移动端市场渗透,并设有通信与应用处理器部门。2001年开始与TTPCOM在无线通信方面合作,2003年曾经推出针对GSM/GPRS网络的PXA800F移动电话处理器。2004年又推出针对EDGE和3G网络代号为Hermon的移动电话处理器,主要应用在黑莓的手持设备中。此后,又推出代号为Bulverde的处理器,应用在Palm、摩托罗拉的相关产品中。 但到2006年6月,英特尔作价6亿美元,将大约拥有1400名员工、处于亏损状态的通信和应用处理器部门出售给Marvell公司。 小米集团产业投资部合伙人孙昌旭2006年还是《国际电子商情》记者。孙昌旭当时在相关报道中表示,经过近10年努力,中国厂商对英特尔通信产品从否认、怀疑到接纳,现在终于开始采用英特尔网络处理器与手机处理器了,英特尔却把它们卖了。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在当时,英特尔虽然贵为全球第一大芯片厂商,但在PC市场面临AMD的激烈竞争,再加上手机处理器供货不足导致整体营收未达到预期,出售这个不赚钱的业务部门在当时看来也是无奈但正确的选择。 值得玩味的是,当时英特尔也宣称,只是出售了基于XScale的手机芯片业务,并没有退出移动通信市场。 此后,随着2007年第一代iPhone横空出世,全球智能手机业务开始出现井喷行情,担心被移动互联网时代抛弃的英特尔再次面临艰难的抉择——要不要进入移动端市场? 到2011年1月,英特尔宣布斥资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无线部门。为什么收购英飞凌无线部门?因为2007~2010年间,英飞凌一直是iPhone调制解调器供应商。而从2011年推出的iPhone 4s开始,高通变成了iPhone基带的独家供应商。英特尔收购英飞凌无线部门,目标就是重回移动端市场。 2014年的时候,英特尔曾经推出SoFIA系列产品,目标是抢占入门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产品等移动端市场,可惜基于Atom处理器的几款产品,没有达到竞争对手的产品水平,仅仅在2013年、2014年就连累移动业务部门出现巨额亏损,后来还导致移动业务部门与通讯业务部门的重组。 到2016年,“英特尔将退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传言一度甚嚣尘上。但英特尔在移动端的种种努力在2017年迎来转机——经过2011年到2016年高通独家为iPhone提供基带的时期,2017年上市的iPhone 7终于出现了高通和英特尔双供应商的局面。尽管很多评测机构的测试都显示,基于英特尔基带和高通基带的iPhone 7在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苹果甚至关闭了高通基带的部分功能,才让两种基带方案的iPhone 7在性能表现上差别不是那么大。但到2018年时,英特尔依然成了苹果所有新款iPhone的独家基带供应商。 谁也没有料到,苹果和高通延宕两年有余的专利大战,在2019年4月16日突然以和解收场。双方重新达成为期6年的全球专利许可协议,并已经于2019年4月1日生效。该协议还包含两年的延期选项以及一份为期多年的芯片组供应协议。 受此影响,英特尔在2019年4月16日晚间发布声明称,“公司将继续满足现有4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产品线客户,但预计不会在智能手机推出5G调制解调器产品,包括最初计划于2020年推出的产品。” 形势所迫 为什么在PC时代呼风唤雨的英特尔,在移动端却表现挣扎?国内一家移动芯片厂商的内部人士认为,整个PC时代,微软和英特尔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当需要提升利润时,微软和英特尔会向惠普、戴尔、联想等系统集成商提出涨价的要求,系统集成商只能向其他PC元器件厂商压价,或者选择终端产品涨价,总之微软和英特尔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但移动端是一个ARM架构主导的市场,英特尔也曾上马了一条运行良好的ARM处理器生产线,但还是认为高销量、低利润的ARM产品线是毫无意义的,最终卖掉了这条生产线。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秘密研发iPhone的阶段,实际上正是英特尔卖掉了通信和应用处理器部门,沉浸于PC及服务器等高利润领域的时期。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英特尔2011年开始重返移动端市场的时候,在产品策略上是有问题的。“推出的Atom低功耗X86处理器变现实在太弱了,基于Atom的Windows上网本甚至无法使用。”该人士认为,英特尔之所以推出Atom产品线瞄准入门级的智能手机和上网本市场,是因为如果面向移动端市场推出高性能、低功耗、低利润的X86处理器产品线,那么那些服务器制造商将很快放弃价格高昂的至强系列芯片,转用价格低廉的替代品。 同时,英特尔当前处理移动端专利资产,与2006年出售通信与应用处理器部门时,遭遇的外部市场环境上非常相似。 一方面,尽管已经成为苹果iPhone的基带供应商,但英特尔移动端业务依然是包袱。根据New Street Research在2018年发布的研究报告,2011~2018年间,英特尔为了发展移动端业务大概投入了170亿美元,而且忍受着每年约25亿美元的亏损。 另一方面,在PC及服务器芯片市场,英特尔再次遭遇到AMD的强力挑战。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AMD在台式机市场的全球份额为17%,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全球份额为13%,价值更高的服务器市场全球份额为2.9%。但是鉴于AMD在2019年第三季度将销售许多新的7纳米芯片,而英特尔与之相当的10纳米产品要到2019年底才能上市,市场普遍预测,到2020年底AMD将夺取10%的服务器市场份额。而AMD CEO苏姿丰有更加长远的目标,致力于恢复该公司2006年前后与英特尔分庭抗礼的市场格局——当时AMD和英特尔在消费和个人电脑市场的全球份额都在45%左右,在服务器市场,AMD也拥有25%的份额。 最近泄露出来的一份英特尔内部备忘录显示,英特尔管理层已承认并讨论了AMD构成的重大威胁。文件称,AMD现在是一个强大的竞争者,并且在高性能处理器方面已经对英特尔产生了威胁。 业界预测,英特尔8500项专利的价值大约在数十亿美元。当前传出的潜在买家,包括苹果、三星、联发科甚至是华为。 尤其是一直希望自主研发手机基带的苹果,根据华尔街日报等外媒的相关报道,苹果在2019年4月就开始与英特尔洽谈收购事宜,而且谈判一直在持续。甚至猜测苹果与英特尔的合作模式,很可能与Dialog类似,英特尔基带业务部门的工程师将入驻苹果,并运用沉淀的专利技术,配合苹果开发自研基带芯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