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aaaaa 清静aaaaa
精气合神~
关注数: 3 粉丝数: 1,873 发帖数: 16,522 关注贴吧数: 45
说说崩拳练法 形意拳以劈拳为母,定身法。所谓三才定位。 头正、腰直、松肩肘。 屈膝、坐胯、目平视。 出手臂曲而不直。 所有行拳过程,都尽量保证以上身法。 形意拳简洁扼要。简简单单几个动作,蕴含练法、打法合一。所以,创拳之初,人称神拳。 崩拳似箭,非箭也。 有舟行浪头之势。 这是练拳有所成时的外观体现。 崩拳练法: 1.无极式站好,心澄、体松、目平视。 2.双手提起于腰部两侧,拳心朝上,握空拳。 3.左脚直向前进一步,右脚随即跟进落在前脚跟后,呈右脚尖斜向右前方,随右脚一落地重心即后移至右腿。两腿微曲。 4在左脚前进同时,左拳从左肋下贴左肋滑行到肚脐位置后,变成立拳拳眼朝上,向前伸出,右拳贴右肋稍向后拉到右腰眼位置。 5.左脚再向前买一步,同3. 6.在左脚前进同时,右拳从右腰眼位置贴右肋滑行到肚脐位置后,变成立拳拳眼朝上,向前伸出,左拳同时外翻成拳心朝上,拉回至肚脐位置后,继续贴肚皮后拉至左腰眼位置。(左右两拳一进一出,右拳从左拳上前伸,一上一下) 7.左右反复如此。直到收势。 8.转身:打至左拳在前时,前脚尖内扣,后脚外撇,转身回头,右拳顺势钻出一拳,左脚迈进一步,崩左拳出去,同时收回右拳。 要点:两拳进出时,拳头和小臂摩擦着肚皮滑行,稍用力度。谓之磨胫磨胫,意气响连声。 起到按摩肝经作用。 肝属东方木,喜调达。两臂轮番伸缩,疏导肝气。 两手轮番按摩肝脏、肝经,养肝胆之气。 前脚一落地,立即把重心移至后腿上,令左腿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松的不受力状态,也是养肝经。
李仲轩老人解析《象形拳法真诠》(五) 薛颠用“放箭、抽丝、撕棉”来形容拳劲,揭示用的是筋力,而不是肌肉纤维丛之力。 肌肉纤维丛的力量有限,练得膀大腰圆,周身肌肉块,但肉厚筋软,并无力量。而一个练拳的干瘪老头,胳臂上的肌肉耷拉着,比武却有虎豹之威,是肉软筋强。容易让人误解为是凹胸凸背,结果练成了驼背。薛颠解密“含胸拔背”不是外形,而是胸口、后背的筋撑开了。 以撑雨伞比喻,含胸指的是雨伞底部的枝条都撑开,形成空间,拔背指雨伞项部的枝条撑开,形成棱。 含胸拔背是打开了一把雨伞,撑满了筋,不是弯曲脊椎。筋参与“炼精化气”的过程,胸背的筋撑开,气才能降丹田。 还有一句奇妙的话——肩窝吐气,肩窝是锁骨内凹陷处。练拳时,后背是最敏感的,气血变化大。肩窝里的筋撑圆,后背的热就能传感到肩窝里,锁骨一温热,内脏就受益了。 肩窝不通,像人死死地憋着一口气,肩窝通透,像把气吐出去了,所以名为“肩窝吐气”,不是肩窝凸起。 健身房中举物、拉物的负重训练,能练肉不能锻炼筋,因为刺激的是肌肉群。不刺激肌肉群,才能锻炼到筋,薛颠指出方法为——吸手脚心。手脚心是筋的窍门,手脚心凹陷,便牵动了筋。 吸脚心为“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不是脚趾像钻头钻地,而是脚心内含、十趾抓地后,感到有股劲像钻头似的往脚心里钻,一直钻到身体内部,引发得身体作出水母一样的抽缩动作,这便是练筋了。 抽缩极快,不可控制。吸着手脚心来练拳,突然会小腹一紧,脊椎震动,厉害的能弯了腰。这是牵动了小腹的筋。 有人说八卦掌不利于技击,身法灵活,击打力却不强。八卦掌训练之初,只练“吸脚心”一点,一日走三百圈,两个月后就有了筋力,击打能力很强。武术的常用词汇“含胸拔背”,八卦掌是形意拳的友拳,巧妙各有不同,而原理相通,可以相互参究。除了手心脚心内含之外,手脚腕挺力也是练筋之法。 汉字的同音字往往在意义上也有关联,劲与筋同音,劲就是筋力。
内家拳健身机理 内家拳以练天乙真气为目标。只有把体内真气培养醇厚,开通周天十二经,那么真气在十二经的流行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是极大提升。 此时,人体内的较大穴位,比如劳宫、涌泉、膻中、丹田,在功中聚集的真气都较其他部位多。形成局部的气团。 内家拳正是利用这种气团,通过手脚的运动,来激发、辅助经络中的真气推除经络中的病气,使经络中的病气循经到末端排出体外。 所以,看一套拳好不好,就是看其能否与经络路线、方向相契合。练法是否符合培养真气。 形意拳第一式:劈拳。 劈拳属金,似斧非斧也,有捧撑惙碟之势。 劈拳起手,左手从丹田向上经身体中线至膻中位置后,向外伸出,如此反复,也就是,手上这团真气反复掠过胸肺,肺经,令肺脏得受这团真气的滋润、濡养。肺属金,劈拳运动路线走肺,所以说,劈拳属金。 为什么要从肺为开始? 因为内家拳的物质基础是真气,真气藏于肾。按中医“补母荫子”理论,要补肾,先补其母。 母强子旺也。当然,想要能够有气团并利用其疏导经络,激发真气,推排病气,其前提就是要通周天。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空有外形动作,这也是看一个人的全照或者视频,能看出其是否有内功及内功深浅的缘由。 似斧非斧,外形动作似斧劈,实质为练肺经之气,故似斧非斧。 捧撑惙碟之势,此为练法。捧撑,肺喜舒张。惙碟,像一只碟子落下。飞碟怎么落下的? 飘飘然,又不失重坠之势。这是练通了周天,内气较强了才会有的外象。 “劈拳属金,似斧非斧也,有捧撑惙碟之势。”这句里,既有内家拳的机理,又有练法以及验证。这就叫“拳论”,或者“拳经” 这也是形意拳能流传广泛,历久不竭的原因。 有些人编的拳经歌诀,除了吹牛还是吹牛,没有实质东西。不值一提。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内家拳功夫浅析(一) 第五回 弯弓射雕 道人道:“这样吧,你一番诚心,总算你我有缘,我就传你一些呼吸、坐下、行路、睡觉的法子。”郭靖大奇,心想:“呼吸、坐下、行路、睡觉,我早就会了,何必要你教我?”他暗自怀疑,口中却是不说。那道人道:“你把那块大石上的积雪除掉,就在上面睡吧。”郭靖更是奇怪。依言拨去积雪,横卧在大石之上。那道人道:“这样睡觉,何必要我教你?我有四句话,你要牢牢记住:思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消。”郭靖念了几遍,记在心中,但不知是甚么意思。那道人道:“睡觉之前,必须脑中空明澄澈,没一丝思虑。然后敛身侧卧,鼻息绵绵,魂不内荡,神不外游。”当下传授了呼吸运气之法、静坐敛虑之术。   郭靖依言试行,起初思潮起伏,难以归摄,但依着那道人所授缓吐深纳的呼吸方法做去,良久良久,渐感心定,丹田中却有一股气渐渐暖将上来,崖顶上寒风刺骨,却也不觉如何难以抵挡。这般静卧了一个时辰,手足忽感酸麻,那道人坐在他对面打坐,睁开眼道:“现下可以睡着了。” 这段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是内家入门基本要领。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此时郭靖在十六年纪,正是元阳饱满,纯乾之体。加之天性质朴,憨厚,心思纯粹,无思无虑,所以,很快能体察到内里变化。
说说内劲 内家拳里面的内劲到底是什么? 劲,强也。力量。 通俗解释,劲:筋骨能发出的功率。 对人体来讲,劲可以理解成能发出的功率。 一个人劲大,就是这个人能发出较多功率。 一个人劲小,就是这个人能发出的功率较少。 这里的较多、较小,都是和平常人参照来说的。 在搏击对抗上,力量、速度、灵敏性是决胜的三大要素。 其中,力量又是三者首要。一力跭十会。 而人的力量,和体重身高有密切关系。 所以,常理上讲,体重大的人,力量大,对抗中占优。 现代搏击为了显示公平,把比赛分成若干级别。尽量使体重相近的人来比赛。 身高体重,是我们自己较难改变的。生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为了对抗中占优,去增加体重毕竟是有限的增加。象日本相扑就是这种以增加体重寻求取胜的竞技形式,最后把人都吃成了猪一样。 在内家拳,则另辟蹊径。 不必去增加体重,不必去超负荷强化训练。因为刻意增加体重的做法毕竟是有限的。你增的再重,一定也会有比你还要重的人。而且,增重的方法带来的弊端极大。 内家拳是,通过训练出内劲,获取一种超乎常人的攻击力。 内劲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内,里面也。他不能表现在外。一个人劲大不大,可以通过外在表现:搬石头,扛麻袋,项羽是通过举鼎表现,现代体育,比谁劲大,就是通过举重。谁举的重量大,谁有劲。 内劲则不然,只在内具备,不能体现在外。 内劲之劲,正确写法是‘觔’。从角,从力。 从力,说明他是一种能量。 从角,说明他具有杀伤力,破坏力。动物的角都是用来攻击或自卫的尖刀。 内觔。到此可以明了了。 人体内具有的,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的能量。 它不能外显, 说明它不是来自肌肉。 说明内觔大的人,未必能举重强也大。 那么内觔怎么体现? 孙禄堂先生当年做过的两个实验,就是在展现内觔与平常力量的不同。 实验一,孙公端坐在椅子上,让别人来把他拉起。能拉动他则算输。 拉他的人握住他手臂,一用力自己就浑身瘫软。 这就是内觔的攻击性体现。隐于内,不需运动距离。 实验二,孙公平躺地上,令五个人分别按住其四肢和头。 喊一二三,孙公弹开五人而站起来。 四肢被按于地面,没有了丝毫运动空间,肌肉力大半已经无法发出。 在这样条件下,能弹开按住的人,能量就是来自内觔。 内觔的根源,是内气。 所以,内家拳练法,以练内气、内觔为主。
说说内劲 内家拳里面的内劲到底是什么? 劲,强也。力量。 通俗解释,劲:筋骨能发出的功率。 对人体来讲,劲可以理解成能发出的功率。 一个人劲大,就是这个人能发出较多功率。 一个人劲小,就是这个人能发出的功率较少。 这里的较多、较小,都是和平常人参照来说的。 在搏击对抗上,力量、速度、灵敏性是决胜的三大要素。 其中,力量又是三者首要。一力跭十会。 而人的力量,和体重身高有密切关系。 所以,常理上讲,体重大的人,力量大,对抗中占优。 现代搏击为了显示公平,把比赛分成若干级别。尽量使体重相近的人来比赛。 身高体重,是我们自己较难改变的。生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为了对抗中占优,去增加体重毕竟是有限的增加。象日本相扑就是这种以增加体重寻求取胜的竞技形式,最后把人都吃成了猪一样。 在内家拳,则另辟蹊径。 不必去增加体重,不必去超负荷强化训练。因为刻意增加体重的做法毕竟是有限的。你增的再重,一定也会有比你还要重的人。而且,增重的方法带来的弊端极大。 内家拳是,通过训练出内劲,获取一种超乎常人的攻击力。 内劲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内,里面也。他不能表现在外。一个人劲大不大,可以通过外在表现:搬石头,扛麻袋,项羽是通过举鼎表现,现代体育,比谁劲大,就是通过举重。谁举的重量大,谁有劲。 内劲则不然,只在内具备,不能体现在外。 内劲之劲,正确写法是‘觔’。从角,从力。 从力,说明他是一种能量。 从角,说明他具有杀伤力,破坏力。动物的角都是用来攻击或自卫的尖刀。 内觔。到此可以明了了。 人体内具有的,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的能量。 它不能外显, 说明它不是来自肌肉。 说明内觔大的人,未必能举重强也大。 那么内觔怎么体现? 孙禄堂先生当年做过的两个实验,就是在展现内觔与平常力量的不同。 实验一,孙公端坐在椅子上,让别人来把他拉起。能拉动他则算输。 拉他的人握住他手臂,一用力自己就浑身瘫软。 这就是内觔的攻击性体现。隐于内,不需运动距离。 实验二,孙公平躺地上,令五个人分别按住其四肢和头。 喊一二三,孙公弹开五人而站起来。 四肢被按于地面,没有了丝毫运动空间,肌肉力大半已经无法发出。 在这样条件下,能弹开按住的人,能量就是来自内觔。 内觔的根源,是内气。 所以,内家拳练法,以练内气、内觔为主。
嗔恨 (转) 《敲爻歌》曰:“嗔不除,憨不改,堕入生死轮回海。”此皆言嗔恨为碍道之物,必须狠力除去也。夫“嗔恨”二字,如蛇如蝎,最恶最毒,若结心胸,积久成 蛊 ,伤生损命,为祸甚烈,外而损人,内而坏己,无医可治。学人度量必如天之廓大无边,醇厚必如地之无物不载,容纳必如海之众水朝宗,而后可试观天之廓大。无物不覆,无物不生。日月来往由他,星辰运转由他,云雾遮蔽由他,人欺瞒也由他,人尊敬也由他,人感戴也由他,人毁恨也由他,一切善恶邪正、凶顽愚劣而皆不知也。地之醇厚,无物不长,无物不载,泰岱崧华至重也能负,江河溪涧冲崩也能受,树木草石穿压也能忍,飞禽走兽 践踏也能随,耕锄挖刨也能顺。一切欺侮残坏,而皆无心也。海之容纳,众水会流。日夜不息,千年万载,不见有余。清水来入不见其清,浊水来入不见其浊,甜水来入不见其甜,苦水来入不见其苦,鱼鳖虾蟹横游也由他, 鼋鼍蛟龙 奔腾也由他,一切秽污臭垢等等不洁不净之物,而无不容也。学道者能如天之量,地之厚,海之宽,便是无事仙人。保生妙诀,与道相邻,大有便宜。世间糊涂学人,不知嗔恨之害事最大。或境遇不顺而生嗔,或所谋不遂而生嗔,或因物有失而生嗔,或妒人之能而生嗔,或情性不投而生嗔,或衣食不足而生嗔,或为人触犯而生恨,或记小人过而结恨,或求人不应而有恨,或人不顺己而积恨。凡此嗔恨等病,终由自己昏愚、无有真心学道而然。果是真心学道之人,决不如此!故至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颜子 犯而不校,以其无嗔无恨,所以为圣贤,举世之人有嗔有恨,所以为凡夫。圣凡之分,只在有无之间耳!但嗔恨不但形于外者能害其事,即隐微之中,稍有丝毫烟尘不尽,亦能伤真。务须内外干干净净,如雪之白,如镜之明,应事接物,皆以无心处之。庶乎神气不伤,性情和平,大道可冀。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嗔恨关口打通,学个无心道人。轻也过去,重也过去,低也过去,高也过去。因物付物,随事应事,应而不纳,过而不留,何有嗔恨害事乎?否则,生嗔生恨,阴毒暗恶凝滞方寸,真性早昧,妄想明道,难矣!
略说自发动 自发动,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在练拳人中提出。 到八十年代气功大潮,达到顶峰。 风靡一时的鹤翔桩就是以自发动太过,弊端大而收场。后来其创造者对其进行了修改。 自发动的内在本质: 1.初练者练出了一点真气,由于体内经脉不通,真气对阻塞处形成推动力。 2.练功者对自发动现象,内心抱有羡慕、渴望。潜意识里造成真气转化成力,推动肢体产生位移动态。 3.练功者五脏不和,体内戾气盛,将真气转化成力的形式消耗掉。 4.真气本身会令人肢体产生浮力感。 自发动属于一鸣三动九触里面的初级表现。包括肌肉跳动、穴位钻动、肢体动。 有人甚至为此专门创造了所谓‘自发功’功法。 产生自发有个前提,是内心由于羡慕而生的暗自助动、放大心理。 那么,自发动是好是坏? 任何的运动,都是需要能量。除非运动的物体质量为零。 自发动也一样需要能源支持。 这个能源来自哪里?真气。 也就是说,你辛辛苦苦练出来的真气,变成动能散掉了。 就像你打了一口油井,每天能抽出一吨石油。 但你直接在出油管管口,把石油点着了火。 一边在抽油,一边石油转变成了热能,没了。 但是,要知道,地底的石油数量是有限的,越抽越少。 你唯一的收获,就是舒服、温暖感---毕竟你消耗了能量了。 这就是许多自发动的人,自发后会感觉浑身舒适,原来的病患处减轻。 但这只是暂时的减轻,一旦停止燃烧,依然如故。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抽上来的石油储存、加工,制作成效率更高的,能源,用在用途更大的地方。比如灌进清洁车,就能把街道垃圾清除。 说到这里,自发动是好是坏,一目了然。 正确的功境练法,是应该积精累气,从而提升境界,这样功境高了,真气会入脏腑,去清除体内病气,从而达到健身养生。而不是在浮表时就耗费掉。 以上讲的比较粗略。 每个人的先天元气是有定量的,也就是地下石油数量一定。 你每天这么烧掉,损耗的是你的根本。 内家拳练到高级,有灵动景象,和自发动,天壤之别也。 这里不讲了。
再谈内家气、劲-兼答太极鸣老师 对内家拳的理解,我和鸣老师大同小异。所谓君子和而不同。现粗略阐述一下我的认识和观点。 还是用比喻来讲。 以‘无极拳’代表我的练法, 以‘太极拳’代表鸣老师练法。 我俩各居一室‘练拳’。 鸣老师用2天时间,用太极拳练法,练出一把菜刀。 我用无极拳练法,用2天时间,也练出一把菜刀。 我们的相同处,是用时相同,结果相同。 不同处是,我的练法是分2个阶段和2种练法。第一天,我用第一种练法,练出一块铁块。 第二天用第二种练法,把铁块练成一把菜刀。 鸣老师练法,是只用一种练法,一气到底练出一把菜刀。 我现在在网络上讲的,多是第一种练法,很少涉及第二种练法。 这个方法有个学名,叫‘筑基’。 鸣老师的练法,也有个学名,叫‘拳’。 我和鸣老师的练法,各有长短。 我的第一种练法是用途偏多:可以用铁块做家具,修补漏洞,加固墙梁。 短处是,万一哪天来了只狼,不能用它砍狼。 鸣老师的练法,他始终是一把刀的形状,修补功能差。 但万一哪天来了只狼,可以用来攻击。 其实,这是表面现象。 鸣老师的练法其实也是分2阶段的。只是有个阶段是隐形的,忽略掉了。 那就是,必须是建立在个人良好体质基础之上,也就是鸣老师的童子功基础。 再则,就是目标差异。 我追求的是铁块的多功能用途。 鸣老师追求的是具有攻击性的武器。 所以,想让我指导的人,我有要求,必须按我要求做,不能掺杂其它方法。否则我会立即中止。这是我得练法决定的,你往里面掺杂沙子、泥土,最后练不出铁块来,浪费时间。 鸣老师练法,需要上好的矿石,精准的火候。一旦有差错,就废了模具,从头再来,欲速不达。 以上仅是略用比喻,说明一下。 此贴暂留三天,过后可能会删掉。
绝圣弃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有些人,喜欢搞些小聪明,小机巧。占点小便宜,获些小利。以为别人总是傻瓜。 这样的人,是先天性格。五行悖逆不顺造成的。 道德经章就是讲,人要抛弃这些智巧伪诈,回归于朴素、醇厚。抛掉浮华外表,方能无忧。 所谓大智若愚。看着傻傻的,这样的人没有太多妄念杂想,做事就一往无前,不会瞻前顾后,不会见异思迁,成功率就大一些。 小聪明的人,做事往往站着这山望那山高。耍些小手段,这些伎俩,明眼人一眼看破的。久而久之,众叛亲离,人人避之惟恐不及。 ‘见素抱朴。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这样有处世立身有什么好?为什么就无忧了呢? 知雄守雌,知白守辱,就能积养元气。 元神丰厚,就会团聚力大,易于内敛,就会常处于虚静。 元神常虚静,应物处世时,就能更容易选择正确方法,出错率低。 无论是日常小事,还是人生大的抉择,元神厚的人犯错少。 心浮气躁,心神终日浮于外,蝇营狗苟,忙个不停,就会错误连连。 人生是单向不可逆的,容不得犯太多错误。有时一次错误的对待,一生也难扳回了。 看着普通,内含大道理。 这就是道德经的玄妙之处。
说说虚领顶顶 内家拳都讲虚领顶劲。 虚领顶劲,属于外形身姿的要求。 内家拳要求立身中正,虚领顶顶,松肩垂肘。塌腰坐胯。 人体,是以脊柱为大梁枢纽。所有人体重要器官构件的重量,都是落在这个大梁上。特别是最重要的五脏、头颅,都是挂在脊柱上的。 五脏、大脑这类器官,柔软脆弱如豆腐,不能有震荡碰撞。为了保护这些要害机关,人体有几个减震器。 1,脚弓。这是人体第一道减震器。把人行走跳跃带来的震动力化解缓冲掉大半。 2,脊柱。脊柱是由许多小节串联组成。是一种柔性连接,在径向和轴向都有一定活动间隙,类似结构力学上的铰接。又像是一根波纹软管。这种结构形式,加上它本身的弯曲状,既具有坚固结实又能很好的把脚弓不能缓解掉的震动力消解掉,以免脏腑大脑受损。 脊柱这种构造,减震效果极好,但也有弊病,既对脊柱径向力没有多少承受能力。 为了能最大程度保护脊柱,内家拳对身姿有几个基本要求。 1.立身中正。中:不偏不倚。使人体左右受力基本处于均衡,以免对脊柱造成力矩。 正:不不正,既,不歪。这样保持脊柱尽量垂直于地面,处于最佳受力状态,所谓立柱顶千斤。身的中正,包括身躯和头,都是要中正。 2.虚领顶顶。把头向上微微拉起。保持颈椎这段软管处于抻直,但又不能太过拉成木棍而没有了弹性变形功能。就像一根弹簧要发挥弹性,就要拉开一些,而不是憋塌下去。这样,在运动时能很好的对大脑起到减震作用。 3.塌腰。把腰椎的生理弯曲捋直些,道理同2点。 4.松肩坠肘。减少上肢的重力、离心力对脊柱形成的忽大忽小的牵扯力。 脊柱的结构,决定了脊柱最怕径向力。它几乎对径向力没有多少抵抗能力。常见的扭腰、腰椎脱出,都是径向力对脊柱的破坏。而轴向力,除非一些高空坠落造成的很大轴向压力,才能对脊柱造成破坏。 在运动中,也要尽量使腰的运动处于‘平移’运动,降低腰的摇摆、晃动产生的对脊柱的剪切力。这点在形意拳中有明确提出:左歪右斜,其势不劲;前俯后仰,皆身之病。 这是虚领顶顶在外形上的作用。另外对内在真气的运行方面,也是有利,将另文阐述。
论气沉丹田---兼谈内功次第 大极拳论:“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什么是丹田? 直译就是产生丹的田地。在脐下一寸左右区域。 其实丹,不是产自丹田。但丹田历来被内家拳界所重视。戴家拳入手就是练丹田功:蹲丹田,砸丹田,立丹田等。 这是因为,丹田是内功的起点。 内家功,就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化虚。这一切,都是从丹田起步的。因为,丹田是肾的关卡,总开关。人的先天元气藏在肾间。毎日拿出一点,经丹田,任督,供给到十二经和五脏,作为基本能源。而练内家,就是要把这种机理强化,炼出更多元气到丹田。而丹田的出口只有一个,就是阴蹻穴。所以丹田气满,气机发动,寻找岀路,就流向阴蹻,即督脉,冲开背后督脉上的三关,使任督连通。真气就在任督之间形成环流。 真气继续增多,任督也被灌满,真气继续找出口。 任督为十二经之海,与十二经相连。所以,下一步真气就会溢到十二经。并在十二经内形成环流,此为周天。 若功境继续进步,十二经气满,真气会继续找岀口。十二经和五脏六腑相通,真气就去清通,填实五脏。而奇经八脉的其他六经,是连络十二经的,用来调蓄十二经经气盈亏,所以在通五脏六腑之前,十二经经气会有个通奇经过程。 奇经,不与任何脏腑想通,只是连络十二经。而且,真气通奇经,没有经络感。只有间接内景。 以上是从丹田起,每一步环环相扣。灌满一处,就走向下一步。 多数气功练法,靠意识引领,意守等不正确方法,也能调动出肾间元气,勉强有真气环流,但由于气量不够,损耗又大,不能进入下一步功境。 所以,气沉丹田,是不很贴切的描述。 叫气聚丹田。有人称之为:「收全身散乱之气到丹田」。 通关前,是气聚丹田。 通关后,只有打完拳才有气归丹田。练拳中,气在全身运转,何来气沉丹田? 内功的进境,符合扩散原理。 也是由人体经络构造决定的:气足冲关---通任督----通十二经----通奇经六脉---通脏腑。 至此,内家基础功完成。
浅议双重 这是以前写过的一篇小文,今转来交流,欢迎讨论。 入流与不入流,皆各人修为,本是不关他人。练拳实证,因个体差别而有异,也属正常,多争无益。 但是,凡恶意灌水捣乱,甚则骂人、无赖、撒泼的帖子,将会被清除。 善意提醒:跟帖有风险,回复要谨慎。 浅议双重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双重之病未悟尔。” 太极拳的双重,是指的什么? 现在流行的解释很多。各人觉得,大多停留在字面,都偏离了太极拳论中的本意。 太极拳和形意拳、八卦掌并称三大内家拳,其拳内在本质是一样。但拳论的名词概念方面,太极拳和形意拳,就相对独立。而八卦掌和形意拳到很有贴近。 太极拳论中,把双重作为病。 形意拳的病是什么?拙力努气挺胸提腹,形意拳三害,拙力为首害。 太极拳论里的双重,就是指拙力;刚硬。 人体在站立的情况下,只受重力。也就是说,只有人的下肢,承载人的体重。 这一情况,是必然。任谁也不能逃脱重力。 这算一重。 当行拳时,上肢出现用力,此时出现另一重。 此时人体,现出两头重,即双重。这样练拳,违背了内家拳松静自然原则。 所以,太极拳的双重,就是指拙力、刚硬。和形意拳没什么本质区别。 有人把太极拳讲成刚柔相济,这是外家拳练法,拿来充数了。 整个太极拳论各种文章,都是把刚作为病的,和双重等同。 如:‘人刚我柔谓之走’ ‘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催。’这句流行解释成,太极也要刚,要刚柔相济。 ‘如百炼钢’,不等‘刚’,而等于‘柔’,百炼钢成绕指柔。 ‘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催。’,这句应解释成:通过千百次练拳,化去刚硬(拙力),练出柔劲(内劲),无人可挡。 所以,刚在太极拳是病,是双重。 那么,如何去掉双重之病? 曰:用意不用力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