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泉ba主 幽泉ba主
关注数: 8 粉丝数: 232 发帖数: 12,208 关注贴吧数: 14
几款C口充电AA电池的一些实测结果,喜欢玩AA筒的可以参看一下。 近期试了好几款带C口充电的1.5V电池,实际体验下来,如果不是为了绝对容量的话,他们比镍氢、镍铬充电电池更适合用于AA手电。 由于AA驱动设计原因,可以说没有放电截止电压,会让镍氢和镍铬出现过放电的情况;而实测的几款C口充电的1.5V电池,由于实际上是锂电+保护板的设计,电芯不会被过放电,因此循环寿命能有较好的保障。 -------------------------------------- 超威锌动力:推荐评级:中。 这货是我很早期就买了的,价格比较高。满电空载电压会在1.8V~1.82V,亏电空载电压会在1.45V~1.5V。在AA筒中的实际表现上乘,亏电状态亮度会逐渐下降,能很好榨干电量。无法在S4Plus充电器上实现测容,通过充电库仑计和AA手电放电续航估算,实际容量约2Wh。缺点:在S4Plus上能识别,但充电几乎无效,放电容量极低;原装C口充电只有100mA@5V,极慢,AA筒放干后充满需要超过8小时。 ------------------------------------- 闲鱼某【AJOYE】:推荐评级:优。 价格优势明显,两颗到手不到10元。估算容量和超威锌动力基本一致,和期标称的2100mWh差不多,算是足容。满电、极限亏电前的空载、带载电压都很稳定,都是1.5V±0.1V,因此单单测量电压无法判断实际有效容量;但它如果真的亏电到极限了,会采取【断电】策略,也就是完全测不出电压。AA筒放电续航测试中,它全程几乎没有下降(照度计监控)直至断电前约5分钟(断电前续航跟超威基本一致)。这货不能上S4Plus充电器,充电器完全不识别;但C口充电速度可以,亏电状态可达500mA@5V。 ------------------------------------- 淘宝某【SMARTOOOLS】:推荐评级:差 标称2600mWh,实测AA筒放电续航是几款中最差的,结合充电库仑计,估算只有1.5~1.6Wh容量。宣称恒压,实际表现和超威类似,满电电压高(约1.75V),亏电仍有1.5V上下。AA筒放电表现也和超威类似,亏电会逐渐降,不会断电。比较特别的是,它能在S4Plus上充电(充电有效,充入容量和C口+库仑计基本一致),但无法放电测容,放电极少就结束。原装C口充电速度尚可,200~250mA@5V。 ------------------------------------- 淘宝德力普:推荐评级:中 标称容量4070mWh,甚至比镍氢还要高。实测下来有虚标,但是是所有测试电池中容量最高的一款了,所以给了中评级。估算实际容量有3Wh左右,也就是2000mAh的镍氢相当。但是除了容量之外就没有优点了,充电不算快,约200mA@5V,S4Plus虽然能充能放,但是都不准(相对原C口充电+库仑计,还有AA筒放电来说)。 ------------------------------------ 淘宝林小二旗舰版:推荐评级:中上 价格10/颗,标称3400mWh,实测有轻度虚标,接近3Wh(稍稍不如德力普)。其它整体和德力普差不多,原C充电能到350+mA@5V。虽然电流更高,但它是实测中唯一不能使用C2C充电的一款(不排除我充电头的原因,但这充电头也是遇到第一款不能C2C的产品,其A口2C能给这电池充电)。
内阻的影响与疑惑? 昨天倒腾了一下尾按开关弹簧,又无聊测试了一下桶身上各个位置的内阻情况,发现了一些令我比较疑惑的情况。 壳子是公版的M21(好几只),测量桶身尾部导电端面和桶身顶部导电螺纹间的内阻,基本结果都在0.1毫欧之间;原装尾盖是弹簧的,由于桶身与尾盖是端面导电,因此测量了尾盖导电端面和弹簧之间的内阻,基本结果都在7~9毫欧之间;桶身与尾盖合体,装入内阻3.8毫欧的xp电池,测量电池正极和桶身顶部导电螺纹间内阻:结果普遍在17~18毫欧之间。 疑惑一:增加的内阻部分是接触电阻?还是什么原因导致?——ps:所有接触端面和螺纹都涂有导电脂。 疑问二:拆弹簧,在开关板中心点飞线上来,从新焊回弹簧,飞线焊弹簧顶端;飞线后,测量尾盖导电端面和弹簧顶端之间的内阻,基本结果都在3毫欧以内;装好桶身和电池,测量电池正极和桶身顶部导电螺纹间内阻:结果内阻依旧在17~18毫欧之间,并没有因为开关飞线内阻降低而降低,是什么原因导致?——期间重复测量了多次,结果不是测量手法误差导致,相比没有飞线状态,可能也就减少了不到1毫欧的内阻,和单独测量尾盖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疑问三:弹簧换成了老王家的1.1毫欧小弹片,装尾盖后测量内阻,尾盖整体内阻在2毫欧内附近,比弹簧+飞线降低了约1毫欧水平;再次装好桶身和电池,测量电池正极和桶身顶部导电螺纹间内阻:结果内阻降低到了14毫欧左右,此时怀疑【疑问二】中的弹簧+飞线可能因弹簧顶端较多的焊锡导致接触电阻过大导致,故从新做了一遍处理,并打磨弹簧顶面焊锡,露出弹簧本体和飞线铜芯本体。——但测量尾盖导电端面和弹簧之间的内阻依旧是3毫欧内左右,并没有任何改善,且装好桶身和电池,测量电池正极和桶身顶部导电螺纹间内阻,结果依旧是17毫欧左右,也没有明显改变,原因何在? 以上三点疑问,不知道有哪位大佬能给小弟解惑一下。
Windows 11 AI PC关键功能 根本不需要AI 微软联合高通打造了全新的Copilot+ AI PC,继续骁龙X Elite处理器,尤其是需要强大的NPU AI引擎支撑,比如全新的“召回”(Recall)功能。 不过尴尬的是,开发者@thebookisclosed研究后发现,Windows 11 Recall功能其实并不是非得需要最新的骁龙X Elite NPU,他在现有的Arm64硬件上就成功开启了此功能,只是没说具体是哪款处理器。 理论上,AMD、Intel处理器也是同样的情况,只不过OEM厂商现在只收到了Arm64版本的机器学习模型,还无法验证。当然我们知道,NPU的任务并不是用来取代CPU、GPU,而是接手特定的持续性低负载任务,最典型的就是视频会议效果等,从而能够大大节省功耗,延长笔记本电池续航。 Recall功能依赖的是后台不简单截图,这样的负载也非常适合NPU。 换言之,NPU能做的事情,CPU、GPU理论上也都能做,只是大家的效率、能效会不太一样,需要的是彼此合理分工、协作。显然,微软把一些工作强制绑定在NPU上,甚至明确Copilot+仅限最新硬件平台,有些说不过去。 类似例子还有Windows 11 ASR(自动超分),目前也仅限骁龙X Elite。 看起来,很多时候不支持并不是技术原因,比如当年的Auto HDR,曾经在Windows 10预览版上出现过,但正式版里被取消,成了Windows 11专属功能。【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再涨最多20%!内存、SSD价格控制不住了 快科技5月9日消息,DRAM内存芯片和内存条、NAND闪存和SSD硬盘正在新一轮的上涨周期中加速狂奔,集邦咨询在最新报告中大幅上调了二季度的价格涨幅预期,尤其是内存。 2024年第一季度,内存芯片合约价格上涨了多达20%,原本预计二季度会小幅上涨3-8%,但是集邦咨询最新修正为13-18%。 NAND闪存的趋势也类似,一季度已经涨了多达23-28%,二季度原本预计涨13-18%,但现在上调为15-20%。 唯一利好的就是eMMC/UFS闪存,预计第二季度只会涨大约10%——其实也不少了。集邦咨询表示,4月3日的花莲大地震是一个转折点。 震前,内存和闪存现货价格和交易量都持续走低,上涨动力不足,主要是AI之外的智能手机、笔记本市场需求疲软,PC厂商库存也逐渐增加,买方也不愿意接受连续涨价。 但是震后,PC厂商出于种种考虑开始接受内存、闪存合约价大幅上涨,尤其到了4月底,新一轮合约价谈判陆续完成,涨幅超过此前预期,一方面是买方有意愿增加库存,另一方面是AI需求持续强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AI对于HBM高带宽内存需求旺盛,原厂都在纷纷扩产。 比如三星的HBM3E,使用了先进的1α工艺,尤其是第三季度会大幅扩产,预计到今年底这部分产能将占到大约60%,自然会排挤DDR5的产能,进一步加剧涨价。 同时,AI推理服务器越来越考虑节能,优先采用企业级QLC SSD,也会占用相当大的产能,导致消费级的NAND出现紧缺。【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上方文Q
高通发布骁龙X Plus:性能超越御三家 功耗低能效比高 去年10月,高通在骁龙峰会上推出了面向笔记本电脑的骁龙X Elite高性能平台,这意味着高通将再次发起进军PC行业的进攻。骁龙X Elite自公布以来,媒体与市场反响都非常不错,它在性能表现、能效比等方面都有着突出表现,基于其打造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也颇为令人期待。而现在,高通公布了骁龙X家族的新成员——骁龙X Plus。·骁龙X Plus技术规格 首先我们来看看骁龙X Plus的技术规格。 与骁龙X Elite一样,骁龙X Plus采用了先进的4nm制程工艺打造,其中,高通Oryon CPU拥有10个定制的高性能核心,最高频率为3.4GHz,总缓存容量42MB。支持LPDDR5x内存,其集成的Adreno GPU算力为3.8TFLOPS,集成的高通Hexagon NPU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快的NPU,算力达到45TOPS。得益于小巧的体积与出色的能效比,骁龙X Plus支持多种形态产品设计。在公布具体规格的同时,高通官方也给出了骁龙X Plus的性能表现。 ·骁龙X Plus性能对比 在Geekbench 6.2 CPU多线程性能方面,骁龙X Plus集成的高通Oryon CPU相比苹果M3处理器快10%,多线程性能评分达到13350,同等测试下,骁龙X Elite比苹果M3快28%。同时从性能表现可以看出,骁龙X Plus相比骁龙X Elite要低一档定位,但其性能却已经超过了苹果目前最新的M3处理器。与英特尔酷睿Ultra和AMD锐龙平台相比,依旧是Geekbench多线程性能,骁龙X Plus一方面在性能上要优于酷睿Ultra 7 155H以及锐龙9 7940HS,相同功耗下性能领先37%;另一方面在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时,骁龙X Plus的功耗比对标平台低54%,因此,骁龙X Plus有更好的能效比表现。在CINEBENCH 2024多线程测试标准下,同样是对比酷睿Ultra 7 155H和锐龙9 7940HS,骁龙X Plus相同功耗下CPU性能领先28%,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时功耗低39%,能效比优势同样明显。GPU图形性能方面,3DMark WildLife Extreme测试标准,对比酷睿Ultra 7 155H平台的锐炫Xe核显以及锐龙9 7940HS平台的Radeon 780M GPU,骁龙X Plus集成的Adreno GPU在相同功耗下性能领先36%,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时的功耗低50%,仅为对标平台的一半。此外,骁龙X Plus与骁龙X Elite一样,集成了45TOPS算力的,目前全球最快的NPU计算单元,可以为AI应用带来出色的算力支持。 高通技术公司产品管理副总裁Nitin Kumar表示,“高通NPU的优势能够体现在很多不同的应用领域,凭借高达45TOPS的AI算力,几乎PC的所有应用领域都能利用我们的NPU打造更佳的用户体验。比如,在软件开发编程领域,软件开发人员能够利用终端侧45TOPS的NPU算力即时生成代码;此外,还能赋能图像画质增强、AI滤镜、AI降噪等丰富应用。骁龙X Elite还支持70亿参数规模的大语言模型以30 tokens/秒的速度在终端侧运行,这个能力能够在终端侧赋能丰富的用例。如果你是学生,这能够帮助你更快地在终端侧完成作业,无需访问云端。”在其它子系统中,骁龙X Plus也具备领先的性能与功能表现。 首先在图形处理方面,骁龙X Plus可支持外接三屏超高清4K 60Hz显示,并支持HDR10。 其次在连接方面,骁龙X Plus支持与骁龙X Elite相同的先进连接技术,包括Wi-Fi 7、高频并发多连接、和支持Sub-6GHz以及毫米波的最高速度达到10GB/s的5G连接。 影像方面,骁龙X Plus支持18-bit双ISP和MIPI摄像头,可以为相关设备带来先进的图像和视频功能。 音频方面,骁龙X Plus支持领先的Snapdragon Sound特性,包括蓝牙5.4音频传输等。 这些特性可以让基于骁龙X Plus平台打造的设备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出色的综合体验。·骁龙X Elite核心特性回顾 在骁龙X Plus公布之际,我们也不妨来回顾一下去年发布的骁龙X Elite。骁龙X Elite同样采用了4nm制程工艺打造,拥有12个高性能核心,集成的Adreno GPU支持每秒4.6万亿次浮点运算,主频高达3.8GHz,另外还支持双核增强,最大可达4.3GHz,这也是首个4GHz以上的ARM架构CPU核心。此外,它拥有高达42MB的总缓存容量,内存带宽136GB/s,并支持八通道LPDDR5x,其集成的NPU同样有高达45TOPS的强大算力。·骁龙X Elite性能对比更新 去年发布会高通官方放出了骁龙X Elite与苹果M2的性能对比结果,而本次则放出了与M3的对比,如下图所示,相对M3而言,在Geekbench 6.2多线程测试中,其性能达到15610分,比M3快28%。同时,高通也更新了骁龙X Elite与酷睿Ultra 7 155H的性能对比结果。在Geekbench 6单线程测试中,骁龙X Elite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时的功耗低65%,仅为酷睿Ultra 7 155H的1/3。另外可以看到,在相同功耗之下,骁龙X Elite的CPU性能高54%,能效比出色。在Geekbench 6多线程测试标准中,骁龙X Elite与英特尔酷睿Ultra 7 155H相比,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时,功耗低60%;在相同功耗下,骁龙X Elite的CPU性能领先52%。此外在与更高端的英特尔酷睿Ultra 9 185H进行对比时,骁龙X Plus也具有领先优势。在Geekbench 6单线程测试标准下,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时功耗低65%;在相同功耗下,性能领先高达51%。在Geekbench 6多线程测试中,对比酷睿Ultra 9 185H,骁龙X Elite在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时功耗低58%;在相同功耗下性能高41%。图形性能方面,相比酷睿Ultra 7 155H集成的锐炫Xe核显,骁龙X Elite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时功耗仅为竞品的一半;而相同功耗下GPU性能领先36%。出色的能效比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在相同应用状态下,骁龙X Elite平台的续航能力会更强。在Office 365应用、本地视频播放、网络浏览、YouTube流传输和Teams视频通话等多个应用场景下,骁龙X Elite的电池续航对比英特尔酷睿Ultra 7 155H至少长40%,最高达到2倍以上。而在平台响应速度方面,各类主流软件,如Adobe Photoshop、Teams、Steam、WinRAR、Firefox等,骁龙X Elite都可以实现更快速地响应并打开应用,至少比英特尔酷睿Ultra 7 155H快7%,至多快近70%。其实相对于性能表现来说,不少用户最为关心的是骁龙平台的兼容性表现。目前,高通已经与众多主流ISV合作,确保各种常用应用能够在骁龙平台上实现更好的兼容。通过下图可以看到,目前这些应用覆盖了很多领域,包括办公协作、生产力、编码开发、浏览器、娱乐等,大量应用在骁龙X Elite平台上实现兼容将为用户带来增强的体验。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谷歌Chrome浏览器,高通与谷歌合作,基于骁龙X Elite架构对这款浏览器应用进行全面优化,使搭载骁龙的Windows PC可以支持原生的谷歌Chrome。同时,与英特尔酷睿Ultra 7 155H相比,谷歌Chrome、微软Edge和Brave三款网络浏览器的响应速度分别快20%、57%和15%。·结语 根据官方消息来看,基于高通骁龙X Elite、骁龙X Plus平台打造的终端设备将于2024年中相继上市,如果最终设备的性能表现以及系统、软件兼容性能够达到官方公布的标准,那么高通骁龙X平台的PC产品必然将会对现有的PC市场格局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是对于轻薄型笔记本电脑、AI PC来说,高通骁龙X平台在性能表现、能效比、NPU算力、续航等方面都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
Intel 13、14代酷睿大面积翻车,修复补丁亦会导致性能明显损失。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wYHX2cYuwG1fdCtIJmfL3Q&urlrefer=9f0ed594aa7ba4028fb7a25bc76c04fd 软件BUG、硬件翻车对于咱们这些常年混迹在圈子里的机佬来说简直如喝白开水一样普遍。 但想必大家也发现了,作为 PC 中最精密同时技术含量最高的大脑CPU 反而很少出问题。有一说一,人类数十年智慧与尖端制程光刻机所碰撞出的结晶确实有点东西! 当然,CPU 本身耐造并不意味着厂商、用户可以随意对其折腾。 近几年桌面 CPU 特别是 Intel 酷睿 CPU 性能水涨船高,同时伴随而来还有彻底放飞自我的功耗与发热。照这个节奏下去,以后 CPU 怕不是只能中午用,因为早晚得出事! 毕竟过于离谱放开功耗行为,很难不让我们担心会不会整出什么幺蛾子。 这不,就在近几个月,越来越多国内外玩家曝出在使用 13900K/S、14900K/S 等 CPU 玩游戏时会出现不稳定甚至蓝屏崩溃死机问题。从此前《铁拳 8》频繁崩溃到《战地 2042》、《霍格沃茨之遗》《遗迹 2》、《堕落之王》、《远界》等更多游戏出现类似情况,主打一个大面积翻车。很多玩家表示新U刚到手时还相安无事,用着用着各种奇葩问题便开始接连不断出现。 在默认设置(不超频)情况下运行虚幻5引擎游戏要么提示显存不足,要么各种蓝屏崩溃死机。国外媒体及 NVIDIA 排除显卡等其他硬件故障后,最终将矛头指向了 CPU。 就连 Intel 工程师也承认了该问题,并表示正在调查。随后有细心的网友发现,通过 Intel XTU 官方超频工具,将 CPU P 核频率向下拉 200MHz 后,玩游戏不稳定情况突然迎刃而解。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问题的根源大概率与 13/14 代酷睿高端型号过高电压、频率设定及部分高端主板几乎无功耗限制有关。 为此,华硕最近专门针对推出新款 BIOS,带来了一个名为 Intel Baseline Profile(Intel 基准配置文件)选项。开启该选项后,主板会自动将各项参数恢复至 Intel 推荐值,其中便涉及到降低电压及功耗限制等,以此来解决可能出现的不稳定情况。 代价嘛也有——性能明显损失。 有人测试了新老 BIOS 下 14900KS CINEBENCH R23 跑分成绩,发现新 BIOS 其多核性能损失甚至能到 10% 以上!左:原 BIOS;右:新 BIOS 我加钱好不容易才换来的性能提升就这么给反向修复了,任谁受得了? 要性能没稳定性,要稳定性得损失性能,又到了极限二选一的时候……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除开 13/14 代酷睿高端 CPU外,中低端及主流型号并没有以上问题。 这波纯纯有钱高端玩家成最大受害者!小忆要说的是,目前 Intel CPU 功耗过高确实亟待解决,而 Intel 也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我们前段时间曝光下一代桌面酷睿 Ultra 将取消超线程功能,或许正是出于面向功耗的无奈妥协吧!
【20240314】【 分享】揭秘AMD EPYC处理器的独门绝技 揭秘AMD EPYC处理器的独门绝技:AI推理就问还有谁!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968%2F968740.htm&urlrefer=1185625569beb676189e913cf190e3da AI生命周期包括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一个是AI训练,一个是AI推理。 其中,AI训练就是让模型识别数据模式,是数据和处理最密集的部分,需要大规模的算力。 在这一阶段,往往优先使用大规模并行的GPU加速器或专用的AI加速器,有时候根据情况也可以使用超高性能的CPU处理器。 AI推理则是基于训练好的模型,实时处理输入的数据,只需较小的算力,更接近数据的实际位置,更强调持续运算与低延迟。 因此,这个阶段使用常规的CPU最合适,其性能、能效、兼容性、性价比完美符合AI推理需求。 当然,这对CPU的综合素质也是有着很高的需求的,足够强大且平衡的性能、能效、成本才能带来足够高的效率、效益。 一般来说,GPU训练,CPU推理,再加上开发框架和软件支持,构成了最合适的完整AI生命周期。作为行业唯一同时拥有高性能GPU、CPU、FPGA平台性解决方案的AMD,再加上ROCm开发平台的不断成熟,在AI训练、推理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EPYC CPU简直做到了无敌寂寞。 如今,AMD EPYC处理器已经成为最常被选择用于AI推理的服务器平台,尤其是第四代Genoa EPYC 9004系列,执行AI推理的能力又得到了巨大的飞跃。 比如全新的Zen 4架构,相比上代在每时钟周期执行指令数上提升了约14%,再加上更高的频率,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比如先进的5nm制造工艺,它大大提高了处理器的集成度,结合新架构使得高性能、高能效成为可能。 比如更多的核心与线程数量,比上代增加了足足一半,最高来到96个,并支持同步多线程,无需多路并行就能执行更多推理操作,同时处理上万个源的数据推理需求也不在话下,从而兼具高并发、低延迟。 比如灵活高效的AVX-512扩展指令集,可高效执行大量的矩阵和向量计算,显著提高卷积和矩阵乘法的速度,尤其是BF16数据类型可提高吞吐量,避免INT8数据的量化风险,而且还是双周期的256位流水线设计,效率和能效都更高。 比如更强大的内存与I/O,包括引入DDR5内存并支持多达12个通道,以及多达128条PCIe 5.0通道,成为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 比如极高的能效,96核心的热设计功耗也只需360W,84核心可以控制在290W,从而显著降低散热方面的压力。 还有一贯出色的性价比,可以大大降低TCO(总拥有成本)。 以及不要忘了,AMD EPYC基于x86架构指令集,是大家最熟悉的、最熟练的,部署、开发和应用的难度与成本都远低于各种特殊架构。对于AI,我们平常关注更多的是AI训练,尤其是庞大的算力需求,AI推理则是训练之后真正落地体验的阶段,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同样需要恰到好处的软硬件平台需求。 搭载AMD EPYC的服务器,就恰好为基于CPU处理器的AI推理工作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 96核心、DDR5内存和PCIe 5.0扩展、AVX-512指令等实现了性能和能效的双重提升,而为处理器优化的库、原语则提供强大的保驾护航。 无论任何模型还是场景,AMD EPYC都能提供充足的高性能、高能效、高性价比。【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上方文Q
2015年西数收购闪迪;现在,剥离闪存业务。 与铠侠合并无果 西部数据宣布:剥离闪迪分为两家公司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942%2F942905.htm&urlrefer=9cdd5e5d0aa10735c4f40164a4d8c169 快科技10月31日消息,自2021年起,西部数据和铠侠就 一直在NAND 闪存生产业务合并方面进行谈判,但在SK海力士的反对下,两家存储大厂的合并事宜陷入了僵局。 对此西部数据表示,计划将公司分拆为两家公司,分别开展闪存业务和硬盘驱动器(HDD)业务。 在2015年的时候,西部数据以190亿美元现金和股票交易收购了著名的闪存公司闪迪,然而今天,西部数据却宣布将其剥离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 西部数据在新闻稿中表示:“在完成了战略评估后,西部数据在全面考虑了各种方案后,认为要实现其最大价值,目前最好、最可行的选择是将其闪存业务剥离。” “我们相信,目前实施独立分离战略的时机是有利的,可以在行业形势改善的情况下为股东创造价值。” 同时西部数据还表示,分拆计划将使其更加专注于NAND闪存和HDD驱动器业务,并寻求在快速增长的数据存储市场中的增长机会。 目前,这一计划仍需获得企董事会的批准,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正式开始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数据在今天的新闻稿和财务电话会议中都没有提及与铠侠的交易谈判,不知道后期还会不会有什么变数。
【20230719】【 分享】Intel给NUC找好下家:华硕接盘 砍掉迷你电脑产品线 Intel给NUC找好下家:华硕接盘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923%2F923777.htm&urlrefer=996a43d1183b4144682e69649d0194df 快科技7月19日消息,这两年来Intel旗下的多个业务都在调整,闪存、傲腾、无人机、智能穿戴等非核心业务都在出售或者关停,最新的一个是NUC迷你电脑,Intel前几天宣布终结这一产品线。 Intel确认不再继续投资NUC业务线,也不会再设计、制造任何NUC产品。 但是NUC此前多年已经积累了不少用户,Intel自己这边还有很多产品在售,关停业务也不是说直接不干了,Intel的说法是推动合作伙伴继续在NUC领域创新、发展。现在Intel明确了这部分业务的后续,该公司在官网宣布与华硕达成了合作协议,可以获得Intel NUC系统产品线的非独家许可,以制造、销售基于10代到13代NUC系统产品,并开发未来的的设计。 华硕则会成立一个新的业务部门,名为NUC BU来专门负责NUC产品线相关事宜。 说得简单一点,Intel此举是相当于把这部分业务授权给华硕,估计现有10代到13代酷睿处理器的售后等工作由华硕来接手,未来推新品也是华硕NUC的名义。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合作是非独家许可,意味着Intel的NUC授权还有可能有其他厂商合作,就看下一个是谁了,毕竟华硕的NUC估计也会主打中高端市场,还有大量市场空间。 对消费者来说,未来还可以买到NUC名字的产品,现有NUC用户也不用担心没有了售后,这是好事。 当然,迷你电脑这个市场就算没有了Intel NUC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国内很多厂商现在也推出了高性能迷你电脑,配置更高,价格比Intel还便宜很多。
【20230719】【 分享】正面刚雷电4?AMD锐龙处理器解锁原生USB4 正面刚雷电4?AMD锐龙处理器一大槽点有望解决:解锁原生USB4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923%2F923699.htm&urlrefer=981361970d4e75e86b2085bdc945605a 快科技7月19日消息,AMD与Intel竞争处理器市场,不能只看CPU性能如何,还要考虑整个生态,锐龙平台一大槽点就是接口,特别是USB4上支持得有点慢,好在这个问题还是有解决方案的。 Intel平台因为有雷电4(Thnunderbolt4),而且这两年在移动及桌面平台都有原生支持,因此生态比较完善了。AMD这边从去年的锐龙6000移动处理器就开始支持USB4,但桌面平台还没有原生支持,目前主要是依赖厂商第三方支持,但需要额外增加成本。 AMD CEO苏姿丰日前拜访了多家台系厂商,其中就有祥硕,很多玩家应该知道2016起后者就拿到了AMD的南桥芯片订单,很多主板的芯片组实际上就是祥硕设计的,不过这两年的X系列高端芯片组是AMD自己做的。 祥硕的一个重点业务就是USB芯片,在USB4时代也是重点厂商之一,产品已经获得了USB-IF协会的认证,主控芯片年底也有望拿到认证,明年量产。 可以预见,AMD与祥硕的会谈势必有USB4方面的合作,目前锐龙7000桌面平台还没有原生USB4支持,明年新一代芯片组就有可能集成祥硕的方案,补全与雷电4竞争的一环。
手机销量大涨25% 芯片反弹了?中芯国际:依然是底部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920%2F920274.htm&urlrefer=c8da49d84b5d65b98ec9aff09655c6f0 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半导体行业陷入了熊市周期,手机、PC等主要产品需求下滑,现在差不多持续一年了,5月份信通院数据显示手机销量环比增长了25.2%,让外界兴奋,认为芯片也要触底反弹。 不过中芯国际并没有这么乐观,中芯国际董秘郭光莉回应称,国内手机客户带动国内手机销量增加,但全球手机供应依然比去年是下降的。 手机是第一轮进入行业景气度下行的,目前来看也没有明显平稳的迹象,因为今年全部手机的需求量还是比去年下降的。 郭光莉表示,前些年有些手机厂商纷纷补货,造成现在库存高的现状。(库存)消化的周期也比较长。 在日前的股东大会上,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表示芯片行业的这一轮调整,影响从终端市场传导到代工行业的时间有滞后,对公司收入的影响主要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体现。 目前看来,2023年行业整体较上一年是有所下行的。 上半年,大家对于行业景气度的看法是趋同的:集成电路行业整体处于底部,手机和消费电子产业链库存依然高企,市场对已有的旧产品尤其是量大价低的标准产品的需求进一步下降;工业和汽车领域相对稳健,但在体量上尚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增长。
【 分享】Arm发布Corte-X4/A720/520 CPU架构:彻底淘汰32位 Arm发布Corte-X4/A720/520 CPU架构:淘汰32位、首次14核 功耗大降40%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912%2F912891.htm&urlrefer=cdc899d44c03010a602c88dfef3c33b3 Arm今天又发布了全新一代Cortex移动CPU架构,包括Corte-X4超大核、大核A720及能效核A520,这一次不仅全面走向纯64位,淘汰32位架构,同时也做到了更高的性能,PC上有望实现10核X4+4核A720的搭配。 本次发布的X4/A720/A520基于最新的Armv9.2指令集,相比上代的X2/X3基于Armv9.0主要提升了性能及并行性,可以支持更多的大核/超大核组合。除了X4、A720等CPU架构之外,Arm这次也升级了DynamIQ 管理内核DSU-120,可以更好地提升CPU并行性,最高做到了14核CPU,显然是准备给Arm PC笔记本的。 同时它还从之前的1+3+4架构变成了1+5+2架构,给A720这样的大核留出了更多空间,这样的暗示简直不能太明显了,毕竟年底的骁龙8G3早就传闻要上1+5+2了。这次新架构的另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新架构只有AArch64位,AArch32已经被放弃了,意味着此后的Arm将转向纯64位架构,这一天也期盼已久的。来看下性能/能效的变化,X4超大核心提升了15%的性能或者40%的功耗降低,A720大核也有20%的能效提升,A520小核的能效提升了22%。作为单核性能的主力,X4超大核是Arm架构中能效最好的,同时还提升了并行性,L2缓存可提升到每核2MB。大核A720升级到了Armv9.2指令集,同样的功耗下性能比上代的A715更强,架构优化了内存读取,带来了大幅功耗降低,同样的面积下性能比A78还要高。A520小核这次最大的变化主要是放弃32位,转向纯64位,主打低功耗,而且面积减少22%的情况下性能还能提升8%。整个X4/A720/A520家族的特点就是性能提升同时能效更高,X4超大核能降低40%功耗让人狠期待,其他核心及DSU也有20%左右的能耗改善。 一句话来说,今年底的骁龙8G3及天玑9300系列非常值得期待了。
【 分享】游戏不再挤牙膏 Arm发布G720 GPU:节省40%带宽 游戏不再挤牙膏 Arm发布G720 GPU:节省40%带宽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912%2F912900.htm&urlrefer=a5ee8b6594e3c9cc4d1b294ca61cb85f 伴随着新一代X4/A720/A520架构CPU的发布,Arm还发布了新一代GPU——G720系列,相比之前的G710/G715还在使用第四代图形架构,G720这波升级到了第五代GPU架构,不再挤牙膏升级了。 而且从这一代开始,Arm的GPU架构命名不再采用什么Valhall、Bifrost之类的代号,改用XX代来称呼。此前的Arm GPU架构使用的还是基于贴图(tile)的渲染技术,在G720使用的第五代GPU架构使用了全新的DVS(Deferred Vertex Shading,延迟顶点着色)技术。DVS技术的好处就是顶点着色的过程中,在执行阶段才会载入内存中,不像之前那样需要两次载入内存,因此大幅降低了对带宽的要求。在手机等移动平台的图形渲染中,内存带宽会消耗1/3的功耗,因此DVS技术可以大幅降低游戏功耗,提升续航,同时也提高了能效。 根据Arm公布的数据,在《精灵废墟》游戏中带宽节省了41%,《原神》中节省了33%带宽,《堡垒之夜》中为26%,甚至在CAD的应用中也可以节省37%的带宽。不过DVS技术对性能的提升似乎不算夸张,峰值性能提升了15%,每瓦性能提升了15%左右。 总的来说,G720的DVS架构更多地是降低了带宽需求,节省了功耗,跟CPU一样都更看重能效提升,这样倒是更符合日常使用,发热会更低,手机续航更好。 另外在画质方面,Arm提及的不多,但受益于带宽节省,动态照明、景深及光追等技术也会更好,同时虚幻5引擎年底也会进入手机平台。G720系列GPU这次会分为三个级别,最高端的叫做Immortalis G720,核心可以更多,至少10个以上,多的可达16核。 往下就是Mali-G720,GPU核心数在6到9个之间,再往下就是Mali-G620,GPU核心数在5个及以下。
【20230523】【 分享】安卓手机与Windows正式合体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911%2F911786.htm&urlrefer=bd0db7f6bcb52410345bfe3d8cedf49d 安卓手机与Windows电脑原本井水不犯河水,两个系统是独立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大家需要的是多平台互联,Intel为此花费了10年研发了Bridge和 Celadon两大核心技术,成功将安卓与Windows系统合体,用户可在两个系统中无缝切换。 在今天的“英特尔推动PC和移动生态大融合”为主题的发布会上,Intel正式发布了这两项技术,号称打破 PC 与移动设备的边界,实现了小屏移动应用向大屏 PC 体验的转换,带领 PC 创新体验进入到应用体验自由的新时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安卓市场,中国市场提供了拥有丰富解决方案的消费者生态,满足用户在 Windows 系统运行 Android 应用程序的需求,因此这次Intel的两大核心技术也是跟国内的厂商合作推出,腾讯的应用宝电脑版率先支持Intel的Bridge和 Celadon技术。 Intel客户端计算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Lakshminarayan Krishnamurty 表示:“用户对 PC 体验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对 PC 创新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脚步。 基于Bridge Technology 和 Celadon,此次发布会推出的腾讯应用宝电脑版,使 Android 应用能够无缝切换到Windows PC上运行。 这将让用户享受 PC计算机性能的同时,通过大屏幕、多窗口和沉浸式体验,尽享 Android 应用。” 据Intel介绍,在 Android 与 Windows 的生态融合中,Intel的Bridge技术与Celadon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让生态融合成为可能。 其中Bridge 技术将基于非x86的指令编译成x86指令,提高兼容性。 而Celadon 作为针对Intel架构打造的Android堆栈,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将基于 Android 的应用在 x86 平台移植开发,提高开发效率。两项核心技术的驱动,让移动应用引擎新生态完美落地。Intel软件和先进技术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谢晓清表示:“生态融合是大趋势,创新是我们的DNA。我们坚持通过技术领导力赋能体验的变革。 我们很荣幸能够通过英特尔 Bridge 技术和 Celadon 这两项黑科技助力腾讯应用宝,成功打破了 Android 与 Windows 之间的壁垒,不仅为用户带来小屏转大屏的应用自由,还为开发者极大地提高了移植和开发的效率,进入到 PC 应用生态融合新篇章。” 腾讯应用宝电脑版在Intel的技术支持下(Powered by Intel Bridge Technology and Celadon),具备三大优势:全新移动引擎、快速批量适配和原生应用体验。 在发布会中,腾讯应用宝电脑版展示了在 Windows 系统下使用 QQ 阅读 App 以及微信读书 App 的案例。用户只需点击桌面图标,即可启动应用。 在阅读小说时,用户可以享受翻页、分屏、横竖屏阅读等功能,还可以根据需要缩放窗口,体验与 Windows 原生相近的操作体验。 此外,腾讯应用宝电脑版支持应用分屏和调用PC摄像头、麦克风等功能,让用户能同时使用多个应用,提升使用体验。 例如,用户可以同时在快手刷视频、在起点读书看小说,在腾讯动漫欣赏漫画。在教育和办公领域,用户可以通过大屏使用类似百词斩等应用方便地背单词学习。 腾讯应用宝电脑版的业务负责人蔡建涛表示,应用宝将积极探索多端多态的发展策略,包括更多硬件设备的适配和内容形态的分发。 未来,应用宝还将在分发领域融合AI能力,提高开发者的分发效率,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此外,HP惠普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暨惠普中国区消费类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范子军也出席了发布会,表示正在积极推进Intel的AOW 技术底座以及腾讯应用宝的丰富内容在惠普终端产品上的应用。 目前基于Intel技术的腾讯应用宝电脑版已经可以下载,进入Intel中国官网(intel.cn)首页,点击“13 代酷睿介绍页面”,下拉点击“前往体验” 进入下载页面。 或者直接点击以下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sj.qq.com%2Fdownload%3Fsupply_id%3D2600100000&urlrefer=71f27b65bf40649937609bfc60537fe8
【秒懂知识库】平板电脑 64G 入门够用吗?——ZOL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pad.zol.com.cn%2F814%2F8142371.html&urlrefer=54a9a84e1b855b4fab23f6a59c0386d0 平板电脑和手机不一样,起码在依赖程度上,平板电脑远不如手机。 拿我们正在使用的手机来说,很大一部分存储空间都贡献给了微信聊天记录,还有一部分贡献给了照片/视频,还有一部分贡献给了游戏(对于不玩游戏的用户另说)。 至于手机 App 占用的空间,包括这些软件所使用的数据,其实相对还算是比较少的。 日常跟我们形影不离的手机况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经常不经常使用的平板电脑。 对于平板电脑而言,首先基本上没有存储微信聊天记录这方面的存储需求,同时应该也没有谁天天用平板电脑来拍摄照片和视频,偶尔应个急,1 张照片不过 3-5MB,1G 够拍2-300 张照片了。1关于玩游戏 目前移动端的手游文件还都不是特别大,比如类似于开心消消乐、球球大作战这样的游戏,已经算大的了,一般一个游戏 也就 3-500MB,其他一些热门手游,比如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一般一个游戏差不多 3-4 个G,只要不是原神这种特别吃内存的游戏,加上数据一下子能占据 10GB 的,那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因为你不可能都会去下载使用,一般游戏玩家也只是抱着一两款游戏长期玩。 当然了,如果想在平板电脑上长期存放这一类游戏的话,那势必需要考虑 128G / 256G的内存,这样更靠谱一些。2关于看电影刷剧 其实对于日常喜欢刷剧(在线刷剧完全不占用任何存储空间),考研、学习等方面的需求是完全足够的。 当然,对于对于喜欢下载缓存来刷剧的话,这个空间占比确实不小,有条件的话,我还是更建议在线看即可,看完就可以删记录了。 如果是外出想提前下载一些剧集的话,只要你保持看完就删的习惯,一次缓存和 3-5 部电影(10G),5-10 集电视剧(10G),64G 的空间也应该是足够的。3总结 所以综上所述,64G的存储容量对于平板电脑的入门使用而言,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当然这个前提也是建立在我们预算有限,不怎么打游戏,不怎么本地刷剧,省着点用、勤清理垃圾文件的情况下,用个三五年左右是没什么问题的! 总之,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尽量留一部分预算给内存,内存大了用能大大增加一部平板的使用寿命,变向地收割性价比了。 举个例子本来 6000 的预算可以买 iPad Pro,但只能买 128GB 入门的,但 6000 的预算可以买到 256G 的 iPad Air,还能留下一部分预算去购买 Apple Pencil 这样的必备工具,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64G 够用,128G 最佳,256G 宽裕,512G 没有必要,不要浪费钱,有钱人另说。
【20221128】【 讨论】乐视手机突然复活!我们发现 背后有条大鱼 原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LOXS-LtE1iCunh3UmMSLLA&urlrefer=b446d0b5747219fe66ee85a4fb24aa7d 转发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875%2F875525.htm&urlrefer=90bd8848e81c2a7c01dfffbd995a0709 最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新闻。震惊,自三四年前就毫无消息的乐视手机,现在竟然诈尸了! 而且一出手,就推出了一款不到 500 的智能手机。 要知道,即使是红米里最便宜的 9A,最低配也至少要 600+。这手机不但便宜,性能还离谱。 6GB 运行内存,超越了 4GB 的红米 9A。 同时有网友扒出了这款手机处理器的跑分,暴杀红米 9A 的联发科 Helio G25。绝了,竟然有人能在性价比上,正面拼过红米! 是我雷总提不动刀了,还是你乐视飘了? 不过,托尼调查了一番,发现 “ 吊打红米 ” 的秘诀,是乐视手机这次使用的处理器: 虎贲 T610。 它来自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 “ 万年老二 ” : 紫光展锐。2013 年,紫光集团收购了中国第二大芯片设计企业展讯通信,以及排名第六的锐迪科微电子,新组建了一个叫紫光展锐的芯片设计企业。 它继承了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的市场和技术,坐稳了国内老二的地位。 和行业老大海思冲击高端的思路不同,紫光展锐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特点。 便宜,便宜,还是便宜。 就拿乐视新机搭载的处理器虎贲 T610 来说吧,它在性能上对标高通骁龙 675 ,有中低端的性能。但在价格上,可以把 “ 我们以为的 ” 低端市场的王者联发科吊起来打。 百元机一水的紫光展锐 ▼紫光展锐就用这种低价策略,硬生生的在低端市场上啃下了一块。 目前,它在国内的出货量已经接近受到重创后的海思。很多廉价平板都使用了它家的芯片。甚至就连三星、诺基亚都凑过热闹!别忘了,三星可是有自家芯片的,这都来用紫光展锐的处理器了。 这玩意得有多香??? 我就说之前荣耀掏出来的百元机畅玩 20 吧,这玩意用的就是虎贲 T610。 在京东上,它的销量甚至咬紧了一票 iPhone。 这个成绩,是不是大家都没想到。而在海外市场,紫光展锐也已经拿到了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市场 11% 的份额。 作为紫光展锐的大氪户,Realme 从去年起,有十几款面向海外的手机和平板采用了它的芯片。 主要集中在仅海外销售的 C 系列和 Narzo 系列。▼不止是 Realme,这么物美价廉的芯片,我非洲手机王 —— 传音,怎么能不用呢? 传音 Smart 5 Pro,使用紫光展锐 SC9863A ▼而且我们前面提到的诺基亚,最近也在印尼又又又推出了一款使用紫光展锐芯片的平板,Nokia T21。 看来这两年,诺基亚手里的紫光展锐平板卖的挺好的。但只论销量,上面的产品加起来,可能都比不过这款用了紫光展锐 T107 的手机 —— 诺基亚 105。 它是一款支持 4G 和移动支付的功能机,今年一年在全球卖掉了两亿台! 两亿台啊!!!就算紫光展锐每颗芯片只有蚊子腿的利润,这销量,也绝对够他炒一桌菜了。 除了卖芯片给手机厂,紫光展锐还通过做物联网芯片狠狠捞了一笔。 紫光展锐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你们可能不信,紫光展锐凭着够用且便宜的 4G 芯片,已经在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中拿到了四分之一的份额。 仅次于高通,联发科看了都得直呼大哥。总体来说,有了这几年 “ 苟住低端、站稳脚跟 ” 的基础,紫光展锐已经有了 “ 冲高 ” 的底气。 这两年它推出了几款支持 5G 的芯片,其中性能最好的唐古拉 T770 性能已经和骁龙 768G 相似。但光鲜靓丽的销量和努力冲高的希望背后,仍然有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 大家都知道,当年华为海思因为冲击高端,ARM 授权被咔了,台积电代工也停了,连设计软件都给没收了。 一套连招下来,作为中国芯片设计龙头老大的海思直接半身不遂,十几年的努力一夜清零。 而现在的紫光展锐面临海思相似的问题。 架构是 ARM 授权的公版,代工主要依靠台积电,设计软件依赖进口…… 要不是紫光展锐还只是在低端混口饭吃,推出的几款更高端的 5G 芯片也卖的不好,没有引起某些国家的注意。。。 可真要是等展锐彻底发力高端了,恐怕现在海思的待遇同样要落到它的头上。 这几款 5G 芯片如果全球热销, 制裁估计就下来了 ▼说到底,这是紫光展锐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是继续上探之前必须打破的魔咒。 我们不能只有世界一流的芯片设计企业。 我们还需要不受钳制的一流架构,一流工具,以及一流的制造能力。 希望紫光、以及国产芯片领域的开拓者们,能够尽早解决这个箭在弦上的问题。 到时,“ 高端 ” 市场,才是真正的海阔天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