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女王伊南娜 天之女王伊南娜
关注数: 0 粉丝数: 24 发帖数: 2,027 关注贴吧数: 0
【原创】圣斗士TV及剧场版各篇的时间顺序 关于TV版的时间顺序,是非常明确的,教皇篇、北欧、海界、冥界;剧场版的顺序也非常明了,黄金苹果、诸神之战、真红少年、最终圣战、天界篇。问题就在于,如何将这两个体系穿插在一起。多亏圣斗士们几次升级青铜圣衣,这使我们的排序工作降低了不少难度。教皇篇、黄金苹果、诸神之战中的5人组都是穿初代圣衣,北欧、海界、真红少年、最终圣战中都是二代圣衣,冥界和天界都是最强青铜圣衣。按照圣衣的不同,我们已经可以大致划出三个时间段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仅仅是,在这三段时间内,如何给历次战斗排序。首先看教皇篇、黄金苹果和诸神之战。诸神之战中,纱织是以圣域元首的身份和阿斯加尔德之主多路巴录交涉,洛基也将星矢等人称作“圣域的圣斗士”,双方之间的战争也被视为阿斯加尔德与圣域之间的较量,由此可见,这场战争应该是在撒加自杀、女神复位之后。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就是在星矢与多路巴录交手时,他说对手的速度“比十二宫的黄金圣斗士还快”,所以这场战争在十二宫之战之后,是没有问题的了。关于漫画中出现的短篇《冰国的娜塔莎》,其中的冰河穿的仍是十二宫时的圣衣,对于这次战斗先按下不表。回过来我们看一下黄金苹果,在这场战斗中出现了几个我们似曾相识的场景,星之学园、城户公馆等。当时的纱织虽然知道了自己的女神身份,但是她的行为举止,以及与5人组之间的关系,感觉并不是太过于死板。星矢是唯一一个在战斗中领悟七感的人,但是他只是说“我领悟了最高的小宇宙”,而没有说自己达到了七感。所以从各种迹象来看,此战应该是在十二宫之战之前,艾欧里亚行刺之后。首先,星矢在和狮子座交手之后提升了自己的小宇宙,使自己有在对艾莉丝的战斗中领悟七感的可能;其次,黄金苹果开头的第一个场景是发生在星之学园,而按照原著的时间表,在远征十二宫之前,青铜圣斗士们确实访问过那里(作为诀别)。那么我们可以定下这么一个顺序:十二宫之前的战斗——黄金苹果——十二宫——诸神之战。现在来看一下北欧、海界、真红少年、最终圣战四篇。北欧和海界是不可分割的两篇,中间没有任何插入其他剧情的余地。最终圣战中路西法复活了艾莉丝、亚伯和波塞东,由此可见,最终圣战应该是在海界和真红少年之后。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真红少年是在北-海之战的前面还是后面。说实话,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可以佐证。日冕圣斗士对青铜圣斗士们说过:“你们在十二宫之战的表现非常好,但是从现在开始,雅典娜将由我们和亚伯大人来保护。”随后五位复活的黄金圣斗士也站到了青铜圣斗士的对立面。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推断,真红少年应该是在北-海篇之前。因为黄金圣斗士虽然强大,但显然是不可能与海皇相提并论的,如果当时已经经过了海界之战,那么他们应该改口说:“你们在十二宫和海界之战中表现非常好。”略过海界不提,只提十二宫之战,显然不合情理。再者,如果这场战斗是在海界之战之后的话,那亚伯的态度应该更强硬一些,因为从海界之战以后,圣斗士就正式踏上了与神为敌的道路,波塞东也诅咒雅典娜说:“奥林匹斯神会惩罚你的!”亚伯如果是在那以后出现的,我想应该是以一副审判者的严厉姿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对雅典娜温情脉脉——虽然亚伯并不代表奥林匹斯神的意志,但他既然要取信于雅典娜,恐怕也只能如此。这里我们再提一下《冰国的娜塔莎》,由于圣衣的原因,这场战斗最迟不会晚于真红少年,不会早于十二宫。那么在这两篇之间只有一场战斗——诸神之战,恰好也是在北欧。如果我们把《冰》篇看作是诸神之战的前奏如何呢?如果硬要把这两场战斗联系在一起,并不是很难。那如果放在诸神之战的后面,似乎显得生硬了些。所以我们可以把《冰》篇放在十二宫之后,诸神之战之前。至于冥界篇在最终圣战之后,天界篇又在冥篇之后,这个想必没有争议。那么最后我们的时间表就是:十二宫之前-黄金苹果-十二宫-冰国-诸神之战-真红少年-北欧-海界-最终圣战-冥界-天界
《哈利·波特》与后现代文化寻根ZT   [提要] 《哈利·波特》是后文学时代出现的一个文学奇迹。它的风靡世界表明反叛现代性的潜流已经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它的后现代文化寻根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让基督教的上帝退隐不见,让异教女神所代表的新生态自然观取代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用麻瓜世界与魔幻世界的对立来批判现代性,针对理性的异化和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所导致的人性痼疾——“过度增长癖”而开出一剂猛药:用复归巫术幻想的万物有灵世界的方式来克服人对物欲的痴迷,来对抗市场魔鬼的力量。   [关键词] 《哈利·波特》 异教女神 麻瓜世界批判 文化寻根  一、《哈利·波特》:后文学时代的文学奇迹   2001年,作为新世纪和新千年的双重开端,有两件始料不及的事件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一件是被定义为恐怖主义的911事件;另一件就是《哈利?波特》席卷全世界的图书与影视市场。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各个城市,少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彻夜排队购买此书的情景成为重要的媒体新闻。数十种不同语言的译本迅速使它成为全球的畅销书。一部超常的畅销书竟然使所有的畅销书黯然失色。疯狂的市场利润追逐者们全都把目光投向《哈利·波特》,不光它的出版商和电影制作商的股票在911之后的经济萧条中一路攀升,就连玩具商、文具商、电子游戏商和可口可乐公司等也都抢先占领与之相关的各种专利,让一股哈利旋风跨越地理界限,横扫城市和乡村。甚至有经济学家惊叹:《哈利·波特》在拯救全球经济!   有心的读者难免会掩卷而思:这样一部在世纪之交的新千年期待中带来全球精神骚动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惊人地刷新着文学出版史和电影票房的双重记录?是什么因素让它能够在文学早已失去轰动效应的后现代社会里强烈吸引千千万万孩子和家长的心灵,让早已沉寂的巫术魔法再度风靡世界?   笔者以为,目前媒体对这部书的热切关注和讨论似乎局限在儿童文学写作和图书营销术方面,无法解答上述问题的所以然。而跳出单纯的文学视野,从广阔的思想文化背景着眼,会把问题引向更深入的层面。《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来自苏格兰首府爱丁堡,那里正是英联邦的生态运动的重要大本营,而苏格兰也是正是70年代以来流行欧美的“新时代”(NEW AGE)运动的一个主要发祥地。在全球媒体共同刮起的《哈利?波特》旋风背后,其实还有积蓄已久的文化思想风潮在起作用。了解新生态运动的返朴归根性质及其对后现代艺术思维的巨大牵引作用,是理解《哈利?波特》所蕴涵的后基督教自然观的一个前提。   “新时代”这个词组,预示着基督教时代终结以后全新历史时期的来临。那是一个与追求物质繁荣的资本主义现代性相背反的、寻找新的精神觉悟的时代,其重要标志就是异教想象、法术思维的全面复兴以及生态意识的大觉醒。新时代人要求重新建构人与自然关系,并且自觉地将各种非主流的、边缘性的思想资源有效结合起来,比如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大联合、东方宗教与西方巫术传统的结合,等等。《哈利?波特》恰好同时满足了新时代理念的这几方面的特征。她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不光是儿童文学创作上的成功,而且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新世纪文化冲突与走向的重要信号。还可以看作体现后基督教自然观的一个文学标本。   打开四卷本的《哈利?波特》,最吸引读者的奇妙所在莫过于那一座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了。一所传授知识的学校,怎么可能建在巍峨的城堡里呢?对于熟悉现代学校的美国或中国的儿童来说,似乎《哈利?波特》这样的幽暗写法带有典型的魔幻想象背景,读者自然要惊叹作者出奇的幻觉能力。可是到过苏格兰城市爱丁堡的人都会理解,这个中世纪古城不仅本身就以古城堡建筑为最突出特色,而且还真有不少学校就建在古色古香的黝黑城堡里。作者的这种表现不但不是虚构想象的产物,反而是以真实的生活实景为原型的。倒是以保护古城风貌而坚决抗拒建筑现代化而闻名于世的爱丁堡人,给作者提供了立足于后现代的现实,构思中世纪风格的学校场景的极大便利。
《太一生水》之混沌神话ZT 陈忠信 前言 中国神话由於神话″爱凡麦化″及缺乏系统性的因素[1],使得神话资料较为凌散。美国神话学者杰克.波德於〈中国的古代神话〉一文中便特别强调中国可能是主要的古代文明社会中唯一没有真正创世神话的国家。然就目前所采集的民间神话传说及对古代神话的研究,其说则稍嫌主观。一九九三年在湖北荆门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之〈太一生水〉,主要为道家的典籍资料。笔者试著从混沌神话的视野,重新检视〈太一生水〉中蛰藏的混沌世界,进而管窥其在先秦两汉混沌神话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2] 全文分为三部分:首章为混沌神话的特质,即本文立论的根据;其次就首章之理论加以论述〈太一生水〉之混沌创世、与《淮南子》之关系及其在先秦两汉混沌神话中的地位与意义;最後为结语、参考书目。 一、混沌的特徵 所谓「混沌」(chaos)是原始神话宇宙观最重要的内容及宇宙生成的方式之一,为对世界形成之初的前宇宙(precosmic)状态描述及创世神话中重要的主题。[3]。以下则论述混沌神话所表现的特徵。(一)水的意象(混沌大水) 《说文》云:「混,丰流也」、「浑,混流声也,从水军声,一曰洿下貌」许慎於《说文》中对於混沌二字主要为水流丰貌及水声等物理现象的叙述,并无神话的说解。混沌最明显的特徵即为混沌大水。大者,言其无边无际。浑沌宇宙生成的水被视为液体状态,为一种原形质的生命力(protoplasmic vitality),同时亦是致命 (lethal) 与新生的力量(regenerative potences)象徵。就宇宙生成过程而言,水常以无垠无涯、澎湃汹涌的海洋 (vast sea and turbulent sea)、或云雾与气的混合物等型态出现,习惯被视为为宇宙生成前的普遍状态。[4]例如《纬书集成.春秋元命包》云: 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元气之腠液也。宋圴注 曰:天表地里皆有水,互相蒸腾,化为雨露。右 ,以右为尊,所以尊 天地。又云:物得水气而发明… 水者天地之所包幕,五行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元气之津液也。 此外,在许多神话之中,亦可发现混沌大水的母题,[5]为混沌神话中主要的表达意象之一。(二)秩序的开始(disorder→order): 在希腊语中,chaos一词乃kosmos之相反。所谓的kosmos即宇宙之意,英文为cosmos 原义为″秩序″。[6]此处的 kosmos 代表著世界由混沌的无秩序状态进入到代表著文明的秩序天地。 混沌由一具有生命力的无形质、无秩序,转变为相对世界与价值的有秩序的世界。 天地由混沌未明的空虚无秩序状态演变为具有阴阳四时等相对世界的过程, 即浑沌创世的另一重要特徵为混沌创世的另一特质。 混沌chaos(未形、无形、无秩序)disorder ↓ 阴阳cosmos(有形、秩序、文明)order   《庄子.应帝王》亦曰: 南海之帝为鯈,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鯈与忽相遇于浑沌之 地。浑沌待之甚厚。鯈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以食息, 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经由寓言的方式,传达出中央之帝为宇宙形成之前混沌的象徵。而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代表著由混沌无秩序的状态转变为天地相分的宇宙文明世界。[7]此种由混沌无序转为秩序文明的过程即为混沌创世的特徵之一。(三)圆的意象 浑沌的另一特徵即以「圆」的型态出现。在浑沌创世特质中,具有″浑圆″的宇宙卵(cosmic egg)亦为重要的意象。[8]美国神话学者吉拉道特(N.Jgirardot)亦认为宇宙卵或葫芦(gourd)意象为混沌神话主题中经常的类型。[9]瑞士心理分析学者阿.札认为″圆″的符号性质具有生命最重要的″根本的统一″象徵功能。[10]杨儒宾先生则归纳为:
女人与肋骨ZT 黎显慧 一、上帝用肋骨造女人 人从哪里来?犹太教《摩西五经·创世纪》第1章如是说: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创1:26-27)第2章如是说:神看见没有人耕地,(创2:5)于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了一个男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便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又见那人没有配偶帮助。(创2:20)于是使他沉睡,然后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创2:21)神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创2:22) [1]在第1章中,男人和女人是同时造成的。在第2章则是先造男人,再用男人的肋骨造女人。山本七平说:第2章以“男人”开始,以“女人”告终,这与第1章的创造顺序截然不同。有关上帝的描述也有差异,这是由于其资料远比前述资料古老的缘故。他还说:圣经不是历史书,它并非是为记载历史,而是为可从中引出一条戒法撰写的,所以尽管这两个资料相距四五百年,或创造顺序出现颠倒,均无关紧要。[2]学界称第1章为祭司本,第2章为亚卫(即耶和华,犹太人的上帝)本,认为第1章比第2章晚出,时间上有一定的跨度。神学界不同意这种分法,而且认为这两章的内容是一致的,时间上也是紧密联系的。第2章上帝用男人的肋骨造女人,是第1章人类创造的补充。按照神坛上后来居上的现象来推测,创世纪第1章应是晚出的。但是第1章是男人、女人同时诞生,第2章则是先造男人,再用男人肋骨造女人。就造人的顺序而言,第2章应是晚出的。犹太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圣经》从口头流传到成书,其间经历了二千多年。因此,《圣经》中保留了许多相当古老的成分。比如言男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结合,而不言女人要离开父母,与丈夫结合。折射出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的婚姻状况。犹太教在发展中又融入了许多新的观念,有些观念产生的年代相当晚,比如对妇女的歧视等等。《圣经》之难读可想而知。上帝用男人的肋骨造女人,是《圣经》中较难读的,争议也很大。前苏联的政治家、理论家雅罗斯拉夫斯基的《圣经是怎样一部书》较有影响,他是这样分析上帝用男人的肋骨造女人的:上帝从亚当身上取出的是块怎样的肋骨,只要把男人和女人的骨骼对比一下就可以完全了解:男女的肋骨是数目相同、结构相同的。原始人再不能想出比这更为可笑、更为幼稚的幻想了。为什么需要的恰好是肋骨,这个全能的上帝为什么硬要从亚当身上取出这根肋骨,没有哪个牧师解释得出。[3]他的观点无神论者较容易接受,尽管有人批评雅罗斯拉夫斯基的批判为“低级圣经批判”[4],但一些人并不以为然。仍然采取类似方法批判肋骨造人的荒谬性,有的嘲笑是愚蠢的说法,有的甚至说:这是圣经最大的败笔。费尔巴哈指出:如果你希望用望远镜在天文学的天上找到上帝,或者用放大镜在一个植物园中找到上帝,或者用矿物学上用的锤子在地质学的矿山里找到上帝,或者用解剖刀和显微镜在动物和人的肺脏里找到上帝,那就暴露了对宗教的最大的无知——你只有在信仰中,只有在想象中,只有在人心中找到他;因为上帝本身并不是别的,只是幻想或想象的实体,只是人心的实体。 [5]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很复杂,简单地以科学来批判宗教的荒谬性,其本身便陷入荒谬。同样,以科学来证实信仰的做法也不妥。有信仰者说,摩西五经的每一部分都是经得起验证的。还有的说:何况在医学上,取肋骨,如果留下骨皮,身体还是可以长回一条肋骨的。再者,父亲如果有意外,失去了一个肢体,难道生下来的儿子,就少了那一个肢体吗?这话从遗传学的角度看来,自然是幼稚无知了![6]对信仰而言,毋须实证。一旦进入实证,信仰也就不存在了。何况实证的结果并不一定影响信仰,现代科学如此发达,科学家中的信教者为数众多,足以说明其复杂性。帕特·罗伯逊说:我相信真有亚当、夏娃其人,这也是对人类起源一个最妥贴的解释。“亚当”一词的原意是“红色的”或“来自大地”,它也被用来泛指“人类”。上帝起初造了亚当、夏娃这对夫妻并在地上繁衍出人类的子孙后代的圣经记载,并不冒犯我的理性。即便有一日我了解到这个故事纯粹是对上帝造人的寓义性的描绘,我的信仰也不会受到丝毫动摇。[7]
神之左手——神性观的演变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宗教——苏美尔宗教中,神并不是完全善良或正义的,而是兼具正、邪。在苏美尔,不存在二元论意义上的“恶魔”,神既行善,也同时行恶。但事实上,神的作为本无所谓善恶,只是奉行命运的意志罢了,如果碰巧给人类带来了利益,那就是善;如果不幸给人类带来灾难,那就是恶了。换言之,善恶等伦理观,本就是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由此可见,伦理本身只能是相对的真理,而不是这个宇宙原初就有的规律。但是,西方宗教的演变越来越向人类中心主义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导致了神学中最为棘手的“恶的难题”,西方人所给出的答案是:一切罪皆归撒但。但是矛盾的是,他们一方面强调撒但是神所造,受神的控制,另一方面又解释说罪不是神所造,而是来自于撒但。在犹太教的卡巴拉秘教中,有一本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光辉之书》(直译为佐哈尔)。这本书中以“神之左手”的比喻解释了恶的来源。神之左手象征力量、权能、审判,而右手象征慈悲(这也被认为是神的本质)。神性原本是统一的,左、右手交互作用,但是由于某种原因,神的内在统一性被割裂了,左手渐渐与右手分离,直至最终演变为黑暗的撒但王国——这就是恶的来源。卡巴拉的“神之左手”理论是否能解释现实中的罪恶,我不敢肯定;但是,这一理论确实解释了神学史上“恶”这个命题的由来。如果不是因为人类站在自我中心的立场上强行将神性分裂,那么恶又怎么会出现在神话和宗教中呢?笔者无意否定现实中存在的“恶”,只是想强调,善、恶并立并不是这个宇宙原初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他们是因人类而存在的,如果说真有一个邪恶的本原的话,我宁愿认为这个本原就是人类自己。
彼勒-恩利尔 大地和暴风之神,主神 高级神祇 神格:19 化身神格:10 徽章:塔布雷特 居住位面:天界 阵营:混乱邪恶 神职:风、破坏、高贵 信徒:所有人 牧师阵营:守序善良、守序邪恶、混乱善良、混乱邪恶、中立 领域:破坏、高贵 恩利尔不仅是大地的主宰,更是诸神和人类都惧怕的主神(彼勒的意思就是“主”)。之所以他能凌驾于众神,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受到了“天命”之牌——塔布雷特的认可。塔布雷特的来历没有人知道,但是按我们所知的情况来看,它应该就是苏美尔这个晶壁系的化身,其中可能蕴涵着这个晶壁系诞生的奥秘。 恩利尔是苏美尔历史上几乎所有重大灾难的策动者,比如大洪水。而他之所以制造灾难往往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有时显得很荒唐),他明显是一个喜怒无常的神。甚至连众神也遭到过他的惩罚,就比如月神南纳在人间的领地被他无情地用暴风摧毁。 教义 恩利尔是一位严厉的、可怖的、毫无仁慈心可言的主神,但实事求是地说,他确实是一位“正义”的神——可能是他对正义的执著超过了人们的承受度吧!他要求信徒毕恭毕敬地臣服于他——尽管有时这并不能保证他们安然无恙。诚然,恩利尔由于恩奇的反对而被迫停止了大洪水,并赐予阿特拉·哈西斯永生和神格,但这仅仅是一个意外,是一个几乎不可能重现的意外。 神职人员和神殿 恩利尔的牧师在众神的牧师中具有最显赫的地位。他们教导信徒们要顺从“天命”——恩利尔的意志,无论他赐福或是降祸,人类都必须无条件地承受。人类在主的力量面前只须保持畏惧之心就足够了。 恩利尔的神殿尼普尔城被认为是“天地之纽”及人类的诞生地。与众神的关系 恩利尔与天神安之间没有什么利害冲突,当然也没有亲密关系可言。与另一位大神恩奇时常有矛盾,原因就在于两人对人类的态度,恩利尔主张严厉,甚至不惜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毁灭人类;而恩奇对人类比较宽厚,曾多次阻挠恩利尔的灭世举动。恩奇可能是让恩利尔唯一觉得头疼的神。 宁吉尔斯、奈加尔都是恩利尔的儿子,阿达德则是恩利尔的忠实部下。兹和恩奴基也要受到恩利尔的节制。 在苏美尔晶壁系,恩利尔的暴风是无敌的力量。另外,恩利尔无论在何处(苏美尔的范围内),只要他佩带着塔布雷特,就意味着对他进行的任何攻击都是无效的(塔布雷特的绝对防御对意图伤害恩利尔的任何人或神都是有效的)。
荷兰国家队 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1/8决赛荷兰 2 :3 瑞士1938年法国世界杯1/8决赛荷兰 0 :3 捷克斯洛伐克 [加时]1964年西班牙欧洲杯预选赛荷兰 3 :1 瑞士 瑞士 1 :1 荷兰1/8决赛荷兰 1 :1 卢森堡 卢森堡 2 :1 荷兰1974年联邦德国世界杯小组赛荷兰 2 : 0 乌拉圭荷兰 0 : 0 瑞典荷兰 4 : 1 保加利亚循环半决赛荷兰 4 : 0 阿根廷荷兰 2 : 0 民主德国荷兰 2 : 0 巴西决赛荷兰 1 :2 联邦德国1976年南斯拉夫欧洲杯1/4决赛荷兰 5 :0 比利时 比利时 1 :2 荷兰半决赛荷兰 1 :3 捷克斯洛伐克 [加时]三四名决赛 荷兰 3 :2 南斯拉夫 [加时] 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小组赛荷兰 3 : 0 伊朗荷兰 0 :0 秘鲁荷兰 2 :3 苏格兰循环半决赛荷兰 5 : 1 奥地利荷兰 2 : 2 联邦德国荷兰 2 : 1 意大利决赛荷兰 1 :3 阿根廷 [加时]1980年意大利欧洲杯小组赛荷兰 1 :0 希腊荷兰 2 :3 联邦德国荷兰 1 :1 捷克斯洛伐克1988年联邦德国欧洲杯小组赛荷兰 0 :1 苏联荷兰 3 :1 英格兰荷兰 1 :0 爱尔兰半决赛荷兰 2 :1 联邦德国决赛荷兰 2 :0 苏联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小组赛荷兰 1 :1 埃及荷兰 0 :0 英格兰荷兰 1 :1 爱尔兰1/8决赛荷兰 1 :2 联邦德国1992年瑞典欧洲杯小组赛荷兰 1 :0 苏格兰荷兰 0 :0 独联体荷兰 3 :1 德国半决赛荷兰 2 :2(点球4 :5)丹麦1994年美国世界杯小组赛荷兰 2 :1 沙特阿拉伯荷兰 0 :1 比利时荷兰 2 :1 摩洛哥1/8决赛荷兰 2 :0 爱尔兰1/4决赛荷兰 2 :3 巴西1996年英格兰欧洲杯小组赛荷兰 0 :0 苏格兰 荷兰 2 :0 瑞士荷兰 1 :4 英格兰1/4决赛荷兰 0 :0(点球4 :5)法国1998年法国世界杯小组赛荷兰 0 :0 比利时荷兰 5 :0 韩国荷兰 2 :2 墨西哥1/8决赛荷兰 2 :1 南斯拉夫1/4决赛荷兰 2 :1 阿根廷半决赛荷兰 1 :1(点球2 :4)巴西三四名决赛荷兰 1 :2 克罗地亚2000年荷兰、比利时欧洲杯小组赛荷兰 1 :0 捷克荷兰 3 :0 丹麦荷兰 3 :2 法国1/4决赛荷兰 6 :1 南斯拉夫半决赛荷兰 0 :0(点球1 :3)意大利2004年葡萄牙欧洲杯小组赛荷兰 1 :1 德国荷兰 2 :3 捷克荷兰 3 :0 拉脱维亚1/4决赛荷兰 0 :0(点球5 :4)瑞典半决赛荷兰 1 :2 葡萄牙2006年德国世界杯小组赛荷兰 1 :0 塞黑荷兰 2 :1 科特迪瓦荷兰 0 :0 阿根廷1/8决赛荷兰 0 :1 葡萄牙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