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烟花
元旦烟花
关注数: 0
粉丝数: 41
发帖数: 1,092
关注贴吧数: 1
我也来说说英文vs拼音 我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年,海外去过很多国家。说实话,翻译成英语的是少数,能想到的也就新加坡和香港翻译的比较多,但是这两地特殊,因为英语都是官方语言。大多数其他的最多将机场翻译一下。这其实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并非很多人说的文化自信。理由如下,请大家耐心看完: 1. 外国游客到一个新国家,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将地名发音,而并不是获取准确翻译。拉丁字母是国际通用的表音字母,所以只要有拉丁字母,就没必要翻译了(例如下面例子中为墨西哥、法国、葡萄牙,都是英文地图但是没有翻译)。中文必须要有拉丁注音,因为汉字是表义文字,中日以外的国家居民都完全不认识。这一点去过中东或者高加索、俄罗斯等本地字母表非拉丁字母的国家的朋友,会有所体会。拉丁字母不是为了告诉你意思,是为了一个全球所有人都能读出来(即便是按自己的读音)的注音体系。 2. 各地对于路道街桥等的翻译和规则差别很大,将这些融入地名变成一部分不翻译是最好的。 3. 游客来源地众多,你把会展中心翻译成Convention Center,那西班牙、俄罗斯、墨西哥、意大利、越南来的游客,可能又看不懂了。 4. 我支持将机场翻译成Airport,这无所谓。但是其他地名,很容易过度翻译。例如:天安门东,是翻译成East Tianamen好?还是East of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好?后者是天安门的准确翻译,英语国家的人都看得懂。再比如,世纪大道是翻译成Shiji Dadao好?还是Shiji Boulevard好?还是Shiji Avenue好?还是Century Boulevard好?还是Century Avenue好?最准确的是Century Boulevard,但是上海翻译的是Century Avenue,不过如果老外跟别说Century Avenue,估计在上海的会英语的中国人也不一定知道指的是世纪大道。所以这时候Shiji Dadao其实是最好的翻译,大家都懂。 5. 我在加拿大认识一些来过中国的老外,他们说地名,都用拼音,没有人跟我用过意译。比如有一个老外跟我说北大,就用的Beida,而不是Peking University或者Beijing University。另一个来浙大交换过的老外,跟我说话的时候,就说Zheda。老外对拼音的接受程度比你们想的高多了。 最后,我还是要给天津地铁提一些意见 1. 拼音用大小写,并且加空格,例如:Yingkou Dao,Wenhua Zhongxin,都是大写连起来读不出 2. 火车站与铁总统一,例如天津西站,使用Tianjinxi Railway Station,注意是Tianjinxi 3. 避免过长的拼音,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这种,最好中文改为天大北洋园,然后翻译就是Tianda Beiyangyuan 4. 删掉所有的Zhan,没意义
京滨上不了津秦?! 仔细看了滨海西站场布置,所以真的京滨上不了津秦?那这样唐山方向过来的车,无法到达滨海机场了。。。貌似切割正线可以?
滨海T3会是京津冀铁路通达性最好的机场 看到很多说建T3无用的帖子,简直可笑。首先,T3的高铁站建好后,滨海机场将会是华北地区铁路通达性最好的机场。 往西北到宝坻,蓟州,承德,东北,北京。 往西到天津西,北京,保定,京广线,沧州,京沪线。 往东北到滨海西,唐山,秦皇岛,葫芦岛,东北。往东南到黄骅,滨州,山东半岛,京沪二线。 当然前提是,只要京局肯给开车。比如石家庄到唐山的,过天津时完全可以走天津西-滨海机场-滨海西这个路由了。天津机场的腹地会从1400万人提升到至少4000万人。 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是,我国空域和航线分配按机场规则分配的。天津不扩建,就永远在空域和航线分配中比北京占据下风。
就应该多一些KKV这种巨大有视觉冲击力的店招 贴吧里部分人觉得这土、乡村。拜托,多去纽约,东京,伦敦,香港看看。都市感不是靠一排无趣的1920年的建筑构成的。都市感靠的是具有冲击力的店招、反差的设计、大胆鲜明的配色,这一点kkv这个设计都做到了,我觉得是眼前一亮的感觉,有纽约的感觉。滨江道和平路地区应该多一些巨大照明店招,感觉一下就出来了。下面第二张开始都是纽约。
问滨海是不是签证敏感区的,是不是根本没出过国? 哪个国家也不说,就签证敏感区?看样子是AI图而已。我给爸妈办过加拿大10年签证,日本3年签证,说天津长居地签证中心根本都不会问是哪个区,很快出签。 天天听风就是雨,以讹传讹。
修路和市容整治应常态化 其他省会城市甚至地级市都是一直修的,可是咱们🀄️开始就没怎么修路和整治过市容了。希望这次大修之后能跟别的城市一样,常修常新。下面是前几天去长春看到的,好几条主干道都在大修。主干道质量都不错,只是长春小马路非常破。
新铺的路和新换的树 第一张昆仑路,新铺的路,新画的线。品质比以前好很多。第二张机场大道,新换的树。这个树是什么不知道,但是市区很多地方也在换树,问了下园林,新树都是白蜡树,白蜡秋天有堪比银杏的金黄色树冠,秋天应该会很好看。
天津机场客流问题的关键是空域 现在天津机场客流不如2019,一大原因是大兴机场建成后,天津机场的空域被挤压。而且我国民航航路很有限,很多飞天津的航路是和北京重合的,就会涉及到分配问题。跟铁路一样,必然会优先照顾北京。 比如津沪之间的航班,现在津沪之间航班比2019之前还少,而且价格高,上午的好时间基本永远都是1000起步,说明需求并不小。而且越来越多的航班飞浦东而不是虹桥。究其原因,虹桥机场到滨海机场的航班走京沪航路,大致就是京沪高铁的路线,到武清转向天津降落,飞北京的会在天津西部转向大兴或者继续往北飞首都机场。 如果有一条如蓝色的民用航路,那津沪航线就完全不受北京影响了。只要北京双机场在,制约天津机场的瓶颈就是民用空域的稀缺。这一点类似于苏州,上海两场,以及无锡,南京的机场把苏州的空域彻底挤压没了。
第一批翻新完的样子 前三张是新铺的解放北路(路面+便道),最后一张是友谊路新便道。解放北路保留了原来的样子,砖全换新的,应该都是石材。友谊路便道换成了灰色石材。
11号线首日,人不少! 第四张佟楼,第五张吴家窑11换3的人流。
同样是优30左右AQI,湿度也差不多 怎么观感差这么多?前两张上海,后两张天津。要拍就拍地平线,往天上拍轻度污染也是蓝天!
你相信上海这是优吗? 地表明显一层灰色雾霾,今天湿度只有26%,也不是水汽。刚刚拍的,新鲜出炉。
北方湛蓝的天空其实是很大的优势! 北方通透的蓝天其实已经可以跟发达国家媲美了,但是被媒体和互联网说成天天灰蒙蒙。我身边的南方人都觉得一到冬天北方就天天灰色的天空。可是实际上北方至少有一半时间是湛蓝的,紫外线很强,很通透,很舒服的发达国家感觉的天空。而南方,就说上海,上次湛蓝的天空是11月初那次大降温,蓝了两三天。然后就是阴雨和蓝灰色的晴天,太阳就是一直不很足的感觉。 如下两张图,第一二张是天津的晴天,上周末拍的。第三四张是上海的晴天,今天拍的,非常典型的南方冬天的晴天。 今天天津又是清澈的蓝天,只要不刮南风,温度不偏高起雾,就是清澈能见度极高的蓝天。这种能见度的蓝天在南方一年中屈指可数。夏天很热的时候会有,其他时间就只有强冷空气南下的时候才会有了。
市区海鸥也飞回来啦 摄于海津大桥春意桥附近,感觉比往年早一些。
北方的秋天是真的美! 今天去了绿道公园和一机床。五颜六色,阳光灿烂,蓝天白云,美不胜收!太舒服了!
11月开工了3天,天气良好停工中 11月到现在,只开工了三天吧?其他时间都在预警。现在是良。本轮预警11/7开始,马上4天了,就一天出现了轻度污染,其他时候都是优良!到现在还没解除。
来看看重污染橙色预警下的天津 这天橙色预警?大面积停工减产?逗我呢?而且据说部里来人督察呢,严禁违规开工!这是要弄死北方的节奏?这种蓝天在南方有些省能上新闻《今日阳光明媚,洗晒出游的好天气》
本轮扯淡扯上天的重污染预警! 11/4开始预热,11/7预警生效,到现在,最差的一天是昨天,120多轻度污染持续了半天而已。 11/4天气暴好,空气优的时候,开始预热说雾霾马上来。 11/5晚上发新闻,说雾霾马上来,重污染预警11/7生效。 11/7新闻铺天盖地的重污染预警今日生效,雾霾要来了,当天空气质量良。 11/8最差空气指数125,这在南方内陆冬天是常态,新闻都上不去。 11/9空气指数良65,部分地区如大港已经已经是优。 然而这期间,11/7之后,天津的企业一直在停工。 2+36以外的南方城市,空气指数达到200以上才会发一个预警。南方内陆城市入冬后长期80-130的空气指数,时不时的160-200,他们发预警吗?停工吗?为什么一碗水端不平?就这,南方自媒体还说京津冀减排力度有限,应该有更有力的措施?这是要干嘛?!!!
对北方的环保双标可以休矣! 今天天津良,重污染预警生效中,很多企业停工减产!从10/23至今三周,很多企业只开工了5天。其他时间都在“重污染预警”。而真正的中度污染及以上加起来只有2天。本轮预警11/07晚上开始,到现在,最高空气指数120,现在已经良了。而且预报今天是最差的,也只是良。北辰区以前3000家家具厂,现在只剩下个位数,也都要关门了,因为受不了时不时的关停!! 关键是,你都关停了,雾霾该来还是来。2020年2月,工厂全停工,街上没汽车,天气预报连续5天“重度污染”。说明华北冬季的雾,与工业活动无关,就是自然现象。 更可笑的是,最近看到一些南方的自媒体号,说北方今年雾霾早且严重,需要地方政府更进一步的有效措施,题图用的是南方城市雾霾照片。还说减排力度不够,简直是睁眼说瞎话的撒谎!这是要让北方产业南迁的阳谋吗?! 我看湖南湖北天天轻度污染,停产了吗??! 这到底是要干嘛?还让不让人活了?!
记不记得2020年2月,都关了还有重度污染? 刚开始封城那几天,路面没有车,工厂都停工。连续3天还是5天重度污染。所以工业污染尾气污染导致雾霾,不攻自破。后来没人提这个事了。这也说明,2+36重点城市,不管怎么停工停产单双号,雾霾照样回来。 其实我觉得雾霾就是因为湿度大形成了雾。雾会让任何一丁点污染物富集,说自然现象而已。大雾天空气不好不是世界公认的吗?欧美大雾天也提醒减少户外活动。
南北方空气指数标准不一样?? 回看相册,找到了下面几张。第一张是上海,当天空气指数40,第二三张都是杭州,两天的空气指数都是40左右,第四张是贵阳,空气指数35。第五张是11月2日的上海,空气质量70。 第六七张是10月7号的天津,那天是良,空气指数50-60左右。 我早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天津的良,大部分时候还是有通透的蓝天,南方的优,很多时候近地面都是灰色的,阴天的话经常就是直接灰蒙蒙。国外我也呆过很久,阴天并不是灰蒙蒙的理由,阴天一样可以很通透。本贴照片都是同一部手机拍的,都没有P过。 难道南北方的标准不一样???
目测一下上海这空气质量 上海几乎天天如此,通透的蓝天基本没有。可是天天预报优良。不是轻霾就是下雨。上海还算好的,武汉成都长沙重庆杭州更甚。前几次去杭州,下午的时候报良,几乎看不到钱塘江对岸,是几乎看不到,不是看不清,而且根本不是雾。然后北方一半时间通透的蓝天,出一点霾就连续报道。最近还发现有营销号渲染京津冀雾霾,这是要干什么?
生怕别人不知道16个小时霾 这一轮10/31开始预警,到11/3中午结束预警。满打满算出了16小时的雾霾,10/31早上到晚上。其他时候都是优良,以及偶尔的轻度污染。轻度污染甚至中度,在南方都上不了新闻。然后看看咱们的天气预报,天气已经晴好了,还得一天提好几次雾霾。今天天气这么好,开篇提雾霾被吹散了,文末提雾霾又要来了。其实满打满算相对比较严重的雾霾就一天不到。没见过几个城市新闻天天雾霾挂嘴边的。 天津的蓝天出现率,根本就不低,南方的武汉成都杭州甚至上海,一到深秋就看不到什么蓝天了,不是雾霾就是下雨。可是他们从来不说,说那是雾。而北方前几天明显是大雾,也被说成霾。。。真是黑白颠倒的两面。如果只看华北地区的新闻,好像天天要窒息了一样。这是反向给民众xinao?? 而且我感觉现在新闻是故意混淆雾和霾。 这几天早晨明显的深秋的浓雾,天天跟霾挂钩。这是人口和产业转移的新方法?
这个负债率排名如何? 地方债+城投债,除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收入端除去了两个别的榜单常见的数据: 不算转移支付,因为转移支付其实是按项目的,不能还债,如果算了东部地区吃大亏。 不算卖地收入,因为这一项很不稳定,而且房地产不景气的情况下,卖地变数太大,也很多左手倒右手。 只用一般预算收入做分母,我觉得更能反映各地的负债负担以及还债的困难程度。
陪跑的重污染预警 北京黄色预警,天津橙色预警,北京说本市重污染,天津说区域内重污染过程。而天津雾霾实际就是昨天早上8点到晚上12点,满打满算16小时。其他时间,一直在陪跑。今天全天良,现在部分地区已经优了。从10/23开始,只有一天没有预警可以开工,实际雾霾也就两三天。期间大部分都是优良。11/3冷空气来了之后,11/6又是四五天的西南风,到时候又得优良停工? 咱就是说,预警可以发,但是请出现雾霾之后再发,然后雾霾过去后赶紧解除。过去的一周好几天,包括今天,都是优良但是预警和限产令中度过。 听说这次隔壁来人“帮扶”环保啦。停工和预警标准能否全国一碗水端平?
地方债➕城投债占财政收入排名【重新发】 算上地方债和城投债,天津排名第12,低于江浙。收入端,没算转移支付,因为不能用来还债,只能用在项目上。也没算卖地收入,因为大部分省都是左手倒右手了,而且波动太大。 做这个表不是为了说明天津的负债不重,而是为了说明其实全国债务问题都非常严重,也不是个别地区的问题。 请各位老师指正,喷子、人身攻击的自行绕开。 几点详细说明: 1. 城投债数据应该不全,很多省只多不少,青海没有数据。 2. 没有包括中央转移支付,因为转移支付是按项目的,可以很快的帮西部地区建机场地铁,减少他们的新负债。但是转移支付并不能用来还债,所以不影响债务负担。 3. 没有包括卖地收入。因为首先卖地收入每一年波动很大。其次很多省疫情以来卖地收入都是左手倒右手,城投的钱进了财政而已,但是并是真正的收入。除去卖地收入能看到各个省真正的债务风险。天津2022年几乎完全没有卖地,很多榜单就用那一年把卖地收入算进去算了个负债率,这也是不准确的。 4. GDP比例仅供参考,因为GDP太容易注水了,还是财政收入准确。 5. 几个天津排第一的排名无一例外都把转移支付和卖地收入算上了,但是我觉得这对于评估实际负债负担,非常不准确。 京沪,以及山西内蒙等资源大省是负债率最低的,这也很合理。不过现在其实都很难过,同事的朋友在上海滴水湖做工程,今天还说,那边很多讨薪的工人,烂尾和空置的写字楼大片大片的。这个大环境我觉得搞不好最后只能用大幅度通胀来解决负债。
接入支付宝有进展吗? 以前的老大难上海也支持支付宝乘车了。现在还只能用自己的app的越来越少了。虽然nfc都支持,但是游客貌似还是喜欢扫码。
城投债占财政收入排名 天津比较高,但是其实不是最高的一批。加起来全国是60万亿左右。请各位老师指正。人身攻击的就可以闭嘴了。
听说津静南站支线是近期?那一直到文化中心也修了吧 其实从文化中心往西到南站都没什么卡点,应该也没什么拆迁。文化中心车站也都修好了。进外环后沿着复兴河走就行。友谊路立交桥也预留了线位。应该没什么卡点。
津静线很成功 10.2中午1点,团泊医学园首站就满了,11点多去静海的时候,来的车人挤人。12公里12分钟速度也非常快。感觉挺成功的,希望以后多多建市域铁路。
上海 8 条线 200 公里的时候已经有 5 处交而不换了 如图。虹口体育场 3-8 交而不换。上海火车站 1-3/4 站外换乘。宝山路 3/4-8 交而不换。整个 8 号线北段过了人民广场没有换乘站。9 号线脱网需要走到宜山路换乘 3/4。1-3 在漕宝路交而不换,绕了一圈在上海南站换乘了也算凑合。 即便是今天,上述只有虹口体育场解决了,宜山路多年站外换乘之后,修了一个半露天走死人的长通道。其他仍未解决,而后来7 号线,10 号线,14 号线,15 号线又增加了很多交而不换和站外换乘。上海地铁今天有 10 处交而不换和 5 处站外换乘。 天津地铁现在的交而不换情况,无论是放在 2008年的上海还是今天的上海,比例都是正常的。对于建成区较大的老城市,这是难以避免的。即便是深圳,交而不换也是更严重。改天有空说说深圳。当然如果天津能花点钱解决掉几个(除了 3-4 马上结建之外,1-4,9-10,1-11 都是花钱就能解决的),就更好了。
上海的交而不换和站外换乘其实多的多。 交而不换站外换乘大部分时候不是钱能解决的。比如钱多如上海,现在线网内 10 处交而不换,5 处出站换乘(以前 10 处出站换乘,后来处理了 5 处),而且大部分还都是以前的老线就产生的交而不换和站外换乘。新的机场联络线今年修好后,又增加一大堆交而不换+出站换乘。
12号线东段全换乘且拆迁量小的走向 总览如下,实现与4、9、津滨津静、1、11 的换乘,并且不经过部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