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通 空山晓寂
关注数: 72 粉丝数: 88 发帖数: 4,689 关注贴吧数: 16
大佬可能又说对了,海军其实是搭了空军的顺风车 杜文龙一周军评:歼-31军徽涂装模型曝光,中国空军率先采购? 近期,在央视《军旅人生》节目中,采访画面里出现了一款外形疑似沈飞研制的歼-31隐形战斗机模型。特别的是,这款模型被刷上了中国空军的军徽标志。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曾有报道称,歼-31对美国战机拥有一定的抗衡能力。报道引用一名美国高级飞行员的话说:"我认为,中国新型战机最后能够与美国第五代战斗机展开直接竞争。" 而军迷一般认为,一旦在雷达和发动机等子系统研发方面取得的进展,沈飞还是有能力将所有的技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使歼-31对标F-35成为可能。 那么,这个央视曝光的歼-31模型,是否意味着沈飞经过多年努力,终于使中国空军成为自己的第一批用户呢?军事专家杜文龙对此作了深入分析: 首先,因为F-22太贵,美军也大规模装备了F-35,这使美国机队最新战机装备数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扩充中国空军的四代机机队规模,装备生产速度快、造价低的歼-31就成为一个好选择。 其次,随着气动外形、雷达、发动机以及机载武器的不断进步,歼-31现在是一款性能优异的四代机,其作战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能够与歼-20形成很好的高低搭配,远近配合,功能互补。既能很好地遂行制空作战,也能有效地展开对地对海攻击。 最后,歼-31问世以来,一直想像F-35一样在世界军机市场有所作为。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空军率先采购,海军跟上,不仅两个军种就会有自己的中型四代机,还会对很多潜在购买国形成示范效应。歼-31外销中,老被人问起:"这款飞机很好,为什么你们自己不用?"的尴尬局面,也就迎刃而解。 美国的F-35、俄罗斯的苏-57、中国的歼-31无疑已经成为四代机国际市场的三主角。相信换用了效率更高的发动机、重新设计了垂尾、改进了气动外形、更多采用复合材料减重,甚至连航电都换装了最新型产品的歼-31,一定能够满血复活!
为博眼球不择手段 歼-15飞行员谈感想被媒体断章取义 近日,我国航空母舰在南海接受检阅,同时受阅的有四名歼-15战斗机飞行员。带队的长机飞行员徐英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没想到这段采访视频被某媒体掐头去尾,并且剪下明显有误导性的图片发了出来。导致很多人认为我国的舰载机歼-15存在安全隐患,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 其实飞行员徐英的全部采访内容是这样的: 记者:这一次的受阅,你作为舰载机上起飞的第一架歼-15,什么感觉? 徐英:你不知道,我当时坐在飞机里面,那个心跳都特别快,就担心飞机有问题,自己这时候不给力,掉链子。当然我们也有备份机,可是如果这时候掉链子,那多丢人啊。 记者:但是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吗?因为你多少次这样的训练,要参加过多少次这样的任务,飞机是不大会出问题的,为什么在那个时候还会担心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徐英:就是这样子的,平时越不出问题,这个时候越有可能出问题,因为事情的发生总是有一定的概率。你平时特别顺,你就特别担心这次,反而如果说,前面出了一次问题,我的心情反而会好一点儿,这个在航空上有一个叫海恩斯法则,所以那个时候是最担心的。平时很顺,我就担心出问题了。 记者:是因为你太重视这个任务了 徐英:是啊 记者:所以你才会这么担心 徐英:我承受不起任何小概率的事件。哪怕一丁点儿的问题。 记者:那你能做的准备有什么? 徐英:我能做的准备我要全准备,我能想到的问题我要穷尽思考,把所有的问题考虑出来,然后能够预防的就预防。 记者:就是作为军人来说,能够在这样的场合,接受检阅是荣耀。 徐英:是绝对的荣耀! 通读全篇采访内容可以看出,徐英说的是海恩斯法则,即不可避免的概率性问题。而某媒体则故意曲解徐英的意思,在“担心”这个词上做文章。可以说为了骗流量真是不择手段呀!
中国高性能战机的雏鹰歼-11就是这样诞生的 到现在,苏-27家族系列的战机依然是我国空军的主力,虽然我们用歼-11、歼-15、歼-16来称呼它们。实际上正是苏-27系列战机开拓了我们对于现代高性能战斗机认识的视野,从国产化仿制到自行研发。从苏-27到歼-11的进化其实也并不简单。 1992年6月27日,一支12架苏-27战斗机组成的机队从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的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领空,于当天上午10:15飞抵了中国空军芜湖基地,这12架苏-27战机包括8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教练型。从此,苏-27正式加人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 拥有苏-27战机,不但使中国空军踏入了世界先进空中力量的行列,更重要的是让中国空军领略到了高性能战机游戏,极大的激发了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的雄心壮志。 1992年11月8日,俄方交付了剩余的飞机,并额外赠送两架供研究测试使用。在经过为期半年的测试飞行后,中国军方了解到该机的性能的确十分先进突出,甚至连中国正在研制中的新一代歼击机都不能有效对付它。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仿制苏-27的争论在军方与航空制造部门之间激烈展开。军方认为用苏-27这样的高性能战机替换日益陈旧的歼-6、歼-7机群已迫在眉睫,而自制的新一代战机尚待时日,因此仿制苏-27是解决燃眉之急的唯一有效方法。而航空工业部门对于仿制苏-27则不太感兴趣,多数意见认为仿制苏制战机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项目,例如歼-10战机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作出了靠"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即自主开发新一代主力战机与仿制苏-27同时进行。 那么对于经济衰退的俄罗斯来说,其更想向中国销售的是产品而不是技术。但在中国方面强烈要求技术转移,否则该机的采购量将不超过48架的压力下,双方于1993年达成初步协议,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术,并选择一家中国企业作为联合生产苏-27的合作伙伴。 1993年10月,中央军委批准将苏-27正式列人空军装备发展序列,并交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旗下的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仿制生产。而这恰恰对于当时日渐衰落的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来说是一个起死回生的机遇。 1993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仿制苏-27战机与AL-3IF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文件。至此苏-27战机的改装仿制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由于苏-27远较沈飞公司当时所掌握的技术水平与工艺层次为高,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中俄双方达成的协议,俄方分三年提供120套散件由沈飞公司负责组装,并按20%的年进度将苏-27国产化。期间俄方将提供技术支援和人员培训,并与中方合作改建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而改建后的沈飞公司将成为现代化战机生产基地。 1995年8月1日,首架自行组装的苏-27战机交付解放军空军第一军第三师使用,经测试试飞后表明国产化的苏-27质量完全合格,这架飞机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歼-11。
给力!联合国“无视”美国一票否决,黑莉愤怒离席! 近期,美国强势将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的举动,导致巴以冲突的不断扩大,甚至引发了加沙地区的流血事件,导致数十名巴勒斯坦居民惨死,上千人受伤。以色列暴力对付巴勒斯坦居民的行为遭到了世界的广泛谴责。联合国也在事后紧急展开了会议。 给力!联合国“无视”美国一票否决,黑莉愤怒离席! 安理会上,英法等代表怒斥了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黑莉,以色列的行为完全违背人道主义,而这一切都是美国迁馆引发的。而黑莉面对多国的指责反而表示,加沙流血事件与美国无关,耶路撒冷本来就是犹太人的圣教,美国的行为是在维护世界和平。黑莉的言辞再次遭到了各大国的攻击,俄代表谴责,难道美国所谓的和平就是看着众多无辜的百姓惨死吗? 面对冲突的不断扩大和众多国家的激烈谴责,联合国决定派出人权理事会前往调查加沙流血事件。在此次投票的45个国家中,中俄等29个国家支持,美国和澳大利亚2票反对,因为美国具有一票否决权,所以此次投票最终以失败落幕。但是此次联合国并没有放弃这个决议,而是越过美国,单独成立了一个国际独立小组前往加沙地区调查。这就让黑莉倍感尴尬了,之前一直都是美国无视联合国的决议,现在美国却被晾在了一边,黑莉面对联合国的决议,最终愤怒离席!看来,美国近期的表现已经让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跌至底谷,连很多同盟国都不愿意和美国为伍了。
超级科技大国?这称号有待商榷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科学委员会日前发布了两年一度的《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认为中国或许已成为超级科技大国。然而,美国商务部4月16日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这引起了国人对中国存在“缺芯”问题的担忧,也引发了中国某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讨论和思考 2012~2016年制造强国指数中的质量效益指数、结构优化指数虽总体见好,但和美国、日本、德国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 我国的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核心和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高。如汽车领域,ESP安全系统几乎全部依靠进口;高档数控机床领域,在国家重大专项支持下,机床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国内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不足1%提高到7%,五轴联动精密机床虽实现产业化突破,但绝大部分依然依赖进口,行业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通信领域,芯片80%以上依靠进口,近5年每年进口用汇超过2000亿美元。 我国开发工业产品所需的技术约有70%是来自于企业之外的外源性技术,不是由企业自身研发的。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半导体加工设备,基本被日本、美国、荷兰霸占;超精密机床,日本、德国、瑞士等一统天下;我国材料和制造业大而不强,比如钢铁,我国年产量已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但却仍生产不出一些特种高质钢材;航天、汽车领域“心脏病”问题突出,高性能飞机发动机严重依赖进口,汽车发动机主要是外资、合资品牌;“缺芯少基”现象普遍;我国是医药大国,但外资医疗设备垄断国内市场,许多高端医疗设备进口占比超过90%,药品也大量进口,占国产药90%以上的仿制药等与进口药有差距,这也是造成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因此,吴进军提出,要掌握核心技术,特别是要掌握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工作母机”——先进制造装备的核心技术,才能彻底改变我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水平滞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的现状,夯实制造强国的基础
汶川地震援建者回忆:“当初的命令我们都还记得” 张继均工作的中建二局组建于1952年,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步兵第99师,从1953年建设长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中建二局陆续承建了第一、第二重机厂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尖端工程。 “我父亲是华东野战军步兵第99师的军人,第二重机厂就是我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建设起来的,因为队伍跟着建设项目从东北到西南,当时也叫‘八千里大转移’。”张继均说,“我出生满月零七天的时候,就跟着父母从齐齐哈尔到了四川德阳,一直长到12岁才离开,可以说四川就是我的家乡,所以接到援建四川任务时候,我从心底里是愿意的。” 进入灾区后,张继均和工友们承担起了四川省德阳市东汽八一中学、德阳市人民医院、罗江县人民医院、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一大批民生工程的援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比如我们援建的东汽八一中学,就要保证学校在2009年9月准时开学。”张继均说。 “我们在重庆接到学校援建任务的时候是2008年10月25日,到10月29日我们首批300人的施工队伍就进场了。”尽管十年时间过去,今年55岁的中建二局东汽八一中学援建项目原项目经理王孝胜还记得当初的命令。 “当时国家要求我们用最快的反应、最快的行动、最快的速度,保证质量,确保学校2009年9月开学之前交付使用。”王孝胜说。 2009年7月,四川省德阳市东汽八一中学新学校的主体工程完工,整个学校可容纳60个班、3000名学生和120名教职员工。“在刚进场亲眼看到灾区情况的时候,大家心情都很沉重,都想为灾区做点什么,”王孝胜说,“后来看到新建筑完成,老百姓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心情才舒畅一些。”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