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花 我1去20
关注数: 33 粉丝数: 198 发帖数: 19,180 关注贴吧数: 83
为什么有人认为皇太极的军事能力比努尔哈赤强 努尔哈赤虽然一生不能说战无不胜,但至少也是胜多败少,按照朱棣打的败仗标准,沈阳辽阳酋长被贺世贤野战击败过,而且战绩有所夸大,例如被轻方史料吹嘘杀敌无数的蒲河之战,明军实际损失一共就三百人。 即使如此酋长大兵团作战水准还是很强的,善于把握时机,只要明军内部互相坑的情况下,酋长就能打出非常精彩的高交换比。 在万历死后明庭辽东局面混乱军队互相坑之际酋长一举攻下了辽沈之地,还有广宁。 而黄台吉就不行了,即使明军内部互相坑,黄台吉打的战绩仍然不出彩。 黄台吉一生亲自指挥的战争可以说是败多胜少,例如刚上位就打了个宁锦之败。 己巳之变黄台吉带两万骑兵遇到高勋带领的六千步兵,结果遭遇失败,阿济格坠马,杜度重伤。高勋战后被明庭重赏,这战后黄台吉亲自率军去攻黎阳,结果又被黎阳县令左应选组织的民兵击败。 长山之战更是搞笑黄台吉没有事前侦查进攻宋伟的部队结果一直失败,然后吴襄跑路使得战局形势逆转,黄台吉继续率主力三万骑兵围攻宋伟的五千人,结果损失惨重还被突围,就这一点他还不如多尔衮。 1633年黄台吉试图从宣大破口入关,结果朝鲜人记录他被曹文诏打的一路被迫吃马草逃回辽东,部队被分割成几段。 吹上天的松锦之战,也只是惨胜,双方消耗了一年多期间,明军阵亡失踪被俘四万人上下,后金阵亡损失失踪被俘两万人左右,考虑到后金主力是骑兵,这个战损比不算夸张,这相当一部分还是明军自己内部溃散导致的 就算明军内部混乱互相坑队友,黄台吉打的也不出彩,要是不互相坑,那惨败的大概率就是他了,长山之战即使吴襄跑路了,黄台吉的水平也就那样,更别说吴襄没跑的情况,松锦之战就算王朴跑路了祖大寿投降了,双方交换比也就那样,对于清军而言属于惨胜,更别提在宣大被曹文诏打的被迫吃马吃草逃回辽东的记录了,而明末第一良将曹文招部更是被许多人说捡后金天下的李自成所消灭
明成祖朱棣是否是最被低估的皇帝,为什么有人要拿康熙碰瓷永乐呢 我记得曾经看到有人拿康熙碰瓷永乐,且不说康熙是17世纪,朱棣15世纪差了两百年,论文治武功康熙根本就不配给永乐提鞋。 许多人总说他五征漠北的水平力度不行,但这技术含金量远远大于康熙五倍兵力三征噶尔丹躲在后方败多胜少毫无技术含金量与难度最终靠瘟疫赢的战绩,还是17世纪游牧衰落的时候。 许多人总说郑和下西洋是送钱送礼物其实不然,郑和下西洋是确立明朝的海上霸权在今天马六甲设置了旧港宣慰司管理,在印度的斯里兰卡设置了补给站,与阿拉伯半岛的商人直接对接,在对比下康熙的迁海令就知道格局了。 明朝的前朝元朝三征安南遭遇惨败,两征日本遭遇失败,而在明朝永乐时期三征安南全部成功,明军的舰队登陆日本本土用武力迫使日本臣服,这是历史上第二次。 有一个冷知识,永乐是第一位通过转世钦定藏区活佛的中原帝王,为清朝时藏区的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人人都知道郑和七下西洋,却鲜有人知亦失哈七次巡游外东北,中途设立的驿站从北海道的宗古到库页岛到外东北到内东北庞大复杂的驿站网确立了绝对的宗藩秩序是中国曾经比俄国日本更早统治过外东北的证明。 综上永乐的文治武功遍布东南西北 康熙拿什么碰瓷?
为什么有人认为李自成是捡漏后金 这个意思是如果没有李自成,后金能正面干掉明朝,只可惜被李自成抢先一步,不然终结明朝的就是后金的部队? 这其实完全是误解,对明与后金战争的不了解。 自酋长去世后明与后金的二十年战争其实可以称之为辽西拉锯战 例如1626年酋长还在进攻宁远遭遇失败,到了1643年酋长的儿子阿济格还在进攻宁远又遭遇失败,双方在辽西打了十七年的拉锯战,互有胜负。 其中清军利用明军主力剿匪的过程入关打过草谷,同样的明庭也利用后金后方空袭多次袭扰后金腹地一度攻占后金旧都赫图阿拉。 话又说回主题,李自成有没有捡后金的漏,李自成1628年参与高迎祥起义,他的势力与明军游击了十年到1638年第一次衰微,其中李自成最耀眼的战绩是干掉了明末第一良将曹文诏,而根据朝鲜那边的记录在黄台吉带领清军主力到宣大打草谷的时候曾经被曹文诏率领部队进行短促突击遭遇了最大的失败,被迫分散突围一路杀马吃草逃回辽东。 许多人认为李自成东山再起是靠后金军,这是个误解完全不是,李自成东山再起是靠张献忠,明朝在将李自成的势力基本消灭后将重心放到了围剿张献忠上,并且制定了十面埋伏的计划,最终耗费钱粮无数遭遇失败,这才导致李自成再度崛起,与后金没任何关系 为什么说后金的部队捡漏李自成,而不是李自成捡漏后金呢? 因为在松锦消耗战以后后金惨胜死亡失踪被俘两万人,此战后后金的部队曾经组织了一场超过六万人的进攻试图彻底瓦解关宁防线,结果被明军在城外主动出击打的大败,1644年李自成紧逼北京,明庭被迫放弃宁远,多尔衮路过宁远时候惊奇的发现这竟然成为了空城。 无论是关宁防线,还是宣大山陕防线都是李自成彻底的瓦解的,后金既没有那个能力也没那个实力,后金捡漏了这两个明朝长期防务投资的区域,才有了问鼎天下的能力。
探讨中国近代的落后原因 近代的落后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生产全方位的落后,想要探讨清楚,这其实是个极难的李约瑟难题。 其实落后与西欧的并不只是中国,就连学术之源古希腊的发源地也是远远落后西欧的。 要探讨中国落后,那必然要从西欧为什么能崛起说起,在宋朝时,中国的科技天文横行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理论层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横向角度,大宋可以说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先进的国度,到了元朝时,吃了一波宋朝的红利后中国的科技与理论横向上其实开始落后与中亚区域,此刻得益于内亚贸易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城邦,里面代表的学术氛围与科技水平横向对比可以说是世界最先进的一档,其完美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各种长处 奈何中西亚区域在此后数百年也是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方,很多成果毁于战乱,但由于印刷术的传播,很多成果得以保留,这是明朝建立时世界横向科技史的情况,但中西亚那一波城邦文明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翻译整理了大量经典书籍 并进行了一定程度都发展,随着印刷术传播世界各地 15世纪西欧文艺复兴,发掘的古经典书籍,很多都是经过他们整理的二手版本,由于西欧环境相对稳定,不受生产组织形态更落后脱产游牧民族的影响,那边在中世纪形成的城邦是稳定继承了下来,在城邦制度下学术更容易发展起来,所以在文艺复兴后西欧的学术迅速进步,但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不会像中亚城邦那样被脱产游牧民族团建后一切成果传承荡然无存,而是不断的延续下去,使学术成果有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时间与可能,加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洋贸易几乎完全替代内亚贸易,又给了他们发展的环境与金钱,最后刺激了西欧技术的进步。 明后期也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开展了自己翻译运动,引入了公理体系,大幅度提高了学术水平,但最后众所周知被一场灾难性的事件所毁灭。 综上,为什么引领工业gm的会是西欧定居文明,既不是学术最早诞生的巴尔干与小亚细亚地区,也不是古技术领域最强的东亚地区,还不是近代前学术氛围最好的中西亚区域,你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巴尔干和小亚细亚区域,还是东亚与中西亚区域都受到生产组织形态脱产游牧民族的影响,而西欧却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 综上某种程度上落后其实是种必然与宿命, 在17世纪末,中国人,中西亚人,小亚细亚与巴尔干人都无一例外因为种种原因被生产组织形态更为落后的脱产游牧民族征服,而他们代表的从来是毁灭,而不是创造,在他们的统治下全方位被依靠科学传承崛起的西欧全方位的碾压其实是历史的必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后发崛起的,只有可能是定居民族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权,例如俄果人,例如日本人。 由脱产游牧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权没有一个能成功适应近代化制度,而中国近代最大的悲剧恰恰是被脱产游牧性质的集团所统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