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骑侠 洲际骑侠
关注数: 2 粉丝数: 69 发帖数: 1,456 关注贴吧数: 24
中局象棋理论   中局是开局的延续,也是象棋最附魅力的地方,因为如果说开局有棋谱可循,残局有定式可遵的话,中局是完完全全的“表演” ,每个人的战斗风格,对棋的理解,会在中局中反应的淋漓尽致。开局篇中说过,我认为大多数人的中局功力是在实战中锻炼出来的,既然本文定位为给初学者作理论指导,那么<中局篇>有什么意义?我想基于两点,一是中局是开局的延续,因此,布局是否成功,我方局面的弱点,对方的弱点,双方争夺的要点,于布局的审局同出一辄。其二是中局是残局的延续,不管你愿不愿意,无法入局终究要为残局作准备。ok, 说了这么多,言归正传。 1。审局要点 还是以中炮过河车急进中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为例。假设一方(中炮方) 走出了出人意料的着发,在黑未平炮兑车前车二平三(压马) ,这也是很多没看过棋书的人很容易走出的着法,那么作为熟读棋谱的你,下一步作什么来惩罚对方的无理着法呢?炮8退1应该是第一想法,多走一步的优势将在以后显现,然而不是那么简单(虽然本例炮8退1是正确的) ,不是多走一步就可以获得优势,五六炮(这个是习惯称发,不要挑刺)后手应飞相局重要的一点就是红方多飞了一手相,反而给了黑方进炮串打得机会。由此可见,不是多走一步就肯定优势的,现在回到本例,对比常见的局面,红方少走了一步兵七进一。开局篇中讲过,本变例中红主攻中路,黑主攻红三路,红方的兵七进一为七路马或七路炮创造条件,现在少了一步兵,红方因此少了七路马助攻,或者弃兵的手段,黑方足可满意。对於主攻红三路的黑方,暂时看不出有大的影响,经过以上分析,黑方才能毅然走出炮8退1。有点复杂是吧,我不知大师们是怎么样下的,是不是每一步都作详细的局面分析,但我联众一般下10分钟快棋,时间不允许每一步考虑时间过长,但如果对手下出了类似着法,我是一定要分析清楚的。 2。弃子争先 弃子争先是中局常用的手段,初学者对於弃子争先的时机往往把握不好,有了机会不知道该不该做,这个,我也不知道,需要根据局面而定。。。。。。哎哟,说实话还有人砸我。这里我只能凭经验给出一个模糊的标准,一般来说对於初学者,弃一兵抢三先是合算的,弃马抢三先并有兵过河控制住敌方一马也是合算的。最后,有些大人常常说,车换马炮不吃亏,实际上,一般是吃亏的。。。。。。,因为单车方遇到对方兑车,兑则形成有车对无车,局面不利,不兑则被抢占好位和先手,并且总体来说,双车一般来说对局面的控制要比单车强一些。 3。中局向残局的转换。 中局分不出胜负,就应该准备进入残局了,这个时候的行子要点与开局或中局伊始原则开始不同了。以下是几个非必须但很重要的要点 a. 卸中炮 大多数情况下,残局不会那么快结束战斗,中炮阻碍了双相的联系。卸中炮联相有助于谋卒和保卒。这里也蕴含着另一个不单列的原则,就是尽力破相,士,开局屏风马左炮封车对中炮,马方平炮兑车时往往有机会破相,但势单力薄难以成事,故不主动打相。到了向残局转化的阶段,能破就破吧,相士往往是守和或者取胜的关键条件,单车难胜士相全。炮士必胜双士等等。 b. 通马路 开局炮一般比马重要,一旦进入残局,由於子力稀少,炮架减少,马的别腿限制也减少了,因此马成为谋卒,控局的重要力量。在这一阶段马的位置往往影响到棋局的最终结果。 最后,建议大家学一下杨官磷特大的棋,这里不是说的是杨特大的精妙的残局,而是杨特大在中局向残局转换时的技巧,那不仅仅是谋兵而已。。。。。。 局面进入僵持,双方都走闲着和等着,这个时候杨特大往往能走出一些控制棋,既控制局面又加强谋兵,我对杨特大的总能找出这种应手佩服的五体投地,都知道杨特大的残局功力深,但为什么杨特大总能以多兵进入残局,我想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给新棋迷和组合象棋一个客观的评价 在设计合众象棋期间,我顺便用软件测试了一下组合象棋,不多,就500局。后来又和新棋迷下了几盘,积累了一点儿心得,下面我就客观的谈一些看法,本人不讨厌组合象棋,但也说不上很喜欢。以下文字中立,不带任何个人偏见。 先说新棋迷,人有点儿固执,爱抬杠,得罪不少人,所以惹人烦。不过他也有可爱的地方,那就是真心爱棋。这年头,做一个铁杆棋迷很难得,能够多年如一日的在新棋上花费精力,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着实不易。他的棋力也不差,和他下棋的时候能感觉到。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改掉爱吵架的毛病? 再说组合象棋,火力很强,我原以为平衡性很差,后来发现由于兵阵封的很严,只要防住皇后,平衡性一时还没大问题,但后期在王线升变作用下,和棋很困难。如果先手采用稳扎稳打的策略,后手机会很少。在阵型方面,为了保持工字兵形,双炮被摆在底线,结果导致双车机动困难,我和他对弃时双方走了几十步,车还没动,不是不想动,确实挪不开。不过反过来,由于车不好出动,使得后手有时间防住对方的皇后,这个棋的平衡性反倒有了些保证。 再说串杀,串杀的实质其实是一子连走多步,不过这种连走是有条件的。众所周知,棋一般都是每次走一步,组合能巧妙的将一子多走运用到实战中确实是一项创举。 来说穿越,这个争议比较大,不过前面有了串杀,这个就不是什么问题了,不过初下起来确实有些不适应。 至于变化,由于串杀的缘故,本棋开线相当重要,所以法设法让对方无法开线,多数情况下吃对方的兵反倒吃亏,这一点确实与大多数棋不同。 总的来讲,由于串杀和穿越降低了王的安全性,本棋有更多的杀棋机会,所以一方只要失误很难再有机会,符合竞技特点。但其王线升变带马皇后的规则,使劣势谋和变得遥不可及,终究先手必胜的可能性很大,我最质疑的就是这条规则。不过目前发现先手必胜套路的难度也不小,必竟其棋子多对局长,而且愿意研究的人也不多。再者就是对攻性局面少,由于串杀的原因,多数情况下面对攻击王只能躲避,很难在防守的同时进行反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综合评价,组合象棋虽然有不少问题,但目前在新棋吧内还算一件不错的作品,如果再加以改进,还是大有希望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