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的漂过 邪恶的漂过
可以更酷
关注数: 693 粉丝数: 3,762 发帖数: 212,285 关注贴吧数: 11
传统PC或迎来曙光 美国IT网站PCWorld近日刊登题为《平板机面临转折点》(Tablets face a turning point)的评论文章称,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平板机市场将迎来转折点。如果将一些高性能平板归入PC,PC市场就将与低价媒体消费平板市场交替增长。 今天有分析师说,PC行业的衰落可能已经见底。尽管低价平板机依旧热销,但PC市场将会逐步企稳。在科技网站Techpinions本周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市场研究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师本·巴加林(Ben Bajarin)表示, PC行业已经见到了“些许曙光”。“美国的PC市场似乎正在企稳,意味着季度性的负增长正在缓解。”他写道,“数据还显示, 美国平板机市场的增长正在放缓。”巴加林援引了市场研究公司IDC和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数据称,无论是平板机的迅猛增长,还是PC行业的急剧萎缩,都出现了趋缓的迹象。 例如,IDC最近估计,2013年底的PC出货量将出现10%的下滑,但2014年的降幅将收窄至4%,2015年则会保持稳定。 PC销量的新常态根据这些假设, IDC预计,每年出货3亿台设备将成为PC行业的新常态。虽然这一数字远低于2011年高峰期的3.64亿台,但却较之于过去24个月的不断萎缩,的确有所好转。而具体到平板机市场,IDC则刚刚下调了预期。该公司本月早些时候预计,这一领域的年度增长将从2013年的53.5%降至2014年的22.2%,2017年则下滑至个位数。 巴加林承认, 他目前的希望曙光只能算是“微光”:要取得更多进展,至少还要再等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据估计,已经使用了四五年的PC大约有1.8亿至2亿台。” 巴加林本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的笔记本电池续航时间大幅提升,使得人们可能会升级这些PC。或许会在明年发生,这应该是一轮重大的更新换代周期。”但如果PC出货量不增加,人就意味着人们已经不再使用这些旧PC,而是转用其他替代方案,不再回头。分析师最初认为,这一升级周期将发生在2012年,后来又把预期时间调整至2013年,但均未应验。 “预测没有实现,”巴加林说,“消费者去年坚持使用了大量的旧PC。”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源于很多原因。对很多人来说,旧PC已经“够好了”。但这个词却令PC制造商和微软颇为揪心,后者的Windows业务极度依赖新PC来创收。虽然旧PC很多都安装了过时的XP或Vista,但仍然可以流畅运行电子邮件、网络浏览和休闲游戏等功能。正因如此,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没有必要升级成最先进的PC。而对其他人来说,由于很多功能都已经被智能手机和平板机取代,所以PC或许早已被束之高阁。 平板机多样性但巴加林认为,不能就此认为所有的平板机都应该为PC的下滑负责。不同的平板机之间也有差异。与很多行业分析师一样,巴加林也在研究如何计算平板机的数字,以便判断平板机究竟该对PC的下滑负多少责任。 巴加林在最近发表的另外一篇评论中表示,平板机应该分为两类:一个是价格低廉的小尺寸平板机,也就是“媒体消费平板机”;另一个是“ 高性能平板机”,也可以称作“平板PC”,它们具备更强大的处理器、更大的屏幕和更好的办公潜力,例如9.7英寸的iPad Air和10.6英寸的微软Surface。 巴加林认为, 真正威胁传统PC的是第二类产品。“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这种平板PC将成为未来的笔记本。”他说,“传统翻盖笔记本的市场销量将面临挑战。” 巴加林认为,随着平板PC的进化,以及经典的翻盖笔记本被逐渐取代,前者也应该被归为PC。他的观点与微软一致。随着平板PC的增长,PC行业可能会重回增长轨道,扭转目前的颓势。巴加林预计:“这些平板PC将有很大一部分采用10英寸或更小的屏幕。 这将令台式机成为全家共享的PC,而其他所有家庭成员都人手一台媒体消费平板或高性能平板。”巴加林表示,把平板PC归入PC有望令行业数据恢复增长。“有很大一部分PC出货量都将是台式机和高性能平板。” 他说。 苹果微软迎来利好倘若果真如此,对苹果公司自然是一大利好,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高性能平板”都是该公司销售的,但英特尔同样可以从中受益,因为该公司目前正在力推二合一混合设备,也就是融合了平板机和笔记本的便携产品。 微软也会可以获得不小的利益,因为Surface恰好也属于平板PC一类。巴加林提到2014年的前景时说:“将有很多厂商积极推进英特尔的战略。笔记本的最佳定义是便携台式机,但很多人不需要便携台式机。” 倘若苹果推出iPad Pro,该公司就将继续受益于这一趋势。这款产品可能会搭载更大的屏幕,从而在2014年对iPad Air形成补充。“如果PC市场企稳,就将成为一个好消息。” 巴加林说,“我 们将看到科技行业出现钟摆趋势,PC和媒体消费平板将相互抵消彼此的下滑。PC可能会在媒体消费平板更新时增速放缓,而媒体消费平板也会在PC更新周期中增速放缓。”看来,微光的确已经出现。新闻标
到底谁更坑?《剑灵》韩服与国服对比 由腾讯代理的《剑灵》目前已经全面开放一段时间了,由于其运营模式为免费/商城道具/会员增值服务,与韩服采用的时间收费/商城道具的方式不同,因此两者的系统和玩家体验到的内容也存在诸多的不同,那么到底国服与韩服有哪些差异呢?我们一起来对比一下两个服务器的各项数据。收费模式/商城国服采用的是道具收费,收费点为时装,会员和开包裹。会员有等级制度,等级越高,所获得的Buff也就越好,但Buff对人物属性加成并不大。另外登录时如果排队的话,要等所有的会员全部进入后,才会轮到非会员排队,也就是优先登陆服务器,在人口大服非会员登陆游戏时可能较为困难。韩服虽然是时间收费,但也存在道具商城,一些高昂的道具的出售也让玩家颇为不满,比如一环套一环的箱子道具才能开出的进化材料(国服尚未出现)。有不少韩国玩家吐槽韩服是个双向收费的游戏。另外韩服扩展包裹和仓库空间是用游戏币的,而国服需要在商城购买道具。版本差异韩服目前更新进度为继水月平原后的新区域,以雪山为主的白青山脉,并开放50级上限,增加了多个副本,其中包括灭团率超高的雪玉宫。在主线剧情中,玩家和秦义绝恩怨已了,故事第一季结束。国服版本只开放了4大本,火炮兰暂未开放。以后会陆续开放武神塔,24人火炮兰,血浪鲨湾等副本,此外还有高富帅用的传说武器。时装/时装交易由于韩国原版时装过于暴露,国服《剑灵》女性所有的暴露时装都进行修改,比如露胸的加个内衣,露大腿的穿个秋裤之类的,并且通过副本,转盘等方式得到的时装都有30天的有效期,永久的需要在商城进行购买。此外,国服把很多可以在拍卖行流通的时装和头饰,如红色面巾,青铜面具等等,都修改为只能面对面进行交易,拍卖行只能上架召唤师猫咪的服装。而服装商人出售的时装,用英雄牌换的时装也改为商城里出售,永久时装售价在40-208RMB左右。韩服的时装全部是永久的,并且没有进行副本和转盘时装的出售。时装更是一种实力和身份的象征。另外据韩服回归的老玩家讲,韩服刷怪掉落时装的概率比国服要高很多,而且商城时装售价统一为54RMB。韩服“暗蓝羽衣”时装外观国服“暗蓝羽衣”时装外观 装备强化韩服在刚开放白青山脉版本时存在装备强化失败的情况,但在玩家的抗议下,改为强化100%成功。国服1~36级时强化装备是100%成功,36级以上装备强化有几率失败,失败的话只会损失金钱(失败一次大约相当于45级一天日常的钱),突破装备和进化材料保留。这样修改的目的较为方便金币的流通,由于韩服不存在失败,金币大量产出却很少被消耗,从而导致金币大量贬值。100%成功的强化率很可能是韩服经济崩溃的主要原因。经济系统为了限制恶意刷金的行为,国服对经济系统进行了修改,表现为36级前的任务只给少量金钱,打怪不掉钱,所掉的杂物商店售价均为1铜。相对应的,遁地,生活技能等需要消耗的金钱消耗也较少。此外,每天通过向商店出售道具来获得的金钱上限为10银。韩服则无此限制。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服对经济系统的控制还是比较成功的,并没有出现韩服那样金钱大量贬值的经济崩溃的情况,前期虽然出现有垄断圣物的情况出现,但后期圣物大量贬值,反而获取相对困难的灵石和角大幅度升值,普通玩家虽然赚取的金币很多,但通过武器首饰的进化也在大量的消耗。此外,玩家也能通过每日任务来赚金后,在丰汇行换取绑定点券,而丰汇行点卡交易时有最低价的设定(如1J最低限制为12RMB的售价),一定程度也避免了金钱的贬值。道具奖励国服除了任务的金钱奖励外,一些道具奖励也进行了削减 ,比如灵石。灵石获取途径为势力任务和比武,在后期很多的生活技能都会用到。韩服在18级就可以通过忽雷副本任务,竹林卫/冲角团的每日任务来获得,而国服为避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大量产金,将这些任务设置为不奖励灵石,灵石任务在36级才能接到。不过,国服开启“会员每日礼包”时有一定概率得到灵石袋,打开后能得到1~5颗灵石。由于国服限制了灵石的产出,灵石价格大幅度上升,但生活技能所需要的灵石并没有进行削减,导致水月平原的很多需要灵石的生产制作显得比较鸡肋,很多玩家表示,生活技能做出来的东西完全是亏钱的买卖。社交系统不少玩家表示国服的社交系统不太方便,玩家间互动性不强。比如虽然密语可以单独拉出来一个框,但给人发信息容易被忽视,而且无法密语离线的人等等。其实韩服原本有一个单独的社交系统“沙箱”(Sandbox)。这个是集好友,微博,聊天对话框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一个工具,非常强大,但国服在本地化的时候把这个功能给去掉了。所谓特色比起韩服,国服加入了丰汇行系统,成就系统,会员轻功特效等等。 新闻标签:游戏综合
双12怪现象:999元咖啡机“五折”后980元 “双十一”刚过,“双十二”的促销宣传就涌出来了,网络、地铁广告、媒体宣传铺天盖地。不少电商都打出继续五折、价格直降、1元秒杀等吸引眼球的促销广 告,刺激市民的消费欲望。昨日是“双十二”正日,不少摩拳擦掌准备出手的市民却大呼上当,原来,他们看中的商品一到“双十二”当天,就突然抬高价格再打 折,结果并不比平时价位划算。 记者浏览多个电商网站发现,大多数网站都打出“双十二”大促销、三至五折、全场五折起等广告词,但真正有较大优惠的商品基本是指定在某个时间秒杀,且库存量有限。 咖啡机“折后价”几乎不变 声音:这样的打折有何意义? 前日晚上,番禺市民武先生一大早就调好闹钟,准备等“双十二”一到就立马下单,抢闸入手早就看好的咖啡机和百利甜酒。 凌晨一到,武先生就开始点击结账,但武先生几经刷新页面,发现网络上原本宣传的五折根本就不存在。 “我在淘宝上看中一台意大利的咖啡机,原来卖1000块左右,本来打算趁‘双十二’降价入手,但付账的时候才看到,价钱跟原来比几乎没变动。我认真看了一下,原来标价999元的咖啡机,突然升到1960元再来打五折,实际上还要差不多1000块,这样的打折有何意义?”武先生说。 让武先生不能接受的是,他“双十一”在淘宝五折购买的百利甜酒当时只要39.5元,但到了“双十二”,同样一支百利甜酒的售价却变成156元,打完折后还要70多元,“这不是坑骗消费者吗?”武先生说。 土豪金“降”到5000多块 声音:降价促销是“传说” 荔湾市民周小姐准备趁“双十二”入手一台土豪金的iPhone5S,但浏览了多个电商网站发现,传说中的降价促销都不过是传说。“网上的价格还是要5000多块一台,还不如在香港买,一些实体店的价格也还便宜一些。”周小姐说,“更气人的是,易迅网还标着这款手机的参考价是9999元,‘双十二’降到5098元,实际上,这款手机之前的价格也差不多是这个折后价,只不过‘双十二’期间能有100块的优惠券。”
首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