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仙
沽月の山人
夫龙之为鲤也,溯黄河而跃龙门,则天火烧其尾,褪其鳞,化而为龙。吾侪当以为法。
关注数: 19
粉丝数: 742
发帖数: 37,095
关注贴吧数: 21
【活动】2016年每月一读 2015年每月一读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3479348240
【魂兮2015第10期】读《吕思勉说三国》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神话传说吧官方Q群+吧规2.2版 欢迎来到神话传说吧!
中世纪炼金术小叙
关于360加速球的流量显示 360加速球上以前除了上传和下载速度外,还可以显示每天总的下载和上传流量,但今天忽然之间就没有了,请问能不能通过其他方式查看?
玉虚副仙地位的另一种猜测 事先声明,只是猜测 广老师镇楼
赤老师“弱”的问题 赤老师镇楼
中国龙的外部造型结构 诗曰: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 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我对龙没有特别的研究,不过下面介绍的龙的艺术形象,应该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
孔子是什么——孔子神话研究 作者: 张颂之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副研究员)
百年来《封神演义》研究评论 作者:李建武、尹桂香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封神演义》是仅次于《西游记》的中国古代神怪小说。然而国内学术界对它关注一直较少。本文从作者、版本、成书、阐截教词汇、思想意蕴、艺术价值、人物研究、叙事与传播研究等角度分类爬梳,对百年来《封神演义》研究作了全方位的回顾与评论,也对《封神演义》研究的发展空间和趋势作出评估与预测,为今后的《封神演义》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明代小说 封神演义 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申请合并】申请将上古神话吧合并至中国神话吧 申请将上古神话吧合并至中国神话吧。 是否已与各吧吧主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是 是否已经转移需要保留的内容:是 申请贴吧合并的原因:上古神话吧讨论内容均为中国上古神话,包含在中国神话之内,且两吧管理人员重叠,均有意合并两吧,以提高人气。 被合并贴吧链接:上古神话吧 http://tieba.baidu.com/f?ie=utf-8&kw=%E4%B8%8A%E5%8F%A4%E7%A5%9E%E8%AF%9D 合并保留贴吧链接:中国神话吧: http://tieba.baidu.com/f?ie=utf-8&kw=%E4%B8%AD%E5%9B%BD%E7%A5%9E%E8%AF%9D
《三国演义》中的神怪妖道 三国英雄太多,以图镇之
不败啊,你天天不冒头也不是个事啊 中神吧已经有人要求启动弹劾了,还有就是白泽申请中神吧主,你找个时间批一下吧。 @冷不败
转贴:在古物中沉睡的精灵,愿你付诸丹青将它们唤醒 作者:@姚芊树 在古物中沉睡的精灵,愿你付诸丹青将它们唤醒_历史吧_百度贴吧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405874714
比实力哪能只比战斗力,不比法术? 那么没学法术之前,猴子能不能举起金箍棒呢?我的看法是不能。 如果没有法术,神佛妖魔包括孙悟空的战斗力能发挥几成呢?恐怕可以忽略不计。 我以为,比实力,可以抛弃阵法、法宝之类的外物,但要抛弃智力、法术,岂不是违背了“公平”这一原则?那么这种比试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单纯比战斗力,那么最好的办法是所有神仙维持凡人境界,然后比掰腕子,才是最公平的。
#贴吧10周年吧 本来上贴吧只是为了好玩,没想到现在却是为了学习知识,幸甚! http://tieba.baidu.com/home/zuji
【转载】关于中国“广义神话”论的提出 中国神话百年反思之三:关于中国“广义神话”论的提出 作者:乌丙安
通天与孔子,通天谱的问题 赵公明还是谁说过:“舍利金丹与仁义,三教从来是一家”,书中多次提到“三教”,但所指有所不同,而这一个明显说的是儒道释三教,而且是把截教作为儒家来说的。 网上流传孔子即是通天的原型,据说孔子曾被称作通天圣人,但没见到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倒是近来听说了“通天家谱”一词, 即孔孟曾颜四家共用一个家谱,也有说是孔孟曾颜卜闵冉七家共用的,这家谱就叫做“通天谱”。不过孔孟后人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在封神演义成书时是否就已经叫做通天谱未知。 不知有谁对通天谱有研究的?通天谱是何时被叫做通天谱的?
问个问题,关于宝玉的发型 在其他吧里有人讨论红楼梦故事的年代,我多年没看过了,只记得黛玉初遇宝玉的时候,宝玉编着一根辫子,有位吧友认为那个是把两鬓的头发编在头顶挽成一个髻,是汉人常用的装束,在武侠片里有类似的。 于是我去查了一下原著,是这么描写的:“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怎么看也不像是发髻。 据那位吧友解释,共攒至顶中胎发是到头顶偏后,很多男生发旋那里。清朝大户特别是在朝为官者后代一般周岁剃头,三岁剃头,一共两次,表示剃掉灾难。但一般认为有大富贵大福气者不剃,估计贾宝玉便是如此。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周围有头发。 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可以看出是模仿金钱鼠尾,但是并不是,所以我估计是发髻。但是不得不说因为我读原著已经有几年了,记忆不清,严格来说这个不是发髻,但是也不像满人流行的金钱鼠尾。 莫非还是作者自行发明的发型不成?仍是不太明白,望诸位解惑。
中国神话学百年反思之二:关于复原上古神话系统的尝试 中国神话学百年反思之二:关于复原上古神话系统的尝试 作者:乌丙安
黄龙真人的原型可能是鲧 元始天尊这个人比较重视正统性,而他的徒弟,除了几个我还没找出相关记载外,基本都是上古帝师高人之类的,很多还都是道经中记载的老子的化身。 鲧呢,是夏后氏姒文命禹的父亲,这个身份和其他人也是可以相配的,而各种记载中,鲧被杀后,腹中孕育大禹,天帝命令共工用吴刀剖开鲧的肚子,大禹出生,鲧的尸体变作黄龙跳入水中,从此消失了。 神话中的黄龙除了这个,还有一个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的故事,黄龙是一个老和尚,佛道两家为了这个故事争论不休。我以为这不会是黄龙真人的原型,别的不说,如果黄龙真人后来当了和尚,至少作者在书里会想三大士一样标明的。 刚刚被借调到其他单位,电脑换了,所以资料都没带来,没办法,不能提供原始资料,有时间在后面补上吧。
前两期录音及下期预告 首先向大家道歉,由于9月15日晚麟趾临时有事,而我的课题还没准备好,当天是由白泽主讲的。 上期由白泽主讲的《易学》录音下载地址为: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yun.baidu.com%2Fshare%2Flink%3Fshareid%3D3941483677%26uk%3D67401758%26third%3D0%23dir&urlrefer=f1aeb29b3b8131fea523d87388074a77 本期由白泽主讲的《左氏春秋》已结束,录音下载地址为: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yun.baidu.com%2Fshare%2Flink%3Fshareid%3D1084198368%26uk%3D67401758%26third%3D0%23dir&urlrefer=30771fe2dd1dfcf32522f74c070062d4 下期活动预告: 主讲:麟趾《神话中的叙事伦理》 副讲:光华《洛阳伽兰记》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中国神话吧关于开展第二期网上讲论活动的通知】 第二期活动的通知 各位吧友: 本吧定于9月8日星期日晚7点,于YY语音进行关于神话的第二次网上讲演讨论活动。 主讲:白泽《易》 副讲:麟趾《神话中的叙事伦理》 地址:YY频道27989521。有志听讲和参与讨论的各位吧友请自备YY号。 如未安装YY请用网页版: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yy.com%2F27989521&urlrefer=15c4dfb102b06c95dd2fd19e6b8a0e9d 2013年9月3日
一个二个都犯的什么毛病? 一个二个都犯的什么毛病?不管谁对谁错,这样搅和能搅和出什么来?真能分辨出对错又能怎么样?以后就不会吵不会闹了?何况两边不见得都没错,好好的一个贴吧乌烟瘴气,精力没处发泄还是怎么着的? 吵来吵去也没用,不如直接把争吵的帖子都删掉,天天吵架很好玩啊? 最近不常来,今天一来就看见西吧一片喊打喊杀,发几句牢骚。 ——这篇帖子吧务现在可以删了
关于玉虚十二代门人和仙首十二的推论 《封神演义》里多次出现玉虚宫“十二代弟子”、“十二代门人”、“十二代仙人”等语,指的是玉虚十二仙,但十二仙均以师兄弟相称,而师徒相传的情况,从书中看,最小的是杨戬的弟子金毛童子,也只能是第四辈。 我以为,所谓十二代,并非指师徒相承的十二代,而是指“十二届”。《西游记》里须菩提老祖说,他的弟子分派起名,乃是“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猴子是第十辈之小徒,所以是悟字辈,而孙悟空也并非祖师第十个弟子,先前樵夫说:“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孙悟空也看到“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故而孙悟空实乃祖师第十届招生所收的弟子之一。我想,玉虚宫十二代弟子也可以这么解释。 于是,玉虚十二代弟子,按这类情况,可以解释为元始十二届弟子中最杰出的(或由其他标准选出的),即每一届的“首座弟子”。毕竟元始并非只有十二个弟子。这样就能解释见人就叫师叔、连燃灯都不放过的白鹤童子的师父南极仙翁,福德之仙云中子,玉虚第五门人邓华等不在十二代门人之中了,因为每一代的首座弟子只能有一个。 如果这样解释的话,十二仙是每一代的首座,那么称作“仙首”大概靠谱,则所谓十二仙首就是玉虚十二仙了。实际上,除了十二仙之外,书中实在找不到其他可以被称作十二仙首的人物。
【转】北欧神话故事 这是稍稍费时的工程
【转】《西游记》的主导思想
北欧神话之二——混沌初开、创造天地 伊米尔活着的远古时代, 没有沙或者海,没有汹涌的波浪; 世界没有大地,也没有天空, 只有那开裂的、寸草无生的鸿沟。 ——《西比尔预言书》
【转载】《封神演义》中的哪吒 《封神演义》中哪吒的来历 作者:金鼎汉
【转帖】《韵文埃达》与北欧神话 冰岛人具有浓郁的文学气息。早在中世纪,冰岛就出现了许多吟唱诗人,他们在各种形式的集会上朗读诗歌、讲述故事;在祭神的时候颂扬神,在宴会上为宾主的欢聚助兴,在举行婚礼的时候表示祝贺,在丧葬的仪式上表示哀悼,在群众集会商议公事的时候唱歌以娱乐群众。 冰岛有比其他任何欧洲国家都多的吟唱诗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有社会的,有自然的。譬如,冰岛的气候条件就是形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冰岛地处高纬度地区,从11月中旬起到次年3月底是漫漫的长夜;冰岛的冬季把雪纷飞,在整个冬季里寰宇是白茫茫的一片,人们之间的交往受阻暂停,居民都呆在家里,在这样的时候人们最大的消遣便是赋诗作文,抄写诗词歌赋。他们把从挪威带过来的古北欧神话故事、英雄传说以及他们自己的诗文手抄记录在羊皮和小牛皮上。这种活跃的“冬季创作”,在夏季就自然地成为群众集会上的交流内容。又如,冰岛从定居时期开始,从来没有过像挪威、丹麦那样的君主统治。冰岛立国便有的民主议事制度很适合讲故事习惯的发展。冰岛人从不同的地方迁移而来,他们不同的经历也成为社交场合中的话题。
【转帖】《封神演义》的宗教文化特色 《封神演义》的宗教文化特色 作者:惠彬
【转帖】《抱朴子内篇》对《西游记》的影响 《抱朴子内篇》对《西游记》的影响 作者:王四四
古籍中的“十二祖巫” 我找的资料可能不全,如天吴、强良、龠兹、奢比尸等,欢迎大家补充。
北欧神话简介 在北欧,夏季是非常短暂的。在这短促的夏日里,冰封的山原开始解冻,融化的雪水在山间流淌,变成小溪,穿过原野,汇聚成河流,最后奔向大海。北欧的夏季是蓝天碧海,长在的日照和几乎可以说是奇迹的鲜花盛开。然而紧接着的,是寒冷冬季惨淡的日光,漫长的黑夜,发怒似的冰冻之海,猛烈撞击着高崖峭壁的惊涛骇浪,以及极地内巨伟壮阔的冰川与绚烂无比的北极光。光明与黑暗,温暖与寒冷的对比是如此强烈,难怪原始的冰岛人会认为世界是由冰与火的奇怪混合而诞生的。
【转载】《西游记》中有趣的名字
【转载】《封神演义》中的截教通天教主 作者:赵康利 明代是我国小说高度发展的一代,这一时期通俗小说展现了其多样化的特点,而受宗教影响,神魔题材小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神魔小说的典范,《封神演义》以虚写实描述了武王伐纣过程中的仙魔派系之争,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塑造了诸多人、神、妖、魔的形象。虽说“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但小说对于神仙体系的大胆重构,无论对于民间信仰还是人文理念,都影响很大。《封神演义》中的诸多仙魔形象多是来源于道教仙话和历史传说,不同的是,相比于原有的道教那些苍白的仙神形象,小说中无论神仙魔怪还是帝王将相,都更显得个性丰满。
【转载】《西游记》中的法宝意象 作者:黄凌云 中国小说的研究应建立在现实的基点上,这样才能将人们带回小说中所描绘的缤纷绚烂的世界,去重温那虚幻背后的真实,去领略那原汁原味带来的旖旎缠绵、粗犷奔放的风情无限。 文学研究即心灵对话,以能与历史文化哲人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对话为目的,是启发人文学者思考的关捩与起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进入一个自觉的学术转型期,一系列西方进步的批评理论和方法的传入和引进,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而且为小说文体的研究开拓了全新的领域。
【转载】三皇五帝传说及其定位 请自行思考辨别
【转载】明清小说中的宝物崇拜——作者:刘卫英 宝物是人类的对象化价值载体。人,确切地说是持有神奇宝物的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与其所持兵器共存,这倒颇为接近卡西尔的原始思维中的“生命一体化”的理论:“神话是情感的产物,它的情感背景使它的所有产品都染上了它自己所特有的色彩。原始人绝不缺乏把握事物的经验区别的能力,但是在他关于自然与生命的概念中,所有这些区别都被一种更强烈的情感湮没了:他深深地相信,有一种基本的不可磨灭的生命一体化(solidarity oflife)沟通了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个别生命形式。”
【转载】《西游记》的悲剧意蕴——作者:柳路行 毛兆婷 《西游记》具有深刻的悲剧蕴涵。尽管李卓吾、胡适、鲁迅等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都从不同的视角深入阐释过《西游记》的内在意蕴,但正如任何文学史都是当代史一样,对《西游记》悲剧意蕴的当代阐释仍然显得相当必要。
中国的雪神滕六 明代文学家张岱有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叫《夜航船》,其中有“滕六降雪”一条,说的是雪神滕六。程登吉的《幼学琼林》“天文篇”更明确地说:“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中国雪神就是滕六。
与兔子有关的那些神话和传说 我可是很喜欢兔子的
【转帖】《封神演义》的命运观 《封神演义》是明代神魔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对读者的感染力历来为世人所认同和称颂。但该书在文学史上地位却很低,鲁迅先生对它的评价是: “似志在于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顾迄今未有鼎足视之者也。” 尤其小说的思想内涵,以往评论者多认为由于受“天数”、“在劫难逃”等观点的影响消极意味太浓,削弱了其主题意义。如张炯等编的《中华文学通史》虽较为推重《封神演义》的思想艺术成就,但也认为这本书归根到底仍“不能算是一部杰出的作品”,浓郁的命运意识就是这部作品的各种“严重缺点”中最为致命的一个: 《封神演义》的作者在很多地方表现了宿命论的观点。所谓“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几乎已经成为全部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结果,每个参加商周之争的人都不过是来“完成天地之劫数,成气运之迁移”,阵亡以后都是“一道灵魂进封神台去了”。这无疑歪曲了斗争的性质,从而也就影响了主题思想的积极意义。 但如果我们从人本主义角度来审视其思想内涵,就可以发现作品实际上透射着对人的个体命运的深切忧思,是要表现出一种凭个人的判断和聪明才智与所谓天命对抗的斗士精神。
【转帖】孙悟空的金箍棒 《西游记》 描写了许多随身工具,著名的有八戒的钉耙,沙僧的禅杖,牛魔王的混铁棍,罗刹女的芭蕉扇,玉兔的捣药杵,黄狮的四明铲,黄眉大王的人种袋,云程万里鹏的阴阳瓶,金角、银角大王的七星剑、红葫芦、玉净瓶、金绳子,等等。这些工具,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但都比不上孙悟空的金箍棒。孙悟空的金箍棒,是《西游记》中花费笔墨最多、最受作者喜爱、最有艺术魅力、最具文化内涵的随身工具。作品不仅把金箍棒比作心性的形而上之体,还描写了金箍棒这个心性的形而下之用。所以说,金箍棒最大的文化内涵,就是它暗喻了人的“心性”。
【转载】羿和后羿 网上的文章,转发过来,不过请大家看时要有自己的思考。
【转载】《西游记》中的武器 《西游记》中的武器,除孙悟空和众神外,在取经的八十一难中,先后有54名妖怪曾使用。《西游记》中的武器使用较多,且来源各种各样。仔细考察其特点与来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仙家、妖魔、凡人自身之物,这一类的武器大多是仙家、妖魔自身修炼或寻求得到的,本身具有非凡的法力。二是仙家遗失的宝物,有的是神仙、妖怪、凡人从仙家偷来的,有的是仙家神物趁着主人不在家顺手拿出来的,更有从仙家抢过来的,其法力甚是高强,难以克服。这主要有以下几种:1.抢来的: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及其披挂,都是孙悟空从东、西、南、北四大龙宫抢来的;2.偷来的和趁着主人不在家或不经意顺手拿来的:通天河灵感大王使用的九瓣铜锤,它是观音菩萨池塘中一株未开的菡萏;金兜洞独角兕大王使用的是一根丈二长的钢枪和金刚套(金刚琢),它们是天兜宫两个仙童偷来的太上老君的宝物;小雷音寺黄眉怪使用的是金铙、狼牙棒和人种袋,它们是黄眉小童偷的弥勒佛的宝物。从这一类武器我们可以看到仙宫中的侍童和坐骑所具有的魔性。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取经的“重心”是在于神仙体制内部的矛盾、冲突及当时神仙体制下某些神仙的“劣根性”。
印度神话第三时期——古典梵语时期的神话传说 古典梵语时期的神话传说主要收集在往世书里。往世书是梵语文学中以“往世书”命名的一些神话传说作品的总称,其意为“古代传说”或“古事记”,可是为了与历史传说相区别,往世书实际指的是神话传说。
印度神话第一时期——吠陀时期的神话 吠陀时期的神话集中在四部吠陀本集和与此有关的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中。这时期的神话还处在萌芽的阶段,它反映了古印度人的多神崇拜,虽然诸神都是自然及社会现象的人性化的神,但其拟人化还比较模糊,许多神话也不统一,缺乏完整性。
印度神话-导言 我决定,以后每一两天都要水一水
“多宝西方拜释迦”并非指多宝是释迦
山海经校注本、笺疏本、广注本、淳熙本,要的留名! 本来是一位吧友求校注,给了之后又有几个吧友来要,干脆开个贴好了,谁要,留名。 有txt、pdf、djvu版山海经校注(袁珂,80年上古、92年巴蜀),pdf版山海经笺疏(清郝懿行)、山海经广注(清吴任臣)、山海经传(宋淳熙本)
中国神话学百年反思之一:关于零散、断片的中国古典神话 中国神话学百年反思之一:关于零散、断片的中国古典神话 乌丙安
曲阜一日游 前一段时间到曲阜,倒是把孔庙、孔府、孔林都看了个遍,只是时间颇紧,没有什么准备,只是走马观花,不过还是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至于画质什么的就无视了吧。
上古神话书目——不可不读 作者:白泽君
【吧友必看】官方Q群+吧规2.0版+相关内容 吧规2.0版是在白泽制定的原吧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和扩展 吧规发布后将严格执行,请吧友耐心看完。
【东海归墟】——神话吧水楼 刷经验的、版聊的、找人的、偶尔打个小广告的(非色情暴力),都到这里来吧。 《列子·汤问》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尽管水吧,再多的水也不可能把归墟填满。
中国神话吧删帖一览 违反吧规的帖子,都会予以删除。但是在删除的同时,会复制一份到这里来,并写明删除原因,望大家引以为戒。(如果没有,那就是度娘干的) 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妖非妖之八——虫物记
也来吐槽下镇元子——他不比西天普通妖怪强多少 好吧,西天妖怪可以有唐僧肉和人参果两种长生途径。 对于唐僧肉来说,唐僧自己跑到人妖怪地盘,自然谁都想试试运气。而人参果呢?镇元子就在果树底下猫着,徒弟也不少,把持一个小小五庄观还是绰绰有余的——镇元子把万寿山做为自己的地盘,白骨精也说唐僧再走一段路就不归我管了,按照特色逻辑学,是不是可以说他只是和西天里一个普通的占山为王的妖怪差不多或者略强一点?
妖非妖之七——我的小个子朋友——精灵和矮人的故事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