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足联 星际足联
关注数: 78 粉丝数: 1,023 发帖数: 20,357 关注贴吧数: 41
我来给准备批判剩余价值理论的人做个基础培训 论坛里批判马克思的人越来越多,为了避免这些批判的人放空炮,也就是为了帮助这些人的批判能打到点子上,这里给他们做个基础培训。 先说“劳动价值”论。“劳动”好理解,就不说了,这里重点说“价值”二字。“价值”二字的来历,来源于欧洲古典经济学家对商品交换的思考,他们思考什么问题呢?这就要先说商品交换的原则了。古典经济学中,人们相信一个“公理”,那就是等价交换原则,等价交换是说:“在自由平等的前提下,商品只有价值相同才能实现交换。”这里“自由平等”的前提不能忽略,比如卖碳翁的那次交换,因为双方不是自由平等的,因此即使不等价也实现了交换。这里有一个词,“价值”出现了。古典经济学家给“价值”的定义是:价值是商品的某种属性,商品交换时,交换的两种商品所含该属性的量必须相等。这个定义导致了古典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思考,就是“价值”究竟是什么? 比如,一斤煤炭换一瓶矿泉水,这里“一斤煤炭”和“一瓶矿泉水”有什么相等?首先,肯定不是使用价值,因为煤炭是用来烧的,水是用来喝的,在使用上就根本不同。另外物理化学属性肯定也不是,千差万别的商品中,不可能都存在同一种物理化学性质。那么“价值”是“需要”吗?人要吃饭了,所以用一卷棉纱去换一卷面包,看起来很象。但资本家生产的时候,换回来一大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钢铁,然后做成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机器,卖掉机器换来货币,最后才用货币换来了自己“需要”的消费品,只有在最后的交易中,才有“需要”的属性。 后来古典经济学家们找到了所有商品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的商品的都是劳动产品,因此他们觉得,商品的“价值”一定和劳动相关,这才产生了后来的劳动价值论。 因此,经济学中的“价值”,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物品有没有价值,也不是商品蕴含的“财富”量,而是仅仅指商品之所以能等价交换的一种依据。 所以,要反驳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必须先弄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搞清楚,千差万别的商品中,有什么“属性”可以相等?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