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红楼梦人 开心红楼梦人
关注数: 5 粉丝数: 7 发帖数: 2,868 关注贴吧数: 31
弘一大师:做人十大要诀 弘一大师:做人十大要诀 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其事甚多,不可胜举。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 9)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其事甚多,不可胜举。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
证严法师静思49条语录 1、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气大。 2、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5、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乐,求人痛苦。 6、多做多得,少做多失。积德多得,缺德不得。 7、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8、知识要用“心”体会领悟,才能变成智慧 9、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可能是自己。 10、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11、屋宽不如心宽。 12、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13、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14、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15、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灵安康。 16、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来。 17、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18、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应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19、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20、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21、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 22、受人点水之恩,须当涌泉以报。 23、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24、我们要做好社会环保,也要做好内心环保。 25、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26、一个人不怕错,就怕不改过。 27、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28、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坏事不能多我一人。 29、真正的爱心,是照顾好自己的这颗心。 30、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就会活得很快乐。 31、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2、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33、发脾气是短暂的发疯。 34、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35、自己害自己,莫过于乱发脾气。 36、犯错误要有忏悔心,才能清净无烦恼。 37、天上最美是星星,人生最美是温情。 38、君子如水,随方就方,随圆就圆,逍遥自在。 39、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别人即是成就自己。 40、人首先要自爱,才能爱普天下的人。 41、为人处世要小心,但不要“小心眼”。 42、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43、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生命的使用权。 44、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45、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46、布施如播种,以欢喜心滋润种子,才能发芽。 47、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 48、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49、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
幽梦影 1.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曹秋岳曰:可想见其南面百城时。庞笔奴曰: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2.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孙恺似曰:深得此中真趣,故难为不知者道。王景州曰:如无好友,即红友亦可。3.无善无恶是圣人,如“帝力何有于我”,“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介不与,一介不取”之类。善多恶少是贤者,如颜子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子路人告有过则喜之类。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其偶为善处,亦必有所为。有善无恶是仙佛。其所谓善,亦非吾儒之所谓善也。黄九烟曰:今人不介不与者甚多,普天之下,皆半边圣人也。利之不庸者,亦复不少。江含征曰:先恶后善,是回头人。先善后恶,是两截人。殷日戒曰:貌善而心恶者,是奸人。亦当分别。冒青若曰:昔人云:“善可为而不可为。”唐解元诗云:“善亦懒为何况恶,当于有无多少中。”更进一层。4.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蓬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蕉以怀素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处宗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查二瞻曰:此非松鹤有求于秦始、卫懿,不幸为其所近,欲避之而不能也。殷日戒曰:二君究非知松鹤者,然亦无损其为松鹤。周星远曰:鹤于卫懿,尤当感恩。至吕政五大夫之爵,直是唐突十八公也。王名友曰:松遇封,和乘轩,还是知己。世间尚有剥松煮鹤者,此又秦、卫之罪人也。张竹坡曰:人中无知己,而下求于物,是物幸而人不幸矣。物不遇知己,而滥用于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可见知己之难,知其难,方能知其乐。5.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余淡心曰:洵如君言,亦安有乐时耶?孙松坪曰:所为君子有终身之忧者耶。皇交三曰:“为才子佳人忧命薄”一语,真令人泪湿青衫。张竹坡曰:第四忧,恐命薄者消受不起。江含征曰:我读此书时,不免为蟹忧雾。竹坡又曰:江子此言,直是为自己忧蟹也。尤悔庵曰:杞人忧天,嫠妇忧国,无乃类是。6.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黄石闾曰:事到可传皆具癖,正谓此耳。孙松坪曰:和长舆却未许藉口。7.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黄仙裳曰:此诸种声颇易得,在人能领略耳。朱菊山曰:山老所居,乃城市山林,故其言如此。若我辈日在广陵城市中,求一鸟声,不啻如凤凰之鸣,顾可易言耶。释中洲曰:惜文殊选二十五位圆通,以普门耳根为第一。今心斋居士耳根不减普门,吾他日选圆通,自当以心斋为第一矣。张竹坡曰:久客者,欲听儿辈读书声,了不可得。张迂庵曰:可见对恶少悍妇,尚不若日与禽虫周旋也。又曰:读此方知先生耳聋之妙。8.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朱菊山曰:我于诸友中,当何所属耶?王武征曰:君当在豪与韵之间耳。王名友曰:维扬丽友多,豪友少,韵友更少,至于淡友、逸友,则销迹矣。张竹坡曰:诸友易得,发心酌之者为难能耳。顾天石曰:除夕须酌不得意之友。徐砚谷曰:惟我则无时不可酌耳。尤谨庸曰:上元酌灯,端午酌彩丝,七夕酌双星,中秋酌月,重九酌菊,则吾友俱备矣。9.鳞虫中金鱼,羽虫中紫燕,可云物类神仙,正如东方曼倩避世金马门,人不得而害之。江含征曰:金鱼之所以免汤镬者,以其色胜而味苦耳。昔人有以重价见奇特者,以馈邑侯,邑侯他日谓之曰:贤所赠花鱼殊无味。该已烹之矣。世岂少削圆方竹杖者哉。10.入世须学东方曼倩,出世须学佛印了元。江含征曰:武帝高明善杀,而曼倩能免于死者,亦全赖吃了长生酒耳。殷日戒曰:曼倩诗有云:“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此其所以免死也。石天外曰:入得世,然后出得世。入世出世打成一片,方有得心应手处。
王维介绍和我想说的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旧唐书·王维传》说代宗时王缙编次王维诗 400余篇。又王缙《进王右丞集表》云编次王维诗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后归陆心源□宋楼。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据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刘须溪评点《王右丞集》(诗集) 6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其中已杂有钱起、卢象、崔兴宗等人作品。明人顾起经有《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附文集4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王维诗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为止较好的注本。除笺释全部诗文外,并附评语,对于作者可疑的诗歌加以说明,间有考订;又收辑有关王维生平和诗画评论的资料,作为附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年将赵注本重加校订,排印出版。又郑振铎曾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用赵殿成注本等四种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库》中。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顾起经注本和赵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维年谱。今人陈贻□有《王维生平事迹初探》一文,后附《王维简要年表》(载《唐诗论丛》)。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 传为王维作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易经杂说》 南怀谨 洁静精微   现在我们先说古人对《易经》的重视。《礼记》的《五经解》这篇文章中,提到《易经》这门学问时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据说这是孔子整理《易经》以后所作的结论,对《易经》的评语。“清静精微”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它的含义却是很广。“洁静”包括了宗教的、哲学的含义,就是说学了《易经》这一门学问,他心理的思想、情绪的变动,是非常清洁而宁静的。“精微”两字则是科学的,所以学《易》的人,要头脑非常冷静,我常常将我的经验告诉年轻的同学们:“晚上不要读《易经》。”他们不大相信,因为老辈们说《易经》可以避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经》。有的人生了重病,枕边放一本《易经》,就可把鬼赶跑,又说《易经》一读,鬼神都不安,所以夜里不读《易经》。而我却最喜欢夜里读《易经》,可是夜里一读,就完了。以后我也就不敢读了,因为夜间一读《易经》,一夜不能睡觉,越研究越没完,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同时又会发现另一个新的问题,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发现新的道理,研究下去,不知不觉,就到天亮了。所以深深体会到古人的“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一个春天过了都不知道的情景。为什么时间过去了都不知道?因为研究《易经》需要一个非常冷静的头脑,非常精密的思想,所以《易》之教,是“洁静精微”,这是孔子对于《易经》的评价,有如此之严重。   但是在《五经解》中,对《易经》也有反面的批评,怎么说呢?它说《易经》的流弊是:“其失也,贼。”就是一个“贼”字。学了《易经》的人,如不走正路,旁门左道,就贼头贼脑,鬼头鬼脑,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拿起鹅毛扇,就扇起别人来造反。这是我们自己文化中对《易经》最好的评论,一个“贼”字的断语下得非常妙。   历史上汉朝的王凤、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创业时的“秘书长”,他私人的好朋友)推崇《易经》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不学《易经》的人,不能作一个很好的宰相,亦不能作一个很好的大将,推崇《易经》有如此的重要。   我们知道了这些以后,至少可以鼓励自己,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部书,到底画的是些什么名堂,非要弄个清楚不可。譬如有人认为房子对面有一个什么煞,就到街上买一个八卦回来,在门口一挂,好像就可以保险了,这中间究竟有什么作用?有没有这种作用?
《道德经》 作者:李耳 《道德经》 作者:李耳 ○上篇·道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泊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外祖父俞平伯的晚年(作者韦柰) 1986年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祖父俞平伯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举行了庆祝会。庆祝会在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小礼堂举行,院长胡绳、当时的所长刘再复以及他的同事、学生、家属200余人参加了那次活动。   “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庆祝会”的举行,对外祖父的一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1954年对他不公正的批判,至此有了结论。胡绳在致词中,称1954年对他的政治围攻是不正确的,它伤害了俞平伯,在学术界产生了不良影响。   一场“公案”,用了32年的时间方才了结。32年!一半的人生就这样无谓地消耗、流逝!难怪外祖父在发言结束时感叹道:“往事如尘,回头一看,真有点儿像‘旧时月色’了。”   庆祝会后,我们在家中备茶点以示祝贺,而他仍像往常一样,淡淡的,并不显得兴奋。他在想什么,没人知道,日记中也没有记载。往事既已如尘,喜也罢,悲也罢,《好了歌》里说得明白:“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一切一切毕竟全都过去了。   尽管对1954年的事有了正确的结论,但遗憾的是,我的外祖母先此去世,没能赶上那对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时刻。外祖母在1982年2月病故,此后外祖父的独居生活相当沉闷。他虽口称“要过一种新生活”,但奇迹并未出现。除看书、写字,偶尔让外曾孙租个小三轮车出去吃顿饭之外,极少社交活动,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他把苦痛压在心底,在言谈话语中,却从不流露。我们只有从他1982年2月21日所写五言诗中,对他那时的心境有所了解。那是他的内心的独白,也是他生活的写实:   独语犹对话,耳聋不待闻。   是处皆怅触,堕泪人未悉。   谁言此境恶,我道殊非劣。   既无食旅扰,更较病坊活。   出门将安之,何如守故室。   守之亦何为,惺惺又寂寞。   良朋友嘉言,“料之无戚戚”。   (末句为圣陶和诗也)  
车芸,跟你介绍一个高中的女孩,拜托多帮帮他 £恋漳传£ 好大言不惭得道:又给自己写传记了!有什么办法,昨天写了一篇无端端被百度删了!真是气死我咯。收拾心情,不介意的话,就再看一次吧……………… £恋漳£ 初看这个名字,可能你也不觉得怎样,可是对我来说,这就是我最最重要的名字咯。我有将近90个马甲,唯独钟爱这个,也不为什么,就是觉得有价值咯。我是个爱雾的女孩,我喜欢朦胧的美,对我来说,雾是一切缥缈的根源,然而,他又确实存在,只是我们看得见,触不了…………对雾,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漳,一种毒雾,我对这个很有兴趣,认为它是雾里面最最瑰丽的一种了,为什么?不为什么啊,你想想看,一生人只看见一次,还没来得及说那是什么,就死于非命咯,呵呵。我,就是一个爱雾的女孩,永远活在朦胧中,看不清,摸不透,我享受着……………… ——附记:刚认识清梦的时候,他还以为我是仙道迷哪,就是因为那个漳字,晕死! £自恋£ 严重声明:我并不是什么自恋狂!不过社里许多人都这么说我,气啊。不过也没什么,我也实在是有那么一点点。有时候,自恋是一种对自我价值肯定的情感,还可以给身边的人营造一种欢愉的气氛呢,不过最怕就是别人那你开玩笑咯,只要不是太大的,那也算咯……………… £恶作剧£ 我是个很调皮的女孩,对于恶作剧,尤其钟爱。在学校里,经常就在上课的时候把别人的鞋带绑在课桌上(我俩了很久才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有时候嘛,在老师写作业的时候搔人痒痒;在饭堂吃饭的时候趁忍不住已悄悄在饭盘里放点盐啊辣椒酱啊,娃哈哈哈哈哈哈~~~~~~~真是笑死我咯。对我来说,只要无伤大雅就好咯。 £娃哈哈哈哈哈哈£ 我喜欢这样笑:娃哈哈哈哈哈~~~~无论大事小事都这么笑。因为我是个蜡笔迷,最欣赏的当然是蜡笔小新的笑声——娃哈哈哈哈哈哈~~~~~~(左手叉腰,右手指天,身体微微抖动)呵呵,没过多久,这种笑声就成了我的招牌代言,可谓闻其声识其人。我感觉这种笑声很爽朗快乐,真是一笑解百愁哦,所以,谁都不能盗版。虽然是有那么一点点狂妄,通常会吓走不少新来的朋友,不过,我还是喜欢,这是我的性格象征啊! ——附记:平时说话,除了这种笑声以外,说话还喜欢用“~~~~~~~~~”符号,还有很多语气助词啦,什么“哦,咯,啦,啊,哈,嗬……”之类的。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喜欢咯,喜欢,没有为什么。 £我的爱情观£ 爱情对我来说,是一件很虚华的事,不要对我承诺什么,因为我永远不会相信。不相信爱情,尘封的爱,才是最美的。我指挥把我的爱寄托在文笔中,至少这样他不会受到伤害,永远的纯洁……我知道这样说很多人会反对我,说我神经质,我不想说什么。因为你站在海中,我站在岸上,不想下海,因为我怕脏……………… £红楼£ 《红楼梦》果然是一本奇书!记得小时候就听爸妈,上了小学,就没多大印象,还有点怕怕哦,那么厚的一本书,想闷死我啊!直到上了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电视,看到了《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刚好是再说红楼,才听了这么一小段,就觉得文化水平实在是高,立刻就产生了好奇心。急忙跑去书店里买一本,乐津津的看着,直到如今,仍然是爱不释手哦! £初入红吧£ 初入红吧,感到事事处处都很新奇,居然有这么多和我一样的红迷玉迷局在一起讨论,真是千载难逢哦。唉,在学校里啊,谁会跟你说红楼,都说你是傻子,我说是他们没文化水平,他们就瞪我,哇!吱一声都不敢咯。幸好有红吧,给了我这么一个讨论的平台,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好兴奋哦! £诗文£ 诗文对我来说很重要,是一件很舒心养性的东西。以前,我对这个是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反正考试又不用考,我也不是古人,干吗自讨苦吃!其实也归功于红楼。读红楼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就是——高!实在是高!怎么时就写得这么好噢!突然就有种想学的感觉,渐渐才发现,原来学诗也不容易哦,不过,我还是享受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