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137832 weileiaaa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关注数: 1,350 粉丝数: 1,011 发帖数: 11,604 关注贴吧数: 144
浅谈新栽君子兰小苗(转) 浅谈新栽君子兰小苗 君子兰小苗上盆处理得适当与否,已决定此兰株将来生长、培养成败的一大半,所以不得不小心,最大的小心就是用小盆,半裸根,半截素土,拒绝肥料和勤水。以下提供几点供养兰大众参考: ① 中国君子兰国兰类和花艺类本属半气半水根生阴性兼具阳性植物,简单的说她是用根系的毛细孔呼吸、吸取兰盆内植材空隙中的氧气、水份及养份,所以根部的保护就显得更加重要,养兰先养根,即是这个道理。新植兰株一般不外乎几种来源:1.是自家芽生或种苗分盆。2.本地新购入或外地刚采购回来的途中小苗。基本上都是同一种道理,既脱离了原来的生长环境或脱离母株,以上的因素难免兰株会有伤口或叶根机械性损伤,乃至细菌性窒息性损坏,而兰苗的病菌感染大都是由切口或伤口进入到株体的,不小心即会让病菌有机可乘,造成兰苗的损伤,此乃病理性所造成的损失。所以最好以杀菌剂涂抹在切口或伤口上,预防病菌的感染。一般地说通风晾晒即可,不能急着栽种 。 ② 小苗因脱离原来的生长环境,或脱离母株而裸根,其根部基于保护,怕水份流失会自行关闭毛细孔,脱离的时间越长要诱导其重新打开毛细孔进行吸收的时间也要越长。短时不怕裸根,裸根时间长短根据具体条件大约9天到28天 。一般君子兰专家或栽培者认为脱盆、裸根已久,一上完盆就浇灌所谓的定根水,反而造成根部周遭环境及湿度差异太大,毛细孔关闭,根系无法呼吸致使根部腐烂,至此已前功尽弃。即使来了小芽因母株根群的损伤吸收水份、养份的功能不佳,也只能是弱苗。这是一般栽培者易犯之通病。此乃物理性之损伤,这种损伤和窒息性细菌性损伤必要时喷灭菌药 。一般通风晾晒即可。 ③ 如果是芽生,反之如何使母株根群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以个人的经验把植材做适当的淋水处理,使其保持水份,将兰株植入保有水份的植材中,三日后让其适应环境及湿度,毛细孔也已经打开,再进行浇灌,或者涂点淀粉与木炭亦可。而切口或伤口,因有些通风时日也已痊愈。如此才能将新植兰株的损伤降到最低点。 种养君子兰可修身养性、怡情,何有如此一说,即性急乃养兰之大忌。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假植,裸根可裸伤口栽培,待痊愈后重新栽培 。如果你是懒人,你的君子兰小苗可能长得更好 。
品种和品系 品种和品系 君子兰多是杂合体,因此品种是相对的. 在不能保证纯种的情况下,品种指的是园艺品种.园艺品种在达到纯种的程度就叫人工属,人工种 。中国和世界的唯一君子兰人工种就是中国沈阳雀兰 。中国与世界都缺少君子兰的人工种,才无法大规模地生产和大小订单的订制 。 君子兰属的八个原生种作为南非原产地的品种,加上中国的一个人工种,特点表现上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并且遗传也具有一致性.这种程度越高,品种的定性就越强. 能稳定遗传特点特性的植株群体,可以叫一个(园艺)品种,但必须是纯合体才是严格的生物学上的品种. 随着提纯走代稳定,纯合程度越来越高,不纯率小于1/256,可以接近理论上的纯种. 用品系更能说明问题,品系可以解释为具有一定特点的系列体.如果把原生品种作为标准品种,它们的衍生后代强烈表现或超显性表达的可以叫做品系.譬如说毛兰品系,花园品系,大花品系……等等 。 品系可以分为杂交品系和(相对)纯合品系(园艺或者生物学上的品种).杂交品系是育种和商品生产最有用的,是君子兰进化或退化的基础 。目前还未发现南非原生种有杂交品系,如果自交后的子代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品种,那就是杂交系 。我期待这样的杂交系 。 君子兰杂交系的建立,虽然从1815年到2015年才200年的发现史,但仍然是一个漫长和盲目的过程 。有时需要有相对纯的(园艺)品种,它们的品种性状必须清晰优势,并能(相对)稳定遗传.这就需要直系精品亲本,这种直系的精品亲本在原生种中很难选择,在园艺品种中比较容易选择 。 君子兰杂交品系建立后,如何进一步筛选和定位,也是育种的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 。 杂交是为了凝结优质指标,所以亲本的高指标和高遗传能力(和纯度有关)是必须的.当然也有突变发生,但主流必须更加注重.其实就是显性基因的发现,在尽可能隐性基因上位的情况下,做到有效的选择,隐性基因有时也决定更容易发现和定向,只要是后代的同位基因成对即可 。突变是小概率的变化,却是最省略的育种途径 。根据人择原理,突变的基因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最好的突变应是难表达的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或是变成隐性基因上位 。 优良指标杂交到位后就应该使其自交分离,产生新的品种,这是杂交系的最大目的 。否则杂交系便少了很多意义 。要稳定就必须提纯,提纯就需要分化重组,使基因重组更成对也就是所谓更干净,这就需要走代时候一般不能出系,当然不会排除系外杂交 。提纯就是杂交系自交分离 。种内杂交和种间杂交都很重要 。 胜利,技师还有和尚,油匠是历史上贡献最大,园艺价值最高的历史(园艺)品种,且指标特征明显,可以按它们化分品系.它们的杂交后代属于杂交品系.我认为它们都属于技师系 。 乱交,无序杂交的后代不是不能叫做杂交品系,而是记不住了,很多时候目标模糊了 。尽管它们表现多样化,遗传也不稳定,指标不能稳定地传递 ,植株不能归于某一系列,但是感兴趣的人仍然可以一试,你仍然发现一些新大陆,准确地找到它的父母亲本和未来的祖太爷的亲本,只不过事先不能预知和预报 。自觉的杂交系的分离是可以预知和预报的 。
浅谈新栽君子兰小苗(转) 浅谈新栽君子兰小苗 君子兰小苗上盆处理得适当与否,已决定此兰株将来生长、培养成败的一大半,所以不得不小心,最大的小心就是用小盆,半裸根,半截素土,拒绝肥料和勤水。以下提供几点供养兰大众参考: ① 中国君子兰国兰类和花艺类本属半气半水根生阴性兼具阳性植物,简单的说她是用根系的毛细孔呼吸、吸取兰盆内植材空隙中的氧气、水份及养份,所以根部的保护就显得更加重要,养兰先养根,即是这个道理。新植兰株一般不外乎几种来源:1.是自家芽生或种苗分盆。2.本地新购入或外地刚采购回来的途中小苗。基本上都是同一种道理,既脱离了原来的生长环境或脱离母株,以上的因素难免兰株会有伤口或叶根机械性损伤,乃至细菌性窒息性损坏,而兰苗的病菌感染大都是由切口或伤口进入到株体的,不小心即会让病菌有机可乘,造成兰苗的损伤,此乃病理性所造成的损失。所以最好以杀菌剂涂抹在切口或伤口上,预防病菌的感染。一般地说通风晾晒即可,不能急着栽种 。 ② 小苗因脱离原来的生长环境,或脱离母株而裸根,其根部基于保护,怕水份流失会自行关闭毛细孔,脱离的时间越长要诱导其重新打开毛细孔进行吸收的时间也要越长。短时不怕裸根,裸根时间长短根据具体条件大约9天到28天 。一般君子兰专家或栽培者认为脱盆、裸根已久,一上完盆就浇灌所谓的定根水,反而造成根部周遭环境及湿度差异太大,毛细孔关闭,根系无法呼吸致使根部腐烂,至此已前功尽弃。即使来了小芽因母株根群的损伤吸收水份、养份的功能不佳,也只能是弱苗。这是一般栽培者易犯之通病。此乃物理性之损伤,这种损伤和窒息性细菌性损伤必要时喷灭菌药 。一般通风晾晒即可。 ③ 如果是芽生,反之如何使母株根群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以个人的经验把植材做适当的淋水处理,使其保持水份,将兰株植入保有水份的植材中,三日后让其适应环境及湿度,毛细孔也已经打开,再进行浇灌,或者涂点淀粉与木炭亦可。而切口或伤口,因有些通风时日也已痊愈。如此才能将新植兰株的损伤降到最低点。 种养君子兰可修身养性、怡情,何有如此一说,即性急乃养兰之大忌。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假植,裸根可裸伤口栽培,待痊愈后重新栽培 。如果你是懒人,你的君子兰小苗可能长得更好 。
《伤寒杂病论》版本选择的疑惑 《伤寒杂病论》版本选择的疑惑博客分类: 历史/国学 PHPHibernate360.net 昨晚把郝万山老师的伤寒论讲座的mp3下载完了,听了几个感觉非常棒。但是听到他讲的伤寒论目录时打开自己的民间中医网整理的桂林古本一对比发现大相庭径,所以纳闷+困惑,不知道听下去是否有收获,毕竟自己刚刚起步。于是到论坛翻帖子求证宋本、古本的对比。现在的感觉就是下载了一个最新的Hibernate3.2程序,但是又搞到一个N早以前那份hibernate opendoc来开始学习hibernate,这份opendoc基于hibernate2.1的,所以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种境况就是困难重重。 帖子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37tcm.net%2Fforum%2Fviewthread.php%3Ftid%3D22054+&urlrefer=004d26735d4a6962b77ab27dc46d84ef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37tcm.net%2Fforum%2Fviewthread.php%3Ftid%3D4038+&urlrefer=99a48bd5044a57b9c9a07e4bfb9c0e3c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37tcm.net%2Fforum%2Fviewthread.php%3Ftid%3D4695+&urlrefer=7de4f15e44135c67b7a210a30ec8692d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37tcm.net%2Fforum%2Fviewthread.php%3Ftid%3D4564+&urlrefer=fef68246dda75528f2e38c774bc44477 《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是蔡德元先生对古本的校评,同时有对宋本的对比研究。 郝万山先生也认为那是一个完美的版本,但是确依然要用不完美有缺陷的版本来教书,真是让人费解。不管完美版本是真是伪,既然是完美的就没有缺陷错误,那就用啊。为何还要让一些传抄过程中的错误再来误解后人呢? 经过一个上午的查证对比,决定选择桂林古本看,郝老师的讲座照听,毕竟他还是有辩证、科学的态度,没有完全照抄宋本讲学。 以下是帖子copy: --- 郝万山先生的第40讲 第14分钟左右。 (白虎汤)第二组证候,热在中焦,胃热弥漫证。 原文第176 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用的既然是白虎汤,白虎汤又是辛寒折热的一张方子,所以这里的脉浮滑的浮,就不是主表的浮脉,而是主热的浮脉。 ...... 接着下面两个证候,“表有热,里有寒”,这显然是错简,里有寒不应当用白虎,而且表有热,在《伤寒论》中只有表有寒的时候,也没有表有热。明明知道这是错简,但是我们在写《伤寒论讲义》的时候,还要根据它的原文照模样给它画下来,但是我们后人要给做一些解释。 有一个叫张绍祖的人,自称他是张仲景第46 代孙,他自称自己保存着一本书,(连用“自称”,可见郝老师对本书的怀疑,这种怀疑是可以理解的,严谨的说,这种态度是科学的,当然郝老师也无法证明张绍祖是假的,所以持怀疑态度)是张仲景修改过第12 稿的《伤寒杂病论》,也是十六卷。一个自称自己是张仲景第46 代孙子的人,叫张绍祖,他保留着张仲景亲自修改过第12 稿的《伤寒杂病论》,怎么流传到今天的,咱们也不知道(对桂林的流传持怀疑态度),然后他就把这种书传给一个叫左盛杰(德)的,左盛杰(德)又传给一个叫罗哲初的,然后就刻印发行,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这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凡是在《伤寒论》中,像刚才这一条不能够解释的,或者怀疑有错简的,在那本书里都修改得天衣无缝。那本书里怎么说的呢,它说“伤寒,脉浮滑,此表无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这么一修改,表无寒,表有寒是白虎汤使用禁忌证呀,表无寒就是没有白虎汤使用的禁忌证,里有热是白虎汤使用的适应证呀,所以只有适应证而没有禁忌证,当然要用白虎汤了,这个修改多么严丝合缝呀。(对桂本近乎完美的内容,持怀疑态度。当然不能说桂本完美,桂本就是伪书,如果真是仲景手稿,谁会怀疑她的完美。) 可是为什么当代的校刊家并不看重这个本子呢,一个是,这个故事编得稍稍的有点离奇一点,第46 代孙保存着张仲景亲自修改过的第12 稿《伤寒杂病论》,再有一个,作为一个古籍的话,总有难以尽如人意的地方,可是在这本书里,凡是在《伤寒论》中难以尽如人意、难以解释的地方,它都改得特别好,所以这就觉得是后人经过精心学习之后修改的,所以在校刊上,没有人把它当作一个真正的本子。 不过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会得罪特别推崇这本书的一些医生。我们还是这个意思,一个古籍,一个文物总有一点缺陷,有缺陷才是真的,完美无缺的东西就太新了。你看在古玩巿场,我们不说这东西是假的,拿起这个杯子(讲桌上的保温杯),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东西,看了半天,我只能说这是新了一些,意思是说这是假的,只能说新了。所以我们说张绍祖的这本书是新了。(认为桂林本偏于假,但又没直说,也就是还没有彻底否定。可以看得出郝老师不是性格偏激的人,态度是科学的)。 --- 目前,可以找到、而且是「据理而谈」的资料,多肯定「桂林古本」为善本。 但是,当代伤寒名家及其论述却少见引用桂林古本的。如果是因为这些人没看过「桂林古本」,那倒算了。但我想,可能有某些伤寒名家曾看过「桂林古本」、但对古本持否定意见,或对古本存疑的。请问:这些当代伤寒名家对古本否定或存疑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较具代表性的评论?小弟很想知道!不知有谁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有的人,否定古本,但其论点非常空洞,像这样的资料就请不必提供了,以免流于不必要的情绪化争执,例如: 有人认为伤寒论久已残缺,古本「过于完整」所以是后人托名伪作… 这种论点是可笑的!如果「『过于完整』就是伪作」的论点可以成立(而不必提出其他理由),那么,万一将来有一种新出土的「伤寒论」,只有「九卷、360 条、98方」(当然是假设!),是不是可以因为宋本比起这本(假设性的)新出土文件「更为完整」,所以指「宋本为后人伪作」?
转贴:孤独的狼养兰经。! 不知不觉间,自己养花已经7个年头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感觉自己还是个刚入门的初学者,因为现在的养花技术还是理论强于实践。当一个人坐在花丛中,看着自己一心想要经营好的花花草草,静下心来仔细回味一下,其实收获还是很大的。现将自己的一些体会与各位花友分享,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养花要专一。 一开始喜欢上养花时候,看到喜欢的就买,最后多了,管理不过来,方法不得当,什么也养不好。后来明白了,要想养好花,就应该想明白到底自己喜欢哪一类型的,要稍加研究。不管什么花养好了,养出状态都好看。最后根据自己的喜好,一点一点积累,力争将每棵自己喜欢的花养好。其实人的一生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想要精通所有,追求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专一,不管在做什么,都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养花要遵循自然规律。 花有花的生长规律,有生长期与休眠期,有的花在春,秋生长,夏冬休眠;有的冬天长,夏天休眠;有的花喜阳,有的适荫,有的爱潮湿,有的宜干燥一些,也有的怕冷,有的却忌热,必须区别对待。如果你非常喜欢一盆花,天天看,天天摆弄,天天浇水,天天施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害了它。正确的方法是,尊重它的习惯,给它合适的盆,合适的土,合适的水,合适的肥,合适的阳光,合适的温度,不远不近的观望,它会生长得很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柳宗元的《种树郭橐砣传》有这样一句话:“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意思就是要想让树木活得长久,长得茂盛,就必须注意树木的自然属性,依着它本性的需要让它充分发展;如果忽略树木的本性,再多的爱护,再多的忧虑也是徒劳。我们现在很多人养花(包括我自己)虽然也是呵护备至,却根本不知花之需要,浇水施肥完全随性而行。万物要顺应天性,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却甚少人去遵循。 三、养花要有一个好心态。 个人养花要把它当作闲暇时的一个爱好,不能作为一项事业来做(不包括开花卉店的)。因为并非人人都能养好花,即使是园艺师也不一定把所有的花都养好,所以养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就拿观花的来说吧,即使养了很长时间也不开花,就算花儿养不成,不妨就养养叶也好,这绿绿的叶,何尝不创造好氛围。以我而言,我大致都是先买花,花谢了,如果来年开了,当然是非常高兴,如果不开,就继续淋水,促其长叶,叶长了,不摘除,任其绿一堆,不求万紫千红,只求郁郁苍苍,这样不是也挺好的吗?毕竟这也是我的一番劳动态度,自己看了舒心。 四、养花不要跟风。 有些养花者心浮气躁,朝秦暮楚(我以前就是这样),养花没有主题,家中的花卉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这样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种类更换过快,种养时间短,不利于培养出株形优美、观赏性高的花木。二是对每种花都浅尝辄止,不利于养花水平的提高,到头来还是一个花盲。所以养花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养,花有名贵的,也有便宜的,真正爱花的人,不会以价格确定喜好。有人喜欢草本的,有人喜欢木本的,有人喜欢绿叶的,有人喜欢开花的,有人喜欢热带的,有人喜欢沙漠的……但不管你喜欢什么样的花,都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跟风,要坚持自我。只要我喜欢,那怕是一棵狗尾巴草,我也要把它养成一棵非常茁壮草的。 五、养花不要死搬硬套。 所有养花的技巧不要死搬硬套,因为同样的花,有的在南方栽种,有的在北方栽种,有的在室内,有的在室外。比如浇水:一要看季节和温度;二要看花盆的种类;三要看花的生长周期;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不可死搬硬套。 六、养花不要一味的去追逐名利。 有些喜欢养花朋友认为养花就要养名花,因为名花观赏价值高,显得自己也很有品味。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不惜重金,四处求购名花名木。结果往往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养护条件和管理技术,使花儿买来不久即过夭折,既作践了名贵花卉,又浪费了钱财,其实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误区。正确做法应当是,先从普通的。较低档的种类开始,逐渐摸索养花的规律和技巧。等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后再逐步购进较名贵的花木,那样才有把握把花养好。 总之,养花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养花可以怡情养性,养花可以增进健康,养花可以净化空气,养花可以使人们在优美环境中愉快工作和健康生活。
经方派和时方派(温病派)(转) 生病一定看经方派中医,无论发烧感冒还是慢性病,甚至癌证: 能够让您认识到,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绝对不能用西药,我们的目的也算达到了。可是,不去西医院,我们自己不会处理,孩子发烧那么严重,怎么办啊?每个家长心里都着急起来。下面我们建议,也许可以更进一步帮到您。 我们的第一点建议是,一定要去看中医!名经方派中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指导教授倪海厦老师建议:真正要做到滴水不漏的防疫程度,必须要从每一个人开始,如果全民从小时候开始,一旦感冒立刻吃中药,平时健康时,小朋友多吃些小建中汤,成人常吃些桂枝汤,远离骗人的维他命与害人生病的牛奶制品,抗生素只有在紧急状况时可以被使用,平时都禁止。如此一来,人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加,自然可以自己产生免疫力来对付感冒病毒。上帝设计人体是非常精密的,人体是万能的,绝对可以自己制造能抵抗各种感冒病毒的免疫系统,如果大家都靠毁坏人体免疫力的可怕毒药(西药)来治疗感冒,这种恶性循环下去,人类必自食恶果!以后只要得到一个小感冒,就会闹出人命,请大家要谨慎的深思!中医中药是通过汗吐下等法将病毒排出体外,从而达到痊愈的目的。与西药致力于在人体内部使用毒药杀死病毒的原理不同。中药对证使用,完全不会有任何副作用;西药则把人体当作一个战场,病毒杀死,人也因为副作用而毁了。 第二点建议是,一定要去看经方派的中医!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中医学术派别,而现在,我们只需要分两大派:经方派和时方派。以下针对这两派的做一个简短说明: 经方派:基于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为生理学病理学基础,《神农本草经》为药理学基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六经辨证为处方思路,依照里面的经典之方加减应用的医者,我们称之为经方派。从小病感冒到癌症绝症均得心应手,且效果弘大迅速。经方治疗感冒,往往是一贴下去,症状就缓解了,两贴下去,就完全好了!历代名医中许多都是经方家,他们治病特点是辨证清晰,药简力专,敢用猛药治疗重症危症,而且往往在不可思议中妙手回春。 时方派:也叫温病派,以《温病条辩》为学术基础。他们认为“南方无伤寒”于是把伤寒杂病论丢在一边不去学习,(也或者是根本学不会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他们的特点是对人体阳气认识不够,经常使用寒凉药打击人体阳气;对病理药理不明,所以处方均为乱枪打鸟,(美其名为与时俱进,即时方);治病只敢使用不痛不痒的温和药物,(美其名曰用药轻、灵、巧……)对重症危证从来无效。由于温病派认为“南方无伤寒”,一切人体的火都该清热解毒,所以用药全是一派寒凉,搞到连小感冒都能拖延数月治不好。例如治咳嗽药,他们把所有本草纲目中凡对咳嗽有效的药都放在一付药中,殊不知所有中药都必须依据表里寒热来开处方,而不是乱七八糟加在一起。这就是经方家与时方温病派不一样的地方。温病派对许多慢性病只治标不治本。几十味药的大方乱枪打鸟几个月也不见效果。遇到癌症时更是想也不想就推去西医那里动手术。 基于以上的认识,看病,当然要找经方派的中医!养生,当然要听经方派的意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学术传承从清代叶天士和吴鞠通开始转折,出现了温病派,写了《温病条辨》一书,中医学术从此误入歧途。而10年动乱,许多民间经方老师都被斗掉了,经方的民间传承也几乎断绝了。现今中医学院里面出来的中医,个个都是四不象,他们花1/3的时间学英语,1/3的时间学西医,1/3的时间学中医学院编写的温病派教材。所以现在医院里的中医,其处方思路,99%都是“温病派”。而西医开中药就更滑稽了,他们完全不懂中药,却随手开“抗病毒”的中药来“配合治疗”,败坏中药的名声,既害人又抢钱! 如何分辨所就医的中医是经方派还是时方派?倪海厦先生说过:很简单,处方中从不见麻黄、桂枝、石膏、附子等药物,且视之如蛇蝎,不但自己绝不使用,还告诉病人不可使用,怪其药效过大,属于峻药,会有许多副作用,说这话的就是时方派医师。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