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u920 salu920
关注数: 96 粉丝数: 523 发帖数: 26,187 关注贴吧数: 52
跟小白键盘说说智驾,你想的智驾和真实的智驾不一样 首先声明,我的车不是两个阵营的任何一家,我的立场跟两家没有任何关系 看了这几天的智驾讨论,很多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好像智驾是夺命追魂一样,键盘侠总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被人带节奏忽悠还不知道。 某媒体,整天到晚测试,你见过他们专门测试燃油车了吗?从来没有吧,那是不是燃油车从来就是司机的保护神了呢?很显然不是,新能源车上市之前,燃油车每年事故死亡人数都在5-6万上下,按某些人的逻辑,是不是都该厂家负责呢?这时候你可能要说,这是司机的责任。那么你怎么知道新能源车事故就不是司机的责任? 很多人不懂什么是智驾,智驾开启需要什么条件?智驾到底怎么使用?是不是一用就有危险?那么我告诉你,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时时刻刻的使用智驾,你怎么想?据介绍,小鹏汽车 2024 智驾总里程相当于 2023 年的 241.28%;2024 年使用智驾最多的一位车主每月平均智驾里程达到1137.9km,相当于每月从北京开车去西安的距离;单月使用里程最多的一位用户使用量达到了 19842km,单月使用时长最多的一位车主达到了 217 小时。97.3% 的小鹏车主在 2024 年使用了智驾功能,小鹏 P7+ 车主甚至达到了 99%。别的公司我觉得应该差不多。 这样大规模高频率的使用智驾,你在网上能找到几个关于智驾自己故障导致事故的案例?有几个也是极少数吧?而且是不是真的是智驾问题还是车主自身问题,也没有确凿证据。 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智驾怎么使用,就在这里大谈智驾的危害,你问他们用过吗?无可奉告。 智驾的使用很安全,新车买来不是说用就用的,需要激活智驾功能,激活的程序是需要驾驶员学习考试,合格后才能激活。 开启智驾也有条件,使用过程中车机会不断提醒驾驶员手扶方向盘或者目视前方,如果脱离方向盘一分钟以上,车机会振动语音会警示,如果几次提醒无效,车机会自动退出智驾,并且不能重启。厂家的设置没有任何问题。 有问题的是极少数人为了省事买了重力球挂在方向盘或者用矿泉水瓶别方向盘,从而欺骗车机,到达车机不在提醒的目的,出事故的大概率是这种人。 某媒体给你讲这些吗?很显然它不会讲,它总喜欢恰新能源的饭,因为新能源有热度,有流量,它从来不去测试燃油车,因为无人关注燃油车。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智驾无需媒体来测试,因为每天时时刻刻都有大批车主在实际使用,好不好用只有车主知道,它跑来测试,就好像人人都穿着鞋子,它却要测试一下鞋子这种工具适不适合人类?你说是不是制造话题来吸引眼球?真正的车主无需它测试,它的测试只能吸引键盘小白。 智驾功能,是合法合规的,只要按照厂家使用说明书的规范操作(手不离方向盘,目视前方,随时接管),一般不会出现事故,出事故的,都是那些耍聪明的人,不按规范操作,那是活该! 另外,公安部提醒的就是这一小撮驾驶员要规范操作,公安部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所以不用拿公安部来说事。
油价里边到底有多少养路费? 很多喷电车的人最喜欢一个话题就是“我替你们交了多少养路费”云云,一副优越感油然而生的赶脚,好像社会都靠他养的一样。 其实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养路费在油价里边占有多少比例? 自从费改税以后,养路费加在了油费里,占比见图。 所谓养路费就是这图里的“城建费”,只占油价的2.89%,按照油价7元算,7*0.0289=0.2023,也就是说每升油养路费只有2毛。按照一升油跑12公里计算,每公里需要缴纳0.2/12=0.016,一分六。(大概计算,忽略误差) 再来看电车应该交多少?电车充一次电可以跑500公里,按照每公里一分六计算,500*0.016=8元,充一次电大概80度,8/80=0.1,算出每度电需要大约1毛钱养路费。寥寥。(大概计算,忽略误差) 我们可以缴,奈何国家代缴了。 国家为什么要替电车车主缴纳呢?因为国家需要电车车主去践行新能源发展政策,新能源车主承担了很多未知的风险,比如用车,充电,折旧,技术淘汰,等等。 可以说,新能源车主是参与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执行者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对未来技术发展的贡献者之一,国家替我们缴纳这点养路费作为回报,合情合理合法。补充一下,肯定有人要说,表中的“消费税”和“增值税”呢,不好意思,油价里边的消费税和增值税也叫“石油消费税”和“石油增值税”,俗称“燃油税”。 我用电你叫我交燃油税,道理说不通吧[表#电动车#情]有的喷子又不服了,等人手一辆电车未来肯定电价要上涨,收割韭菜。那么未来的事未来再说,手机一人好几个,通话费和上网费怎么怎么没收割你呢?相反手机费用比以前便宜不知道多少,以前十几M要多少钱你知道吗。#电动车##新能源#
听说某某迪现在是BBA档次了?你们比分是不是又不知道姓什么了? 先上一下本人与某某迪的斗争记录。跟这个不要脸的企业,你是要好好抓住它的每一个把柄。这是在某网站写的揭露其虚假宣传的帖子,被这个企业公关的记录。它不敢跟我一条一条对质,只敢私下要求网站删帖。 几年前曾经教训了某个伪装的“工程师”,帖子如下:https://tieba.baidu.com/p/3082381075?fid=216&pid=51585610619&cid=0#51585610619 好了,这几年这个企业发展不错,已经到了火星外太空,脚踢两田大众,拳打BBA,也是不在话下了。品牌力世界汽车产业第一?OMG,不得了。 教训工程师的帖子,我已经说了当年的一些关于这个企业的林林总总,现在,针对新时期新问题,我做一下个人看法。 第一,这两年它搞出了一个所谓的“刀片电池”,满世界的忽悠,搞的好像外星科技。 其实呢,刀片电池其实就是磷酸铁锂,只不过磷酸铁锂先天容量不足,某某迪为了提高续航,就采取增加电池组的物理性土办法,增加了电池组,体积当然要增大,如果按照传统布局,这块电池就会非常高,地板有一大块凸起,某某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采取改变结构的办法,就是设计成扁平状,这样体积不变,高度没有增加。但是单位面积却增大了,所以,某某迪的底盘大家看看,电池的面积已经侵占了后悬挂的位置,某某迪为了保证电池的面积,不得不减配悬挂,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三根筷子”,取消了下拉臂,就剩三根筷子。所以,凡是某某迪的新能源车,有一个算一个,操作烂的不要不要的。第二个问题,怎么着,这两年某某迪卖的很贵?在国外巴西都卖的跟宝马7系一个价格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特意去了一个巴西汽车网站查找证据。巴西特斯拉毛豆3售价50-60万里亚尔,按照汇率,折合人民币60-70万,完全跟某某迪一样[滑稽]。因为都没有官进,所以都是私人贩子在倒卖,贵很正常,宝马是官方进口,所以是正常价格。看到这里,其实正常人都该知道,电动车在巴西卖的贵,跟某某迪牛不牛没有半毛钱关系。是个电动车,没有合法进口途径的,卖的都很贵。 第三,某某迪的品牌力已经吊打两田和BBA了??? 根据英国品牌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每年均会公布全球品牌价值500强。2022年的全球品牌价值500强也已正式公布,丰田(Toyota)继续称霸汽车产业领域的第一名,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仍是第二名,但总排名下滑两个席次。丰田(Toyota)继续稳居汽车产业中最有价值品牌冠军。 前25名只有丰田(Toyota)与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两家车厂。(图片来源:撷取自Brand Finance) 这份2022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名单,丰田(Toyota)名列第12名,与去年名次相同,品牌价值为655亿美元。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名列第15名,品牌价值607亿美元。 电动车品牌特斯拉(Tesla)跃升速度极快,从前一年的第42名,上升到28名,品牌价值460亿美元,比前一年成长43.8%。 另外,Brand Finance针对汽车业的也有排名。丰田排名第一,某某迪排第30名。 近日世界著名品牌评估机构——英国 Brand Finance 公司对全球主要车企的品牌价值进行了评估,2021 年丰田的品牌价值自 2017 年后首次超过奔驰位列第一,特斯拉品牌价值暴涨了 157% 上升至第六。 丰田:超越奔驰成为最具价值品牌 2020 年初的 " 黑天鹅 " 事件对汽车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丰田汽车的全球销量达到 952 万辆,虽然同比下滑了 11.3%,但反超了大众成为全球销量的冠军,同时 2020 财年丰田的净利润达到 2.07 万亿日元,折合 1300 亿人民币,依然是最赚钱的汽车公司,其品牌价值也略微上涨了 2.4% 至 595 亿美金。 22 家自主品牌上榜,吉利排第 21 位 由于 " 解锁 " 榜单的全部数据要 2999 英镑,前十后面的车企大咖就只能带来排名了。共有 22 个自主汽车品牌上榜,其中吉利最靠前为第 21 位,排在起亚后面,别克的前面。哈弗排名第 25 位,比亚迪排名第 30 位,26-29 位分别是铃木、斯柯达、标致和马自达。 既然要吊打两田和BBA,起码要列一个标准,品牌价值不行,那么要不要比比销量???要不要比比价位?要不要比比产品线?要不要比比赛道成绩以及参赛的档次和历史?请问某某小弟弟怎么吊打BBA啊?你总得有个数据我看看吧? 第四,听说该企业是全产业链?也就是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是自己研发??? 我先不说十几年前偷人家富士康的手机电池技术被郭台铭告的抓了一帮某某迪的高管的黑历史了。就说现在某某迪的车间清一色的进口生产设备,怎么解?模具厂是收购“日本三巨头”之一荻原旗下的馆林模具工厂。总设计师是德国的洋大人,压箱至宝磷酸铁锂电池是西方人的技术,永磁同步电机是西方技术,芯片是高通的晓龙,操作系统是安卓,轮胎是佳通和固特异。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某某迪,你和你的信徒们吹全产业链的时候,你们不脸红吗? 其他N多问题,关于质量,关于性能,且听下回分解。
告诉你真实的电动车,你们可能被带节奏了。 解释一些最焦点的问题。首先,我是电动车使用者,购买两年,有7-8000公里的高速长途驾驶体验。生活在北方(青岛),有冬季体验。这篇 文章针对一些确实需要了解电动车真实情况的车友,那些苦大仇深的贷款买了辆油车害怕即将淘汰的人类请离开。 第一,最焦点的问题,续航问题。 其实这不是问题,只是被有心人放大了问题。我们听到的续航,都是NEDC续航。本质等同于燃油车的工信部油耗,都是理想状态下的参考值。 我们整天听媒体跟你说续航打折,但是燃油车有人跟你说打折吗?燃油车的工信部油耗,请问,谁能在市区开出来?别跟我说什么综合油耗,纯市区,每天红绿灯,上下班高峰,你开俩月试试油耗。 我也有油车,2.5自吸日系,官方工信部油耗6,但是市区从来掉不下12。按照这个官方油耗,我加一箱油可以跑800多公里,但是实际在市区 ,我从来跑不到500公里。这是不是续航打折? 所以,不要整天听那些营销号跟你说什么续航打折,油车一样打折。当然,有人会抬杠,油车打折但加油方便,那么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会在后面讲到。 第二个问题,电池寿命问题。 一讲到电动车和油车对比,就有人会跳出来跟你说,换电池要好几万。这种人基本上就是根本没有电车的人。既不懂电池的寿命计算方式,也不懂真实的电池使用体验。 1,动力电池(非电瓶车),正负极材料是三元锂电池(LiNiCoMnO2)和磷酸铁锂电池(LiFePO4),看清楚化学方程式。不要拿手机笔记本电池和电瓶车的电池来对比。 手机笔记本电池是钴酸锂(LiCoO2),两轮电动车电池是锰酸锂(LiMn2zO4),跟电动汽车的电池风马牛不相及。不具备任何可比性。 2,汽车的动力电池寿命是根据充放电循环次数来决定的,三元锂是1500-2000次,磷酸铁锂是2000-3000次。 从0-100%-0,这个循环过程算一次。正常的寿命就是1500X车辆真实续航里程。如果一辆车真实续航400公里,电池寿命就是1500X400=60万公 里。算上因为使用习惯和使用环境的影响导致的衰减,一辆续航400公里的电动车跑40万公里是毫无压力的。 有人肯定不服。不服不要紧,去你城市的街上随便找一辆滴滴曹操,问问他们一年跑多少公里。 据我所知,一辆网约车每天跑300是正常水平,一年10万公里稀松平常。我经常充电的充电站,每天中午是网约车的天下,随便一问即可。跑到几十万公里的网约车比比皆是。 3,普通人每年1-2万公里就不错了,要开到30多万公里,车都开废了电池也不一定能换。 第三个问题,电动车不能上高速。 滑天下之大稽。谁告诉你电动车不能上高速?你开过没有就人云亦云?我去年五一,从青岛到台儿庄到开封,八月份从青岛到黄山。两次长途 自驾,走的沈海、沪渝、长深、京台、连霍、日兰等高速。全程空调(这月份不开也不行),满载5人,时速120-140,充90%可以行驶400公里。 这里要指出,电动车的长途续航能力确实不如油车,但也不是不能克服,毕竟你开油车也不可能不下车休息和吃饭。长途自驾你又不是赶时间 ,利用休息时间充电,有何不可? 当然,冬季的极寒地区,我不建议电动车长途出行。不过,极寒地区的生存环境也不适合大多数人。 我走的这些高速,基本上每个服务区都有国网充电站。充电站几乎都是远离油车停车点,在休息区的建筑背面,不用担心油车占位问题。不过什么事也不是绝对的,偶尔有个别高速是整条线都没有充电站,这样的话,你需要手机规划避开。第四个问题,充电站问题。 我开电动车去的城市,开封、台儿庄、黄山、潍坊、连云港、郑州、合肥、淮安,不敢说遍地充电站,但是要找也是非常容易。三线以上城市 应该说遍地都是了。 充电问题其实是一个转变用车习惯的问题,有人觉得加油方便,其实未必,加油站排队的情况照样不少,尤其是油价涨价前夜,能排到街上去。 充电分快充和慢充,有条件的,家用桩,回家就插上,第二天就满了,半点时间也不耽误。这一点油车是比不了的。没有家用桩的,外面第三 方充电站快充,40分钟,充一次可以在市区使用一个多礼拜,这一个多礼拜期间,找个吃饭的点就充了,也不耽误。 所以,在市区,你根本不需要为充电担忧。 第四,使用成本问题 电费就不说了,我的车是厂家免费供电。就算自费,充一次4-50元,可以使用一个多礼拜。家桩更便宜,20多吧。 焦点问题,保险费。有的云车主,一讲电动车就大谈保险费过万,好像他买过保险似的。这里我上一下我的保单,保单说话。车价28万,选配9000的轮毂,100万的三者,24万车损。保费4000多。哪位不服,觉得油车便宜的,也可以上一下同条件同价位的油车保费。再上几个车友群里的保费,大同小异吧。都是近30万的车。到底比油车贵多少?
关于朝鲜战争的几个谬误。 看了这个吧的关于朝鲜战争的讨论,有点想法说一说。 第一,朝鲜战争中的朝韩双方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这一点很多人是大谬的,以为是北方侵略了南方。其实不是,朝韩之间不是入侵,而是内战。性质等同美国内战、中国内战。战争爆发的时候,这两个国家互相不承认,也都不是联合国成员,谁拳头大谁是老大,这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权力的较量,这种情况在国际上有太多类似案例,包括现在也有。 第二,关于三八线。 首先,三八线不是这两个所谓的“国家”之间的国界线。三八线只是美苏英三国分别接受在朝鲜半岛的日军投降的分界线,三八线以北是苏联接受投降区,以南为美国接受投降区。这条线不具备任何的国际法赋予的国家分界标识。所以根本不具备约束朝鲜半岛南北两个所谓政权的能力,只能约束美苏两国。后来毛泽东出兵的标准就是以美国越界为准。 第三,中国出兵理由。 合理合情也合法。朝鲜半岛是内战,南北双方不存在所谓的“入侵”,所以,中国在朝鲜越过三八线没有出兵,在美国仁川登陆也没有出兵,中国出兵的原则是美军越过了约束它的三八线,明显是入侵行为,所以这时候中国才会出兵。不管麦克阿瑟是不是有越过鸭绿江的想法,战火燃到鸭绿江江边是决不能容忍的,换位思考,如果是美国,它早就出兵了。 第四,双方战损 首先要搞明白一点:战争双方的构成。 有人一提到损失就会比较中美,其实不然。 朝鲜战争是中朝VS联合国军的一次战争。从美国华盛顿的韩战纪念碑上的数据来看,联合国军死亡628833,受伤1064453,被俘92970,失踪470267。是个数据加起来数据是2256523。这就是联合国军的战损。225万人。 这其中,包括了美军的损失数据。美军死的少,无外几个原因,一,美军战场救护系统发挥了很大作用,用直升机参与运输伤员。二,美军中混编了南韩军队,这些人死亡是不算美军伤亡的。所以,美军伤亡小,但是联合国军伤亡极大。 从韩国出版的《韩国战争史》中整理的数据,也和美国这个差不多。可见其可信度比较高。 中朝军队,和这个情况类似,也是中国军队伤亡少,朝鲜军人伤亡极大,双方的战损情况,都差不多,200多万。注意,是中朝一共200多万,联合国军一共200多万。 所以有人用中美双方来对比伤亡,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因为参与双方不是中美。在装备落后,保障不力的情况下,中朝(其实主力是中方)造成了对方200多万人的战损,已经不必再说了。
【熊猫 新闻】芬兰,对熊猫说不。  经数家媒体报道,芬兰瓦萨(Vaasa)行政院停止了在西芬兰Ähtäri动物园对大熊猫配套设施建造的融资。 这些为了确保大熊猫建筑营造的资金——大概820万欧元——先前已经被动物园的所有者,当地市政府所批准。   在一个当地人对小镇这个820万欧元项目上诉后,瓦萨行政院就冻结了在Ähtäri 动物园的大熊猫设施营造资金。资金现在由于市民上诉而被搁置。   起诉市议会的人是68岁的Olli Sahimäki,他说他不想让小镇浪费纳税人的钱。他告诉Ilta-Sanomat(媒体) 他对熊猫项目可能造成的小镇经济崩溃感到害怕。   计划中包含了熊猫在Ähtäri市政动物园的住处,熊猫们大概年末就会抵达。   “镇子太小了”   Sahimäki告诉Ilta-Sanomat,Ähtäri只有6000来个居民,接待能力不足以容纳熊猫所带来的游客数量。他同时也批评了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啥都没有意味着没有机场在附近,客运列车每天也就在小镇上停那么个一两次而已。   Sahimäki说他并不认为熊猫吸引来的游客数量足够在这个Ähtäri的风险问题上获得成功。他也提到先前熊猫计划是去赫尔辛基的Korkeasaari动物园,但是动物园由于开销过高而拒绝了。   他说如果熊猫无论如何都要来,它们的费用应该由私人资助而不是拿公家的钱。   截至目前,芬兰到底计划在熊猫到来后为它们在这边的生活花多少钱还是个未知数。
转帖《宁波老虎伤人案:对违法违规的纵容,是对社会守法者的伤害 这是我见到的一篇比较专业的”挺虎派“文章。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持续发酵,反映出来的舆情一波三折,分为所谓的“挺虎派”、“圣母派”和“票贵派”三大类。 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大部分网民都属于“挺虎派”: 1.老虎无辜; 2.动物园无责; 3.死者系违规自己承担责任。 主要依据是: 1.《侵权责任法》第27条,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引起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2.《侵权责任法》第81条,动物园能够证明自己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3.《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杀害重点保护动物的法律规定; 4.《侵权责任法》第31条,紧急避险中的损害应由引发险情的人承担。 大家注意,按照侵权法第31条的规定,动物园与死者同是受害者,动物园损失的老虎,应由死者的遗产承担赔偿责任。 “圣母派”是几乎所有公共事件中都必然出现得一种现象,这派观点历来不太变化,尊重这个,尊重那个,除了法律剩下的都尊重,主要是: 1.死者为大,大家要尊重; 2.死者不幸,背景深挖后都有这不可形容的悲剧色彩; 3.有损害就一定要有赔偿,人死在哪里,哪里都要买单。 “票贵派”是事件“升华”的一派,似乎都是社会学和哲学出身,关心菜市场,从不“就事论事”,每次都“顾左右而言他”。主要表现是: 1.你和他谈法律,他和你讲票贵; 2.你和他讲国情,他和你讲国外; 3.你和他讲经济学,他和你讲道德。 反正,永远没有谈论的交集,似乎高深莫测。这一派,我知识层面还到不了,暂且不论。 我为何是“挺虎派”?理由如下。 圣母派是混沌法治的一派,和稀泥的结果必然是忽视法治,悲剧反复重演 市场经济本质就是法治经济,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法律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足够的法律刚性,才能彰显法律的威严。法律威严足够强大,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规则意识。没有规矩,哪来方圆? 红绿灯不能闯,高速路不能停车,横穿马路有危险,喝了酒不能开车,应急车道不能占用,城市行车别打远光灯,这些都是交通常识,可是就有那么多人不遵守,出了问题,自己都百分百责任了,竟然还打官司,让守法的人陪着花钱花时间。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学者,也看不懂《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一些规定,机动车撞了违规的行人,行人百分百责任时,为何还要机动车承担一部分赔偿?就是这种“平和”“圣母”般的法律,造就了大量不守规矩的行人,以及个别碰瓷的现象,最终受害的是整个社会。 该买票就要买票,如同太阳从东面升起一样天经地义。不买票,逃票,这个性质本身就是违规。票价贵,可以不去。这与吃不起饭,看不起病不是一回事,去动物园不是生活必需品。我老家丹东有个动物园,我从小就去,小时候售票,现在都是免费入场。相比之下,免费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动物园全面对经营者开放,全都是各种小商小贩,各类玩具,动物越来越少。现在的丹东动物园,比我小时候不知道差了多少。 动物园不要票,那就意味着动物园必须要承担起经营费用,它就会变相经营,忽视主营业务,去动物园也就变成了去游乐场,去早市,去大集,去幼儿园。我相信,大部分的人还是希望能花点钱,去看真正的动物园。这就好比现在的大学教育,大学本来就是精英教育,现在很多高校搞市场化,市场办学,教授下海,逐渐忽视了基本教学功能的大学值得警惕。 “圣母派”错误的让“温暖”照耀在违法行为上,对违法违规的纵容,本身就是对社会守法者的伤害 和谐社会应该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的和谐,人情与法,伦理与法,道德与法,恻隐之心与法并不排斥。一柔一刚,才能刚柔并济。现在好了,就像现在个别明星,男的不像男的,女的不像女的,刚得不刚,柔的不柔。混作一谈,难辨是非。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同情死伤是对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不过,是非曲直要搞清楚。八达岭事件的肇事者并非是老虎,而是违规下车,忽视常识,自以为是之人。个别媒体渲染这种悲情,换取的是当事人在媒体中对动物园的指责占了绝对多数,反倒很少听见其对自己鲁莽行为,导致亲人致死的后悔之情,更别提因她的行为引起公园停业多日的损害,难道这都不应该有愧疚之心么? 如何宁波老虎伤人,一个人的鲁莽,导致一只正常的,生机勃勃的老虎,因守护领地的自然天性,在自己的地盘被乱枪打死的后果。尽管他自己为鲁莽行为付出了代价,不过,动物园受到的损害呢?旁观者的惊吓呢?停业的损失呢?似乎都被人所遗忘。说的极端一点,老虎的感受呢?生不逢时,为人类的愚蠢,动物付出了多少代价?直至今日,还有人说人命多么高贵,动物就是“物”。这在法律上是没错的,不过在情感上,就真的能让人接受么。 最高法院以前有过司法解释,对有纪念意义的物的损害,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不过,侵权法一出来,似乎以前的司法解释不太好使了。只有对人身的损害,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一年以前,我曾亲眼见到一只宠物狗被车辆撞死在路边,是我救下,但最终没有存活,亲眼见到小狗主人的悲愤之情。这就是一只普通的小狗,不值几个钱,可是其主人痛不欲生,精神损害极大,可法律却不支持所受精神损害的赔偿,这公平么? 动物园的饲养员养这些老虎,确实是职责所在,朝夕相处,怎能没有感情,击毙老虎,为了救人,你们想过饲养员的感受么?无奈,还是愤怒,或是应该道歉?道理不只是圣母们讲的那样吧。 再说说公平责任。《侵权责任法》都出来这么多年了,我也曾多次,反复的讲过,公平责任讲的是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尽管我本人一直对公平责任有严重异议,认为这就是和稀泥,但也要尊重立法。宁波老虎伤人事件,绝不是公平责任适用范围。这里有违规者的违规行为,有过错,当然不是公平责任适用了。 有人讲动物园可能也有过错。这个在没做结论前,暂且放着。即便动物园有过错,死者也有过错,这是《侵权责任法》第26条的规定,双方都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责任承担。这是“与有过失”的范畴,决不能与《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公平责任混作一谈。 规则意识与法治思维是我国社会必须经历的重要一课 如果说,宁波动物园老虎伤人案最大的启示是什么,那就是规则意识。之所以我要将规则意识单独说一说,主要因为我国社会的特殊情况。 先说一则轶事。 当年侵权责任法草案讨论之际,我还在人民大学法学院念博士。有一次,学院邀请一些欧洲专家来研讨侵权法草案。当时,我国学者们正在为“高空抛物”谁承担责任争的不可开交。高空抛物就是楼上有人向楼下扔东西,砸到人了,但又不知道是谁扔的,到底该谁承担责任。 有的学者认为,找不到扔的人,也就没法让谁承担责任。有的学者认为,找不到扔的人就应该让物业承担责任。还有的学者认为,找不到谁扔的,就应该让整个楼,除了能够证明自己没扔(这很难证明),都要承担连带补偿责任。这三种观点,在当时都有国内判例支撑。 当时的会议上,有人就“高空抛物”问题向德国教授提问。德国人听完翻译后,沉吟了一会,问道,扔东西的人为何要砸下面的人?我们回答,不知道。然后中国学者追问,这种情况,在德国是如何规定的?德国人回答道,在德国罕见的判例,只有“坠物”,没有“抛物”,然后又追问道,这在中国很多么?中国学者立马脸红,说没有那么多,没有那么多。结果怎么样,没有那么多,最后还写到了《侵权责任法》之中去了。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规定,高空抛物不能确定侵权人的,除了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都要承担补偿责任。这条法律确实是充满“温暖”的,不过,也反应出来,我国公民现在的道德层面到底在哪里?能够随便向下扔垃圾么?两口子打架,随手一个烟灰缸就扔到楼下?(这可能真实案例) 可见,在我国,有一些道德层面的东西,没办法也要放到法律层面来解决,因为实在太多了。本来“法律是最底等级的道德”,按正理,道德与法律是衔接关系,不是包含关系。可在我国,这点不好区分。再比如,常回家看看,这本来就是孝顺的表现,我国传统中,百善孝为先一直就在,但是,现在立法,也要将其写入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之中。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应仅有法律规定就执行,更应活在我们的心里,这才是我们所以为人的基本准则。然而,我们现行法律就是将道德法律化,这没太大问题,转型社会,强调道德的法治化也对,但是,反过来,将法律道德化就是万万不可了。 法律是规则,是刚性的,靠强制力;道德是传统,是柔性的,靠舆论和宗族。道德法治化,就是礼崩乐坏之时,有必要让法律为道德站岗,这是暂时性的,未来道德还需要归位。千万注意,千万注意,法律若是道德话,这社会就完了,所有法律都变成了人情,所有刚性的东西,都变成了柔性的和稀泥。 宁波老虎伤人,既然有刚性法律存在,就不能和稀泥,圣母派必须退到一旁。动物园是否承担责任,要严格按照法律来走,法院不是调和剂,法院必须信仰法律。 规则意识,也不是一蹴而就,不能仅靠说教,还要靠血的教训。八达岭、宁波,不到一年两次事件,至少血的教训有了,下一步就是法院的作为,必须彰显刚性,让法律与道德分开。让刚性彰显规则意识,让社会明白忽视规则的代价,生命才更有尊严。 对待这类事件如何能够彰显恻隐之心的温暖呢? 第一,动物园可以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给予死者一定补偿。注意,是补偿,而非赔偿。 第二,动物园可以放弃因紧急避险向死者遗产的赔偿权。 第三,社会可以以各种形式向死者慰问和捐款。 第四,妥善埋葬老虎,不得违法处分虎皮、虎肉、虎骨等。 第五,媒体应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老虎安心去吧,我们来完成你未尽的事业——守护规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