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的余香 摇滚的余香
关注数: 0 粉丝数: 18 发帖数: 6,476 关注贴吧数: 12
没人会将就你(Z) 某次饭局,酒酣耳热,我吹自己如何英雄,如何好汉。一位年轻朋友问我,韩老师,你能不能说说,你这一生在为人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对我们年轻人来说,这才是最宝贵的。一句话说得我没了脾气,想打个哈哈应付过去吧,已没了可能,一桌上的朋友都在盯着你,等着你的回答。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告诉我,这种情况下,只能实话实说,耍不得半点滑头。   稍作思考,徐徐言道:没人会将就你。   旁边另一位朋友说道:愿闻其详。   举个小例子吧。三年前,在北京开一个中学新教材的研讨会,来的大都是中学教学方面的专家,为了听听对中学语文教材的意见,也请了三两个当过中学语文教员的作家,其中就有我。第二天的会上,时间短,发言的人多,会议主持人宣布,每人发言不得超过5分钟。我大概是第三个发言的。前两个人发言都超了时,其中一个还超得较多,轮到我了,说完要说的话之后,我又说了一句,希望大家都严格掌握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当时就有一位专家指着我说,韩石山,这你就不够意思了,你的发言已超过了5分钟,你自己先就不遵守时间,发言完了又要别人遵守时间,你把我们当成什么人了。我原以为自己是没有超出时间的,听了这话,羞得无地自容。唉,只怪自己一得意就忘了形,以为这是个中学教材研讨会,自己是个作家,可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和教养,哪里想到会有人当面指责呢。   再举一个。就在不久前,和几个青年人谈话,一时兴起,就和其中一人开了个玩笑,在我看来无伤大雅,不过是逗个乐子罢了。不料对方认了真,当即对我说,韩老师,我把你当老师对待,对你这么尊敬,没想到你会这样奚落我,说罢拂袖而去,一下子弄得我下不了台。过后又在多种场合说我的不是。一见了我,就掉头而去,弄得我连个道歉的机会都没有。怪谁呢,只怪自己太不自重了。   没人会将就你,除了你的父母,除了你的至爱亲朋,除了那些暂时想利用你,过后肯定要诋毁你的人。这是一条人生的底线,把握得好,受用无穷,把握不好,轻则当场受辱,重则终身受累。不是说人世多么险恶,而是说,人生在世,什么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就是老大,谁都得将就你。   不必做更多的解释,即便你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完全不同意,也请你千万千万记住我的这句话。
中国女人必读的四大名著 很多女人都不喜欢看书。可无论有多少个理由,作为一个中国女人,一个期待精彩且美好人生的中国女人,有4本书你一定要看,而且要仔细地看。因为它们会教你如何看一个男人,如何做一个女人。  (1)《神雕侠侣》  金庸对女人的研究几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聪明机灵的黄蓉,心机深沉的周芷若,善良坚强的程灵素……简直每一个女人都呼之欲出,每一本书也都精彩纷呈,可单挑《神雕侠侣》来说,是因为这里面有杨过和郭芙。  林燕妮曾这样评价杨过:“一见杨过误终生”,确实不假。杨过是性情中人,小龙女与他生死相许,程英、陆无双苦苦痴恋着他,公孙绿萼更是情深一片,甚至连小郭襄也眷恋于他,可见杨过的魅力。可单纯的女人轻易不要爱上他,除非你自认够本事,不然你一定会为情所伤。  因为像杨过这样的新好男人,他看得上的只会是“小龙女”这般清丽绝伦的人,说什么山盟海誓、海枯石烂,是因为他拥有最好的啊……  事实上真正为杨过“误了终生”的却是郭芙,她一直暗恋杨过,在得不到杨过的爱恋后,性情大变,怨天尤人,脾气暴躁,闯下无数大祸。可谁能明白她的心事呢?郭芙在乱军之中的一番感慨,堪称金庸小说所有心理描写最成功的一笔,令人感慨万分!可郭芙这个人物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了,一说起她,无不恨恨不已这是她的失败。《神雕侠侣》里李莫愁,也是个很有个性的女人,但李莫愁这种女人最可怕,一个陆冠元就让她痴恋哀怨一生,任青春白白流逝,还到处杀人泄愤。害人又害己,为世人所唾弃?女人绝不可以为这是用情之深,这是变态了。
宽恕 一个周五的早晨,格兰的礼品店依旧开业很早。格兰静静地坐在柜台后边,欣赏着礼品店里各式各样的礼品和鲜花。 忽然,礼品店的门被推开了,走进来一位年轻人。他的脸色显得很阴沉,眼睛浏览着礼品店里的礼品和鲜花,最终将视线固定在一个精致的水晶乌龟上面。“先生,请问您想买这件礼品吗?”格兰亲切地问。可是,年轻人的眼光依旧很冰冷。“这件礼品多少钱?”年轻人问一句。“50元。”格兰回答道。年轻人听格兰说完后,伸手掏出50元钱甩在橱窗上。格兰很奇怪,自从礼品店开业以来,她还从没遇到这样豪爽、慷慨的买主呢。“先生,您想将这个礼品送给谁呢?”格兰试探地问了一句。“送给我的新娘,我们明天就要结婚了。”年轻人依旧面色冰冷地回答着。格兰心里咯噔一个:什么,要送一只乌龟给自己的新娘,那岂不是他们的婚姻安上一个定时炸弹?格兰沉重地想了一会,对年轻人说:“先生这件礼品一定要好好包装一下,才会给你的新娘带来更大的惊喜。可是今天这里没有包装盒了,请你明天再来取好吗?我一定会利用今天晚上为您赶制一个新的、漂亮的礼品盒……”“谢谢你!”年轻人说完转身走了。 第二天清晨,年轻人早早地来到了礼品店,取走了格兰为他赶制的精致的礼品盒。 年轻人匆匆地来到了结婚礼堂——新郎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快步跑到新娘跟前,双手将精致的礼品盒捧给新娘。而后,转身迅速地地跑回了自己的家中,焦急地等待着新娘愤怒与责怪的电话。在等待中,他的泪水扑簌簌地流了下来,有些后悔自己不该这样去做。傍晚,婚礼刚刚结束的新娘便给他打来了电话:“谢谢你,谢谢你送我这样好的礼物,谢谢你终于能明白一切了,能原谅我了……” 电话的一边新娘高兴而感激地说着。年轻人万分疑惑,什么也没说,便挂断了电话。但他似乎又明白了什么,迅速地跑到了格兰的礼品店。推开门,他惊奇地发现,在礼品店的橱窗里依旧静静地躺着那只精致的水晶乌龟! 一切都已经明白了,年轻人静静地望着眼前的格兰。而格兰依旧静静地望着眼前的格兰。而格兰依旧静静地坐在柜台后边,冲着年轻人轻轻地微生笑了一下。年轻人冰冷的面孔终于在这瞬间被改变成一种感激与尊敬:“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又找回了我自己。”
做最醒目的那一棵树 师大毕业,我被分到一个林区小镇的中学当老师。 语文组共有八个老师,我是其中惟一的名牌院校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时,我颇有激情地搞了一点儿教学改革,校长在教工大会上表扬了几句,加上我平素喜欢舞文弄墨,偶尔在报刊上发表一两篇“豆腐块”,很自然便成了办公室里的“出头椽子”,惹来别人的嫉妒。有的当面阴阳怪气地冷嘲热讽,有的私下里散布我的种种子虚乌有,让我烦恼而又无奈。 以前只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过小知识分子的穷酸气和小肚鸡肠,这回我算是真的领教了。尽管我在同事们面前十分谦虚,从不显示自己那一点点的“与众不同”,努力用言行表白自己与大家一样平凡,可我还是受到了同事们的孤立,他们对我猜忌、躲避、挑剔……,很少有人跟我谈知心的话。 一天,我把心中的苦恼向谢老师倾诉。谢老师给我看一幅风景画,那上面画了许许多多几乎一般高的杨树,在画面的左上角,有一棵参天挺拔的杨树特别醒目,虽然只画了不足一半,但它那超凡脱俗的壮美却是显而易见。 “小伙子,这回你该明白,'出类拔萃'这个成语的含意了吧?嫉妒,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嫉妒的往往是略微比自己强的人,你见到谁嫉妒那些成就非凡的伟人?人们对远远超出自己的人只有敬佩。就像这株醒目的大树,别的树对它只有仰慕,只有学习和努力地追赶……” 哦,我懂了——面对嫉妒和误解,没必要抱怨、消沉、妥协,没必要为适应别人而改变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努力争取出类拔萃。
第一次带爷爷吃麦当劳 !(转) 我从小和爷爷长大的,今年毕业参加工作了,把爷爷接来和我一起生活,在这两个月中,他第一次坐了飞机,第一次住了宾馆,第一次吃了麦当劳......他捧着巨无霸汉堡的时候,像个孩子一样,我当时忽然想哭,他吃了一口和我说了一句话——恩,好吃!比飞机上的飞机餐还好吃!看着爷爷一脸的幸福,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愿望:亲爱的爷爷,你一定要长命百岁,让我好好的孝敬您!我所给您的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绝对是我所能给的最好的!!!看着照片我忽然发觉,爷爷头发全白了,连眉毛也白了,多希望他晚年能够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我们坐飞机的时候是早上8点,之前还没有吃过早饭,空姐发早餐的时候,我问爷爷:“要不要吃早餐?”爷爷说:“不用了,飞机上的东西肯定很贵!”我说:“是免费的!”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那就来一份吧!”忽然觉得爷爷这么可爱! 到了麦当劳门口,我拉他进去,他就是不肯,说:“我不饿!咱回去吃吧!”我说:“不贵不贵,花不了10块钱!”他才肯进去。我在重庆读了7年的书,花掉了爷爷辛辛苦苦攒下的几万的积蓄,他从来没有心疼过,自己却连在外面吃顿饭都舍不得!! 记得最初我和爷爷说等我工作后叫他和我一起生活的时候,他先是很高兴,后来又不同意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忧心忡忡地说:“闺女,你还没有嫁人啊!谁知道以后人家会不会嫌弃我,影响了你啊!”我听了,心里非常不是滋味:爷爷啊,你有没有什么事情是先考虑自己,后考虑孙女儿的呢?? 天下间的父母长辈啊!真正的是可敬又可爱,叫做子女的如何不敬爱你们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公益广告,内容比较长我记不清楚了,但是有两句话我很让人感动: 永远不要嫌弃你的父母行动迟缓,因为你永远想象不出你小的时候他们是如何耐心地教你走路; 永远不要嫌弃你的父母学不会电脑,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在你小的时候他们是如何不厌其烦地教你认字; ..........
孩子,请记住你的生命密码 这两天,《南方都市报》报道了深圳小朋友宋贝贝的故事,基本上是好莱坞电影《小鬼当家》的现实简装版本:一个6岁的小孩,被坏人拐走了,坏人满肚子坏主意,只想着把他卖出去。可是这个小朋友,逢人就背诵自己爹妈的手机号码,让人知道他随时都可能逃回家去,结果卖了3天谁也不敢买他。后来小朋友又在路上向巡警做惊恐的表情,引起了巡警 叔叔们的注意,最后成功地把自己救回了家,还把那个愚蠢的坏蛋送进了派出所。估计那个倒霉的拐卖分子蹲在派出所里到现在也还没有想明白,自己怎么就那么笨呢,怎么就拿个6岁的小孩子毫无办法呢,怎么就被个6岁的小孩子戏耍了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阴谋总会有破绽,坏人都是纸老虎,战胜邪恶的办法有时候非常简单;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小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司马光在年龄很小时,就懂得砸破水缸救同伴;还有,谁要歧视儿童的智力是会受到惩罚的,虽然小孩子在社会上没有独立的身份认同,但是,只要记住一两个电话号码,他就不会把自己丢掉,谁也无法把他卖掉。  其实宋贝贝能够成功营救自己,除了因为他自己够聪明够勇敢,也还是有些好运气成分。要是有一家买主急切切地买下了他呢,要是他没在路上碰见巡警呢,要是碰见的那个巡警他没有留意过电视里的丢孩子信息呢——在这个有惊无险喜剧收场的故事里,还是有特别多可能发生的“万一”,会让这个聪明孩子被卖到偏远的地方,再也回不到家来。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拍花老头”的故事,不知道现在的爸爸妈妈们还给不给小孩子讲。这故事基本上是教大家防范陌生人,不要受小利小益的诱惑。现在想起来这个故事相当可怕,在我心里种下了深深的恐惧,觉得这个世界上的每个陌生人都可能是坏人,都可能把我拍走。可是除了这种类似恐吓、有深刻心理副作用的故事之外,我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能够把天真的小孩子武装起来,应对某些成年人处心积虑防不胜防的阴谋。 让人烦恼的是,那样邪恶的成年人和他们的阴谋还万世万代地总是存在。或者唯一的办法还是让小孩子向陌生人说不,还要牢牢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父母的名字以及电话号码,这样即使真的不幸被拐卖到千里之外,他总还保有自己的身份密码,总还有希望回到记忆中的家。  
牵手这种古典浪漫更适于老夫老妻 听过苏芮唱的那首歌,看过蒋雯丽演的那部电视剧,都叫《牵手》,都曾风靡一时。历经这一虚一实的现代艺术教化,原以为任谁都会对“牵手”熟视无睹,不再有新鲜感了,结果呢,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陆游的《钗头凤》:“错,错,错”!也属偶然。小区那条环形路,两边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正好散步——除了下大雨刮大风,四季皆可,老少咸宜。细看,牵手的只是一对对老夫妻,正在热恋或刚结婚不久的年轻男女,反倒只是并排而行,或一前一后相跟着走,偶尔也见眼角眉梢闪过幸福和骄傲,却绝不至于“牵手”的。如果其中一个掉队了,跟不上,前面那位会不会返身相“牵”,恐怕是个问题——跑的目的在于尽速达到,“牵”的题中之义是缓缓同行,细细品味。生命正旺的人们即便同行,暗含的也是快速奔走,幸福包括金钱和名誉都在前面等着呢,不加快脚步哪能抵达?于是要么一路疾行如风,像暴走族;要么干脆停下,当众相拥相抱,亲热一阵后再往前走。年轻夫妇看见那些牵手而行的老夫妻竟掩面而笑了:这些老头老太太,居然还手牵着手卿卿我我,可笑!  世情时势变得也真快,“牵手”转眼就成了可笑。国人自古有牵手之说,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有段时间,牵手却是禁忌。我读中学时,一对老师夫妇,男的教外语女的教音乐,某个暑假之后,听说都被打成了右派,其中一个罪名,就是他们常在校园里牵手而行。他们都读过几天洋书,喝过一点儿“洋墨水”,“牵手”那样亲昵的举动,那时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经过那样的洗脑,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老头老太太们看见年轻情侣在大街上勾肩搭背卿卿我我,没少骂过。他们别说在公共场合“牵手”而行,想都不敢想,能一起在大街上逛逛,就算开放时髦了。这才几天,时兴了一阵儿的“牵手”这种公开展示爱情的形式,已被弃之不用。新新人类们更喜欢的是当众搂搂抱抱,不是连亲吻也可以比赛吗?生活,包括爱情,都已变得更实际也更直截了当。这世界也怪,要么禁锢如铁,个个像清教徒,要么一无遮拦,人人都像演员,缺少的惟有含蓄的浪漫与温馨。  细想之,牵手这种古典的浪漫,或许真的更适于老夫老妻。人生已走过了大半,要说亲昵与相知,也早是过去的事。如今需要的,倒是生命间相互的一点搀扶,身体上的,或精神上的。比如我在小区看到的两对常牵手而行的老夫老妻。一对,老头儿尽管头发花白,身板倒还硬朗,老太太却胖到步履蹒跚,要靠他牵着手,才能缓缓而行。牵的常常只是她右手的大姆指,像抓着一根树枝,一把草丛,一路无话地就那么走,一圈又一圈。那情景让人看了虽有不堪,毕竟还是“牵手”——在这里,“牵手”不再是身体接触的暗示,倒只是让对方知道,他就在她身边,用不着担心害怕。另一对,两老相挽而行,两只手同时绕过对方的胳臂,在前方相握,就像正在谈恋爱的年轻人,边走还边唱着歌。跟他们相遇时注意听了听,唱的都是些老歌,《茶馆小调》啊,“长亭外古道边”啊什么的,有些歌,连我也从没听过,肯定是他们年轻时一起唱过的,现在唱时嗓音尽管已不再清脆动听了,但能让他们回想起年轻时相爱的时光。  爱其实既不是短跑冲刺,甚至也不是“马拉松”,更像一生一世,从满头青丝到两鬓霜雪,直至生命的尽头。
一个人要对他四十岁以后的相貌负责----值得回味的故事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相由心生”。国外有一句至理名言是:“一个人要对他四十岁以后的相貌负责。”就是说,人的相貌除了先天的遗传,更重要的是后天的修行。表情是心的折射,经常的表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容颜。所以,养颜必先养心。   养心,首先要不断学习。因为当你在学习的时候,你的心境是单纯的,你的神态是认真好奇的。单纯的心境和好奇的神态,不是如同心无杂念的孩童么?而经常的好奇与单纯,又会引导你的身心接近年轻人的外形和内心。读书是女人最好的美容剂,一个没有书卷气的女人也许“漂亮”,但决不会美丽。经常欣赏或参与艺术,让高雅艺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你的举手投足之间自然会有一种文化与艺术的气韵。很难想象一个经常沉浸在高雅艺术氛围里的人,会用一种恶劣和低俗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养心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铭恩忘仇做好事,因为总把别人往坏处想的人绝不会快乐。当你在嫉妒、诽谤、埋怨、挖苦别人的时候,你的心境决不会是明朗的,你的表情也会跟着丑陋起来。而经常的丑陋,会定格在你原本端庄的容颜上。所以,受助不能忘,施恩不图报;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心怀善意和感激,多帮助别人,我们就会为自己拥有那么多好朋友而快乐。千万不要因贬损别人而弄坏了自己的心境、狰狞了自己的面目。此外,不要和喜欢搬弄是非、嫉妒诽谤别人的人在一起,否则不是被小人的谗言坏了心情,就是不知不觉地像了小人。所以,远离小人能耳根清净、心静气平,而且不流于低俗。   美国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我们都曾一睹她在《罗马假日》里的年轻芳姿,可是你们见过她60岁时的姿容么?端庄、纯善、袅袅婷婷,美得像一幅画里的圣母。因为她几十年来一直保持阅读的习惯、一直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一直向慈善机构捐款、一直向困难的人们伸出援助的手!   珍珠粉和面膜也许能光滑我们的肌肤、抹平我们的皱纹,但是假如我们的心境不平和、修养没提高,那么我们的神态就像《聊斋》里的“画皮”,我们的体态就像一个虽没有皱纹却决没有教养的女人。   快乐地迎接每一个早晨,友善地向周围的亲人和同事粲然地微笑,无论遇到多大的误解和不公,只要保持心中的高贵,那么即使我们满头白发、一脸菊花,也依然美丽年轻。
一个农夫和一条独木舟的故事-------值得感悟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要到另外一个村庄办事,可是当时交通不便,他只能徒步行走。走啊走,这农夫穿过一大片森林后发现,要到达另一村子还必须经过一条河流,不然的话,就得爬过一座高山。怎么办呢?是要渡过这条湍急的河流,还是要辛苦地爬过高山?正当这农夫陷入两难时,突然看到附近有一棵大树,于是就用随身携带的斧头把大树砍下,且将 树干慢慢地砍凿成一个简易的独木舟。这个农夫很高兴,也很佩服自己的聪明,因此他很轻松地坐着自造的独木舟就到达了对岸。   上岸后,农人又得继续往前走。可是他觉得这个独木舟实在很管用,如果丢弃在岸旁实在很可惜!而且万一前面再遇到河流的话他又必须再砍树,辛苦地凿成独木舟。所以,这农夫就决定把独木舟背在身上走以备不时之需。走啊走,这农夫背着独木舟背得满头大汗,步伐也愈走愈慢,因这独木舟实在是太重了,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农夫边走边休息,有时真是好想把独木舟丢弃不要了!可是,他却舍不得,心想,既然已经背了好一阵子就继续吧!万一真的遇到河流就很管用了!然而这农夫一直汗流浃背地走,走到天黑,发现一路上都很平坦;在抵达另一个村庄前都没有再遇到河流!可是,他却比不背独木舟花了三倍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
饮水:科学的才是健康的 四类人群饮水别过量  水虽然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而且在体内担任重要的运输和平衡工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多喝水有利于健康”。以下这几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控制饮水量。  肾脏病患者  有慢性肾脏机能不全、肾病的患者,不宜多喝水。慢性肾机能不全或肾脏衰竭病人由于其肾脏机能逐渐丧失,无法正常地排泄水分及盐分;肾病患者因体内蛋白质会经尿液大量流失,降低了血渗透压,如果过量地喝水,就会使水肿变得更加严重。  心脏病患者  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心脏衰竭的病人,会因肾脏血流与灌注功能不正常,无法使身体水分顺利排出,因此全身容易产生水肿。如果饮用过量的水,就会增加心、肺等脏器的负担,甚至诱发低血钠症,出现恶心、呕吐、全身抽搐、昏迷等危险症状。  肝功能异常并伴腹水者  肝功能异常的人,除了本身不能合成身体中的血蛋白之外,其他原因也会造成水肿。因此,血渗透压降低,水分容易堆积在组织中,常会有腹部、胸部积水的现象。此类患者不宜多喝水,以免加重水肿症状。如果身体一旦出现水肿,应根据水肿的实际情况限制日常摄取的水量。  水中毒患者  水中毒主要是因为饮水过量,使水分过度地蓄积,诱发了低血钠症。另外,机体内的水分过多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体在严重口渴脱水的情况下,大量饮用低矿化度水或纯净水,易造成人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出现低渗脱水,从而引起水中毒。
皮肤喜欢的十种食物 西兰花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有助于保持皮肤弹性。秋季,我们更要注意保养自己的皮肤,挑选一些既好吃又对皮肤有益的食物,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胡萝卜  胡萝卜素有助于维持皮肤细胞组织的正常机能、减少皮肤皱纹,保持皮肤润泽细嫩。  牛奶  它是皮肤在晚上最喜爱的食物,能改善皮肤细胞活性,有延缓皮肤衰老、增强皮肤张力、消除小皱纹等功效。  大豆  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不仅能破坏自由基的化学活性、抑制皮肤衰老,还能防止色素沉着。  猕猴桃  富含维生素C,可干扰黑色素生成,并有助于消除皮肤上的雀斑。  西红柿  含有番茄红素,有助于展平皱纹,使皮肤细嫩光滑。常吃西红柿还不易出现黑眼圈,且不易被晒伤。  蜂蜜  含有大量易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维生素及糖类,常吃可使皮肤红润细嫩、有光泽。  肉皮  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能使细胞变得丰满,减少皱纹、增强皮肤弹性。  三文鱼  其中的欧咪伽?3脂肪酸能消除一种破坏皮肤胶原和保湿因子的生物活性物质,防止皱纹产生,避免皮肤变得粗糙。  海带  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吃能够调节血液中的酸碱度,防止皮肤过多分泌油脂。
破五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 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于是吃饭。 这风俗,在关中,东府西府,都差不多。但在放完大炮以后,所吃食物,不尽相同。西府的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 据说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过年也吃搅团,但不是破五,而是腊月三十,如三原县和武功县。这和陇县也一样。陇县是过年期间吃三顿搅团,腊月三十,正月初五,还有正月初七。彬县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又说"糊穷坑"、"填穷坑"。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彬县人说,反正不能吃酒肉。地处渭北高原的淳化县,这一天也吃搅团,也说是用来填穷坑,并且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 最有意思的是凤翔县,这是秦人的发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扫除,也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讲究大不相同,他们是吃饺子。不叫饺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间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馅。妙在包饺子时,须点一支香,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然后才包那饺子。 这是为什么?凤翔人说:这是将"五穷"之类赶拢了来,包将起来,煮熟了,吃掉。秦人豪迈,办事彻底,这样做,竟不只是赶走"五穷",而是要赶尽杀绝,有点"食其肉寝其皮"的味道。 按:"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曾见于韩愈的《送穷文》。这位诗文大家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谋,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到了老百姓便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扫帚,不能客气。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者。
大年初五------破五! 农历的正月初五,在民间也算一个遗俗,特别是在山西晋南的农村晨,家家户户都是要过这个节日的。首先,在叫法上人们不说初五,而是说破五。就象人们把五月初五,说成端午一样。  破五这两个字,都是借谐音而来的。 一个是破五与泼污同音。人们在过新年的时候,都穿得新崭崭的,里里外外拾掇得挺干净,污秽,污水不能象平常那样乱倒乱泼。再说初一才接来财神,春神,灶神,乱泼污水,乱倒污秽,也怕冲犯了神灵,所以只好先把这几天的污秽污水积攒起来,等到初五这一天才泼倒出去。既是泼污节,神仙们是会躲避开的,即使碰上,也不会怪罪。  另一个意思 是破五与破吴同音。越王勾践在吴国吃苦罪,卑躬屈膝,总算赢得吴王夫差的信任,把他放了回来。勾践为了复兴祖国,报仇雪耻,他卧薪尝胆,劳苦田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积蓄了雄厚的物力和兵力。于是,起兵伐吴,经过艰苦的浴血奋战,最后在农历正月初五,攻破了阖闾城,灭了吴国。后来,民间形成这样的风俗:正月初五这天,人们要吃破五圪卷儿,用面捏成窝儿还要喝破五汤,花生,豆儿甜菜米汤/究竟这样的规矩,是怀念吴国灭亡的悲惨,还是庆贺越国灭吴的胜利,那就谁也弄不清楚了。只是我觉得,这个习俗虽小,可也有研究的价值。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