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许愿池 平静的许愿池
关注数: 40 粉丝数: 522 发帖数: 6,710 关注贴吧数: 10
【净空老法师】养老是大学问,人要懂得修善积德为晚年积福 净空老法师:养老是大学问,人要懂得修善积德为晚年积福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344集 2013年7月3日讲于香港 今天一般概念上的“我”,不是真我,是假我   “《净土修证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故’。”   《十乘理观》,我们学到第六“道品调适”。这个里面讲到了“三十七道品”。 在修学过程当中遇到有障难,可以用这三十七种方法排除这一些阻碍,让我们的菩提道畅通。这三十七种方法是三十七个原则,我们要能够活学活用。   “三十七品”分为五段,第一段落是“四念处”,我们学过了;第二个段落是“四正勤”。“四念处”是智慧,也就是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对于身,“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我”是主宰,一切法都没有“我”,为什么?一切法都是生灭法。而且刹那生灭,所以它做不了主;要能做主,我们第一个观念就是不生不灭,这才是“主”。 我们有没有“主”?有!真正的“我”是主。我们今天一般概念上的“我”,不是真我,是假我。都误会了,把身当作“我”,一定要肯定身不是“我”,不能上这个当。把身当作“我”,你跟六道轮回就挂钩了,永远脱离不了。真正知道身不是“我”,身像衣服一样,是“我”所有的,这个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坏了,换一件新的;身体是“我”所有的,身体坏了,可以换一个身体。   真正有德行的人、有爱心的人,能够坚持中国人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佛法里面讲的“五戒”,真正一生坚持,他不会失人身,来生还到人间来,换个身体。如果修行的德行愈好,愈换身体愈好,换一个富贵人的身体。如果知道人道并不是究竟的、并不是很理想的一个地方,天道比人道好,天有二十八层,一层比一层殊胜,我们这个人身舍掉了,希望生天。比天还有更好的环境,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在这个大宇宙里面,佛法讲法界虚空界遍法界虚空界最理想的居住环境、最理想的活动空间、最理想的修行场所,无过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用合情、合理、合法的意念修成的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怎么来的?前面已经说过了,不是凭空想象来的,是非常合情、合理、合法修成功的。用什么修?用意念。用意念来修,是到最近这二十年来量子力学家才发现、才告诉我们一个秘密,那就是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议。如果把念力集中,无事不办,这佛经上的话,他们也是这个意思。 念力果然能集中,产生极大的力量,这个能力甚至于可以改变太空当中星球运行的轨道,有这么大的能量!什么人的能量?任何一个人都可以。   那么他们说念力集中,就是佛家讲的修定,佛经上常说,大乘、小乘经上都有。佛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把心、念头只念一桩事情,别念太多,念太多的什么?精神分散了。这个念头像光一样,你看光,我们这个房间有十几盏灯,灯打开,这个光照满这一个房间,它是散的;如果把这个光集中起来,让它只有一点,一个点、一条线,这样的发射出来,那它的能量就大了。散的光,一张纸它都透不过;光要集中起来,变成激光,激光连钢板都可以穿透,有这么大的能量!这是讲物质,光是物质能量。佛法里、科学家告诉我们念头的能量、我们心的能量,所以禅定重要。真正有定功的人,真叫得大自在。 念佛的人把念头集中在佛号上,就能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念佛的人能够把这个念头集中在佛号上,什么都不想,只想阿弥陀佛,果然把所有的妄念、杂念统统断掉了,只有这一念,这一念就能够明心见性,这一念就能大彻大悟,这一念就能帮助我们超越十法界;不仅是超越六道轮回,我们能往生到一切诸佛的实报庄严土,有这么大的能量!   在以往,我们没有看到科学家的报告,佛经上这些话我们都听得耳熟,看的遍数太多了,可是怎么样?对它没有注意到,耳边风。那就是经上是这么写着的、是这么说着的,我们对它还是有怀疑: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什么我们在一生当中没有看到一个人?听说虚云老和尚修禅定,常常一入定就是一个星期、半个月。他不要睡觉,他不要吃饭,他精神饱满,出定的时候,我们看到记载里头说明,他感觉得只有几分钟、十几分钟,实际上已经半个月了。 这就说明了定中的境界,空间跟时间没有了。那么他的定,属于“未到定”,“四禅八定”,他连初禅没有到,他往生欲界兜率天,欲界第四层。第五层是化乐天,第六层是他化自在天,这个都叫“未到定”。如果初禅修成功了,他就到色界去了,到初禅天去了,他不在欲界了。 “一心不乱”有三等,即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   但是虚老和尚是个虔诚佛弟子,他有他的愿望,他的愿望是亲近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住在哪里?住在兜率天。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弥勒菩萨是圣人,那个天里头也有凡夫,福报很大,是从定当中修成功的,定里面有福报,有智慧、有福报。所以 修行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法门,都离不开禅定。宗门叫“禅定”,净土不叫“禅定”,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 “一心不乱”有三等,最低级的叫“功夫成片”,这是一般的定功。像虚云老和尚修到欲界第四层天,兜率,这个禅定在净土都算是“功夫成片”。有这个功夫,决定往生净土,他要是念佛的话,决定往生,而且很容易往生。那么他选了弥勒菩萨,跟弥勒菩萨有缘,到兜率天去了。那么 更进一步,叫“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比虚老和尚的定高,为什么?超越六道轮回了,阿罗汉所证得的,这叫出世间禅定。“功夫成片”世间禅定,没有超越世间。 最高的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净土宗的“一心不乱”的三个等级,所以离不开“定”。 修定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就是“看破”、“放下”    修定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就是章嘉大师说的“看破”、“放下”,没有这两个条件,你的定修不成功,要有这两个条件。“看破”是什么?了解事实真相。“四念处”教我们了解事实真相。头一个,身,身是假的,别当真,是“我”所有的,不是“我”。第二个是“受念处”,“受”是什么?享受。享受里面有善、有不善,有欢乐的享受、有灾害的享受,像这病苦都是属于灾害、灾祸的享受,有这两种。这两种也不是真的。 不是真的,教给你什么?喜乐的时候,别欢喜,没什么值得欢喜的,假的、一场空,欢乐马上就没有、就消失了;遇到灾害,你也不必顾虑,假的,也不是真的,没有怨恨,它教我们明了这个道理。顺境、善缘不起贪念;逆境、恶缘不生嗔恚,保持清净心、平等心,这个就对了。这是讲“受”。你看我们现在的人,现在的人心浮气躁,小小的欢喜事情就得意忘形;一点点不如意的事情,就三丈火冒,这叫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心定不下来。所以告诉我们 “受”是苦。欢乐?欢乐是坏苦,欢乐过去之后,苦就现前了,就感觉到悲伤了。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中国古时候花甲之年,六十岁以上,人生一生最好的时候过去了。人生二十岁,出世到二十岁人生的春天,好,喜气洋洋;二十到四十,人生的夏天,还不错,正是事业辉煌的时候;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走下坡了;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快要完了;八十以后,叫风烛残年,不定什么时候走。我们中国古礼,有七十不留宿,就是七十岁以上的人,不留他住一晚上,为什么?万一他走了怎么办?人家说你谋害的;八十不留饭,八十怎么样?不留他吃饭,说不定吃饭的时候就走了。这中国古礼,很有道理。 养老是大学问,人要懂得修善积德为晚年积福    人要懂得修善积德、积功累德。少壮的时候,那就是四十之前多做好事、多行好事,为什么?积福、修德,晚年享福,晚年有人照顾你,有人伺候你,这是果报 。年轻时候不怕苦,不在乎,有的是体力、有精神;可是六十之后衰了,这个时候要没有人照顾、没有人伺候,真苦!你没有到这个年龄,不知道,到这个年龄就晓得,所以 养老是一门大学问。那么在今天这种社会,社会大众不重视老人、不孝顺父母,我们的苦难就来了,要是这不学佛的人真的不懂。 学佛知道因果,他真修,为谁修?为自己修的。 念头不但能治病,念头还能化解地球的灾难   科学家称今天的科学走向一个误区,方向走错了,带来这么多麻烦。 这错误是什么?叫“二分法”,把整个宇宙分成二分,一个物理、一个心理,就是“心”跟“物”分开了,出今天的麻烦。现在知道“物”跟“心”是一不是二,分不开。现在证明这个东西很多,用意念治病,不必要用医药,现在在全世界有许许多多的证据。那么这些人多半在宗教的信徒,在他们身上找到的。他得了癌症,末期了,医院放弃治疗,告诉他:你的寿命大概只有一两个月了,回家去休养去吧。那么这个人等于是宣判了死刑。信仰宗教的人,念头转变了,知道什么?知道在这个世间不久了,宗教讲的有天堂、有佛国,他就一心一意去求神、求佛,保佑他生到天国。 他不想他的病,也不想他的身体,全心全意去做祷告、去做祈祷,一两个月之后,身体没有事情,再去检查,病没有了、好了,这是什么?念头转变的,念力。你要完全虔诚,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要充满了信心,我要到天国,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寿命还没有到,佛不来接引你,病就好了;寿命到了,佛来接引你,你会看见阿弥陀佛,你会看见莲花,甚至于会看到极乐世界,这念头!    念头不但能治病,念头能化解地球的灾难。2010年,这世界上有几个顶尖的科学家,在澳洲悉尼聚会了一次。他们的会议两天,第一天是报告量子力学最新的发现,我们看到了非常安慰,与佛法越来越近了,佛在三千年前说的,现在被他们证明了。那么第二天专门讨论玛雅灾难预言, 美国布莱登博士说,他告诉地球上的居民:只要我们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个灾难可以化解;不但可以化解,而且可以把地球带上更好的走向,这都是用念力。多少人念力才能改变地球?科学家告诉我们一个数字,地球总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这个数目就可以了。那么现在地球居民七十亿,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大概只有一万人。一万个人真正修善、真正积德、真正端正心念,就能够救地球;不是叫七十亿人都改,那做不到。 这什么原因?我们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邪不胜正”。这一万个人正,七十亿人心邪、不正;他正,邪不胜正。 像一个城市里头,能够有十几个、几十个人,这个城市就不会有灾难。这个道理,古圣先贤在经典上常说,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对佛经上所说的字字句句都不会怀疑了。
【净空老法师】遇到什么障碍,把心集中一处问题就解决了 遇到什么障碍,把心集中一处问题就解决了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338集 2013年6月20日讲于斯里兰卡弥陀精舍遇到什么障碍、困难和问题,把心集中在一处问题就解决了   大小乘里头佛都常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你遇到什么障碍、困难和问题,只要你把心集中在一处,问题就解决了,为什么呢?真相大白。心乱了看不到真相;心清净了、定了,真相就现前了。真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相。真相明白之后,你在一生当中,生活里面、工作里面,一样跟大家穿衣吃饭、工作应酬,你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是什么?佛的境界。佛的境界跟凡夫的境界不是两个境界,一个境界,用心不一样。凡夫用的妄心,境是虚妄的,那个心也是虚妄的,他不是真心。真心能现,能生能现,这个物质现象,真心能生能现;妄心呢,妄心能把它改变。真心所现的就是实报庄严土,那是真心所生所现的,加上阿赖耶在里头,就起变化了,把实报土变成四圣法界,把实报土变成六道轮回,变质了。 所以经上讲得好,我们过去看到的时候不能完全体会,“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今天的境界是“心现识变”,脱离阿赖耶识,那就是只有“心现”,没有“识变”,那就是实报土,所以叫一真法界。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之后,我们才真正懂得惠能大师所说的智慧、德相现前,与学经教,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真没关系。 没有一个人不以为第六代祖是神秀   能大师怎么会认识的?他的根很利,上上根,一听就懂了。偶尔,这《坛经》上记得清楚,这个缘由,他卖柴卖到一个客栈,客栈就是小旅馆,柴卖掉了,拿着钱出去,偶尔听到有一个人在房间里头念经,他就停下来听听,念的《金刚经》,他又不知道是什么经,他反正听,听得很有味道。那个人念完之后,他就进去敲门,敲门问他,你刚才念的是什么。那是个老居士,他说我念的是《金刚经》。他说好,你念得很好。他就把听的意思讲给他听,这个老居士大吃一惊,他怎么这么了解,就断定他他的根性太利了。一问他,他是个樵夫,24岁,家里很贫穷,每一天靠劳力生活,早晨上山砍柴,挑到城里来卖,卖掉的时候买一点米、买一点菜回家养老母亲,24岁,父亲很早就过世了。他发现这个人是人才,当机立断就劝他到黄梅去亲近五祖,把他介绍给五祖。那家里怎么办呢?家里他来养,养他的家;给他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可以开个小店了,那很多了。他卖柴火,一担柴几个铜板,银子恐怕手都没有摸过,十两银子对他可不得了,给他做安家费;找了几个学佛的朋友照顾他的老母亲,你安心,你去学,你的家,我们负责替你照管,这个缘多殊胜!碰到这么个好人,影响六祖一生,这个缘影响他一生。   到黄梅,在黄梅八个月,实际上跟五祖只见过三次面,时间都不长。第一次去拜见,五祖问他从哪里来的,从南方来的,南方是没有文化的地区,这大家都笑他,问他来干什么,他说我要来作佛,大概五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一个人,他要来作佛的,这个就不简单。问了几句话之后,打发他到这个碓房,碓房里面舂米、破柴,还是干他的老本行,等于是做义工,把他放在那里。黄梅这个道场有讲堂,他没有进去过;有禅堂,他也没进去过。 他在那里八个月修行修什么?舂米、破柴就是修行。别人不知道,只有五祖跟他晓得,他们两个心心相印。住了八个月,五祖年岁老了要传法,叫大众这些学生,每一个人作一首偈来拿给我看,真的明心见性了,衣钵就传给他,他就是第六代祖。这个话传下去之后,每一个人都认为第六代祖是神秀,没有人作偈子,三天都没有回应。神秀着急,知道大家不作偈子是因为他。 他跟老和尚二、三十年了,是老和尚的得意门生,老和尚每一天应酬人多,大概多数的人不是重要的,都由神秀接见就可以了,有什么问题向他请教,他就解决了,真正重要的老和尚接见,所以没有一个人不以为第六代祖是神秀。他逼得没有办法才写一首偈,写出来之后没有把握,想送又不敢送,最后贴在墙壁上好了,让大家看,如果老和尚看,看不错,我就承认是我写的;如果老和尚说这不行,就算了,就不吭气了。这就是没有见性,见性哪有这种疑惑!自己没把握,写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贴出去了,第二天人看到了,大家都赞叹,都在欣赏,老和尚看了一看,不错,没有说怎么样,大众依照这个偈子修行有好处。   传到柴房,惠能听到了,他一听没见性,就找这个同僚带他到偈子那边去,他说我要去拜拜,他听到了人念这个偈子,我要去拜一拜,种种善根。把他带去之后,拜了之后,他说我也有一首偈子,旁边人都吓呆了:他怎么能作偈?所以他就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下下根人说不定也有上上智慧。那人听他讲得有道理,好吧,你的偈子念给我听,念的时候他就把它写下来,把神秀的盖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子一贴上去,整个寺庙轰动了,老和尚来了一看,跟大家说,没有见性,不要奇怪,拿起草鞋擦掉了,大家就平了,老和尚怕人害他。接着这个同一天,巡寮,巡寮就是整个寺庙到处去看一遍。那个巡寮实际上就是去看惠能,到碓房里面去问他,他在舂米,问他米舂熟了没有?这是禅机,旁边人听了不懂,那问的人就是说:你有功夫是不是成熟了,也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有没有成熟了?他说我早已熟了,就是欠筛,还没有筛。“筛”是什么,求证,让老和尚给他证明。说这些话人听不懂,老和尚听了之后,用拐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这就是告诉他,今天晚上三更到方丈室来。没人懂,他懂。所以巡寮是第二次见面。第三次见面就是当天晚上,在方丈室,老和尚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说出这五句话,“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老和尚后头不讲了,行了,衣钵就给他;船预备好了,送他上船,赶紧离开。说我到哪里去?你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为什么,怕人陷害他,这嫉妒障碍多厉害!老和尚送他走了之后回去睡大觉,三天没有开房门,三天他走远了,追不上。走远了,才开门跟大家见面。大家来问好,老和尚说衣钵已经不在我手上了,大家才晓得惠能找不到了、不见了,老和尚说衣钵没有了,就知道了。分头去找,真的给惠明找到了。 惠明跟五祖没成就而跟惠能成就的原因是恭敬心   惠明没有出家之前是将军,四品将军,这是有武功的人,找到了。他一看到追上来了,没办法,把衣钵摆在路旁边,就给你吧,人赶快躲起来。 惠明这个时候看到衣钵在,去提,提不动,他马上就觉悟了,提不动肯定护法神保护他。所以念头立刻就转了,转过来了,叫着“行者”,大家称惠能为“行者”。说“行者、行者,我是来求法的,我不为衣钵”,这就出来了,出来给他说法,果然他开悟了,惠明是第一个得度的。你看 在五祖会下那么长的时间,天天闻法不开悟,为什么在惠能会下开悟呢?那是真诚心、恭敬心,不是别的。印祖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一个将军连衣钵那个东西,居然提不动,这就晓得那不是凡人,衣钵应该是他的,五祖没有看错人,真诚、恭敬心升起来了,求法的心升起来了,这几句话当中他就开悟了。开悟之后,路上碰到追的人,告诉他,这一条路不要追了,没有,我都看过了,让能大师平平安安的躲过了这些寻找他的人。 无论干什么都能成佛,不是一定要读经、一定要拜佛   最后他到猎人队去当伙夫,替猎人烧饭,做厨房,猎人吃肉,他吃肉边菜,十五年,这个十五年他的功夫不断向上提升。所以我们晓得, 在黄梅舂米、破柴,那就是他在那里修禅;猎人队十五年他也是在参禅,大修行人,这个就是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里头“四德”的第一条,“随缘妙用”。无论干什么都能成佛,不一定是一定要读经、一定要拜佛,不是的,在所有境界里面你看破了、你放下了,就成就了。一切境界他知道心是一切法,法是一切心,心、法是一不是二,执着、分别、起心动念没有了,他练这个东西。 无论在生活上、工作上、待人接物上,学什么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修的这个。所以一切没有学过的东西,你问他,没有一样不知道。   前面我们读过,“观一法即一切法”,“一法”是心,“一切法”是境界,境界是假的。从哪里来的?心现的。一即一切,这是“假观”,在这个“假观”里面得清净心。再观一切法即一法,一切法是万法,一法是心,这叫“空观”。“空观”破见思烦恼,“假观”破尘沙烦恼。“中观”是“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心境一如,心境不二。心地清净了,心境都不存在了,统统放下了,这就是大彻大悟,这就是明心见性,这个得到彻底的解决了。“中观”破无明,证法身。   …… 佛陀的教育是让我们在梦中知道在做梦   十法界是一场梦,不是真的。“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永嘉大师《证道歌》里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么 佛陀的教育是什么?教育是让我们在梦中知道在做梦,妙就妙在此地。一般人做梦中他不知道在做梦,梦中他造业,妄想、分别、执着,他干这个。 真正知道在做梦了,一切随缘,恒顺众生,你要什么,给你。我有财富你要,统统给你;我有房子你要,我也给你,欢欢喜喜,为什么?梦中,假的,不是真的。那给了怎么办?我们自己没有了,妙啊,你把这个给了,你得的时候,比你原来的更好,你自己也没想到,为什么?梦嘛!你要是问什么原因?那就是能大师所说的“本自具足”,你怎么能丢得掉?你“本自具足”嘛,所以越舍越多。舍财得财,舍法得智慧,舍无畏者得健康长寿,这事实真相搞清楚,你心是定的。一切众生个个是佛,大家平等的,没有哪个比哪个多、哪个比哪个少,没有,根本就没有,那都是虚妄的分别、执着,实际理、体没有这回事情。所以佛陀教育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见性,开发自性里面的智慧宝藏,样样齐全。全到什么程度?整个宇宙是你自性变现的,整个宇宙缺什么?!
【定弘法师】每日坚持护生,不与虫蚁众生结命债的方法   「世人举足动步,无不是罪」。这世间人,没有学佛的,没有接受到因果教育的,确实举足动步无不是罪。「即以行路而言,一生误伤物命,不知几千万万矣」。这个不要问别人,就问自己就晓得,在过去如果没学佛,不要说主动、故意去伤害物命,就是误伤的物命,都不知道有多少,可能一脚踩下去的时候,已经好几条生命都命丧黄泉,死得非常的凄惨,所以怎能够不留神 ? 「曾见沙弥律中,有行步不伤虫蚁咒,甚为简易,宜於每日清晨,未下床时,先默念佛号数声」。这是用沙弥戒律里面的威仪门,二十四门威仪里面它提到的。这个我们在家人也应该学,为什麼?提起我们护生的慈悲念头,因为如果不留神,难免无意中伤害很多的物命。   行步不伤虫蚁咒,这是求佛的、求三宝的加持,让我们在走路当中不要伤害到生命。这种真实的愿心,自然感应咒力加持,使到我们真的能够做到不跟众生结这些命债。这个做起来很简易,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还没下床,就先合掌默念十句佛号,然后再祝愿,祝愿有一首偈子 , 「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於足下误伤时,愿汝即时生净土」,有的书是说 「若於足下丧身形,愿汝即时生净土」。这是什麼?祝愿这一天从早到晚,这些众生自然都能够避开,不要被我伤害,如果万一误伤了众生,也希望它们能够立刻蒙我这个愿力,蒙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发出这种良善的心。这种心就会有力量,它就加持,不信大家可以试试看,你每天这麼做,真的会减少很多误伤众生的这个问题。「随持咒七遍」,然后再念七遍咒,这个咒很简单, 「 唵地利日利娑婆诃 」,念七遍。「持过七遍,然后投足於地,则无误伤之患。按此咒,不问智愚,人人可诵,子弟六七岁时,即宜教之,习惯,则仁慈之念,自幼培植。未始非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之助也」。这是养成一个习惯,一开始可能有好几天都是忘掉,但是不要紧,慢慢的去练,慢慢养成习惯,你就早上一起来第一念头就想到护生。咒子也很简单。如果孩子从小就受到这样的训练,他习惯了之后他仁慈之念就深厚。仁慈是品德,一个有仁爱心的人,他品德就会很好,自幼就能够经过这样的培养,他将来长大了必定是一位仁人君子。所以这难道不是黎明即起,孳孳为善的辅助吗?所以佛化家庭你看多重要。佛陀教育从小就给小孩加上去,让他养成一个慈悲的、利他的价值观和宇宙观,这样多好! 文档恭录: 《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三十五集) 2008/12/12 钟茂森博士主讲 档名:52-297-0035
【净空老法师】贪嗔痴慢放不下,建多少尊大佛该遭难还得要遭难 贪嗔痴慢放不下,建多少尊大佛该遭难还得要遭难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315集 2013年6月7日讲于斯里兰卡弥陀精舍  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对净土信心就坚定了,不会再动摇了。 还会半信半疑,那就是有深入经藏的必要。深入哪个?不要找别的经,就这一部经,就这一部注解,你在这上下上百遍的功夫、千遍的功夫,你自然相信,为什么呢?能开悟。搞多了、搞杂了你开悟不了,为什-么呢?杂修,你的时间、精力分散了。我在一部经上是“定“,这一部经就是持戒。我就学这个法门,我的用功那就是修定,就在这一部经上,一遍、十遍、百遍、千遍、万遍,这就得定了。有人十遍得定,有人百遍得定,有人千遍得定,有人万遍得定,得定就开悟,开悟的境界是平等的。   到底什么样的“定“能开悟?这个与我们过去生中修学有关系,与现在勇猛精进有关系。所以决定不能搞杂、决定不能搞乱。对于这个世间决定不能贪恋,要放下。 真正修行修什么?你看看佛教的起止,这是代表的佛教的起止就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在哪里修?在生活中修,特别是人事环境,我们对待一切人有没有修布施波罗蜜。布施什么?布施法喜。法喜不得了,大经上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无论什么人你见到,你都生欢喜心,布施法喜。法喜是性德了,是自性流出来的功德。不能看到众生不高兴就发脾气,那你是在布施什么?布施烦恼。布施烦恼就是你在造罪业,你错了。 要布施持戒,持戒就是为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个社会像我这个样子,这个社会好不好,如果社会不好,这样子不能现出来。这个样子是什么?贪嗔痴慢的样子,这不是好样子。要是示现不贪、不嗔、不痴、谦虚、不傲慢,佛对于任何一个众生都谦虚、都恭敬,这是我们应该要学的。 佛对于一个叫花子都恭敬,为什么?知道他本来是佛。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他造的恶业太重了,这佛清楚。看他的本来面目他是佛,所以恭敬心升起来。叫花子遇到佛也知道,佛修得好,我修得不好,佛有那么大福报,所以讨来一点饮食拿来供养佛,供养佛修福。佛接受,接受他的供养,让他种福,慈悲到极处。决定不以一切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为对一切众生。   我这个房间里面,现在住的房间里蚂蚁很多,他们要把这个蚂蚁捉出来,不必。印光大师七十岁之前他住的地方有这些小虫,他的侍者想尽方法把它移出去,不要,让它在此地,让我看到他们,我的德行不够,真正有德行感动他们,他们自然离开了。 印 祖七十岁之后无论到哪里去居住,这个房间本来这些东西都有,他一住都没有了,再去找,一个找不到 。所以它事情显示,好事不是坏事,说明我的修德还不够。 看到这些提醒自己,我要认真努力修行,我要忏悔,我要改过,不必把它移出去。我真正有德行,德行的感召,他们自动迁单、自动离开,这是出家人。对于一切众生修布施波罗蜜,修持戒波罗蜜,修忍辱波罗蜜,能忍。纵然这些小虫它伤害我了,它带着病菌,我在这里死亡了,我要感谢它,为什么呢?我早一天离开这个世界到极乐世界去了,它没有害我,这是我们应该要理解的。   祖师示现的榜样,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我们要真干,我们遇到,怎么可以把它驱逐出境!要与它和睦相处、共荣共存。它到这个房间来无非是找食物的,我们有这些吃的东西喂它,把它撒在院子里头,它知道它会到院子去吃,就不会到房间来了。它来干什么?找食物,所以我们要以一些布施,他们喜欢的一些东西供养他们。   我在澳洲居住在乡下,以后我在后面又盖了一栋,面积跟原来一样大,原来是两层楼房,面积一样大,新盖的,我搬到后面去住。头一天,新房子,第二天早晨起来到洗手间,看到洗手间里面统统是蚂蚁,新房子它怎么进来的?我就跟蚂蚁菩萨说话,我说: 蚂蚁菩萨,你们从哪里进来还从哪里出去,我给你三十分钟,我到外面去念佛,三十分钟之后,你们离开,我要用洗手间,我要洗脸、刷牙,要用洗手间。我就出去,外面是走廊,在走廊念佛,半个小时再进去,一个都没有了。好商量,不必把它赶走,真的走了。我们用真诚心对它,不讨厌它,跟它商量。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活的,现在的话统统是有机的、有生命的,念珠一般的物质它都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性德,迷了之后就变成受想行识;觉悟了是见闻觉知,迷了叫“受、想、行、识”。你看水会看、会听;桌子会看、会听;地毯会看、会听;墙壁也会看、也会听;屋顶也会看、也会听,懂得我们人的意思。植物、矿物都懂得,何况小动物,所以我们用至诚心去感动它,决不伤害它,伤害就结冤仇了。连这些小动物你都这样的爱护它,何况是人!对人怎么可以不爱护? 你爱护他,你才能成就他,成就他就是成就自己,伤害他就是伤害自己。伤害什么?伤害自己的性德。没人想到,诸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我们看不到了,为什么?不知道经教,就不晓得表法的意思。我们看到佛像、看到菩萨像、看到罗汉像、看到圣人像,不懂得他表法的意思。 如果你真正了解,你看到他如同看到真人一样,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会忏悔、会改过、会自新,这个供养佛像的功德无量无边。不是迷信,不是把他当神明来看待,他是来提醒我的,是来教诲我的,有这个作用在里头。没有看到他,没有人提醒,我们毛病习气会出来,有人提醒马上就能改过,就能回头,所以供养佛菩萨形象功德无量是这个意思。那么造大佛像当然功德更大。   那么今天造大佛像有没有功德?很难说,为什么?没有人知道佛像代表什么。所以讲经教学有用处,大家都明白了,看到佛像表法的时候,生起功德。所以 不知道佛、佛像代表什么,以为我建一个大佛像可以保佑这个地方,你真懂得,他真保佑;你不懂得,他不能保佑。他提醒你,你觉悟了,你真能改过自新,境随心转嘛,我心变好了,外头环境就都好了,这就保佑了,道理在此地,不是迷信啊。你建造佛像,心里没有改变,还是自私自利、还是损人利己、还是贪嗔痴慢,这个地方该遭难还得要遭难,没有起变化,盖什么、多少尊大佛都没用处,必须真正明白了。不是迷信,真能起作用,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得。所以,佛陀示现,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也是一期的示现,这一期的示现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接引无量无边、无数的众生在极乐世界成佛了。   那么这个成佛跟阿弥陀佛都是有缘之人,没有缘的人接触这个宗教、接触这个法门他不相信,他不肯依教奉行,他没有意思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跟佛无缘。虽然无缘呢,他这一生结了缘了,那就看他,如果来生后世再遇到,阿弥陀佛寿命长久,这个道场永远建立,那么将来缘成熟了,他会往生,时间之远、近这是缘分。 我们在这一生遇到了,这就是过去生中跟阿弥陀佛结的缘,这一生成熟了,我们这一生可以往生。一定要争取,决定不能把这一生疏忽了,早一天到极乐世界。
【净空法师】有些看似违背戒定慧的行为,其实是菩萨的密义密行 有些看似违背戒定慧的行为,其实是菩萨的密义密行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247集 2013年4月2日讲于香港   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众生,能够恒顺众生的知、解,恒顺众生的烦恼习气,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罗蜜,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让众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到潜移默化。看这个众生的根性,根性利的,很短的时间他就悟了;根性钝的,烦恼习气很重的,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确实有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转变过来;根性利的几个月、一年、两三年转过来的,根性利的。   菩萨有耐心,菩萨有定功,不会被境界所转。菩萨对于一切万法,体、相、作用他清清楚楚,一丝毫都不模糊,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凡夫不知道。 有些认为凡夫看似错误的行为,与“戒、定、慧”相违背。凡夫之见,不知道他那个作用是度另一类的众生,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觉悟,这就是所谓菩萨的密义密行到几时恍然大悟,你对他才五体投地、恭敬赞叹。没有进入这个境界,往往批评、毁谤,古今常有,不足以为奇。   一般学佛同学,上上根人很少,黄念老告诉我,往后上上根人可能没有了;下下根人也少了,下下根人老实、听话、真干,他也很容易成就。 麻烦是当中这个阶段,不上不下,我们称为上中根性,不是上上,是上中根性,这个阶段的人多,这个阶段的人很难教化,为什么呢?他不定性,疑心很重,心浮气躁。菩萨度化这些众生显示无尽的慈悲,正是佛门所谓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学佛几十年不受用的原因是心中塞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    夏老会集这个经题会得太好了!不是自己的意思,是宋译的经题跟唐译的经题两个题合在一起。宋译的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汉译的有一个本子经题是《清净平等觉经》。他把这个重复的这个字“经”去掉,这两个题合起来:《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妙极了!把这一部的经意,从这个题里头完全显示无余。不但这一种本子,五种本子意思都在这一个题目当中,会集得太好了、太妙了! 可以说,这个题目就是释迦牟尼佛自己定的,在经题当中被夏莲老看出来了,把他选出来做经题。   那么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是诸法实相,就是法界全体,就是诸法平等体性,但能念念相继,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故曰,得平等住”。   为什么心里头所住的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都没有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叫“心有所住”;不放在心上,这心就无所住。 今天我们世间人,心里住的是什么?是自私自利,是名闻利养,是七情五欲的享受,是贪嗔痴慢疑,这是六道众生心之所住。他心里有这些东西,而且这些习气非常严重,真的是牢不可拔,这个情执太深了!这就说明修行这么年, 为什么经学了几十年都不得受用?原因就是这些东西塞满了我们的心性,阿弥陀佛装不进去了,你的心里装满了。所以,要把已经装在心里面这些东西,把它清除掉,要把它看做是垃圾清除掉,清除得干干净净。善念、恶念统统清除,为什么? 恶念感三恶道,善念感三善道,统统都是轮回业。你要不把他清除掉,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不管做什么,统统叫轮回业。为什么?你是轮回心!轮回心念佛也是轮回业,出不了六道轮回。轮回业里面的善业,你所念的、所思的、所行的,将来果报在人天。人天在轮回当中,没出轮回,就这么回事情!   我们今天既然发心想求净土了,就认真把这个心放在极乐世界上,不放在轮回上。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别的念头,这是个真正念佛人啊!一心只想求生极乐世界,其他的念头全没有了。对这个世界不存任何指望,只要有指望就有麻烦,你就出不去啊!对这个世界一无所求,只求往生极乐世界,就这一念,你决定得生,阿弥陀佛决定不辜负你。现在人喜欢怀疑,我们对阿弥陀佛不怀疑,任何人讲的话都靠不住,阿弥陀佛讲的话可靠,我们要相信。   “如是安住”,这就叫得平等住了。 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的念头都摆平了,一切念归一念,这一念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叫真正念佛人,真正是弥陀弟子。
【正能量】宁夏“托举哥”40分钟悬空坚守救被困男孩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d698767be23f0d522bc9a179fe040c812240c745&urlrefer=d7f04e9d72cc000ab19b9add9e030414 图为周波冒着生命危险,以托举的姿态坚持了40分钟,直到消防官兵将孩子救下。 (图片由消防部门提供) 4岁男孩被卡在防盗网上,小小的身体好似风中飘零的树叶,如果不及时施救,性命堪忧——看到4岁的孩子获救,周老爷子和杨女士失声痛哭。40分钟的救援过程似乎那么漫长。 3月19日18时许,家住灵武市东塔小区3号楼的周波喊父亲回家吃饭,刚找到老爷子,就听6号楼处嘈杂声不断,两人循声过去看个究竟。 在6号楼的4楼,一个小孩脑袋被卡在窗户外的防盗网上,下半身悬在半空中。“得赶紧救孩子!”周波一念闪过,冲上4楼。房门紧锁,家里肯定没人。敲开了3楼住户的门,主人也急着帮孩子一把,但上下两窗之间相隔太远,没法够到孩子。 孩子脑袋夹在防盗网缝隙里,如果没人在下面托住,不掉下来也会窒息。周波将凳子放在三楼窗户边上,在户主的辅助下,将身子探出窗外。他一手抓住墙外10厘米左右的突起,一手托住孩子的脚。看着只有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惊险一幕,有的人反应过来:“快打119、110!” 不会再有比这更漫长的半个小时,孩子在安慰声中停止了哭闹,周波的手臂却失去了知觉,扶着他的3楼户主分明感觉到周波的腿在不停抽动。与此同时,小区物业人员爬上楼顶,为周波和孩子加油鼓劲,有群众在尝试砸开4楼住户房门。 18时35分,银川**消防支队灵武中队官兵到场,立即破拆了大门和窗户,成功救出孩子。120急救人员表示,孩子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此时,周波因极度紧张和体力透支动弹不得。 孩子的母亲杨女士说,孩子被夹住之前曾和自己通话,翻出窗户是为了捡起掉在窗台外的手机。(记者 朱立杨)来源:宁夏新闻网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d698767be23f0d522bc9a179fe040c812240c745&urlrefer=d7f04e9d72cc000ab19b9add9e030414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d698767be23f0d522bc9a179fe040c812240c745&urlrefer=d7f04e9d72cc000ab19b9add9e030414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d698767be23f0d522bc9a179fe040c812240c745&urlrefer=d7f04e9d72cc000ab19b9add9e030414 获救的孩子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图片来源:宁夏新闻网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d698767be23f0d522bc9a179fe040c812240c745&urlrefer=d7f04e9d72cc000ab19b9add9e030414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d698767be23f0d522bc9a179fe040c812240c745&urlrefer=d7f04e9d72cc000ab19b9add9e030414 祝愿周大哥一生平安!愿天下的好人都一生平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境随心转】发人深省的伤痕实验 发人深省的伤痕实验 美国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 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怵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不同;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看来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 这个实验同时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西方格言: 「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吗? 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剔的眼光……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外界眼光。如此看来,一个人若是长期抱怨自己的处境冷漠、不公、缺少阳光,那就说明,真正出问题的,正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他对自我的认知出了偏差。 这个时候,需要改变的,正是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处境必然随之好转。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来看待你。」这让我们想起了江本胜博士著名的水结晶实验——善美的心境造就了美丽的水结晶,善美的心境也可以成为他人温暖的天堂,同理,狭隘自私的心灵,可以变成自己和他人的地狱。 如果我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都有一份美好的心境,那么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生活。人生难免会遇到不顺和不平,智者告诉我们「如果不想痛苦,就舍弃会带来痛苦的心念和行为;如果想快乐,就培养会带来快乐的心念和行为。」就是这么简单,完全取决于您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决定。
生命的归宿有了坚定的方向——关于《极乐颂歌》的创作(黄慧音) 生命的归宿有了坚定的方向 作者:黄慧音 有一个陌生来处的信,载了附件在我电脑信箱里守着好一阵子,我居然没有发现它。 那一天我心血来潮,一早就念佛,心身顿感宁静安住,平时念佛不多,我忏悔百忙中一直忽略了做功课。同一个当下,按键启开了那守待已久的小信封,是一封叫《极乐颂歌》的文字。殊胜因缘它到来了。 江西诗人谢轮,庐山脚下千年古刹东林寺,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大安法师,净土宗,西方极乐世界,极乐颂歌。我的人生和音乐世界从这一刻开始变得更殊胜了。 谢轮的歌词让我想象不到有更好对极乐世界的描述,而且也非常符合作曲的分段框架。谢师兄是一位文字艺术兼概念策划的才子。 极乐世界用音乐来述说,那该是如何的一种乐声。我把所有歌词看了几遍,选择了空灵广阔,宇宙意象为创作的蓝图。阿弥陀佛简单四个字,却涵盖了无尽所有。这启发了我作曲的方向,以简单的旋律带出歌词最深远的体悟。 编曲比喻曼陀罗华,采用的音声配搭,须能让听者投入一个没有实相攀附,自在串游的空间,让触觉感受无我虚空的飘逸。和弦像八功德水般,深里出浅浅里入深亦同体和合。歌声比喻杂色诸鸟,和鸣哀雅,清凉寂静,无要个人情感起伏的展现。 混音不突显唱词,歌声与乐声相辅相成,制造天外之音混合的意境,以感受音声为主,了解词意却在深深信服切切景仰之后。念阿弥陀佛,一开始不就是这样的声声相应。肯定了这些概念标准,我把它们给消化掉,融入心底,放下,回到现实工作岗位正式开始一个以音乐赞扬极乐的旅程。 蔡豫是一位可遇不可求的工作伙伴和知己。我们都有一样的理念,要为佛乐耕耘奉献一生。极乐颂歌,从作曲,编曲,唱诵,录音到混音,我们分担更分享了每一个过程和点滴。这段日子,谢轮成了我们的好朋友善知识。来往的电邮信件,一直在互相鼓励,讨论与交流,我也更深一层的了解了中国佛教,净土文化,还有大陆风情。 在极乐音乐的创作中,每念着歌词,每念着弥陀,皆感受清泰安稳。创作灵感因此种安住之心而泉源不绝,奇妙殊胜,不可言喻,那可是修行在工作里。十七首极乐颂歌就这样在诸佛菩萨的加持护佑下圆满完成。 还记得《主功德》前奏编曲钢琴的旋律,是一打开琴键即兴弹出来的。幸好那时蔡豫也把电脑准备好了有录下来。在没有编谱写谱习惯性的情况下,我相信自己弹不出第二回。这是专辑编曲里我最喜欢的一段创作 ,那也是因缘和合的促成。这首歌,后来也成为我的母亲,谢轮,蔡豫,还有自己的最爱。 记得那一天蔡豫录唱《水空地功德》,他病了,我也累得不行,身体发冷又发热,感到虚弱。我说不如尝试在痛和苦里找寻极乐世界的善美,或许另有感悟。结果我认为这是他唱得最到位的一首。《水空地功德》排在第一盘光碟最后一首,一直让我余音未尽又缭绕,要追逐下一段极乐情景去。 用了一年的时间把专辑制作完毕,我感触很深,泪流满眶把母盘带上飞机去了人生第二趟大陆,交给东林寺。这是我耕耘佛乐以来感到最幸福完美的一次,因为生命的归宿有了坚定的方向,极乐世界种种功德清清楚楚烙印在心,梦里更畅游了好几回。 西方极乐国,法王阿弥陀,十方一等庄严刹。有幸在这一生,以音乐来歌颂,我何等福报。感恩无尽。虔诚合掌,礼拜西方,千万亿劫,不见不散。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