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野鹤💦 迎来春景
如云般朝出暮归,如鹤一般自由漫步于田野。
关注数: 1,096 粉丝数: 9,172 发帖数: 100,332 关注贴吧数: 48
盆景枝条布局技巧 需要掌握这些方面 花能这么养 昨天(转发) 喜欢玩树木盆景的盆友都知道,造型枝对于盆景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造型枝的布局或分布,除了要美观大方之外,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形态,能够带给人一种灵动的立体美感。那么,盆景的枝条怎么布局呢?盆景枝条的布局,一定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 盆景素材出枝情况,至下而上看,如果第一出枝位在左边的话,那么第二出枝通常就需要出在后方;第三出枝通常就需要在右边,而第四出枝就保留在前方。按照这样的排列顺序,周而复始向上,直到结顶。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出枝参考,并非唯一和固定的出枝模式。 枝条布局好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枝条的大小和长短了。如果左边第一出枝位的枝条比较短小的话,那么右边的第一个出枝就比较适合制作成大飘枝,两者要形成比较大的反差,对比鲜明。而左边的第一个短小枝,通常起到的是一个铺垫和点缀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对于前后枝来说,一般是起到遮盖和丰富树干的作用,让盆景素材的干身显得不会那么单调。需要指明的是,右边的大飘枝是一个重点的枝托,一般出现在主干的1/3-2/3之间的部位,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保留一个枝条作为大飘枝来定托和培养。 但通常情况下,大飘枝正下面是不需要保留出枝的。当然也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干身比较高的时候下面往往显得比较空洞,那么我们可以在大飘枝下面保留一个短小枝来点缀或补空。但有些盆友对于大飘枝下面的空洞部位,也可以利用大飘枝的下跌效果来弥补空间,从而让干身显得不会高耸而太单调、空洞。 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许多盆友通常选择将第一出枝位作为大飘枝,下面不保留任何枝条。这在悬崖式、临水式的造景过程中比较常见。同样的道理,如果第一出枝位作为大飘枝来培养的话,那么在它对面上方的部位的第二出枝就要相对短小一些,前后出枝也同样和上面所说的那样保留。 从盆景的整体布局来看,枝条的分布应当四面出枝,八方分布。也就是说,盆景树干的左右前后都要留一定的出枝,然后在造型时,再对树干上四面八方的枝条的分布进行取舍。要求做到枝条疏密有致,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大小长短不一,让盆景具有立体的动感和虚无缥缈的意境之美。
原木大板桌 8月10日(转发) 1.采集根材: 根雕贵在自然,好的根材并不是随处可见的,需要下一番工夫去采集。山崖、山林、河畔、采石场甚至农家的柴堆,都是具有一定天然造型的根材的栖息处,初春或冬季采集最好。 2.去皮清污: 去皮的方法有鲜剥法和浸泡法。前一种方法可用于刚采集到的鲜根材,具体做法是将树根用水洗干净放在露天地上2-3天,让根部的水分蒸发,即可用刀于断口处撬起皮层并剥除。浸泡法适用于放置时间较长的干枯根材。将树根浸入水中数天,直至可剥除皮为止。仔细地清除根材上的纤维及孔隙内的泥沙,不能损伤根材和破坏纹理。 3.构思造型: 有了根材不要着急动手雕刻,而要很好地构思一下应加工成何种造型。根据经验,有的材一眼就能看出造型,有的则需要琢磨数日、数月甚至一两年才能构思出最佳造型。 4.雕刻成形: 构思好后就可动手加工,去掉多余的根须,断面用火烧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状,以达到自然美的效果。雕刻时不要刻意追求逼真的形象,应以天然为主,以抽象、夸张、变形、朦胧的形象体现树根的天然造型,增加其欣赏价值。有些根料残缺不全时,可选用同一质地的根料进行拼接,手法要精巧,不能留痕迹。 5.打磨: 用粗砂纸将根料打磨一遍,将伤口痕迹磨平,再用细砂纸抛光,使表面光亮可鉴。用砂纸磨擦时用力要均匀,以免破坏其原有的色泽和纹理。 6.上色: 上色的原料是清漆,在根材上涂三遍即可。实用根雕工艺品可上调和漆,使其古香古色,增强典雅的艺术效果。上色可使根雕工艺品保持自然色泽,并能防止虫蛀和腐烂,延长其寿命。 7.命名: 好的根雕工艺品要配上好的名字。起名时可根据其造型特征及意境等全面考虑,一个好的名字可让根雕工艺品增加价值。
“树桩断枝补救”之法,玩盆景必备之技术 花草盆景 今天(转发) 人和动物,某一部位如果受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可导致该部骨折。 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坏死,后果非常之严重。 大自然中的植物,受环境或天气的影响,亦有枝折花落的时候。 我们制作盆景,有时往往也难免会折损枝干。 如果,折损的枝干不是很重要。 那还好,大不了留取未断半枝再次造型,或者干脆整枝清理。 但是,如果此断枝对盆景整体造型来说,非常重要。 一旦舍弃,造型必坏。 若是在此处重新留枝,又得耗费很长时间重新造型。 怎么办? 不急!咱今天就来当一回“外科医生”,补救“伤员”! 发现断枝,紧记一点: 只要枝干未完全被折断,哪怕是枝干仅剩一半左右的树皮相连,就有挽救的可能,不要轻言放弃。 现在,请跟我一起来操作: 首先,小心地将折残枝的断口相接,尽量做到“严丝合缝”。 然后,取一段超出断口长度、较为直硬的中号细铁丝。 将铁丝一端先缚扎在与母体相接的断枝端,随后把接合好的另一端绑固于细铁丝上(此原理相当于接骨的夹板)。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若折损枝为曲枝,操作时宜将铁丝弯成与断枝相适应的幅度。 绑扎定位之后,按青苔3份、山泥7份的比例,用稀释后的维生素B12液拌匀,然后涂抹接合处。 最后,再用棉布或棕皮包裹断枝伤口。 外包裹物选用棉布和棕皮的原理,是为了使伤口能既透气又保温。 处理好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护理,但不宜摆放于风口处。 愈合护理期,记得要常淋水以保持湿度。 由于树种不同和损伤度轻重之异,树桩愈合期亦有长有短。 一般情况下,经1至3个月的养护,折损枝伤口基本愈合。 此时,可将树桩盆景移往原处,进行正常培育。 半年之后,可拆除包敷。 最后,小编提点一下: 如果被折枝属于轻度损伤,既对生长无碍,又不影响整体造型,大可不必处理,让其自然愈合。 如果实在不放心,就用麻绳直接包扎即可。
8月份,盆景该怎样养护? 唯美盆景 今天(转发) 8月气温与7月相比,虽然有所降低,但要比6月份的平均气温高得多,是一年中月均气温第二高的月份。就全国范围而言,8月份降水量少于梅雨季节,属于高温干热的月份,对相当一部分的观叶盆景,特别是对喜凉爽湿润环境的盆景种类具有很大的威胁。为此,对盆景施肥、浇水、遮荫等管理,不可掉以轻心。 8月份的盆景养护管理不同树种养护,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心仪”的盆景需要照顾! 01.黑松 黑松:六月份至七月份是黑松剪芽短针的好时期。待八月份对二次芽进行切芽整理,不要忘了利用肥料来提升树的长势。 工作:修剪、切芽、消毒、金属丝蟠扎定型 02.五针松 五针松:8月份正值夏季,部分针叶出现不规则发黄要对其养护进行处理改善,而混杂部分的枝叶进行裁剪,以改善腹部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下月开始可以进行金属的加固。 工作:修剪、摘芽、消毒、养护 03.真柏 真柏:真柏不耐修剪,但可剪去顶尖部以促生侧枝。应及时修剪,叶多的地方剪短、下垂的叶片摘除,以保持树冠的浓密。每年的4~9月尾进行最后一次芽头处理,芽长长的地方用手掐芽,以防伤口呈锈色而影响美观。若需要整修较大的枝条,建议在休眠期进行。(注意:在气温高时进行修剪,容易引起杉叶螨虫害。) 工作:修剪、摘芽、消毒、金属丝蟠扎定型 04.杜松 杜松:与真柏一样,在九月中旬可以进行最后一次的摘芽,养成木也可以进行裁剪和整枝工作。在冬季植物进行休眠停止生长时,要对植株的病枝、弱枝、枯枝、虫枝进行修剪掉。 工作:摘芽、消毒、修剪、金属丝蟠扎定型 05.枫树 枫树:到夏季为止的除叶工作有了一定效果,全体叶片大小整齐的时候。养成木的话需要进行彻底肥料管理。 工作:消毒、修剪
罗安平 | 根雕艺术:人工创作与自然结合下的魅力 根雕界 根雕界 6月24日(转发) 根雕艺术:人工创作与自然结合下的魅力 摘要:根雕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与艺术规律,具备特定的根艺价值,其价值由自然美与艺术美相互结合而体现。而要体现根雕作品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必以其创作要素深入融合根材本身独有的特征切入。经“观察—想象—灵感—连接”过程,糅合人工与自然而精心创作出作品,从而展现根雕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根雕艺术;根艺价值;创作要素;艺术魅力 我国的根雕艺术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雏形,古人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可见那时的人们已具有原始的审美取向。根雕艺术发展至今,经过了数次的起起落落,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也随之出现逐渐繁荣的景象,对根雕艺术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强,根雕艺术亦进入渐进式完善阶段。根雕艺术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在我国的艺术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且积极的影响。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根为载体并融入美学理念的一种雕刻艺术,它以树根或竹根(包括部分树干、根须、结瘤、自然形成的孔洞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巧妙运用艺术手法及制作方法,而创作出的人物、动物、植物、器物、风物等不同艺术形象的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其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即在根雕创作过程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地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盆景矮化:8种常用方法 致匠园艺 今天(转发) 制作树桩盆景,除了栽种时选用植株矮小的品种外,还可以对较高大的品种进行矮化。 成品树桩盆景,为使其能长久保持盆树矮小、便于观赏,也需进行必要的矮化措施。 那么,促使树桩矮化的方法有哪些呢?且听小编与你慢慢道来! 一、摘心、截顶处理 用手摘去嫩梢顶部,称摘心。 用锯子或剪刀截除已木质化的枝梢顶部,称截顶。 摘心和截顶的主要作用是除去树木的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达到矮化植株的目的。 摘心、截顶大多在春末至秋初之间进行,因为在这段时间,植物代谢作用强,营养生长快。 二、施矮化剂 施用对植株起矮化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常用的有矮化素、多效唑和比久等。 树种不同、适用的矮化剂的品种、浓度和施用后的效果也不同。 如用注射器向紫竹的竹节注射0.1%的矮壮素溶液后,其节间仅2-3厘米,比未注射矮壮素的竹节缩短一半多,效果非常明显。 三、控制外部条件 适当控制水分、光照、温度、湿度、通风和土壤肥力等外部条件。 为防止树桩徒长和疯长,这些外部条件不可过多地提供,只需能基本满足树桩的健康生长即可。 四、浇 水 浇水次数、浇水时间和浇水量应根据季节、树种等因素灵活掌握。 春、秋季盆景应隔日浇水1次,夏季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入冬后几天浇1次。 耐湿的植物可多浇水,耐旱的植物要少浇水。
月季夏天不生长是怎么办? 转自:许木木说月季 月季夏天突然不生长不发芽是怎么回事?今天木木带大家一起探究一下缘由。 1:月季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会出现很多“异常”,在中国大部分范围内,由于温度的急剧升高和降低,月季都会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此时月季会进入短暂的停止生长阶段。 2:低温会导致月季落叶或叶片枯黄,高温也会导致相同的症状,高温状态下,月季的叶片也会出现黄叶的症状,就像缺乏叶绿素一样慢慢变黄。 3: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夏季想要打破高温恢复生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温度高于30度时,从早上9到10点一直到下午4到5点左右就要开始遮阳,选择折光率75%左右的黑色遮阳网即可。遮阳时遮阳网尽量离月季越远越好也就是挂的越高越好,只要能遮到阳就可以了。 另外,正常生长的月季在夏季对水的需求会猛增,保持充足的水分也是让月季正常生长不被拖后腿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正常种植半年以上的盆栽月季,夏季基本上都要一天一浇,具体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横梁。 4:最重要的是,夏季想要月季不出现问题并且持续生长,还需要继续定期给肥,盆栽月季水溶肥和叶面肥一个也不能少,水溶肥补充大量元素氮磷钾一周一次,叶面肥补充中微量元素一周喷一次叶片。这可以防止叶片发黄,也可以促使月季保持活力继续生长。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加入一些海藻素或芸苔素,可以更好的激活细胞活力。 5:无论怎么做,我们都无法逆天而行,夏季高温带来的生长缓慢是一个无法突破的事实,我们能做的就是突破夏季僵苗使月季始终保持生长的活力,待到温度稍稍降低时可以快速恢复生长。
菜鸟讲堂 | 松树养护经验谈 岭南盆景 今天(转发) 松树是比较难玩的树种,但又是最有魅力的树种,以下是结合了国内外高手的经验整理出来的文字,自己认为是比较完整了。不过不是太好理解,可能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结合玩才能慢慢吃透。松树的秘密都在这里了,有心人自然会慢慢理解透的。 一月 完全处于休眠期,是最佳观赏期,可进行蟠扎造形疏枝拔针作业,前年未完成的摘叶应在此时完成。除极寒地区,可在室外过冬,有条件移入空调房间。由于冬季季风极易使盆土干燥,须注意浇水。 二月 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也最宜蟠扎造形、大幅改型和缠铝丝以及疏枝拔针作业,加工后的松树宜放入温室保护。进入二月下旬害虫开始活动,可泼洒三十倍的石灰硫磺合剂预防虫害。 三月 春回大地,气温回升,冬芽萌动。三月也是改型和缠铝丝的好时期,三月下旬是换盆的最佳时期。换盆时对幼树的直立根要剪除,缠绕根进行矫正。换盆时刀具不锋利和树根的过度干燥会对树造成伤害。换盆尽量在四月下旬前完成,土的配比为赤玉土和桐生砂七比三左右为宜。上盆后的松树需直接见阳光。换盆后一个月内不可施肥,之后大肥大水无妨。三月是剪中芽的好时期,一次回缩后可以再次回缩使小枝的对面也逼出芽来。 四月 四月上旬最适合换盆,进入中旬由于蜡烛芽开始增大可以对特别旺盛的芽进行摘绿(手指断芽)处理。四月可以开始施肥。黑松喜水肥,氮肥为主的固体肥从四月起可以施到十月止,一月一次。盆可2--3周转动一次,以使受光均匀。 五月 冬芽已长长呈蜡烛状,上旬把没摘绿的摘好。树势强的树冠和枝头部会尤显粗壮,可在芽停止生长针叶见绿时对照中等芽长用手指掐断(用剪刀有可能枯死)。蚜虫容易在此时生出来,注意杀虫消毒。 六月 六月没什么重要的操作,定期杀虫杀菌。 七月 新芽已长成针叶,七月上旬是剪芽的好时期。除弱小须养壮的芽外,将春天长出的新芽从芽基部剪断,只留去年老针叶。大约1--2周后会发二次芽。摘芽后树的吸水性会暂时减弱。此时可将肥撤除,待二次芽长出时再施肥。剪芽就是短针法,会给树体带来较大负担,最好二年剪一次,不过树势弱的松就是二年也不能操作。剪芽从弱芽剪起,七八天后再剪强芽。 八月 对二次芽进行留芽作业。水肥充足的树会在摘芽后1--2周长出二次芽,其中有些壮枝会冒出4--5芽,如不处理,枝头会长成团状,破坏树形。此时可用镊子去掉上下方向的芽,水平留两芽处理。一般上部强枝留弱芽,下部弱枝留壮芽,以此平衡树势。 九月 注意晚秋高温,傍晚叶面勤喷水。二次芽处于生长旺盛期,保证水肥充足,要比春季施更多的肥料。对长势不良的芽可一周喷一次叶面肥。九月也可以剪中芽。 十月 外部生长基本结束,转为内部储蓄过冬能量。可用镊子将发黄的老针依次剥掉。保证充足的肥料供给,壮实枝干。 十一月 此时的树姿叶色为一年中最美,在中旬前保持肥料充足。十一月下旬开始摘新叶以保持内部通风和光照充足。摘叶应区分强弱芽,用剪刀剪去新针使叶柄处留二毫米,强芽多剪一些,弱芽少剪几根。 十二月 进入休眠期,中旬时将松树移入温室,此前二三天可洒一次三十倍的石灰硫磺合剂。未完成的摘新叶应在此时完成,还是剪枝的好时期。
盆景给水与干枯急救 盆景艺术在线 一叶盆景 今天(转发) 水 是构成植物的要素,约占植物的总成分百分之七十以上,它是植物生育最主要的条件之一,所以浇水是相当重要的一门学问。盆树浇水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并 非如此。因为一年当中,天气变幻莫测,有雨天、艷阳天、乾燥的西北季风天,也有颱风天;故依天气的不同,树种、树势、植土的状态和置场的不同,也各有差 异。每天要依盆树的需要,把水量控制得恰到好处,并非外行人可以办到。一般初学爱好者,至少需花三年的时间去体验,才知其中奥妙,从而控制自如。这是「浇水要学三年」一语的由来。 水给得太多、太频繁,树木会过分伸长,节间变长,造成整体结构密度不够,造形则显得鬆懈不结实。如果用土排水不良,甚至会造成腐根。若给水不足,则盆树会枯萎而死亡。一般适当的浇水量是早上浇水后,到下午四时左右,自土面挖下一公分而可见溼度为最佳。 好的盆栽用土,在乾燥时,甚土粒间的孔隙会充满空气,由於根部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使得植土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而妨碍根群生长。所 幸,浇水时,除了溼润盆土外,并可利用水往盆底流出的力量,加速带入充满氧的新鲜空气进入植土内。因此,盆土要有乾溼,才能使盆内固相(土粒)、液相 (水)、气相(氧)保持适当的比例。
杂木盆景为何要摘叶? 原创 思齐盆景 思齐盆景 今天(转发) 对于落叶树种盆景来说,摘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养护技巧。其作用有三: 其一,摘叶后光线可以进入枝条内部,刺激侧枝萌发,从而使树桩的枝节更密。光线进入枝条内部后,还可以帮助弱枝生长,避免弱枝因缺乏光照而枯死。 其二,摘叶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控叶。新发出的叶子往往要比平常的叶子小很多,再配合适当的控水可以把叶子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其三,控制长势。对于已经成型或者接近成型的盆景来说,我们希望其枝节短密,叶片较小。生长过旺的树木,必定枝节长,叶片大。所以对于过旺的盆景,我们可以通过摘叶来控制其长势。 摘叶分两种,一种是部分摘叶,另一种是全部摘叶(也就是岭南盆景所说的“脱衣换锦”)。在树木的生长季节,不管是部分还是全部摘叶,对于树势来说都有一定的损伤。特别是全部摘叶,对于树木来说更是极大的挑战。所以,在实施摘叶前,一定要保证树木的树势旺盛,生长良好。要对树木的生长情况以及习性有充分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万无一失。总的来说,长势特别旺盛的树木就可以全部摘叶,长势相对较弱的树木就采用部分摘叶。 “脱衣换锦”常用于成型盆景。特别是参展之前,常常需要对盆景进行“脱衣换锦”。这样可以保证展览时不但可以观其筋骨,而且可以保证叶片小而翠绿。“脱衣换锦”之后是落叶树盆景的最佳观赏期。值得一提的是,在“脱衣换锦”之前,往往需要提前施肥,以帮助树桩积蓄能量度过这一“劫”。 而对于长势不是很旺盛的树桩,常常采用部分摘叶的办法。这样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
名师讲堂丨造型的重点——势 曾宪烨 岭南盆景 今天(转发) 一、势在整体大效果中的作用 人的视觉习惯是先整体后局部。第一眼的感觉最为直觉、印象最深。在进行盆景观赏时也不例外:就是先从作品的整体大效果开始,进而深入到局部的根、干、枝、叶、配盆、装饰。整体大效果又首重势,记得耐翁前辈讲过:“势是衡量盆景的第一要素”,可见其的重要性。 立意是创作的开始 ,是一种形象思维过程。构图是立意的具体体现。桩景的构图就是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对要表现的形象进行设计、安排、组织。在国画中叫“经营位置”。构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纸上用绘图的办法把要表现的内容形象记录下来。有时为了加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体的布局、章法可采用夸张法去完成。夸张是造势最为有效的办法。经营位置就是对干、枝的组织要能透进去,要有纵深感;要充分利用空间,特别对留空布白要有深刻的认识、理解,要把留空布白看作构图中的重点。“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是造势关健之一。 造型是用艺术的技法去塑造、完善、所要表现的整体形象。树桩盆景造型就是通过对桩、枝、叶、盆、饰物、几架的优化、组合,塑造完成作品的全过程。而作品的整体大效果则是势的外在表现。势是作品整体表现出的一种个性、神态、气质、特征,是由作品的外轮廓和其的内蕰所组成。其的发现是自然景物的再现和升华,其的内涵是景物外在神态和内在精神本质的融合。远观就有一种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人不得不驻足欣赏。树木盆景的欣赏首先重在势。“气呑万里如虎”,“扶摇直上”,“翻江倒海”,“狂飚为我从天落”......等这是一种外张的动势;“坐如钟、站如松”,“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润含春雨、温如软玉”这是内藏的静势。势能左右人的思想情感,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冲击力这是作品成功的关健。 二、势的表现形式 势---无处不在。一切事物的物相都存在内蕰之势和外张之势,势与态相互相依,势与韵互为表里。 中正之势:四平八稳、不倚不斜;平和之势:细雨和风、波澜不惊;兴旺之势:生机勃勃、青春煥发;迎客之势:躬身长揖、彬彬有礼;清逸之势:翩翩君子、秀色可餐;突兀之势:如佛顶山之顶佛、云扶石之扶云;垂泻之势: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雄劲之势:飞鹏扑虎、虬龙翻江;雄奇之势:呑天化地、震撼苍穹;奇险之势:危楼百尺、高峰坠石;奇逸之势:清高飘逸、超尘脱俗;奇崛之势:老干虬枝、盘根错节;顺势:浮萍顺水、随波逐流;逆势:云山倒卷、倒挂金钩;奔越之势:扬鞭催马、险渡关山......等等不胜枚举。 树木盆景的势是一种有形的可见、可摸的物象。 三、势的形态特征 势是由量感、动感、力感组成。量感是由重量和体积产生,故大型作品在展场中往往给人一种特别养眼的感觉。动感产生于人们对运动物的观察。运动必有特征,当观看者再次看到相同或类似的运动时就会体味到“动感”。力感伴随动感而生,即通过动感而悟到力感。把量感、动感、力感有机地组合起来就能产生“势”。 四、势与力的关系 力是势的延伸,势是力的积聚,有势就有力,有力就有势。势发而动,力随动生。好的成功的盆景作品,其的外围大势、大效果能激发观赏者的情感,能引起共鸣,具体地讲就是由景而悟到情,达到景与情的交融,象与意的统一;即由作品的表象领悟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主题思想,进而深入作者要表达的情景内涵,再而引发观赏者不同的情感联想,产生意境。 五、取势与造势 取势是通过反复观赏、比较去发现并利用桩材固有的势态。造势是通过人为的手段去营造出全新的势态。盆景作为一门艺术一定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的主观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桩景的取势就是充分发现桩材的个性、精华去为构图服务。桩景的造势主要取决于对干身的立位、结顶、留空、枝线和枝势的整体培育。岭南树木盆景的骨架在于枝线的表达,是欣赏的重点之一。中国书画中的线能表现一定的情感,能表现力度、节奏和韵律,更能表现出整体的势。用线去造型是中国的特色。盆景是书画的姐妹艺术,故盆景也能表现出一定的情感,更能反映特定的时代特征。 现代艺术强调要在作品中表现出结构、构成、节奏、韵律的美感因素,盆景作为一门艺术就必须紧跟时代。 化境是盆景艺术的最高层次:就是作者在盆景艺术创作中把对大自然深切的研究理解、个人的思想感情注入其间,使作品风格鲜明,达到景随我出、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境界,方为之化境。盆景作者要达到这一层次,就要善于运用取势与造势。
苔藓是山水盆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原创 c禅向書方 盆景艺术 今天(转发) 苔藓是山水盆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点苔”是绿化山水盆景的一种常用技巧。主要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快速上苔法。 把制作好的山水盆景放在雨中或河水中数日后拿出。将山芋粉均匀地撒在山石上。接着用潮湿的稻草或蒲包将山石包住,用尼龙绳捆好,喷水后置于阴湿处。以后常用水或淘米水喷洒。这样在伏天经两周左右,快的一周左右接种苔藓法。 二、选营养土数块入水后调成糊状,然后从阴湿的地方铲来苔藓,放于糊状泥浆中搅匀,均匀地用小刷刷在经雨水浸泡过的山石上。接着放在半阴湿的环境,并经常用细喷壶喷水。不久苔藓会自然滋生蔓延开来。若在苔藓中加些马铃薯汁液等营养物质,苔藓会长得更快更好。 三、还有一种接苔法,那就是将铲来的苔藓去杂洗净晒,碾成细碎的粉末,撒于潮湿的山石或盆土上,上面再撒一些极薄的细干土。然后把整个盆景慢慢地浸入水中,完全浸湿后,轻轻地捞起置于阴湿处培养。若山石盆景过大,可用细小喷壶,轻轻喷湿。不久便可生出茂盛的苔藓。 四、 自然上苔法。将山石置于浅盆中,经常用淘米水、菜叶、豆壳水浸泡的肥液淋洒。每次淋洒后上塑料袋保湿。如果气温在20℃左右,并能在早晚略见阳光,一个月左右山石即会变得绿茸茸的。此法虽然时间长,但长出的苔藓自然无痕,宛若天成。在山石盆景点苔时还应注意:作种用的苔藓要选择从环境条件好的池边、墙脚、树干、林下等地采集。苔藓的种植位置要符合自然规律,注意主次、大小、聚散、疏密的变化,遵循“山阴深谷有、向阳突山无”的原则。应及时修剪苔藓,以恰当地衬托石材。
盆景中“杂草”的妙用 暮成雪 盆景指南 今天(转发) 盆景通常以土壤为介质栽种盆景植物。在盆土里,随着季节不同会长出各种各样的杂草。这些杂草既消耗盆土里的有限营养,又影响盆景植物的通风和采光,还影响盆景作品的整体观赏效果。所以“除草”便成为盆景养护和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日常性的工作。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盆景中的杂草也有它的妙用。我们弄清了盆景杂草对盆景养护的有利方面,就能做到“科学除草”。 1、盆草是“干湿计”。适当留几株杂草,可以观察盆土的干湿状况,为我们日常浇水提供参考。喜湿盆景植物,盆草略焉就需要浇水;需要略干或控水的盆景植物,盆草全焉再浇水。而杂草的生命力一般比较顽强,见水即可复活。 2、盆草是“肥力计”。适当留几株杂草,可以观察盆土的肥力状况,为我们日常施肥提供参考。一般杂草的根系比较发达,对盆土的肥力状况反映比较敏捷,“草旺则肥足,草弱则肥缺”。但我们还要区别不同情况:对于养坯阶段的树木要促其增大增粗,就要勤施肥,保证充足的肥力;对于已经成型需要控制的树木,就要少施肥或不施肥。 3、盆草是“疏松计”。从清除杂草的角度来看,因为杂草的根系比较发达,经常拔除杂草,可以疏松盆土,提高盆土的通透性,以利于盆景植物生长。从保留少数杂草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拔起一株杂草,来观察盆土的板结状况,为我们日常换盆换土提供参考。一般来说,一棵草可以连根拔起,并且能够带起周围的土壤,说明盆土是疏松的;如果一棵草很难连根拔起,或者只能拔断根部以上部分叶苗,说明盆土是板结的,就需要换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