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啼
惊啼
关注数: 43
粉丝数: 165
发帖数: 1,166
关注贴吧数: 26
失控姐跟以前的小童星郝邵文非常象 相貌和声音都像。只不过一个是男孩,一个是女孩。
强烈建议此歌上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保证红得发紫。 从此龚琳娜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相声应该分成巧嘴相声和逗笑相声两大类 很多相声,只能说是演员说得“巧”,比如说一大段绕口令,报一大串菜名,很见嘴上功夫,观众连声叫“好”,但这只能说演员说得“巧”,跟逗笑无关。马季和侯耀文的相声属于逗笑一类,其中没有太多的嘴上功夫,但能让观众真心笑出来,而不是会心一笑。今天相声大赛颁奖晚会上马志明、师胜杰等人的传统相声,都不是逗笑型的,师胜杰哼唱几句越剧,竟然也算是一段相声了,名家真没好作品了? 方清平的单口是逗笑型的。另外,逗笑获得最佳逗哏也算实至名归,那些名家到底比他强在哪里?无非就是靠早期的几个好作品把他们捧成名家的,论表演能力,名家和新秀们并没有什么区别。 一种是笑的相声,一种是不笑的相声,现在很多名家都在靠早期的名声,在说着不笑的相声。顺便问一句,冯巩平时还说相声吗?
刘兰芳好像文化不高,不会说话 “这个问题,我们叫崔凯说一下。”连个“请”字都不会说,太不会说话了吧?!
方清平就象是乒乓球手里的削球高手 当横板和直板一直成为主流的时候,偶尔出来一个削球的高手,会打得各路横直高手措手不及,观众也会大饱眼福,连呼过瘾,就象当年的丁松一路横扫外国高手。但是削球手永远无法成为主流。希望方清平尽量把这种新鲜感保持得长久一些。
今天(专业组第二场)最后一个节目的逗哏叫什么名字? 这段相声的作品本身平平,但逗哏的表演能力超强,楞是把一段平平的相声表演得非常好笑,此人不简单啊!
王君安新CD专辑《爱》包装盒内是否有硬伤? 我业余时间是做戏曲网店的,君安的新专辑卖得很好,但我和几个同行同时也很头痛,这张六片装的《爱》专辑在包装上存在硬伤。外包装上的八个角容易被压扁也就罢了,关键是里面用来固定光盘的扣子,非常容易脱落,顾客收到货后,频频反映这种情况。我每次给顾客寄这个专辑时,也是胆战心惊:这次会不会要求退货?有些顾客比较好说话,就自己用502胶水把里面脱落的扣子粘好。有顾客给了这么一句:150元做这样的专辑,真的对不起戏迷。/ 当然,我知道这句话说重了,这批货大致也算精美的,看得出制作者也用了心,可是很关键的一个程序,就是盘片的固定定放这一步,真的没有过关。一旦脱落,光盘就在盒子里面游走滑动,等顾客收到货时,已是伤痕累累。行内人士都知道,这是有声读物出版界的一个通病。看似并非高难技术,但就是做不好。 我想统计一下,在座各位戏友肯定有不少人通过不少渠道得到了这张专辑,你们手中的专辑是否有这样的情况?我本人是尹派迷,对君安老师没有丝毫不敬,只是提个建议出来,以后出专辑,能否重视这一关?
黄梅戏《徽州女人》为什么没有音像制品? 很奇怪,韩再芬的《徽州女人》为什么连VCD和DVD都不出版呢?搜索整个淘宝网,一个都找不到,真是奇怪,是不是也从侧面反映了黄梅戏的推广力度不够呢?
【新水浒】如果聂远演林冲,这版水浒肯定超过老版. 我对胡东版的林冲不抱希望.他和他的帅哥弟弟胡兵好像都是男模,在演技上都一般.硬朗英武的感觉是有了,但武夫的气质过重了,忧郁的感觉没有,暂不作更多评价,期待观剧后有惊喜.林冲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导演敢用他,也许他真能给大家惊喜.
哎,看了那么多的通宵,央视在最关键时刻还是不转播了 在网上又看不到最好的直播,连文字直播也没有,无法见证历史时刻。今天看重播的话,就没有那种激动的心情了。
急寻一段老生伴奏,请越友们帮个忙 是梁祝里面“英台抗婚”一场里,祝员外唱的“在外有了儿女情”这一段,我自己有伴奏,但是噪音很大,我想找一段清晰的,用在一个联唱节目中。听说这是章海灵的版本,是内部流传的。 如果没有这段,那么“笞宝玉”当中的“在家里你行为乖僻”这一段也可以。 能帮忙的朋友请加我QQ349536938,礼物为谢。
当演员可以体验多种人生 越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相当于体验千姿百态的人生。 方亚芬曾在一篇采访说提到,在与赵志刚合作的《千古情怨》中一人分饰两个女角,两种不同命运的冲撞,让她下戏后痛苦得久久不能自拔。在我们看来,这种痛苦,其实是一种幸福。因为这种古人的人生轨迹,并不是演员真正拥有的,她只是在舞台上很真实地体验了别人的一种人生,而这种人生被压缩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尽是人生中的高潮和精华,让人大呼过瘾。于是,一些演员,特别是业余演员更是沉醉其中,甚至不想组建自己的现实生活,因为她们觉得,在舞台上体验别人的多种人生,远比自己的生活要精彩得多。 写了以上一段话,发现有点象是谬论,网友不访评之。
越剧十三大流派之2101年最新注解 1、最具有金属质感的流派-金派 2、文化部颁发银质奖-尹(银)派 3、听一支曲,可抵吃十顿饭-范派 4、百家姓前七名(赵钱孙李周吴郑)都没有创立流派,第八名的小妹创立了-王派 5、花腔女高音,学此流派富有挑战性,需付出相当代价,还要有一定天赋-傅派 6、这个流派,怎么说呢,简直酷毕了-毕派 7、不羡天上神曲赋,只羡人间着陆来-陆派 8、双口浅碰亲芳泽,神雕侠侣听仙音-吕派 9、拂墙影徐动,疑是玉兰来-徐派 10、誓要发扬这一派,水招取经到天竺-竺派 11、一日不听此流派,悲戚戚,魂归西-戚派 12、凤凰栖息桂花树,只为张家老生来-张(桂凤)派 13、张羽煮海珊瑚现,云开雾散霞满天-张(云霞)派 如果有人问我这种注解是哪一家的版本?答:王氏注本。 共有几卷?一卷,已经卷成烟卷。 交与何人?我儿乐乐 有何标记?屁股上有一明显标志 什么图形?青色胎记 啊!!! 祖辈都早睡,家风不遗传。泣血嘱儿女,身体要自爱! 下线!!!
大家对越剧名剧中有些情节过于夸张持什么观点? 先举两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新版《梁祝》中第一场,祝英台为了让父亲同意她去杭州读书,假扮算命先生去说服父亲,也没贴上胡子什么的,祝公远竟然看不出来,也听不出是自己女儿的声音;老剧《何文秀》中王兰英听不出隔壁算命的那位先生是自己分开三年的丈夫。 这两个例子是越剧中常用的夸张情节。不仅是越剧,其它剧可能也如此。后面一个例子虽然夸张,但王兰英因为确信何文秀已死三年,也许觉得这位先生的声音虽然象自己的丈夫,但绝不可能是自己的丈夫。但剧本里应该增加一个王兰英的心理活动,让王兰英用独白的形式怀疑一下算命先生的声音,然后再否定自己的判断。因为剧本中既然写到王兰英看到状纸就认出是何文秀的字迹,那么理应让兰英对算命先生的声音怀疑一下。但是剧本中没有提到这一点。 而前面祝英台扮算命先生骗过父亲的夸张,则比何文秀的那个还要离谱得多。原因我也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想像得到。我看了一些贴子,觉得有一个建议非常好,就是祝英台买通一个真正的算命先生去骗父亲。但是习惯了由女性来扮演男性的越剧,似乎对女子扮演男子非常有自信,懒得设置买通算命先生的情节,直接让祝英台自己来扮先生了。 我个人的观点是:适当夸张是可以接受,但如果过度夸张,感觉有些被情节愚弄的感觉,大家对这些夸张情节如何看法?
一句话逐评上越明星版《红楼梦》各知名演员 刚刚看了央视11台空中剧院《红楼梦》 最大气的,能压轴的是钱惠丽。 赵志刚表演超过自身的唱。 郑国凤唱腔有亮点,但似乎身患感冒。 单仰萍焚稿力不从心,唱腔勉强支撑。 王志萍唱腔优于表演。 方亚芬演王熙凤更胜林黛玉 陈颖的唱腔明显疏于日常训练,感觉离一线演员已经很远。 张咏梅还是很优秀的紫娟 黄慧演老生,形似神不似。 各位看了此剧的朋友感觉如何?
何英的眼泪 今天看到一张旧碟,内容是主持人韦翔东对越剧仙子何英的访谈,看后很感叹何英的命运,现截取其中一段对话,让大家了解何英的另一面(访谈的时间大致是前几年何英回国后加盟赵志刚《赵氏孤儿》的那段时间。想详细了解视频内容的朋友可以联系我,QQ349536938)。 韦翔东:到美国陪读的那段时间,据说你吃了不少的苦,而且也受了伤。 何英:我那个时候就去打了一些工,我对机器也不是那么懂,因为我从来没接触过那些东西。偶然有一次机会,我去帮人家一个忙,就伤到我自己那个手,当时也没有想到事情有那么严重,其实我那个手指头已经断下来了,我都没有这个意识。但我自己那个时候就觉得这是我命中的一个劫,我必须要过,所以我没有特别的难受,还好啦(笑) 韦翔东:你去了美国以后,你跟你的,应该说是前夫了,最后你们的婚姻也是走到了终点。 何英:这一次出去,可能我们两人不在一起的时间太久了,可能在生活上有些分歧就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了分手,我面临的就是去上学,为我今后做打算。那时候我选择去西海岸,去那个沙宣的学校念我的美容。 韦翔东:你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走到国门外,吃了那么多苦,但是你这份感情没有结果,以离婚告终,那你现在恨不恨他? 何英:......(笑了一下)......(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掩面而泣)......
陈小春的表演风格有些夸张 以前看过张达明演的状王宋世杰,也是幽默夸张的风格。这次陈小春更夸张一些,主要是肢体和表情。也许这会成为他的风格。
李保田怎么又是老夫少妻的搭档? 他演的宰相刘罗锅和南北大状都是这样的搭配,不过也挺有趣的。他脸上的老年斑应该是真实的吧?纪学礼这个角色跟刘罗锅很相似,都是老年的智者。
【欣赏】在《南北大状》中又看到尹天照了 上次是在甄子丹版的《精武门》里面,这次是在《南北大状》里,演的坏人真是让人恨透,他也算得上是一个出色的反派演员了。很奇怪,帅的人演反串也会很成功,可见坏人并不是脸谱化的。另一个演反派很成功的帅哥是黎汉持,人称黎叔。
探讨一个问题:顶尖的越剧女小生多数生活中不漂亮? 茅威涛,虽然拍过几张漂亮的艺术照,但生活中确实很普通,我看到过素颜的茅威涛。 钱惠丽,不算漂亮吧? 吴凤花,不用我说了吧? ...... 结论:女小生如果天生妩媚动人,就塑造不出经典的古代男子形象,不太可能成为最顶尖的越剧女小生。女小生,就需要演员本人不要太漂亮,象吴凤花一样带点男子气,就最好了。王君安真人算漂亮了,还有个迷人的酒窝,但漂亮的外表事实上限制她角色的塑造,使得其塑造的人物缺少阳刚气,且类型比较雷同。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也可能以偏概全,我姑且说之,大家姑且听之。
赵志刚曾经说现在的很多越剧就是“话剧+唱” 曾经有一次听赵志刚老师提越剧的新戏,他说:现在的很多越剧,实际上就是话剧加上唱。除了几句唱腔之外,剩下的基本上跟话剧没有什么区别。新戏中,对白越来越多,本来可以用唱腔来表达的台词,都改成了念白。 这样的情况真的有,现在央视播放的一些戏曲电视剧,你乍一打开电视,看到演员们在用普通话对白,以为是一般的古装电视剧,后来音乐出来了,演员唱了,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戏曲电视剧啊!
【朋程万里】[10.03.09]我模仿苏有朋歌曲《擦肩而过》(高清音质) 链接地址是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miok.com%2Fopera%2F14648.html&urlrefer=d71832b7646cd9b27b577668edc28257 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的偶像只有苏有朋。我的QQ349536938
我学唱的苏有朋的歌曲《擦肩而过》 版主不要删我的贴,这不是广告贴,分享而已,而且也有别人在这个吧里发了类似的贴了,希望不要对我另外对待。 这是我学唱苏有朋歌曲《擦肩而过》的网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miok.com%2Fopera%2F14648.html&urlrefer=d71832b7646cd9b27b577668edc28257 点进去,再点播放键,就可以听了。 我的QQ349536938,我是小虎队的同龄歌迷。
请问大家是否认识这个黄梅戏小演员(有图) 我觉得这孩子长大以后应该会有比较好的前途。这是我在他的一个卡拉OK唱段《卖杂货》中截的图,请知情者告诉我关于这个小演员的一些情况。另外大家有兴趣的话去听听我的黄梅戏唱段,请多批评。网址如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miok.com%2Fopera%2F14577.html&urlrefer=b5061c097dfb31f36ea23120200afee9(《龙女》选段)点击播放键以后就可以听了
请大家听听我唱的越剧《王子复仇记-哪个孩儿不爱娘》 《哪个孩儿不爱娘》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miok.com%2Fopera%2F15503.html&urlrefer=2db0ac718e7a94a1871478bb02c37d75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李勇勇,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的越剧花旦 看了越剧电影《花烛泪》后,李勇勇扮演的白玉凤便在我心中扎下了根,由此便把李勇勇在电影中的扮相当作古典美女的标准。电影最后部分白玉凤在清官面前含泪哭诉,那泪眼,哭化所有铁石心肠。 越剧花旦中扮相迷人的有不少,唯李勇勇,让我魂牵梦绕。
能告诉我安徽的哪个地方黄梅戏的影碟最多吗? 我是做戏曲网店的,主要经营越剧和黄梅戏的影楼,但我作为浙江人,对于黄梅戏影碟的来源比较苦恼.不知道哪个地方进货比较方便,请知情者告知,我的QQ349536938,万分感谢.
看在名著的份上,再烂也要把浙版《西游记》看完 说实话看到快三十集了也没有什么有深刻印象的地方。但是几个主演在拍摄过程中毕竟是辛苦的,为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也为了事后有发言权,把下半部分的碟也买来了,看完它!
浙版《西游记》看到打完白骨精后的一些感受 第一集中,众猴的面部还有太多的人脸特征没有盖住,这一点似乎连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还不如。石猴妈妈到底是怎么回事?算不算败笔?托塔天王和哪咤造型不错,关礼杰的胡子很有造型感。白骨精的故事已经面目全非,内容丰富得可以独立拍一部二十集的连续剧。唐僧竟然说自己事先已经意识到村姑和老妈妈一家都是妖精所变,这种境界似乎远高于原版中的唐僧了。不是说浙版的西游记99%尊重原著吗?那三打白骨精怎么会变成这样?
做个调查:你被哪出越剧感动得流过眼泪 请说出剧目的名称,以及是该剧中的哪个情节,最好简单谈一下感想。
谈谈《牡丹亭还魂记》的情节问题 我看了不少网友关于新版越剧电视剧《牡丹亭还魂记》的一些评论,比较多的人提到该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表现出来的爱情并没有给人震撼的感觉。其实剧情不足不能怪导演和演员,《牡丹亭还魂记》原本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它的主要风格是浪漫,而不是想用“患难见真情”来感动你。个人感觉越剧电视剧版《牡丹亭还魂记》更象一首好看的越剧MTV,也让我想起一部王菲和黎明拍的电影《大城小事》,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基本上没有矛盾冲突,就感觉是一首歌曲的MTV。戏迷朋友如果要怪,就去怪原作者汤显祖,为什么不把剧情再写得复杂一些。牡丹亭的故事离现实比较远,不太容易在情节上引起共鸣。 一般来说,戏迷们对于共患难产生的真情会比较容易感动,比如《五女拜寿》中翠云与杨继康夫妇的主仆情,杨继康夫妇历经磨难后,杨夫人在城隍庙重新接受三春的母女情(这个情节我一向认为是所有越剧剧目中最感人的情节),还有象《何文秀》中除掉恶霸张堂后,何文秀与王兰英在公堂上喜极相拥的三年互守的真情......这些都比较容易引起共鸣,甚至催人泪下。而《牡丹亭还魂记》作为一出以爱情为题材的剧目,缺少的正是这些,所以,你不妨把它作为一出偶像剧来看,只需把注意力集中到唱腔,表演,风景,服装等因素上面去就行了。(我的QQ349536938)
我也来谈一下《牡丹亭还魂记》剧情不够吸引人的问题 我看了不少网友关于新版越剧电视剧《牡丹亭还魂记》的一些评论,比较多的人提到该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表现出来的爱情并没有给人震撼的感觉。其实剧情不足不能怪导演和演员,《牡丹亭还魂记》原本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它的主要风格是浪漫,而不是想用“患难见真情”来感动你。个人感觉越剧电视剧版《牡丹亭还魂记》更象一首好看的越剧MTV,也让我想起一部王菲和黎明拍的电影《大城小事》,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基本上没有矛盾冲突,就感觉是一首歌曲的MTV。戏迷朋友如果要怪,就去怪原作者汤显祖,为什么不把剧情再写得复杂一些。牡丹亭的故事离现实比较远,不太容易在情节上引起共鸣。 一般来说,戏迷们对于共患难产生的真情会比较容易感动,比如《五女拜寿》中翠云与杨继康夫妇的主仆情,杨继康夫妇历经磨难后,杨夫人在城隍庙重新接受三春的母女情(这个情节我一向认为是所有越剧剧目中最感人的情节),还有象《何文秀》中除掉恶霸张堂后,何文秀与王兰英在公堂上喜极相拥的三年互守的真情......这些都比较容易引起共鸣,甚至催人泪下。而《牡丹亭还魂记》作为一出以爱情为题材的剧目,缺少的正是这些,所以,你不妨把它作为一出偶像剧来看,只需把注意力集中到唱腔,表演,风景,服装等因素上面去就行了。
著名的玉环县海上梨园越迷俱乐部(一)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在一些外地人印象中一直是一个穷县,但这几年随着汽配、阀门、家具等一些产业的兴起,竟然挤入了全国百强县的行列,政府恨不得把玉环四周的群山夷平,建成经济开发区。只可惜愚公移山只是一种精神,从来都不可能真的把山移动,于是玉环有限的土地就变得寸土寸金,农民的土地越来越少(被政府征用了),却并不因此成为佃户,反而富得象地主。这虽然跟旧社会背道而驰,却代表着新社会的进步。农村土地越来越少,越剧就越来越难生存。玉环有一个专业的越剧团,据说一直在乡下演出,足迹偶尔也会插足到温州乐清等地,而唯一的戏迷组织,便是这海上梨园俱乐部。命名为海上梨园,并不是说在海上搭一座象灯塔一样的戏台,而只是海滨小县城的戏迷俱乐部之意。 阿木是其中唱越剧赵腔比较厉害的一位男生。阿木本姓林,进了俱乐部后才被叫成阿木,想必是“林”字被劈成两半,只呼其一个“木”字。按此逻辑,若有人把我的“王”姓也取其一半来叫我“阿工(阿公)”的话,我便是众人的长辈了(“阿公”在很多地方是“外公”之意)。阿木从杭州某高校毕业后回到家乡玉环,原以为从此掉入了越剧的不毛之地,谁知玉环也有一小块越剧的绿洲,阿木唱功出众,当即成为这片绿洲中的名草。阿木的音色比较接近赵志刚,唱高音也并不困难,只是这阿木唱高音时表情过于咬牙切齿,一副冲上去砸电视机的架势。而唱到抒情缠绵处,却又平稳得象人咽气后的心电图。唱戏确实需要有这样一种错落有致的气势,特别是唱高音,为了把唱词所要表达的情感演绎到位,情愿把高音唱破,也不要追求平稳过渡而回避高音,否则就失去了唱腔的生命力。正如一些人的人生观-宁愿大起大落,也不愿接受平庸。 阿满在俱乐部的地位本来可以用德高望重来形容,可惜年龄未到三十岁,不便用这词,看其身形比较高瘦,一登到高处,在微风中即会晃动,所以把“德高望重”改成“登高晃动”来形容他更为贴切。阿满较擅长毕派,但有时口齿受到玉环方言的影响,一句《血手印》中的“招德与小姐早联姻”听起来很象是“招德与烧鸡早联姻”。想这林招德不但蒙冤差点被斩首,而且还不能与人类联姻,只能与家禽匹配,而且还是烧熟的家禽。做人若似招德,何必再求生?阿满最绝之处是能以唱代说,把舞台上的表达方式带到了现实生活中,每次待人接物时应用一下,均生奇效,众人无不为之倾倒。试想如果生活中每个人都用越剧演唱的方式来表达言辞,那必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可惜越剧传播没有那么广,而常人即使都能哼唱越剧,也未必有能力即兴作曲,张口就来,所以全民唱戏恐怕只能在舞台上实现了。 陈毅虽然跟革命先辈同名,却不象先辈一样生得膀大腰圆,只是比阿满稍显结实,刚到“登高不会晃动”的程度。陈毅会做电工,眼睛却没有因此而带电,面对漂亮女孩一副腼腆样。此人痴迷越剧音乐,买了一把二胡,发誓练好以后要给大伙儿伴奏。最近正在狂练《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简谱,说是先从简单的练起。这首曲子是当年有名的台湾哭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插曲。每每拉起,众人皆哭,边哭边哀求“你别再拉啦”。陈毅拉琴的姿势也相当优美,有一次他在路边拉琴体验流浪歌手的生活,一位路人过来问:“你是做装修的吗?到我家去看看吧”。陈毅惊呼:“我是玩音乐的,怎么会是搞装修的呢”!那人也惊呼:“你拉胡琴的样子很象做惯了拉锯的,你难道不是做装修的木匠”? 小胡和小胖都要比我胖,比较适合在玉环这样每年都有几次强台风的环境中生存;幽崖对流派特色的把握其实很不错,只可惜胆子太小,每次演唱声音极轻,让人怀疑麦克风没装电池,那些蚊子更是以为同类在召唤,纷纷赶来集合......(未完待续)[这几年我一直生活在玉环,买房定居,结婚生子,成了半个玉环人。业余参加了海上梨园俱乐部,心血来潮时写了一些俱乐部的趣人和趣事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今天转发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这些文字了解和关注我们的海上梨园俱乐部。想看续集的请回复,呵呵。本人QQ 349536938。]
观新版电视剧《牡丹亭还魂记》略感 (这次我不给自己的网店做广告,请管理员不要删贴) 09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单位里聚餐,喝了不少酒,八点多回到家倒头就睡,醒来已是第二年(2010年)第一天的凌晨两点,酒醒后再也睡不着了,妻因加班不在身边,无所顾忌,便拆了一份越剧DVD光碟《牡丹亭还魂记》来看。 深更半夜看碟,倒是很符合“还魂”的意境,但愿不要吓得灵魂出窍才好。事实上该剧丝毫没有制造“灵魂归来”的恐怖气氛,剧末杜丽娘在一群花仙的簇拥下从坟墓中走出来时,身着喜庆盛装,欢天喜地来见郎君,仿佛那阴曹地府乃一地下机场,此女在国外学成归来,在空姐们的指引下奔向前来迎接的男朋友。相信真正的戏迷都会一口气看完此剧,因为整体感觉实在太好了,客观地讲,目前国内很少有制作这么精良的戏曲电视剧。有QQ上的好友跟我讲,很想做一套杜丽娘的漂亮服装。的确,服装是该剧的一大亮点,杜丽娘读书和游园时穿的都是清丽的少女装,相思成灾时穿的是比较成稳的蓝装,做鬼时当然是白装了,最后做新娘时自然是红装了。而柳梦梅也有四套小生装,款式和花纹基本一致,只是颜色不同。个人觉得其游园拾画时穿的淡蓝色小生装最为潇洒。之前我对尹派小生王君安有些偏见,认为其运腔有缺陷,口齿含糊不清,但看过此剧后,觉得其位列四大尹派弟子确有一定道理,对尹派的抒情缠绵之风格演绎得相当到位,之前所说其口齿问题很可能是刻意模仿尹桂芳老师造成,事实上君安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唱腔风格,就象其他几位尹派同门一样。而柳梦梅是君安全新的一个角色,不需要去参照老师的示范表演,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艺术积累去自由发挥。果然君安在该剧中让大家看到了其风格的独立展现,为越剧小生树立了教科书式的经典造型,其俊美扮相令人叹为观止,说其是越剧界第一美小生相信不会有很多人反对。 相对于王君安来说,金静应该是主角中的主角,这一点从前四十五分钟王君安都没有出场就可以看出。金静的唱腔和表演可谓炉火纯青,虽然以四十出头的年龄去扮演16岁的怀春少女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从几个转身动作可以看出其中年的身材与妙龄少女有着明显差距,但整体瑕不掩瑜,况且戏剧艺术讲究以情动人,而不是单一的追求视觉效果。 有昆曲版的《牡丹亭》珠玉在前,越剧拍摄此剧是有压力的。但昆曲自从被列为联合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本身已说明该剧种有着一定的缺陷,故而阻止了其发展,而越剧作为一个相对兴旺发展的剧种,本身就是以抒情见长,来刻画该剧的唯美意境,在效果上未尝不如昆曲。越剧并不象昆曲这般曲高和寡,越剧比昆曲更亲近民众,所以,尽管越剧版的《牡丹亭还魂记》在专家眼里可能比不上昆曲版这般经典,但在民众中的流传程度完全可以超越昆版。 该剧并不是以情节见长,简单讲就是男女主人公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梦中一见钟情,互定终生。之后的半年中杜丽娘思念梦中人过度,因情而亡,后来柳梦梅寻到梦境所在,助杜丽娘还魂,终成眷属。全剧走的是唯美路线-唯美的爱情,唯美的音乐,唯美的园林风景。这些,都是越剧擅长表现的元素。所以,我觉得这部剧是一个新的才子佳人的经典。 该剧在唱词设计上比较诗化,如“月照孤身影凄清,寂寞中秋谁与共。愿化彩云随风去,魂游巫山十二峰”,基本上是七言绝句的风格,跟茅威涛提倡的“人文越剧”的概念比较接近。越剧发展至今,已分成两种风格,一种是传统越剧,在唱词上比较传较口语化,老百姓都听得懂。另一种就是人文越剧,唱词比较讲究文采,只适合给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士看,并不适合下乡演出。《牡丹亭还魂记》更接近于后者,笔者并不偏爱其中一种,而认为两种风格共存才是越剧发展的正道。 《牡丹亭》与《西厢记》在写作目的上有些接近,都是鼓励青年男女抛却门第观念,冲破封建礼教的枷锁自由恋爱。可以说,越剧版《牡丹亭还魂记》是拍给年轻人看的戏,也是让中老年人回忆自己年轻时代的戏,爱情戏永远都不会过时,只因为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在古时还是现今社会,人类追求真爱的愿望从来就没有消失过。(我的QQ349536938,期待一起交流该剧)。
【贡米加油】贡米是不是在《红蜘蛛之红粉帝国》中有演出? 最近在看《红蜘蛛》的最新一版,也是讲女死刑犯的犯罪故事的。发现其中有一个故事中有一个叫鲁小玉的角色,在剧中被其姐姐和嫖客一起杀死在宾馆。很象张柏芝,这么说这个演员应该是贡米了?很漂亮,但身高不怎么高。应该不到一米六。所以特向贡迷们求证。
如果让我在第三季中找一个女孩做老婆,我一定找阿黛尔 她很有吸引力的.天使脸蛋,魔鬼身材.且温柔善良.有此女为妻,夫复何求?
大家最讨厌丑女3跟片的哪个广告,我最讨厌陈红的那个广告! 看不惯这个女人,很假.
张凌是不是把吴庸叫成”庸总(臃肿)”了? 这倒是挺好玩的一种叫法.
跪问:请问周五周六周日这三天还放不放丑女无敌3?
费总面对唐亚军的那句“不,我很想见见她”令人动容。。。。。。
女大十八变,无敌老的时候也会变漂亮的。
杜卫东(冬瓜)应该是剧中最帅的男性角色! 无论是现代片,还是古装片,其它人都比不过他。我觉得。 <丑女无敌>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选对了演员。
感觉无敌帮包租婆卖高档酒这个情节有些假 第四集,无敌在够雷吧的门口看到拿着两袋高档酒的包租婆,被包租婆一番巧舌,轻易就帮她去卖高档酒了,总感觉这个情节不是很合理。朋友们有同感吗?
请问第一、二集中的包租婆到底是不是元秋演的? 这个包租婆怎么这么象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元秋扮演的包租婆啊?
第二季中,我很喜欢看吴庸和费德南的对手戏 这个吴庸真是太搞笑的,第二季中的大部分笑话好像都跟他有关。
春晚警服美女照片 姓名:李依晓。
对那些鄙视赵本山的人说几句。 最近看到很多贴说赵本山只是民间艺人,算不上艺术家,却又说不出艺术家的标准,只是一个劲地说卓别林是艺术家,而赵本山不是。按这些人的说法,中国没有艺术家。现在,我以这些人的口气来一句话评论文艺界的名人。 卓别林:早期电影扬名,象鸭子一样走路,只能算小丑,不是艺术家。 达芬奇:只会画画而已。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从小学画,一定有人超过达芬奇,所以达芬奇一点也不奇,算不上艺术家。 回到中国。如:国内的笑星。重量级的来一个:侯宝林,呵呵,他只会说相声而已。马三立,一个只会说“逗你玩”其实一点也不好玩的干扁老头,跟艺术家根本沾不上边。笑星晚辈们,就不用提了。 电影界的老前辈,照理说应该有不少艺术家的吧,但是照这些人的标准,这里一个电影表演艺术家也没有,因为他们只会拍拍电影而已。全国如果人人演电影,肯定有不少人超过他们。 多余的例子我就不举了。我想说赵本山是我心目中的艺术家,我不是北方人,我是浙江湖州人,看赵本山的小品可以笑到肚痛,但看其它演员,只能是微笑着看。 如果有人想反驳我,请举例说明赵本山不是艺术家,否则你的话将没有说服力。
请问管理员我的吧主申请为何通不过? 我申请的“玉环海上梨园”吧今天正式收到不能通过吧主申请的通知。也许是我申请太早了,不过目前我在吧里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发贴记录。虽然我并没有曾担任过吧主/小吧主/小编职位的网络经历,但“玉环海上梨园”吧是一个戏剧类的而且又是县级城市的相对属于冷门的吧,而且我本人又是海上梨园戏迷俱乐部的负责人。我似乎顺理成章应该成为该吧的吧主。 请问:一个吧如果一直没有吧主,是否可以永久性的保留下去?如果可以永久保留,那我不当吧主也无妨。再问:当吧主是否需要很高深的网络技术?一般人无法胜任? 盼回复。
春晚大腕中唯一的一位不被人嫉妒的人。 就是已故艺术家赵丽蓉。为什么不太容易招人嫉妒?分析一下嫉妒的成因就可以知晓。 嫉妒主要是因为别人得到了你还没有得到的东西,羡慕到暗暗生恨的地步。根源是两个字-“享受”。别人有了高级的享受,而你没有。男人看到身边的男同事娶了美女,会很容易嫉妒。研发出一个新产品,拿到一百万奖金,也会遭人嫉妒。 但是赵丽蓉老师已是一位老奶奶,她即使名利双收,也没有多少能力去享受。这是不太容易被人嫉妒的根源所在。史蒂芬·霍金写出《时间简史》,成了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但这位坐在轮椅上半身不遂的男子,未必会遭到同行的嫉妒。 总结起来就是:因为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也没有能力去享受,所以不容易遭人嫉妒。
我对赵本山、陈佩斯、黄宏等几位喜剧演员的一些看法 经常看到有人说赵本山的小品低俗,有歧视残疾人和弱势群体之嫌。我回想了一下赵本山的小品,他确实扮演过盲人,学过患脑血栓的隔壁伍老二走路的样子,在小品《功夫》中坐在轮椅上学过半身不遂的斗鸡眼,最近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也是斗鸡眼扮相。有报道说另一个小品王陈佩斯也暗讽赵本山的小品不入流。 我本人不是残疾人,所以对于赵本山的有些小品有没有伤害残疾人的自尊,我无法确定。我只知道这些包袱在其他小品或相声演员中也经常有。就说陈佩斯自己吧,也在《警察与小偷》中学过斗鸡眼-“从眼睛中间看怎么什么也看不清呢”。类似的情节在他其它的小品或影视剧中也应该还有,总之我一直都觉得赵本山在春晚称王跟陈佩斯得罪央视后遭封杀有一定的关系。他们二人水平相当,特点鲜明,赵本山扮土,陈佩斯扮傻,谁也不要挖苦谁。一味的追求高雅,是没有办法制造幽默的。卓别林是世界级的幽默大师。他的特殊肢体表演,算不算在讽刺侏儒症或是在嘲笑矮个子呢?象英国的憨豆先生,也是同一个道理。以上两位世界级笑星之所以世界闻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发达的电影和电视传播途径。赵本山如果得到相同的渠道,也可以闻名世界。 另外,蔡明经常在小品中嘲笑郭达的光头,是不是也不高雅呢?冯巩在一个劲喝凉水的那个小品中说“我在海淀有暂住证”是不是讽刺弱势打工人群在大城市的小民心理?黄宏也有“进门戴套”的隐喻,那也算低俗了?另外,潘长江自嘲是矮个子没人爱,巩汉林常扮娘娘腔小男人,等等。相声里面,包括一些大师级人物,也经常提到“弹棉花”这三个字,比如“我看你不像弹钢琴的,倒像是弹棉花的”等等,这也是讽刺弹棉花为生的低层劳动人民了? 所以,最后总结就是:因为赵本山太出名,成了众矢之的,枪打出头鸟,算赵本山倒霉。
我对赵本山、陈佩斯、黄宏等几位喜剧演员的一些看法 经常看到有人说赵本山的小品低俗,有歧视残疾人和弱势群体之嫌。我回想了一下赵本山的小品,他确实扮演过盲人,学过患脑血栓的隔壁伍老二走路的样子,在小品《功夫》中坐在轮椅上学过半身不遂的斗鸡眼,最近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也是斗鸡眼扮相。有报道说另一个小品王陈佩斯也暗讽赵本山的小品不入流。 我本人不是残疾人,所以对于赵本山的有些小品有没有伤害残疾人的自尊,我无法确定。我只知道这些包袱在其他小品或相声演员中也经常有。就说陈佩斯自己吧,也在《警察与小偷》中学过斗鸡眼-“从眼睛中间看怎么什么也看不清呢”。类似的情节在他其它的小品或影视剧中也应该还有,总之我一直都觉得赵本山在春晚称王跟陈佩斯得罪央视后遭封杀有一定的关系。他们二人水平相当,特点鲜明,赵本山扮土,陈佩斯扮傻,谁也不要挖苦谁。一味的追求高雅,是没有办法制造幽默的。卓别林是世界级的幽默大师。他的特殊肢体表演,算不算在讽刺侏儒症或是在嘲笑矮个子呢?象英国的憨豆先生,也是同一个道理。以上两位世界级笑星之所以世界闻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发达的电影和电视传播途径。赵本山如果得到相同的渠道,也可以闻名世界。 另外,蔡明经常在小品中嘲笑郭达的光头,是不是也不高雅呢?冯巩在一个劲喝凉水的那个小品中说“我在海淀有暂住证”是不是讽刺弱势打工人群在大城市的小民心理?黄宏也有“进门戴套”的隐喻,那也算低俗了?另外,潘长江自嘲是矮个子没人爱,巩汉林常扮娘娘腔小男人,等等。相声里面,包括一些大师级人物,也经常提到“弹棉花”这三个字,比如“我看你不像弹钢琴的,倒像是弹棉花的”等等,这也是讽刺弹棉花为生的低层劳动人民了? 所以,最后总结就是:因为赵本山太出名,成了众矢之的,枪打出头鸟,算赵本山倒霉。
关于赵本山小品有没有歧视弱势群体的一点感想。 经常看到有人说赵本山的小品低俗,有歧视残疾人和弱势群体之嫌。我回想了一下赵本山的小品,他确实扮演过盲人,学过患脑血栓的隔壁伍老二走路的样子,在小品《功夫》中坐在轮椅上学过半身不遂的斗鸡眼,最近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也是斗鸡眼扮相。有报道说另一个小品王陈佩斯也暗讽赵本山的小品不入流。 我本人不是残疾人,所以对于赵本山的有些小品有没有伤害残疾人的自尊,我无法确定。我只知道这些包袱在其他小品或相声演员中也经常有。就说陈佩斯自己吧,也在《警察与小偷》中学过斗鸡眼-“从眼睛中间看怎么什么也看不清呢”。类似的情节在他其它的小品或影视剧中也应该还有,总之我一直都觉得赵本山在春晚称王跟陈佩斯得罪央视后遭封杀有一定的关系。他们二人水平相当,特点鲜明,赵本山扮土,陈佩斯扮傻,谁也不要挖苦谁。一味的追求高雅,是没有办法制造幽默的。卓别林是世界级的幽默大师。他的特殊肢体表演,算不算在讽刺侏儒症或是在嘲笑矮个子呢?象英国的憨豆先生,也是同一个道理。以上两位世界级笑星之所以世界闻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发达的电影和电视传播途径。赵本山如果得到相同的渠道,也可以闻名世界。 另外,蔡明经常在小品中嘲笑郭达的光头,是不是也不高雅呢?冯巩在一个劲喝凉水的那个小品中说“我在海淀有暂住证”是不是讽刺弱势打工人群在大城市的小民心理?黄宏也有“进门戴套”的隐喻,那也算低俗了?另外,潘长江自嘲是矮个子没人爱,巩汉林常扮娘娘腔小男人,等等。相声里面,包括一些大师级人物,也经常提到“弹棉花”这三个字,比如“我看你不像弹钢琴的,倒像是弹棉花的”等等,这也是讽刺弹棉花为生的低层劳动人民了? 所以,最后总结就是:因为赵本山太出名,成了众矢之的,枪打出头鸟,算赵本山倒霉。
我无法贴图,求助。 我新创建了一个“玉环海上梨园”吧,但是贴图时总是显示“抱歉,您输入的图片、视频链接地址错误,您可以点击查看相关帮助或返回修改”。我完全是按照正确步骤把链接地址粘贴进图片链接栏的。就是先在网络上找到一张图片,然后是右键属性,然后复制URL链接地址,然后写好标题和正文,然后发表。请指示。
冯巩终于彻底加入小品演员行列 往年冯巩的节目都不放在小品节目中参评,而是放在相声、戏曲及其它类节目中,今年则是放在小品类中参评,可见他的节目已经完全归为小品。一个优秀的相声演员,终于彻底转型成为小品演员。
假如黎汉持代替周润发扮演《上海滩》中的许文强 他的身高和英俊程度跟周润发差不多,演技也是一流,应该可以出演许文强一角,而且许文强这个角色并不能说是完全的正派人物,应该说是亦正亦邪才是,因为剧中许文强也杀了不少人,这对于一贯擅长演反派的黎汉持来说难度并不大,肯定会象周润发一样红遍亚洲。所以说人生有时是机遇问题。
刚看了白彪、黎汉持等人主演的《马永贞》 很难找到另一个人,穿军装能像黎汉持这么帅了。黎汉持绝对不是花瓶,他有很好的演技,他的反派角色特别成功。不过为什么他总是演配角呢?请问他有没有演过第一男主角的戏?他常演配角,是不是因为他的形象过于英俊和高贵,反而失去了演普通人的机会?
“别灵”还是“别林”? 赵版《红楼梦》中,赵志刚在问紫娟前面的那一折,应该叫别灵还是别林?别灵,是跟灵位告别;别林,是跟林妹妹告别,似乎都说得通。大家各说纷纭,似乎一直都没有统一过。虽然这无关紧要,但作为铁杆赵迷,还是喜欢咬文嚼字,呵呵,请各路赵杆发表高见。当然,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别灵”。
急求一段黄梅戏的伴奏 今天在新浪UC“黄梅戏坛”聊天室听到有人唱很好听的一段对唱,是《梁祝-十相思》,非常缠绵,非常好听。谁能帮我找到这段原唱和伴奏,万分感谢。我的QQ是349536938
电视连续剧《包公》中,包兴的配音也是出自童自荣老师 是河南电视台拍摄的一个经典电视剧,扮演包公的演员是白志迪。
我有小虎队所有歌曲,愿与虎迷们分享 共十二张,包含与忧欢派的《新年快乐》,以及演唱会录音。还有《BEST》舞曲专辑。愿无偿与虎迷们分享。想要的朋友请加我QQ349536938。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