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粽
猪八粽
No
关注数: 0
粉丝数: 2
发帖数: 15,820
关注贴吧数: 7
问一下,投诉吧主是在监督吧吗? RT
疯了啊,哪个吧主啊,干嘛乱删贴啊 ???
猴屁股最红呢 这张比你今天显摆的那张还好哈
堕落的大学时光,包夜只要10块钱... 学生公寓边上的网吧,哎,还好我忍住了没怎么去
谁有这两个人的PP?怎么找不到 林稷安/程于伦
我喷,我无意中闯入一个只有两帖的吧,有一帖居然是粽子发的 ID是“只中意粽你”
adlyn2006 adlyn是阿德里亚诺?
乐韵绕梁的跨年感言:张靓颖带给我的惊喜 2007年的第一天,无所事事的我开始压马路准备血拼,突然发现前方有个帅哥。碰到帅哥当然要主动搭讪啦,这年头,帅哥太少了,不主动就没机会了。 “嗨,帅哥,一个人逛街吗?” “你有什么事吗?” “我一个人逛街很无聊,不如我们一起吧?” “好啊,我要去买CD,一起?” “好啊好啊,我也要啊,你买谁的?” “张靓颖” “她啊...” “怎么?” “没怎么,我觉得她长得不太好看” “哦...我们边走边说吧。我让你猜个迷吧,你知道美女是怎么样的吗?” “嗯我觉得要乌黑的长发,要大眼睛,要...” “其实答案很简单,你回家照照镜子就知道什么叫美女啦,还知道什么叫奥黛丽.赫本呢...” “啊,真的这样吗,呵呵,以前没人这么说过呢,我真的像她吗?” “呵呵你回去照了镜子就知道了嘛” 分开后,我要到了帅哥的手机号,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照起了镜子,可是没发现自己像奥黛丽.赫本啊...虽然也蛮漂亮的,嘿嘿,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起码比那个什么张靓颖好多了。发个短信给帅哥“我发现自己不是很像奥黛丽.赫本啊...” 没一会,回复来了:“哦,是这样的,我是让你照照镜子,然后你到街上去,看谁都像奥黛丽.赫本了...”...
下联:我猜到了这开始,却没猜到这结局~ 上联:你们的夜晚,现在才刚刚开始
评选du绿豆最性感的部位 1.大眼睛2.挺鼻梁3.厚嘴唇4.脚后跟我选4,因为脚后跟让人无限同情,简直就是我见尤怜,哪个人抵挡得了呢
du绿豆那性感的鼻梁,性感的大眼,性感的嘴唇,和性感的... 脚后跟...
be Q or be J , is a problem .
刚看了SWJ香港的照片,突然发现她很像一个人 《追妻三人行》时候的蓝心眉
粽吧第250位会员...“民工粽子”... ...
大家好,我是2500年来的,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关于未来的困惑,只要是我的历史资料里有的,我都可以回答你
送子观音显灵 期盼了10年等到这一天--l0vely果果粽的感谢信 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个跨年,如今的我——l0vely果果粽,已经是一个2个月大的宝宝的妈妈了,虽然今年我已经40了,但是从灭绝师太到大妈的转变还是让我欣喜不已,而这一切,都要感谢我本来的仇人——张靓颖。 一年前,也是湖南台的跨年晚会,我热切地期待着春春的出现,可是先出来的是张靓颖,她唱了一首叫作《my all》的歌。说实话,我并不反感英文歌,我讨厌的是张靓颖这个人,唱歌只懂得炫技,只会模仿,一点感情都没有。看着电视里张靓颖看似深情的演唱,我的胃里翻江倒海,到了最后一句,我突然忍不住吐了出来。更吓人的是,我居然连续吐了三天,我终于受不了了,决定上医院检查。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结果居然是,我怀孕了,我等了整整十年了,我的肚子一直无声无息,除了脂肪的堆积就没有其他东西了。这十年的每个夜晚我都辗转难眠,每一个孤独的夜晚只有cuke陪我度过... 可是,我,今天,怀孕了!谁说女人离不开男人,谁说有男人才能有孩子,我,要向全世界宣布,无中生有,是有可能的!感谢张靓颖,虽然因为凉粉我还是无法对她有好感,可是我真的感谢她,因为她让我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大家,什么是无中生有,我,骄傲地宣布,我,听到my all时,吐了~
哦, 看了昨晚音乐会, 原来NS过去一年都活在凉粉的YY中 不过接下来要活在玉米、盒饭、芝麻等等的YY中了...撒花~
晕,原来“one night in beijing”这句本来不应该是英语 看到这样一段背景陈升酒醉北京街头,路过地安门,传来明朝的夫妻对唱声音,便有了这首《北京一夜》。 陈升写这首歌的时候,是他第一次北京,当时下着雪,走在北京街头,他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他问身边的人,用闽南话问,"为什么在北京呢?"闽南语这句话发音就象英语" one night in beijing",这句话反复地问,歌的基本弦律就出来了,跟着后面的也出来了.这首歌第一个感动的是他自己,然后感动了很多人
have to say , NS唱walk away的那段走台和那个挑逗眼神太强了 直接喷鼻血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大家新的一年幸福快乐心想事成!!! 撒花,我们是最棒的~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大家新的一年幸福快乐心想事成!!! 撒花,我们是最棒的~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大家新的一年幸福快乐心想事成!!! 撒花,我们是最棒的~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大家新的一年幸福快乐心想事成!!! 撒花,我们是最棒的~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大家新的一年幸福快乐心想事成!!! 撒花,我们是最棒的~
这个“魔术”有什么意思吗? RT
这叫粽吗?“说一个比较难的”“TVV” RT
玛丽亚凯丽算什么,玛丽亚玛丽亚才是最棒的,撒花~ RT
说坏话的人你们懂什么!摇滚,是一种态度!!!最重要的是态度! RT
无言滴无言滴结局 ...
... ...
what's up...好赞 RT
我是不是又out了,觉得杨乐乐看起来和候配岑有点像 RT
吐了,连准备也不准备个,词忘成这样,配合成这样 .
这个流星雨也好汗 ...
这个不见不散真是不听不汗 ...
我这里现在是《心太软》,会太慢吗 RT
喷,超级粽子吧圈子 http://hi.baidu.com/q/%B3%AC%BC%B6%F4%D5%D7%D3
粽吧会员... 355122个,贴子数7613797篇,会员数94
挑衅是为了给侵略制造借口,侵略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 RT
跟落后时期的中国一样,三家外人在自己地盘上打仗 真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战况,粽吧首页一帖黑贴都没有,NBA已经完全沦陷,结论如下 黑黑需要发泄的场所,应该给他们提供机会去其他地方发神经,这样超粽福利就可以提高了
NBA吧观战感慨 提到NS的肯定不是凉粉提到BB的肯定不是笔亲,这个时候,首页几乎没有提到ZS的...我指主题贴
啧啧,发现去搞破坏可以增加超粽福利 那里基本都是黑啊,一个个在那装某家粉丝going人家
天神余日柱不知道什么时候驾临NBA吧 啧啧
超粽接管NBA吧,二蛋明天当NBA吧吧主,从此以后NBA吧变直播吧 撒花~
如果明天NBA吧的人来爆吧... 那NBA吧就永无宁日了
转关于宗教问题的一篇小文,有点道理 我觉得需要写一点自己对宗教问题的一点看法。我对这个问题只有感觉,没有理论和任何学术训练。写出来贻笑大方,还请原谅。若是言语中对宗教人士可能有不敬之处,也请海涵。我本人支持宗教自由,对于信众没有任何偏见。我在想的问题是,中国在学校教育中完全不提宗教的东西,一个人几乎没有办法在教育中,在大众媒体中获得关于宗教的知识,宗教的传播几乎完全在民间进行的后果是什么?中国民间宗教的发展,估计只能用蓬勃二字来形容。官方相对友好的佛教寺院,真的如雨后春笋,特别是在相对富裕的地区。别的宗教我相信也处于燎原之势,尽管我们没法在国内的媒体上看到太多这方面的报道。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民间宗教的传播,在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中,在收入较低的人群中尤为迅速。我近日瞟了几眼这种民间宗教的宣传品,我看了之后大吃一惊。这些宗教当然首先将自己和迷信化分开,说自己是宗教,不是迷信。然后接着竟然就是吓唬人:你不信我就会遭报应,你信了我就会有好报(当然,是用非常美丽的语言)。我心里想,这是哪门子宗教啊?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文化程度低的人容易信这样的宗教,这里面说的话和那种什么受到一条短信,上面写着”不传给10个好朋友,明年死全家。传给10个好朋友,明年发大财“的短信有什么区别?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很容易让人上钩。而所谓灵验的事情,总是会发生的。就这么说吧:一个停了的破钟每天还能对两次呢。灵验的事情发生比起破钟走对的几率高多了(那么信徒,一两个人走运的事还不容易发生?更何况还有人故意编造)。看到这个事情以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打着宗教幌子,其实行迷信之实的”宗教“在民间如此的盛行。于是我就想,我们是不是应该用主流的渠道向人们传递真正的宗教知识。我想,过去的错误也许在于总是希望通过宣传科学,无神论来取代宗教。科学和无神论根本没有办法取代人们对于宗教的内在需求,没有好的宗教,就会有差的宗教来填充。我想恶性循环也许就是这么形成的:管制宗教-迷信和地下宗教取代-更加觉得需要管制-更加迷信和地下。若是说的不对,请多包涵。
要钱还是要命(郭凯) 稍有修改的版本发表于《新快报》之“趋势观察”专栏最近关于中国医改该向何处去的讨论非常引人注目。要解决的问题是看病难看病贵,争论的焦点却在于是否应该由政府主导来建立一个新的医疗保障体系。从某种意义上,现在的争论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最直接联系。打个比方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该吃英国菜还是该吃美国菜,但是我们讨论的却是让张厨师来做还是李厨师来做。笔者不敢擅自揣测最后上的是什么菜,更不想胡乱比较两位厨师的厨艺,但是经济学的逻辑和各国的经验却能告诉我们,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我们这顿饭究竟能吃成什么样。首先应该看到的是,无论我们建立一个怎样的医疗体系,医疗开支的上涨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对个人而言是这样,对国家而言更是这样。这一方面是因为国民对健康的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长加速增长,另一方面更是医疗技术进步的直接结果。举个例子,1955年,美国总统艾森豪维尔在丹佛度假时心脏病突发,送到医院后医生们经过讨论得出的治疗方案竟然是让艾森豪维尔静卧!因为50年前,卧床静卧几乎就是对付心脏病的标准和唯一的方法。因此在那个时候,治疗心脏病几乎不需要花钱。50年后的今天,美国一个带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的费用大约为3万美元(24万人民币),这基本上是一个普通美国人的一年的收入。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带来了新的开销。第二我们应该看到价格、质量和数量永远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取舍。任何一个宣布自己能够提供低价,高质且满足多数人需要的医改方案也许都只是空中楼阁。美国,英国和古巴向我们提供了三个相对极端的例子。美国的医疗体系,昂贵,覆盖面有限,但是却提供了最高精尖的医疗服务。英国的医疗体系覆盖面广,不算贵,质量还行但是做个手术排上一年两年队非常正常。古巴,覆盖面广,便宜但是除了头疼脑热别的病都不治。我们可以将机制设计的更合理,但最终而言我们还是要面对价、质和量的权衡,在这一点上医疗并没有不同于其它服务的地方。第三点是一个好的医疗体系必须要给医生高收入。一个好的医生,需要多年的积累,需要很多的知识,是一种技术性和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如果你认为飞行员应该给高收入,因为飞行员技术要求高,人命关天,那么医生是一个道理。不给医生高收入的结果是或者没有好医生,或者医生通过别的途径获得收入。我们必须承认医生的服务和专业,试图从医生头上省钱的医疗体系是玩不转的。第四点,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看病又贵又排队还有很多人不被覆盖,简直是把美国和英国的缺点加在一起。这件事情的最直接原因是僧多粥少,所以再难吃再贵的饭也有人排队等着。在这个时候,还讨论让张厨师还是李厨师来做简直有点离题万里。因为不管政府主导还是走市场化道路,如果不解决中国宏观上的缺医少药,那都不解决最根本问题。如果假设中国的医改已经取得了成功,然后让我展望一下那个时候的医疗体系会是什么样,有两件事情是肯定的-中国会有比现在多得多的医院和医生,并且医生的收入还不错。看病还会那么贵吗?我想说,单价会下来,但是花费一定会上去。至于多到什么程度,这最终取决于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健康和金钱的态度。看病吃药花多少钱,说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很原始的问题:要命还是要钱?
这个是... 怎么少了个吧主? 作者: 瞻姆斯·二蛋 2006-12-29 19:07 回复此发言
趁火打劫的最好时候...可以去NBA吧玩一下 啧啧
NBA吧的人不自量力啊,玉米动根小指头反攻NBA吧就爆了 RT
公平和更公平和什么是公平(郭凯文) 下午坐在办公室里改考试卷。有一份卷子是单独的-这个学生单独考试,卷子也单独列出。原因很简单,这个学生是一个丧失了大部分视力的准盲人。作为给所有人提供平等受教育机会的一种努力,现代的科技已经允许盲人像正常人一样学习了。通过某种我不懂的方法,这个学生身上的设备可以帮助他讲课堂上的板书和幻灯拍摄下来,然后此设备可以将拍摄下来的东西变成可以被他阅读的形式。尽管这样设备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像正常一样授课,但是我们还是被告知在板书的时候需要保证字体足够大,在考试的时候也得为这个学生专门准备一份大号字的试卷,虽然,在有电脑和打印机的时代,这些都不算什么麻烦的事情。如果稍稍有些麻烦的话,就是这个学生需要单独考试,因此必须为他一个人准备教室,还要有专门的人在场,虽然这些也都不算什么。说这些都不算什么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我说话的前提,这是在哈佛,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学校。这个学生可以有专用的设备,所有的硬件软件设施都跟得上得前提下。我想,如果把这个学生移到北京大学或者清华大学,事情就不再这么简单了。让北大和清华接收一个基本丧失视力的学生,困难就会大很多。我无意于吹嘘哈佛,我要说的恰恰是这个事情反面,当我们把视野放到整个世界,哈佛花费很大成本接受盲人学生究竟是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甚至可以把事情问得更远一点,让哈佛这样一个学校集中这么多的资源,这么富有,究竟是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我可以看到的是,如果把哈佛接受一个盲人的花费用在发展中国家,这些费用很可能让好几个孩子一路从小学读到高中。在这个资源有限的世界里,给一些人提供机会,就是对另外一些人的相对剥夺。哈佛的政策对盲人确实公平了,但这公平的背后还有着巨大的不公平。经济学家是天生的不擅长理解公平,但是我怀疑这大概最终是一个哲学和信仰问题。如果让我在让盲人上大学和让更多的人能读完高中之间做选择,我恐怕会选择后者。问题是,我不是在公平和不公平之间做取舍,我是在不公平和不公平之间,或者说公平和更公平之间做取舍。我相信有的人会说,让这两种人都去上学。但是不讨人喜的经济学家会站在一边说:谁出钱?经济学家没有撒谎,说的就是实话,问题是这话太冷酷。现实就是冷酷的,不是吗?我正在非常吃力的读Rawls的“正义论”,试图让肤浅的我能有一点哲学的思辩,也试图寻找一些争吵不休问题的答案。科学的尽头,最终还是哲学。
Muhammad Yunus(继续转郭凯文章) 这个让人陌生陌生的名字,就是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惭愧的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虽然他所创办的Grameen Bank大名鼎鼎。任何一个学过发展经济学的人,都应该学过"小额信贷"(Micro-finance)这一部分,而微观金融的文献中屡屡提到的一个名字就是Grameen Bank。我原先一直还以为是经济学家认识到了农民的信贷约束问题,于是创造出了微观金融。但是其实事情是反过来的,是Yunus先创立了微观金融,才有了后面连篇累牍的文献。当然,Yunus本人也是个经济学家,美国训练的。(丁学良大概会认为Yunus算不上是经济学家,因为Yunus也没有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过文章。)我听到对他的获奖还是有些争论,有些人认为微观金融的实际效果并不算显著。我不想和这些人吵架或者好听一点的说辩论。Yunus做的事情超过1000篇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文章的分量,我相信没有哪个经济学诺贝尔奖的人有能力发1000篇AER。你随便揪起来一个做发展经济学的教授,他可能会给你列出一万个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他可以因为这一万个理由在各种杂志上不停的发文章。但是,我个人读发展文献的感觉是,我们不需要有那么多专家,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些有基本经济学常识然后真正关心穷人的人。Yunus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他给最穷的人提供贷款,他通过把村民组织起来,有点像我们过去的合作社的方式来保证贷款的偿还,他并不是一个商人要靠这个挣钱,但是他也没有让他的银行变成一个慈善机构。记住,即便Yunus做的是一件慈善事业,不让银行变成慈善机构也是至关重要的。慈善机构就失去了自我生存的能力而必须要依赖外部的捐款,而这样的捐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一般既不稳定也不可靠。昨天晚上,我看到一位美国的经济学家在那里说“哎呀,其实微观信贷的效果,根据研究,不算很明显,对于收入的提高只有大约5%,当然这总比降低收入好”。我看完之后在心里已经骂了这个美国人一万遍了,这个我相信一辈子没饿过饭的人一定没法明白,当一个人家徒四壁没米下锅的时候,竟然能有银行愿意借钱让你暂度难关,即便这不带来任何的收入增加,那也是巨大的福利改善。当然Grameen Bank做的要比我说的多多了。我听说中国也准备搞,或者正在试点搞这样的微观贷款。这件事情做晚了。我不确定Grameen Bank的成功能在中国重复,毕竟在当前中国的语境下,中国的Grameen Bank太容易被弄成一个慈善机构了。
我有预感,沧海那栋楼会起得很高...因为我看到了一个ID ...
道德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是不能用逻辑推理来分析的 道德观也不能强加,无论是单对单的道德批判还是多对单的舆论谴责...
帅啊 .
打豆豆的故事新版 “请问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喷烟,女生怎么办”“踹二蛋”“请问一个男生强行挨着一个女生坐,女生怎么办”“踹二蛋”“请问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吹口哨,女生怎么办”“踹二蛋”“谢谢,请问尊姓大名”“二蛋”
哇噻这个评论太经典了,芳菲小猪的 前段时间,在网上流行过一个根据人名测验人品优劣的游戏,据说受到了很多正直媒体的抨击——之所以有“正直”的媒体抨击这款游戏,是因为当记者输入“雷锋”、“焦裕禄”这些名字的时候,这套系统给出的结果往往是:“你的人品太差了”!因此,“正直”的媒体就说这是对雷锋、焦裕禄这些好榜样人格的污蔑。不过,本猪虽然对测字算命这种迷信的东西嗤之以鼻,但是却也对“正直”媒体给这款游戏扣的这顶“玷污榜样人格”帽子不满意。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游戏本来就是测验自己名字好坏的,而记者本人既不叫“雷锋”也不叫“焦裕禄”,记者输入这些榜样的名字实际上是另有图谋的——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心怀鬼胎。所以,说记者的“人品太差了”似乎并没有说错!这些榜样的人格究竟如何早就已经有定论了,而记者把榜样们的名字输进游戏进行测验——到底是谁玷污了榜样的人格,似乎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_*至于吗我的贴也删 过分了吧
惊忆九二一 刚才在楼下散步,一栋教学楼里突然人声鼎沸,瞬间冲下一砣人,有点莫明其妙,偷听了一下对话才知道是地震了...朝家的方向走去,没一会宿舍区门口的大草坪就都是人了,和老妈汇合之后开始散步,一个多小时候回来...突然想到忘记是哪年的那个深夜,老爸不在家。迷迷糊糊中醒来,发现老妈很神秘的在家里走动,没有开灯。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老妈梦游,突然老妈叫了我一下,说是地震了,我躺着感觉了一下,果然没几秒又摇了一次。于是和老妈下楼到空旷地带,也和今晚一样草坪操场上到处是人...后来有派出所的筒子拿个喇叭说大家回去吧是台湾那里震了...后来那次地震被叫做921大地震,台湾损失惨重还死了很多人...今天地震的时候老妈说她正在打牌,本来第一次震的时候要下楼结果牌局刚一半,于是就等打完了又换了外衣又换了鞋才下楼...感叹老妈真是淡定啊,特别是看到楼下N个穿着个睡衣拖鞋的筒子冷得瑟瑟发抖的时候...老妈说了,要是大震真的来了,也没时间跑下楼了...HOHO~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