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镜人
磨镜人在线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长拂拭,不使惹尘埃。
关注数: 152
粉丝数: 773
发帖数: 29,409
关注贴吧数: 277
古代术数的加密技巧―口诀 研究术数的初级境界是看图说故事,比如根据卦的类型进行衍伸,就好比乾卦,衍伸为刚健,再比如金属性,这些都属于有迹可循,而术数的极高境界是加密,虽然都是汉字,但组合起来就看不懂了。 比如“添添消”,再比如“甲乙锦江烟”,……
我觉得术数的极高境界是看不出来术数名词 但后人整理整体思路时,却发现底层逻辑完全符合术数的基本理念。 就好比《邵子神数》的条文,只有12本,如果运气不错能凑齐12本,运气差点只有几本,拆解条文时,就会发现固定规律。 但如果陷入术数概念,就会进入作者设置的12宫八卦阵里,如果可以可以跳开12宫八卦,直接从条文的具体解释上,就会发现一些万物本质的基本逻辑。 这就是我的思路,从万事万物本身规律,探索术数体系的阴阳变化。
学易的执念和假设 学易的执念在于觉得学会易学之后就可以躺平,啥都不用学了。 学易的假设在于可以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不能定义易学的不准性。 这两个都是人为强行定义,之所以强行定义,是由于古代社会是封建社会,老百姓接受的是儒家教育,而儒家理念以五经为意识形态,这个意识形态在古代是一座大山无法逾越。再加上术士推波助澜,学易的执念和假设也就牢不可破了。 其实,易学之外,另有天地,而发现这个天地的诀窍,只能自悟,别人不能代劳。
兵法的本质―残局思维 很多人设想可以统领千军万马,而现实中往往都是逆风局。 就好比下象棋,车马炮等杀伤性极强的棋子,要么都没了,要么只剩其一,同时对方的兵距离中军大帐只有一步之遥。 再好比打王者,遇到的队友随机,我方的射手发育不起来,对方的法师已经把中路全推了,我方的打野,辅助全都靠不上,只有一个战士等待机会,从一路塔准备推到水晶。
其实易学属于先王之陈迹,这也正是孔夫子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从源头而言,也就奠定了从古至今的总体方向。 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会这些能干啥?有的人尝试用这些解释日常现象。 然而日常现象,没有易学概念,同样存在。所以用日常现象解释易学概念有点太笼统。正因为如此,我开始思考易学概念的最大功效,就是给万事万物规律进行加密。
多数学易经的终极目的是想卡bug 然而社会经验足的时候,就会发现,世界上根本没有bug。那些看起来具备bug性质的东西,十之八九都是局。
三三不尽,六六无穷 自有后来人,续写新编。
此吧新设几个小吧
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是我在此吧发的最后一个帖子,正如我曾经在易经吧发的帖子一样,所谓“合则行,否则去” 此去不妨说一些个人发帖的心路历程。
易经卦辞爻辞深不可测,而易传也是如此。 之所以不懂,是因为古今生活习惯不同。易传的价值更高,自孔夫子易传问世,孔夫子之前的易传,也就只剩下《左传》里的只言片语,而孔夫子的文献,也很不容易躲过了焚书坑儒,能流传到现代也算是一个奇迹。 而易经卦辞爻辞的发展有一定脉络,这种脉络可不是简单的看图说故事,正因如此,我虽然反对各种看图说故事式占卜,但不妨碍我佩服易经卦辞爻辞的创作者。
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清除了曾经拉进黑名单的所有人,谁也可以评论我的帖子,接受好友消息,接受陌生人消息。
浅谈深入研究:在我看来类似下面的东西才需要编程 假如大德戊戌正月二十八日未时,闻元字声,正月十七日,甲辰卯正一刻交惊蛰。二月节先检十声图内,元字母在丙三图,属上平日月声,为天泽履。又以切字法月银言,元系收音属卯二图,收浊土石音为水风井。在二音图第四行,从上第三孔内月字母,以履卦居左,井卦居右,为天地卦声音例不要变。却检岁月日时图岁之月内时之日,得剥卦为胎卦,再检日卦阴图卯月在姤夏至剥卦,系在大暑节内,却论节气流行节气,已得惊蛰二十八日,乙卯在甲寅旬为孟,凡中气用下体,初气用上体。四孟日起上爻,四季日起中爻,四仲日起下爻。 爻自上而下,今剥卦得初气,孟局当用上体上爻,用事爻卦皆不叶先变爻为坤,爻叶卦不叶再变卦为乾,卦叶爻不叶三变爻为兑,于是爻卦皆叶成泽地萃。为情之走,只取元得剥卦,系艮宫图内,节气当大暑为废气。数得二千八百六十九亿八千三百五十二万六千四百秒。又元字声在丙,三图以四,因三为十二音在卯,二图以四,因二为八与十二合。为二十,以二十乘胎卦,数三千八百六十九亿八千三百五十二万六千四百秒为七万七千三百九十六亿七千五十二万八千,是为真数。若欲知物之美恶,但以胎卦论之,其初得剥变萃卦,以阴变阳,乃始恶而终美。若论久近,当以真数求之。其戊戌年正月二十八日未时,占得此卦。戊戌甲申三十年内,第十五,又正月十七日交惊蛰作二月,算月数十二得二十四。自二十八日入节气得一十二日,得十二个三百六十日,共四千三百二十未时,得六时〈从寅至未为六〉。六个四千三百二十共二万五千九百二十,又日卦阴图剥卦爻,数则从本音图辰月之月蹇六四爻,起艮大暑起数至剥上九爻,共得五十三爻,以上年月日时卦爻,计二万五千九百七十三为本生事物,一月之数先将真数七万七千三百九十六亿七千五十二万八千,除万物数看,除若干积之即寿数矣。声音无亥子丑三时,以取地支时月当从寅起为例。剥卦上体在上爻者,系得一爻七万亿除六十一个万物数,馀一千三百六十九万六千。在五爻者,系得二爻七千亿,除外馀一千○七十万○八百。在四爻者,系得三爻三百亿除外,馀九百五十二万二千二百。下体在初爻者,系得四爻九十六亿除外,馀二百八十〈阙〉万三千二百。在二爻者,系得五爻七千万除外,馀一千四百一万二千八百。在三爻者,系得六爻五十二万八千。除外,以上共馀五千五百九十八万七千二百内,再除万物数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四百三除外,实馀五百五十三万四千。一月数二万五千九百七十三;十月数二十五万九千七百三十;十二月数三十一万一千六百七十六,即一年之数;三十六月数九十三万五千零二十八,即三年之数;百月数二百五十九万七千三百;百二十月数三百一十一万六千七百六十,即十年之数。今以前项实馀数五百五十三万四千,作十年之物事论之,除了十年三百一十一万六千七百六十之数,外剩得二百四十一万七千二百四十得七年零九个月五日有馀。今以前项实馀数,作三年之物事论之,节次除了三年数九十三万五千零二十八之外,剩得四百五十九万八千九百七十二于内,又除十四年数四百三十六万三千四百六十四,实剩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单八得九月零馀。今以前项实馀数,作二十四年物,事论之,则除数相及也。以上论物事,所得三年或二月之限,或可成就或论毁改馀仿此例。
真正有用的东西,都是藏着掖着 不懂的人,往往互相讨论,验证真假。就是这验证真假的过程中,骗子也就产生了。 这个现实,各种微信群,qq群也好,贴吧头条,网络也罢,傻子效应居多,高人都是藏着掖着,在术数易学领域由其如此。
冤枉别人的人比谁都知道这人是冤枉的 为啥?因为存了冤枉别人的心,只会党同伐异。 没有对错,只有利益关系,为了自己的那点蝇头小利,可以冤枉任何人。
从四柱相加谈起 四柱相加,现在是热门,像什么九天玄数,九爻,以及梅花易数,策轨数,大定数,河洛理数,都离不开四柱相加。 然而如果追根溯源,寻找最早源头,可能都始于《易传.天地之数》,经过太玄数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体系。 古法精深,现代简便。从民俗角度而言,不过每况愈下,如果理数钤能打100分的话,那么九天玄数,九爻只能打30分,不及格。这就好比高中生去做小学生的题能做,小学生去做高中生的题看不懂。 此贴叙述来龙去脉,与占卜算卦无关。
学医不必非要学易 学易如果学深了,可以学医。 但半路出家,又哪比得上久居庙里的和尚会念经。
每个人都会进步,就拿灵棋经软件开发来说,现在只会更简单 有的过程少不了,有的可以不用浪费时间,核心只有四个字,一掷成卦。 明白了这个,所有的加减取余,都属于多此一举。
我心中的终极 抛开各种张冠李戴,如何回到初心。
周易大道吧吧主竞选:NO.0002号候选人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与其仰人鼻息,不如自行打开一线生机。 最后本人的软件不卖,不指望这个赚钱,只为探索古代术数体系的本身逻辑。
一剑封喉:本来免费用的东西,让他一搞都会收费。 其实雾隐叟想赚钱,也无可厚非。 但要无耻到把人家免费用的东西搞收费,这就有点不地道了
最后的重头戏:三才四象 很多人看了刘伯温的三才四象,然后就一厢情愿的认为1234就是灵棋经的四象。然而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之下,1234可不止刘伯温注解的这一种四象。止步于刘伯温,不去探索之前之后,属于不求甚解。
深究雾隐叟为啥学的一塌糊涂? 究其本质,不过前期靠网络,后期靠ai。 其实靠网络也没什么不好,但如果被网络忽悠,利用网络组织话术,就比较可恶了,因为此类人已经准备去忽悠人了。 这就了解了雾隐叟为啥热衷ai,因为ai有庞大的网络资源,以及自动生成的话术,可以让他少费不少脑细胞。
既然谈到了《归藏法》,下面的问答就很犀利了。 出土的归藏里,有所谓的四柱相加? 张冠李戴的定论在此。 灵棋经的根本是一掷成卦,需要搞成类似梅花易数年月日时四柱成卦? 所谓借尸还魂在此,搞不了复杂形式的组卦手段,就只能死抠边角料了。
既然谈到了数学,那就谈谈《灵棋经》的扩展? 灵棋经止步于125卦,既然谈到了数学,不妨再进一步探索125卦的所有变数。 把灵棋经的精髓全部去掉,用梅花易数的思路,搞出一个四不像,这就是数学?
易理探源最后归结于影视特效? 那么所有人都不用去读易经,易传,六爻,梅花了,因为找一个懂影视特效的即可。 纯正的懂易经,懂易理的,必不至如此,因为浩如烟海的易学典籍都搞不过来,何必研究这些外物。 懂易经的无论在费精力也干不过影视公司的,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比如各种秘术,手抄本。
探索所谓的灵在哪,才是最大的扯淡 为啥,术数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产生的目的或许是为了让人懂。而术数则不同,所谓同行是冤家,产生之初就不想让人懂,即使放出了某些可靠的逻辑,本质上还是想捞读书人的钱。 试问那些自诩灵的,哪个不是借尸还魂,张冠李戴,重新造术
聊斋故事之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或许ai最大的好处,就是容易培养出一大批骗子 正因为如此,所以得到广泛普及。
民间术数的共同源头或许是六壬 琢磨明白所有的六壬体系,或许会对术数有个清晰的认知。 如果神数让人明白的是各种做手脚的套路,那么六壬明白的或许是底层逻辑。
《京氏易传》对于《易经》卦辞爻辞的理解 京房以灾异解读易经卦辞爻辞,这和普通的六爻是不同的路数,这篇帖子摘录《汉书》里的几段文字。
可以自行探索一些比较深奥的东西了
易学的现实,就是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公式 虽然大方向对立统一,然而细节之处往往千差万别,虽然都能进入八卦阵,但能进来又能出去的寥寥无几。 正因为如此,现代人通过公式解易学密码,往往少了一点灵活多变,往往过于死板。
数字成卦的最大优势在于简单,符合现代人的基本思路 而劣势则是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准确,如果通过卦象检索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是否必然,那么就要画引号,正因为如此,数字成卦表面看起来符合科学,其实根本不科学,因为没办法解决大概率事件的问题。
推算年干支的几种方法 越深,越接近古法。
现代人学易的误区:死套公式 不管易经卦辞爻辞也好,其他术数也罢,刚开始学时,就会死套公式,这是必经阶段。 然而,易学不同于数学物理学,数学物理学诞生之初本来就是为了解决事情,而易学则不同,所谓同行是冤家,诞生之初要么标新立异,要么处处玄机,本来就是为了隐藏使用技术。 如果发现死套公式的问题,易学功力必定会有质的突破。
为啥我看不上年月日时相加的梅花易数起卦方法 因为太简单了。 正因为简单,所以比较鸡肋。一学就会,一用就废。
六经先王之陈迹,非先王之所以迹 易经属于六经范畴,而在封建社会属于礼的范畴,钦天监即使实力再强,也没办法成为礼部尚书。 看明白这个,就会渐入佳境,明白一些门道。由易学引发的术数,同样具备这个属性,本质上是把万事万物通过术数概念进行加密。 明白了这个,就会探索到一个比较深的地步,所谓洁净精微,易道也。 学习易经的,好比独孤九剑,想要用剑破尽天下术数。既然想要用剑破尽天下术数,难道非要把剑招和刀枪棍棒斧钺钩叉的套路融合吗,非也。 了解了不融合,也就可以多接受一门术数。
学易的执念,好比独孤九剑 总在妄想一剑可以破尽天下武学。 殊不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十八般武艺层出不穷,由此引申出了各种人心变化。
为啥我不愿意学《九爻》 首先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任何人有自己的想法本人无权干涉。
在二维认知的时代,哪有三维概念。 在三维的时代,如果不能了解所有科技,反而是倒推二维时代的理念,用三维时代的理念神话二维时代搞出来的东西,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就拿编程而言,有一个基本脉络,从做小程序开始,然后逐渐涉及3d游戏,由3d游戏,逐渐涉及更厉害的东西,比如vr游戏,再比如ai。这些没有易学概念,同样也不妨碍,但如果用易学的概念普及,来普及现代科学,就是神话二维时代的东西,证明二维时代的东西绝对合理,由这个所谓的合理,就能更进一步的洗脑,洗脑之后就是割韭菜。
最近再看《玄关》 发现术数研究到了极致,或许各种术数名词都不是最重要的。 而以术数名词了解万事万物,也就进了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了,万事万物是本质,如果不能了解真实存在的万事万物,只寄希望于通过术数打通万事万物规律,一辈子也就学废了。 以有限的生命,进入变数无穷的八卦阵,也就在内耗里出不来了。
研究术数最容易犯的错误 就是很容易去寻找各种对应,但这种对应面对现实社会,有很难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研究术数必须要面对的,简单的体系如此,复杂的体系如此,只有掌握通过万物了解万物的手段,才能避免看图说故事。
古代易数的终极《皇极经世书》 学易有个基本脉络,多数人觉得看了《卜筮正宗》,或者《增删卜易》就懂了所有的术数了,然而这两本书不是本质。 六爻其实不过就是八宫,六亲,六神,所组成的局,如果要想探索更大的模型就要探索更厉害的书籍。要论体系庞大,无出《皇极经世书》,《三易洞矶》之右。 如果再要从雅俗共赏的角度,那么《皇极经世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灵棋经的终极数理 灵棋经125卦,如果从简单来说,就是5的3次方。但如果再深一步呢?这时我想到了六爻卦变。 一爻变有6种,二爻变有36种,三爻变有216种,四爻变有864种,五爻变有5184种,六爻变有31104种,所以卦变之数为37410种。 如果把灵棋经卦象也用类似模式整理,一变有四种,3×4=12。2变有16,16×3=48。三变有64种,12+48+64一共124种,再加上全空,一共125卦。
我准备编写一个探索数字规律的软件 输入一组数字,自行探索规律,比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按幂增减,三角形数,正方形数。 比如等差数列差是几,等比数列比例又是多少,而按幂增减又有哪些算法。 看看能否从数字角度破解邵子神数之谜。。。。
如果把Deepseek当成一个工具,让他破解各种密码 关于下图的拆解就大失所望了,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扩展,而数字的具体解释却完全不对。
周易象数浅论 很多人觉得八卦象数是由阴阳推演而来,并且由此形成了一套类似现代物理化学描写万物构成的学问,然而这不是本质。 八卦象数即使没有阴阳推演这个阶段,同样不妨碍八卦象数的直接引用。 了解了象数可以直接引用,也就逐渐脱离看图说故事,也就会摸到一丝门径。
先天易数里的加减乘除 先天易数的精髓是河图洛书,多数人谈到河图洛书会不自觉的去设想河图洛书无所不能,最后所有河图洛书的解读也就成了看图说故事,要不用来普及现代科学,要不把河图洛书当成“外星科技”,这样也就对先天易数的具体运用,越来越远了。 这个帖子从加减乘除的角度,去探索先天易数。
大衍之外,筮数的其他思考。 大衍之数,分而为二之时,其实就可以确定最后的结果。经过三次分而为二,其实最后的24,28,32,36其实是固定的。 大衍数在进行引申就是底下图片里的三分法,最后根据除以四取余数,决定最后结果。如果没有余数,则取四,这与梅花易数属于同样的逻辑。由于取余数,必然会面临除尽的问题。 我觉得面对余数除尽,正是灵棋经无数的由来,如果人为设计筮数,必定为一个被五除尽的筮数,三分余数结果必为0,1,2,3,4。 下面就从底下图片的《周公卜法》谈起:
如果研究一个问题到达了一个高度,根本不需要去强调创造 只有盯着别人口袋里的钱的人,才会去强调他自己的创造,因为别人没有,是一些稀缺的商品,然后就能光明正大的骗钱了。
易学可以易学,但不意味着需要为别人的脑洞买单 因为各种奇思妙想的脑洞根本不值钱。
想从骗子里学到任何可靠的东西,都是徒劳。 因为骗子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老百姓手里的钱,骗不上大的也会骗小的,能坑则坑。
从道法自然谈起 其实道德经关于万物衍伸,只有一段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谈到了“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光这些文字,已经破了易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局,到了“三”的水准,也就不需要去谈456789了,更不需要去想所谓的天地之数,京房八宫卦,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了。 而道法自然不过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光这段话,已经超越了各种各样的易学流派了,或者说了解了这个,所有的风水学,奇门遁甲,河图洛书的工具,都已经没用了。
没有万事万物规律做伪装,没人愿意去学易 然而万事万物规律研究到了极致,也就不需要易学了。 古代如此,儒家包括五经,并不是只有一部《易经》就能无往而不利。道家也谈易,然而从《参同契》开始,道教的易其实很单一,只有修真炼丹之术。民间也谈易学,然而民间易学的本质,还是看上了老百姓手里的那点钱。 所以如果奔着真实的万事万物规律,完全可以不需要学易。
学易的至高境界是要学会拆解各种各样的密码 至于过分强调各种看图说故事的合理性,都是干这行的人,指望干这行的人能完全拆解这行的所有门道,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为全部拆解,这行也就没有了,同时以个人的能力去拆解永远增加的套路,同样拆解不过来。
从一本书的角度而言,《易经》难道真的说不清楚?非也。 既然能说的清楚,为什么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流派,是因为有人故意把它搞的高深莫测。 正因为高深莫测,也就产生了一大堆以此谋生的产业链接,这正是在古代没有人把易经说清楚的直接原因。 到了现代,网络占卜算卦也好,出书也罢,都是为了收割普通老百姓手里的那些钱,真正解决问题之道,向来不在那本无所不知的“《易经》”里。
既然谈到了创造问题,那么鸡能否从鸭蛋里孵出来 鸡,鸭代表了事物的本身属性,过分追求简单的,会去寻找相同的规律,而要探索事物本身规律的,会尝试了解事物的本身属性。 了解了鸡鸭等飞禽类别,自然也就分出了鸡蛋鸭蛋,而没有经验的,看到都是圆的,如果不加探索也就会鸡鸭不分了,而鸡鸭不分,正是现今易学现状,虽然花样繁多,但也只是脑洞,回到当时的时代,也就是想要从鸡蛋里生出鸭来,又怎么能够?
于人类文明而言,易学或许根本没有意义 易学是儒家社会的独有文化,抛开儒家社会这个先决条件,易学能否存在还是个问题。但文明却不以易学存在为先决条件,即使不存在易学,文明也会以其他形式进行演变。
关于天文术数中余数运用的粗浅见解 之所以说粗浅,是因为这些余数如果复杂推演到具体的数字,每个体系都能写一本书,这个帖子只是探索基本思路,细节之处需要精心计算,才能完美运用,此贴只能算一个普及帖子。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