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文香 恋恋文香
从小在赣州长大,一个地地道道的赣州人,和赣州这座发展中的城市同呼吸,共成长.常常参加一些会议,作为赣州中心城区的代表总会引起足够的回头率.有时也很习惯县里人叫赣州人"西瓜皮",会给你贴上"酸葡萄"标记,但这并不能抹杀赣州人的那份超脱和优越感.
关注数: 0 粉丝数: 12 发帖数: 642 关注贴吧数: 7
大家齐努力,为提交贴吧分类多做贡献! 以下是提交分类的记录:1 请管理尽早提交赣剧吧的分类 我是赣剧吧的吧主,已经提交分类三次了,为什么还没有回复?请管理员尽早提交赣剧吧的分类,谢谢。 作者: 恋恋文香 2007-4-25 09:55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请管理尽早提交赣剧吧的分类 您好,请具体说明您提交的分类目录。 谢谢 作者: 贴吧分类 2007-4-25 10:51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请管理尽早提交赣剧吧的分类 你好,文学与艺术目录下的“特色艺术” 谢谢 作者: 恋恋文香 2007-4-25 14:19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请管理尽早提交赣剧吧的分类 您好,请增强吧内贴子数量及质量的建设。 谢谢 作者: 贴吧分类 2007-4-25 15:44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请管理尽早提交赣剧吧的分类 你好,请问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在目录中? 作者: 恋恋文香 2007-4-25 16:20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请管理尽早提交赣剧吧的分类 同上 作者: 恋恋文香 2007-4-26 09:32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请管理尽早提交赣剧吧的分类 管理,急! 作者: 恋恋文香 2007-4-26 11:23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请管理尽早提交赣剧吧的分类 您好,请增强吧内贴子数量及质量的建设后,提交申请分类。 谢谢 作者: 贴吧分类 2007-4-26 12:11  
铺开赣剧的画卷——访赣剧表演艺术家潘凤霞 潘凤霞,生于1933年,江西玉山人。国家一级演员,原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文联副主席。她出身赣剧世家,10岁登台表演。凭主演新派赣剧《梁祝姻缘》一举成名。其后,江西省赣剧团以潘凤霞为主角推出了著名大型新派赣剧“三记一行”,即《还魂记》、《西厢记》、《珍珠记》和《西域行》,在省内及全国上演后均获得极大成功。戏剧大师田汉把北京的新凤霞和南昌的潘凤霞并誉为“南北双凤”。在东北三省演出时,潘凤霞还获得了“江西梅兰芳”的称号。 今年,赣剧表演艺术家潘凤霞从事赣剧艺术60周年。今天,“潘凤霞”这个与赣剧发展休戚相关的名字,再度被人们提起。为采访潘老,8月14日,记者在南昌市象山南路上绕了很久。“赣剧团?没去过。”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没有人清楚我们要找的地方在哪里,记者不由感叹赣剧这个曾经红火的剧种的衰弱。走进潘老的家,就像走进赣剧的现代史。墙上都是照片,大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潘老一家出演赣剧的剧照,从黑白到彩色,布满了整个客厅。70岁的潘老从一张木椅上起身,笑着向记者致意,她穿着一身黑色的旧式衣裤,面色红润,头发微白但丝毫不乱,潘老声音响亮悦耳,犹有当年名旦之风。赣剧是江西地方戏曲的代表,有500多年历史,比“国粹”京剧还要早上300年。潘老说,她7岁开始学戏,从小就深深爱上了这门古老而灿烂的艺术。潘老带记者看客厅靠外的墙壁上的一张黑白照片,那是1959年在庐山,毛主席与当时的江西赣剧团的合影,潘凤霞和丈夫童庆都在其中。潘凤霞的人生与赣剧一起辉煌。在舞台上,她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当年为了拍摄电影《还魂记》,她嫌自己的牙齿在角色中不够完美,竟然一次性拔除了10颗牙齿。1959年,潘凤霞随剧团去福建前线慰问演出,那时她已有8个月身孕,上演新编《花木兰》时,在台上不小心流产了,她咬牙坚持到谢幕。谈起这些,潘老总是一笑带过,数十年来,她对赣剧如痴如醉,甘愿为它辛苦,为它奉献。某音像社要出版《还魂记》VCD的计划,潘老是从记者口中才得知的,她惊喜地问道:“是吗?我都不知道。”潘老还不算老,可这些年来赣剧已经走向衰落。潘老说,1988年,她和退休的老一代赣剧演员们是流着泪看自己的剧场被拆的,赣剧在时代的车窗外退后,赣剧团也就此一厥不振。潘老感慨地说:“排戏是要动脑筋的,没有人去想适应现代的剧本,赣剧就难以在现在的市场环境里生存。”对于赣剧的蓬勃和衰落,潘老一直看得很清很透,她希望赣剧团的剧场能够回来:“演员的发展培育需要上场啊!”临别,潘老带记者参观了她的家,在这里,每间房的墙壁上都挂满了像框,记载着潘老年轻时的音容笑貌,老赣剧团走过的历程以及童丹、童侠这些孩子们重排赣剧经典的彩色剧照。潘老的家就像一幅长长的画卷,一页页记载着赣剧的故事,今天我们得以无声地展开它,欣赏它的美丽,同时也期望在这画中有人———能把潘老的演艺画卷无限延续。
赣南采茶戏的传播使者——记国家一级演员龙红 提起赣南采茶戏,就不能不说说她———赣南采茶歌舞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龙红,因为赣南采茶戏能走出赣南,走出江西,走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领奖台,龙红功不可没。  上世纪80年代初,年仅16岁的龙红便走上了赣南采茶戏的演出舞台。凭着聪颖的天赋、勤奋好学的品性以及比别人多数倍的艰辛付出,龙红逐渐成了剧团的台柱子,挑起了剧团演出的大梁。23年来,她先后主演过《山歌情》、《茶童戏主》、《花灯仙子》、《试妻》、《搭船巧遇》、《围屋女人》等20多个剧目。她主演的《试妻》、《王二小过年》、《搭船巧遇》等赣南采茶戏还被拍成了VCD光盘在全国发行。她代表赣南赴香港、台湾等地进行文化交流与演出。赣南采茶戏也因此开始走出赣南,走出江西,并在全国戏剧艺术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龙红演戏认真是出了名的。她无论演什么角色,都演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2002年,她挂帅主演音乐剧《围屋女人》,为了演好这台音乐剧,她不仅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还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女儿托付给了老母亲,全身心地投入到排演中。她反复研读剧本,将所演人物的各种心态、声色细心地进行揣摩;在排演时,她常常累得汗流浃背,嗓子嘶哑,但依然不放过一丝演出的瑕疵,为一个小小的牵手动作,她硬是修改了6次,陪演的人累了,审看的人也说可以了,可她总觉得不满意,坚持要重来,直到自己满意才罢休。她常常对同事说:“排演时多一份付出,演出时便少一份遗憾。”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龙红为赣南采茶戏作出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她先后获1993年中国戏剧第十一届“梅花奖”、第四届“文华表演奖”;她主演的《山歌情》获第四届“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主演的《围屋女人》在2002年全省艺术节大赛中荣获15个奖项,成为获奖最多的节目,并被列为江西省申报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十届“文华大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她还被推选为赣州市第一届政协委员、江西省第九届政协委员。
独具特色的赣南祁剧(组图) 赣南除本地产生的赣南采茶剧、东河戏、宁都采茶戏、兴国赣剧(南北调)等戏曲剧种外,从外地流入的剧种有祁剧、京剧、越剧,而其中祁剧尤其活跃。祁戏又叫湖南班子,是清代雍正年间从湖南传入兴国、赣县的,曾与东河戏一样,在赣南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种文化艺术的发展,总是善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吸收他人的长处,融合互补,使其发展。赣南客家人引进祁剧后对其不断改进、丰富、发展,近百年来,成为客家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戏剧形式。 赣南祁剧以剧目众多,阵容强大,行旦齐全,表演程式规范而不落俗套,声腔音乐委婉而细腻。 祁剧是伴着庙会发展而成长的。庙会是民间老百姓敬神祈盼消灾赐福的聚会,慢慢地演变为文化娱乐、商品交易、休闲会友的集聚地。 以赣县一带的庙会为例,由本地人推举有威望有文化有经济实力的人牵头为庙会成立一个“首事会”,“首事会”负责各方赶庙会人士捐赠的钱物用来修缮古庙,并组织庙会活动。在庙会上除点香燃烛祈神保佑外,便把重点放在演大戏看大戏上。祁剧在这个时候就大显身手了。 从千村万寨赶来的乡民把个庙会挤得水泄不通,那台上的各种角色伴着锣鼓管弦的音律,唱、做、念、打,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一阵阵喝彩。 解放初期,赣州成立了祁剧团,除每天坚持演出,还经常下乡。在民间还活跃着一个赣兴祁剧团。团里的演员都是清一色的花甲老人,他们都是东河剧团早年的演员,退休后,散居在大余、龙南、瑞金、宁都、会昌等地,凡有庙会演出,召之即来。 祁剧上演的剧目多为古代传统戏,诸如“八仙拜寿”、“白蛇传”、“珍珠塔”、“万寿山”。本版图片均为“万寿山”剧目演出的精彩瞬间。 “万寿山”讲述的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主因外出讲经,吩咐徒儿清风、明月备好“人参果”招待唐僧。唐僧误将人参果看成是婴儿,不敢受用,清风、明月趁机吃掉,被猪八戒偷听,便向孙悟空告知,于是,孙悟空跑到果园偷偷摘了四个分吃掉了。清风、明月为此事将他们痛骂一顿。孙悟空恼羞成怒,竟将“人参果树”连根拔掉。后由于南海观音出面协调,使“人参果树”死而复活。 在现代艺术琳琅满目的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出出的古装戏,是尚健在的老艺人们将生生不息的艺术热情演绎出来的艺术作品。它犹如赣南艺术宝库中的活化石,凝重、艰难却快乐地活跃在城乡。随着近年来各地庙会的恢复兴起,赣兴剧团已小有名气,这帮老艺人以其独特的艺术表演魅力延续着民间艺术,播撒着民间乐趣。(肖芳珠 龚映华 记者李传材/图 龚映华 杨遵贤/文)
章贡区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将启动 年内居民参合率将达65% 4月18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从6月1日起,章贡区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将在全区范围内启动。 据了解,户籍在章贡区但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均可以户为单位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未享受政府补助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员以及参加了章贡区学生合作医疗的人员,可自主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各社区居委会应把本年度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在5月28日前缴至街道办(镇)过渡账户,5月30日前,各街办(镇)统一上缴区基金财政专户。今年,章贡区城镇居民(除享受政府财政补助、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员)合作医疗参合率应不低于65%;2008年将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全区城镇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记者刘燕) 章贡区制定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暂行办法 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人均65元 近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章贡区制定了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相关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对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基金的分配、补助比例及封顶、特殊补助规定等项目作出了明确规定。 据悉,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提倡社区首诊,实行双向转诊和定点医疗的就医制度。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年度筹资标准为人均65元,其中,个人缴费45元,政府财政资助20元。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城镇居民每年以户为单位一次性缴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家庭成员数足额缴纳,逾期缴费不享受当年医疗补助。60岁以上且与子女分户的老人(孤寡老人除外),须与其有承受能力的一户子女共同缴费参合。当年度被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对象和“六战”退役人员的,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可向户籍所在街办(镇政府)申请,由区财政全额承担。超过城镇居民缴费截止日期出生的婴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登记户籍,其当年度内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政府财政不予补助,年度内参合筹资费用(即65元)由个人全额承担,享受“参合”城镇居民同一时期内同等待遇。 据介绍,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基金的分配办法为:提取基金的10%(即6.5元/人)为风险基金,主要用于不可预测因素所发生的当年重症或特殊突发事件患者增加而超支的费用补偿;另外,提取基金的90%(即58.5元/人)为统筹基金,用于补助参合人员的住院医药费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的住院起报线为201元;区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起报线为301元;非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起报线为501元。“参合”人员每人每年住院医药费实际补助总额20000元封顶。“参合”人员在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发生的医药费用,其住院医药费可报总额下降20%后再分档计算补助。(记者刘燕)
章贡区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将启动 年内居民参合率将达65% 4月18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从6月1日起,章贡区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将在全区范围内启动。 据了解,户籍在章贡区但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均可以户为单位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未享受政府补助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员以及参加了章贡区学生合作医疗的人员,可自主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各社区居委会应把本年度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在5月28日前缴至街道办(镇)过渡账户,5月30日前,各街办(镇)统一上缴区基金财政专户。今年,章贡区城镇居民(除享受政府财政补助、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员)合作医疗参合率应不低于65%;2008年将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全区城镇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记者刘燕) 章贡区制定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暂行办法 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人均65元 近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章贡区制定了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相关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对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基金的分配、补助比例及封顶、特殊补助规定等项目作出了明确规定。 据悉,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提倡社区首诊,实行双向转诊和定点医疗的就医制度。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年度筹资标准为人均65元,其中,个人缴费45元,政府财政资助20元。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城镇居民每年以户为单位一次性缴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家庭成员数足额缴纳,逾期缴费不享受当年医疗补助。60岁以上且与子女分户的老人(孤寡老人除外),须与其有承受能力的一户子女共同缴费参合。当年度被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对象和“六战”退役人员的,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可向户籍所在街办(镇政府)申请,由区财政全额承担。超过城镇居民缴费截止日期出生的婴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登记户籍,其当年度内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政府财政不予补助,年度内参合筹资费用(即65元)由个人全额承担,享受“参合”城镇居民同一时期内同等待遇。 据介绍,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基金的分配办法为:提取基金的10%(即6.5元/人)为风险基金,主要用于不可预测因素所发生的当年重症或特殊突发事件患者增加而超支的费用补偿;另外,提取基金的90%(即58.5元/人)为统筹基金,用于补助参合人员的住院医药费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的住院起报线为201元;区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起报线为301元;非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起报线为501元。“参合”人员每人每年住院医药费实际补助总额20000元封顶。“参合”人员在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发生的医药费用,其住院医药费可报总额下降20%后再分档计算补助。(记者刘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