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书生 矿区书生
关注数: 15 粉丝数: 47 发帖数: 2,372 关注贴吧数: 3
转庙会应该知道的----- 一、七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1、阴历的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于兰盆节、也是民间俗称的鬼节。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明代所出的《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之《圣诞令节日期》,谓: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圣诞;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圣诞;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圣诞。从此,三元日作为道教节日,一直留传至今。 2、盂兰盆节的由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也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要求弟子尽心行孝。因为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3、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 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张灯在水里。于是,有了放河灯“荷灯”的习俗。(到了晚上,家家户户放水灯,也叫河灯或荷花灯。一般做成荷花瓣形,灯笼内点上蜡烛,飘浮在河水之上,以普度孤魂。) 不管是佛家、还是道教,七月十五都有追先悼远、祭祀祖先的意味。所以,七月十五几乎各地都有庙会了。
书生唠叨-----中国传统的十二时辰 中国古时候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2小时,并以十二地支来表示。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1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故称“子鼠”。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凌晨1点至3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凌晨3点至5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清晨5点至7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称“卯兔”。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早晨7点至9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上午9点至11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称“巳蛇”。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中午11点至午后1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午后1点至3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下午3点至5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称“申猴”。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下午5点至7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傍晚7点至9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称“戌狗”。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夜间9点至11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故称“亥猪”。
书生啰嗦----壶口印象 壶口瀑布在我的心里,已经是神话和图腾一样神圣。 两天前刚刚下过大雨,黄河的洪峰刚过去,河滩很滑腻,让我们小心。走在宽阔的河滩上,耳朵边听着轰隆轰隆的水声,还没有靠近,就感觉到了心跳的激动。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西濒陕西省宜川县,东临山西省吉县,我们就是在山西的吉县侧。滚滚黄河水至此,5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走近瀑布,观察地形,但见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黄河壶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壮观气势著称于世。若身临其境,让你绞尽脑汁,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的雄浑。 只有站在壶口,面对瀑布,目睹巨浪翻滚,耳闻涛声震天,才能真正领略到黄河在奔腾、怒吼和咆哮的浩大气势。惊呆过后,我们纷纷拿出相机,忙碌起来。瀑布附近,地上湿辘辘的,导游说,那是瀑布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形成,人在其中,不一会,感觉衣服都是湿的了。瀑布两侧,拦起了绳网,以防止游客滑落。我们小心翼翼的靠近,再靠近,都想和瀑布最亲密的接触以留下美好的记忆。 太阳逐渐升起,我们都还在忙着照相,忙着欣赏那势如千山飞崩,四海倾倒的瀑布。我留心到一个现象,就是湍急的瀑布下游的黄河水,像粘稠粘稠的,似静止一样的流的缓缓的。问当地的老乡,瀑布下的河水多深?老乡说,有差不多60 米吧,问为什么看起来像是稠稠的静止状,老乡笑着说,越深的水流的越缓,但缓缓的是表面,下面是湍急的急流和漩涡,落入其间是绝没有生还希望的。平静中的淡淡,让我惊出一身汗来。是啊,到这里,我才知道什么叫“静水流深”。 在导游的再三催促下,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瀑布,出了河滩,回首间,看见瀑布附近有云雾升腾,导游说,悬瀑飞流形成的水雾飘浮升空,在瀑布附近,犹如细雨,一般越接近河面水雾越浓密,这也是壶口瀑布一景,当地老百姓叫“水底冒烟”。 坐上车,我们从瀑布下游的黄河大桥上西行,进入陕西境内。在黄河大桥上, 远眺壶口瀑布,不知道谁喊起来“快看,彩虹,彩虹。”透过车窗,只见壶口瀑布上空一道通直的彩带横在水面,象彩桥飞架。导游说,是壶口瀑布反复冲击所形成的水雾,升腾空中,使阳光发生折射而形成彩虹。彩虹有时呈弧形从天际插入水中,似长龙吸水,有时在浓烟腾雾中出现花团锦簇,五光十色,飘忽不定,扑朔迷离。霓虹戏水是“水底冒烟”与阳光共同作用的产物。春秋两季,水底冒烟、浓雾高悬,每遇晴天,阳光斜射,往往形成彩虹;夏日偶尔显现,但不多见。导游说,我们好有福气的,其中一定有大贵人,否则,轻易不见的景色怎么让我们一次就见到了呢。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