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wenyishu renwenyishu
关注数: 19 粉丝数: 18 发帖数: 4,065 关注贴吧数: 4
五花八门的涵义       这两天反反复复地拿着一本《朝天一棍》极有耐心地读下去。因为书是盗版,错字连篇,语义混乱,甚至模糊不清,上下脱节。但因为是自己“淘”来的,又因为毕竟是温瑞安的书,对《四大名捕》记忆犹新,所以强迫自己在没有情节的情节里来回打转,不住地把自己飘移的思绪拽回到书中去。      眼困身痛之际,突然一个段落不经意地闯入我的视野,是关于“五花八门”这个成语的解释,顿时精神一振,如获至宝。这个词太熟了,熟到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但惭愧的是对于它真实的涵义却无从知晓,也从未想过要去了解,而这里却有了精确的解释。      “所谓五花八门,是古代兵法中的‘五花阵’和‘八门阵’,也是各行各业的一种比喻。五花是:金菊花,比喻卖花女子。木棉花:喻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即国、为酒楼上的歌女。火棘花:即是玩杂耍的艺人。土牛花:暗指一些挑夫、轿夫。八门就是:一门中,是些算命占卦的。二门皮,卖草药的。三门彩,变戏法的。四门挂,江湖卖艺的。五门团:说书评弹的。六门手,街头卖唱的。七门调:搭蓬扎纸的。八门聊,高台唱戏的。这叫五花八门。”      聊聊数十字,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如此。      看来,“开卷有益”并非虚言。      而我百无聊赖之际,竟有“无心插柳”之收获。      不亦乐乎?!转载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 1.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本体论方面,中国重人际,重伦理,以人比天,还原为心,重名轻实,由此走向玄学化,是封闭的价值体系;西方重自然,重自然本质,由自然到人,最后走向主体化、价值哲学。在认识论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与伦理精神;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与科学发现。 2.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在对事物的评价上,中国和西方分别偏重于社会和自然两极;在对效果(效用)的评价上,中西分别偏重于整体和个人两极;在对利益的态度上,中国重志轻功,而西方重利益、重功效。 3.中西逻辑的差异。西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中国古代的墨辩逻辑在逻辑的作用、逻辑结构、真理判定标准等基本问题上属于完全不同类型的逻辑体系。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是对政治、伦理、人生问题的重视和对宇宙论、自然规律抱不求甚解的态度。在这样的传统中,逻辑一开始就没有被作为独立的对象予以探讨。从孔子到庄子都视思辨为无用有害之物,都反对对概念等思辨形式本身作思辨的探讨。这样,逻辑这种纯科学就没有立足之地。 4.中西数学的差异。以抽象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西方思维方式产生出近代的微积分数学;而理性与实践相离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元代以后几乎整个地断送了我国的传统数学。 5.中西自由观的差异。西方人多侧重于向外探求,以发展世界、改造世界为获得自由的途径;东方人多侧重于向内探求,以认识自身、完善自身为获得自由的途径。 6.中西科学方法论的差异。东方文化是以人文文化为主体的类型,西方是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类型。中国是整体思维方式而西方是形式思维方式。它们规定了科学发展的不同模式,造成了科学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选自: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
读帖杂感——艺术需要爱的春风 艺术的百花园需要爱的春风,使得繁花竞放,争奇斗艳,以相映成趣,以蔚为大观。使爱好艺术的人们得以流连其中,忘情欣赏,充分浸染。 欣赏艺术犹如品茶,排除各种纷扰,平心静气,细细品味,这样你不只领略到它的独特韵味,还会提升个人品德和艺术修养。 艺术欣赏多是要得到快乐!任何事物总有多个侧面,多欣赏自己觉得好的方面是获得快乐的一种途径。欣赏品味过了,喜欢就继续下去,否则就另辟路径,另寻所爱,总要快乐才好啊! 我们要有宽阔的心胸,接受所有可以感受到的美的事物。 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如果人们有健康心态,同样会以宽厚态度,允许他人在艺术的百花园里爱其所爱,不会以一已是非作为天下的是非。 一个普通人万不得有专制帝王的心理疾患,更不要党同伐异,表现得狭隘偏激,丢失了修养和风度。 我是博爱的,喜欢多种艺术形式,不止一位艺术家,不止一种艺术流派。我觉得,从艺术发展角度,各种艺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成就和贡献。对艺术的不同流派,可以比较取舍,不宜轻易褒贬。 联想到戏曲艺术,所有戏曲艺术家及其他演艺人员,他们的德艺成就,我们不但应该欣赏,还要衷心祝福他们更上层楼!这样,戏曲艺术才能在惨淡的文化气氛里绵延.我期待醇美的戏曲艺术为人类共同拥有,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美的文化建设方面有所奉献! 越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现代文明结合产生的优秀剧种,富有生命活力和艺术魅力, 喜欢它的人不会有地域局限, 可见的时间里,它会成为文明世界广受欢迎的一种艺术吧!转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