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dun cjdun
关注数: 45 粉丝数: 110 发帖数: 7,865 关注贴吧数: 18
从新人角度,我也来聊聊刚刚到手的水蜜桃V3静音轴 海鲜市场入手的水蜜桃V3今天终于到了。于是刻不容缓的赶紧换上,试着打了一下。 先说结论:确实是一款非常静音的轴体,手感方面对我来说也问题不大,具体请看下面的详述。 声音:如果说其他轴体手感方面是重要指标的话,静音轴,声音方面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指标。这一点来说,水蜜桃V3毫无疑问是合格的。按压的时候,是听不到轴心触底的声音的,耳朵贴近之后,伴随着按压,能够听到轻微的沙沙声,估计应该是弹片或者是弹簧发出的声音。 手感:“肉”是机吧大佬们对这款轴体的手感描述,但是,怎么个“肉”法,却是甚少提及,虽然可能大家都在心里有个大概的解释,我还是想要详细说说我所体验到的触感。 水蜜桃V3的手感我认为是这样的:过程顺滑,触底明显,反馈轻微。过程顺滑是一个优质轴体的基本要素自然就不多说,触底明显和反馈轻微则是水蜜桃V3的重要特质。按压的时候,我是能够明显感受到轴心触底的那个瞬间的那个停顿,但是因为硅胶缓冲的存在,按压的冲击力被硅胶层吸收,这是水蜜桃V3静音的要点,同时也造成了在按压和回弹的时候,轴心和外壳的碰撞感基本不会反馈到手指上。结果就是,敲击使用水蜜桃V3的键位的时候,缺少了一种爽感,也许有的玩家并不在意这点,比如我。但是对于在意的人来说,这种爽感也是机械键盘体验的一环,以及打游戏的时候,这种爽感某种意义上也是操作节奏的一环,没有的话很可能就会让手指的肌肉记忆无所适从。 以上,我说完了。如果有什么不太准确的地方,欢迎各位大佬指导鞭策 附图:导光柱效果(方向键为水蜜桃V3,其他全透位置为云兮轴(对,又是我))
云兮轴到手装好了。写个测评吧 之前有在贴吧里面问关于雪顶可可轴替代的问题。目标是找到一个音色相近,声音比雪顶可可略小的轴体。后来看了B站一系列的测评,选定了云兮轴,然而在贴吧里面却几乎没有看到关于云兮轴的内容,原因可能是太贵了吧。毕竟咸鱼最便宜的都要卖到1.6 反正LZ也是买了回来,花了个把小时拔键帽拔轴上轴上键帽。稍微试了一会儿之后,就过来发帖了。 先说结论:基本上这款轴满足了我的需求,在声音响度略低于雪顶可可的基础上,保持了原先的音色。当然,这音色有多少因素在套件里面就不得而知了…… 然后说点具体的: 因为LZ只用过樱桃红,雪顶可可和云兮,樱桃红根本不是一个赛道的。所以只能拿云兮和雪顶可可对比。 经过了本人的仔细聆听,可以得出,在雨75的套件上,云兮的音色,其实跟雪顶可可是一个底子。造成它们声音听感不同的原因是,雪顶可可在敲击之后,产生的尾音是向上的,就会给人一种有点响,比较脆的感觉。而云兮敲击之后,产生的尾音是向下的,就会给人一种闷闷的感觉,同时响度也压了下去。 接着是和雪顶可可对比之下的优点,云兮轴是真的漂亮好看,开了RGB透光爽,关掉RGB也十分养眼。 然后是缺点,不能放空格键,那框框的空腔音真要命……好在只有空格是这样,相比之下雪顶可可放空格的时候声音就很稳。 图放二楼
写个K812和ADX5000的毒文 吧友们,我来放毒了。 我发现,当你拥有一个可以作为标准的旗舰耳机搭配之后,再去试听其他的耳机的时候,就能很容易的获得对自己而言的准确听感。当然了,能作为标准的搭配一般都不便宜就是了。(LZ也是当社畜当了10年总算是搞定了) 前情提要:听了一周909之后,觉得自己的世界被拓展了一大块,于是就开始想,909是这样的,那么其他旗舰又是怎样的呢?正好HIFI群里老哥在说K812的事情,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就去租了两款A家旗舰,K812和大风扇回来试听。先上K812,大风扇留着压轴。 K812,打开音乐播放器之后,给我带来的印象就是一个字,松,两个字,宽松,三个字,没压力。 那么我要发表暴论了,K812不适合所有需要大动态的音乐,更不适合大家平时所说的动次打次的流行音乐。 用比较形象的方式来描述的话,听K812的时候,我的感觉是伴随着音乐的流动,身体仿佛是被风吹过一般,高频就是细风掠耳,低频就是清风扑面,中频就是风吹过脸颊。声音的响度就是风力,不同声部的定位就是风向。 至于K812适合什么样的音乐,就要看使用者自己的偏好了。对我来说,温柔中性的微风拂面是我最喜欢的感觉,因此,我个人用K812的时候,最喜欢的是听蔡琴阿姨的歌曲。 K812只是甜点,主菜还是老铁家的著名开放式女毒旗舰,大风扇ADX5000! 玩HIFI无法回避的一点就是设备之间的AB,而这次也是一样,拆开大风扇的时候我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把我的909也拿出来,然后用各种歌曲两者切换着听。所以,以下部分的言论是基于我这边和TH909比较之后的结果。 ADX5000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它对高频的演绎。如果说909是一款更偏向中低频的耳机,那么大风扇毫无疑问就是偏向了中高频。在空气振膜的加持下,弦乐,特别是小提琴的演绎真的是悠扬顺滑,而极高频人声也是尖而不刺(特指炉心融解里面的极高频人声)。当然了我并不是说909的高频不行,也不是讲大风扇的低频残废。只是这两者对比的话,明显909的高频是不如大风扇的,而大风扇的低频也是比不过909的。 那么,抛去909带来的先入为主。ADX5000本身给我的感觉还真就和很多大佬们得出的结论一样:女毒。 大风扇的女毒是整体调音风格之下烘托出来的美感。下潜不深量也不大,但却是清晰的低频很好地贯彻了声底背景的作用,中频并不突出,但是因为对中高频优秀的演绎,使得女歌手的声音十分的悠扬,余音回荡,挠得耳朵有些痒痒,欲罢不能。至于高频,出色的延伸,使得器乐的高频与人声的中高频分离,从而不会产生器乐和人声互相混合影响的情况。 前面说了K812像是风,那么ADX5000就像是云,向上飞上高空,向下沉入雾霭。高频让你抬首仰望,低频将你轻轻围绕。在云山雾罩之间,传来一阵阵丝竹之音,着实算是一种美的享受。 在下言尽于此,微末之言不经推敲。 最后,请允许我对看到这里的大佬们献上最诚挚的一礼 Ciallo~(∠・ω< )⌒☆ (手头没图了,请诸位柚子厨自行脑补233333)
再来两款A家旗舰毒文赏析 吧友们,我又来放毒了。 我发现,当你拥有一个可以作为标准的旗舰耳机搭配之后,再去试听其他的耳机的时候,就能很容易的获得对自己而言的准确听感。当然了,能作为标准的搭配一般都不便宜就是了。(LZ也是当社畜当了10年总算是搞定了) 前情提要:听了一周909之后,觉得自己的世界被拓展了一大块,于是就开始想,909是这样的,那么其他旗舰又是怎样的呢?正好HIFI群里老哥在说K812的事情,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就去租了两款A家旗舰,K812和大风扇回来试听。 先上K812,大风扇留着压轴。 K812,打开音乐播放器之后,给我带来的印象就是一个字,松,两个字,宽松,三个字,没压力。 那么我要发表暴论了,K812不适合所有需要大动态的音乐,更不适合大家平时所说的动次打次的流行音乐。 用比较形象的方式来描述的话,听K812的时候,我的感觉是伴随着音乐的流动,身体仿佛是被风吹过一般,高频就是细风掠耳,低频就是清风扑面,中频就是风吹过脸颊。声音的响度就是风力,不同声部的定位就是风向。 至于K812适合什么样的音乐,就要看使用者自己的偏好了。对我来说,温柔中性的微风拂面是我最喜欢的感觉,因此,我个人用K812的时候,最喜欢的是听蔡琴阿姨的歌曲。 K812只是甜点,主菜还是老铁家的著名开放式女毒旗舰,大风扇ADX5000! 玩HIFI无法回避的一点就是设备之间的AB,而这次也是一样,拆开大风扇的时候我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把我的909也拿出来,然后用各种歌曲两者切换着听。所以,以下部分的言论是基于我这边和TH909比较之后的结果。 ADX5000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它对高频的演绎。如果说909是一款更偏向中低频的耳机,那么大风扇毫无疑问就是偏向了中高频。在空气振膜的加持下,弦乐,特别是小提琴的演绎真的是悠扬顺滑,而极高频人声也是尖而不刺(特指炉心融解里面的极高频人声)。当然了我并不是说909的高频不行,也不是讲大风扇的低频残废。只是这两者对比的话,明显909的高频是不如大风扇的,而大风扇的低频也是比不过909的。 那么,抛去909带来的先入为主。ADX5000本身给我的感觉还真就和很多大佬们得出的结论一样:女毒。 大风扇的女毒是整体调音风格之下烘托出来的美感。下潜不深量也不大,但却是清晰的低频很好地贯彻了声底背景的作用,中频并不突出,但是因为对中高频优秀的演绎,使得女歌手的声音十分的悠扬,余音回荡,挠得耳朵有些痒痒,欲罢不能。至于高频,出色的延伸,使得器乐的高频与人声的中高频分离,从而不会产生器乐和人声互相混合影响的情况。 前面说了K812像是风,那么ADX5000就像是云,向上飞上高空,向下沉入雾霭。高频让你抬首仰望,低频将你轻轻围绕。在云山雾罩之间,传来一阵阵丝竹之音,着实算是一种美的享受。 在下言尽于此,微末之言不经推敲。 最后,请允许我对看到这里的大佬们献上最诚挚的一礼 Ciallo~(∠・ω< )⌒☆ (手头没图了,请诸位柚子厨自行脑补)
我的HI-END(暂定)装备-丰达TH909体验 今年上半年,公司安排去日本出差,于是LZ抓住了机会,买了一条心水已久的丰达TH909回来。由于货源很少,LZ4月底就趁着耳机店有货买了回来,然后吃灰吃到6月初回国。。。。。。 在下只是一介萌新,头戴方面,完成了二次元认证(购买K701)之后,为了好好听歌,又去买了T1二代,然后一用就是8年。 后来,渐渐不再满足于T1那种太过平静的声音,就打算去物色一款能够让我享受ACG音乐特有的色彩的耳机。多方打听之下,有大佬给我指了一条明路:小夜曲+TH909。 小夜曲我很快就搞定了,换掉了手头的千元耳放,之后就是漫长的th909调查取证时间。 第一步就是B站云听,随便一搜TH909,直接就是一张芳乃巫女舞封面,我身为一个柚子厨,立刻就点了进去。云听虽然不咋靠谱,但是听听调音风格还是可以的。进去听了一阵之后,感觉确实是我需要的人声向调音。OK初筛PASS。云了之后,就该实操了,上淘宝找了家租赁耳机的店,付了一大笔押金之后,拿到了实物,爽听了一周,坚定了搞一个回家的心思。恋恋不舍地把耳机寄回之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准备时间(攒钱)。 时间来到了今年,年初我一如既往的上淘宝确认TH909的价格变化,然后就发现,没货了!滚去咸鱼,一看都是明显磕碰。。。。。。。说实话,当时我的心情是绝望的。然而巧合的是,今年公司要安排一批人去日本研修,LZ也在此列。日本公司距离东京不远,到了日本之后,第一个周末本人就跑去了秋叶原。原本是打算入一个中古的。但是后来考虑到这副耳机估计又是一个十年下去,最终决定,直接冲新。 拿到货之后,首先确认的是编号,1078,我说TH909也出了有5年了,才卖了一千多条吗?不知道是产量有限还是真的小众。 等了一个半月,LZ终于回国了,迫不及待的就把TH909接了上去(8年陈的T1二代已出,感谢贴吧老哥收下我的垃圾成色耳机hhhhh)。下面就是硬货了(听感) 在下不是煲机党。个人认为,煲机这件事情虽然确实有事实依据。但是这不是新品拿过来一耳朵就不行的理由,所以虽然TH909我只听了大约20小时。依然决定就根据当前的听感写一些文字来描述这款我追梦了一年的旗舰头戴。 本人是ACG党,主要听的就是各种动画的歌曲。虽然ACG范畴很杂,不过我个人认为ACG音乐的关键就是,活力和情感。无论是何种形式,哪种体裁,ACG的音乐,总归是向着它们的听众们,传达着自身独特的活力和丰沛的情感。不敢说都是如此,但我认为,那些被大家所喜爱,甚至口口相传的ACG音乐,应该是都有这种特性的。 而TH909,就非常完美的贴合了这一点。 试音曲:《那个乐队》-结束乐队。 一开声,鼓声的递进就扑面而来,紧接着就是电吉他的弹奏以及人声的跟进。TH909的三频速度是很快的,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这就让我们紧紧跟着音乐本身的律动,心情始终跟着音乐的节奏而起伏。TH909所表达的音乐,始终会有一个重点,当音乐本身只有一个声部的时候自不必说,但随着音乐的展开,声部的增加,重点也是会随之而变的。我的感觉是低频→高频器乐→人声这么个顺序。这样一来,听的时候,TH909总会让听众的注意力引向歌曲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然后,再用它丰富的表现力来折服你。 那么,TH909的表现力究竟如何呢?我只想说,纤毫毕现。当它展现打击乐器的时候,由于th909的低频速度很快,几乎没有粘滞的泛音,同时又并不缺乏下潜的深度,于是它的低频就呈现出一种把鼓手的所有动作事无巨细的展现在你的面前,无论是细微的一次擦镲或是短促的一次击鼓,th909都会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当它展现弦乐的时候,每次的变调,琴弓与琴弦的摩擦力道也都是可闻可见。而对于乐器之王钢琴而言,力道的变化,泛音的延申,作为一款旗舰耳机,对这些部分的还原都是应有之义。最后重中之重的还是人声,th909的人声绝对是它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可能是我听的人声头戴太少,th909人声的表现令我惊艳,完美的还原自不必说,特别让我感动的是,th909把人声放在了一个正合适的位置,既不会太过接近而显得甜腻,又不会太过遥远而干硬。 上面的主观输出或许难以理解,请让我换一个更加形象的方式来说明。 TH909,就仿佛一名剑客,低频就是沉重的刺击,招招入肉却又一击脱离,留下一个伤口却没有多余的鲜血外溢。高频就是切削,变化的力道,飘逸的角度,充分展现着技击的优美。而中频部分则是大开大阖,连绵不断的招式,剑的招式不像刀那般的势大力沉,没有那么多的压迫,多出来的是灵动,是婉转,是充满活力的闪转腾挪,是一往无前的情绪爆发。 在下言尽于此,微末之言不经推敲。 最后,请允许我对看到这里的大佬们献上最诚挚的一礼 Ciallo~(∠・ω< )⌒☆
仔细想想,追放的剧情走向其实很正常 都说时势造英雄,我们玩家眼里,羽中他是当年的二游时势造出来的英雄。然而我想了想,或许在羽中眼里,玩家(指挥官)才是少前1这个时势造出来的英雄吧。 想想吧,少1,指挥官是白手套,少2,指挥官是路人,面包,指挥官在哪里? 少1里面为啥指挥官的戏份那么重?因为剧情需要,罗连的成立需要有这么一个人站在前面冲锋陷阵,带领大家流血流汗。 来到少2,罗连成立,那么指挥官的地位就很尴尬了。同流合污?那就完全推翻了羽中设定好的少1剧情,属于彻底的吃书。当个刺头?那么结局要么翻盘要么被按死。如果是按死,按照格里芬的手段,怕是根本撑不过10年来搞少2,毕竟你一切资源都是他给的,收拾你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如果是翻盘,那面包房的剧情就是个笑话,一样是严重吃书。结果就是羽中为了保证他的大帝国的在剧情中的主体地位,就只能让指挥官当个FW,一方面减少x吃书量,一方面把剧情中心从英雄主义转移到世间百态。只能说他想法是有的,问题玩家不咋买账。 这样一来,剧情上的各种怪异感就说的通了。说白了少2的主角根本不是指挥官,指挥官只是一双眼睛一张嘴来代替羽中去阐述他的梦(罗连),那么人型态度的转变也是应有之义,你已经不是他的上级,只是熟人而已。熟人之间互相照应是情分,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本分。车组里面也只有里面的美玲和闪电属于指挥官的下属,其他人型其实是闪电的下属,所谓我扈从的扈从不是我的扈从。 结果就是,剧情重点全用来描述指挥官周围发生的人和出现的事,指挥官在这个世界中存在感大削弱,玩家也完全无法把自己带入进去来体验剧情,这一点应该才是少2作为手游剧情上的致命伤?不过话说回来,羽中你自己选的嘛
重返未来1999 一款被手机耽误的手游(长文慎入) 1999好玩吗?一般。那么这是款好游戏吗?我认为是的。因为她有非常出色的地方。 这款游戏出色的地方我认为有4点,剧情,配音,声效以及BGM。 剧情上面,电影风格的叙事,丰富的背景(毕竟用的就是世界史背景,很硬的),恰到好处的谜语人以及精致的手术刀,这都让人对这款游戏的剧情充满兴趣。除了故事之外,剧情中对人物的塑造也是非常成功的,B站上一大堆动物相关视频我觉得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了。 配音上面,我一直听的是英配,你游的配音给我的感觉就是“精致”,最近,全主线配音的手游开始涌现,大多数都是日配加上添头中配,或者中配加上添头日配,英配本身就是凤毛麟角,而且有不少还是粗制滥造。而你游的英配怎么说呢,精致到可以拿来练习听力。而且你游里面不只是英语,根据不同角色,里面混了其他语音。当然欧洲那片的语言之间说起来风格各异,但实际上吧,大差不差。马蒂尔达第三章出场那部分,不会法语的我根本分不清她哪句话说的是法语,那句话说的是英语……。除了剧情配音,还有技能配音。我为什么每场战斗都必带十四行诗?因为小姐姐念咒的声音实在是太酥了有没有。 声效,战斗声效做的很舒服。虽然都是重复,但是多听并不会给人发腻的感觉。令人感慨的就是第二章BOSS战打勿忘我,勿忘我的技能是弹琴,琴声非常的爵士,并不是简单敷衍的和弦堆砌。 BGM,通篇的古典乐BGM实在是太赞了有没有,在如今手游普遍使用流行电音BGM的环境下简直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朵青莲。而且选的很好听很舒服。重复多听也不会厌烦,难能可贵。 但是,以上这些我极度夸赞的优点,放在一款手游里又怎么样呢?答案是没什么大用。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制作组还是非常用心的。可是在手机游戏这个载体上,这些优点的意义真的不是很大。 剧情?我着急通关拿钻抽卡呢,剧情啥的跳过跳过。你游甚至因为序章无法跳过而被点名批评。 配音?剧情配音我直接跳过了,战斗语音开了倍速之后根本不会去听,放置语音?点几下拿了信仰大家就跑路了,谁没事开着箱子画面听角色BB。 声效?战斗2倍速,剧情跳过,那么也就剩下点击声效了,无非就是叮叮叮而已。 BGM?理由同上。 那么,有没有人会慢慢的去体验呢?肯定有的,但是讲真,对于这些愿意慢慢体验游戏的人来说,要感受到以上几点也不太容易。剧情好说,慢慢看就是了,而你游的声音,因为做的太精致,反而难以沉浸其中。游戏开始的时候,有提到希望玩家带上耳机玩,但是问题是,用什么样的耳机才能完美感受到1999中声音的魅力呢?游戏里的声音是以古典乐为主,辅以技能音效和人物配音。在剧情中,人物语音和BGM是混在一起的,在战斗中,又加入了技能音效。于是首先,手机外放是肯定不行的。会糊成一坨,没有美感。下一步是蓝牙,市面上200-300的蓝牙耳机往往都是重低音特效调音,为了提高音乐的听感,很明显不适合1999。而且说实话,1000+的蓝牙在手机直送的劣化下,虽然基本的感觉有了,能够体会到游戏中各种声音的好,可惜在我看来依然达不到那种能抓住人心的程度。换句话说,你游着重塑造的古典氛围,本身就给你游定下了一个门槛,想要很好地体验你游想要营造的那种感觉,需要基本的HIFI入门水准的设备。本人是用蓝牙将手机接入了自己的台式系统之后,才深深的感受到1999中各种声音的魅力所在。然而本人的台式系统光接手机用到的一体机+耳机已经上万了……何况更多人玩手游是直接静音的,毕竟还在上班/上课不是 那么什么东西对手游这个平台影响大呢?简单的很,游戏性和人设。不是人物背景的塑造,而是更表面的,人物的立绘。1999在这两点有下功夫吗?有的,但是差的有点多。游戏性,第一眼FGO,第二眼猫之城,认真玩玩之后,嗯,确实有自己的创新,但是就这?你游确实有过重策略的计划,但是在手游里面不太行。手游首先面对的大多数对象其实是轻度玩家。那么硬刚策略让玩家烧脑的话,要么是差评飞起,要么是几个人烧完之后一帮人抄作业,可以说是毫无游戏体验。于是就只能适当的弱化策略性,于是最终就是力大砖飞。你游为啥卡资源,我觉得一个原因可能就是策划还是想让玩家动动脑子以弱胜强。当然结果如何看那些差评的点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游戏性上你游已经没啥东西可说了,采用了这样一个战斗模式就注定你游的游戏性会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那么说说立绘吧,你游立绘用心了吗?用了,人物的各种服装设计的十分讲究,风格固定,B站某个UP主也有讨论过你游的服装。然而除了这种“设定”上的东西之外,你游的立绘乏善可陈,LIVE 2D?很好,但是烂大街。在主页点人物我的目的根本不是看LIVE 2D,而是听配音来着。很多游戏有的精致立绘差分你游也做的非常一般,甚至到有些被说精美的洞2立绘其实只是正儿八经的重新画了一张立绘而已。更多的洞2立绘就只是找不同罢了,敷衍的很。 于是你游在这些作为手游比较突出的地方没啥搞头。有搞头的地方又名声不显。于是风评不行也是意料之中吧。 但是,手游不行不代表游戏不行。我就讲一个典型的例子:FGO这个游戏是不是很NB?肯定是的。那么FGO作为手游又如何呢?垃圾,对吧。
聊聊ALZA的三种款式 使用耳塞:N5005 对比标准:JVC FX10 ALZA我买了三种款式,一种是Sednaearfit短黑,一种是Sednaearfit长黑,还有一种是透明带滤网的Max Standard。5005本身是长导管,所以三个套上去都没啥问题。短导管的我试了QTX,基本上和N5005上的感觉差不多。当然因为耳机本身的风格还是有些区别的,听感上的区别我会在对应套子内容里提到。 Sednaearfit短黑:这款能够增加低频的量感,但是会让声音听起来比较散。换句话说就是听起来有种慵懒的感觉。个人不太喜欢这种风格,当然不排除有烧友就好这口。 Sednaearfit长黑:非常标准的低频套。增加低频,略微消减了高频。值得一提的是,QTX用这个套的话,本身不擅长的高频因为有了一定程度的消弱,听感上好了很多。本来会导致干涩的高频尖峰变成了略低一点的顺滑曲线。同时其实消的并不多。可以说长黑这个套非常适合QTX了。 Max Standard:不知道是不是有滤网的缘故,这款套的低频和短黑类似,却没有短黑那种发散的感觉,也没有长黑那种会消高频的情况。也许可以说是比较“中正”?这款套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在耳机本身的音域不变的前提下单纯增加了低频的量感,是这三款之中我比较喜欢的套子。 当然最后LZ选的还是FX10,因为FX10的凝聚感是同时加载在三频上的。ALZA主要还是增强低频的走向。LZ本人并不喜欢大量的低频,所以虽然Max Standard是个不错的套子,但用在5005上的话低频加的太多了…… 以上。
这皮肤,究竟卖了多少钱 500池子出了之后,贴吧里面节奏飞起。 于是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就是,这皮肤,究竟为什么卖这个钱。 首先明确一点是,皮肤这种虚拟财产,它的实际价值为0,所以不存在多少定价是赚,多少定价是亏。反正只要你花钱买了,总归都是亏的。无论定价多少,只有买得起和买不起,或者说是想买和不想买的区别。 其次要说的是,皮肤这种东西的定价完全是厂商自行决定的,他不会开一个听证会来决定到底卖多少,也不会有一个标准去决定它应该卖多少钱。 那么一个皮肤出来之后,到底卖多少钱合适呢?也许有人说资本家嘛,定价当然是多多益善啦。确实货币可能存在贬值情况,物品的价格也可能越来越贵。但是虚拟产品因为本身没有绝对价值,所以并不应该跟着货币价值升升降降。因此,真正决定这种虚拟产品的实际价值的因素其实还是玩家买不买单。有人买单,那对于这个人来说这个东西就值这个钱,而对不买单的人来说就不值。所以定价不能多多益善,因为当所有玩家或者绝大多数玩家都不买单的时候,这个东西也就不值那个价格了。 好了,叠甲先到这里,言归正传,按照KL的尿性,当推出一个皮肤的时候,到底该卖多少钱?为了获得比较稳定的标准,一切价格均用纯靠虹卡消费进行计算。 从涂装商店以及黑卡池的情况可知,目前角色皮肤有以下几个价位:98,168,,328(黑卡池必得标准),500(深痕池必得标准,毕竟背景里面带了角色语音,你不抽背景的话拿到的其实是半成品)至于累充累消,因为并不是针对皮肤的定价所以不在计算范围内。 98的皮肤:只有本体建模 168的皮肤:有本体建模,头像,攻击特效,特殊动作,以及配套的武器(另购) 328的皮肤:有本体建模,头像,攻击特效,特殊动作,特殊语音,配套武器(自带),专属剧情 500的皮肤:有本体建模,头像,攻击特效,特殊动作,特殊语音,配套武器(自带),专属剧情,头像框,看板特殊语音/动作,主界面背景。 那么,可以看出来KL的定价是这样的:建模=98,特殊动作+攻击特效+头像=70,特殊语音+专属剧情=30,配套武器=30(其实是28,为了方便姑且算30),背景+头像框+看板特殊语音/动作=172 很明显的就是。背景+头像框+看板特殊语音/动作居然叫价172,基本上就是多买了一个168皮肤的价格了。所以,还在犹豫的首席们可以斟酌一下,你愿不愿意为了这几个东西多掏172。 不要说什么返券,我花的是真钱,返的可都是虚拟物品。 也不要说什么黑卡规划,大佬们都算过了,免费获得的黑卡,撑死只够你60抽保底的,这次S三连,哪怕人欧一点不是次次保底,免费黑卡也不够填坑的。
坚持不下去了,弃坑了 你游是个好游戏,立绘好看,剧情好读,音乐好听。然而问题是你游并不好玩。 你游现在处于长草期,虽然更新了破碎防线,但是菜鸡如我连中危都无法突破。 于是,每天上线就是单纯的刷材料,清理监管,然后公会那边做个贡献。很遗憾的是,这无法给我提供任何的娱乐上的体验。而因为各大网站的存在,立绘,剧情,音乐都可以绕过游戏而获得体验,于是我发现,其实要体会你游的种种长处,其实并不需要玩游戏。 那么有没有只能通过玩游戏才能获得的娱乐感呢?有的,通关时的爽感是只有自己去玩的人才能体会的。可是,你游在这个方面做得并不好。这里面有关卡设计问题,也有人物建模问题,以及动作特效的问题。说来就是,你游的关卡,并没有给我一种我在战斗的感觉,仿佛大家互相跳了一段舞,然后跳的不好的人自觉下场一样。关于这一点,我不说最近的游戏,单说目前我知道的这种“依托网络更新RPG塔防”中最经典的“千年战争”,我可以体会到地形给我带来的影响,我也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当我碾压对面时候对面被我的一次次攻击碎为齑粉的爽快,势均力敌时候双方的有来有回的紧张,以及战力不足时被对面一拳打穿的无奈。战斗中敌我双方的每一次攻击“落到实处”的感觉你游目前做的并不好,也就导致游玩过程中无法享受战斗,于是连带着玩游戏的兴趣也消失了。
小公司的悲哀-关于这次公会战的想法 公会战一来,贴吧里节奏又来了。虽然贴吧本身就是各种节奏乱飞的地方,但是你游这种天天不重样的我是真没见过。 闲话少说。按照标题来,直接说公会战。 抛开游戏本身不谈(这不是洗地,就是单纯的想抛开游戏)。这种形式的公会战,其实经常接触二游的大家估计都很熟悉。就是PCR的公会战。对于增加玩家粘性,以及增加玩家课金欲望的点来说(说白了就是游戏的利益相关),这种形式的公会战,其实是非常符合游戏厂商的需求的。它能够提高有追求玩家的粘度以及课度。那么,对厂商有利了,对玩家呢?其实也是有利的。因为这种形式的公会战一般都会附赠抽卡资源。你都要玩家上班了,不给点工资总归说不过去对吧。 至于为什么把这类公会战定义为上班,是因为所谓的“上班”,实际上意味着“必须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而当我不想出刀却为了公会利益不得不出刀(哪怕我也能获得工资),其实就是和我明明不想出勤,却为了吃饭必须去上班一样了。 接着说公会战,本来应该是厂商获得了粘性和课金,玩家获得了额外的钻石的双赢,然而为什么实际上无论是PCR的公会战,还是GBF的古战场,都是怨声载道的呢?因为竞争机制。推出公会战的游戏厂商就如同甲方,而玩家公会就如同要从甲方手头抠钱出来的乙方。乙方肯定想多抠钱,而甲方肯定不想多给啊,于是就出了竞争机制,你乙方都是精英,那我就多给点。你乙方都是混子,那就少给点呗。不患寡而患不均,于是这两款游戏的玩家们就是谈到公会战/古战场就纷纷作戴起了痛苦面具。 回到你游。前面说了这种公会战形式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厂商把这公会战当成了一个拿捏玩家的东西。PCR和GBF是竞争机制,你游是BOSS深度。总之就是,我项目摆在这里了,想多拿你就削尖脑袋往前冲吧。其实你游还算好的,只要实力达标,奖励就到手了的。PCR和GBF可是还要跟其他公会掰腕子的来着。 然而无论是GBF还是PCR,关于公会战的内容最多就是当梗玩,只有你游是真的去带节奏的,究其原因还是,CY爸爸给的实在是太多了。日服PCR第一名5000钻,摆烂档500钻。看起来是十倍差距,但是跟平时赠送的钻石比起来,真的没那么多啊。也许会有人说多拿4000钻不好吗?问题是靠平时送的就能时不时的吃井了,我多拿这些钻,就跟毁灭地球一次和毁灭地球十次的区别而已…… 然而你游就不一样了。平时扣扣索索,中秋拿满也就一发两发的石头,然而公会战奖励打满能有个1000,这可是将近一发十连了。巨款啊。于是打不满的人明显就怨声载道了啊。 那么为啥你游会搞出这么逆天的操作呢?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ch的实力问题。美术可以找大佬约稿,CV可以找大佬约档期。但是CH不行,CH是实打实的你游员工。不是说你去找个大佬给点金点子就能搞定的事情。你CH提出一个案子,需要运营去运作,需要程序去实现,需要测试去验证。然后出了问题就要推到重来。于是小公司的问题就来了,他没有那么多人手去各种试错啊。最终就选择了一个比较折中的,有先例的案子改改放上来。这样程序也省事,测试也不需要钻研(毕竟基本上是现成的东西,何况我严重怀疑你游有没有正儿八经的测试岗位)。也许一个大佬CH真的能给出一个适合你游的方案,不过大佬CH么,人家干吗不去那些大厂呢?不要说有些小厂游戏的CH也非常给力,那是凤毛麟角,只能说你游目前恐怕并没有一个足够实力的CH原因跟着一起创业吧。 所以,你游CH该不该黑,那肯定是该的。但是这也是他们作为一个“普通”员工的无奈之处。所以我希望大家黑CH的时候,就尽量不要涉及家人了吧
换一个思路看怒海狂砂 活动已经过半,之前热闹的不行的难度问题现在也慢慢冷却了。是时候出一个总结帖子骗骗经验啦(等热度彻底过去就骗不到了) 你游关卡就像做数学题这个是我的观点,那么我不妨从“做数学题”角度上来说一说这次难度大讨论的几种角度吧。 首先是喊难的: 根据练度情况排序: 入坑萌新喊难:我只有初中水平,我拿到一套高中的题,为啥我做不出呢。 有差不多的练度打不过喊难:这个老师明明讲过来着,我咋就是不会呢,好吧我数学白痴行吧。 练度碾压依旧喊难:呃,不好意思,1+1等于几来着? 根据针对不同关卡排序: 吐槽剧情关难:第一个月月考,但是我看你这卷子好像是期末试卷? 吐槽高难关难:我就想正常毕业,你干嘛非得卡我害我延毕啊? 然后是吐槽那些喊难的: 提练度:你这些知识点都还没学到呢咋做题啊,你再学几天提升一下姿势水平不就会做了? 借人:人家说好的开卷考试,你实力不济还不肯带书看公式定理,那怎么救啊? 买体力:你自己抠门不肯报班,进度落下了怪谁? 我觉得挺简单的:啊,这道题我一看就会啊,你为啥做不出我也不是很理解啊。(楼主数学常年不及格,然后去问大佬十有八九都是这么回我的) 想来大家上学的时候,数学都是一门关键而且掺不得水的学科,毕竟数学不会,那是真的不会。那么关于这门学科的恩恩怨怨也一定令人印象深刻吧。我上面举得例子单纯就是想让大家理清思路,哪些家伙是蠢,哪些家伙是坏,哪些家伙是又蠢又坏。至于那些挑战低练度的大佬,那是奥数水平,常人不可及也。
关于这次活动,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这次活动,毫无悬念的给你游又拉了一大波节奏。几天看下来,无非就是天天BUG不重样。以及喷难度问题。 1.BUG问题没的说,我之前就认为你游根本没有专门的测试。可能是认为让程序自己测试一下就好吧。但是我作为测试行业从业者表示,让开发搞测试是真的不行…… 小结:小公司试图节约用人成本结果大失败。 2.难度问题。今天出了高难本,于是难度问题又起来了。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确值得好好商量。 2-1.剧情关难度。我打完了。打完剧情关的阵容是70二阶NOX,45卓娅,45德莫莉,45伊琳娜,45艾瑞尔外加借了一个60白老板。其实我也不想这样低练度打的,奈何一开始抽卡运不行,练了几个普卡危卡到30。我觉得剧情关难度除了111其他的都还行。而111的问题在于,太吃操作,对手机党非常不友好。而从整体活动剧情关难度来看,除了111,带对权能的话其实全员45再借一个人应该是可以过的。话说111沙虫少出一波不行吗。最后非得群怪+双核心+两个沙虫,我这个练度完全靠借的白逸四处飞雷神,外加前排反复横跳躲毒才过的,但凡慢一点就要崩啊…… 2-2.BOSS关难度。练度还是上面那个,至于原因,大家都知道2升3要多少资源,我今天早上才刚刚填满。哦对了,今天我打的是3阶BOSS,没有BUG。难度我觉得努努力还行。 2-3.困难本。借助战过了。PASS 小结:能打,但是偏难了。我虽然咸鱼,但好歹也是12号就入坑的玩家。然后要靠借助战才能打就有点那啥。 3.定位问题。你游这次活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定位?作为开服活动,个人认为应该是拉路人入坑,巩固已经入坑的人对这款游戏的兴趣。然而目前整个活动体验下来是,给路人一个下马威,然后已经入坑人发现这款游戏似乎对XP党并不是那么的友好。 小结:你游一开始给人一种主打XP系统的感觉。然后一个活动下来,才发现原来是硬核游戏。 4.玩法问题。你游有一些方舟的影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扩展了自己的特色。我觉得这很好。但是你游为啥会出现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然后又因为玩法被人吐槽呢?个人认为是你游在“战斗”方面并没有采取足够灵活的处理方法。打个比方,玩你游就像是做数学题,因为上的人少,导致解法就那一套,看似每个职业的人不止一个,但是因为地形上的各种限制,导致每个关卡的解法单一。然后你游目前可用角色也少,于是当某个关卡需要某个机制来通关的时候,会发现拥有这个能力的往往就是那么一个或者两个人,你没有练,那么就完蛋。所以游戏一上来送了NOX,就是为了能给玩家们一个比较通用的解法:大范围高伤害AOE,你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产生问题的人好了。当然,一路看着各种评测的玩家们,一般也不会练歪到哪里去,不过对不对的上你的系统就另说了。比如我其实对女仆没啥兴趣的。然而人家是战神。事实也证明了如果我开服没有练女仆,又没有抽到白逸,那后果不堪设想…… 小结:初衷是有的,心思是用了的,但是你游关卡定位限制了发挥,希望以后可用人物多了能有所改善吧。 5.活动时间。我也在贴吧里面说过关卡难打不过,然后很多大佬就表示,这活动还有一个多礼拜呢,你拉拉练度不就好了么。确实,我拉了几天练度,加上助战就可以打了。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非常合适的情况。个人认为一个合格的活动,应该是考虑到“被这个活动吸引”而入坑的玩家的。那么,被活动吸引的玩家其实往往对打高难并不感兴趣,就算感兴趣也很可能因为没有人物没有练度而打不过,所以我认为更应该保证在活动的普通关卡中玩家的体验度。还有就是活动时长,我认为每次活动设定一定的持续时长,一来是游戏厂商为了确保游戏的节奏以及留出继续开发的时间而设计,二来是为了没时间天天泡在游戏里的玩家而设置的缓冲。对于把在活动期间中练度的提升也考虑到活动安排中的情况,我并不认为是一个合理的方案。对你游这次的活动情况来看,如果是始终对育成保持热衷的玩家,基本就直接能过了。而如果对肝游戏并不是那么感冒,或者是没时间肝的玩家,那就会很痛苦。何况你游这次活动里面给的育成材料其实也并不多不是吗? 小结:你高难本要求肝练度也就算了,剧情本也要活动内活动外全勤肝练度?设定成40级二阶通关剧情本不好吗?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点点不成熟的想法。如果有啥疑问或是不同意见欢迎提出,骂人不回。
手游厂商和玩家的对立 马上要出新活动了,于是贴吧里面开始了新节奏。其中之一就是“小心策划”。那么策划及其背后的手游厂商和玩家之间真的是对立关系吗?很遗憾,大部分情况下是这样的。 免费手游玩家的目的是爽,用最少的金钱(比如0课)获得最大的游戏体验。而厂商的目的是赚钱,用最少的内容(比如一张图)获得最大的金钱利益。 那么就会产生博弈了。玩家希望多发福利于是可以少花钱。厂商希望自己不需要出多少东西然后玩家就会多多课金。于是厂商就会不断尝试玩家到底会为了什么课金。比如你游就很赤裸裸的问了,你们会为什么而充钱。当然玩家也会试图用各种评论去影响厂商。这几天贴吧的节奏就是如此。可惜的是,无论节奏怎样,厂商都不会完全按照玩家的要求去走。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那么要留住用户,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吊着胃口,每次放一点。 所以,黑系统,黑游戏性的讨论其实无论合理不合理都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些是游戏里面存在的东西。厂商看见会考虑,改不改当然另说。 有有用的内容自然也会有无用的内容。我个人认为,任何对游戏中没有明确说明的东西的攻击都是无意义的。厂商即使看见了,也无从改起。就是纯粹的自娱自乐。当然这作为未来的讨论是可以的。只不过基本上不能期待厂商对这些内容产生什么很积极的反应就是了。 一点点废话。我脑子不好也没办法说的很深刻。只是希望贴吧里面多一些有意义的讨论,而不是整天整天的对骂和捕风捉影。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