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dun cjdun
关注数: 45 粉丝数: 110 发帖数: 7,865 关注贴吧数: 18
小白瞎评:小白选键盘之外观 ····终于来到了选键盘的最后也是最重量级的一步,外观。当你不满足于将键盘仅仅作为一个输入工具,同时对键盘的外观也有一定要求的时候,那么就不得不对键盘整体的外观,包括配列,配色,配饰进行一番考察了。 ····首先是配列,我把配列放在外观的想法是这样的,其实除了一些明确需求的情况之外,很多萌新选某一个配列的原因可能还是这款配列好不好看。不过确实,不同的配列其实适应的是不同的操作习惯。我这边就根据自己用下来的经验稍微提一提。 ····我习惯性把目前的配列分为紧致配列和标准配列。紧致配列就是缩减功能区空间,从而在减小键盘大小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客户的输入需求。代表性的就是65/75/98这种。这种配列形式对应的输入习惯就是,不是非常在意右手区空间的用户。如果你并不是非常在意使用键盘时右手区的伸展空间或者是便利程度,那么这种紧致配列就适合你。其中98配列还有两种变体,就是1U0和2U0。1U0的用户就是并不需要频繁盲打小键盘区域的人。反正要按的时候会看着敲,1U0也不会导致频繁的误触。而对于需求小键盘准确定位的人来说,2U0也许更加适合。独立的小键盘区域会让输入体验更加顺畅。 ····从外观来说,紧致配列会使得键盘整体结合的更加紧密,当使用同一个主题的键帽的时候,也更容易让人从整体的角度来欣赏键盘。甚至即使是同为紧致配列的98配列,2U0的小键盘区的整体结合度就没有1U0的那么好,会带来一种明显的分裂感。 ····标准配列顾名思义就是完全不会对按键进行缩减的配列。一般都是说的87/104。108其实是104的变种,我这里就不单独列出来了。甚至,104也仅仅是87上面加了一个小键盘区而已。不过整体长了一截,也就算成两种配列好了。 ····标准配列的优势就是,保留了完整的右手区的活动空间。不用担心任何误触。对于经常使用编辑区的人来说,确实是这种配列更方便一点。虽然目前104没谁在卷,但是独立的小键盘和87配列还是有卷王在的。 ····从外观上讲,标准配列各个区域就分的比较开,选择键帽的时候就需要考虑BASE区怎么配,编辑区怎么配,小键盘区怎么配。当然很多大全套都给你配好了,只是混搭党可能需要稍微动一动脑筋了。 ····还有就是标准配列(特别是87)预留的大量空间也是各个客制化大佬展示自己设计实力的地方。 ····更加详细的配列选择就请参照各位大佬的帖子吧,我本人玩的也不多,入坑也时日尚浅,也就能想到上面这些了。 ····选好了配列就要看看配色了。市面上的套件和键帽各种颜色的都有,大家按照自己喜欢的搭配就好了。纯色中暖色会让键盘显得更活泼,而冷色会显得更加稳健。不过也有很多搭配是选择了撞色,通过色调/饱和度相对剧烈的变化,让键盘呈现一种灵动的感觉,配好了会非常的亮眼。 ····如果选择只用一套键帽的话,自然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安装上去就可以了。但如果偏好混搭,那么如何安排同一个键位的不同键帽就又需要仔细斟酌了。一般来说,至少同一区域的同一排或同一列要尽量使用同类型的配色。 ····配饰,这一般是客制化键盘才有的配置。各种配饰可以彰显客户自己的风格特色,甚至很多客制化品牌支持配饰自定义。LZ玩不起,只是拿出来提一下。基本上,会配上配饰的都是富哥专属的高级客制化键盘了,LZ没这个实力 ····总结,如果你有你特别喜欢的样式或者配色偏好,请无视我上面讲的这些废话,毕竟外观这种十分主观的东西,自己喜欢才是第一位的。
小白瞎评:小白选键盘之轴体 ····有的人可能就是拿到一款成品机械键盘,体验到了和薄膜不同的输入手感就已经满足了,不过可能更多的朋友并不满足于成品键盘机配的那一套东西,而是更希望获得自己理想中的手感/声音。而这方面的需求,在键盘套件本身素质过关的情况下,我个人建议萌新们的眼光先投向轴体。之所以是轴体而不是直接与手指接触的键帽,我的想法是这样的:键帽的属性更多的是外观属性,说白了就是好不好看。当你遇到了一款你一看就非常喜欢的键帽的时候,你就不会在意它的材质是ABS/PBT/PC了。 ····说回轴体,论对输入体验的影响,我觉得90%就在于选用的轴体,剩下的9%在于套件,1%在于键帽。所以,你想获得怎样的输入体验,基本就集中在你选了怎样的轴体了。关于各种轴体的科普,各路大佬都有论述,我不多废话,就从“实际体验”的感受来略微讲讲几种不同轴体的倾向吧,希望能够给萌新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如果你期待的是十分轻松的输入体验,就是不想让手指用力按键,最好轻轻碰一碰就可以完成字符的输入的话,那么你的目标应该定位在轻压力的轴体(一般是指40g以下触发,好像)。使用轻压力轴体输入字符的时候,会有一种非常飘逸的手感,你不需要用力按下,只要轻轻地稍微下压,就能正常的触发按键。特别是在快速输入导致没有办法分配很大力量给每次按压的时候,使用轻压力轴会给你一种十分飘逸的感觉。不过同时,这也造成了容易误触的缺点。如果你的手劲正常,那么使用轻压力轴就很容易产生“我明明没有用力,你咋就往外蹦字”的问题。因此,除非你确定自己真的在打字的时候习惯不用力,否则使用轻压力轴的时候还要控制力道不导致误触,反而会让输入体验更加糟糕。 ····如果你期待的是每次输入都会给你一种实实在在的反馈,并且你能通过这反馈产生一种“很爽”的感觉,那么我认为你的目标应该定在段落轴上。我认为,段落轴是一种按压/回弹反馈非常明显的轴体。伴随着你每一次按压,它都会给你一种“我确实按下去了”和“它确实弹回来了”的感觉。虽然,普通的线性轴体也都存在触底和回弹反馈,不过既然要选,肯定选最明显的对吧。 ····如果以上两者都不是你的追求,那么恭喜你,你的选择范围就是目前类型最多,范围最宽泛的中等压力线性轴体了。多到爆表的外观/材质/声音表现,足够你在里面挑个十天半个月也蹦不出什么水花,这种时候就需要设定多种条件层层筛选了。 ····当然,实际上具体的输入体验也会受到轴体所选的轴心柱样式以及弹簧、弹片的影响,不过那些都已经是细节问题了,我试过的轴太少,无法对这些部分做出合理的评价,建议多问大佬。 ····除了输入体验之外,体现轴体素质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声音”,这个在以前根本不是需要考虑的东西,因为大家用的都是樱桃轴,声音大差不差。现在不一样,各种各样的外壳材质使得轴体触底的声音各式各样。从而对声音的评判也就成为了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 ····其实声音也没有很多类型,大方向就是静音和非静音。当你周围的人(或者就是你自己)会因为你敲击键盘的声音太吵而发牢骚/翻脸的时候,你就需要一个静音轴体来抚平怒火。如果不存在以上问题,那么尽管使用非静音轴体吧,毕竟若我不发出劈里啪啦的声音,世人又怎知我买了机械键盘? ····劈里啪啦只是一个泛指,轴体发出的声音又可以分为两种风格:略显张扬,尾音高亮的“脆轴”,以及平稳扎实,尾音平和甚至微微压抑的“闷轴”,具体选那种那就要看各位对那种表达方式更加喜欢了,当然,吵闹那是一定的,不存在哪个比哪个更吵的情况。因为如果某款轴体发出的响声要比平均值更小,那么厂商会更愿意把这款轴体定义为静音轴,来获得更多的关注(毕竟现在需要经营轴的情况越来越多了)。 ····总结,选轴体的标准说了那么多其实最终只有一条:你按着爽不爽其他都是附属,只有这条才是最终的归宿。对吧。只要用着爽,上面讲的那些条条框框完全无视也没什么关系hhhhhh
小白瞎评:小白选键盘之量产 ····如果只是想尝试一下机械键盘的魅力,替换掉手头的传统薄膜,问大佬应该选什么样的键盘,往往得到的答案就会是量产键盘。同时,如果萌新们自己上淘宝/京东/PDD这些常见电商上搜机械键盘的时候,一般找到的也都是这些量产键盘。当然,大家都知道键盘除了量产还有客制化,但等着新键盘用的人可等不起客制化那种动辄拖半年时不时跳车的不确定性,所以,现在大家都在买量产,甚至原本的客制化品牌也来做量产。 ····量产有什么优点?用的人多。用的人多所以能看到的反馈就多。好评差评都能找到,当然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自己分辨去了,或者直接问大佬。 ····量产有什么缺点?大路货,量产键盘的设计就是求稳,最后产品的质量姑且不提,至少一开始的设计肯定是奔着成本小,出货快的流程走。 ····所以量产和客制化的思路就是不同的,客制化是我这块键盘怎么和别人的不一样,怎么显得我费尽心思标新立异怎么吹。量产不是,量产是市面上什么设计最普遍,什么设计最方便出货,什么设计最久经考验怎么吹,几家量产不都是什么gas结构,什么下灯位,什么热插拔,什么ARGB么,这些大家都在玩,所以量产键盘就要把这几个写的清清楚楚,告诉客户我们这款是稳定的,是不会有问题的,大家都是这样的。你但凡看到谁说我们要出一款新量产,这个和别家量产怎么怎么不一样,那就要掂量掂量这一套全新的设计到底能出多少货,能翻多少车了。 ····总结:量产键盘,不要有过度的期待,把目标定在到手用得惯,看着顺眼就好了。 ····确实也有厂商标榜自己做量产也做得非常细致,非常有高级感,那么货又出了多少了呢?买得到吗?
小白瞎评:“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键盘-小白选键盘之综述篇 关于如何选择键盘,吧里大佬出了很多攻略,LZ拜读之后,认为吧里大佬的攻略虽然都很详尽细致,但是都是出于吧里大佬自身对键盘这个物品的清晰认知,然后从键盘的角度来向吧友们说明,因为xxxx,你应该选这个,不应该选那个。这就有一个问题,很多小白吧友,可能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前面的“原因”部分,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导致,要么花钱买了不好的东西,要么多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厉害但却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于是,本人打算按照自己入坑的心理历程,从最初开始一步步写出来,期待能够为吧友们提供一些可以参照的经验例子,让吧友们少走弯路。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件事情,“我”是为什么产生了买一把新键盘的想法,有人是因为之前的键盘坏了需要替换,有人是不满足之前键盘的使用体验打算升级,也有人是因为打算买一个能让自己耳目一新,改善输入感受的键盘。这三点之间并不矛盾,可能很多的人来看机械键盘都同时考虑了这三点。但是总归要有所侧重。侧重替换,那么就应该以立刻能买到为出发点,要么闲鱼现货,要么电商现货。出于保险,一般都建议走电商,省去可能出现的扯皮时间,让你能够快速上手,有所不满也可以迅速替换。这种时候就不要考虑什么预售款,耍猴款,客制化了。侧重升级,特别是输入体验上的升级,这种时候比起关注键盘本身,也许更加值得花功夫的是轴体的选择。好的套件千篇一律,但好的轴体各有各的特点。同时,比起键盘套件,和输入体验直接联系更多的还是轴体。现在热插拔套件已经普及化了,买一套回来自己换轴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那么,如果想买一个能让自己耳目一新的键盘又该如何思考呢?这时候,明显的,键盘的外观应当成为第一考虑点。如今,材质,填充,内部结构已经接近卷无可卷的情况,新的量产键盘也往往出现一些往昔经过客制化订单验证成熟的技术或者设计。这种时候,对外观党的选择就更多了,可以去追客制化以求更加新颖特别的设计语言,也可以选择买一些拥有比较特别的设计风格的量产。 确定初心之后,接下来就是目的,也是购买键盘最终要达到的效果。用户买入一款键盘,可以作为一款输入工具进行使用,也可以作为一种体现自我风格的用品进行陈设。与初心同样,这两者本身也并不矛盾,我既可以以获得一款输入用的工具也可以得到一款亮眼的桌搭。言归正传,面对这两种目标,用户又该如何思考呢?个人认为,如果侧重点放在了作为工具输入这方面,那么我的想法是有塑料选塑料,不要去心水铝坨坨。不是说铝坨坨不能作为工具,而是从输入工具上来讲,铝坨坨和塑料的功能性是没有差别的。同时塑料还有一个轻便的属性,而且配色也并不单一。特别是,不要小看铝坨坨的重量,那是会让你完全提不起去移动它的兴趣的重量。至于说质感问题,那么既然你已经开始在意套件本身的外观质感了,我会认为比起单纯做为输入工具,你可能是更加在意键盘摆在桌面上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就是桌搭方向。桌搭方向看重的就不再仅仅是功能性了,配色,材质,扩展性,设计语言都是需要思考的部分,这种时候可能铝坨坨因为CNC工艺的普及(塑料也不是没有各种设计,但感觉就是没有铝玩的花),你能找到各种外观的套件,总有一款适合你(价格另说)。 经过对初心和目标的思考,想必大家对于自己需要买什么样的一款键盘就有了基本的雏形,至于最终心目中的那款键盘会是什么样子,就要归结到各个部分进行细细的填充了。关于那些我亦有话想说,具体内容么,客观请莫心急,且听下回分解。
小白瞎评:B98到货了…… 一句话总结:没翻车。 详细评测: 外观: 先上图:不知道为啥,在B87上面看着别扭的键帽,放到B98上面却顺眼了许多。这一套就给人一种非常清爽的感觉啊有没有,买了最低配的有福了。最好评的是最低配依然给了旋钮,银色的旋钮和白色的套件底色还是蛮搭的。我这张照片是开了灯的,有的说开灯会显得廉价一点,我觉得吧,这套件你把灯光调低,我是觉得很有氛围的,看着很舒服。至于漏轴什么的,我不在意。之前也说过,用不透光键帽+开灯的话,稍微漏点轴刚刚好。 手感: 熙兰轴可以,不错。手感很顺滑,使用的时候并没有之前B87的黄轴给我带来的滞涩感,稍微打了打字,没有问题。 声音: 声音评价基于标配熙兰轴和标配MDA键帽。 首先,一个缺点就是,B98的大键声音的一致性不好,明显能感觉到左边大键,空格键,右边大键,PAD大键(包括2U0)的声音都是不一致的。其中回车键的位置那真的是超级闷。可能有的朋友不能接受,不过对我来说这完全就是增加了乐趣。 当然了,也不排除是卫星轴的原因,等我哪天有空换了吧卫再试试好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手头这把B98的空格键声音调的非常之好,我已经决定空格就这样保持,不换静音轴了。 除去神奇大键之外的地方,熙兰轴的声音表现是中等偏脆的,个人感觉和抹茶拿铁轴有些类似。 最终总结:本来吧,269的98配列2U0可谓是性价比之首,但是谁又能料到某博直接掀桌了呢……
什么是客制化?客制化一词是否被滥用? 前两天刷帖子的时候,看到有人在问“客制化是什么意思?”然后我就搜了搜贴吧,发现好像并没有哪个帖子有具体讲客制化的定义,所以,我打算写一下自己的想法。抛砖引玉。 客制化,语源应该是英文的“customize”,语义是“个性化”。后面应该是为了显得“高大上”,就直接音译过来了。 因此,我认为,“客制化”的定义应该就是,以一个东西为模板,可以进行自我的个性化加工。 那么键盘圈里的“客制化”就很好定义了,但凡可以提供客户自我选择,任意搭配可能的产品,就可以称作“客制化”产品。 然而,现在的键盘圈子又进行了细分,分为了“量产”客制化和一般意义上的客制化。这也是导致很多人产生疑惑的地方。其实他们的区别也很好判定,那就是“量产”一定是一款已经做好了整体方案的产品,客户可以进行的“个性化”选择十分的有限。往往仅仅能对外观颜色进行选择。其实当今很多标称“客制化”的键盘产品,打出的旗号仅仅是“全轴体热插拔”,这类产品,其实只是提供了“部分”客制化特点的固定方案而已,对于轻度玩家而言,替换键帽和轴体也许就已经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要求(比如LZ我)。但是对于深度玩家来说,如此狭窄的选项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一般来说,真正的”客制化“是指的那些小范围发布,从外壳形状,PCB分布,各个物料材质,内部安装方式都可以或者大部分可以让客户自行选择的产品。因为客户的需求繁杂,导致每种方案能够平摊的人有限,这种“客制化”方案的价格往往居高不下。不过,其充沛的自由度始终受到核心玩家的追捧。 当然了,现在也有一些并没有给客户宽泛的选择,价格却也居高不下的“小团”,这个么,就看这个产品的设计能不能吸引玩家们入坑了,你设计别出心裁,大家愿意买账,那也没什么问题不是
百元的原道,还能一战吗——原道DB2:甜绘 我入坑时候买的第一款HIFI耳塞就是舒尔的SE535。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最终放弃了动铁耳塞,不过当年的感动始终难以忘怀。 于是打算买一条带动铁单元的塞子回味一下。然而近期囊中羞涩,就奔着300元以下去找,找了半天,对比了一阵,最后还是走进了NICEHEK的店面。在仔细研究了DB2和DB3的评价之后,决定购入了DB3,共计98.1元。 开箱图:选的是最低调的蓝色,反正比起黑色和紫色我比较喜欢这一款的配色。 配件图:评价: 结论:个人认为,一百元买这一对单元,不亏。 首先要说的是,原线不行。原线下的声音是完全没有打开的状态,要什么没什么,薄的不行,我正好是手头有个TTS2,于是就把TTS2的线给安上了(4.4头)。换线之后,DB2自身的实力才发挥出来。声音不在是那么的薄了,三频都能听个七七八八。接下来就具体说说。 低频:DB2的低频是动圈单元负责,讲真,这个动圈在低频方面的表现一般。只是保证了能够听到,并不能让你听清一首歌曲低频部分的所有要素。特别是在听一些背景比较复杂的歌曲的时候尤其明显。 中频:DB2的中频也是动圈单元负责,比起不太好的低频,这款动圈的中频表现可圈可点,人声部分的音色被充分表现了出来。不过,DB2的中频有明显的加工痕迹,与高频和低频之间有明显的衔接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调音的时候为了保证人声的“毒”感,有所取舍的结果。不过这样确实比较取巧,整体实力有限的前提下,突出一点,保住下限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高频:DB2的高频是动铁单元负责,听下来的感觉就是,没什么问题,听着挺好的。高音的悠扬感表达到了,有动铁的那种感觉,这就可以了。 总结:整体来说,DB2虽然是圈铁,但主要的核心还是动圈单元。甚至这个作为主力的动圈单元还是有所取舍的,好在这个取舍并非直接阉割,而只是分了下轻重,通过换耳塞套还可以挽救一下。当然,直接给你装好的那个耳塞套本身就是低频套了。NICEHCK还是知道他们这款塞子是个什么成色的hhhhh。
小白瞎评:HIFI烧友眼中的HIFI键盘 HIFI,很多人眼中的高端享受,甚至如今键圈也开始扯起了HIFI的虎皮。本人,作为一个正经的HIFI烧友,为了水帖,为了刷存在感,就来凑凑热闹。 首先,HIFI键盘是一个伪命题,键盘本身毫无疑问是不存在原教旨HIFI属性的,因为本来键盘并不需要去“还原”什么音色,因此,实际上现在所谓的HIFI键盘,说的都是HIFI的引申意,就是“好听”。 那么,追求好听的键盘是不是没有需求创造需求呢?是的,不过既然这需求被很多人当回事,那么我也不妨举出“存在即合理”理论,毕竟,很多技术的发展也是建立在“创造需求”之上的。 当然了,抛弃物品本身的属性去追求一些附属的东西肯定是行不通的。键盘这种东西本质是输入设备,如果一个键盘连输入机能都做不好,那它声音再怎么好听,也是不会被大众所承认的。 那么,既然承认了HIFI音键盘是一个可以被接受的需求,什么样的声音又算是“好听”呢? 第一是要稳定,你不能今天我按下来是这种声音,明天就又变了一个。 第二是要音调,人类能够接受的音调是有区间的的,很多和弦都是根据这些音调为基础构筑的。现在的很多轴体套件都在说什么麻将音石子音,闷轴脆轴,本质来说还是对音调的一种控制。 第三是响度,这个一方面是轴体和套件本身的震动强度,一方面是人的按压力度。当然了,人的按压力度这个事情可能不好控制,不过人类的力量说白了也是一个不大的区间,不是不能测,就看想不想测了。 说白了,构成一个轴体的声音的要素就这么点东西,说出来真的没什么大不了。无非就是不同材质碰撞最终产生了不同的震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而已。 最后,我想说的是,HIFI佬眼中的HIFI键盘可不是上面说的这些东西,而是一款装了解码耳放芯片,能插耳机放音乐的,”播放器“键盘
小白瞎评:冲不动键盘了,但我还有轴…… 进进出出买了几把键盘,家里公司几台电脑已经实现了全线机械键盘化,冲不动新的了,那又想水贴咋办呢?突然想起来,我买了把雨75,又买了把G75pro,还买了把X100max,去掉键盘,不谈键帽,这三把键盘的配轴也都是热门东西不是?雪顶可可守住了顶配雨75的颜面,抹茶拿铁成为了数个品牌高配套件的配轴,蜂蜜轴则是吧里推荐X100顶配的理由之一。三个都是线性轴,何不拿来对比对比外观:如今各种轴体讲道理性能上都是大差不差,差别最大的可能还真的是外观(当然有些轴体之间外观也是差不多就是了)。这三款轴体,从外观配色来看,我觉得最香的还是蜂蜜轴。白底黄芯,外加蜂蜜的命名,看着确实有一种甜甜的感觉。雪顶可可其次,咖啡和奶白的撞色设计确实还算是蛮吸引眼球的。抹茶拿铁单从外观配色来说就比较普通,不过,却是最贴合名字的一款轴体,抹茶轴身配上一抹雪白,光是看着似乎就能闻到其中的奶香 手感:手感简单来说就是没有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已经被来来回回各种大佬推荐了那么多遍的轴体,手感上怎么可能有问题 声音:声音好坏这种事情见仁见智。LZ只是把自己听完之后的感觉描述出来而已。本人是一个HIFI玩家,自认为自己的耳朵的听音能力还是有那么一点靠谱的。轴体的声音表现受到套件本身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就比如雪顶可可,我在雨75上和B87上和X100上听到的声音都有所区别。不过大体来分的话差不多都可以分成脆轴和闷轴。 雪顶可可,蜂蜜轴,抹茶拿铁其实都可以算作脆轴的类型。其中声音最为脆响的应该是蜂蜜轴,蜂蜜轴的声音的一致性很好,触底和回弹是同一种声调。这应该是得益于上盖和底壳使用了同样的材质(窗总测评说是同样材质,好像是透明尼龙?) 其次是雪顶可可,雪顶可可触底的声音不像蜂蜜轴那么脆响,但和闷轴相比又明显的偏脆,可以说是相对偏中性的感觉。同时,回弹声却和蜂蜜轴十分接近。我非常喜欢这种带有变化的声音。而且相对偏中性的声音受套件的影响比较大,在偏硬的套件上面,雪顶可可体现出来的声音更像是石子音(比如雨75FR4定),而在比较软的套件上则更偏向是麻将音(比如B87PC定),很有意思。 抹茶拿铁就更加的闷一点,其实我觉得抹茶拿铁应该算是闷轴了,但是触底回弹音偏偏又带着那么一丝的脆响在里面。想了想还是只能归到偏闷的脆轴里面(雪顶可可不同,雪顶可可是明显的脆音)。这种两头不沾的声音讲真我个人是不太喜欢的,当然最后表现也要看套件的配合。不过,对于希望拥有一款不那么响的轴体,同时也不喜欢闷轴那种闷罐音的玩家来说,抹茶拿铁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了。 总结:个人认为,这几款轴的特色已经在名字里面很好的表达出来了。 蜂蜜轴:内外一致的甜蜜,入口回甘始终如一。 雪顶可可轴:初入口略带苦涩,但雪顶的甜美又能让你立刻从苦涩的口感中解脱出来,同时,可可本身也是一种百搭的饮品,在保留自身味道的同时,却又能引出与之搭配的食材本身的香气。 抹茶拿铁轴:真正的抹茶是苦涩的,拿铁的奶香能够缓和这种口味,但并不能将之覆盖。不过,对于那些不习惯品尝太过深沉的味道的人来说,略带一丝苦涩却又充满了奶香的抹茶拿铁,也不失为一种上佳的选择。
小白瞎评:X100到了 虽然很喜欢B87,但是没有小键盘唉……办公有不少需要大量输入数字的情况,经常用着用着往右边一看,啊……空的……于是就狠下心来去买带小键盘的98配列了。周末纠结了两天,买了退,退了买,最后还是下单了大佬们强推的X100。中午到的,玩了半天,差不多有点感觉了。 外观:总体来说还是好看的。我买的是星耀黑+HMX蜂蜜轴,东西手都拆开来看了看,这闪黑外壳确实好看。很多人吐槽的无限镜灯饰和小蜜蜂铭牌在我看来也还可以,灯饰把亮度调低,作为装饰灯效其实挺不错的。小蜜蜂看着丑萌丑萌的,反正我是不反感。至于机配键帽,白底红字的字母区和小键盘数字区还是好看的,问题是那些个性键帽……那是真的丑,大红色个性+灰色描边配白色基本区实在是让我很难理解。键帽全部撤掉,露出底下蜂蜜轴和沉金FR4定位板,你别说,比装着键帽好看多了。声音:拿到的时候,用原装配件敲了一个下午听了听声音。响度并不是太响,音色上来说,不像雪顶可可这种有你这种向上的脆生生的爽感,也不像闷轴那种声音都收在里面的温柔。就很平,像是喝白开水一样,没有喝可乐时候的爽快,也不是喝红糖水那种温润,不过肯定是最能为大众所接受的口感。至于声音更小的静音轴?我觉得那是在吸水蒸气。哦对了,空格键的声音控制的不错,基本上是集中了的,没有非常明显的空腔音。不过确实没有B87做的好就是了。 手感:BASE区的手感大差不差,简单来说就是HMX蜂蜜轴素质不错的,手感很顺没啥问题。然后就是诟病很多的小键盘区的问题,目测来说感觉是定位板的问题?下键盘右边2个大键定位板感觉卡不住轴。所以回弹给人的感觉就很轻很肉。不知道是不是通病。我反正是换了静音轴的,轴本身就肉,也就还好吧。 总结:可以说是一款值回票价的键盘。 P.S.X100买回来还是有一个地方是直接大翻车,机械蜂你的品控啊,虽然键盘做的好看但是其他配件也不能这么水吧,详情看图:
萌新继续来水了,这次是B87 请原谅本人囊中羞涩,B87只买得起最基本的纯白款。 首先,到货之后,拆掉包装是这样的:外观上来说,外壳的颜色还是很白的,重量也是有一点的。随机附送的白色键帽,刚拿过来打开2.4G开关的时候灯效配上白色的外壳还是很亮眼的。也有人说那是漏光厉害,不过我反正还是挺喜欢这样的效果的,灯光不漏一点的话,那不就是只有配透光键帽的人才能欣赏了吗。此外比较喜欢的就是刻线和指示灯了。适当的刻线本身就给外壳带来了一种设计感,而分成三份的指示灯也能够很好的提醒用户键盘此时的状态。 上手用一用,随机附送的键帽触感还不错的。官方说是OEM高度的ABS键帽,我敲上去反正觉得挺好的,不讲究的朋友可以直接用。我自己有一套二次元键帽了,这个就直接不要了。 前高的问题,个人来说还可以,我平时用的大F圣手二代,对比了一下,两者的前高差不多,B87因为有个倒角,感觉上似乎还要稍微低一点。要说的就是附送的黄轴,47的压力克数,敲着明显就给我一种费力的感觉。毕竟平时用红轴用惯了。理论上45和47应该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可能是轴体本身的设计问题,这款黄轴明显的难按。确实不行。反正全键热插拔,我也准备好了替换轴体了。 键帽拔一拔很轻松,黄轴也不难拔,然而装轴体的时候就有点问题了,B87的轴体开洞开的很小,如果我的轴的针脚稍微偏一点再软一点的话,很容易按上去就直接顶歪了。事实上DELETE按键那个位置顶歪了我2颗云兮轴,最后干脆把功能区全部换成水蜜桃V3了,因为剩下的轴体就只有这个了……LZ这个键盘主键位全换的雪顶可可,雨75上面声音略显吵闹的雪顶可可换到B87这个胶坨坨上面就正合适。试打的时候还吸引到了同事问你这个键盘的声音好特别hhhhh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