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蝎子 羊肉蝎子
关注数: 722 粉丝数: 884 发帖数: 7,840 关注贴吧数: 23
相声届有些老规矩值得提倡 过去的相声艺人多少是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有很多因素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所致,但也有些老规矩是值得如今借鉴和提倡的,现举几个: 《挂钱》 什么叫挂钱呢?举个例子说吧,今天的园子里本来是有张三和李四的一场活,突然张三病了或家中有了急事不能来,王五临时救场和李四搭档,演完了以后王五并不领取应得的那份儿钱,而是空手走出,这份儿钱就属于挂钱,等张三回来时仍然交给张三,至于张三怎么答谢王五那是他们俩人之间的事。当然了,绝大多数人不会让人家白帮忙的,但帮忙者当场把钱“挂”了分文不取,是表示同行之间的义气和艺德!现在也有临时被请去救场的,张嘴就是:“找不着人拿我打补丁啊?行啊!怎么挡啊?” 《搭桌》 相声艺人有了天灾人祸,同行们为了尽一份心意帮忙,就组织一场或几场演出,演完大家都分文不取,把全部演出所得都留给困难者以解燃眉之急,发起者一般都是界内较有威望和人缘儿的人,大家出于对难者的同情,也出于给发起者面子,一般都积极响应。虽说救得了急救不了穷解决不了太大的问题,但在当时艺人自己都吃不饱窝头的情况下,做出此举也够让人钦佩的了。 《老辈儿有隔阂小辈儿不掺和》 艺人之间难免也有不团结有隔阂的,比如当师傅的和某某有了矛盾了,他们之间怎么吵怎么相互之间不来往不说话是他们的事,作为小辈不许掺和,见到了要该尊敬尊敬,该叫什么叫什么,不能人前背后说长辈的不是和坏话,哪像现在,当师傅的刚收到半点非议,恨不得一帮徒弟给报仇,一起胡骂乱卷向师傅以表忠心! 《后台就把活 回家立规矩》 师傅带徒弟去相声园子,主要任务就是让他边幕旁把活,学能耐,给徒弟立规矩、让徒弟孝顺、伺候那是回家里的事,顶多也就是师傅下场后给捧上茶水润嗓子而已,换鞋叠大褂都是演员自己的事,现在有的师傅本身能耐不大,可规矩立得比过去老先生都大,往后台走时徒弟们前呼后拥,行头故意不放穴包里,都由徒弟手里拿着,有胳臂搭着水裤的,有给提拉着布鞋的,有给捧着保温杯的,下了台把大褂一甩,徒弟得赶紧给叠好喽,刚才认真观摩没观摩节目他不问,你要规矩礼数差一点他可瞪眼! 我觉得,对于过去的陋习应与克服避免,但好的规矩还应发扬提倡才是。要想学艺先学做人,无论什么年代都要懂得这一点啊
真的是豆腐渣吗? 聊点新话题吧,相声《请堂会》里的那个底我一直在琢磨:那个大呛盘真的是豆腐渣吗?现转原文如下: --------要吃这玩意儿你得早起呀,早晨四五点钟到那个小市上,有那个五六斤一块儿的、七八斤一块儿的,把它买到家里来,找那个大柴锅倒上它几挑水。把它放锅里是连煮带炖。火不旺拉风箱,是呼哒哒,呼哒哒,锅里那个水开的是咕嘟嘟,咕嘟嘟。见它个五六个开儿,拿钩子把那玩意儿搭上来,用镊子把毛儿都择干净了,放在案板上晾凉了,然后拿刀是切了片,片了切,切了片,片了切,大炝盘预备好咧拿过来,把碎的码到底下,把整的码到上边儿,码的是五花三层啊。仗着咱这个作料可嘚咧-------- 从文字上来看,我找不出哪一点像豆腐渣来!真要是豆腐渣不用“连煮带炖”,倒锅里就得散,根本更不可能“拿钩子”往上搭,不用切全是碎的,不可能有整的还“码出五花三层”来!从描绘的样子来看,这个东西应不是豆腐渣而是豆饼!不知大家见过没有,豆饼是大豆榨后压成的圆形厚饼,脸盆大小,八公分左右薄厚,是农村喂牲口用的,也符合文中“有五六斤一块儿的”、“七八斤一块儿的”之说,这么厚的豆饼如果不放在大柴锅里煮是用刀切不了的,所以我可以断定:大呛盘十有八九说的是豆饼而绝不是一扒拉就散的豆腐渣,所以我现在教这段的时候,底就改成:乙:白煮肉?甲: 大豆饼哎! 乙:——豆饼啊?!
太平歌词可以不爱但要了解 在《学好相声不简单》的跟帖中,有网友问我怎么看待太平歌词这门艺术,实话实讲,本人并不喜欢这种艺术形式,曲调没什么变化,节奏过于缓慢,不太适合现在观众的欣赏口味,过去的观众都是悠然自得的泡茶馆、听玩意儿,听着能津津有味地给耳朵,现在的人都生活节奏快,听几句还行,整段的老那个节奏兴趣会减色不少,郭德纲唱的太平歌词是有些变化的,调门儿高,也加上了一些“俏头”小腔儿,再说一般有时只在相声垫话时来那么几句,如果要是按过去的唱法来演唱照样出不了什么彩儿,这可能是他就顾虑到了现在观众的特点才“改良”的吧。虽然我不喜欢,但是如果喜欢相声,建议您还是对它应该了解掌握一些,有这么一句话:许你不演,不许你不会,毕竟它也曾经有助于相声的发展,也是说学逗唱里的一门特殊技能。我没有教过我的学生太平歌词,但给他们唱过,而且还给外国学员唱过,并且事实求是的告诉他们:我只是示范式的让他们知道相声里有这么一种形式,但我的示范并不标准,因为我不会用玉子伴奏,不用玉子伴奏就不是原汁原味的正宗太平歌词! 我个人的观点(不见得对),太平歌词这种艺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前景,同是相声里的“唱”,数来宝要比它乐观得多,我就曾经听过一些年轻相声爱好者说过,学太平歌词就是为了新奇,以后见着圈儿里的人一问能说得上来,哪怕能唱几句呢,显得是这里的事儿而已,真心喜爱的并不多。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对相声里的各门技能,不管喜爱不喜爱,多少都要掌握学习,喜爱的深钻细研精益求精,不太喜欢的也要了解知道,多少学些皮毛,不是有句话吗,书到用时方恨少,对相声演员和爱好者说也一样:勤学演时不嫌多!一孔之见,希望看到大家的高论!
嘻哈的小白屋 小白屋,我想你,但不会回去看你!这里有我的深深的念和隐隐的痛,那时的你是一个破旧的小棚子,为了尽量把你打扮的漂亮一些,能能下班后不休息为你安装玻璃、装上线路直忙到深夜,我和晓攀、老孟冒着酷暑,强忍着欲吐的恶心,呛人的化学涂料味为你涂墙刷门,我身上起过一片片的过敏红疹,累的心脏阵阵难受,当你容光焕发的变成嘻哈售票小屋时我是多么欣慰!这几米的小白屋就是嘻哈未来发展的根啊!头三脚难踢,初建的嘻哈演员每月才二十七元工资,所有的收入每月连交广茗阁电水费度不够,小白屋无奈只好也卖一些简单的饮料茶水做补贴,我每天携带的提包里就有现成的茶叶小罐,我到广茗阁的电热水器上就能接水沏茶喝,但为了多少能为嘻哈添点柴、加把火,我每天总是拿出十元钱来喝小白屋老孟的茶,当嘻哈度过了难关,从两三个观众到场场爆满我是多么高兴啊!小白屋,你每天替我们迎接那么多买票的观众,你是嘻哈的风水宝地有功之臣啊!我兴致勃勃地为你添增了售票图,每当我看到你那上边一个个“满”字,我是多么振奋!小白屋啊,你就是嘻哈的希望!你就是嘻哈辉煌的见证啊! 后来,我在嘻哈最红火的时候离开了嘻哈,也再没回去看你,因为我知道,你和嘻哈都不再需要我了,现在我只在回忆里想你!你还会想的起我吗?忘记也很自然,因为都在变,小白屋也会变的!也许会有新主人花钱把你装扮的更精致美丽,但那里没有我的梦想,没有我的执着,就是变成琼楼玉宇,我不会关心的,也许会无人理睬你(你毕竟太狭小了),你会变成一堆废墟,但你那里毕竟有过我的挚爱和心血,我会怀念你的!你呢?不会说话不会表达的小白屋,你能记得住我吗?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