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水天天喝 洺柒i
开心万岁✨
关注数: 31 粉丝数: 243 发帖数: 13,663 关注贴吧数: 14
体育教育(本科、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胜任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理论基础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胜任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课程标准、体育营养学、体育统计、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健康教育学、体育场地与设施、体育管理学、体育史、体育绘图、体育测量与评价、田径、体操、武术、篮球、排球、足球、体育游戏、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课程。 专业特色: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宿州学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实行“3.25+0.75”培养模式;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及今后就业发展意向,选择不同专项,并按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接受人才培养。紧紧围绕“学历教育+体育特殊职业资格教育”,对学生进行多证书教育培养。 毕业去向:毕业后可从事中小学及幼儿园、大中专体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地方体育部门体育管理工作;城市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健身教练和社会指导员工作、创新创业等。 02
体育学院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5年正式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前身为宿州学院体育系,最早成立于1979年,是我省较早创办的体育教育专业之一,现面向省内外招收体育教育、休闲体育专业学生。体育学院主要培养中、小学、中专体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地方体育部门体育管理工作、城市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健身指导员工作者;向全国各大高校输送体育教育训练学、社会体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等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 体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0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发展潜力较大。学生人数近800人,师生比为1:16,近两年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立项十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科研成果可以让学生直接获得最新的理论和实际锻炼机会,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促进了教学发展,提升教学品质,为我院的教学和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能力和专业素质,从而为培养合格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迄今为止,体育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部分学生已走向各级管理岗位,多人被评为“省教坛新星”、“省级优秀教师”,有的被授予“中国青年卫士”等,为“科教兴皖”战略的实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体育学院现有约5000 M2综合教学楼1幢;2800 M2综合训练馆1座,体操训练房1座;室外篮球场30块;人造草皮排球场地8块;400米标准田径场2块(其中1块为塑胶场地);标准足球场1块;室内健身、体育舞蹈、健美操训练房4口,室内乒乓球教室3口;室外羽毛球场地4片;室外网球场地2片。体育学院现有实验室3口: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保健康复实验室各一口,拥有先进完备的教学仪器设备。宿州学院2017年投资建造约20000 M2综合体育馆,现已进入土建施工阶段,确保发展中的体育学院教学之需求。 体育学院在“十二五”发展期间教学质量、学生就业及群众体育工作逐步走上新的台阶。考研工作作为我院特色工作一直领跑全省同类院校,科学先进的管理使在校学生已形成良好的考研风气。2008年开始我院与上海、杭州、合肥、青岛等城市数家健身会所、俱乐部签订实习、就业基地协议,不断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体育学院也多次被宿州学院评为“就业先进单位”。 体育学院在“十一五”发展期间教学质量、学生就业及群众体育工作逐步走上新的台阶。考研工作作为我院特色工作一直领跑全省同类院校,2010年,25人考取全国各大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11年我院共有35人达到国考研分数线,28人被各高校录取,2012年我院考研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共有43人达到国家考研分数线,22人被录取,科学先进的管理使在校学生已形成良好的考研风气。2008年开始我院与上海、青岛等城市数家健身会所、俱乐部签订实习、就业基地协议,不断拓宽学生就业渠道。2009、2010、2011年度体育学院连续三年被宿州学院评为“就业先进单位”。“十一五”发展期间,在体育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宿州学院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
环境设计专业 专业简介: 我校于1998年设立艺术设计专科专业,2005年设置艺术设计本科专业,2010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环境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专业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和建设,于2013年正式成为宿州学院一个本科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突出应用型的培养理念,采用3.25+0.75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建筑室内外装饰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展示设计等能力。本专业以培养德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毕业生立足皖北、面向全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应皖北地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环境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 居住空间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建筑空间透视、环境艺术表现技法、中外建筑史、人机工程学、工程测绘与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II(CAD)、计算机辅助设计Ⅲ(3D MAX)、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施工工艺、展示设计、建筑设计基础等。 专业特色:采用3.25+0.75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调应用型教育,开展实践和创新教学;结合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项目课程。大力开展职业素质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实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设计人才的目标。 就业方向:立足皖北、服务安徽、面向全国。学生在毕业后可在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景观园林等设计机构从事室内装饰设计、室内软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展示设计、设计表现、设计管理等一线岗位工作。
美术与设计学院 学院介绍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创建于1949年,历经宿州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宿州学院美术系、宿州学院美术学院等办学阶段,2013年经批准正式成立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是安徽省建立较早,学科较为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学院之一。自从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艺术专业人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较合理,实力较强。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58人,博士学位11人(含在读博士),硕士以上学位教师 占全院教师的92%,双能素质教师25人,占专任教师的46%。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4人,安徽省教坛新秀3人,校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学术技术骨干4人。 学院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实力。近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11项,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1项,省教学类研究项目18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智慧课堂试点等4门,校级重点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课程改革课程8门,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项(现代艺术与创新设计实验实训中心)。教师发表教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C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共有600余件学生作品获省级以上专业类奖励、表彰。 专业介绍 美术学系现有书法学、美术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书法学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美术学专业为校级专业综合人才改革专业。 设计学系现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院概述 数学与统计学院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统计学、金融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统计学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为安徽省特色专业,经济统计学为宿州学院特色专业。拥有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统计实训中心”和“金融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宿州学院--安徽经典市场调查咨询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10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线上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5人,公共数学和应用数学为安徽省级教学团队。 教学教研 教师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坚持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学院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数学专业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CSCD、CSSCI等收录的论文四十余篇。 校企合作成果显著,与国家统计局宿州调查队、宿州市统计局、意尔康集团、长江证券、安徽省经典调查咨询有限公司、宿州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淮海村镇银行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有十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可靠保障。 在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技能竞赛及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二、三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60余项,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培养的毕业生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空间大,就业渠道广。 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考取985、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学院多次荣获“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管理学院设有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酒店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六个本科专业,一个专升本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个对口招生专业(酒店管理),拥有面向社会服务业的管理类专业集群。其中,工程管理、物业管理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专业建设项目建设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专业(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计划项目);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为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专业(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计划项目);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为重点建设专业,所有专业均通过安徽省专业评估。目前在校生1700余人。 学院现有教师53人,其中高级职称和博士21人,双师型教师26人。学院拥有三类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管理学、养成教育)、1个校级创新团队(皖北城乡一体化)、1个校级双能型教学团队(人力资源管理)。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教师50人次。 学院拥有两个省级科研平台(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一个校级平台(宿州学院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一个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工商管理)。近几年学院共获批50余项省级以上项目(包括国家和省社科规划项目),发表论文224篇(其中一类16篇,二类20余篇),被省、市领导签批地方政府采纳的调研报告和研究报告20余篇。 学院实施“3+1”、“3.25+0.75”教学模式,探索“2+1+1”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目前学院拥有实训室近30个,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苏州等最发达的地区建有各专业实习就业基地20余个,与中奥到家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白金管家”班。 管理学院一直秉承“走进管理殿堂、成就精英梦想”的学院文化,实施养成教育,学生的总体素质明显提高:刘佳慧在全国职业模特大赛获得冠军;孙轮曦在第十一届安徽省青年模特大赛总决赛中荣获“男子T台组冠军”;近几年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专业技能大赛中共100多人次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2020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项;在宿州学院“学海杯”健美操大赛中院健美操队成功蝉联六连冠。学院团总支连续多年被评为“红旗团总支”。学院2021年17名学生考取天津财经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211、985双一流学校的硕士研究生。 学院连续多年在学校的党建和发展年度考核中获“优秀”等次,2014、2016年两次荣获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2019年获批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师资队伍 联系学院领导 张英彦:党委委员、副院长 教授:4人 吴玲、王淑霞、宋徽、韩传龙 副教授:7人 徐双军、周冲、孙裕金、邓福康 李伟、武永成、陈小芳 行政职务教师: 刘大为:院党委书记(正处) 王永宁:院党委副书记(副处) 韩传龙:副院长(副处主持) 王淑霞:党务秘书(正科) 李伟:办公室主任(正科) 王徽:教学科研秘书(正科) 高歌:院团总支书记(正科) 曾增:院实训中心主任(正科)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和较高管理素质,掌握房地产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相关的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时代视野,能够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纪、金融服务、房地产顾问咨询、资产运营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开设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项目投资与融资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房地产开发成本管理、房地产产品设计与研发管理、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应用、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评估、房地产法规、物业管理等。 专业特色: 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在坚持知识传授、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依托学院“3+1”培养模式、“四轮驱动”的课程模块以及高端智慧、训赛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 “校企政”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的优势,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合作育人平台,实现学习就业的一体化;注重社会责任感培养、强化创新创业训练、实施养成教育和双语教学,突出素质和能力培养。 毕业去向: 本专业立足地方,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可到房地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估价机构、房地产策划营销机构、房地产中介公司、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工作;也可继续考研和考取相关领域的公务员、事业单位。
酒店管理 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计划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和酒店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服务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够在酒店及相关旅游接待服务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培训、教育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旅游学概论、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酒店管理概论、酒店运营管理、酒店客户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营销与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餐饮运营与管理、前厅客房运营与管理等,其中开设两门及以上双语课程。 专业特色: 采取“3+1”培养模式,“课内实训”、“集中实践”、“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相结合;校企合作高端化、国际化,与国际顶尖酒店管理品牌(Fairmont费尔蒙,Hilton希尔顿等)和国内大品牌(开元)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实现学习就业一体化、校企合作高端国际化,着力打造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毕业去向: 专业秉承“去最发达的地区,进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企业”的发展理念。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国内外高星级品牌酒店从事经营、管理、培训等工作;在各地区行业协会、会展中心等从事行业管理;或继续攻读管理学、经济学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物业管理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建设专业 安徽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具备良好的现代管理基本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及物业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物业管理、服务、经营素质与能力,熟悉物业管理及房地产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在物业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物业管理相关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房屋建筑学、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物业财税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法规、物业客服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服务营销、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估价、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经营管理。 专业特色: 采用“3+1”以及渐变式“2+1+1”人才培养模式;“课内实训”、“集中实践”、“顶岗实习”相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全国最有潜质的企业合作交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深化校企合作。 毕业去向: 在物业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物业管理、物业资产经营管理工作,从事社区服务与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管理和物业行业监管等工作;或继续深造攻读经济管理类硕士研究生。
工程管理 首批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和审计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及工程审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双语)、工程项目审计、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专创融合课程、房屋建筑学(双语)、建筑施工技术、审计学原理、工程项目审计、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等。 专业特色: 紧紧围绕“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及国家一流、省级一流等建设要求,浓缩精炼核心能力培养,在课程中融入学科前沿科技、管理领导力、AI大数据、未来场景等,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以“产业+”新工科,“互联网+”新文科,促进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国际化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毕业去向: 可考取建筑工程、工程施工领域的公务员、事业编,能在甲方项目管理、工程审计、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投资、造价咨询、大中专院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及房地产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相关政府部门工作。
旅游管理 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计划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专业 宿州学院一流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经营、管理、策划、规划、咨询、培训、教育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旅游学概论、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英语、旅游规划与开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法规、移动互联网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等,其中,双语课程2门以上。 专业特色: (1)本专业实行“3+1”培养模式,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三年校内理论课与实践课学习,一年校外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 (2)加强校地合作,服务区域发展。专业立足皖北,服务安徽,面向全国,加强与地方旅游局、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3)多证书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设置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课程,实施多证书教育,学生毕业后能立即持证上岗。学生参加历届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4)实施“互联网+”战略,开设智慧旅游方向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业的应用,鼓励创新创业。 毕业去向: 专业秉承“去最发达的地区,进最有影响力企业”的发展理念。毕业后可在旅行社从事导游、计调、咨询等工作,在景区从事经营、营销、管理等工作,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规划、旅游咨询等工作,旅游电商就业、创业,或继续攻读管理学、经济学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音乐学(师范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皖北(宿州)、面向安徽、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师德情怀和教育情怀,具有较深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的音乐学科基础知识与能力、较强的音乐教学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与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适应地方中小学校及社会音乐教育及文化发展需要,在中小学及其他教育文化机构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音乐文化活动策划与实施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业音乐人才。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舞蹈》、《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学法》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强化音乐学科理论知识系统学习的同时,注重教师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本专业具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在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岗位和社会教育文化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音乐文化活动策划与实施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音乐人才。 就业方向:中小学校;社会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机构(琴行、音乐培训中心);社会音乐文化部门(文化馆、青少年宫、文化艺术中心等);音乐媒体(电台、电视台、网络、报纸等);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