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26K
联盟★26K
关注数: 2
粉丝数: 90
发帖数: 1,799
关注贴吧数: 53
中国成功发射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 北京时间9月29日11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对地观测技术试验验证。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8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北京时间2025年9月16日09时0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5次飞行。
一箭11星 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5组卫星 北京时间2025年9月9日03时48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的第7次飞行。
我国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发射成功 8月26日3时08分,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1次发射。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北京时间8月13日14时43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是继承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基础的大型低温运载火箭,芯级直径达5米,捆绑4个3.35米助推器,起飞推力超1000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的运载能力。远征二号上面级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常规动力液体上面级。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组成的运载系统可执行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等轨道发射任务,具备一箭一星、一箭多星发射及星座部署能力,支持串联布局、并联布局、侧挂布局和串并联布局等。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和远征二号上面级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8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北京时间2025年8月4日18时2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7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新一代固液捆绑中型运载火箭,可满足单星、多星的串联、并联、堆叠、壁挂、搭载等多样化密集发射需求,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6.5吨(轨道高度500公里)。 当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已进入高密度发射期。 本次发射是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的第14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5次飞行。
SpaceX为竞争对手Amazon发射Project Kuiper宽带卫星 美国东部时间7月16日2时30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基地发射升空,将美国亚马逊公司(Amazon)柯伊伯计划(Project Kuiper)的24颗宽带卫星送入轨道。SpaceX在发射65分钟后确认卫星成功部署。
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十火箭完成总装 将于8月执行“一箭7星”发射 中科宇航7月9日宣布,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已完成总装测试并通过出厂评审,计划8月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执行“一箭7星”发射任务。此次任务中,火箭通过技术优化进一步减轻自重并提升运载能力。 据悉,火箭首次采用全新构型卫星支架,实现卫星载荷垂直装配,显著提高整流罩空间利用率。同时,箭体结构应用“去转接框”设计,末级减重5.03%,并通过优化电缆布局,整流罩内部电缆重量减少44.6%,为有效载荷释放更多空间。 作为我国民商火箭领域的重要力量,力箭一号已累计发射63颗卫星,总载荷超6吨,并保持“一箭26星”的民商火箭多星发射纪录。此次任务将进一步巩固其技术领先地位。
SpaceX 成功发射欧洲新型气象卫星,猎鹰 9 号完成双载荷任务 SpaceX 于美东时间 7 月 1 日 17:04(北京时间 7 月 2 日 5:04)在肯尼迪航天中心 39A 发射台成功发射欧洲新型气象卫星 MTG-S1,并在约 8.5 分钟后完成火箭海上回收。 此次任务采用的猎鹰 9 号一级推进器编号为 B1085,这是其第 9 次飞行任务,此前曾运送公理 2 号私人宇航任务、NASA Crew-9 国际空间站任务,以及 Firefly Aerospace 的 Blue Ghost 和 ispace 的 Resilience。 发射约 35 分钟后,火箭上面级成功部署 MTG-S1 卫星。该卫星将最终定轨于距地表 35,786 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GEO)。此轨道卫星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同步,可“持续悬停”于欧洲上空。 MTG-S1 是欧洲第三代气象卫星(MTG)系列的第二颗卫星,首颗成像卫星 MTG-I 已于 2022 年 12 月由阿丽亚娜 5 号火箭发射。IT之家注:该系列卫星由总部位于德国的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EUMETSAT)运营,该组织拥有 30 个成员国。 欧洲航天局(ESA)表示,卫星在轨测试后将启用红外探测仪“获取温度、湿度、风力和微量气体数据以生成三维大气图,提升气象预报精度”。这枚卫星将每隔 15 分钟扫描欧洲及北非部分地区,结合 MTG-I 的云层与闪电数据,为气象学家提供全域气象图像。 此次任务还同时搭载了欧盟“哥白尼哨兵 4 号”地球观测项目的紫外光谱仪。ESA 称该设备每小时监测欧洲与北非空气质量,可“高精度检测影响呼吸健康的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甲醛等大气污染物”,其数据将与极地轨道运行的哨兵 5 号 / 5P 号卫星每日观测形成互补。
我国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业务卫星“张衡一号”02星成功发射 国家航天局消息,6月14日15时5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02星发射升空。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在地球物理场空间观测领域探测能力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天-空-地”立体监测能力。 该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业务卫星,卫星设计寿命6年,搭载了9种有效载荷,包括中国与意大利合作研制的电场探测仪、意大利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测器等,将对全球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中性大气层的相关参数开展准实时监测,捕捉地质活动与人类活动引发的电磁异常、大气层中雷暴与闪电活动等信息,有效提升我国对地震、海啸、火山活动、雷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早期感知、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能力,为应急管理、资源测绘、通信导航等行业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领域科技合作。 “张衡一号”01星于2018年发射,目前在轨运行正常。“张衡一号”02星继承“张衡一号”01星技术状态,优化了载荷配置,探测物理量更丰富。两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的不同相位进行协同观测,可有效提高观测的时空分辨率,更充分满足卫星的应用需求。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81次发射。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北京时间6月6日4时4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中国首型固液捆绑中型运载火箭,全箭为两级半构型。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目前正处于高密发射期,距上次发射任务间隔仅20多天,本次任务是其第13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0次飞行。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日15时38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上发射团队的组织指挥下,该公司于山东附近海域圆满完成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05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本次发射任务的成功,标志着“天启星座”一期全球组网全面完成。“天启星座”为我国首个低轨物联网通信星座,一期由37颗卫星组成,具有全球覆盖、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5月13日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5次飞行。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 北京时间4月29日4时1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和远征二号上面级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3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5星 4月27日23时5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2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二十七号卫星01星-06星 4月19日6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七号卫星01星-06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试验二十七号卫星01星-06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0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北京时间2025年4月1日12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手机宽带直连卫星、天地网络融合等技术试验验证。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67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4星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北京时间3月26日23时5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天链二号04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是中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以及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当前,中国已经成功研制两代地球同步轨道中继卫星系统。第一代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1至05五颗卫星,第二代目前已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1至04四颗卫星。相比天链二号03星,天链二号04星在传输能力、响应速度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改进,除了满足国内对信息测控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将提高中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中继卫星的自主性、安全性。 据了解,中继卫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相当于一个天上的数据“中转站”,可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能够大幅提高各类航天器的使用效益和应急能力,实现天地数据实时传输。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是目前中国发射次数最多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中的一员,具有高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能够适应国内绝大部分高轨航天器发射需求。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65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云遥一号55-60星等8颗卫星 北京时间3月17日16时0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此次任务是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的第18次飞行。
阿丽亚娜6型火箭升空 当地时间3月6日16时,欧洲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6型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升空,将一枚法国军用卫星送入离地表约800公里的轨道。这也是该火箭执行的首次商业发射任务。
我国成功发射四维高景一号03、04星 北京时间2月27日15时0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四维高景一号03、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61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2月11日17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59次飞行。
俄罗斯成功发射“联盟-2.1b”火箭:新一轮太空竞赛的里程碑 当地时间2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俄空天部队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一枚“联盟-2.1b”中型运载火箭。该火箭的发射标志着俄罗斯在全球航天竞争中的持续努力,也为其国防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联盟-2.1b”火箭是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时期成熟的“联盟”系列运载火箭技术而构建的一款新型中型运载火箭。其设计不仅兼容性高、有效载荷能力强,还具备了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的特点。“联盟-2.1b”火箭的成功发射,将为俄方及时布设和保障其国防通讯和监测能力提供保障。
祝大家2025乙巳蛇年新春快乐 祝大家2025乙巳蛇年阖家幸福、平安喜乐、金蛇纳福、紫燕报春!
我国成功发射一箭三星 北京时间2025年1月17日12时0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巴基斯坦PRSC-EO1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天路一号卫星和蓝碳一号卫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56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五号卫星 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04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卫星燃料补加与延寿服务技术验证。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55次飞行。
SpaceX的“星际飞船”将在下一次测试中部署模拟卫星 SpaceX公司周五表示,即将进行的星际飞船(Starship)试飞将包括火箭首次尝试在太空中部署有效载荷,释放10颗Starlink卫星模型,这是 “星际飞船 ”在卫星发射市场潜力的一次重要展示。“SpaceX在其网站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说:”在太空中,星际飞船将部署10颗Starlink模拟器,其大小和重量与下一代Starlink卫星相似,这是卫星部署任务的首次演练。
力箭一号遥六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任务发射失利 2024年12月27日9时03分31秒,力箭一号遥六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点火升空,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发动机点火约3秒后姿态失稳,箭上自主安全控制系统实施自毁,发射任务失利。该公司称,将严格按照航天归零标准,尽快完成故障调查并在第一时间公布,全力确保后续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二号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20日23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二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二号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54次飞行。
一箭五星 中国成功发射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北京时间12月12日15时17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执行本次任务的运载系统,基础级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上面级为远征三号上面级,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起飞推力约300吨,对应700公里太阳同步圆轨道能力为1.3吨,具备在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发射能力。 远征三号上面级是一种新型空间运输工具,被称为“太空巴士”,具备20次以上的自主快速轨道机动部署能力,主要用于多星异轨部署任务,可将多个卫星分别直接送入预定空间位置,另外,它在快速灵活进入空间、空间机动和空间利用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任务是远征三号上面级首次执行1箭3轨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51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四维高景二号卫星 2024年11月25日7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由八院抓总研制,是中国四维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两颗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均配置高精度相控阵雷达载荷,可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雷达影像,服务于自然资源、城市安全、应急管理和海洋海事等领域。 两颗卫星在轨运行后,将国际上首次实现商业卫星的百米级自主严格回归轨道与亚米级绕飞编队协同控制,可简化卫星在轨操纵,开创商业卫星“自动驾驶”新纪元。它们与此前发射的高分辨率光学、宽幅光学卫星组网运行后,将进一步提升国内领先的光SAR一体化服务能力,卫星系统将步入高效协作阶段。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7次飞行。
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5日23时13分,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后续,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 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并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送去蛇年春节的“年货”。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第3次货运补给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4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6次飞行。
世界首颗木壳人造卫星在美升空!重量约为1千克 日本京都大学宇宙木材研究室5日说,该机构研发的世界首颗木壳人造卫星LignoSat,在美国东部时间4日晚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货运飞船升空。 该研究室和日本住友林业公司于2020年4月发起“宇宙木材项目”,耗时约4年研发出了这颗木壳人造卫星。据介绍,这是一颗超小型卫星,外形为立方体,边长10厘米,重约1千克。卫星多处由名为日本厚朴的乔木制成,表面贴有太阳能电池板。它随飞船到达国际空间站约一个月后,将从日本“希望”号舱段被释放,卫星将测量木结构在太空中的应力、温度等变化,并将数据传回京都大学。 据介绍,目前小型人造卫星结束使命后常坠入地球大气层烧毁。金属卫星往往含铝较多,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氧化铝颗粒,给地球环境和无线通信带来不良影响。而木材能在大气层完全烧尽,有望减轻这类不良影响。 另据美国航天局发布的公告,美国东部时间4日21时29分(北京时间5日10时29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为国际空间站送去超过2700千克补给。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3组卫星 10月23日9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低轨星座系统新技术试验。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2次飞行。
一箭18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千帆极轨02组卫星 2024年10月15日19时0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39次飞行。
SpaceX完成第194批的20颗星链卫星发射,9月已发射8次 北京时间9月25日12:01,太空技术探索公司公司使用一枚10手猎鹰九号完成第194批星链发射任务,发射了20颗星链V2Mini卫星,有13颗卫星具有手机直连功能。经此发射,星链卫星总发射颗数达到了7062颗。直连手机的星链卫星总发射数目达到了233颗。
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 9月27日18时3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37次发射。
伊朗成功发射“查姆兰-1”号卫星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14日报道,伊朗当天成功发射“查姆兰-1”号卫星并接收到其发回的首批信号。 报道说,当天上午“腾飞-100”火箭将“查姆兰-1”号卫星成功送入高度为550公里的轨道。目前,已接收到卫星发回的第一组信号。这颗卫星重约60千克,主要任务是测试硬件和软件系统,以验证轨道机动技术。 “查姆兰-1”号卫星主要由伊朗电子工业组织设计制造。“腾飞-100”固体燃料火箭由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航天部队的专家设计制造。 另据伊通社8月22日报道,据伊朗航天局局长哈桑·萨拉里赫介绍,目前伊朗有14颗卫星处于待发射阶段;此外,还有30颗卫星正在制造中。
吉利星座03组卫星成功发射 9月6日2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3组卫星发射升空,10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本次任务为长六火箭实施的最大质量发射任务,本次任务首次使用新研的第二套整体运输起竖系统,在提高操作便捷性、环境适应性的同时,对关键环节增加冗余设计和测试性设计,实现对接、起竖、落台时间缩短三分之二,有效提高了发射场工作效率。火箭采用三层侧挂的卫星布局方案,进一步提升整流罩空间的利用率,通过合理的分离次序设计与多轮分离仿真复核,有效保证10颗卫星安全可靠分离。随着本次10颗卫星的成功部署,吉利星座通过三个轨道面的30颗卫星,可实现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正式为海外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4A卫星 北京时间2024年8月22日20时25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4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可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32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1组卫星 北京时间2024年8月16日15时3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低轨星座系统新技术试验。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31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千帆极轨01组卫星 北京时间2024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30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 8月1日21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9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一号05星 2024年7月19日11时3分,长征四号乙遥五十八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高分十一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性能优良、用途广泛。针对不同类型卫星,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可采取灵活的发射方案,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一星或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2.5吨(轨道高度700公里)。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介绍,适应卫星要求,本发火箭采用Φ4000mm冯·卡门卫星整流罩,并采用减载设计,进一步提高火箭的适应性。此次任务是长四型号时隔15个月再次前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 据悉,本次发射的高分十一号05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该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 本次发射是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第105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28次发射。
欧洲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发射 欧洲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6型火箭于当地时间9日16时(北京时间10日3时)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火箭发射任务持续大约3小时。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A卫星 北京时间2024年6月29日19时5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星是通信广播卫星,可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6次飞行。
中法天文卫星成功发射 6月22日15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法天文卫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这颗卫星是中法两国联合论证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是迄今为止全球对伽马暴开展多波段综合观测能力最强的卫星,将对伽马暴研究等空间天文领域科学发现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通信卫星定点成功 6月10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通信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跟踪控制下,成功定点于东经135.5°轨道位置。 亚太6E通信卫星与独立推进舱组合体于2023年1月1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了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00公里,倾角28.5°的过渡轨道。随后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心组织和跟踪控制下,可分离独立推进舱于2023年1月23日完成组合体变轨至中间轨道,亚太6E卫星与组合体分离后通过其自带的霍尔/离子两套电推进系统自主变轨至同步轨道。 亚太6E通信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采用东方红三号E卫星平台研制,是该款平台的首发星。卫星配置25个Ku用户波束和3个Ka信关站波束,通信容量约30Gbps,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最终定点于东经134°轨道位置。亚太6E通信卫星项目是航天科技集团所属长城公司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的第13个通信卫星整星在轨交付项目。
SpaceX宣布星舰6月6日进行第4次试飞 6月5日,SpaceX官方在社交媒体平台宣布,其已获监管批准在6月6日进行星舰的第四次试飞,发射窗口在北京时间6月6日(周四)20:00开始的120分钟内。 据悉,此次SpaceX试飞的重点不再是进入轨道,而是展示返回和重复使用星舰及超重型火箭的能力。 此外,SpaceX将星际飞船设计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超重型运载发射系统,用于执行前往月球、火星及更远地方的任务。对于第四次飞行,SpaceX已经进行了多次软件和硬件升级,并计划让星际飞船和超重型火箭助推器按照与第三次飞行测试类似的轨迹飞行。 据介绍,星舰高度达120米,由底部70米高、配备33台“猛禽”发动机的“超重型推进器”和顶部50米高、可重复利用的飞船船舱组成,地球轨道运载能力超过100吨,可将货物与宇航员送往地球轨道、月球、火星甚至深空。 今年3月,在第三次尝试中,星舰完成了几乎完整的太空飞行测试,首次到达了轨道速度,但在返回地球时解体。
一箭四星!首次在日照附近海域发射 5月29日下午4点左右,日照近海将实施一次海上卫星发射任务。国电高科将通过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火箭在海上发射平台进行天启星座“一箭四星”(第25-28星)专箭海上发射。 这次任务是首次在日照附近海域发射,是今年两会提出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之后第一次执行海上发射任务,是推动商业航天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活动。 广大市民可以可自行选择灯塔广场附近的岸上位置或岸边高层视野较好的地方观看。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二十三号卫星 北京时间2024年5月12日7时4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2次飞行。
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5月3日下午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作为探月四期工程的“关键一环”,将完成月背采样返回等重要任务。 飞行38分钟左右后,星箭分离,火箭成功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8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嫦娥六号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接下来,嫦娥六号将在地面测控支持下,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进入捕获轨道,最后进入环月任务轨道,为着陆器降落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做准备,并同步开展多项科学探测任务,为探月工程后续任务打下基础。 嫦娥六号任务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53天,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工程创新多、难度大,每个阶段环环相扣。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意味着我国正式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
嫦娥六号任务器箭组合体完成垂直转运 计划5月初择机发射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4月27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和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后,器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5月初择机实施发射。 嫦娥六号探测器、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分别于1月、3月运抵发射场后,陆续完成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4月27日,承载着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的活动发射平台,缓缓将器箭组合体从垂直测试厂房安全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推进剂加注等工作。
我国成功发射四维高景三号01星 北京时间2024年4月15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成功将四维高景三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该卫星主要为数字农业、城市信息模型、实景三维等新兴市场,以及国土测绘、防灾减灾、 海事监测等传统领域提供商业遥感数据服务。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二号01星 4月3日6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二号01星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15次飞行。
中国成功发射云海二号02组卫星 北京时间2024年3月21日13时27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 成功将云海二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该卫星主要用于大气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13次飞行。
SpaceX再发射23颗“星链”卫星,总量突破6000颗 当地时间3月15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用一枚重复使用的“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23颗“星链”卫星。至此,“星链”卫星发射总量已经突破6000颗。 SpaceX于2015年公布“星链计划”,计划到2027年前将4.2万颗卫星送入低轨,目前已发射卫星数在全球低轨卫星总量中占比超过50%,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卫星星座。卫星在空中组网,提供大量数据,实现信号的全球覆盖,构建卫星互联网,是当前商业航天最清晰可见的盈利场景。其中,低轨卫星因为绕行周期短、近地面等特征,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获取和传输。 今年1月,SpaceX宣布,利用T-Mobile的网络,该公司成功地通过“星链”卫星发送了短信,计划未来一年内将其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推向市场。其官网还表示,手机直连服务适用于现有的LTE(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标准)手机,“卫星直连手机可以在偏远地区实现连接,只要你能看到天空,无须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即可无缝访问文本、语音和数据。” 按照规划,星链将在2024年首先提供卫星短信服务,并在2025年将卫星通信服务扩大至语音通话和网络数据。目前已签约的运营商包括T-Mobile、新加坡电信、Rogers、One New Zealand、KDDI等,覆盖多个国家。截至2023年底,“星链”的活跃客户数量已经超过了230万。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 2月29日21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10次飞行。
俄成功发射一颗“流星-M”系列水文气象卫星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2月29日成功发射一颗编号为“2-4号”的“流星-M”系列水文气象卫星和18颗分属俄及其他国家的小卫星。据俄国家航天集团网站消息,莫斯科时间29日8时43分(北京时间13时43分),共载有19颗卫星的俄“联盟-2.1b”运载火箭从俄远东地区阿穆尔州的东方航天发射场升空。在飞行一个半小时后,水文气象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据介绍,这一水文气象卫星将用于观测地球气候、环境、自然资源和近地空间的“太阳地球物理”状况,并收集和传输地面气象观测平台的数据。去年6月,俄国家航天集团曾用一枚“联盟-2.1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流星-M 2-3号”水文气象卫星以及42颗分属俄及其他国家的小卫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