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26K 联盟★26K
关注数: 2 粉丝数: 90 发帖数: 1,799 关注贴吧数: 53
SpaceX 成功发射欧洲新型气象卫星,猎鹰 9 号完成双载荷任务 SpaceX 于美东时间 7 月 1 日 17:04(北京时间 7 月 2 日 5:04)在肯尼迪航天中心 39A 发射台成功发射欧洲新型气象卫星 MTG-S1,并在约 8.5 分钟后完成火箭海上回收。 此次任务采用的猎鹰 9 号一级推进器编号为 B1085,这是其第 9 次飞行任务,此前曾运送公理 2 号私人宇航任务、NASA Crew-9 国际空间站任务,以及 Firefly Aerospace 的 Blue Ghost 和 ispace 的 Resilience。 发射约 35 分钟后,火箭上面级成功部署 MTG-S1 卫星。该卫星将最终定轨于距地表 35,786 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GEO)。此轨道卫星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同步,可“持续悬停”于欧洲上空。 MTG-S1 是欧洲第三代气象卫星(MTG)系列的第二颗卫星,首颗成像卫星 MTG-I 已于 2022 年 12 月由阿丽亚娜 5 号火箭发射。IT之家注:该系列卫星由总部位于德国的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EUMETSAT)运营,该组织拥有 30 个成员国。 欧洲航天局(ESA)表示,卫星在轨测试后将启用红外探测仪“获取温度、湿度、风力和微量气体数据以生成三维大气图,提升气象预报精度”。这枚卫星将每隔 15 分钟扫描欧洲及北非部分地区,结合 MTG-I 的云层与闪电数据,为气象学家提供全域气象图像。 此次任务还同时搭载了欧盟“哥白尼哨兵 4 号”地球观测项目的紫外光谱仪。ESA 称该设备每小时监测欧洲与北非空气质量,可“高精度检测影响呼吸健康的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甲醛等大气污染物”,其数据将与极地轨道运行的哨兵 5 号 / 5P 号卫星每日观测形成互补。
我国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业务卫星“张衡一号”02星成功发射 国家航天局消息,6月14日15时5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02星发射升空。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在地球物理场空间观测领域探测能力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天-空-地”立体监测能力。 该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业务卫星,卫星设计寿命6年,搭载了9种有效载荷,包括中国与意大利合作研制的电场探测仪、意大利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测器等,将对全球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中性大气层的相关参数开展准实时监测,捕捉地质活动与人类活动引发的电磁异常、大气层中雷暴与闪电活动等信息,有效提升我国对地震、海啸、火山活动、雷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早期感知、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能力,为应急管理、资源测绘、通信导航等行业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领域科技合作。 “张衡一号”01星于2018年发射,目前在轨运行正常。“张衡一号”02星继承“张衡一号”01星技术状态,优化了载荷配置,探测物理量更丰富。两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的不同相位进行协同观测,可有效提高观测的时空分辨率,更充分满足卫星的应用需求。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81次发射。
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4星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北京时间3月26日23时5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天链二号04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是中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以及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当前,中国已经成功研制两代地球同步轨道中继卫星系统。第一代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1至05五颗卫星,第二代目前已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1至04四颗卫星。相比天链二号03星,天链二号04星在传输能力、响应速度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改进,除了满足国内对信息测控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将提高中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中继卫星的自主性、安全性。   据了解,中继卫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相当于一个天上的数据“中转站”,可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能够大幅提高各类航天器的使用效益和应急能力,实现天地数据实时传输。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是目前中国发射次数最多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中的一员,具有高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能够适应国内绝大部分高轨航天器发射需求。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65次飞行。
SpaceX再发射23颗“星链”卫星,总量突破6000颗 当地时间3月15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用一枚重复使用的“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23颗“星链”卫星。至此,“星链”卫星发射总量已经突破6000颗。 SpaceX于2015年公布“星链计划”,计划到2027年前将4.2万颗卫星送入低轨,目前已发射卫星数在全球低轨卫星总量中占比超过50%,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卫星星座。卫星在空中组网,提供大量数据,实现信号的全球覆盖,构建卫星互联网,是当前商业航天最清晰可见的盈利场景。其中,低轨卫星因为绕行周期短、近地面等特征,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获取和传输。 今年1月,SpaceX宣布,利用T-Mobile的网络,该公司成功地通过“星链”卫星发送了短信,计划未来一年内将其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推向市场。其官网还表示,手机直连服务适用于现有的LTE(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标准)手机,“卫星直连手机可以在偏远地区实现连接,只要你能看到天空,无须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即可无缝访问文本、语音和数据。” 按照规划,星链将在2024年首先提供卫星短信服务,并在2025年将卫星通信服务扩大至语音通话和网络数据。目前已签约的运营商包括T-Mobile、新加坡电信、Rogers、One New Zealand、KDDI等,覆盖多个国家。截至2023年底,“星链”的活跃客户数量已经超过了230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