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z 书呆z
关注数: 2 粉丝数: 159 发帖数: 7,176 关注贴吧数: 25
房地产是如何榨干新一代“中产阶层”的?   “中产”这个词,今天已近乎一个笑话。前几年,当媒体上流行的中国“中产阶层消失”这样的说法时,笔者就指出过,其实中产阶层在当今的中国并没有消失,只是应该改换一个说法。把“中产”两个字改为“中惨”,即是中等程度的悲惨,或许更加符合现在中等收入阶层的真实情况。   最近,国内某招聘网站发布了《2017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将年薪10到50万元人民币的人群定义为中产阶层。此举引来了网民吐槽。其实这几年经常会有一些机构隔三差五发布一些所谓的中产调查报告,基本上都把年收入几十万的人群定义为所谓中产。   但每次发布这类榜单和调查报告,都会引起网上狂吐槽。归纳各方网友意见,大家吐槽的内容在于:如果这点收入就算是中产阶层,那么这个阶层的日子现在过得真是够苦够惨的。这种悲惨把我们引向一个更深的问题:在地产主导一切的中国,社会阶层是应该以工资划分,还是应该以持有多少不动产来划分?   从“中产”到“中惨”,从当年的美滋滋阶层到现在的苦哈哈人群,这当中的急速变化发生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面。从当中可以看出我们这个社会变化之迅速,真令人赶不上趟。不知道各位上了年纪的读者是否还记得,很多年前当我们说到中产这个词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种很小资、很高大上的感觉,仿佛中产是一个多么了不得的阶层。
经济不景气,日子那就紧气 (转一位老朋友的博客新文——他的亲身随感录)   去幼儿园接孙子回家,见到一个靠在电动麻木旁卖糖葫芦糖和小玩具的小贩在幼儿园门前等候孩子散学,我上去和他闲聊起来。他六七十岁之间,满脸堆笑,很健谈,一看就是个跑江湖作小生意的老油子。   一攀谈,他是山东诸城人,还是咱的小老乡。他说家不在本地,老家里有一大家子人,家里种着十多亩地,自己每年还要到江门作半年多小商小贩,已经在这里“打游击十一年了,每天放学的时候在幼儿园和小学周边悠转。”他笑着说:“赚点钱回去补贴家用,光种地那得穷死。”   他又拉下苦脸说生意不好作:一个,最大“敌人”是城管,每到来并非要赶他,都是罚钱,一罚就五十块,相当于他一天的净收入,所以他必须眼睛尖尖地及早发现“动静”而逃躲;二个,尤其是近两年,百姓的消费明显减弱了,他以前卖的利润最高的二三十元以上的复杂玩具已乏人问津,畅销的都是小玩意。看来好多身处中低层的家长都在闹经济危机,难怪连那些开门面的正规商家都在叫苦。   我说您卖的这些东西利润不大,靠薄利多销吧?他回答:“对,我只能赚点娃娃的小钱。”他又作解释,不过做这种小摊游击生意比进厂打工要强一些,一是自由轻松,二是年龄大了也没有老板能招。虽然不少同龄的同乡人仍在瞒着年龄做苦力,甚至过了六十还有去做搬运的,但他不想吃这种苦,把人累坏了也压根不划算(一年挣的钱都不够住半个月院的医药费啊)。   此时,幼儿园大门打开了。他说:“您去接孙子吧,我的上帝到了,做完这个幼儿园,还赶去散学晚的机关幼儿园,旁边还有个紫茶小学,小学比幼儿园散学更晚,这是我的黄金时间!”他放机关枪似的。   我接孙子出来时,他的麻木车前围了一圈孩子和家长。他看到了我,做了一个拜拜的手势。祝愿他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数钱能数得手抽筋。
刚刚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传来三大声音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19日在京举行。令正忧国忧民的智者仁人所惊喜的是,论坛上发言踊跃,敢言者纷纷畅怀表达观点,一扫往常这种官办讨论会的沉闷走过场气氛。是啊,中国经济(乃至政治)已走到了一个紧要关口,何去何从是要听听那些非冲着颂圣而来的专家学者们的真话实话了!从已发言的内容来看,有三方面论点引起众多学者乃至全国民众的热烈讨论或关注: ●最大忧虑:2017年宏观经济仍将面临七大困境,尤其是仍处于调整周期的房地产行业面临政策调整带来的下行压力和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进一步凸显,这表明中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并未解决,反而有所深化。 ●强烈建议:风险控制并不是简单的去杠杆,而是在稳定杠杆增速的情况下调整债务结构。从政策层面来看要在“稳增长、守底线”的目标下稳步化解我国债务风险,持续推进债务分类甄别工作,完善国家及各级主体的资产负债表;通过大腾挪实现债务转移,中央政府应适度加杠杆;根据市场化、法制化原则,适时运用债转股工具,缓释短期债务风险。 ●深深质疑:海外投资暴增,国内投资增长缓慢。上半年海外投资增长58.7%,国内投资前三季度增长8%。这样一种增长局面,一方面我们感到高兴,中国一下成为资本输出第二大国。但是这里边有多少盲目性投资?有多少是为了转移资产?值得高度关注。 两天来有两位学者的主题发言影响很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6-2017)》报告,预测2017年将是中国经济持续筑底的一年,同时宏观经济仍将面临七大困境,特别指出我国总债务水平(254.9%)已经处于一个“临界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经济运行中主要的矛盾仍是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投资结构出现了严重扭曲,值得高度关注。他呼吁中国的海外投资要量力而行,而且要选择那些效益比较好、风险比较少的项目,审慎投资。他强调只有扩大内需才能为我们13亿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实现稳增长的目标。
一银行精英,深揭今年房价暴涨又调跌的秘密…… (转一篇银行精英刚发的博,其见解果然精辟)   不用怀疑高层的智商,从数月前权威人士的隔空喊话,到如今官媒不咸不淡的敲打,都说明高层很清楚这种缺乏基本面支撑的非理性上涨所蕴藏的风险。但他们仍然选择了支持泡沫。原因无它,两害相权取其轻。   对于高层来说,眼下最大的风险不是房地产泡沫破裂,毕竟房地产泡沫破裂最大的受害者只是高位抢房入市的少部分人。最大的风险是,国民的帐户上有太多可以动用的人民币,而国内的经济低迷加货币超发,如果不能营造出一种人民币资产在国内能够保值增值的氛围,国民会都想着换汇避险或者外逃。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除非紧急外汇管制,否则三万多亿的外储几天就会被这些年超发的人民币换光!而外汇管制是要付出代价的,如影响加入IMF的“国际储备货币篮子”(SDR)的进程,这是绝对不能承受的风险。   让房价上涨,吸引资本进入,不要换汇外流,其实就是在保汇率。保汇率是目的,支持房价上涨只是手段。当民众感觉只有买房能赚钱,其他干什么都不靠谱,资金必然如洪水一般涌进楼市,一浪接一浪推高房价;当民众把多年的存款和未来的收入都绑定到了那堆钢筋水泥上,也就不会有大量的资金来威胁外汇安全了,这也直接降低了外汇贬值的压力。因为海外的人民币总量没有多少,对付这点资金量央行得心应手。但国民手里的人民币如果都跟央行成了对手盘,那周行长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玩不起!   然后还要玩个锁定,锁定的方法无非就是改变上涨趋势,让房价下跌(不能玩成暴跌,有下跌趋势即可)。央行盯着大数据,等存款搬家搬得差不多的时候,收紧货币政策,在楼市实行限贷和限购。让房价急跌一波或者先缓跌数月之后再急跌一波,在购买力本来就已经透支的市场高位上,为数不多的尚有财力接盘的买家甚至刚需,马上会选择观望,买盘一夜之间就将消失殆尽,只要房子卖不出去,投资客无法套现,资金就成功锁定了。今年疯抢着入市的买家们,如果是囤房想着几年之后出手套现,大概率会失望。这里面的大部分资金,可能都将成为炮灰,不会有套现机会的。   有三成首付在,有每个月准时的还贷在,银行相信你不会选择断供。这也是为什么不论房价怎么涨,银行都敢借钱给你的原因。断供之后的麻烦,会远远超过你接受买房亏损的麻烦,在欠款还清之前你基本上可以说告别大手脚花钱了,而是月月给银行送钱,做个老老实实的房奴,什么买汇、资金外逃,你也别想了,断了对银行的一大威胁。   这一轮房价大涨和抢购,已经帮助政府消化或者延缓了大量的地方不良债务,本身卖地财政就是无法持续的,一卖掉一大堆房子,地方政府到手了大量真金白银,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而且房子以高价大量转移到了居民手上,以此为基点征收房产税也正是最佳时机。而且房价上涨导致贫民层的民怨沸腾,正好借房价下跌招揽一下失去的民心。这局棋环环相扣,步步精心。一举多得啊,一举多得,这几步妙棋真是高层的用心良苦,能挽回某些危机的立即爆发,值!
中国消化房地产过剩,怎能让买不起房的人更买不起?   最近中国房价的疯狂上涨让很多人都觉得无比困惑,炒楼(而不是实住)之风又狂起,中国是不是又回到了之前大家所熟悉的这种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的时候?   凡有识之士,对中国的房地产一直非常批评,前两年的股市疯狂、股灾已经消灭了中国很大一批中产阶级。我(作者是有官方背景的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去江浙一带考察,股灾对中国的宝贵(比例本来就不高)的中产阶级确实伤害很大,真乃要命的伤害。近来,一线城市房价又疯涨,炒风再起,毫无理性,完全是我们政府的政策刺激和监管不严引起的!这样一来又会把房地产的泡沫推高。也许尽管因此地方政府某些方面税收会多一点,但是我非常担心这些泡沫到最后会给那些残剩的中产阶级以更沉重的打击!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怎么能这样消化呢?像现在这样疯涨起来,让买不起房子的人更加买不起?这种现在炒房形式更可怕,很多地方竟用众筹的方式来炒房,这是非常危险的,这种房子就是百分百的泡沫!到最后谁能买?大家没意识到房子最终是每一个人都要住的,跟股票那种虚拟性质不同,现在把房子像股票一样炒,这太不可理喻了。   如果中央决策者看不到这一点,会犯非常大的错误,使中国本来就小的中产阶级更小。所谓“全面小康社会”完全要靠把中产阶级做大,股票已经沉重打击了中产阶级,这次房地产如果再沉重打击一次怎么办?
房地产市场“去库存”,不能“去了”再说而不管后果! 近日,山东省住建厅、省金融办、省农行下发《关于做好支持农民进城购房信贷工作的通知》。山东省农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月24日在泰安市放出山东省首笔贷款,到3月16日短短的22天,山东省(不含青岛)已发放“农民安家贷”6.36亿元,为2196个农民家庭圆了城市安家梦。 自房地产市场喊出“去库存”,一线城市确实出现了抢购的热潮。但这种很像是市场惯例的现象,却一反“打折促销”的内在规律。在营销手段中,无论商家吆喝的“去库存”是真是假,消费者都是冲着捡便宜去的。   而全国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却在一线城市引发了房价新一轮暴涨。其中虽有若干政策上的宽松,但追涨的消费或投资心态,再一次在房地产市场应验。   然而,房地产市场有库存是真的,只是不在一线城市。而山东支持农民进城购房的信贷政策,才是真正的地产市场“去库存”。 但是,山东的“去库存”方式,同样不是市场常用的“打折促销”,而是让你想买就买得成。如果把山东对农民进城购房的信贷政策归纳起来,就是只要你具备劳动能力,也就是赚钱的能力,基本上都能获得购房贷款。有雇主的,提供雇主开具的收入证明书,这是通常做法。而无雇主或无法出具收入证明书的,提供收入声明,并提供近期银行收入流水进行佐证;无法提供收入证明书且银行收入流水不充足的,可由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追加提供全程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这个时候,谁要证明自己没有收入都难。   可见,这样的“去库存”,已经到了不管你有没有明晰的收入预期,也就是说有没有可靠的还贷能力,只要在这个“鼓点”上接了这束“花”,库存就算“去”了!
快播案公正判决,将是中国法治与互联网的双赢 (转)   在去年11月的时候,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信息,当时大致的意思是,想到退出中国市场的谷歌和被关掉的快播,心中有些惆怅。而过去这么久,曾经态度强硬的谷歌如今开始为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而走动,而快播案曾经有消息说6月份开庭审理,然后就再也没有动静了。现在,早已没几个人还记得王欣,仿佛在中国互联网世界里没有过这个人一般。这一切都那么匪夷所思,却又无从说起。   然后这条朋友圈信息在我拥有上千通讯录好友的微信中,没有得到任何回复,而同时期的其他朋友圈,哪怕是随便的一句话,起码都是数十个点赞和评论,不禁令人失望。在那个时候,我搜索了大量相关的资讯,发现关于快播的新闻消息都是2014年的,最新的新闻仅有两三条,虽然现在早已经被淹没,但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分别是王欣老婆开微博后,上万网友打赏了她一篇思念丈夫的微博。还有一篇关于她的访谈,最后一个便是说快播案将会在6月开庭的消息。就这么没人关心吗?   因为没有任何回复,我甚至一度想把这条朋友圈信息删除,作为一个别人眼中的所谓自媒体,发一条朋友圈信息都没有人点赞简直就是“污点”。可终究还是决定保留着,因为我也自作多情地觉得这也算快播存在过的“痕迹”。然后就在这两天,快播案公开审理了,各大媒体平台纷纷直播整个审理过程,并且迅速地引爆了互联网,加上辩护人与公诉方的精彩辩论,彻底点燃了网友们的情绪!互联网的公平/自由/开放的天然属性,在这次全民关注中获得了空前的体现,即使在拼命维着稳的官方并不愿意看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