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加尔的守护者
海加尔的守护者
关注数: 48
粉丝数: 107
发帖数: 6,032
关注贴吧数: 17
考验一下大家的记忆 楼下我会放一张图片,大家猜一猜是哪一个案件
这八个问题,究竟暴露了谁的什么 论 钗黑 是 如何练成的
大家有没有微博? 我是 海加尔的守护者 我发现了一个微博上的 吟社(应该是) 这一次的活动 非常有趣 大家去找 “月隐寒霜” 这个ID 就知道具体要求了,
《伤寒》无用?抄袭有据 在开始正文之前,请大家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写文章介绍西医新药研发,但是不小心搞错了几个数字,这时我们是批评这个人译作水平不足,还是质疑原文内容呢?大概任何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会选择前者,然而偏偏就有人选择了后者,这个人,正是今天的主角,【@棒棒医生】,余向东。 余大夫议论《伤寒论》的文章,发表两三年了,目前能找到的,最早是2012年8月的转载,很遗憾我才刚刚看到,却也足以令我对他刮目相看——到底是方舟子教派中的得力人物,对于教主的伎俩是亦步亦趋啊。 咱们来看这一段“比如张仲景认为:风寒之邪,侵袭肌表,首当其冲者为太阳经,这叫太阳病经证(又分为中风、伤寒、温病三种);若邪在太阳经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或大肠,其所引起的病变叫太阳腑证(分蓄水和蓄血二证);外邪进一步内侵,入里化热,成阳明病等。” 在不借助任何资料的情况下,余大夫已经犯了一个中医常识上的错误,“邪在太阳经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或大肠”;如果太阳病是在太阳经络的话,那么内传的应该是膀胱(足太阳经)或小肠(手太阳经);而大肠属于手阳明经,恰恰是“外邪进一步内侵”才会到达的——余大夫从甲地出发,自以为可以直接到达乙地或丙地,实际上只能先去乙地再到丙地,不知道同行之人(如果有)会不会揍他。 而稍微对伤寒论有点了解的人,还会发现这样一个错误,“外邪进一步内侵,入里化热,成阳明病”;换言之,余大夫认为阳明病全部都是热症,然后我们随便翻开一本《伤寒论》,都能很轻松的找到这样几条: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190)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191)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194) 不知道余大夫有朝一日若“胃中虚冷”,是不是可以“与黄芩汤彻其热”。 回到主题,《伤寒论》按成无己注本,共计十卷二十三篇,核心内容七篇,即“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下二篇,其余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各一篇。而当我们确实阅读这些内容时就会知道,其中重点记录的是各病的“脉”和“症”,“证”字出现的次数实在凤毛麟角,而被余大夫归于张仲景的“太阳病经证”、“太阳腑证”完全没有出现在《伤寒论》正文当中——这就好像余大夫分明从来没说过“中医有绝对的临床优势”,但是我偏偏作文宣扬这一点,那他是一定要反驳甚至反对的;奈何建国之后不准显灵,仲景先师无可鸣冤。 那么,余大夫抄袭了什么呢?如同方舟子的《批判中医》抄了《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出版、郑守曾主编)一样,余大夫抄了《伤寒论》的教材,他根本没看过《伤寒论》。 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一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伤寒论选读·第3版》(之所以找这个版本,是因为他恰好也发行于2012年,下篇·各论中有如下章节: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病经证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病腑证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二节阳明病本证·一、阳明病热证 看到余大夫连顺序都没变吗? 抄袭者,是不会抄一次、抄一段就满足的,方教主的心得自然是余大夫的圭臬,于是我们又找到了这一段“《伤寒论》对重要的生命征象和指标无能顾及,却孜孜不倦地穷究于是有汗还是无汗,是脉缓还是脉急。有汗而脉浮缓者属太阳病中风的桂枝汤证;无汗而脉浮紧者,属太阳病伤寒的麻黄汤证;无汗、脉紧而增烦燥者,又属大青龙汤证等等。” 于是我们回到教材的目录: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一、太阳病经证·(一)中风表虚证·1.桂枝汤证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一、太阳病经证·(二)伤寒表实证·1.麻黄汤证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一、太阳病经证·(二)伤寒表实证·3.兼证·(3)大青龙汤证 看到余大夫这一次也是没改顺序吗?而且这一段的表述就证明了余大夫根本没看过《伤寒论》,一页都没。 通篇以汤药命名伤寒病证,是柯韵伯的首创,在柯氏著作《伤寒来苏集》中的“大青龙汤证”项下,共收录三条原文;第一条是“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第二条却是“伤寒,脉浮缓,发热恶寒,无汗烦躁,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症者,大青龙汤发之”——姑且不论“脉紧”与“脉浮紧”的差异,余大夫究竟要用哪一星球的逻辑,才能在“脉紧”和“脉浮缓”之间画上等号呢? 再者,这三证都属“太阳病”,虽然是《伤寒论》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并不是全部;如果余大夫硬把“太阳病”的内容等同于《伤寒论》全部内容的逻辑可以成立的话,我们是否也可以同理认为余大夫是支持中医的积极分子呢,毕竟您是用中医论文换取的职称啊。 当然,说余大夫仅仅靠着本科生的教材(的目录)就写了这么一大篇,确实也冤枉了他,因为抄袭之人当然是多多益善,余大夫还抄了一篇百度文库的《名士、毒药和细菌战》,体现的就是抄袭铁证之一“同样的错误”。 余大夫说“早在西汉武帝时,匈奴人基于对瘟疫朴素的认识对汉军采取了史上最早的“生化武器”,“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诅汉军”。果然,汉军接触或饮用被牛羊尸体污染的水源后,就发生了瘟疫,连著名的军事家霍去病,也在远征匈奴大获全胜后,年仅二十四岁就病死了。这说明匈奴蛮族认识到瘟疫可以通过污染水源来传播……由此引发自公元1世纪至4世纪前后数百年间在中原地区反复发作的“伤寒”瘟疫。” 《名士》说“在西汉武帝时代,汉匈战争后期,由于汉军攻势猛烈,匈奴便派巫师在汉军可能经过的道路和水源地掩埋病死的牛羊,以阻滞汉军的前进。汉军触及或食用或饮用过设置牛羊尸体的水源,就会大染疾疫,使军队丧失战斗力。汉武帝时代的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归后,年仅二十四岁就病死了,有人认为很可能就是死于匈奴人的瘟疫。” 这里固然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但是有什么错误呢?我们继续看: 余大夫说“根据现代医学理论,不仅可以合理推测东汉大瘟疫的起源和传播情形,也可以大致推测出其病原。根据其“发高热而苦寒,患者体有斑瘀,死亡率高”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特点,这次瘟疫很可能是“流行性出血热”” 《名士》说“匈奴通过疫畜所施放的瘟疫,当时人称为“伤寒”。这种瘟疫有两个病征,一是因发高热而苦寒,一是患者体有斑瘀,死亡率很高。” 错误在哪? 首先,从王叔和、孙思邈还有后来所有《伤寒论》的人及其作品,就没有一个提到斑疹的,这个“患者体有斑瘀”明显不在张仲景《伤寒论》的范围内,换言之,彼伤寒非此伤寒。 第二,余大夫明明知道,“《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本该证明古人伤寒概念的外延极大,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居然被当做了自古伤寒皆一病的证据,我实在不明白这又是哪一星球的逻辑。 《名士》一文还有这样的内容,“五石散……据说这种散剂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专治当时大范围流行的伤寒病”,而我们随便翻本词典,都可以知道“其药方托始于汉人,由魏人何晏首先服用”,这种哗众取宠的文字,余大夫竟然一本正经的抄来攻击中医和《伤寒论》;科学何在,道义何在? 两文相较,余大夫还增加了“流行性出血热”这个名词,如果仅仅放着还好,恐怕余大夫一时得意忘形,又写了这么一段,“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上表现为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但是并不必然经过这五期,有些病人前期表现轻微,仿佛直接进入多尿期;同在发热期也表现各异,并不都表现出全身酸痛、头痛、腰痛、眼眶痛。该病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发热消退,给人以疾病康复的假象,而接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危险,如休克、肾衰竭、电解质紊乱、继发消化道大出血、继发感染等等。第二个假象是休克、少尿期度过,似乎危险已经消除,但实际上死亡多发生于随后的多尿期。《伤寒论》的辨证基本就局限在发热期,这可谓本末倒置。” 余大夫本要嘲笑仲景先师不学无术,奈何抡起巴掌打在自己脸上这种天赋,余大夫也从方教主那里继承了。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7) 打从一开始,《伤寒论》所治疾病就不是必然发热的,后边的还需要继续比较吗?而且流行性出血热的五期经过中,又有哪一期能够确实让“患者体有斑瘀”呢? 如果这个“流行性出血热”是余大夫自己想到的,他一定会动动脑子(假如还有),不至于现这么大眼,而如果他是抄来了这么个名词,这种草率就合情合理了——他急于立论,慌不择据。 那么,这一抄的受害者是谁呢?郝万山先生的《伤寒论》讲义,无巧不巧的被人也在2012年上传到百度文库。在第21讲太阳蓄血证中,郝先生说了这么一句“太阳蓄血证在临床上,在外感热病的病程中到底属于一个什么证候?有的人利用双盲这种临床观察方法,就是说,一个外感病,一个传染病,比方说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在他出现精神狂躁,少腹急迫不适这种症状的时候,西医认为这是泌尿系统的微循环发生了问题,老中医大夫认为是太阳蓄血证。” 当然,只要余大夫能够提供其他的,能够将《伤寒论》疾病划归于流行性出血热的,论文级别的证据,我当然可以删掉这一条,只要余大夫能够提供。 余大夫在自己文章的结尾处提到了为医为人的问题,那么我请您不妨扪心自问:不明抄袭之罪者不可以为学,明知其罪而无餍无休者,可为人乎?
杂感 又奉赤帝北狩时 百羽欢腾昼夜知 不得永驻华清畔 只怨巽郎昧相思
闲话薛家进京 @0欢休0 ; 我后边大约一楼说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先不要 集思广益
聊聊史湘云 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下 红楼梦中女儿众多,除了钗黛,其余之人是否有必要拥有自己独立的文学形象
红楼梦·秦可卿·红楼梦 这里有对于中医感兴趣的人,所以我拿来这篇拙作,希望大家指正 人生四大事 生老病死 对于秦可卿而言 不必说老,说婚即可
一次对于“宝钗-宝玉 交流中主观趋向“的数字化分析 先预定 三个读者 @0欢休0 ; @夸克哲人 ; @遥思古风 ;
红楼梦中的 宝钗治才 感谢 雨夕提醒 这是我 以立论为主的 讨论宝钗治家才能的帖子
红楼梦中的 宝钗治才 本帖 一不点窜文本; 二不立意中伤; 三不朝秦暮楚; 四不党同伐异; 只是老老实实的检索文本(红楼梦暂用通行本,其他材料亦标明出处),欲与同好辨析宝钗治才
养小叔子 究竟何人何事 看到@锡儿l ;发帖,询问 养小叔子 究竟何人何事。回帖之人议论纷纷,不得不感叹一声
骨瓷碟,你究竟论述了什么 你不承认反对者,那么你 所谓的”讨论“ 没有任何意义
【iPhone反馈】 客户端版本:7.0.0 系统版本:7.1.2 机型:iPhone 4 网络环境:WiFi环境 切楼看回复很麻烦
草译 芙蓉女儿诔 先进行翻译,赏析之类的后边再说 我把这篇文章 分了几个段落 有些 因转韵而分 有些因 叙议不同而分
重论秦可卿 既然自己发现了自己旧论的不足,自然要改过
莲花诗社·九月临时活动 不知道社长还有多久才回来,到时候罚她所有的题目全都作一遍 才能开社
黄花度秋词 暂记词牌如下 桂殿秋;玉露寒秋;秋深柳;月露菊花心;秋满潇湘;金菊香;秋兰香;金菊对芙蓉;秋色横空; 喜秋天;一叶落;惜秋光;憾庭秋;夜窗秋;秋夜雨;菊花新;玉叶重黄;秋蕊香引;惜黄花;秋夜月;秋浦云;玉京秋;玩秋灯;惜秋华;秋宵吟;曲江秋;秋水;桂枝香;月中桂;秋霁;霜叶飞;秋思耗; 秋风清;秋蕊香;霜天晓角;惜黄花慢; 补 隔浦莲近拍; 待我慢慢填来 今天是没有的~~~
探佚李宫裁 如果我们可以找到若干项线索,而且彼此角度统一,那么我们个人的对于某一条线索的理解,是否可以凌驾于作者的文字之上?
莲花消夏词 居然这样就混到精品了,那我再来混一个吧~~ 本来是自己三伏天睡不着的时候打发时间的。。。6月20开贴。。居然两个月就完成了 内容是我所能找到的所有词牌名字带荷、莲、芙蓉 这些字样的;再加上 消夏和 菱花梦、菱花怨,总计 词牌 28个 词谱 32首 长短不一 终于昨天都填出来了。。。。 我一楼发一首, 包含词谱 大家如果有兴趣 不妨也写写看
红楼丫鬟词 期间有新有旧,算是拜帖吧
专论袭人的云雨 我们从第五回开始
莲花诗社 八月临时活动 红吧莲社,兴与孟春,社掌动意莲花,群贤竞显风雅。初题芙蓉,再赋美人,初夏则词,华章无尽。吾虽拙笔,偏耽之甚,目今青竹龙吟,岂可逾节空过?暂邀一社,以餍愚志。 此社以竹为题,诗词随兴;限韵者七,曰 温、锦、宜、扶、香、居、士;如少暇者不拘数目,众才高者勿掩精华。
袭人的初次云雨 作为男子,我之于女孩的私事,总觉得不宜太过关注,但是立传之规,当不美善不隐恶;而过去所受岐黄之训也反复强调,诊妇人必及经带;纵愧含轻薄,也要把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严肃的评述。
晴雯是个好姑娘,袭人也一样 之前运气不好,在一队晴党之间与袭人说公道话;但是现在我依然要在袭党之间与晴雯说公道话
与熊君商榷袭人告密一事 一楼 祭 度娘
求助,我想找 武林外史当中的一句话 情节是 沈浪去救火(可能),但是没出来;七七 飞飞都很伤心,但是那个姓金的叫花子偏说这是沽名钓誉(原话应该不是),于是一个大和尚说了一句很值得思考的话 我就想找这个 因为对小说不是很熟悉 不知道去哪个章节找 请大家帮忙一下,谢谢
秦可卿医案再论 姑且不去看脉理方药,单单那病程时间,即秦可卿究竟病了多久,何时发病,几时即殁,都是一笔糊涂账。
红食集萃 红楼梦难觅闲语,馔中尤动心魄 姑集录之
袭晴合传 怡红之袭晴,大观之钗黛;各花各眼久矣。 批书人谓钗黛合一,胡不悟袭晴非二? 叹不得余身在宁荣街巷,遍查真事;力能及者,唯字里行间辑录消息,时时自省,毋将鄙见轻薄斯人。 即云传,当考其籍,录其言行,奈何二卿着语寥寥,幸各自章回多有互参,合传之出也。 怡红夜宴中,桃花签下明言【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袭人)同庚】;袭人、晴雯俱在天真烂漫之时,安得饰以阴沉张狂诸语。
【RAIN】13.04.20【求助】这是那一次现场的截图 最近开始 收集视频,这一个是很想找的,但是因为不知道 具体细节,所以没法搜索;请大家帮忙下吧 2楼放图
【求助】 突然想找一期 之前的康熙 请大家帮忙 嗯。。一楼一般是不放什么内容的
酷6的排名 我看着有点味道 你们也去看看 2楼我说我的看法
声明:这是讨论小说,和任何的影视戏剧无关 这是我看小说时胡乱想到的一些事情
从那边观光归来 茶馆也成了罪孽了
这里有没有一个 叫赢勺的 ? 给你找到个帖子
那边的帖子,哇哈哈 笑死我了 你们等我喘口气回来说
我在昆曲吧请教,然后知道的一些消息 一楼留白 二楼等我说重点 不需插 否则 你全家李导演 这是我跟 变态考拉武侠狂学的
自天涯转载的真知灼见 提示词 【规划员K】 其实这里还有个转的 我只是兴致到了 选些自己看了 折服不已的转来 姑且算是选录 看全的,一是去天涯找,再就是在这里找另外的帖子
再在10吧看到的帖子,不怕你们恼,这个本来是好的 首先跟大家说明 不要带一点有色眼镜 去看87,看10, 看楼主,看歪楼的
来这里请教一个问题 关于 旦角扮装的 2楼继续说明
扛过新红托大旗, 你们把砖拍到我这里来吧 一楼不写什么 二楼先别着急说话 等我立个规矩
【求助】我被那边的折腾郁闷了 那边截图截到了 87红楼中, 黛玉葬花 有换衣服的情况 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回应? 这是特别的安排,还是说确为穿帮? 有没有人能弄一点10红 穿帮镜头 礼尚往来?
【100715求助】这张图片是在什么节目里截下来的 你们等我把图片传上来再水啊
【100624求助】这次的问题也很囧 。。。因为格式问题 又被删了一个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