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冠 大司冠
关注数: 225 粉丝数: 377 发帖数: 40,156 关注贴吧数: 124
襟怀坦荡欧阳修 欧阳修性情敦厚,襟怀坦荡,从来不计较什么个人恩怨。因此,同他相处过的人,没有不说他待人谦恭、诚挚的。王安石起初并不认识欧阳修,后来曾巩向他极力推荐,但安石还是不肯去主动结识欧阳修。圣和初年,王安石当群牧司判官时,欧阳修已回到朝廷,这时他们才见面了。欧阳修欣欣赏王安石的才学,曾满怀热情地赠诗给他,希望他能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做出卓越的成就来。 然而,王安石依然不怎么信赖欧阳修,总以为他算不上自己的知己,所以在回赠的诗中说:“它日倘能窥孟子,此身安敢望韩公?”他以孟子自比,却将欧阳修放在了韩愈的地位上,声称不敢攀附。但是,欧阳修并没有因此而对王安石产生不满。后来,当欧阳修在朝廷担任了重要职务的时候,曾上疏皇帝,明确推荐了三个可以做宰相的人,这三个人便是: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提出这三个人,完全出于公正之心,丝毫没有夹杂个人成见。那吕公著是前朝宰相吕夷简的儿子,父子俩都曾攻击过欧阳修。就连欧阳修被贬官滁州(今安徽滁县),也是他们从中起的作用。司马光同欧阳修相处得也不投合,在议论朝政的时候,曾多次反对欧阳修的意见,还当面指责过他。而王安石又固执己见,每每不愿意结交和顺从欧阳修。 可是,欧阳修对此并没有耿耿于怀,更没有伺机报复他们,相反却总是以大局为重,看到人家的长处。朝中大臣陈恭公平素很不喜欢欧阳修。那还是他在陈州(今河南淮阳)做地方官的时候,欧阳修从颍州(今安徽阜阳)前往江宁(今南京)上任,路过陈州,他竟拒而不见。后来,陈恭公回到朝廷当了宰相,欧阳修此刻做了翰林学士,也不去登他的门。没过多久,陈恭公罢相赴毫州(今安徽毫县)任职。按照当时封建制度的规定,宰相离任,要专门由翰林院写封表章,总结一下他过去的工作。恰好这次写表章的任务该由欧阳修承担。陈恭公心里想:他一定不会有好词送给我。 等到欧阳修写出表章后,恭公一看,大出所料,惊讶不已。原来表章写的文辞优美,语意恳切,十分感人。其中有这样的话:“杜门却埽,苦避权贵以远嫌;处事执心,不为毁誉而更变。”意思是说:闭门不出,院落不扫,是为了回避权贵而远离嫌疑;办事情遵循自己的意志,不因为他人诋毁或夸赞而动摇、变化。陈恭公越读越受感动,不禁喜出望外地对周围的人说:“这太符合我的实际情况了!若不是与我相知很深的人,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此后,他还将表章亲自抄了一份,寄给好友李师中,信中说:“我真悔恨没有早结识欧阳修啊!” 有个叫江邻几的文人,同欧阳修是老相识,也很要好。但这人晚年写了不少杂记,却拼命诋毁欧阳修。当梅尧臣把这事告诉了欧阳修之后,他不仅没有责怪江邻几,反而笑笑说:“这大概是我的过错。”不久,江邻几死了,欧阳修前往吊丧,内心十分悲痛。他凄切地对江邻几的儿子说:“你父亲生前是我的老朋友。他死后要埋石树碑,我当然应担当起写墓志铭的责任。”事后,欧阳修很快写成了《江邻几墓志铭》,在铭文中,他追述了邻几的生平事迹和他俩之间的深厚友谊,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朋友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小编相信,欧阳修这种宽大为怀的品格,深受世人钦佩,他是个光明正大、以德报怨的人。他和王安石的相处就能看出来,即使王安石看不上他,他依然以德报怨,毫不介意,真是有品格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应该都对欧阳修有了更加进一步的了解,欧阳修优秀的品格也将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