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 ─━文东
关注数: 0 粉丝数: 7 发帖数: 2,457 关注贴吧数: 9
厷 吿:       让我们学会宽容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虽然有些浪漫,但也不是没有现实的启示。       有个故事说,上帝造人的疏忽,栽下了嫉妒的种子在人间。于是,人与人自相残杀,嗜血如狂,使人间沦为地狱。也恰在此时,上帝醒悟:宽容能够解救这场灾难。于是,他派下天使,天使见到这片惨相,眼睛里流出了慈悲的泪,这滴泪化作了一场宽容的雨,洗却了人间的惨相,拭去了人们心中的仇恨,从此,人与人之间,便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谅解。     不仅西方有宽容的故事,中国悠长的历史也少不了宽容的足迹。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 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能包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化解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宽容是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一种丰盈。        宽容,它饶恕所有令自己能接受或不能接受的是是非非。宽容就是以常人的心态去面对周围发生的非正常的事,这些事中可能有别人错误, 失误,也有可能是刻意的伤害。如果我们用宽容来对待,也许我们会被嘲笑我们懦弱,也有可能失去一时的利益,面子,甚至是自尊。     宽容其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一种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不自以为是的健康心理,它需要我们有博大的胸怀,去感悟,去体会,宽容可以使你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同时也能引发别人的响应。    “当你伸出两只手指去谴责别人时,余下的三只手指恰恰是对着自己的。”美国的父母常用这句话教育他们的孩子。     我们总是对自己很宽容,对别人却很不谅解。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犯了错误,会成心掩盖,要是别人犯了错误,我们会长时间地揪住不放;由于对自己的过多宽容,导致我们曾经有过的错误一犯再犯;由于对别人的抱怨,我们周围再也看不到真诚的笑脸,而只是一张伪善的面孔。于是我们心中有更多了一些埋怨和不宽容。     学会宽容,宽容别人的缺点,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学用微笑来面对一些人无心犯的过失,只有你去宽容别人的过失,才能赢得别人的宽 容。也去原谅那些无心伤害你的人,宽容别人无心的过失。     天空宽容了云雾,于是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我们便拥有了未来。海是宽广的,所以能纳百川之水。     学会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学会了宽容我们便拥有了快乐。学会宽容吧,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是友谊之树常青,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能白头到老;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学会宽容是一种美,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学会宽容?
哀悼日:让13亿人在泪水中坚强如钢 今天14时28分,无论您身在何处,无论您正在做什么,请您把手头的工作放下,起立,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   昨天,国务院发布公告宣布,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为自然灾害中遇难的普通百姓设立全国哀悼日,这在共和   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它顺应了民意,体现了对生命的极大尊重,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好昭示。   自5月12日地震发生,设立全国哀悼日、下半旗志哀等建议不时被提及。当时,灾难刚发生不久,千万同胞被埋废墟下生死未卜,那种情况下,泪水只能暂时往肚里咽,包括哀悼在内的事儿,必须为救人让路。现在,灾难已过去一个星期,在期待救援人员和废墟下同胞共同创造更多生命奇迹的同时,我们也终于可以用比较正式的方式表达对同胞的哀悼。压抑多日的泪水,终可以尽情流淌。   自灾难发生,人们已用不同方式表达了对逝去同胞的哀悼之情。然而,和民众自发表达相比,全国13亿人“整齐划一”的哀悼,无疑更有震撼力。当13亿人因为同胞的生命、同胞遭受的苦难而热泪流在一起的时候,它向世人传递了这样的信号:在这个国度,对生命的极大尊重,不仅是民众自发的行动,而且是政府的自觉认知。当13亿人的泪水流在一起的时候,将不再有什么可以压垮他们。   哀悼日,我们用泪水、用行动,表达我们的感情。   我们用泪水表达痛惜和思念。截至5月18日14时,有关部门统计的地震遇难人数,已经达到32476人。他们中,有刚体会为人父为人母喜悦的青年,有正为实现梦想而为高考拼搏的学生,有盼着下月终于可以吃肯德基的孩子……32476这一数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心灵。当除了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别无选择的时候,泪水是我们表达痛惜和思念最好的方式。可以想见,泪飞顿作倾盆雨,将是哀悼日各地最常见的场景。   我们用真情让逝者安心。不能为老父老母养老送终,年幼的孩子永远失去父母的呵护,多少逝者会因此死不瞑目。哀悼日,通过对死者的哀悼,民众、政府的真情流露、实际行动,会让逝者相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成为社会对他们的承诺,他们将因此走得安心。   我们用坚强向世人展示决心。和死者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走了,而我们留下了。在他们逝去的地方,和他们的亲人一起重建更加繁荣的汶川、更加繁荣的北川……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只有欢笑,没有泪水,该多好!从这个角度,我们希望以后永远不再有全国哀悼日。但我们深知,美好希望终究代替不了现实,但可以相信的是,如果某些自然灾害仍无法完全避免,全国哀悼日的确立、对生命的空前尊重,将让人为灾难越来越少。   默哀,只短短三分钟;哀悼日,也不过三天时间。但这三分钟、这三天,对我们的影响,或将持续一生——它让我们明白,该如何对待生命、尊重生命;它让我们明白,在灾难面前,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热爱这个国家,如何对待我们的同胞
~~~~~~!!~~!网恋,你得到的是情还是泪?~~~!~~ 有人说,网恋,你玩得起么?玩得起,继续;玩不起,麻烦你出局!也许到最后谁也玩不起,出局只是早晚的事。 有人说,网络真真假假、对对错错,网恋最重要的是要看你的运气,运气好的话,你可以遇到一个值得相信的人,运气不好,那么你就自认倒霉吧。有人说,网恋就是借助网络这一通讯联系方式交流情感,没有好坏可言,就像以前通过写信传情一样,只是方式不同。有人说,网恋就是游戏,别太在意,网恋就只是对网络的依恋,不是对个人的了。我们不认识,也不了解,单凭一个ID就点开了彼此,只凭文字就欣赏了彼此,只凭文字就恋上了彼此,关了机,谁都不认识谁。 听过太多人在讨论网恋是对还是错这话题,已分不清网恋是对还是错。也许网络是假的,可人却是真的、那些情感是真的,那是他/她感情寄托的一种方式。也许对方是网络爱情猎手,毕竟他也曾给你带来一个梦境、一个你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梦境,尽管它给你带来伤痛,可不要忘了它也曾给你的美妙。 曾听一个朋友说过,上网的人没经历过网恋是奇迹,笑着问他,你有过吗?换来他一阵沉默,看着他那黯淡的表情知道一切都在不言中。 网恋是真对是错这问题,你问他/她时,他/她的答案是错,但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他/她却忽略掉这答案。网恋的错与对是很难说的,要看你自己怎样去把握 。但网络就是网络,罩住了心、套住了情,当关机下线,留住的只是对方的容颜。网恋,你得到的是情还是泪??????????????
~~~~~~~~!!!震撼心灵的电影《死亡诗社》~!!!~~~~~~~~~~~ 电影连接地址: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103866&mode=0#3841886 我看了《死亡诗社》的电影,好久没有体会过热泪盈眶的感觉了,在这以前。真的很感动,特别是尼尔自杀的那一段和影片最后基丁老师走的时候,很多学生爬上桌子,眼含热泪地望着他的时候……船长,我的船长 Oh, Captain! My Captain ........ 感谢《死亡诗社》,让我的日记得到了验证 我是先写了这篇日记,才在几个月后看到电影《死亡诗社》的,我觉得的自己像极了剧中的Todd ,渴望与传统分裂,挣脱现实的束缚,获得内心的真正自由,却恐惧现实,恐惧与别人不一样,恐惧破坏了这个安静的、好像什么也不会发生的秩序,人性中渴望自由天性一直被某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压抑着,挣脱不出来,原以为是我自己太过敏感,为什么身边的同学不会有我这样的感受?现在才知道原来早在很久很久,就有很多渴望自由的人,至少美国的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在另外的国度,有人和我想的是一样的。 日记原文: 我这是怎么了,这些天来,感觉自己膨胀的心快要溢出来了,胀得怪难受的。那种爱的欲望在胸口一阵阵地喷薄,好像满身无尽的才华无处伸展,说不清,道不明。 哎,应该是那篇文章,那段魔鬼的颤音,快让我分裂了。我知道自己该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不能延续现在的生活,却又斩不断固有观念的连接。那种观念太深刻,太持久了,二十多年挥之不去。所以才有了左右为难,欲罢不能的痛苦。不得不说那是篇引起我无限遐想和沉思的好文章,它让我重新批判和审视了现实的周遭,也批判了自己的内心和人生走过的弯路。回归了理性,也回归了至高至纯的人性。在没看到这篇文章前,我从未认识到生命和人性是这么的崇高和伟大,我原以为自己只是苟且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小生命。这种对自己做为人类自身价值的崇拜与珍视的激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哪一次何尝不是让我心潮澎湃,我以前从未认识到自己做为人是该活得这么有尊严,这么有价值。可能是精神上已经被奴役习惯了。 我想用文字去尽量还原这种感受,可是我想我做不到,文字有时也是苍白的。只有思想被启蒙了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欲改造一切,却又无法行动的痛苦。我想:这不纯粹的是一种爱的欲望。它包含了关于对一切世俗、偏见的扬弃,以及重新回归到对人间至善至美的追求。哎,我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些啥,只是些思想的碎片,一想到真善美的事物,就心砰砰直跳,是美丽来得太突然,还是周围的世界太过肮脏,现在大脑纯净得有些不习惯了?好像是该去改变什么的时候了。 是我有时太自闭了?也许吧,可是别人也不是和我想得一样吗?一样有面对面的为难,一样有青涩的爱情。多么想亲近那些可爱的人儿,建设自己全新的精神家园。可是我开不了口哦!那确实是在幻想,幻想你我都是原始森林里的快乐小鸟,穿过铺满鲜花、点缀音乐的金色大道,携手飞入梦中的圣殿。 没有分离时思念的愁苦,哪有相拥时动人的情怀?得不到的东西,才是世间最好的。我似乎在突破自己的信念和忍耐。信念突破时,恐惧就来了。这种恐惧不是子虚乌有,而是既定的事实。22年的习惯思维就这样被动摇了,所以会有快慰后的恐惧。如何解释这一心理现象?是该坚持这种崭新的,回归了理性和人性的信念。还是固守传统,让日子过得安稳踏实一些,但却毫无生趣,压抑人性?是该奋力击碎这笼罩在心头的真实谎言?还是继续畏畏缩缩,老老实实地苟活着?坚持这种新生活是在接近真理还是背离真理? 新理念下的生活太有激情,但也太具理想浪漫主义色彩,显然我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去享受这样情趣盎然的生活。现在,每一个膨胀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为迎接新的生活而跳跃着,每一个细胞都在为脱去那张虚伪的面具挣扎着。不消问人为什么而活着,想想那些逝者遗照上年轻俊美的面容,只应好好地去追求和感受,那些能触动灵魂的东西:人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大自然、真善美,让生命像鲜花一样怒放。 总之,是该做选择的时候了。 可能我的用词不够准确,大概意思能明白就好了,只是文字的深度绝不能仅用字数的多少来衡量。 哎,探索生命的意义,有选择,即有迷茫。 XXXX大学 学生 2007年4月4日夜于寝室
申请置顶:~~~~~!!!震撼心灵的电影《死亡诗社》~!!!~~~~~~~ 电影连接地址: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103866&mode=0#3841886 我看了《死亡诗社》的电影,好久没有体会过热泪盈眶的感觉了,在这以前。真的很感动,特别是尼尔自杀的那一段和影片最后基丁老师走的时候,很多学生爬上桌子,眼含热泪地望着他的时候……船长,我的船长 Oh, Captain! My Captain ........ 感谢《死亡诗社》,让我的日记得到了验证 我是先写了这篇日记,才在几个月后看到电影《死亡诗社》的,我觉得的自己像极了剧中的Todd ,渴望与传统分裂,挣脱现实的束缚,获得内心的真正自由,却恐惧现实,恐惧与别人不一样,恐惧破坏了这个安静的、好像什么也不会发生的秩序,人性中渴望自由天性一直被某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压抑着,挣脱不出来,原以为是我自己太过敏感,为什么身边的同学不会有我这样的感受?现在才知道原来早在很久很久,就有很多渴望自由的人,至少美国的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在另外的国度,有人和我想的是一样的。 日记原文: 我这是怎么了,这些天来,感觉自己膨胀的心快要溢出来了,胀得怪难受的。那种爱的欲望在胸口一阵阵地喷薄,好像满身无尽的才华无处伸展,说不清,道不明。 哎,应该是那篇文章,那段魔鬼的颤音,快让我分裂了。我知道自己该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不能延续现在的生活,却又斩不断固有观念的连接。那种观念太深刻,太持久了,二十多年挥之不去。所以才有了左右为难,欲罢不能的痛苦。不得不说那是篇引起我无限遐想和沉思的好文章,它让我重新批判和审视了现实的周遭,也批判了自己的内心和人生走过的弯路。回归了理性,也回归了至高至纯的人性。在没看到这篇文章前,我从未认识到生命和人性是这么的崇高和伟大,我原以为自己只是苟且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小生命。这种对自己做为人类自身价值的崇拜与珍视的激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哪一次何尝不是让我心潮澎湃,我以前从未认识到自己做为人是该活得这么有尊严,这么有价值。可能是精神上已经被奴役习惯了。 我想用文字去尽量还原这种感受,可是我想我做不到,文字有时也是苍白的。只有思想被启蒙了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欲改造一切,却又无法行动的痛苦。我想:这不纯粹的是一种爱的欲望。它包含了关于对一切世俗、偏见的扬弃,以及重新回归到对人间至善至美的追求。哎,我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些啥,只是些思想的碎片,一想到真善美的事物,就心砰砰直跳,是美丽来得太突然,还是周围的世界太过肮脏,现在大脑纯净得有些不习惯了?好像是该去改变什么的时候了。 是我有时太自闭了?也许吧,可是别人也不是和我想得一样吗?一样有面对面的为难,一样有青涩的爱情。多么想亲近那些可爱的人儿,建设自己全新的精神家园。可是我开不了口哦!那确实是在幻想,幻想你我都是原始森林里的快乐小鸟,穿过铺满鲜花、点缀音乐的金色大道,携手飞入梦中的圣殿。 没有分离时思念的愁苦,哪有相拥时动人的情怀?得不到的东西,才是世间最好的。我似乎在突破自己的信念和忍耐。信念突破时,恐惧就来了。这种恐惧不是子虚乌有,而是既定的事实。22年的习惯思维就这样被动摇了,所以会有快慰后的恐惧。如何解释这一心理现象?是该坚持这种崭新的,回归了理性和人性的信念。还是固守传统,让日子过得安稳踏实一些,但却毫无生趣,压抑人性?是该奋力击碎这笼罩在心头的真实谎言?还是继续畏畏缩缩,老老实实地苟活着?坚持这种新生活是在接近真理还是背离真理? 新理念下的生活太有激情,但也太具理想浪漫主义色彩,显然我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去享受这样情趣盎然的生活。现在,每一个膨胀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为迎接新的生活而跳跃着,每一个细胞都在为脱去那张虚伪的面具挣扎着。不消问人为什么而活着,想想那些逝者遗照上年轻俊美的面容,只应好好地去追求和感受,那些能触动灵魂的东西:人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大自然、真善美,让生命像鲜花一样怒放。 总之,是该做选择的时候了。 可能我的用词不够准确,大概意思能明白就好了,只是文字的深度绝不能仅用字数的多少来衡量。 哎,探索生命的意义,有选择,即有迷茫。 XXXX大学 大四学生 2007年4月4日夜于寝室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申请:置顶:~~~~震撼心灵的电影《死亡诗社》~!!!~~~~~~~~~~~ 电影连接地址: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103866&mode=0#3841886 我看了《死亡诗社》的电影,好久没有体会过热泪盈眶的感觉了,在这以前。真的很感动,特别是尼尔自杀的那一段和影片最后基丁老师走的时候,很多学生爬上桌子,眼含热泪地望着他的时候……船长,我的船长 Oh, Captain! My Captain ........ 感谢《死亡诗社》,让我的日记得到了验证 我是先写了这篇日记,才在几个月后看到电影《死亡诗社》的,我觉得的自己像极了剧中的Todd ,渴望与传统分裂,挣脱现实的束缚,获得内心的真正自由,却恐惧现实,恐惧与别人不一样,恐惧破坏了这个安静的、好像什么也不会发生的秩序,人性中渴望自由天性一直被某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压抑着,挣脱不出来,原以为是我自己太过敏感,为什么身边的同学不会有我这样的感受?现在才知道原来早在很久很久,就有很多渴望自由的人,至少美国的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在另外的国度,有人和我想的是一样的。 日记原文: 我这是怎么了,这些天来,感觉自己膨胀的心快要溢出来了,胀得怪难受的。那种爱的欲望在胸口一阵阵地喷薄,好像满身无尽的才华无处伸展,说不清,道不明。 哎,应该是那篇文章,那段魔鬼的颤音,快让我分裂了。我知道自己该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不能延续现在的生活,却又斩不断固有观念的连接。那种观念太深刻,太持久了,二十多年挥之不去。所以才有了左右为难,欲罢不能的痛苦。不得不说那是篇引起我无限遐想和沉思的好文章,它让我重新批判和审视了现实的周遭,也批判了自己的内心和人生走过的弯路。回归了理性,也回归了至高至纯的人性。在没看到这篇文章前,我从未认识到生命和人性是这么的崇高和伟大,我原以为自己只是苟且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小生命。这种对自己做为人类自身价值的崇拜与珍视的激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哪一次何尝不是让我心潮澎湃,我以前从未认识到自己做为人是该活得这么有尊严,这么有价值。可能是精神上已经被奴役习惯了。 我想用文字去尽量还原这种感受,可是我想我做不到,文字有时也是苍白的。只有思想被启蒙了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欲改造一切,却又无法行动的痛苦。我想:这不纯粹的是一种爱的欲望。它包含了关于对一切世俗、偏见的扬弃,以及重新回归到对人间至善至美的追求。哎,我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些啥,只是些思想的碎片,一想到真善美的事物,就心砰砰直跳,是美丽来得太突然,还是周围的世界太过肮脏,现在大脑纯净得有些不习惯了?好像是该去改变什么的时候了。 是我有时太自闭了?也许吧,可是别人也不是和我想得一样吗?一样有面对面的为难,一样有青涩的爱情。多么想亲近那些可爱的人儿,建设自己全新的精神家园。可是我开不了口哦!那确实是在幻想,幻想你我都是原始森林里的快乐小鸟,穿过铺满鲜花、点缀音乐的金色大道,携手飞入梦中的圣殿。 没有分离时思念的愁苦,哪有相拥时动人的情怀?得不到的东西,才是世间最好的。我似乎在突破自己的信念和忍耐。信念突破时,恐惧就来了。这种恐惧不是子虚乌有,而是既定的事实。22年的习惯思维就这样被动摇了,所以会有快慰后的恐惧。如何解释这一心理现象?是该坚持这种崭新的,回归了理性和人性的信念。还是固守传统,让日子过得安稳踏实一些,但却毫无生趣,压抑人性?是该奋力击碎这笼罩在心头的真实谎言?还是继续畏畏缩缩,老老实实地苟活着?坚持这种新生活是在接近真理还是背离真理? 新理念下的生活太有激情,但也太具理想浪漫主义色彩,显然我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去享受这样情趣盎然的生活。现在,每一个膨胀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为迎接新的生活而跳跃着,每一个细胞都在为脱去那张虚伪的面具挣扎着。不消问人为什么而活着,想想那些逝者遗照上年轻俊美的面容,只应好好地去追求和感受,那些能触动灵魂的东西:人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大自然、真善美,让生命像鲜花一样怒放。 总之,是该做选择的时候了。 可能我的用词不够准确,大概意思能明白就好了,只是文字的深度绝不能仅用字数的多少来衡量。 哎,探索生命的意义,有选择,即有迷茫。 XXXX大学 大四学生 2007年4月4日夜于寝室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申请:置顶~~~~~~~~!!!震撼心灵的电影《死亡诗社》~!!!~~~~~ 电影连接地址: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103866&mode=0#3841886 我看了《死亡诗社》的电影,好久没有体会过热泪盈眶的感觉了,在这以前。真的很感动,特别是尼尔自杀的那一段和影片最后基丁老师走的时候,很多学生爬上桌子,眼含热泪地望着他的时候……船长,我的船长 Oh, Captain! My Captain ........ 感谢《死亡诗社》,让我的日记得到了验证 我是先写了这篇日记,才在几个月后看到电影《死亡诗社》的,我觉得的自己像极了剧中的Todd ,渴望与传统分裂,挣脱现实的束缚,获得内心的真正自由,却恐惧现实,恐惧与别人不一样,恐惧破坏了这个安静的、好像什么也不会发生的秩序,人性中渴望自由天性一直被某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压抑着,挣脱不出来,原以为是我自己太过敏感,为什么身边的同学不会有我这样的感受?现在才知道原来早在很久很久,就有很多渴望自由的人,至少美国的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在另外的国度,有人和我想的是一样的。 日记原文: 我这是怎么了,这些天来,感觉自己膨胀的心快要溢出来了,胀得怪难受的。那种爱的欲望在胸口一阵阵地喷薄,好像满身无尽的才华无处伸展,说不清,道不明。 哎,应该是那篇文章,那段魔鬼的颤音,快让我分裂了。我知道自己该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不能延续现在的生活,却又斩不断固有观念的连接。那种观念太深刻,太持久了,二十多年挥之不去。所以才有了左右为难,欲罢不能的痛苦。不得不说那是篇引起我无限遐想和沉思的好文章,它让我重新批判和审视了现实的周遭,也批判了自己的内心和人生走过的弯路。回归了理性,也回归了至高至纯的人性。在没看到这篇文章前,我从未认识到生命和人性是这么的崇高和伟大,我原以为自己只是苟且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小生命。这种对自己做为人类自身价值的崇拜与珍视的激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哪一次何尝不是让我心潮澎湃,我以前从未认识到自己做为人是该活得这么有尊严,这么有价值。可能是精神上已经被奴役习惯了。 我想用文字去尽量还原这种感受,可是我想我做不到,文字有时也是苍白的。只有思想被启蒙了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欲改造一切,却又无法行动的痛苦。我想:这不纯粹的是一种爱的欲望。它包含了关于对一切世俗、偏见的扬弃,以及重新回归到对人间至善至美的追求。哎,我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些啥,只是些思想的碎片,一想到真善美的事物,就心砰砰直跳,是美丽来得太突然,还是周围的世界太过肮脏,现在大脑纯净得有些不习惯了?好像是该去改变什么的时候了。 是我有时太自闭了?也许吧,可是别人也不是和我想得一样吗?一样有面对面的为难,一样有青涩的爱情。多么想亲近那些可爱的人儿,建设自己全新的精神家园。可是我开不了口哦!那确实是在幻想,幻想你我都是原始森林里的快乐小鸟,穿过铺满鲜花、点缀音乐的金色大道,携手飞入梦中的圣殿。 没有分离时思念的愁苦,哪有相拥时动人的情怀?得不到的东西,才是世间最好的。我似乎在突破自己的信念和忍耐。信念突破时,恐惧就来了。这种恐惧不是子虚乌有,而是既定的事实。22年的习惯思维就这样被动摇了,所以会有快慰后的恐惧。如何解释这一心理现象?是该坚持这种崭新的,回归了理性和人性的信念。还是固守传统,让日子过得安稳踏实一些,但却毫无生趣,压抑人性?是该奋力击碎这笼罩在心头的真实谎言?还是继续畏畏缩缩,老老实实地苟活着?坚持这种新生活是在接近真理还是背离真理? 新理念下的生活太有激情,但也太具理想浪漫主义色彩,显然我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去享受这样情趣盎然的生活。现在,每一个膨胀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为迎接新的生活而跳跃着,每一个细胞都在为脱去那张虚伪的面具挣扎着。不消问人为什么而活着,想想那些逝者遗照上年轻俊美的面容,只应好好地去追求和感受,那些能触动灵魂的东西:人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大自然、真善美,让生命像鲜花一样怒放。 总之,是该做选择的时候了。 可能我的用词不够准确,大概意思能明白就好了,只是文字的深度绝不能仅用字数的多少来衡量。 哎,探索生命的意义,有选择,即有迷茫。 XXXX大学 大四学生 2007年4月4日夜于寝室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震撼心灵的电影《死亡诗社》~!!!~~~~~~~~~~~ 电影连接地址: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103866&mode=0#3841886 我看了《死亡诗社》的电影,好久没有体会过热泪盈眶的感觉了,在这以前。真的很感动,特别是尼尔自杀的那一段和影片最后基丁老师走的时候,很多学生爬上桌子,眼含热泪地望着他的时候……船长,我的船长 Oh, Captain! My Captain ........感谢《死亡诗社》,让我的日记得到了验证 我是先写了这篇日记,才在几个月后看到电影《死亡诗社》的,我觉得的自己像极了剧中的Todd ,渴望与传统分裂,挣脱现实的束缚,获得内心的真正自由,却恐惧现实,恐惧与别人不一样,恐惧破坏了这个安静的、好像什么也不会发生的秩序,人性中渴望自由天性一直被某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压抑着,挣脱不出来,原以为是我自己太过敏感,为什么身边的同学不会有我这样的感受?现在才知道原来早在很久很久,就有很多渴望自由的人,至少美国的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在另外的国度,有人和我想的是一样的。 日记原文: 我这是怎么了,这些天来,感觉自己膨胀的心快要溢出来了,胀得怪难受的。那种爱的欲望在胸口一阵阵地喷薄,好像满身无尽的才华无处伸展,说不清,道不明。 哎,应该是那篇文章,那段魔鬼的颤音,快让我分裂了。我知道自己该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不能延续现在的生活,却又斩不断固有观念的连接。那种观念太深刻,太持久了,二十多年挥之不去。所以才有了左右为难,欲罢不能的痛苦。不得不说那是篇引起我无限遐想和沉思的好文章,它让我重新批判和审视了现实的周遭,也批判了自己的内心和人生走过的弯路。回归了理性,也回归了至高至纯的人性。在没看到这篇文章前,我从未认识到生命和人性是这么的崇高和伟大,我原以为自己只是苟且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小生命。这种对自己做为人类自身价值的崇拜与珍视的激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哪一次何尝不是让我心潮澎湃,我以前从未认识到自己做为人是该活得这么有尊严,这么有价值。可能是精神上已经被奴役习惯了。 我想用文字去尽量还原这种感受,可是我想我做不到,文字有时也是苍白的。只有思想被启蒙了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欲改造一切,却又无法行动的痛苦。我想:这不纯粹的是一种爱的欲望。它包含了关于对一切世俗、偏见的扬弃,以及重新回归到对人间至善至美的追求。哎,我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些啥,只是些思想的碎片,一想到真善美的事物,就心砰砰直跳,是美丽来得太突然,还是周围的世界太过肮脏,现在大脑纯净得有些不习惯了?好像是该去改变什么的时候了。 是我有时太自闭了?也许吧,可是别人也不是和我想得一样吗?一样有面对面的为难,一样有青涩的爱情。多么想亲近那些可爱的人儿,建设自己全新的精神家园。可是我开不了口哦!那确实是在幻想,幻想你我都是原始森林里的快乐小鸟,穿过铺满鲜花、点缀音乐的金色大道,携手飞入梦中的圣殿。 没有分离时思念的愁苦,哪有相拥时动人的情怀?得不到的东西,才是世间最好的。我似乎在突破自己的信念和忍耐。信念突破时,恐惧就来了。这种恐惧不是子虚乌有,而是既定的事实。22年的习惯思维就这样被动摇了,所以会有快慰后的恐惧。如何解释这一心理现象?是该坚持这种崭新的,回归了理性和人性的信念。还是固守传统,让日子过得安稳踏实一些,但却毫无生趣,压抑人性?是该奋力击碎这笼罩在心头的真实谎言?还是继续畏畏缩缩,老老实实地苟活着?坚持这种新生活是在接近真理还是背离真理? 新理念下的生活太有激情,但也太具理想浪漫主义色彩,显然我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去享受这样情趣盎然的生活。现在,每一个膨胀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为迎接新的生活而跳跃着,每一个细胞都在为脱去那张虚伪的面具挣扎着。不消问人为什么而活着,想想那些逝者遗照上年轻俊美的面容,只应好好地去追求和感受,那些能触动灵魂的东西:人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大自然、真善美,让生命像鲜花一样怒放。 总之,是该做选择的时候了。 可能我的用词不够准确,大概意思能明白就好了,只是文字的深度绝不能仅用字数的多少来衡量。 哎,探索生命的意义,有选择,即有迷茫。 XXXX大学 大四学生 2007年4月4日夜于寝室
``1``1````女青年为了20分钟快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1`1~~~` 女青年为了20分钟快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一时尚女子驾一辆宝马735路过一个自行车修理摊,刮倒了一辆待修的自行车。女子急停后下车,要求修车师傅赔偿其损失,并对修车师傅百般辱骂。说是自行车刮了她的宝马.  刚开始,修车师傅据理力争,说明是对方驾车撞倒自己区域内的东西,对方应承担主要责任。时尚女子哪肯罢休,于是上前推搡修车师傅。修车师傅挥手阻拦,碰巧把时尚女子衣服弄脏。出现此等变故,时尚女子更是不依不饶。便放言,车子的事情暂且不算,必须先拿3000元出来赔自己衣服。  事情发展到这时,有很多人围观,也曾有过路者出面调解。修车师傅也忍气吞声的向时尚女子  道歉,并且表示愿意为她清洗衣服。可时尚女子并不领情,继续辱骂修车师傅和上前调解的过路者,同时掏出了她的手机开始求援。此时此刻,她所做的是一个足以让她悔恨终身的错位决定。因为她的生命仅仅剩下不足一小时。  时尚女子求援的对象正是她的父母,她们一家三口就住在对面的贵族社区。她的父来到现场后,并没有对事情原委做任何的了解,便直接抄起了地上的自行车打气筒朝修车师傅头部猛砸数下。顿时,修车师傅头部血如泉涌。部分实在看不下去的围观者开始指责其父行为,并有几个想上前劝架。她的父亲竟扬言,如果有谁敢靠近就打谁。此时,其父继续猛踢被他用打气筒砸倒的修车师傅腹部,其母则站在一旁破口大骂那些为修车师傅说话的路人和围观者。时尚女子则一直坐在开着空调的宝马车里,得意洋洋的看着这场闹剧的上演。  几分钟过后,时尚女子父母打累了,骂累了。其父对修车师傅说:“一刻钟之内,老子要是看不到3000块钱,以后你***就别在这里混了,你这条溅命值几个钱,做了你,省得老子看了你堵心。。。。。。”。修车师傅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吐了几口血唾沫,艰难的说:“你等一下,我这就去拿”。然后步履蹒跚地向贵族社区对面的贫民区走去。此时此刻,四名当事者的心境迥乎不同,但是都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约十来分钟,修车师傅返回了事发现场,来到时尚女子父亲面前。其父冷笑一声,便伸手跨步上前。就在此时,修车师傅猛地抽出怀中的右手,手里拿的并非是一沓钞票,而是一把雪亮的西瓜刀,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向了对方的心脏,然后在同一部位又补了两刀,其父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便栽倒在地。紧接着,修车师傅两三步跨到其母跟前,转瞬之间连捅三刀。杀红了眼的修车师傅并没有放过宝马车里早已目瞪口呆的时尚女子,象拎小鸡般地将她提出车外,连捅数刀后,扔于路边。  几分钟后,警方和救护车均已赶到现场。警方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凶手逮捕。而刚刚还活生生的三条人命,连急救的程序都没有进行便撒手人寰。  四条人命,仅仅起因于一次微不足道的事情。是凶手残忍过度,还是逝者罪有应得,目击者众说纷纭。  记得有一个好友曾经跟我说过:“现在的中国,遍地的戾气”。诚然,这遍地的戾气也不知道是何时开始悄然而生的,而且一直在加剧。这起案件是一个惨剧,更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有钱人,我悄悄告诉你:要是身边没有10个以上保镖常随左右,就不要混充H社会老大,耍嘴皮子容易,一个修车师傅照样轻轻松松送你去见马克思。  打人骂人是很痛快的,不要象故事里一样,为了20分钟快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七号公园~~~~~ 樱花飞舞的初春 半空中落英缤纷蓝紫色桔梗 似将画面停顿树林间遗失茂盛 风夹杂着寒冷 静静的石凳 挥散不去余温傍晚时分 灯灭的悄然无声无色的泪水坠落的精准 砸破纯真 不留一丝分寸 当我发现那伤口很深七号公园的街灯 熄灭的有些残忍 空虚人生 开始在你我之间分隔七号公园的街灯 闪烁着将尽的缘分 重复设问 当你变成第三人称我们的爱落幕在那个深秋的黄昏 公园里桔梗花的香味我不忍心再闻 当这所有的一切变成一组无解的方程 那场没有剧本的戏如何持续永恒我发着呆用思绪绕过那一秒的深沉 终于明白或许有些事情没有必要再等沉默的我们分隔在十字路口的那一瞬 北去的候鸟在即将破晓的天空划满伤痕 听着<七号公园>,准备培养情绪去梦里与周公下棋`` 曾经有两个晚上躺在床上,听着<七号公园>,一个人偷偷地哭起来... 很喜欢其中的歌词,有人说Vae的声音有点像Jay~我说不像,Vae的声音没Jay的有力量``不过却给人一种很悠很悠的感觉``` 我们的故事会不会也像歌词里写的那样??再次的相遇,是否已改用第三人称``想起那天你问我什么是宿命``看到你担心的问候我很高兴``只是彼此间的距离好像在渐渐扩大```无能为力地看着自己越走越远``回头看```你又在哪里?还会不会站在我的身旁陪着我。。。 耳边再次想起那句“重复设问 当你变成第三人称”。。。
全文:~~~~~老婆的最后一条短信-- 看到你会流泪~~~~~ 妻子是个小尾巴,我走到哪里她都要问到哪里。我厌烦,她却乐此不疲。可是,这个小尾巴却在那个下着大雨的深夜永远消失了…… 我的心情非常难过,内心充满了内疚和痛楚,我无法原谅自己的过错。 结婚那天,老婆用买戒指的钱给我买了一款手机。那天夜里,我们两人在被窝里一遍遍地调试着手机的响铃。我们觉得,生活就像这铃声,响亮、悦耳,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从那天开始,我常常接到她的电话:“老公,下班了买点菜回家。”“老公,我想你,我爱你。”“老公,晚上一起去妈妈家吃饭。”我的心里十分温暖。有一次,我忘了给手机充电,又恰好陪领导到基层,应酬到半夜才回到家,推开房门一看,我发现老婆早已哭红了眼睛。原来从我下班时间开始,她每隔一刻钟就打一次电话,我都不在服务区。老婆更加着急,总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后来每隔十分钟打一次,直到我推开家门,她刚把话筒放下。我对老婆的小题大做不以为然:“我又不是小孩子,还能出什么事情?”老婆却说有一种预感,觉得我不接电话就不会回来了,我拍拍老婆的脑袋,笑了:“傻瓜!”不过,从此以后我一直没有忘记及时给手机充电。 后来我升了职,有了钱,手机换了好几个。突然有一天,我想起欠着老婆的那枚戒指,便兴冲冲地拉她去商厦。可是她又犹豫了,说:“白金钻戒套在手指上有什么用啊?给我买个手机好吗?我可以经常跟你联系。”于是我就给她买了一个手机。 那天,我们一个在卧室,一个在客厅,互相发着短信息,玩得高兴极了。 一天夜里,我和同事到朋友家玩牌,正玩在兴头上,老婆打来了电话:“你在哪里?怎么还不回家?”“我在同事家里玩牌。”“你什么时候回来?”“呆会儿吧。”输了赢,赢了输,老婆的电话打了一次又一次。外面下起了大雨,老婆的电话又响了:“你究竟在哪里?在干什么?快回来!”“没告诉你吗?我在同事家玩,下这么大的雨我怎么回去!”“那你告诉我你在什么地方,我来接你!”“不用了!”一起打牌的朋友都嘲笑我“妻管严”,一气之下,我把手机关了。 天亮了,我输得两手空空,朋友用车子把我送回家,不料家门紧锁,老婆不在家。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是岳母打来的,电话那头哭着说:她深夜冒着雨出来,骑着自行车,带着雨伞去我同事家找,找了一家又一家,路上出了车祸,再也没有醒来。 我打开手机,只见上面有一条未读留言:“你忘记了吗?今天是我们的结婚周年纪念曰呀!我去找你了,别乱跑,我带着伞!”她走在找我的路上,永远不会再醒来了。我泪流满面,一遍遍看着这条短信息,我觉得那一个晚上我输了整个世界。 老婆去世已经3个月,可我仍然无法从噩梦中醒来,我不想工作,整曰消沉萎靡,并且一次次想到了陪她而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