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记者
京剧记者
关注数: 21
粉丝数: 32
发帖数: 1,692
关注贴吧数: 3
现在各地非常想办、、、 、、、、、、、、、、、、、、、、、、、、、、、、、、、、、、、、、、、、、、、、为了发展京剧艺术,各地积极筹办戏迷大赛,出发点很好,可是遗憾的是,很多戏迷只要提到报名费就凉了,还有吃住问题,在京剧这么低迷的年代,我建议;你们主办地如果有赞助单位支持,还是不收任何费用的好,要不然你办的时候参与者寥寥无几也是枉然。这不像歌手大赛,得个名次,稍出点名就有地方去挣大钱。
每个优秀演员 每个优秀京剧演员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比如;现在的上天台还是于魁智、坐宫还是耿李、伍子胥还是张克,等剧目。
今年全国各地的戏迷赛事又不少 想参赛的心态要必须摆好,众所周知,比赛是残酷的,得奖者乐,落榜者怒。开始都说是重在参与,真的事到临头就不是那样了,还是说先把心态调整好,做好最不理想的打算,才能痛痛快快的玩几天,就当旅游。
北京TV的春晚京剧少的可怜 由此可见北京电视台也明白京剧没有观众,过多的安排一些跟风的歌舞之类,不过就是京剧观众再少,你毕竟是京剧的发祥地,你北京不去弘扬其它地区电视台怎么弘扬,悲惨!
除夕夜 迎新春给各位吧友拜年了!
京剧麒派名家 裴咏杰先生去湖北京剧院任副院长了。倪高派任吉林省京剧院一把手。
中国:京剧院团前5名 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上海京剧院、湖北京剧院。
吉林省京剧院的变动 著名麒派老生吉林省京剧院副院长裴咏杰投奔湖北省京剧院朱世慧去了。想学高派的倪茂才争上了吉林省京剧院院长之位。
京剧界最爱谈的、。不知是对京剧艺术发展弘扬有益还是有害? 京剧界的谈起某某演员时,最爱说的就是:这个演员是某某大师、某某艺术家的谁谁的后代。是的,现在是梨园世家的孩子的天下,剧团的发展就靠他们了,别人想如何如何难呀,京剧振兴更难、、
元月7、8号梅兰芳剧院演出 甘肃省京剧团演出:草原曼巴。主演:北京京剧院老生杜喆、甘肃省京剧团梅派青衣马少敏(梅花奖获得者、一级演员、梅葆玖弟子)。
2013年元月 甘肃省京剧团晋京梅大剧院演出新编剧:草原曼巴
探讨、、 采取什么办法才能救活京剧团体?如何拉回京剧观众?
艺德和品德同样非常重要 每次听到胡琴爱好者抱怨的时候,总是不平静,在此说两句吧:在全国各地,只要有喜欢京剧和京胡的人群里,难免议论京剧艺术及京胡制作专业人士如何如何,要说制作还是谈及北京制作名师较多,当然全国各地的京胡爱好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容易跟风,都想 有把名人某某某的琴,因此也让一部分盲目者上当受骗,最终只是叹声加骂声载道,谈论京城刘某某的较多,骂他多 赞之无。 在这里奉劝喜欢拉琴的朋友不要与所有人比我的胡琴是谁做的、我花了多少多少钱买的、而且是某某京剧院的著名琴师张三李四给帮买的,一番炫耀,有什么用吗?没有,把虚荣心去掉 改用功学练琴,经常比一比谁的琴艺高那才是真正的东西。再说,不是名人制作的琴不见得就差,价格低也不能证明工艺和材质就差,音色也不见得不好。首先自己要掌握好演奏技巧,基本功要练的扎实,然后再去跟别人比琴艺,不要比胡琴如何,摆正心态才能拉好京胡。
获悉:一个县级城市竟然在有 在有一个文化局直属实在不景气的京剧团的情况下,又成立了第二京剧团,同属文化局直属管理,这说明了什么?
京剧向何处发展 缺少了两代观众的京剧在苦苦挣扎,谁来抢救?怎么抢救?
关于京剧沙家浜里的胡刁的领章 看到很多的沙家浜智斗的演出或图片,胡和刁的军衔是五花八门,他们那时侯就是体现在领章上,现在的演出不管是专业的和业余的,什么样的都有。
现在的全国各地剧团最缺的是: 除京津沪外,一是出类拔萃的年轻演员,二是优秀的京二胡、三弦演奏员,当然非常好的京胡演奏员也缺少,虽然各团都有拉京胡的,可有一部分胡琴水平太差了,本来剧团没角儿,琴师次了演员永远也唱不成角儿,如果有个好琴师,一般演员也能调出来成角儿。
京剧包括所有戏曲衰败与文化主管部门有特大关系,更有这个因素 造成的: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很多热爱国粹京剧艺术的仁人志士为了抢救这个优秀民族瑰宝,不惜自己投资置办一切,组织优秀京剧业余演艺人员深入群众进行演出,弘扬国粹,为民造福,并营造文化大发展之繁荣和谐社会,为下基层演唱,而需部分费用,人民喜欢,自愿赠车马费用,而文化部门稽查,称其为非法经营,导致戏曲艺术不能有力传播,人民得不到艺术享受。名曰:你可以去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实质你去了根本不给你注册,主管部门找种种理由:这个必须齐全、那个必备、注册资金等等,而且等你把这些准备齐了,嗨!其它又成立了,让你无可奈何地退出了。这样的群众性的文化大发展能实现吗?让谁去发展?让人民财政养着不演出的剧团去发展吗?不可能,群众接受不起,下农村一个不完整的剧团就要5000至10000元的演出费,没有角儿、乐队拼凑,可架子不小,真是恬不知耻。现在一个民间小艺术团的水平不比一个地级市的剧团差,因为他们贴近百姓,演出喜闻乐见,价格低廉,惠民百姓。就是这样文化部门用种种理由不批营业执照,戏曲艺术还能怎么发展,况且国家早就说大力扶持民营文艺团体,可是地方上就是不批,按直管批文的工作人员说法就是:怕出事担责任。 国家用你工作、你怕担责任还干什么工作啊,难道宇宙飞船发射怕飞不上去就不发啦?鬼子来了怕打不赢就不打啦??荒唐,你说国家养着这些人有什么用处。
有人这么问: 现在戏校毕业进京津沪的京剧院花多少才能进去。 这事还真不知道。
历史上从来不曾见的事现在比比皆是 过去的京剧文武场没有女士演奏,现在看戏每个剧团的乐队没女士不成剧团,而且女生还是占多数,难道真是京剧行里阴盛阳衰了吗?
诚请全国喜欢京剧的朋友们共同赏月 祝你们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20以前的梅兰芳金奖大赛 有旦角金奖获得者八名,当时刘长瑜的分数第一,其它是李唯康、孙毓敏、薛亚萍、刘琪、杨淑蕊、方小亚、迟小秋。
高雅艺术现在已经太不值钱了 几十年的磨练出一个京剧艺术家,到如今不值钱啊,已经不符合观众的口味了,一个大衣哥现在的出场费达到20万有余,京剧再著名的演员出场费也只不过三五万吧(还不一定有人请),为什么?就是说高雅艺术已经不是京剧的天下了,喜欢京剧的已经缺少了两代人,京剧再苦苦挣扎也是无济于事了,悲哀啊!
京剧界里的势利眼太多 举例:八九十年代全国的京剧青衣演员大部分都在追求张派,拜张成风,为什么?因为梅大师不在人世了,当时张君秋先生不但在京剧界领军,而且是非常红极的张派,当时的媒体和艺术专家们也都是宣扬的张家,现在他人不在了,风水转到了梅大师的儿子这里,也导致拜过张派的再改拜玖爷,可见是人在人情在,这是追求艺术吗?可笑。
谁能说说60年代的 全国五大京剧院团有谁?
建议 既然国家出这么多资金举办大赛,不能劳民伤财,应该把这些青年优秀演员分配到全国各地剧团挑大梁,带动地方剧团。不过当地剧团的所谓元老要珍惜年轻人才,更不能欺能妒贤,埋没人才,这是最可恨的事情。如果达到这个目的,京剧还有点希望。
这几天全国演出的戏应该是 红灯记、沙家浜、平原作战。激发爱国热情、全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寇,小日本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死敌。
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告一阶段 虽然有大部分京剧院团未曾改制,这并非是好事,但没有改制的有可能是好事,大概是当地政府有实力让剧团继续开财政饭,这也是好事,编个所谓的新戏让领导看看,参加个艺术节什么的,棒个挂金漆的奖杯回来,政府给来个庆功会,功劳和政绩大大的,其实这样苦了青年演员,不演出能有锻炼吗,荒废了。
这次的展演主要看点有: 聊城:吕洋的梅妃、凌珂的珠帘寨、王嘉庆的锁五龙、姜亦珊的状元宫中,德州:马力的碰碑、兰天的战太平(演出不太理想,如果是打虎上山就好了)、王越的铡美、傅希如的打金砖(很好)、田慧的太外、王佩瑜的洪羊洞(演出特色没见多少,主要是因为名气,投奔她来的观众较多),第十一场全是上海戏校和京剧院的,最后一名演出是高红梅的探谷。最后的晚上演出1000多座位的剧场客满。演出是在一个离市区较远的集团公司的会议中心,据说这个城市没有百姓剧场,以前的人民剧场拆掉改做买卖了。
这次没有参加展演的剧团有 广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成都、河北没有,有石家庄团、贵州、内蒙古,广东没有京剧团,西藏没有京剧团,海南没有京剧团。
从2000年第一次青年京剧演员展演到现在 已经隔了这么多年,上次是演出完毕评出一、二、三等奖。这次的评委主要人员有戏曲研究所的赵景勃、流派班的郑重华、北京京剧院的王玉珍、天津的孟广禄等及山东省的京剧演员、还有主办地剧团的主要演员,另有票界的两三位任评委。
京剧不是没人看 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展演,主办单位山东省,演出地址是聊城和德州,在哪里观众非常之多,不是京剧没人看,而是百姓想看,剧团不来演出看什么呢?这次的展演,基本是赠票,观众非常热情,叫好声不断,演员也非常高兴满意,演出非常认真。22日至28日十一场圆满落下帷幕。
以后多采取这样的办法, 现在的大赛在人们心中已经皮了,当然也是杯水车薪的劳民伤财,嗨!这是好办法,北京没人赞助这些了,可是其它地方还是求之不得的,使劲的争取做主办单位,花点钱没什么,这样可以提高本地的知名度,而且本地的演员也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演员是棒出来的 因为这个年代不演出,一般都是靠媒体宣传。
京剧的普及必须在学校 必须在学校普及和剧团经常去基层演出,达到群众耳濡目染、再指望剧场演出是万万不可能了,而且让演员参加什么大赛这些都是杯水车薪。
请问内行人士,民二胡是不是有几个规格尺寸 我不懂这方面,就是想了解,看到有很多孩子学二胡用的都是大把位的,看到很累,是不是应该有小尺寸的二胡让小孩子们学用,等长大了手也大了再用大把位的胡琴。
本以为这些年京剧院团没市场,也就 认为剧团没什么收入,也不会在这个领域出现剧团领导有腐败现象了,不过浏览网上情况还是看到有几个案例但不知情况是否属实。如真有这种情况,可就太可怜了。
讨论这个事情有益于京剧发展 主题:为什么谭元寿是大名鼎鼎的谭门传人当年为什么还要拜在李少春膝下?
现在全国有几家私办京剧团? 注册的、有能力商演的,谁能知道。希望国家能扶持这些剧团。
刚看了京剧武生演员 刘子蔚的资料,是多才多艺的好演员,长相也可称美男子,难怪倾倒几个美女喓
马力怎么去了 怎么去了中央戏剧学院了,是真的吗?
琴师迟彦春为什么让人们感觉 不是平易近人,那么严肃,甚至有琴迷跟他合影也是嗤之以鼻,是不是他的性格就是这样?
调查看,全国县级的京剧团 除了山东省还有,没听说哪里还有,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保留下来的,而且不知道是依靠什么生存的。
为什么京剧戏圈儿里 某某演员们同拜在一个名家师傅门下而斗争激烈,这事为什么?
这是真的吗?据传: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面临地方剧团改企之时,山东省京剧院可能是保留国家级院团单位,省会济南京剧院应属改企单位,据传说人家山东省京剧院在京剧没有市场的今天,不但不沮丧,而且还大胆的扩充实力,准备把济南院编制在自己门下,称为三团。山东就是厉害。
这么多年来京剧演员获奖的也很多 奖是得了,可惜的是这些年剧团没什么演出,获过奖的部分演员已经被人逐渐淡忘了,也没什么得奖的意义了,有没有敢于吃螃蟹的勇敢者自己出来拉班儿,试成大器。
河南京剧院有发展前途 因为政府领导喜欢,支持京剧艺术,就陈平一来说,要过去就给了院长助理位置,况且在去之前已经有两名京胡演奏员,去年又留下一名京胡已有三名,加之现在有四把京胡了,再说演员方面也敞开大门招贤纳士,河南的京剧事业有前途,而且是大锅饭不改企,会招来人才的。
听说北京的黄梅今年春天在温州演出录制了专辑 不知是电视台播放还是出光盘?
人们批评大赛评委有情可原 不过做一名评委也很难,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名人之后啊、上边发话啊、地区兼顾啊、特别还有一个大的难题,一个不错的青年演员,年龄马上就要封杀,这次如果不能拿到大奖,以后就没机会了,不给他们个机会也是评委们于心不忍的,这个赛事毕竟不是体育比赛,差一秒、差一个球都不行,表演比赛毕竟没有标准、只能说只有框架。再说体育比赛也有黑哨,不是判刑了吗。总之,什么事没有绝对的,不是为评委们当说客啊,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存在。
大赛宏观说是在弘扬、继承、普及 这是无可厚非的,不过现在已经是进入个人争名夺利的境界了,都想成角儿,成了就名利双收了。很正常了。
京剧花脸名家邓沐玮 他如果收徒,是肯定不收女花脸的,这是他的原则。
同是女花脸 李小培没法跟刘嘉欣比。
李小培只是赶上了时代和 也赶上了戏校某某重视女花脸,雌音太浓,不适合唱花脸,比爱好者多不了什么,至于身上,在学校和剧团这么多年,也不算什么。
青京赛还有一个不好的现象 不该有亲友团在那里瞎喊,低俗,不是在剧场看戏,更不是在棒角儿,而是非常严肃的考场,你想想:你家的孩子高考的时候让你去考场助阵吗,恐怕连学校大门都不让你离近了。这也是考状元,怎么能瞎喊呢,你这个央视总策划人是怎么想的,太无知了吧,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台啊,观众这一瞎喊,就失去高雅了。
央视青京赛进步了 网上呼吁不能提指导老师,还真取消了,有则改之,不错。
陈平一辞沪赴豫可能在这次青京赛 要亮相了。
过去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 他们没有媒体宣传、没有评委、也不打分,他们常年演出是观众认可形成的,流芳后世。现在都是打分,可是万民观众没有看过他们的演出,就凭几个人举牌就得了,可以说这些是没有真正的生命力的,这个年代只要经常上央视就行,就象电视观众只知道孟广禄,少数人知道李C春等等。比如前三届青京赛的获奖者:成都的高颂(奚派)获大奖、攀枝花的马翔飞(杨派老生)等都是获央视大奖的,可没机会经常上央视,最后还是不为人知,获什么奖也没用了。当然获奖可以在本地提级的。
第二场山东的野猪林孙卫安 戏到位、扮相好,特别是唱腔的嗖音儿有少春韵味。
大赛的规律是有的,千万不能抓号排在前两场 凡是赛事都有这个规律,开始都是打低分,过两三场后高分就出来了,排在后面参赛一般都能沾光。象今晚的兰天就有点倒霉,以后出来97、5分以上肯定很多,那他一切都不可能挽回了。
青京赛今晚开锣 裘继戎也进入复赛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