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醉敲灯 闲来无事醉敲灯
关注数: 6 粉丝数: 370 发帖数: 5,618 关注贴吧数: 7
或有小疵,难掩其瑜 HRD700,个人买的第三台汉荣达。 因为想买一台全波段带插卡功能的便携小机,所以此机上市没怎么犹豫便下单购买。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历时三天到手,简单聊聊半天下来的使用感受。 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小,长度略等于一次性打火机,已附与索尼sw22和山进800的对比图。长宽高的比例合适,拿在手中也很舒服。 机器有些重量,外壳的做工也算不错,并不会有廉价感,但旋转的刻度表就有些粗糙了,仔细看会发现略有些倾斜。机器顶部的六个按钮按压清脆,行程较短,手感近似德生380,但没有那么硬。刻度旋钮以及坐标的模式切换拨盘手感舒适,音量调整旋钮比较小,所以在使用时稍稍费点力。 机器虽小,但声音很讨人喜。不知是否心理作用,在听中波时,竟有那么一丝老收音机的味道。 在使用蓝牙接收时,如打开跑马灯,会有轻微杂音,关闭则无,还好并不影响收听。不知是否为软件原因,看后续版本能否改进。机器连接蓝牙可以直接切换上一曲或下一曲。 接受性能可以,调频不错,天线全部拉开,人体感应比较小。中波和短波带给我惊喜。因为我对接收不是很懂,只能浅谈下个人感受,不再赘述。 插卡有断点续播功能,在卡上下载一部评书,或者戏曲,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六种音效可供选择,我试了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此机功能繁多,上手时需要仔细看下说明书。自动关机从10分钟到70分钟,以十分钟为单位,共七种选择。 波段切换个人觉得还行,"band"键切换调频,中波,短波和wb天气波段。在短波时通过“set”键切换七个米波段,只能前进不能倒退,这点估计会被一些吧友所诟病。如果可以倒退,确实会方便很多。 此机虽小,但依旧拥有调谐指示灯,且用上了最新的充电借口。没玩太久,尚不清楚电池使用时间。使用时按压mod键通过1-7的灯光指示可以清楚了解电池容量。电池为1000毫安时bl5c电池,说明书中,充满电大概需要3-4个小时。 这机的照明灯光不好,调频还算能看清,中波直接看不到,短波能看清一半。两点红光看着也很不舒服,还是比较喜欢德生的暖黄。 电池仓后盖加了层海绵,厚度约等于山进800电池盖的厚度,但用料上能感觉不如800。 总体感觉这机还是不错的,目前虽不知内部做工如何,但感觉138的价格还算值得。 汉容达设计这款机器能看出来用了一番心思,至少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此处点名批评“德生”,玩了这么久的套娃机,也该来点新花样了)。考虑其价格,可以用八个字形容此机。 “或有小疵,难掩其瑜” 以上为个人使用这台机器的简单感受,若有讹误,还请斧正。
前段时间外出发现一窝小狗,流浪的母狗陪在旁边。大冬天活下来也很是不易,于是我隔两三天会多带东西去喂母狗。慢慢从一开始的害怕,到现在听到唤它们就争先恐后跑出来。 田园犬在现在的城市中已不多见了,但乡下还是不少。它们也不避人,趴卧在相间小道。人从旁经过时,懒懒看你一眼,或直接无视。大人们早已习惯,孩童往往却很喜欢逗逗小狗。 我很喜欢花草,猫狗。以前养过一些,现在不方便了,不管是所谓的“品种猫狗”,还是田园犬、狸花猫都很喜欢。从养动物继而联想到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区别。 在城市中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而对于深居简出的人来说,乡下生活或许更为舒适。空气好,安静,听收音机都会少去很多干扰。 在城市里读完书,推开窗门看到的是万家灯火,即使深夜,依然灯火通明。在乡村,从书房往外看是点点星光。还有一种美好是看佛塔掩映在山中,尤其是合上诗卷,亦或写完字搁笔之时,空灵之感尤甚。 这段时间没怎么上贴吧,日子依旧日复一日。空闲时,上午读史,晚上读诗文、或者写写字,下午就随性做点事情。看书也颇耗心神,如读到史、汉不同处,史记与左传不同处要弄清,读毛诗可商榷之处也有很多。上次整理《大辞海》历史纪年表时还发现一个年代问题,这种事情一多就很耗时间。只有在读唐以后散体文时才会感觉酣畅淋漓。 受此影响,听广播的时间慢慢减少,也只能抽空打开收音机,摆弄上几分钟。 许久未发帖,今夜来此闲聊几句,祝一句小年幸福。
德生990、600,最喜欢,也是使用最多的两台机。在买990 德生990、600,最喜欢,也是使用最多的两台机。 在买990之前,600一度是我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机器。买了990之后,他退居二线,但隔三差五还是要捞出来听上那么一会。 当初300多元入手,在这个价位上,综合各方面优于600的在产机恐怕不多。外壳做工、声音、接收、操作都让人满意。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种低调大方的设计,他不花哨,也不昂贵,但绝对可靠。对于以听节目为主,又想感受找台乐趣的朋友来说,600绝对是非常好的选择。这机我使用频率高,也用了挺久,一次问题没出现过。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底部的铁丝支架容易松动,但也无伤大雅。我甚至愿意用“深厚笃实”四字概括此机给我的感觉。 990想必不用赘述,吧里有不少大师写过详细测评,当初这机上市时也是颇为热闹。连续几天的开箱贴,吧友们都在互相祝贺购入新机,发表使用感受。记得还有一位吧友用“快慢机”称呼此机,也是颇为生动有趣,很形象。我也是第一时间从官网下单,当时从广东寄到浙江竟然用了五六天时间。有新机上市,大家都是欢迎的,无论好坏,总要用了才知道。 我因为不懂技术,所以无法对内部做工好坏发表意见。包括谈到接收,也仅仅几台机器做个大致对比。而且个人是听调频为主,而且就爱听《中国之声》和《浙江之声》。国外的短波不感兴趣,国内的中波受困于环境干扰,也很难在室内尽兴享受。鉴于此,便从不发表孰优孰劣的断语。 手里几十到上千的机器都很喜欢。喜欢S2000大旋钮旋转的畅快,喜欢9700DX静谧的背光,喜欢330Etm+的便捷,也喜欢909X清甜的嗓音(在这里多说一句,909X的中波绝对不差)。 就像喝茶写字一样,按时节品茶,因心情下笔,随特色赏机。
最近因为新机上市,吧里热闹了很多,也发生了一些争论。想到吧里爱好诗文的人不少,正好今夜又没什么事情,粗浅谈一下。鄙人才疏学浅,且多攻训诂兼义理,于音韵并不是特别精通,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还望海涵。 诗歌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风体诗《诗经》、骚体诗《楚辞》,接着是汉魏六朝的古诗。唐朝初期又仿古诗来写古体诗,继而写近体诗。 其中古诗是自由体,不必严格依据平仄格律。而近体诗是严格按照诗歌格律来创作的。 格律最初南朝便已开始尝试,到唐成熟。主要分用韵、平仄、对仗、句式。用韵为106韵,但大多是平水韵中的30个平声韵母,因为用的最多,至少十分之九的格律诗创作都用平声韵目。所以也可以说以押平声韵为常。 用韵还需讲究一韵到底和不押邻韵。比如上平声中的一东和二冬,就绝对不可混用。 用韵过后就是平仄,如以“仄仄平平仄”起头为甲种句,“平平仄仄平”为乙种句,以此衍生下去。(甲乙全反,乙丙三反五反,丙丁全反)。需注意古诗第一句并不一定是甲种句。 在平仄中要避免犯孤平,(即乙种句五言第一字必须平声)但孤平可救。以及避免三平调,(即丁种句五言第三字为仄声)。 可以通过拗救来避免犯错,当平仄用错时,可在另一处相应的地方改变平仄来进行补救。所以在一些特定地方的平仄也可以理解为全自由和半自由。杜甫写诗就经常用到拗救,大家在读杜诗时可以留意一下。 对仗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额外提一下流水对和借对,前者有字面因果关系,大多可以表达哲理,为极品佳句。而后者是取巧之法,借意或借音来达到对仗的效果。 首尾不必对仗,颔联和颈联需要对仗。 在出现佳句的时候不必完全依照平仄,比如崔颢的《黄鹤楼》前四句突破格律,但后四句一字不差。 需要注意如今的普通话读音没有入声字,而古人创作时会经常使用入声字,那些字如今有不少变为了平声,但在古诗中依然属于仄声,例如一、夕、石、接等等。 大体说到这里,其中还有很多细节实在很难展开说明。也希望感兴趣的吧友闲暇时可以多读诗,多创作,陶冶情操,多一分平和,少一分戾气。
江南已经入梅,此时窗外下起了大雨,我特意关了灯点起蜡烛。借着如豆的烛火看了会书,分享关于读书的二三事。为方便阅读,皆以白话文描述。 读书时当我们读到一段话,应该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真实与否等。先以《史记》为例。 桓公元年,郑以璧易天子之许田。二年,以宋之贿鼎入于太庙,君子讥之。 我们读到这里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桓公二年宋会贿赂鲁国?桓公二年为周桓王十年,公元前七一一年。当年正月,宋国华父督弑宋殇公、孔父,欲迎立公子冯。《史记》记载此事认为华父督先杀孔父,殇公怒,遂弑殇公,与《左转》同。而《公羊》《谷梁》则认为华父督欲弑殇公而先杀孔父,华督贪图孔父妻之美色,故杀孔父。 公子冯在郑国,宋殇公又曾屡与郑交战。郑庄公欲成此事,并且树立华氏之权政。三月,鲁,齐,陈,郑会于稷,以成宋乱,可见华督于各国皆有贿赂。 鲁公置贿器于太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故君子讥之。 宋殇公在位,十年十一战,从鲁隐公四年至十一年,九次与郑交战,一次与邾,一次与鲁。由此可见郑伯对于此事之态度。 《史记》还曾记载“鲁庄公十三年,曹沫劫桓公于台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于是遂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 实际上,当年并无齐伐鲁之事,而且长勺之战,鲁胜齐败,齐宋联军之后又被鲁国败于乘丘。 《史记》记载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然而遂已于夏六月为齐所灭。太史公误矣。曹沫劫齐桓公一事颇有小说家笔法,当为战国人所撰造。 《庄子·齐物论》曾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悦这个字在先秦时期是没有的,表达喜悦都会写作“說”。许慎《说文解字》里九千多个汉字无悦,经书中也是无悦的。而《孟子》里有悦是因为在宋朝才被尊为经,古人对于经是不敢改的。由此可见《庄子》被后人改过。 从行文风格以及用字都可以判断出真伪。譬如《尧典》“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 西周金文,男性祖先为“祖”,女性祖先为“妣”,包括早期的诗经也是如此。而“考妣”在战国时期方有,比如《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由此可以得知《尧典》当为战国时伪作。 通过这些,我们要明白今人在写文章的时候对于义理,考据,词章也要格外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对于德生这个品牌,我始终怀有一些特殊的感情,许是温情与敬意吧。温情是因她为本土品牌,且有些年头,而敬意则是在当今社会德生依然在出新产品,并有着良好的售后。对于像我这类普通的收音机爱好者来说,这两点尤为重要。 这里面,我对600的情感最为深厚。她不算特别好,但也绝不差,操控优秀,声音尚可,接收也过得去。一段时间不听,总会拿出来把玩一会,听一听熟悉的声音。宛若一位老友,不一定多么优秀,但绝对值得信赖。 有一次带着9700DX出游,那日暮登名山,夜游湖上,看水色山光,风月清皎。听着悦耳的虫鸣,打开收音机。柔美的灯光,似乎是或明或暗的渔火,于是闭上眼睛,听着袅袅歌声,周遭一切仿佛画卷般在脑海中展开。念天海风涛,内心无我,心灵之音,天籁之音。 敦实厚重的S2000是每晚消除疲惫的良药。读书写字之余,轻轻旋转按钮,在随机的频率驻足,听上一会再继续伏案疾书。 收音机与茶是一对很好的伴侣,不管是小种,雪芽,还是杭州九曲红梅,福州冰糖甜。在不同的节气喝不同的茶,听的机器自然也是不同的。在雨天读诗词,听S2000,晚上读经,闲下来听600,读史就佐以GR88p。 来吧里已将近一年,始终抱着学习与谈天的心态,因为不懂技术,所以简单。一个简简单单的收音机爱好者,不去攀比,不去诋毁,慢慢熟悉手中机器的秉性,在“无知”中找寻最朴素的快乐。
今天一位朋友送了我支钢笔,并让我不要嫌弃。第一次见这种按动的钢笔,出门带着倒是比较方便,可以随时记录所见所想。我这人爱在故纸堆中寻乐趣,也比较喜欢写字,但家中笔不多,且大多数是毛笔。 图二是比较常用的一支,没有牌子,很便宜,我称呼她为“岁月”。因为一年大概要写十几万字札记的缘故,用习惯了那一两支笔便很少再换。所以笔的好坏并不会很在意,能满足我书写就可以了。 以前在吧里经常发一些写的东西,当然都是些粗浅的文章。慢慢得和一些吧友也熟悉起来,没事进来看看似乎也成了日常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关于收音机的知识,受益匪浅。因为过年这段时间有些吵扰,所以懒得再发,今天就随意摘一段笔记好了,感兴趣的吧友可以看看。 韩退之著《原道》,批黄老之学,斥佛陀之说,正儒家道统。其文遵古人法度,布置最得正体,可比《尧典》。 全文从辩老子之道德论发起,慨异端之害道,以“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讥于老、佛者。不求其端四字更为一篇纲领。二氏欲去天常,禁相生养者,且以太古无事籍口,若主教化,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汉初,黄老之学尤甚,窦太后好其言,景帝及诸窦亦读之,尊其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宫闱中人、宗室将相、名臣处士等皆宗之。 汉明帝遣使往西域得佛经四十二,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教,甘露中又得经九十章。梁武帝礼佛,总集释氏经典,凡五千四百卷。佛教东流,自此而盛。 后好事者言孔子师佛陀,老子。习孔子者乐其诞而自小,不可称儒。《孔子家语》曾言孔子问礼于老耽,后人皆以家语为王肃所撰。《列子·仲尼》云“孔子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此皆后人伪托,然彼时竟以孔子为知有佛矣。 晚周诸子,百家争鸣。孔子没,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批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也。并言人皆可以为尧舜,振聋发聩。而后庄周,惠施,道、名二家反儒,荀卿驳击诸家,重回孔子。韩文公以《原道》一文,可列孔孟荀之后。 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孟子言笃恭而天下平。昌黎言治国平天下而特推其本于正心耳。举经“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本意言夷狄虽有君长而无礼义,中国虽偶无君,若周召共和之年,而礼义不废。清四库为满洲讳,取程朱之义而妄改,言“周室既衰,诸侯放恣,礼乐征伐之权不复出自天子。反不如夷狄之国,尚有尊长统属” 今人读清四库时,不可不察,不可不晓。
浅谈德生GR88P最近玩指针机比较多,前段时间看到有吧友发过 浅谈德生GR88P 最近玩指针机比较多,前段时间看到有吧友发过这款机器,比较喜欢这种外观,于是也买了一部。今天把玩了一会,说说使用感受。 刚拿到手的时候,这台机器是让我有些惊喜的。此机天线很直,一点也不弯。毕竟我手中的德生除S2000以外,没有一台天线不是弯的。其次,做工很扎实,拿在手上丝毫没有廉价感。仔细看了下外壳,没有水波纹以及飞边。而且我没有找到注塑口,怀疑可能是用转动发电的手柄掩盖住了,如果是的话,值得表扬。 搜了会节目,接收性能我是满意的。这台机器中波限噪灵敏度于pl600数值是一样的。内部元器件做工如何我不懂,也没有拆开,就不做评论了。 外观与声音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不多叙,声音不闷,也不会如380那般发尖。 快慢调谐的飞梭算是个特色,手感比较顺滑,这也是吸引到我的地方。机器的刻度面板看着像金属的,还是挺好看的,我没打开,具体是何种材质还需别的吧友以后确定了。 需要注意的是,打开电池仓盖子要按住往下才可以打开,打开之后盖子晃动比较大,重新扣上的时候也比较涩。切换波段的开关用着不大舒服,而且箭头与丝印指标对不齐,会有一定误差。 以上是我短暂使用的感受,对此机感兴趣的吧友可作参考。
今日无事,搁笔读书之时偶有所感。山野村夫,虽好书,但不敢言法,自感勉强入门,于文字之道于诸吧友略做分享,若有疏漏之处,还望海涵。 语言文字,对人类文明发展起重大作用,语言以传播、表达,文字则赋语言以形。 我国文字构造,旧有“六书”之说,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者,依形而画,如日月等,象日月之形体。 指事者,指示其事物之所在,如上下,人在一上为上,在一下为下,各指其事以为言。 会意,造字之法,合二字之意,如人为言信,止戈为武,会合人以也。 形声,亦成谐声,取两偏旁,一表意,一作声。 转注,左右相转以为言,如考,老。 假借便是以声同代意非之字。 而因笔画形状之异,又分篆书、隶书、真书、草书、行书。 篆书为古代文字流传至秦汉,因多刻于简牍故称篆书。亦分古文,奇字,大篆,小篆。 大篆通行于周,小篆通行于秦后。古文于大篆之前,可说字形构造之由,奇文则不可说。 隶书,因秦时令吏人佐书得名,不同于篆书,篆书圆笔,隶书方笔。后割程隶字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变为八分书,务求美观。而实用性质则为章程体,亦称正书。正书,亦作真书,楷书。其名对行草而立。 草书之初时作用,等同于后之行书,多为起草之用,故只求自己识得。至于后则不求疾速,而求美观,于实用渐远。而张芝所创狂草,或以上字之下,以下字之上,以至不可认识。草书笔画甚少,极少超过五画,不识草字,无从看起,行书便起承其乏。 所谓正书如立,行书如行,行书亦分两种。 写正书之人潦草之即为真行,亦可称行楷。写草书之人凝重之即为行草。 因美是多样多变,字体愈追求美感,分歧变化愈大。如汉六体、唐定五体,宋十二体、小篆体八鼎等。 初时提倡简体字时,社会亦有反对之声。彼时看法,书写之繁难,因笔画形状工整与流走,不尽由于笔画之多少。 汉字为国之根本,今人多只以软件打字,更有甚者提笔忘字。数千年之文化瑰宝,我们的书法,字画,诗词歌赋,先秦散文等,是多么美丽,流传至今亦是多么难得。若得宝山而不取,岂不可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