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醉敲灯 闲来无事醉敲灯
关注数: 6 粉丝数: 370 发帖数: 5,618 关注贴吧数: 7
桐木关,茶味棱棱,小种尤胜。果香浓郁,以沸水冲之,色如冬日暖阳,轻嗅,有松香。倾向素瓷,如火烧云,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 前段时间和几位好友喝茶时谈及林清玄与友人品松子茶,从茶中饮出高山流水之意,颇想一试。其中的一位朋友回东北便寄来了两箱松子,有炒好的,也有生的,于是今晚饮茶便加了几粒。松香中平添一丝清香。 我喜茶,茶具自然也有一些,陈年老壶,新烧白瓷,良匠手制,小贩批发,贵贱皆有之。而用的最多的却是最为平常,也是比较廉价的。 几十元的杯子,三五百的茶泡得,上千的也可泡,更贵的于我便有些奢侈,炒至上千一两的金骏眉也只有待客时才会拿出。偶有联想,人或同于此。人生于世,骨架一副,皮囊一副。学习思想,行于天地,高洁若君子有之,卑劣如小人亦有之。外表可同,皆眼耳口鼻有之,内在则大有不同,坦荡荡如君子,长戚戚如小人。 同样的茶,不同的人喝下去却不一定是一种感受。无论是功夫茶的细品慢酌,还是在搪瓷缸里洒把茶叶的牛饮,都各有其特殊韵味。有一次曾在山中观果农劳作,后一起忙碌。傍晚时分,竹篱瓜架下的黄粱浊酒远胜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味。雨后的天间地头也有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感。其实只不过是几座茅屋,几块田,几排青山罢了。 有一种境界叫“心中之月”,正如王阳明《蔽月山房》所写“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叫山高月更阔”。 点燃残香,泡起清茶,兀自读着半卷诗书,天上之月于心中之月同升。
结绳记事,深藏于心,去结断绳,相忘江湖。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前段时间又去了溧阳,在燕山闲逛,当日突然降温,天象转变。我身着单衣,撑伞立于此桥,雨疏风骤,人烟稀少。忽然想到王子猷雪夜访戴,顿觉与千年前古人心意相通。 每年至少要来这里一次,尝尝天目湖的新茶,看看南山竹海的风景,悄悄得来,悄悄得走。一来离得近,出了浙江经过宜兴也就到了,二来对这座城有一种深深的情感。 久居浙江,而浙南多山,雨后群山便在云雾之外若隐若现。尘封已久的往事被冲洗出一丝痕迹,思绪飞过群山,踏上烟云,想到千山云雾之外的一些人,一些事。 很久以前喜欢一个女孩,一个文学院的才女,擅书画,通诗赋。我们一同谈诗论道,一同品茶赏花,经历了异地,又经历了异国,再至重逢又经历了很多,到谈婚论嫁步入婚姻殿堂时却突遭变故,然后再也没有了然后。 择一人而终老是每个人都希望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可遇而不可求,共患难而不可同富贵之人也不在少数。从二八年华的情窦初开,但垂垂老矣的相扶相伴;从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多情自古伤离别到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路发生的故事太多,多少曾经的来日方长,也变成了后来的人走茶凉。 看者悲不可遏,历者只归平淡。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李密总说自己孤单,可至少还有影子相随,韩愈却更显孤单,写《祭十二郎文》连影子都要随自己而去。我想有不少人的内心都会感觉到深深的孤独,喜悦与悲伤无人可说。看似从容潇洒,实则五味成杂。 结绳记事,深藏于心,去结断绳,相忘江湖。 如果可以,相忘之前还想轻轻说一句 “自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
最近阴雨连绵,难得见次月亮。古人总爱借月亮抒发情感,即使无月,也有“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般千古名句。莫说古人,便是我看到月色脑海中也会闪现出许许多多的诗词,此刻想说一说纳兰的两句诗。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康熙十六年重阳前三日,纳兰性德亡妇百日之后,自梦中得句。谓临别之时,妇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故此,即将天上月,作为歌咏对象。 这首悼亡词表达了纳兰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无穷尽的哀悼,甚为凄美。而其中还隐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 苟奉情和妻子的感情非常深厚。冬天妻子发烧,他就亲自到院子里挨冻,再回屋里用身体贴着妻子,希望这样可以帮助妻子降温。后来妻子病重去世,荀奉倩过后不多久也跟着死了。 荀奉倩,荀彧幼子。其妻为曹洪之女。《粲别传》记载荀奉倩常以妇人才智不足论,自宜以色为主。这句话如今来看应当是少时戏言。他的妻子病死后,痛悼不能已,一年后也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九。 在古代,这种行为是很难得,也是不为社会所容的,以燕婉自丧,是为偏隘。于是这则故事被记载在惑溺篇中。后面还有一句话“以是获讥于世”。如此感人,换来的却是被世人所讥讽。 陆游与唐婉感情至深,却因母亲休妻。苏轼对王弗一往情深,身边却依旧有王润之,王朝云等人。元稹,曾写《莺莺传》,妻子韦丛病逝,他写了遣悲怀,可是身边也是佳人环绕。他们为爱人写的文章当真是感人至深,虽然因为历史原因,这些不能以对错衡量。但更是突出了荀奉倩的用情至深。 此处重点提一下元稹元微之。 早年品元微之诗集,读及《遣悲怀三首》感人至深,但其言行不一令人叹息。一面自比鳏夫,一面左拥右抱。 元稹娶韦丛想必定是看中京兆韦氏之势力,元稹初拜左拾遗,后因直言失官。起为御史后娶韦氏,自此官运通达。而韦丛于元和四年去世,三月之后葬咸阳,年仅二十七。当时元稹正为监察御史。韩愈曾写《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其文可考。 陈寅恪于《元白诗笺证稿》对元白二人明显不同之态度,虽考其时代背景,但仍颇有微词。 以仕例婚,则委弃寒女,缔姻高门。元稹先负 双文,后负韦丛。词虽美而情可鄙。
取一缕桂香入茶 台湾作家林清玄写过一篇散文《温一壶月光下酒》,月光下酒想来也是很美。其实不光月光,冬天的时候和朋友热上酒,推杯换盏之余,如果有幸窗外飘雪,那漫天的雪花也可以成为佐酒的佳肴。一个人的时候便不大饮酒了,但茶是少不了的,今天看到这些桂花,干脆就叫《取一缕桂香入茶》好了。 每年金秋十月,桂花飘香。我都喜欢采集一些桂花,不需太多,小心翼翼装入瓶中,保存起来。来年打开盖子,清香四溢。红楼梦里妙玉收集梅花上的雪水储存起来泡茶,如今没那条件,打点山泉水,放点桂花亦或松子还是可以的。 小小的桂花,用心保存仍然留有余香,香气虽美,却也有消散的一天,但是心中的那份记忆却可以一直保存下去。 菜根谭里说,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种境界,当经历多少事情才会拥有。 大千世界里有无数个小千世界,譬如这里,譬如在寂静无人的夜听着广播里传来的声音。外界光怪陆离,在这里,在最空的地方安坐,放空心灵,用文字和声音陪着我们听风声雨声,看星华灿发。 夏天炎热,秋天清冷,凄风苦雨和数九寒冬想来都应当让人发愁,更何况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悲喜交加。 于是,泡起一壶清茶,放上两三桂花,香味从鼻尖进入心灵。往昔的美好印入眼帘,美好的终归是美好的,不需清明一如君子,就如桂香一样,虽然会消散,但可以永久留在心房。
入夜无事,打开收音机随意找个频道,看看最近刻的几枚闲章。其中思无邪是我最为喜爱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八音六律,为之羽翼。钱种书著《管锥编》于诗经颇有见解,今与诸位吧友分享之。 瞥觀疏記,識小積多。學焉未能,老之已至!遂料简其較易理董者,錐指管窺,先成一輯。 此为《管锥编》序言,钱氏著此书书名应当取自《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也!此为公孙龙与魏牟对话,二人关于庄子的一段辩论。公孙龙用名家的察辩去寻求庄子的道理而被魏牟所讥讽。钱钟书以此为书名,其中意义不言而喻。 大部头的书读起来都是很耗精力,这本书的内容囊括十部古籍,其中有几部我粗浅读过,倒也勉强看得下去,其中的《毛诗正义》与《楚辞洪兴祖补注》看得最多,也稍微懂一些。钱氏著书,颇爱“掉书袋”,书读的少了很难与其产生共鸣,便体会不到个中乐趣。 譬如《燕燕》中,“瞻望勿及,伫立以泣”,钱钟书用大量文字加以说明,引用各代诗句,甚至还有莎士比亚的文字,中文英文相夹杂。 《燕燕》这首诗便是说卫国庄姜送庄宫宠妾戴 妫回陈国的故事。王士禛曾认为这首诗是万古送别之祖。大多数诗词描写送别总是极力修饰送行人之情感,神行。钱钟书引用诗句甚多,唯少宋词。许昌图曾作《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以静写动,身去而意留。今可增记之。 读《管锥编》不必当成学术类的来读,随手翻看。想当年钱氏,前人于桌前读书作释,今人于灯下翻书补注。足以为乐。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