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QMP4a馃惥 -
关注数: 1 粉丝数: 17 发帖数: 22,718 关注贴吧数: 4
心理咨询“后遗症”的处理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咨询师的水准也是良莠不齐,以至于个别来访者在经过心理咨询之后,反而感觉“还不如不咨询”。    例如:某位先生因为过度关注人生意义,感觉很苦恼,前去找一位心理专家去咨询,专家讲“你内在就是没长大的小孩”,对于不太懂心理学的来访者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心理医生在咨询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各种心理咨询理论,否则,轻则把来访者搞的一头雾水,重则造成伤害。    再如:一位工作压力很大,性格内向的先生在广州某医院心理科咨询,被冠以“抑郁症”的帽子,这位先生深受打击;轻易给来访者下一个“症”的结论,反而给来访者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心理咨询取得更好地效果。    再如:某位女士在夫妻关系咨询过程中,被告知:“你丈夫死脑筋,你就死了这条心吧。”这更是心理咨询师永远都不该说出的话。       来访者在初次咨询时,如果感觉不是很好,说明咨询师接纳能力比较差,不能够做到价值中立,来访者就不要继续咨询了,可以转请其他咨询师咨询,不要误以为心理咨询就是这个样子!    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不要忍受哪些不能接受的话语或者方法,要敢于向咨询师提出来,比如“我不喜欢你这么讲话的风格,好像在批评我”;“我不同意你这么讲”;“我不接受你的看法”等等。因为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才是最重要的,来访者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一般咨询师也应该主动询问来访者的感受。       如果来访者接受咨询后,感觉更差,完全可以把这位咨询师的话当作“垃圾”丢弃;方法是:在站立或做的状态下,连续作3-5个深呼吸,全身放松,想像刚才咨询时所接受的负面感受像一件衣服,一件被弄脏了的衣服,现在你要把它扔到垃圾桶,然后感觉一身轻松。    心理咨询师也只是懂一些心理学知识的人,并不是神仙,懂得不够深入时,应用不够灵活时,就像一个走火入魔的练功者,对你不利的话大可不必当一回事。因为一个咨询师不能保证咨询一定有效果,但是不能让来访者整体感觉更糟糕。当然,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使用一些“面质”(当面对质)来让来访者“清醒”,但是整体咨询效果上不能让来访者感觉更糟。最终,来访者要对自己负责任。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