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宝,
q271177355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关注数: 3
粉丝数: 250
发帖数: 8,691
关注贴吧数: 17
大乘佛法,就这部《无量寿经》能救世界, 能救灾难,问题你肯不肯相信。
中国妇女在古社会里有地位 净空老法师:在中国过去,教学当中,教女孩子比教男子严格,为什么?女孩子是圣 人的一个因素。国家能不能出圣人,是女孩子的事情,女孩子懂得教育她的子 女,家里出圣人。周朝开国,文王、武王、周公都是大圣人,妈妈教出来的。 他们家里祖孙三代都了不起,祖母太姜、他的母亲太任、他的媳妇太姒,三 个都会教,所以家里出大圣人。建立政权,维持八百年,中国时间最长的周朝八 百年,得力于这三个妇女。所以中国妇女在古社会里头不是没有地位,有崇高的 地位,家庭需要她、国家需要她。 所以中国文化不能不学,不学你什么都不懂,产生许多没有必要的误会,这 是错误。中国东西太好了,学了之后你真的产生感恩之心,你会爱国家、爱民 族。你不认识它,你轻视它、小看它,这个错误!真正了解、明白没有不爱国 的,不爱国家的是对于自己国家文化一无所知。 我们疏忽传统文化两百年了,要把它恢复起来也得要两百年。我们只能够把 这个薪火保持住,别叫它灭掉,发扬光大我们看不到,我们下一代也看不到。好 好的保存,我们这一生能传二、三个人不错了。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二七集)2012/1/8 档名:02-037-0127
大家庭与小家庭 净空老法师:我老家是明清两代桐城派的基地,这个学派在历史上很有名, 所以读书的风气很盛,农村里面小朋友从小都读书。有个读书的 风气,我们才沾到一点点边缘。 看到过过去那个样子,大家庭, 诸位如果看过《红楼梦》,小说,《红楼梦》是写一个家庭。古时 候家庭确实就是那个样子,《红楼梦》上那个家庭是败了,从盛 到 衰,很快。古老的家庭至少五代同堂,这一家人口,少的大概 两百人左右,少的,人丁已经衰了;兴旺的,就是一般中等的,兴 旺的,应该是三百人左右;真正兴 旺,七、八百人。这么大的一 个家族、一个家庭共同在一起生活,没有规矩不行。中国历史上, 这几千年来长治久安,靠什么?靠家,家对于社会、对国家的贡 献太 大了! 中国古老的家庭,第二次大战结束,我们跟日本人八年抗战, 胜利之后我们最大的损失,家没有了,这个战争把我们从前的家全 都毁掉了。在古人眼睛里 面看我们这一代,是什么?家破人亡, 非常悲惨。我们自己已经习惯在这里头,麻木不仁了,没有办法 觉知。中国是大家庭制度,外国是小家庭,现在都学外国。两 种 制度各有利弊,但是中国老的制度比现在这个制度好,人在这一生 活得幸福;现在人活得可怜,没有幸福可言。中国大家庭,至少孩 子的教育父母可以不要操心, 将来年岁大了,养老没有问题,也 不操心,家养老。中国人教育的理念,是小孩严加管教,培养他的 德行,培养他的智慧,培养他工作的能力,这是家庭教育要负 担 的。 从前教育不是国家的,是家庭的,这家教,家庭学校就是私 塾。我们看到现在中国地图,展开来看,城市外面有很多村庄,这 个村庄叫王庄,那个村庄叫 李庄,那是什么?以前那里就是一 家人,一个村庄就是一家人。现在这个名字还留着,实际上没有 了,这非常可惜。所以家,这么大的一个家庭,这么多人口在一 起 居住、一起生活,它有家道,它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业 是你家庭经营的事业。现在小家庭没有了,这统统讲不上了。落叶 归根,从前那个大家庭才有,现在没 有了,现在没有根,哪来 的根?落叶归根是回老家,回老家是什么?养老。老了,不再工 作了,回家去养老。 回家养老是非常幸福的,晚年的生活家庭供给。老人常常跟小 朋友在一起,你想三百人的一个家庭,小朋友大概有五、六十人, 小朋友,所以儿孙绕膝, 那种天伦之乐现在人想像不到。都是自 己的晚辈,儿子辈、孙子辈、重孙子辈的。小朋友上学读书,老人 茶馆里面聊天、谈说;同时,小朋友下课,教这些小朋友 们,讲 故事给他听,他真有乐趣。 现在的老人可怜!东方人还有这么一点概念,可以跟父母住在 一起,外国没有,外国年老了进养老院。养老院里面,物质生活照 顾得还可以,精神没有。 我们参观老人院,看到老人痴痴呆呆 的,在外面晒太阳,从早到晚没有人跟他谈话。所以精神生活没 有,我们中国人有句话说坐吃等死。他确实很悲伤,因为老人院 每个星期总有一、二个走了,抬出去了,他就会想到哪一天轮到 我,你说这种心情多悲哀。儿女一年来看他一次都不得了,很稀 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寄一张贺年卡 送他,他对着那个卡片总要 看好多天,人看不到;有些连卡片都没有。所以这个在今天讲,这 是社会上大问题! 从前中国古老的社会,几千年没有这个问题,家养老,这是大 家庭的好处。大家庭制度,家里面的成员,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 赚的钱都要寄回老家;你 自己有需要,老家支持你。所以他没有 私财,自己除了自己生活所需的之外,多余的都要送到老家去。家 里面用这个钱扩充,置产业,多半是买田地、买山林,所以 他家 庭经济无忧无虑。家是一个人一生保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谁支 持你?家支持你,家有财力,家有人才。如果是做官的,或者像现 在经营一种企业的,他社会 关系就都够。所以两个细心去比较, 老制度比现在小家庭制度好,小家庭完全靠自己。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四九集)2012/3/23 档名:02-037-0249
智慧是在孝亲尊师里头来的 净空老法师:现在小孩长成不要父母了,你看看年轻人结婚的时候,不愿意 跟父母住在一起,这正常的。推动传统文化这个关很不容易破,人 不知道爱其亲,古人谚语里头有所谓,家里头有老人那是家中之 宝。尊重老人的经验,老人毕竟他走过一生,他的经验比我们丰 富,科学技术不如我们,人生的体验他比我们丰富太多。我们连这 古老东西统统不要,一切创新,新的东西没有经过考验,常常出 毛病。世界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你看穿、看清楚了,很简单,根 就是把父母跟老师丢掉了。父母生我养我是应该的,他为什么要 生我?我长大了不养活他们是应该的,这现代人的思惟。 老师就根本别说了,老师,学校是学店,我缴了学费来学东 西的。老师贩卖知识,我付了钱我学到的东西,你对我没什么恩 德,没有这种义务来报答你,现在这种观念。这个观念根深蒂固, 你给他解释讲不通。可是智慧,决定是在孝亲尊师里头来的,你要 想求真智慧得走老路,走新路求知识,不能求智慧,这是老实话。 求知识行,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可以,求清净平等觉要从孝亲尊 师。染污的心、不平的心,你不想离开,你认为这是很正常的,那 就没法子。今天困难在哪里?就在这里,我们清清楚楚,我们努力 在做做得还不够。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六四集)2012/8/12 档名: 02-037-0464
净空老法师:传统教育要从胎教抓起 根,在中国是讲究胎教。母亲怀孕就开始端正心念,没有邪思,小孩禀受母亲的正气,这叫胎教。文王的母亲怀孕十个月,典籍里头记载,“目不视恶色”,邪恶的东西不看,“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摄身语意,因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影响胎儿。她生下的儿子周文王,大圣人。文王的妃子,太姒;文王母亲,太任;祖母,太姜,三代名字都有太,所以妇女称太太就从这来的。太太是什么?圣人之母,生出来、养出来的、教出来的是圣人,这个称呼非常尊贵。周家出了三个圣人,文王、武王、周公,大圣人。孔子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最仰慕的,周公,距离他比较近。 出生之后,小孩就会看、会听,他已经在开始学习了。所以《弟子规》是童蒙养正必须修学的,不是教他念的,是父母落实《弟子规》做给他看,他这样学会的。这一千天,从出生到他三岁,这一千天,父母要尽责任,在他面前表演得纯正。不是纯正的不能给他看,不能给他听,不能让他接触到。所以他这一千天所接触到的,纯净纯善。所以古人说,古谚语“三岁看八十”,就是说的这桩事情。三岁之前奠定的这个根基,八十岁都不会改变,根深蒂固。他懂得孝、懂得忠,再大的威胁利诱,他不会变节,根深蒂固。所以他的智慧、学问能成就,母亲教的。 现在,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没人教,做母亲的人不知道。谁教他?现在是电视教他。你看小孩一出生,眼睛就看电视,电视里头五花八门,他全学会了。所以现在做母亲很苦,小孩不听话。学校的老师,我也遇到很多,学生不听话,很不好教。原因是什么?扎根的那个年龄疏忽掉了。三岁以后教,迟了,来不及了,他都学坏了,不容易改掉。 中国古人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时候教的就像天性一样,不容易改变。中国人懂得胎教,懂得扎根教育,全世界没有第二家,只有中国人懂。所以世界上四大古文明,前面三个没有了,中国还存在,靠什么?就靠这个。这是欧洲二次大战之前,欧洲有些学者研究这一个科目,为什么中国还存在?结论,大概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的关系。这个结论一点都不错,非常正确。 但是现在中国人把传统教育丢掉了,苦头来了。家里,儿女不懂得孝道;在学校,学生不懂得师道。不知道尊师重道,那学圣贤书就没指望了。中国这些古东西要学习,完全靠恭敬。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心,圣贤来教你,你都得不到。诚敬心从哪里来?这是真正的麻烦。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一六0集)2013/2/4 档名:02-040-0160
在社会上能居高位的,都是前世所积的德, 发大财的是前世的财布施,聪明智慧的是前世的法布施,它都有因。
心要回头,回头是岸,心要向内,不能向外,向外是错误的, 要向内,内是什么?内是心现。观世音菩萨教给我们,他怎么成无上道的?他是用耳根。
招发佛贴义工 阿弥陀佛,顶礼净空老法师,顶礼各位师傅师兄!本学佛群现聘:百度贴吧发佛帖义工请进QQ群:58313321,目的:弘护正法专弘净空老法师教诲及本群。果报:福慧双修,如意吉祥。每日发佛帖操作时间半小时以内。范例如下:
净空老法师: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生灭,前念灭了,后念生了,前念灭后念又生了,它永远不断,断了就没事了,它不断。这个东西在佛经上叫阿赖耶,迷失自性的真我。觉悟了?觉悟了就叫法身。法身没相,法身能现一切相,证得法身的是无相而无不相,他二边都不执着,无相不执着,无不相也不执着,为什么?都不可得。 假相不可得,生灭相不可得,真相也不可得,为什么?真的它没有相,它是什么?净宗最高境界讲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身。常就是不生不灭,常;寂是清净,永远没有染污,也就是,永远不受任何境界干扰;第三个,它是光,它的体是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统统在常寂光中,只是自己没有感觉到。证得常寂光就是圆满成佛了。什么人证得?净宗所讲的妙觉如来,证入常寂光了。很难懂! 我们现在用这种高科技,用电视传播,我们在一起学习,我常常用电视画面来比喻,大家就好懂。我们打开屏幕是一片光明,一片光,这个光就是常寂光,里面什么也没有;按上频道它就无不相了,现相就出来了。那个频道是什么?频道是阿赖耶,什么是阿赖耶?动念了,那念头一动,相就出现了,就频道按下去了。几个人能在频道里面知道,这个作用是屏幕跟频道,同时现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这相?我们都看到了,但是,我们的注意力都在形相上,没有在屏幕上。 如果在屏幕上的话,你就知道这个相全是空的,根本就不存在。它的频率太高了,我们今天用的电视,这个画面一个一个接着一个,前念灭后念生,多快?一秒钟一百张,所以你没有看到它跳动,它是一张一张在跳动,频率太快了,好像是真的。其实如果是一张,你看不到,只有一张,一张过去,底下没有了,那你放放看,百分之一秒。你会看到什么?有一个光突然亮了一下就没有了,甚至于连这个光都看不到,你都没看清楚,有那么个印象,但是没看清楚,什么都不知道,它是一个整个的画面。 文摘恭录-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三二二集)2016/4/5
放下就快乐
学习群书治要
法语桌布
南无阿弥陀佛
极乐世界的身干净,一尘不染,所以不要洗澡; 衣服干净,没有灰尘,也不用洗衣服。要想换一件衣服,念头才动,已经换好了,再看看,衣服就不一样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官方流通处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門,你會統統放下,一向專念, 決定求生淨土,不再走冤枉路了。三資糧具足,一個都不缺。
一定要相信,一定要發願,真正相信發願,你就能把這個世間, 再有,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門,你會統統放下,一向專念,決定求生淨土,不再走冤枉路了。三資糧具足,一個都不缺。
信愿是什么?「发菩提心」;持名是「一向专念」。 净宗之至简至要说尽了。这句话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第一法门。
想去就要全力以赴,我们把这个世间彻底放下, 阿弥陀佛说现在我就带你去,马上就走,没有考虑的。你还有没有什么罣碍?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真能去得了。
净宗念佛往生,方便当中的方便, m可以说是无量方便门里头第一方便。我们遇到了,我们有没有善根福德?有,为什么?没有善根福德你不相信。
傲是什麼?煩惱,持戒持到最後煩惱現前。 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壇經》上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抓住佛号就对了,自己决定成就,你也能帮助别人建立信心, 让他也能成就,你的功德就大了。《宋译》本里面说的,「所有十方一切佛剎,诸菩萨众,闻我名号,应时证得寂静三摩地」。
法身是一切法的本体,一切法从它而生, 就是能大师末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这个意思。
古圣先贤为我们做出榜样,我们今天遇不到善知识, 好老师都走了,这说明众生福很浅,不能感动佛菩萨住世。佛菩萨住世,众生要有福报,众生要善良,才能感动。
拜佛千万不要漏掉一句, 最后我们要代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希望遍法界一切众生统统求生净土,我们的心量开阔。
三皈五戒一定有十善业的基础,没有十善业道, 三皈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菩萨不承认、护法神也不承认,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念佛的方法很多,总而言之,要与自己的根性相应, 自己念起来很舒服、很欢喜。找到一种方法,真能对治自己烦恼习气而又欢喜念的,就用这种方法一直念下去。
心里面常常存着「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你看自己生活得多快乐、多么幸福,天天改过、天天自省,天天提升自己的灵性,不能有丝毫疑惑、不能有丝毫反驳,那就对了;不接受,就大错特错。
我们这个地方每一道都非常复杂, 为什么?妄想太多了,全是妄想、杂念造成的。
六根对六尘境界,这真修行,怎么修? 修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如如不动。
佛教给我们,怨要解开,要化解, 不在他那边,在我这边,我这边化了,他就没事了。
「信愿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获」, 很容易获得。
【代人转发】北京广济寺院内(中国佛协所在地) 戒宇居士,弘护正法义工,爱国爱教,祝大家念佛成佛,阿弥陀佛!
「佛」這一個字, 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它是「智慧、覺悟」的意思。
这个身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为什么要来到人间? 来到人间之后这一生要干些什么?科学家也研究这个问题,有没有答案?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还是佛的答案最高明,又简单,人生酬业。
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最严重的障碍是执着, 执着就是见思烦恼。见烦恼分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身见。
三皈不是别人能代替的,别人能代替, 我们都不要修了,佛菩萨都代替我们,他大慈大悲。
经天天要念,念它干什么?比对自己的起心动念, 跟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相应的要保持,不相应的要改过。
往生虽然是易行道,也不是想象当中那么容易。 他是讲台中莲社,念佛的同学很多,真正往生的不多,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的只有两三个。
富真正的意思,「知足者富」, 知足才能常樂。當他不知足,再有錢他也會覺得很匱乏。
我们真的是好运,这一生怎么会遇到这个法门, 而且这个法门我们可以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如果有疑惑,要研究经教。
我讲经常常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过道场, 我们学佛是学释迦牟尼佛。
我们通常讲的记忆,记忆就是阿赖耶,能够记得过去, 能够想象未来,这都是阿赖耶识所起的作用。
聽經最重要的是心,為什麼?把你的妄想打掉,妄念打掉, 雜念打掉,讓心歸到一心。用一心去念佛,這個功德效果就不可思議。
贪计是什么?不善的心,不善的念头,贪而无厌。 「是所谓我执也」,这个东西可怕,这个东西是轮回的根。
仁者不杀,不杀是仁慈;不盗是义,决定没有伤害别人的念头, 这是义,义是应该这样做法,它与自性相应;礼是不邪淫,不邪淫的广义,一切都不可以过分,过分就不好了,要知道恰到好处。
所以宗门有句话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这讲明心见性,你只要明心见性,这整个宇宙你全明白,你没有丝毫障碍。
宗教是一门教育,人类不能缺少,汤恩比说得很好, 文化是从宗教里头来的。人类最初有宗教,从宗教演变出文化,宗教要是没有了,文化的根就没有了。
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慧这就解决生死问题了。
念头里头,我们学佛学了六十多年, 念头里头最善的念头无过于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如果不出家他是国王,也是做这个示现。 真正显示出修行人,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正因为无争无求,所以才显示出高才勇哲。
什麼是宗教?一聽到這個名詞,宗教是迷信!宗教怎麼是迷信? 迷信怎麼可能出現太平盛世?在中國幾乎每個朝代都有盛世出現,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幸福,國家富強,人民安樂。
老师教我「看破、放下」, 什么叫看破?把事实真相看明白了叫看破。
放不下起心动念,放不下分别执着,这是从总的来说, 从事上来说,没有把贪瞋痴慢疑、七情五欲放下。
我学佛没有求长寿, 一生全心全力走的是「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的道路。
真正是代代不衰的,释迦牟尼佛代代不衰, 到现在你看看全世界还有多少人去拜他,根本没见过面,还要供他的像,天天给他顶礼膜拜,不衰!
有信,没有解行,这是迷信; 有信有解,没有行,变成世间的佛学,现在合在哲学里面,佛经哲学。
自己什麼心都不操,這樣一來,心就清淨、平等 章嘉大師教導我,「學佛的人,一生任何事情都交給佛菩薩、護法神去安排」
世間一切隨他去,自己將本分事情做好,就正確了; 連孔老夫子教學,也是這個宗旨—人能夠盡本分。
中国儒道接受了,提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就是从戒定慧来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