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吼♋骑士☜ 不打木头
发扬骑士精神,传播正能量。
关注数: 19 粉丝数: 175 发帖数: 1,425 关注贴吧数: 18
#技术贴#铃木UU125升级转向柱锥形压力轴承 先说一下前言:本人本不打算改升级锥形滚针轴承。无奈买回来的uu龙头偏左,让售后免费换了一个转向柱。拆转向柱时候,丢了几颗轴承柱子。后来配了两颗,但是好像大小不一样,装回去后,转向时候类似于棘轮扳手的哒哒声,骑着特别不舒服。无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滚针轴承。某宝买的nsk。 再说这个滚针轴承,,有铁姆肯的,有nsk的,还有国产哈尔滨的。这个型号都是非标的,但是好在转向柱的轴承,不是特别吃力,不像汽车轮子上的轴承。所以只要质量相对ok,就成。哈哈。 言归正传。买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上下两个轴承的规格。买回来才知道,下轴承是34/52型号,上轴承是27/45型号。网对上轴承言论不一,有说用27/47的,我这个卖家说27/45最匹配,间隙最小。不知道真假。还送了一个大铁垫,垫在上轴承上方。幸亏有这个铁垫,否则装上真的很有间隙。首先,拆掉前面的装饰面板,在手扣位置左右各两颗黑色十字螺丝拧下来后,前面的鼻子,从下沿抠,就能把前面的面板抠下来,但是如果之前没拆过,毕竟是第一次,建议温柔一些。如果是冬天,建议室内放一段时间,塑料有温度再拆,毕竟冬天低温,塑料比较脆,容易把卡扣拆断。 接下来是拆轮毂、减震上面的固定刹车油管的卡子,前刹车卡钳,哪些螺丝都在明面上,一看就会,我也确实没有π照片哈哈。 拆完轮子一些列,然后就是把车身前半部分用个架子或者矮凳子垫起来。 然后咱们看壳子里面。大灯下方那颗白色的圆圆的大内六角螺丝,这个是固定龙头和下方的方向柱的,背面对称位置有个大螺母,用内六角固定前面,后面用扳手拧下来。拔出来固定模块和这颗螺丝,然后把旁边的线束从卡扣里面松开,上方的龙头就可以拔出来了,但是里面涉及有油管和电线,只能把龙头耷拉在上面,切记不要过度弯折拉抻。 转个方向,大螺母下方的黑色凸起钢管,有个豁口,能看到里面方向柱的两颗锁紧超大螺母,用铁杵子和锤子松动一些,在上方就能用手拧下来了。 松下来锁紧螺母,转向柱从下方就能退下来了。 退下来转向柱,接下来,就是最重点的步骤了。 1.用一字螺丝刀,沿着转向柱的根部,将原有压力轴承的底座剔下来,要受力均匀,不断变换角度往下用螺丝刀和锤子剔,这个不难,也不费力,慢慢敲。2.用个加长的铁杵子,从车架转向柱的底口向上,先把最上面的原来的轴承底座,剔掉。这个很省力。 3.然后再在上面,用长铁杵子往下剔,把车架转向柱最下方的轴承底座剔掉,这个要多砸几锤子,但是也不是很费劲。 砸完后是这样的切记一定要把这个转向管里面的原来黏连的旧的轴承柱子和废油擦干净。 4.把转向柱下方的轴承外圈,镶在车架转向管的底口,一定要轻轻砸,砸均匀,砸进去。 5.装转向柱底座轴承。轴承大面朝下,套上后,用个扁铁,受力均匀的轻轻砸,使之完整落在底座上。6.摸润滑脂,俗称黄油。让车行给弄点好的,耐高温的润滑脂。多涂一点没关系。毕竟这玩意儿今后肯定不会再拆了。7.把转向柱从车架前底部,重新装回去。装上后,上方的锥形压力轴承也是涂满润滑脂,往上一扣,轴承大面朝上。8.把赠送的大铁垫片盖在轴承上方。切记,这个一定要盖,否则装上后,轴承有间隙。我已经尝试了。然后上方盖上原车的轴承防尘铁罩。 9.把转向柱的调整螺母,上紧,先进到最紧,然后再松半扣。然后把锁紧垫片和另一颗锁紧螺母上紧。 接下来,就是重复之前拆的步骤了,我就不过多阐述了,咋拆的咋装回去就ok了。 装完了我试了一下车,修理师傅先试的车,他说60迈撒把,都不抖,我没敢骑60撒把,我就骑40,撒开把,稳如老狗。压力轴承是牛。 本次升级,有一个最好的优点,就是原车的类似钢珠的压力轴承,过减速带时候,难免会晃动,只是咱们感觉不出来,会认为是车架软。升级压力轴承后,过减速梗,特别硬,感觉车架的刚性更好了,车架更稳了。这个绝对能感觉到。晚上回到家,给车又重新洗了一遍,刷去拆除时候车上的油渍。又买了一个专车专用的座套,套上去和原来没套的颜值一样一样的。一点不丑。 顺便让大家欣赏一下我的车,改了全包碳钢护杠,专用pc风挡玻璃。升级了飞利浦LED大灯及行车灯仪表灯。 满满的一天就,过的很充实呐。
关于铃木UU/UY更换车把平衡块车把堵的测评和建议 2022-05-04某宝不锈钢平衡块到货,自己更换。 更换原因:原车的平衡块尾部太尖了,难看,十分难看。振动啥的倒是没感觉不舒服。 之前在咱们论坛看过其他人的一些跟换建议,我也挑选了这款号称专属定做的不锈钢平衡块。今天换上后,给大家一些测评结果。这是原车拆下来的平衡块,重量上稍微轻了一点,最重要的是尾部太尖了,和车把一点也不协调。原车的车把拆下来平衡块,车把是平口的,这喜欢钻研的老铁们,可以研究一下安装其他款平衡块。原车平衡块的螺丝没有之前大家分享的那么难拧下来,只要十字螺丝刀足够大,就不会出现螺帽拧花的情况。普通小号螺丝刀确实很容易出现螺帽十字纹拧花情况,如果没有大号的螺丝刀,可以用之前大家的土方法,用水暖管钳子卡住,按松螺丝的方向轻轻带一下劲儿,也很容易拆下来。这款平衡块确实很重,单只比铃木原车一对的重量还重。不锈钢材质。这款平衡块确实有抑制振动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加重车把,抑制发动机传递到车把的振动振幅。这个平衡块装在小踏板上感觉有点太大了,装上后要比原车总宽度宽3-4公分,骑车扶把有一种李小龙拿双截棍的赶脚。要是能做短一些就好啦。人群穿梭买菜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刮到行人。换上这套平衡块,无法减少油门左右逛量和间隙,还是原来的效果。如果仅是嫌原车平衡块太尖,难看的车友,可以考虑裂行原车平衡块,也能装上,便宜,短。缺点是振动抑制没有这款不锈钢的平衡块效果好。 最后,铃木UU和UY保有量比较多,这个平衡块属实不便宜,而且还是抢手货,谨防停车后被别人拧走。 就写这么多吧,不喜勿喷。
我和UU的通勤生活(记录不断更新) 最终还是选择了它-铃木UU,陪伴我今后的通勤之路。坐标北京,因为没有在京小客车指标,只有辆河北车牌。为了上班通勤,2019年夏天,增驾C1D。2019年7月底,买了新大洲本田CBF150S,后因颜值掉价,给我哥骑了。2019岁末,喜提新大洲本田CBF190R,国四新款,车是真皮实好骑。骑了两年多,立下汗马功劳。最近因市区通勤较多,换挡太累,且上班拿头盔不方便,又不想加装尾箱影响颜值,最终2022年3月初,忍痛卖了。和心爱的190R最后的留念排队过户从此告别摩托激情,选择踏板,佛系驾车,踏实过日子。最重要的是下班可以带我家小可爱出去玩,乐趣多,小可爱在后面坐着不累。 在选UU前,也看了很多同级别踏板,我也是本田粉,第一个看的肯定是裂行,但是试骑了一圈,太战斗了,外观犀利,不太沉稳,可能操控会比同级别踏板要好,但是就算操控再好,咱毕竟是刚从190R街车退役,裂行操控也远不如街车,都打算买125踏板了,图的就是舒服,还要啥激情,想要激情我就不换踏板了,所以果断pass裂行。目前眼里只剩UU和uy,至于雅马哈豪爵,不在视线范围内。UU和uy二者如何选,之前也看过很多攻略,但是我感觉他们都没往根儿上扎,没说到点儿上,不能给我选择提供帮助,我凭个人实际选择思路,总结如下几点: 1.骑行姿势。uy坐姿直立,车把相比UU要低,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更战斗,操控更好吧,但是都骑个破踏板了,要啥操控,舒服就好呗。有几个骑125踏板的每天都必须压弯儿的?恐怕没有吧。UU腿部空间确实比uy舒服很多。我身高160,我都喜欢把腿伸直骑车。舒服,而且风也不会因为腿过于直立而吹到膝盖,膝盖低于挡风板,有车头帮着挡风。见过路上很多骑行uy,脚都是外八字踹在前斜坡上,因为总弯曲骑车,太累了。2.车架设计结构。卖车的说是UU和uy包括ue只是外壳不同,其他都完全相同,其实不然,UU转向柱要比uy更倾斜,细心的朋友们可以去实际感受一把,同样双脚沾地,原地坐在两车上,来回扭动车把,uy左右晃动车把时候,车底盘是有明显的上下起伏的。车把在最中间时候,比在左右两边时候,车底盘明显升高。我感觉这个违背设计思路,按理说,龙头在最中间直行时候,车把应该最稳,UU就符合这个原理,而uy却恰恰相反,也有可能是为了转向灵活吧,但是我不太喜欢这种逆天设计,感觉有隐患。 3.车辆颜值。第一眼,大家都会感觉uy颜值高,我也这么认为,但是如果要是仔细端详,uy多少带点俗里俗气的。 哪个更像电动车,这也不好说。其实我感觉仿uy的电动车更多一些,uy是躺着被拉进了俗圈儿,只是个人想法啊,不喜勿喷。 其实很多纠结这两款车的人,心里都倾向UU,因为UU才是真正踏板摩托车该有的样子,很多年前就深深的印在众人的印象里。只不过大家都非常在意他人的言论和审美,自己没有勇气接受UU,会被别人背后笑话“咋买个这么难看的踏板车”。 铃木UU的外观属于address车型款式,全球很多个国家都量产销售。虽然咱不崇洋媚外,但毕竟是岛国原汁原味的设计,每一个细节还是值得端详回味的。甭管返销日本的是不是和国内配置相同,最起码外观相同,说明外观还是被全球大部分人接受的。后尾灯,储物盒外观等等,都很和谐圆润。都说UU仪表头太丑,但是我感觉坐上去,让我有了手拿腾讯雷霆战机的赶脚。当然,也有人会联想到超市门口那句“爸爸的爸爸叫什么···”哈哈总之,我感觉这个车头不丑。4.车辆配置。uy2个大灯,UU一个。都是卤素灯,半斤八两,uy也没亮哪去,其实,说实话,都说UU灯太暗,对于老司机来说,完全够用了。 UU近光灯UU远光灯液晶仪表,用处不大。前储物箱,我相信多数人,平时就放个抹布,手套之类的,最多放瓶水,一般不会放手机,因为担心骑车过程中屏幕碰坏或者下车忘了拿。所以,要那么大的前储物盒干嘛,白白浪费腿部空间,储物盒大了反而显着蠢。最后说说usb充电口,我相信绝大多数上班通勤的,几乎不用usb充电口,除非是专业外卖闪送,况且据说uy的usb充电口要是专门充电,电流小,充电慢,不咋好用。 通过以上对比,最终,我选择了UU。 开始去车行订车,百年蓝和百年灰实在不入眼。看上了百年版的半热熔防滑胎,但就喜欢白色,而百年版有没有白色。实际白色版普通胎,对于老司机来说,完全够用了。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滑。白色车在订车时候,非常抢手,很多店都没有现车,说是等车不知道要等猴年马月。而且由于刚过完年,北京很多铃木店的车都是年前备货,出厂日期都是2021年底。最后找了半天,3月7号,在一个车行找到了一辆白色UU,万幸,还是2022年1月份出厂的车。裸车包牌九千五,送首保,砍不动价格。UU和uy在北京还是管控车型,第一次上保险费劲,picc让把车拖到营业厅门口拍照才给上保险。最后果断放弃自己上保险,在车行额外上了300块钱意外险,车行代办保险了。全车落地9800.车行负责验车,但是需要本人到车管所人脸识别上牌。 3月10号,检测场人脸识别,上牌,还用原来190车上的号牌,选择保留原号。取行驶证,大绿本,临牌。到车行提车。交车时候,里程表1.7KM。加第一箱油。 加完油先骑车到公司的店里转一圈,处理一下手头的业务。有可能没咋骑过踏板,刚刚从街车退役,感觉踏板真没有意思。太没有乐趣了,哈哈。 新提爱车,虽然没有找朋友温车,仪式感还是要有的哈,晚上骑着UU带我家小可爱下馆子撸俄罗斯大串儿,感谢我家小可爱对我换车的心灵上的支持,坐上新车,她也很开心,比平时开车带她出去玩还要开心。晚上回到家楼下,看到旁边一直停放的uy,来张合影。要不是这位街坊的uy,我还真想不起来换UU呢。夜幕中的UU夜里睡不着,闲来无事,记录这些。也把一些小小的选车经验分享给大家。先写这么多吧,随时更新记录。
盘点小排量摩托链条保养方法(实用) 经常在网上或自媒体视频看到摩友分享跨骑摩托车链条的保养方法。今天,本人根据网络所学+亲手实践,给大家总结几条最实用,最简单的摩托链条保养方法。我主要分享小排量民用摩托的链条保养办法,赛道摩托比较专业,也没有过多接触,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方法。简单阐述,想到哪说到哪,只说干货,不掰开揉碎,图片都是网上找的,仅用于图文表达。 保养总则:适当保养,链条三件套属于消耗品,不过度保养,不过度消耗精力。 一.常见链条种类。传统链条是小排摩托使用的最常见的链条。还有性能相对优越的油封链条。先说油封链条。优点:相对普通链条来说,静音效果略好,不易拉长,减少调节次数。 缺点:同样需要清洗及链条油保养,清洗保养工序依然很复杂。适合对机车品质及驾乘体验较高的骑士使用。1. 注:a油封链条上油前一定要做好清洗工作。b使用专业的链条油或链条蜡保养,切莫涂抹机油或黄油。否则会造成油封橡胶圈腐蚀老化。c有些车型即使新车,仅更换油封链条,也不能达到理想的静音效果。所以,为了完美匹建议同时更换和油封链条匹配的三件套。d相对普通链条,油封链条阻力稍大,可能会有一点点影响摩托动力及油耗。但是影响不是很大。再说传统链条。1. 优点:价格低廉,运转阻力小。缺点:易拉长,噪音相对较大。 其实大家都认为原厂普通链条不结实,噪音大,需要经常调紧链条。这种观点有点片面了。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原厂普通链条。 1. 新车原厂链条同样需要磨合。a磨合的方法就是勤打油;b不急加速减速,发动机转速猛然提高或降低,会直接导致部分链条节拉抻,直接表现就是链条半圈松,半圈紧;c新车磨合期按出厂链条松紧度骑行即可,无需紧链条。磨合期本来就骑不快,链条松一些更好,过紧的链条在过深坑或载人时候,由于后平叉上下浮动,造成链条二次拉伤;c新链条由于钢才特性,在磨合期间不止会拉长,同样也会收缩,没有收缩空间,同样会造成二次拉伤。1. 普通链条,其实保养很简单。并不像大家说的,容易进沙粒影响寿命,链条本身就是消耗品,再精细的保养,同样存在磨损。只要润滑度够了就成,只要在链条上油前,用抹布擦一遍,打上油,正常骑行完全没问题,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链条打油推荐共3种:a车衣油,就是家用缝纫机油。优点:渗透效果好,相对不会粘灰。缺点:300公里上一次油,或洗车后上油,比较麻烦;b发动机油:润滑效果较好。缺点:容易粘灰。500公里上一次油;c变速箱齿轮油,优点:粘度在这3种种,属于最高粘度,附着力较强。渗透力也可以,1000公里上一次油没有问题。 1. 由于大小链轮旋转产生离心力,使得链条润滑油很快就被甩下去,增强附着力是关键。所以推荐大家使用变速箱齿轮油,上油周期长,防水,润滑效果也可以,实践证明,链条上的齿轮油真不太粘灰,每次打油前,用抹布擦一圈,特别干净,也不容易甩的车架轮毂到处都是,特别省事。论坛很多人都在用这个方法。传统链条声音大,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三: a新链条未充分磨合,经常急加速,造成链条拉伤,半圈松,半圈紧。在运转时候会产生异响;b后链轮椭圆或链轮不在中心点上,造成链条运行时松时紧,上下摆动,产生异响;c后轮不在水平线上,不要只看后轴左右拉码的刻度,调整前后轮平行在一条线上的最佳检测方法是,支起大梯,爬在地上,按光延直线传播原理,从前轮前方用眼睛往后面穿,看看前后轮是否平行。后轮如果装歪了,链条受力偏左或偏右,都会造成异响。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先写这么多,随时更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喜勿喷。
本田190如何选机油(机油知识分享) 经常在论坛里看到很多190车友不会选机油。每次我都要在大家发的贴子上面给大家逐一回复注意事项。今天有空,给大家写一篇关于190摩托如何选机油的帖子,算是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吧,不喜勿喷。 先声明一下,我不是做推广的,也是一个普通上班的。研究了五年半快六年的德系发动机,现在研究日系,纯属爱好,技术宅男。本人名下有本田150,本田190两个摩托车,都是国四的。 我发帖子有时间会更新,要是犯懒,可能更新也比较慢。我只研究民用小排摩托,公升级大排,高端摩托,我也没研究过。 言归正传,我直接列条条框框,想到啥就讲啥。 一。摩托机油选择,W后面的标号很重要。常用就是30/40/50,其中40最常用。30粘度本田用的比较多。50粘度是给十万八万公里以上的摩托准备的。出厂要求什么粘度,新车就加什么粘度,至于机油等级,随车主心情,但粘度一定不要错。很多车主说本田小排出厂要求10w-30标号,但加到发动机里面,发动机特别震,换成40的就不会震。如果你是新车,请一定按厂家要求标号换油。厂家有工程师,他们会按发动机零件的精密度考虑机油标号,190精密度也算较高的了,所以用稀一点的30粘度机油完全没问题。高温也不会增大磨损。有的车行推荐冬天30.夏天换季用40的,完全没必要。上了大几万公里,发动机磨损后,精密度降低后再考虑40机油吧。很多190朋友会选*爽,*特等等,有消费能力没问题,但一定要选对标号,要是短时间买不到10w30机油,用10w40机油临时代替一下可以,但也就偶尔,因为如果长期用个一两万公里40粘度,发动机中齿轮就会因为机油粘度高,导致缝隙机油渗透润滑效果变差,零件已经形成磨损,这时候再换回30粘度,只能造成异响更严重,抖动加大,也就是说长期用40粘度,再想换回30粘度,效果会更差,甚至机油消耗量大。所以190新车,一定按要求,换10w-30机油。 二。机油材质选择,矿物油,半合成,全合成。其实按机器设计原理,单缸小排风冷,用矿物油最好。190不算高转机器,突出的是低扭。如果190的用途是骑帅不骑快的城市通勤代步,用矿物质油是最佳选择,省油,提速快,2000公里换一次油挺好。如果平时压弯比较多,跑急速情况下,还是建议用全合成机油。高转速情况下散热和润滑效果要好一些,但低速时候顿挫和震感就要稍微明显一些了。 三。190能否用汽车机油。我只说我个人实践和看法。摩托机油界的JASO MA标准是日本1999年制定,2001年出的第一款带有JASO MA认证的机油,在这之前,摩托车都是用汽车机油。而且这套标准是针对赛道大排摩托车离合片打滑问题制定的。190发动机属于最经典的发动机,已经是很多年前的技术,相当成熟。而且190属于民用小排,本人亲测,同样也见过190其他车主发帖,用汽车的5w30,10w30机油完全没问题。而且顺滑程度甚至要比摩托机油还要好,根本不存在离合器打滑现象。换挡也特别清晰。不过汽车机油成本也不便宜。一般有汽车的190车友,如果汽车也是30粘度的,可以尝试一下。反正我的车用着确实没问题,还挺好用。 四。换机油加多少,1L机油完全够用,放废机油时候,机油放干净后,摩托略向挡杆一侧倾斜,还可以放出来一些残留的机油。1L的小桶机油加进去剩五分之一时候,拧好机油尺,着车简单骑两圈,然后观察机油尺,把油填到机油尺中线即可,注意,机油尺是不拧花口,直接插到发动机里测量的数据。 五。机油推荐,原厂10w-30白桶矿物质,黑桶全合成,嘉实多超级奔程10w-30,最好不要用爱的王子,黄桶的,那个震动有点太大了。 快下班了,就先写这么多。有时间再更新。不喜勿喷。
合资企业民用摩托车联合标与独立标产品的区别看到很多朋友一直关 合资企业民用摩托车联合标与独立标产品的区别 看到很多朋友一直关注摩托车联合标与独立标区别,我今天就借助平台,给大家说一下摩托车品牌的联合标与独立标的产品到底有哪些区别。 1.独立标产品是指摩托车原始品牌公司授权生产厂进行制造,被授权厂代加工的产品。产品运营主体归摩托车原始品牌所有,由摩托车原始品牌为产品负责。 2.摩托车的代工企业仅代加工一款产品利润空间较小,为了获取更大利润,便借助平台,生产属于自己品牌的摩托车。 3.企业自己设计制造的摩托车,起个自己独立的名字,用户又不买账,而企业所代加工的摩托车品牌已经创出口碑,不如借助摩托车的核心技术--发动机,去命名产品,这样用户会更能接受。 4.于是便有了联合标的产品: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豪爵铃木,轻骑铃木(济南铃木),建设雅马哈等。 5.细心的用户观察会发现,摩托车原始品牌的一款独立标的产品上市后,必然会引起代加工企业若干款联合标的产品同时在店销售。 6.用户的摩托车上是独立标,品控由独立标品牌公司控制,发生售后及售后反馈的信息最终归属到独立标的品牌,并加以改进。 7.用户摩托车上标的是联合标,品控由代工企业控制,发生售后机售后反馈的信息最终归属到代工企业,不属于独立标的管辖范围内,因为独立标没有授权联合厂家代工生产该款车,出了问题独立标的公司也不承担这款车的售后责任。 8.用户买车时候,直接和销售确认一下独立标的车型和联合标的车型质保年限及质保公里数,基本也可印证两种标是有区别的。 9.独立标和联合标的区分出现在近些年,因为不断引起用户的关注,所以联合标厂家开始措辞二者的区别。 10.如果把事实讲出来,肯定用户不买账,最后只能以“总部对新设计的联合标车型审核比独立标车型审核快,投产快”“总部不收取联合标车型的品牌使用费”等话术来向用户解释。实际独立标品牌根本不承担联合标产品的任何责任,也不参与联合标产品的品质控制。 事儿是这么个事儿,问题不大。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无论独立标还是联合标,一条生产线下来的产品,区别也就在于表面装饰件的做工,一些消耗部件的采购厂家不同等。不过为了降低备件的库存成本,像发动机,大架,减震系统等这些主要部件的结构还是共同采购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