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得自由 正心得自由
关注数: 38 粉丝数: 65 发帖数: 2,422 关注贴吧数: 28
漫画家蔡志忠分享教育观 “望子成龙”是助孩子圆梦 来自央视 本周六晚,漫画家蔡志忠将做客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四岁半决定画一辈子画,九岁立志成为职业漫画家,十五岁梦想成真,蔡志忠说:“我们应该先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事物,全力以赴。其他相关的,会水到渠成。”然而,当青年代表质疑他对女儿采取的“放养式教育”时,他说:“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是去要求他,而是去完成他的梦想。” 放养不是放纵 帮助女儿完成她的梦想 很多中国父母认为孩子是自身的面子,所以孩子是不是考上北大、清华很重要。孩子是不是听话,是不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去实现父母没有实现的那个梦想很重要。一个调查显示,近七成家长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们不得不按照父母的意愿而活,实现着他们寄予的期望,最后失去了真实的自己。 演讲中,蔡志忠表示自己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漫画家,最需要感谢的就是父母没有“望子成龙”,而是让他选择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因为父亲没有让我去读数学补习班,没有让我去读英文班,让我可以选择自己画漫画。”所以,蔡志忠也对女儿采取“放养”的教育方式——女儿数学考0分,请她吃牛排;十几岁时女儿提出要一个人进行环球旅行,自己是最坚定的支持者。蔡志忠认为,父母应该热爱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的兴趣,他说:“每个小孩都是箭,父母是弓,弓的责任就是帮助箭去箭要射的地方。所以,我从小就告诉她,你无论做了什么事要我处理,请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一定是全球70亿人中最乐意帮助你的人。” 努力不一定会有成就 找对方法最重要 我们所认识的蔡志忠先生穿着非常朴素,没有手表,也没有手机,现场有青年代表问道:“您就真的不在意这些吗?”蔡志忠淡然地说:“我自己是从小就知道,有一个很大的焦点,除此之外其他我全都忽略。你有自信于此,其他的你全都可以不在乎。所以当你在做最喜欢的事,连吃什么都不在意了,怎么会在意外形呢?” 同时,蔡志忠先生也告诉青年人努力要有方法,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宝典”,他说:“我们从小都听老师父母说‘努力就有成就’,这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因为没有人开始不努力的,后来为什么不继续努力呢?因为没有成果。其实每个学习都有一个难点,要找对方法,所有事情都先运筹帷幄。” 12月12日(周六)晚十点半档 CCTV-1《开讲啦》蔡志忠——做自己才快乐
第二十五届书博会:蔡志忠先生“晋行时” 中国网 山西 以“文华三晋·书香九州”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于9月25日在山西太原举行。 23日上午,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将做客商务印书馆山西大学阅读体验店,举办蔡志忠先生“晋行时”系列活动,与众多媒体面对面交流,畅谈生活、艺术、佛学等话题。 蔡志忠,生于1948年,台湾彰化人,著名漫画家。15岁起便开始成为职业漫画家,1971年底进入光启社任美术设计,并自学卡通绘制技术。1976年成立龙卡通公司,拍摄了《老夫子》、《乌龙院》等长篇动画电影,曾获1981年金马奖最佳卡通片奖。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已有《庄子说》、《老子说》、《列子说》、《大醉侠》、《光头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了3000万册。1985年获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12月8日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 哲学与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 据悉,本次画展共展出60幅作品,25日上午10点,蔡志忠会相约山大学子畅谈“创意青春”,开展一场充满思想碰撞的活动。下午2:30商务印书馆山西大学阅读体验店将举办蔡志忠先生“诸佛菩萨”水墨画展开幕式,届时蔡志忠专项公益基金会也将成立,让慈悲之光在此点燃。会后还将举办蔡志忠先生个人作品签售会,让读者有与蔡先生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记者 赵立亭)
施世骠记事 施世骠记事 【生卒】:1669—1721 【介绍】:清汉军镶黄旗人。施琅子。康熙二十二年,从琅下台湾,委署守备。历济南城守参将、定海总兵、广东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六十年,率兵参与镇压台湾朱一贵部,以疾卒于军,赠太子太保,谥勇果。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二》: 施世骠,字文南,汉军旗人。官至福建水师提督。赠太子少保,谥勇果。 五言律诗沧墅晚眺(清•施世骠)押麻韵 薄暮登楼眠,山前落日斜。晴云低海角,孤屿迥天涯。 隐隐灵鼍鼓,迢迢逐浪槎。牧人歌犊背,凄切入秋笳。 “洛迦幽胜迥浮埃,公暇探奇鼓棹来。万国风行鲸浪息,千岩云敛宝幢开。劳生迹愧旃檀地,人世心澄般若台。最喜磐陀梯绝顶,沧波东去望蓬莱。”——清·施世骠《游洛伽山》 施世骠(1667~1721)字文秉,一字怡园,福建晋江府人,行伍出身,靖海侯 (施琅) 六子,1668年随父隶属汉军镶黄旗。1683年委署守备,与其父攻台,事平叙功加左都督衔。1691年授山东济南城守营参将,1698年迁山东临清副将。1701年擢升浙江定海镇总兵。1708年升广东陆路提督。1712年调福建水师提督。1716年奏准台闽水师个别洋巡,否决福建巡抚陈璸所提台闽二地交旗洋巡。此例遂沿为定制到清末。1721年5月12日台湾凤山县民朱一贵举事,世骠闻讯自厦门抵澎湖,等候南澳镇总兵蓝廷珍的援军。7月9日入安平筹画收复府治事宜,并决定 以合围的方式进剿。7月15日与蓝廷珍会师台湾府。事平,从优叙功。10月3日台郡突遭暴雨袭击,世骠终夜露立,遂病。卒於军中,得年54岁。赠太子少保,赐諡「勇果」。【许毓良撰】〔➾李桓,《国朝耆献类徵》,1967〕〔→蓝廷珍〕 施世榜(1671~1743)字文标,号澹亭,彰化鹿港人。父施秉,(襄助施琅攻打澎湖)台湾郑氏政权有功,授左都督,诰封明威将军;继则从事垦殖,成为半线(今彰化县)地区之垦首,兼营糖业,累聚资产。世 榜为长子,性嗜古,善楷书,1697年为凤山县拔贡生。
《施公案》江苏热播 乔红阴差阳错陷奇冤 由著名演员乔红加盟主演的古装电视探索剧《施公案》已于日前在江苏综艺频道完美收官。该剧在江苏地面收视率不俗,在演员范明饰演的施仕伦带领下以轻松诙谐的风格将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案件揭晓,乔红在剧中阳差阳错陷入一场奇冤。 《施公案》是由多个单元故事组成,讲述施琅才子施仕纶知人善任、不畏权势,带领手下和他结交的有识之士为民除害的故事。该剧由余丁、杨小波执导,范明、姚笛、乔红、甘婷婷等实力演员加盟。乔红所主演的《龙凤错》单元作为压轴戏码为观众揭开重重谜团。乔红在剧中饰演福晋,所生的女儿被奶妈拿自己儿子调包,亲生女儿成了身边的丫鬟,奶妈的儿子则成为养尊处优的郡王,成年后的儿女抛开身份地位互相爱慕,假王爷爱上真格格,一次阴差阳错的决定,造成日后各种剪不断理还乱,并最终离奇陷入一场命案,乔红协助范明巧妙的将这起冤案真相大白。虽说塑造了众多母亲角色,乔红仍感叹:此次《施公案》这个母亲,是她演的最纠结最能刺痛内心的。一边是自己亲生的,一边是养大的孩子,在自己身边却混淆若干年。当真相大白之时,却要面临着失去这二个孩子的可能。作为母亲,乔红拼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孩子,这种投入和力量,传递给观众母爱的伟大。 签约兰智盟经纪公司的实力演员乔红,近年来可谓佳作不断,在电视剧《钱多多嫁人记》《小夫妻时代》中成功塑造女强人形象,获得良好口碑。日前与陈思成、李彩桦合作的《宝贝计划》也已杀青,另一部反映当下热门话题的电视剧《隐婚日记》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预计很快将于观众见面。
听,三个加起来150岁的人侃漫画 “我用我的右手画出了5000万——这是漫画的力量,而用我的左手却可以创造到2亿元——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力量。”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如是说。这位动漫节的常客这次还带来两位贵宾——《老夫子》的作者王泽,以及《乌龙院》的作者敖幼祥……昨天上午,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高峰论坛“大师班——漫画大师三人行”上,这三个画龄加起来超过100岁,年纪加起来超过150岁的老男人一说起漫画,那个劲头啊,相当 年轻啊!谈漫画——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蔡志忠大师算是杭州的老相识了,自从把工作室搬到杭州后,他说这辈子就不打算离开了。谈到漫画,“我3岁半开始思考,到了4岁半我发现我的专长跟喜好就是画画,于是,我决定只要不饿死,就要画上一辈子。到现在,我依然如此,如果哪一天我不能画画了,那我就死了算了。”蔡志忠说,自从他来到杭州后,就把自己所有的钱都转来杭州,不打算离开了。 现在旅居台湾的王泽大师,从他父亲王家禧处继承到的不仅是王泽的这个名字,更是《老夫子》这个畅销数十年的漫画。他更是把这个漫画做成了一个产业,一个除了上千万册平面书刊,还被拍成电影、卡通、动画等共11部的巨大文化产业。 “我不想像我父亲一样,每天起床后洗漱完毕,就趿了双拖鞋开始画漫画。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小团队,三四个人把创意写下来,画出来。我的老夫子要画出自己的故事,他是有时代特征的,这样才能让公众产生巨大的,很长时间的兴趣,如同米老鼠、唐老鸭一样。”王泽说,他最开心的就是能给读者单纯的,几秒钟的愉快。 谈日本——学习他们题材广、引导快 谈漫画,自然绕不过我们的近邻日本,在那个地铁上10个人有八个人在看书,其中四个人在看漫画的国度,在一期漫画杂志能够发行到数百万册的国度,着实很让所有的漫画人羡慕。蔡志忠大师坦言,他年轻时的梦想,就是自己的漫画能够在日本发行。对于我们现如今的漫画人,又能从日本学到什么呢? 刚刚创作完4868页《乌龙院长篇》的敖幼祥非常理性地分析日本漫画,“日本的漫画除了题材非常广泛外,产业人才也很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说实话不是一两天就能冒出来的。现在中国也在走这条路,我想劝告现在的年轻人,打好基础真的很重要。” 蔡志忠大师则认为日本漫画的运作模式值得我们现在的漫画人学习,“虽然日本漫画走的也是连载到单行本的路数,但是他们出版社、杂志编辑对于漫画家的引导很大。编辑会根据读者的反馈,提示作者对漫画剧情进行调整。目前我们国内就是让漫画家我行我素,出版社不做任何主导。这点是需要学习的。”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记者 张磊 编辑:林尧
三联生活周刊:腾讯游戏“泛娱乐”文化生产 著名漫画家、腾讯泛娱乐首席动漫顾问蔡志忠 三联生活周刊:手机和iPad这样的终端,是不是非常适合看漫画呢?   蔡志忠:对。我们有幸活在这个时代,图像是生命的本原,今天的小孩都是看图像长大的,图像本身比较形象,为什么很多漫画家的书可以卖四五十个国家的版本,因为图像更容易被接受。漫画书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文字要少,有的少到零;第二,故事进展要快,一页一个故事。   用iPad看漫画,每页漫画可以放大或缩小,但是点到下一页的时候反应时间大概在1.5秒,速度慢的2~2.5秒,这个速度对于大家阅读习惯来讲还是不够快。这就需要技术团队去优化,如何让读者的体验能够像快速翻书的感觉一样。漫画家生产内容,但我们需要腾讯这样的平台和技术去完善用户体验,更方便的检索,更方便的阅读。   三联生活周刊:你画“诸子百家”的时候是用笔吗?   蔡志忠:用细签字笔。现在一直用笔。我用动画片的方法画漫画,电视台也不会为了每一个镜头都去搭景,都是每一个局部的景摆一摆,同样我画画也是这样,重点是内容,都是组合的,跟动画的结构是一样的。   三联生活周刊:新技术给漫画创作带来什么改变呢?   蔡志忠:现在有一个概念叫“艺术数字化”,数字和艺术是不同的,艺术数字化就是把传统书变成数字,在数字的平台上看。我已经开始在做手机漫画书,画了6万多幅,现在数字时代有什么技巧,我们就利用这个技巧去出一本书。以前要出一本书是很慎重的事,一个学者一辈子可能就出一本书,套用罗素说的,一本书的厚度越厚罪恶越大。未来的书,可能意义就不同了,什么手段都有,有音乐,有动画,可能也有彩色。我也注意到,移动终端的四格漫画,很多人等车、等朋友、开会间隙的时候都在看漫画,如何优化这些屏幕上的阅读体验,漫画家也需要得到读者的反馈。我现在做数字漫画书,每一本不超过2000个字,我想做西洋美术史系列和音乐史系列,很简短的介绍,读者先通过漫画书去了解一下,如果感兴趣,他们会找更专门的著作去看。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你的漫画创作有什么是不变的?   蔡志忠:漫画的形象都是一直贯彻到底,重复不变,不能乱跑。我所有出版的书都是一大系列的,都是一套一套的。“诸子百家”或者《封神榜》、《西游记》、《白蛇传》这样的章回小说。漫画家要有统一的风格,但要尝试不同的技术手段。 来源:17173新闻中心
小邓丽君来台 先问念你哪里买 (中央社记者黄慧敏台北25日电)有「小邓丽君」之称的大陆歌手王静今天来台为预定9月在台演出的「爱上邓丽君」音乐剧宣传,她一下机的第一句话就是「哪里可以买到『念你』?很多朋友请我帮忙买回去耶」! 台湾歌手刘子千的「念你」现象持续发酵,连来台宣传「爱上邓丽君」音乐剧的王静,才踏上台湾土地,劈头就问哪里买得到「念你」CD,随口还唱起来。只是有昆曲和豫剧6年底子的王静,唱起「念你」,反而像是古代诗人吟唱,让接机的台湾工作人员直笑说:「够了!别再唱了。」 由邓丽君文教基金会筹备,美国百老汇、北京东方松雷集团合作的「爱上邓丽君」音乐剧「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9月将在台湾演出。本剧由中国舞台剧大腕李盾监制,费时3年、耗资新台币1亿5000万元打造,全剧贯穿近30首邓丽君经典歌曲,要将邓丽君的音乐、精彩人生分享给爱她的歌迷。 王静是中国大陆唯一受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肯定诠释邓丽君最传神的艺人。得知演出票券几乎全数售完,王静很兴奋地说,「能到邓丽君成长的地方演出,是我的梦想,也希望自己不会让大家失望。」 王静是第1次到台湾,除了宣传9月演出的「爱上邓丽君」,她透露自己的幸运数字也是「8」的巧合故事。熟悉邓丽君的人都知道,8这个数字与邓丽君有不解之缘,除了她香港的住家选在8楼,车牌号码是1588之外,邓丽君文教基金会2010年8月搬迁的新办公室,竟也座落在信义区某商业大楼8楼的808室。 王静听到惊呼,自己很多的密码设定也是「8」,却被同团的演员戏称「你只是想『发』啦!」
港台动漫名流才子纷纷“入赘”杭州             杭州正在成为动漫人才聚集的风水宝地,继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仙风道骨的蔡志忠文化名人入驻杭州之后,著名漫画家、“香港漫画教父”黄玉郎也在杭州西溪洪园着手布局新工作室,同时他还决定将其大陆地区动漫业务总部设在杭州。      自2006年来杭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黄玉郎就与杭州结下不解之缘,连续到杭州参加动漫活动,让他领略了杭州动漫行业的前景。黄玉郎表示,杭州在用力推动动漫行业的发展,对动漫人来说机会太难得。大陆的动漫产业有政府从上至下的全力推动,让他很向往。并说以后工作重心将会在内地,一年将有半年时间停驻杭州。      事实上,早在2009年年底,黄玉郎已经在杭州收徒。而现在,黄玉郎又准备在杭州开办动漫精英培训中心,并将亲自授课,培养一大批漫画青年才俊。他要将中国的动画事业,推向全世界。为此,他已经在余杭区五常街租下约1000平方的写字楼用作办公培训场地。      偏爱画武侠、画风阳刚的黄玉郎,向往江南的秀美山水,愿追溯至南宋当年洪园盛世,以此触发灵感创作的漫画。而以杭州为素材的动画片早已在他心中有线成竹在胸。      国际功夫电影巨星成龙认为,黄玉郎等港台才子将丰富的建业理念及管理经验嫁接至杭州后,将会令大陆动漫产业生辉。同时他们还会把优秀的内地动漫作品推介给港台,将动漫、娱乐和多种创意事业相结合,搭建港台与杭州的沟通平台,资源共享定会推动中国动漫产业长足发展。                                          来源: 人民网-动漫频道         
蔡志忠:中国动漫要有世界性题材 学习日本是捷径 蔡老师道禅赠铁丝 中国新闻网 (记者 夏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台湾动漫大师蔡志忠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来到杭州,有一个使命感,就是要拍出一个很成功的动漫电影,走向国际。      “我要帮助中国的动漫推向全世界。”在蔡志忠看来,动漫作品要成功走向世界的关键就是要选择世界性的题材。“以我将和少林寺合拍的《禅舞少林》为例,就很好地契合了中国动漫要保持中国元素及世界性题材这两个要素。“禅、功夫、少林寺这些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都是世界性的题材,我相信这部动漫会很受欢迎。”      据蔡志忠介绍,不同于中国,动漫在邻国日本是一个产业,并且采取的是企业化的经营模式。“我建议请全球最大的漫画出版集团日本集英社退休的编辑过来当顾问,这样是最快的方法,中国要学习他们,如何把动漫卖到全世界。”      “中国的漫画家很多,但真正能光靠漫画维持生计的只是少数,成功率在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在蔡志忠看来,中国动漫要进行产业化发展,并有自己的盈利模式。      然而,蔡志忠也指出,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仍将是中国漫画家最主要的战场。“我画庄子,就先通过了解他,再让自己变成庄子,方才执笔创作,”他说,身为中国漫画家,要站在读者的立场去选择题材,此外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累并沉淀,再通过自己的体悟,画出读者想要看的东西。      回顾蔡志忠以往的作品,很大部分都能对人生产生很大的启迪。据悉,他的佛经系列一共有十八本,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接下来还会有禅宗系列面世。“我的微积分很好,如果我还在的话,还要画数学系列。”      “我生于台湾,但会老死于杭州,”蔡志忠笑着告诉记者,要将后半身托付给杭州。
反季节思想者                               刘梦涛摄影    反季节思想者蔡志忠坚信,物理新发现的关键,不在于思考者的年纪,而在于他的想象力。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大多在诟病“反季节××”违反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比如,反季节蔬菜,从异地种植到利用大棚科技,到被质疑使用了“促熟剂”造成污染。由此人们更联想到“反季节儿童”,郑渊洁曾在其博客里说过,反季节蔬菜尽管外表鲜亮但味同嚼蜡,反季节儿童该玩的时候没时间玩,不过是揠苗助长。      然而,最近我却发现了一位反季节思想者:一个台湾的漫画家,已年逾六旬,历经10年闭关研究宇宙物理,而今竟推出了图文并茂的皇皇大作《东方宇宙四部曲》:《东方宇宙》、《时间之歌》、《物理天问》、《宇宙公式》(商务印书馆出版)。      是的,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志忠先生。      为何称他是反季节思想者?如果不是按反季节的思维考量,按照五六十岁的老人“生物钟”,老年人理应做老年之事,打打太极拳,养花种草,颐养天年……他的朋友就曾质疑他:“依物理史过去的例子,物理、数学的重大发现都是由年轻的天才物理学家所创见出来的。你50岁才开始研究物理,会不会嫌晚了一点?”      如果不是按反季节的思维考量,一个年逾知天命的门外汉怎么可能去研究学习宇宙物理?一位漫画家全然不顾“隔行如隔山”的“铁律”,竟与物理宇宙打了10年交道,这岂不是匪夷所思?      但是,反季节思想者蔡志忠,10年来自学物理与涉猎科学史所做的笔记有好几书柜,写下了超过1400万字的研究心得……他虽不是物理专业出身,却用艺术家无边的想象力,捕捉和创造着神秘的未知和已知的美,享受着物理带给他的无限乐趣,他以漫画的方式对西方物理进行了新的诠释。      对于朋友的困惑,他不急不恼地答道:“依人类文明史的例子,真正的智者通常年纪都很大。例如:古希腊的泰勒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东方的情况也是如此:印度的佛陀,中国的伊尹、姜尚、老子、孔子、孙子、孙膑、孔明、张载。他们都是到了年纪很大以后,才成为智者的。”      而台湾大学数学教授蔡聪明则更客观地看待这个自学成才的研究物理学的漫画家,他说,自学成才的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就曾经是一个印刷厂的学徒啊!艺术与科学同源,都是创造想象力的实现,只是表现的工具和方式不同。艺术的狂想要受美的制约,数学的想象最终要通过逻辑的检验,而大自然是物理理论成立与否的最终裁判。      蔡志忠的故事,很让人感慨。究竟怎么看待反季节思维?个人以为,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逆向思维。今天,反季节旅游、反季节栽培、反季节果蔬、反季节花卉、反季节混搭服装……早已为人们接受,也颇得年轻人的青睐。因为反季节思维,不仅商家在销售中赚取商机,消费者也在别开生面的逆向思维中受益。      那么,反季节种植一定会造成植物的“生物钟”紊乱吗?反季节思想者是不是违反了人类思想成长的自然规律?      反季节思想者蔡志忠告诉我们,反其道而行的真谛在于:正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不同的观察事物的角度,让我们得以与众不同!如果我们以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便有机会发现一条从来不曾有人走过的道路,从中看到与众不同的情境。      噢,原来,大自然的规律并非只有一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认识自然规律的能力更是可以提高的,以不同的角度观察,不同的方式思考,你就会发现你未曾发现的一个新的规律。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虽不可能穷尽,但我们可以不断地接近它、揭示它。      毋庸讳言,无论是蔡志忠试图改写牛顿力学方程式的成果,还是推翻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努力,对于《东方宇宙四部曲》,也许有人会疑惑,也许有人会反对……以个人的学识无从评价漫画家的物理学发现,但是,他的东方式物理思考却在我面前推开了一扇扇窗子。      他说:“物理无所不在,我们自己就是物质,我们掉了一根笔或开车都是物理,外面风在吹、草在抖,都是物理。物理是随时可得的,而且地球是宇宙中最好的物理观测场所,所以我把所有问题看得非常简单,实际上也是非常简单。”      他说:“求知是人类永远的渴望!‘未知’对我有一股神秘的强烈吸引力!从小我便喜欢站在过去和未来的刹那,踩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那条线……而跨过未知变成已知的喜悦,是其他人生至乐难以相比的。”      是的,正是他可贵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在人生旅途上撷取奇遇的真实故事,使我们体会到“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相同的自我和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正是他与众不同的逆向思维,给了我们每个普通人重新发现自己的勇气和动力;正是他试图重新揭开宇宙奥秘的精神,让我们领略了反季节思想者思想创新的独特魅力。                                             来自:中国青年报
蔡志忠传奇 实力打败学历(上) 采访撰述/郑秋霜了解自己的长处与限制后,还必须建立明确目标,且分分秒秒朝着目标前进。只可惜,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装睡」,什么都没做,妄想 好事自动发生…「什么样的人叫不醒?」台风天的午后造访漫画家蔡志忠,一见面,他就问了我这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谜底揭晓,他以一贯的轻声说:「装睡的人,叫不醒!」而装睡的人,指的是什么事都不做,只会妄想好事自动发生的人,通常是失败者的同义词。看似「出世」却隐于市的蔡志忠,的确有资格给这个答案。因为,很少人像他活得这般「清醒」且早慧。1948年生于彰化的蔡志忠,四岁半就知道自己以后要靠画图为生,九岁立志成为漫画家,国中没毕业就在台北找到画漫画的工作;从此一个人只身北上闯荡,15岁成为职业漫画家,出版第一本漫画,至今已画出300本作品,在全球市场卖出4,000万册,号称全国身价最高的漫画家,一个人的产值,抵得过一家公司。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这位国中肄业的「资深」中辍生,却以漫画实力及自学狂热,画出了《庄子说》、《老子说》等一系列畅销古籍漫画,其中1986年出版的《自然的箫声—庄子说》,蝉连金石堂书店文学类畅销排行榜榜首整整十个月。他也曾创立卡通公司,拍摄「老夫子」、「乌龙院」等电影,还获颁金马奖。1985年更当选十大杰出青年。问蔡志忠一生中最难忘的失败经验,他想了很久,蹦出一个「在温哥华路考,失败」的近乎无厘头答案。令人更加好奇,在一个重视文凭与人脉的现代社会,究竟他迎向成功、避免失败的秘诀是什么?蔡志忠强调,一个人要不失败,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愈早知道「我是谁」,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愈可能远离失败。因为「把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到最极致,就会很成功、很有名、 很有钱。成功,只是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了解自己的长处与限制后,蔡志忠指出,还必须立订明确目标,并且分分秒秒都朝着目标逼近。只可惜,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装睡」,也就是什么都没有做,却一直妄想好事会自动发生。「如果你不想失败,一定要从装睡中醒来,一定要做好所有准备,并付诸行动!」蔡志忠一直很知道「我是谁」。小时候住的彰化花坛附近有座教堂,每个月都有神父来举办望弥撒,蔡志忠两岁就接触圣经;因此,年纪很小他就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这辈子要做什么」等超龄的问题。早慧的他,对着爸爸买给他学写字的小黑板,四岁半就决定以后要画画;上国二时,他主动把作品寄给台北出版社并获录用后,告诉父亲自己要休学,到台北开始专业漫画家的生涯。他父亲反问他:「找好工作了是吗?」就让他顺性发展。虽然学校的课业中断,但蔡志忠对知识的探索从未停止,这从他令人惊叹的「自学」成果可看出一二。蔡志忠家中柜子里有近千本排列整齐的笔记,全部是他以图文并茂方式纪录下来的自学心得。这些笔记不只有他最令人熟知的老庄思想及佛法要义,还有他在50岁后,兴趣转向物理、数学及时间等领域,闭关多年潜心研究自创的科学公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