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得自由 正心得自由
关注数: 38 粉丝数: 65 发帖数: 2,422 关注贴吧数: 28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成为我学网“成长顾问” 文章来自:http://www.5xue.com/modules/news/view.article.php/82我们很高兴邀请到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成为我学网的“成长顾问”,蔡先生将在成长顾问专栏上用他特有的幽默而深刻的漫画与大家交流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将利用在大陆出差的机会,做客“成长讲坛”,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蔡志忠先生1948 年2月2日出生于台湾彰化茄冬,从十五岁起便开始成为职业漫画家。他用简洁生动的线条描绘了一部部颇具影响的漫画书,在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广受欢迎。他的作品庄子说、老子说、禅说、史记、西游记、聊斋系列等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并以其对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诗宋词,佛经禅语的独到心得,行云流水般的画笔,将经典白话化与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让现代人在完全没有负担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轻松学习经典。在漫画与蔡志忠先生对话,倾听漫画家画笔之中的心灵世界,能让我们对他用线条演绎的哲理和幽默有更加深刻的体会。15岁中途辍学后只身到台北,开始连环漫画创作; 1971年出任光启社电视美术指导; 1977年,白手起家,创立远东卡通公司; 1981年,另创龙卡通公司;此间,拍摄了《 七彩卡通老夫子 》,《 乌龙院 》等卡通电影,《 老夫子 》曾获金马奖最佳卡通电影长片奖;1983年,开始在各报刊发表四格漫画作品,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日本的报章长期连载; 1984年,自组个人漫画工作室作品;1985年,获选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1999年,获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奖。 尔后,蔡志忠致力于研读中国古籍和佛书,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庄子说》、《老子说》等经典漫画,被翻译成二十几种文字,在不同的国度扮演着相同的功能——藉由浅显易懂的解释、温润圆滑的线条,让读者分享他对生命演绎出的哲学,日本“旺文社1994 年版”高中课本,还以《庄子说》之七页作品作为基本教材。除了在漫画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外,蔡先生在桥牌方面也造诣颇深,曾得过包括亚太杯冠军在内的大小100多个桥牌冠军。
正心报道:镏金岁月盛世风范 台湾镏金铜佛首次大陆展精品预览 发布时间: 2008-04-15 释迦牟尼佛成道像     台胞与《收藏快报》联合举办的“镏金岁月·盛世风范”———台湾镏金铜佛大陆展将在年内举行,这样的展览在大陆还是首次。经过我国青铜佛像专家金申鉴定:此批铜佛均系明清珍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金申教授特地对这批铜佛作了点评。限于篇幅,本报即日起,分批刊载这批铜佛法像以及金申教授的点评,以飨广大读者。———编者     金申点评 : 该佛像为铜镏金,清代内蒙古风格。释迦牟尼经过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成道。魔王波旬恐怕他得道后,自己的魔力被破坏,于是变化为一群魔军用各种兵器、水火毒焰向他射杀。但火焰不能接近释迦的身边,只能在外面形成一道光环。右下角三个丑陋的裸体老妪是魔王的三个女儿,受魔王指使企图以色相迷惑释迦,但释迦牟尼用法力使这些裸体美女们变成了老太婆。于是,释迦牟尼召地神来作证,降服了魔鬼,此尊释迦像即我们常见的释迦成道相。   释迦佛结跏趺坐(俗称盘腿打坐)在莲座上,左手垂放在左脚上或者手捧钵盂(喇嘛庙常见捧钵形),右手垂直指地,叫作“降魔指地印”或“触地印”,表明释迦在成佛前,经过无数磨难,降服了破坏修法的恶魔,终于得道,这些只有大地之神才能作证。因为这段经历是降魔得道,所以这种形象称为“得道相”。   此像高肉髻,脸微颌,身着袒右肩大衣,下为双层莲花座。从造型和台座及莲花瓣的样式分析可知,此像是内蒙古地区所造。
读史益智 试说施、郑两位英雄之异同作者至岳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者考进厦门大学历史系,当时系主任是明清史专家傅依凌教授。当我们踏进这所享誉国内外的学府时,就参加了“反右”的批判会,会上受批的是陈碧笙教授,我们是新生不知因由,只听有人在会上批判陈教授讲课及参加历史研讨会时,用英语发言讲解。听了批评会,内心觉得:陈教授是多么的了不起啊,会用英语教学、发言!这是当年的心里事,以后我却特别崇拜他。十多年后,我回学校参加厦大七十周年校庆,陈教授已平反,听说他对施琅大将军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有了更新的研究和论文,就拜托当时的校教务处长柯友根老师(他是我毕业论文指导师)向陈教授借来一阅;拜读以后,觉得陈教授对施琅历史功勋的正面论断,正是我心中一直想说,却说不出来 。 我们系里有一位年纪颇大的古文学教师,名叫陈文松,他眼力已不大成,但他在教我们《左传》、《春秋》时,根本不用看,篇篇倒背如流,解释清楚确切.陈老师学识广博,当时厦门大学发展郑成功铸造的钱币,钱币正面铸的草书“朱成功”那个朱字,就是陈老师考证的.他认为:郑成功赐国姓,明朝皇帝姓朱,因此明朝钱币上铸朱姓. “朱成功”钱币现在保存在厦门,两位老师对施、郑两位英雄的研究,都各自有成绩。笔者近读施、郑史迹,颇受益智,现试说其异同。施琅,福建晋江衙口人,1621年(明•天启元年)出生;郑森(郑成功原名)福建南安石井人,1624年出生在日本长崎平户。施琅比郑森大三岁,他俩同是福建泉州府人,也一样出生在明末清初我国“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不管施、郑俩各自出身与背景不同,各自为国家统一立功的动机不同,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两人一样都是对统一祖国作出贡献的中华民族大英雄。现在,我们根据史实对施、郑作些比较,评说两位英雄人物的异同。施、郑俩年龄相差甚少,可出身却十分不同。从史料看,施琅是出身于贫穷的平民家庭,而郑森则是出身于集官、商、海盗淤一门的富裕之家。施琅出生在常遭倭寇和土匪抢掠的南浔乡衙口村,祖父施一举逃难时,摔断了腿,一只眼睛因伤失明;父亲施大宣也是个“遭外衅,家落”(施德馨《襄壮公传》)的老实平头百姓;施琅还有一个平民叔父施大突。还有施琅三兄弟:大哥施肇科,早亡、施琅本人,还有一个少他三岁的弟弟叫施显。郑森的家世则十分显赫,据[清]郑达辑的《野史无文》卷十二《郑成功海东事》《郑成功传》中记载,郑森的父亲郑芝龙初随泉州人李习(旦)贩货日本李习看重郑芝龙“抚以为子”并且“为芝龙婚于长崎王家”。后来李习死了 ,“芝龙乾没其货财”。后因崎王的信任,又“使芝龙主舶”,到“闽浙互市易”,赚了巨量的财物。并被推为八舶之长,“往来泛海洋,久之为盗。”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初(1627年),郑芝龙船队的海盗行径是:“攻同安、海澄。败泉州兵。”后来“受巡抚都御试史沈犹龙约,遂纳款降。”封为“游击将军”。郑成功的两位叔父郑芝虎(豹)、郑鸿逵也跟随归顺朝廷。郑芝虎在平海盗刘香老时与香老“徒手搏相持落海中俱死。”郑鸿逵到南明弘光帝(朱由崧、1644-1645年在位)时,“封靖虏伯”,隆武帝时封“定国公”。而郑芝龙在弘光帝时,就封其为“南安伯”;至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在福州即位时(1645-1646),“进太师平国公。”此时,郑芝龙在南明小朝廷中,可挟天子而专横跋扈 ,致而隆武帝“欲裁抑之,然卒不可得。”可见郑森的父、叔在南明小朝廷中,已经官居极品。后来,郑芝龙在同乡洪承畴(南安英都人,1642年降清)领清兵入浙时 ,“持两端,遣人私款洪承畴。”南明国公郑芝龙转投清廷。 1628年八月郑芝龙在福建巡抚熊文灿支持下,招纳漳、泉等地灾民数万,用海船运送台湾垦荒定居,成为组织大量移民到台湾开发的第一人。郑芝龙虽非有心,但此举客观上却为郑成功以后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建立“匡复明室”的巩固根据地开了先河。而移民台湾、开发台湾更可供郑森参考。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