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五台
梦中的五台
关注数: 63
粉丝数: 288
发帖数: 5,754
关注贴吧数: 10
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不仅是能救治众生心性灵命中的贪、瞋、痴的大医师。更能救治众生身体疾病苦厄,所以也是佛教祈求消灾延寿的本尊佛。 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日光遍照菩萨与月光遍照菩萨同为药师佛的二大胁士。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依次递补佛位,悉能持药师如来之正法宝藏。药师佛与日光、月光二位菩萨并称“东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真俗二谛 世俗谛,相对的看法。 真谛,绝对的看法。 真俗二谛,就是对世界两种不同的看法。 他们的对象是一样的,所以真谛并没有离开世界。 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真俗二谛 世俗谛,相对的看法。 真谛,绝对的看法。 真俗二谛,就是对世界两种不同的看法。 他们的对象是一样的,所以真谛并没有离开世界。 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真俗二谛 世俗谛,相对的看法。 真谛,绝对的看法。 真俗二谛,就是对世界两种不同的看法。 他们的对象是一样的,所以真谛并没有离开世界。 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真俗二谛 世俗谛,相对的看法。 真谛,绝对的看法。 真俗二谛,就是对世界两种不同的看法。 他们的对象是一样的,所以真谛并没有离开世界。 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真俗二谛 世俗谛,相对的看法。 真谛,绝对的看法。 真俗二谛,就是对世界两种不同的看法。 他们的对象是一样的,所以真谛并没有离开世界。 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真俗二谛 世俗谛,相对的看法。 真谛,绝对的看法。 真俗二谛,就是对世界两种不同的看法。 他们的对象是一样的,所以真谛并没有离开世界。 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中道 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就会有中道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非有非无,亦有亦无。这是佛法的核心思想。
中道 遍计所执性,情有理无,其体非有。 依他起性,理有情无,其体非无。 圆成实性,真空妙有,其体非无。 即非有非无,实与中道契合。
中道 遍计所执性,情有理无,其体非有。 依他起性,理有情无,其体非无。 圆成实性,真空妙有,其体非无。 即非有非无,实与中道契合。
中道 遍计所执性,情有理无,其体非有。 依他起性,理有情无,其体非无。 圆成实性,真空妙有,其体非无。 即非有非无,实与中道契合。
什么是佛? 佛真的存在么? 或者存在过么? 什么是佛? 佛真的存在么? 或者存在过么? 佛就是一切,故而佛始终存在。
中道 外境非有,内识非无,离有离无,故契中道。
中道 外境非有,内识非无,离有离无,故契中道。
真如 真如,诸法理体。 真,真实,表示不虚妄。 如,如常,表示没有变异。
静心 想开了就是净土,想不开就是地狱,犹豫了就是人间。
静心 想开了就是净土,想不开就是地狱,犹豫了就是人间。
随缘不变是本体,不变随缘是妙用 随缘不变是本体,不变随缘是妙用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急,什么时候有空了,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了,交给小和尚,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 小和尚高兴地说:“草籽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 小和尚看见了,惊惶地说道:“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小鸟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随意!” 夜里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籽被冲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早早地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不见了。 他立即跑进师父的禅房,着急地说道:“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全都冲走了。这可如何是好?” 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过了没多久,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对师父说:“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佛曰:一切随缘,能得自在。一切随缘不是简单地顺其自然,随缘需要平常心,大智慧。悟透人生无常、得失进退,得之不欢,失之不恼,才是随缘的最高境界。
随缘不变是本体,不变随缘是妙用 随缘不变是本体,不变随缘是妙用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急,什么时候有空了,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了,交给小和尚,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 小和尚高兴地说:“草籽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 小和尚看见了,惊惶地说道:“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小鸟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随意!” 夜里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籽被冲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早早地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不见了。 他立即跑进师父的禅房,着急地说道:“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全都冲走了。这可如何是好?” 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过了没多久,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对师父说:“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佛曰:一切随缘,能得自在。一切随缘不是简单地顺其自然,随缘需要平常心,大智慧。悟透人生无常、得失进退,得之不欢,失之不恼,才是随缘的最高境界。
开悟的人为什么会哭? 开悟的人为什么会哭? 一般人不理解开悟的人为什么哭,因为看到了真相。开悟的人: 瞬间天下静, 不觉世上情, 往来不相代, 你我谁是谁。 心中好恐惧, 不觉两泪流, 昔为红尘客, 有岸不回头。 为什么开悟的人心生恐惧?无量劫来,自己做了这么多恶业,红尘滚滚,有岸不回头,今天才知道自己太愚痴了,要好好修行了。有人哭几天,有人哭几个小时,我告诉诸位,没有不哭的,没有不害怕的。突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谁是自己的亲人,谁是自己的眷属,谁是谁啊,都是假的。不是修行人一开悟,就没了人情味。而是知道了,这个肉体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个世界常住。现在的亲人再好,也只能在世几十年,太无常了。(净慧长老)
开悟的人为什么会哭? 开悟的人为什么会哭? 一般人不理解开悟的人为什么哭,因为看到了真相。开悟的人: 瞬间天下静, 不觉世上情, 往来不相代, 你我谁是谁。 心中好恐惧, 不觉两泪流, 昔为红尘客, 有岸不回头。 为什么开悟的人心生恐惧?无量劫来,自己做了这么多恶业,红尘滚滚,有岸不回头,今天才知道自己太愚痴了,要好好修行了。有人哭几天,有人哭几个小时,我告诉诸位,没有不哭的,没有不害怕的。突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谁是自己的亲人,谁是自己的眷属,谁是谁啊,都是假的。不是修行人一开悟,就没了人情味。而是知道了,这个肉体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个世界常住。现在的亲人再好,也只能在世几十年,太无常了。(净慧长老)
开悟的人为什么会哭? 开悟的人为什么会哭? 一般人不理解开悟的人为什么哭,因为看到了真相。开悟的人: 瞬间天下静, 不觉世上情, 往来不相代, 你我谁是谁。 心中好恐惧, 不觉两泪流, 昔为红尘客, 有岸不回头。 为什么开悟的人心生恐惧?无量劫来,自己做了这么多恶业,红尘滚滚,有岸不回头,今天才知道自己太愚痴了,要好好修行了。有人哭几天,有人哭几个小时,我告诉诸位,没有不哭的,没有不害怕的。突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谁是自己的亲人,谁是自己的眷属,谁是谁啊,都是假的。不是修行人一开悟,就没了人情味。而是知道了,这个肉体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个世界常住。现在的亲人再好,也只能在世几十年,太无常了。(净慧长老)
开悟的人为什么会哭? 开悟的人为什么会哭? 一般人不理解开悟的人为什么哭,因为看到了真相。开悟的人: 瞬间天下静, 不觉世上情, 往来不相代, 你我谁是谁。 心中好恐惧, 不觉两泪流, 昔为红尘客, 有岸不回头。 为什么开悟的人心生恐惧?无量劫来,自己做了这么多恶业,红尘滚滚,有岸不回头,今天才知道自己太愚痴了,要好好修行了。有人哭几天,有人哭几个小时,我告诉诸位,没有不哭的,没有不害怕的。突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谁是自己的亲人,谁是自己的眷属,谁是谁啊,都是假的。不是修行人一开悟,就没了人情味。而是知道了,这个肉体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个世界常住。现在的亲人再好,也只能在世几十年,太无常了。(净慧长老)
对基督徒而言,信仰可以产生无穷的力量 对基督徒而言,信仰可以产生无穷的力量
顶礼世尊
顶礼世尊
顶礼世尊
烦恼即菩提 烦恼出自佛性,本来就是觉悟的,所以说:烦恼即菩提。为什么我们认为有烦恼?那是因为我们太执着于它,所以有烦恼。如能做到金刚经中说的“烦恼非烦恼,是名烦恼”,你就觉悟了,你就知道烦恼就是菩提。
烦恼即菩提 烦恼出自佛性,本来就是觉悟的,所以说:烦恼即菩提。为什么我们认为有烦恼?那是因为我们太执着于它,所以有烦恼。如能做到金刚经中说的“烦恼非烦恼,是名烦恼”,你就觉悟了,你就知道烦恼就是菩提。
烦恼即菩提 烦恼出自佛性,本来就是觉悟的,所以说:烦恼即菩提。为什么我们认为有烦恼?那是因为我们太执着于它,所以有烦恼。如能做到金刚经中说的“烦恼非烦恼,是名烦恼”,你就觉悟了,你就知道烦恼就是菩提。
心的最高境界,不动 药山禅师带弟子在郊外参禅,看到路旁有棵树很茂盛,另一棵树却枯死了。 于是,药山禅师想借此试探两个弟子的功行。 先问道吾:“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道吾答:“荣的好!” 再问云严,云严却说:“枯的好!” 这时,正好走来一个沙弥,药山就转而问他:“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沙弥说道:“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心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不动。
心的最高境界,不动 药山禅师带弟子在郊外参禅,看到路旁有棵树很茂盛,另一棵树却枯死了。 于是,药山禅师想借此试探两个弟子的功行。 先问道吾:“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道吾答:“荣的好!” 再问云严,云严却说:“枯的好!” 这时,正好走来一个沙弥,药山就转而问他:“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沙弥说道:“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心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不动。
心的最高境界,不动 药山禅师带弟子在郊外参禅,看到路旁有棵树很茂盛,另一棵树却枯死了。 于是,药山禅师想借此试探两个弟子的功行。 先问道吾:“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道吾答:“荣的好!” 再问云严,云严却说:“枯的好!” 这时,正好走来一个沙弥,药山就转而问他:“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沙弥说道:“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心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不动。
有情无情,同成佛道 有情无情,同成佛道。说的是当某一个人成佛时,他就会觉得所有的人,乃至无情的草木,也成了佛。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大家共一个第八识? 佛法深奥,可能我们的理解都错了——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八识。
有情无情,同成佛道 有情无情,同成佛道。说的是当某一个人成佛时,他就会觉得所有的人,乃至无情的草木,也成了佛。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大家共一个第八识? 佛法深奥,可能我们的理解都错了——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八识。
有情无情,同成佛道 有情无情,同成佛道。说的是当某一个人成佛时,他就会觉得所有的人,乃至无情的草木,也成了佛。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大家共一个第八识? 佛法深奥,可能我们的理解都错了——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八识。
小乘圣者涅盘时心和心所还存在吗? 小乘圣者涅盘时心和心所还存在吗? 心就是心王,共八个。 心所就是心王产生的精神活动,有51个。 但心王与心所都是因缘生灭法。 小乘的涅盘是无余涅盘。 这种涅盘灭掉一切生灭法, 所以无余涅盘中不存在心王与心所。 尽管无余涅盘灭掉一切生灭法, 但是还有一个无为法不可灭, 这个无为法就是真如无为, 亦即我们的真心。
小乘圣者涅盘时心和心所还存在吗? 小乘圣者涅盘时心和心所还存在吗? 心就是心王,共八个。 心所就是心王产生的精神活动,有51个。 但心王与心所都是因缘生灭法。 小乘的涅盘是无余涅盘。 这种涅盘灭掉一切生灭法, 所以无余涅盘中不存在心王与心所。 尽管无余涅盘灭掉一切生灭法, 但是还有一个无为法不可灭, 这个无为法就是真如无为, 亦即我们的真心。
思心所 思心所的作用就是有情的意志作用。 八识都有思心所的作用。 前五识的作用是变现前五尘以及了别前五尘。 第六识的作用主要是变现法尘以及了别法尘,另外还能令我们身口意造业。 第七识的作用主要是思量第八识见分为自内我。 第八识的作用主要是异熟能变,也就是依据业力或愿力变现世界。 八识的思心所作用就贯穿于这些作用中,如果八识没有思心所作用,将一事无成。
思心所 思心所的作用就是有情的意志作用。 八识都有思心所的作用。 前五识的作用是变现前五尘以及了别前五尘。 第六识的作用主要是变现法尘以及了别法尘,另外还能令我们身口意造业。 第七识的作用主要是思量第八识见分为自内我。 第八识的作用主要是异熟能变,也就是依据业力或愿力变现世界。 八识的思心所作用就贯穿于这些作用中,如果八识没有思心所作用,将一事无成。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众生缘慈悲是对一切众生都视如父母兄妹眷属,常起与乐拔苦的心,这是凡夫或未断烦恼的有学人所起的慈悲;法缘慈悲是破除我之相,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这是已断烦恼达于法空的三乘圣人所起的慈悲;无缘慈悲是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对一切人类拔苦与乐,扩展至一切有情动物,皆起怜愍爱护的心,这是诸佛所独有的慈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转贴:起了阿修罗心 愤怒 求开导_佛门吧_百度贴吧 同情心 起了阿修罗心 愤怒 求开导_佛门吧_百度贴吧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889810189
第八识就是真如 真如不仅仅就是一个理体,它也有作用,这个作用主要是能生万法,这个作用永远不会消失。 真如中有无量种子,而且真如时时刻刻持这些种子,令这些种子不消失。真如也时刻在了别这些种子。 由此可见,真如的用,也永远存在,从来没有停止过。 所以第八识就是真如。
真如的体用永不灭 真如不仅仅就是一个理体,它也有作用,这个作用主要是能生万法,这个作用永远不会消失。 真如中有无量种子,而且真如时时刻刻持这些种子,令这些种子不消失。真如也时刻在了别这些种子。 由此可见,真如的用,也永远存在,从来没有停止过。 所以第八识就是真如。
真如的体用永不灭 真如不仅仅就是一个理体,它也有作用,这个作用主要是能生万法,这个作用永远不会消失。 真如中有无量种子,而且真如时时刻刻持这些种子,令这些种子不消失。真如也时刻在了别这些种子。 由此可见,真如的用,也永远存在,从来没有停止过。 所以第八识就是真如。
真如的体用永不灭 真如不仅仅就是一个理体,它也有作用,这个作用主要是能生万法,这个作用永远不会消失。 真如中有无量种子,而且真如时时刻刻持这些种子,令这些种子不消失。真如也时刻在了别这些种子。 由此可见,真如的用,也永远存在,从来没有停止过。 所以第八识就是真如。
无语心禅,现在身体还好吗? 无语心禅,现在身体还好吗?
八识中的世界 识的作用有四分,但不是八识都有证自证分作用,只有前六识有证自证分作用,七、八两识没有。有证自证分作用,就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没有,就不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所以我们自己能感觉到的是前六识,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眼识等前五识,虽然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但眼识只能感觉眼识自己本身,不能感觉其他的识,比如眼识不能感觉耳识,耳识也不能感觉到眼识。所以前五识只能感觉自己,感觉不到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末那识不能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但它可以感觉到阿赖耶识与意识。末那识的作用主要是思量阿赖耶识见分为自内我,所以它感觉到阿赖耶识。另外,意识的产生来自末那识与法尘的接触,而法尘由意识变现,所以末那识也应该感觉到意识的存在。只是末那识的思量持续不断,它并不注意到意识的具体活动。 阿赖耶识缘种子、根身、器界。也就是说:一切东西都为阿赖耶识所缘,当然阿赖耶识也缘前七识。阿赖耶识的见分也是了别,只是由于它要了别的东西是一切法,它忙不过来,所以它的了别作用是非常粗的,就好像一个高度近视的人看东西。 八识中的至宝是意识。我们会说:既然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不能感觉到自己,我们为什么能知道它们的特点?就是因为我们可以以意识观察其他七识。意识的特点就是观察的细,所以它能观察得清楚。我们对八识的观察与理解,都来至意识。而且意识能自己见到自己,所以我们能感觉到世界的存在。
八识中的世界 识的作用有四分,但不是八识都有证自证分作用,只有前六识有证自证分作用,七、八两识没有。有证自证分作用,就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没有,就不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所以我们自己能感觉到的是前六识,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眼识等前五识,虽然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但眼识只能感觉眼识自己本身,不能感觉其他的识,比如眼识不能感觉耳识,耳识也不能感觉到眼识。所以前五识只能感觉自己,感觉不到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末那识不能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但它可以感觉到阿赖耶识与意识。末那识的作用主要是思量阿赖耶识见分为自内我,所以它感觉到阿赖耶识。另外,意识的产生来自末那识与法尘的接触,而法尘由意识变现,所以末那识也应该感觉到意识的存在。只是末那识的思量持续不断,它并不注意到意识的具体活动。 阿赖耶识缘种子、根身、器界。也就是说:一切东西都为阿赖耶识所缘,当然阿赖耶识也缘前七识。阿赖耶识的见分也是了别,只是由于它要了别的东西是一切法,它忙不过来,所以它的了别作用是非常粗的,就好像一个高度近视的人看东西。 八识中的至宝是意识。我们会说:既然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不能感觉到自己,我们为什么能知道它们的特点?就是因为我们可以以意识观察其他七识。意识的特点就是观察的细,所以它能观察得清楚。我们对八识的观察与理解,都来至意识。而且意识能自己见到自己,所以我们能感觉到世界的存在。
八识中的世界 识的作用有四分,但不是八识都有证自证分作用,只有前六识有证自证分作用,七、八两识没有。有证自证分作用,就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没有,就不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所以我们自己能感觉到的是前六识,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眼识等前五识,虽然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但眼识只能感觉眼识自己本身,不能感觉其他的识,比如眼识不能感觉耳识,耳识也不能感觉到眼识。所以前五识只能感觉自己,感觉不到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末那识不能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但它可以感觉到阿赖耶识与意识。末那识的作用主要是思量阿赖耶识见分为自内我,所以它感觉到阿赖耶识。另外,意识的产生来自末那识与法尘的接触,而法尘由意识变现,所以末那识也应该感觉到意识的存在。只是末那识的思量持续不断,它并不注意到意识的具体活动。 阿赖耶识缘种子、根身、器界。也就是说:一切东西都为阿赖耶识所缘,当然阿赖耶识也缘前七识。阿赖耶识的见分也是了别,只是由于它要了别的东西是一切法,它忙不过来,所以它的了别作用是非常粗的,就好像一个高度近视的人看东西。 八识中的至宝是意识。我们会说:既然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不能感觉到自己,我们为什么能知道它们的特点?就是因为我们可以以意识观察其他七识。意识的特点就是观察的细,所以它能观察得清楚。我们对八识的观察与理解,都来至意识。而且意识能自己见到自己,所以我们能感觉到世界的存在。
八识中的世界 识的作用有四分,但不是八识都有证自证分作用,只有前六识有证自证分作用,七、八两识没有。有证自证分作用,就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没有,就不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所以我们自己能感觉到的是前六识,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眼识等前五识,虽然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但眼识只能感觉眼识自己本身,不能感觉其他的识,比如眼识不能感觉耳识,耳识也不能感觉到眼识。所以前五识只能感觉自己,感觉不到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末那识不能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但它可以感觉到阿赖耶识与意识。末那识的作用主要是思量阿赖耶识见分为自内我,所以它感觉到阿赖耶识。另外,意识的产生来自末那识与法尘的接触,而法尘由意识变现,所以末那识也应该感觉到意识的存在。只是末那识的思量持续不断,它并不注意到意识的具体活动。 阿赖耶识缘种子、根身、器界。也就是说:一切东西都为阿赖耶识所缘,当然阿赖耶识也缘前七识。阿赖耶识的见分也是了别,只是由于它要了别的东西是一切法,它忙不过来,所以它的了别作用是非常粗的,就好像一个高度近视的人看东西。 八识中的至宝是意识。我们会说:既然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不能感觉到自己,我们为什么能知道它们的特点?就是因为我们可以以意识观察其他七识。意识的特点就是观察的细,所以它能观察得清楚。我们对八识的观察与理解,都来至意识。而且意识能自己见到自己,所以我们能感觉到世界的存在。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是唯识宗的中心思想。 这里要理解心与识。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如。真如是本体,一切法由其所生,但又不为一切法染污,这就是真如与一切法不即不离的含义。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代表世间的一切,就是八识也在三界的范畴之中,三界唯心,就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由真如所生。真如必须有不生不灭的体性,要不然,真如没有了,三界也就消失了。 万法唯识。识就是八识。万法来自于八识,也就是万法也由八识变现。眼识等前五识变现色等五尘,意识变现法尘,末那识思量阿赖耶识见分为我,阿赖耶识变现种子、根身、器界。由此可见,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由八识变现的。八识按照变现内容的不同,分为三种:初能变,即异熟能变,即第八识;二能变,思量能变,即末那识;三能变,了别能变,即前六识。 真如不同于八识。真如是不生不灭的心体,而八识的事相是有生灭的。前五识在四禅中会暂灭,意识在灭尽定中不存在,末那识与阿赖耶识事相,在无余涅盘中断灭,由此可见,八识是生灭法,真如是不生不灭的法。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八识不是真如 八识不是真如,概念不同。 真如就是心体,也就是真心,这是一切法生起的本体,八识也是由它所生。而且真如不是生灭法,它本来就有,永远不会消失。假如真如没了,世界就会消失。 八识就是识,按照作用的不同,分为八种。八识是生灭法,是可以灭掉的。只是大乘起信论将真如与阿赖耶识混合,这种理解不同于唯识宗。我也是将真如与阿赖耶识混同的,所以在解释一些问题时,与别人相差较大。不过也没有关系,只要自己想得通即可。 如果将真如与阿赖耶识混同,那么,阿赖耶识就有别于前七识,阿赖耶识有心体,即真如,而前七识没有。阿赖耶识事相虽然可灭,但其心体不可灭。 真如是永不灭的,而且永远清净,即永远不垢不净,所以不需要净化。八识的事相都是由种子变现的,种子有染污,八识的事相就会有染污,所以八识的事相需要净化,这就是转八识为四智。
八识不是真如 八识不是真如,概念不同。 真如就是心体,也就是真心,这是一切法生起的本体,八识也是由它所生。而且真如不是生灭法,它本来就有,永远不会消失。假如真如没了,世界就会消失。 八识就是识,按照作用的不同,分为八种。八识是生灭法,是可以灭掉的。只是大乘起信论将真如与阿赖耶识混合,这种理解不同于唯识宗。我也是将真如与阿赖耶识混同的,所以在解释一些问题时,与别人相差较大。不过也没有关系,只要自己想得通即可。 如果将真如与阿赖耶识混同,那么,阿赖耶识就有别于前七识,阿赖耶识有心体,即真如,而前七识没有。阿赖耶识事相虽然可灭,但其心体不可灭。 真如是永不灭的,而且永远清净,即永远不垢不净,所以不需要净化。八识的事相都是由种子变现的,种子有染污,八识的事相就会有染污,所以八识的事相需要净化,这就是转八识为四智。
八识不是真如 八识不是真如,概念不同。 真如就是心体,也就是真心,这是一切法生起的本体,八识也是由它所生。而且真如不是生灭法,它本来就有,永远不会消失。假如真如没了,世界就会消失。 八识就是识,按照作用的不同,分为八种。八识是生灭法,是可以灭掉的。只是大乘起信论将真如与阿赖耶识混合,这种理解不同于唯识宗。我也是将真如与阿赖耶识混同的,所以在解释一些问题时,与别人相差较大。不过也没有关系,只要自己想得通即可。 如果将真如与阿赖耶识混同,那么,阿赖耶识就有别于前七识,阿赖耶识有心体,即真如,而前七识没有。阿赖耶识事相虽然可灭,但其心体不可灭。 真如是永不灭的,而且永远清净,即永远不垢不净,所以不需要净化。八识的事相都是由种子变现的,种子有染污,八识的事相就会有染污,所以八识的事相需要净化,这就是转八识为四智。
八识不是真如 八识不是真如,概念不同。 真如就是心体,也就是真心,这是一切法生起的本体,八识也是由它所生。而且真如不是生灭法,它本来就有,永远不会消失。假如真如没了,世界就会消失。 八识就是识,按照作用的不同,分为八种。八识是生灭法,是可以灭掉的。只是大乘起信论将真如与阿赖耶识混合,这种理解不同于唯识宗。我也是将真如与阿赖耶识混同的,所以在解释一些问题时,与别人相差较大。不过也没有关系,只要自己想得通即可。 如果将真如与阿赖耶识混同,那么,阿赖耶识就有别于前七识,阿赖耶识有心体,即真如,而前七识没有。阿赖耶识事相虽然可灭,但其心体不可灭。 真如是永不灭的,而且永远清净,即永远不垢不净,所以不需要净化。八识的事相都是由种子变现的,种子有染污,八识的事相就会有染污,所以八识的事相需要净化,这就是转八识为四智。
佛的报身与化身各有各的第八识 佛有自己的报身,也有无数化身,这些化身与报身是不是由一个第八识变现出来的,也就是它们是不是共一个第八识?个人以为不是。报身与无数化身各有各的第八识,互不相同。为什么呢?假如化身与报身共用一个第八识,这些化身都必须是真正的佛。因为佛之所以是佛,他的第八识必须是纯净的,也就是必须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如果有一个化身的第八识还有染污,佛就不能成立。而佛的无数化身都是真正的佛,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现实的。由此可见,佛的报身与化身各有各的第八识。
八识的作用 唯识宗主要认为世界是由识所变,也由识所了别,除了识以外,没有其他东西,这就是唯识。 识有八种,按照其作用,分为三大类,即前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书上说为:了别能变、思量能变、异熟能变。 前六识的作用主要是变现六尘,并且了别六尘。另外第六识还能令我们造业。 末那识的作用主要是思量第八识见分为自内我,这就是自我的来由。 阿赖耶识中有无量种子,可以变现这个世界,我们的根身与器世间就是由种子所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