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五台 梦中的五台
关注数: 63 粉丝数: 288 发帖数: 5,754 关注贴吧数: 10
随缘不变是本体,不变随缘是妙用 随缘不变是本体,不变随缘是妙用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急,什么时候有空了,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了,交给小和尚,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 小和尚高兴地说:“草籽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 小和尚看见了,惊惶地说道:“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小鸟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随意!” 夜里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籽被冲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早早地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不见了。 他立即跑进师父的禅房,着急地说道:“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全都冲走了。这可如何是好?” 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过了没多久,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对师父说:“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佛曰:一切随缘,能得自在。一切随缘不是简单地顺其自然,随缘需要平常心,大智慧。悟透人生无常、得失进退,得之不欢,失之不恼,才是随缘的最高境界。
随缘不变是本体,不变随缘是妙用 随缘不变是本体,不变随缘是妙用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急,什么时候有空了,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了,交给小和尚,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 小和尚高兴地说:“草籽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 小和尚看见了,惊惶地说道:“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小鸟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随意!” 夜里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籽被冲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早早地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不见了。 他立即跑进师父的禅房,着急地说道:“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全都冲走了。这可如何是好?” 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过了没多久,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对师父说:“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佛曰:一切随缘,能得自在。一切随缘不是简单地顺其自然,随缘需要平常心,大智慧。悟透人生无常、得失进退,得之不欢,失之不恼,才是随缘的最高境界。
八识中的世界 识的作用有四分,但不是八识都有证自证分作用,只有前六识有证自证分作用,七、八两识没有。有证自证分作用,就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没有,就不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所以我们自己能感觉到的是前六识,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眼识等前五识,虽然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但眼识只能感觉眼识自己本身,不能感觉其他的识,比如眼识不能感觉耳识,耳识也不能感觉到眼识。所以前五识只能感觉自己,感觉不到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末那识不能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但它可以感觉到阿赖耶识与意识。末那识的作用主要是思量阿赖耶识见分为自内我,所以它感觉到阿赖耶识。另外,意识的产生来自末那识与法尘的接触,而法尘由意识变现,所以末那识也应该感觉到意识的存在。只是末那识的思量持续不断,它并不注意到意识的具体活动。 阿赖耶识缘种子、根身、器界。也就是说:一切东西都为阿赖耶识所缘,当然阿赖耶识也缘前七识。阿赖耶识的见分也是了别,只是由于它要了别的东西是一切法,它忙不过来,所以它的了别作用是非常粗的,就好像一个高度近视的人看东西。 八识中的至宝是意识。我们会说:既然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不能感觉到自己,我们为什么能知道它们的特点?就是因为我们可以以意识观察其他七识。意识的特点就是观察的细,所以它能观察得清楚。我们对八识的观察与理解,都来至意识。而且意识能自己见到自己,所以我们能感觉到世界的存在。
八识中的世界 识的作用有四分,但不是八识都有证自证分作用,只有前六识有证自证分作用,七、八两识没有。有证自证分作用,就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没有,就不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所以我们自己能感觉到的是前六识,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眼识等前五识,虽然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但眼识只能感觉眼识自己本身,不能感觉其他的识,比如眼识不能感觉耳识,耳识也不能感觉到眼识。所以前五识只能感觉自己,感觉不到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末那识不能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但它可以感觉到阿赖耶识与意识。末那识的作用主要是思量阿赖耶识见分为自内我,所以它感觉到阿赖耶识。另外,意识的产生来自末那识与法尘的接触,而法尘由意识变现,所以末那识也应该感觉到意识的存在。只是末那识的思量持续不断,它并不注意到意识的具体活动。 阿赖耶识缘种子、根身、器界。也就是说:一切东西都为阿赖耶识所缘,当然阿赖耶识也缘前七识。阿赖耶识的见分也是了别,只是由于它要了别的东西是一切法,它忙不过来,所以它的了别作用是非常粗的,就好像一个高度近视的人看东西。 八识中的至宝是意识。我们会说:既然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不能感觉到自己,我们为什么能知道它们的特点?就是因为我们可以以意识观察其他七识。意识的特点就是观察的细,所以它能观察得清楚。我们对八识的观察与理解,都来至意识。而且意识能自己见到自己,所以我们能感觉到世界的存在。
八识中的世界 识的作用有四分,但不是八识都有证自证分作用,只有前六识有证自证分作用,七、八两识没有。有证自证分作用,就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没有,就不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所以我们自己能感觉到的是前六识,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眼识等前五识,虽然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但眼识只能感觉眼识自己本身,不能感觉其他的识,比如眼识不能感觉耳识,耳识也不能感觉到眼识。所以前五识只能感觉自己,感觉不到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末那识不能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但它可以感觉到阿赖耶识与意识。末那识的作用主要是思量阿赖耶识见分为自内我,所以它感觉到阿赖耶识。另外,意识的产生来自末那识与法尘的接触,而法尘由意识变现,所以末那识也应该感觉到意识的存在。只是末那识的思量持续不断,它并不注意到意识的具体活动。 阿赖耶识缘种子、根身、器界。也就是说:一切东西都为阿赖耶识所缘,当然阿赖耶识也缘前七识。阿赖耶识的见分也是了别,只是由于它要了别的东西是一切法,它忙不过来,所以它的了别作用是非常粗的,就好像一个高度近视的人看东西。 八识中的至宝是意识。我们会说:既然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不能感觉到自己,我们为什么能知道它们的特点?就是因为我们可以以意识观察其他七识。意识的特点就是观察的细,所以它能观察得清楚。我们对八识的观察与理解,都来至意识。而且意识能自己见到自己,所以我们能感觉到世界的存在。
八识中的世界 识的作用有四分,但不是八识都有证自证分作用,只有前六识有证自证分作用,七、八两识没有。有证自证分作用,就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没有,就不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所以我们自己能感觉到的是前六识,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眼识等前五识,虽然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但眼识只能感觉眼识自己本身,不能感觉其他的识,比如眼识不能感觉耳识,耳识也不能感觉到眼识。所以前五识只能感觉自己,感觉不到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末那识不能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但它可以感觉到阿赖耶识与意识。末那识的作用主要是思量阿赖耶识见分为自内我,所以它感觉到阿赖耶识。另外,意识的产生来自末那识与法尘的接触,而法尘由意识变现,所以末那识也应该感觉到意识的存在。只是末那识的思量持续不断,它并不注意到意识的具体活动。 阿赖耶识缘种子、根身、器界。也就是说:一切东西都为阿赖耶识所缘,当然阿赖耶识也缘前七识。阿赖耶识的见分也是了别,只是由于它要了别的东西是一切法,它忙不过来,所以它的了别作用是非常粗的,就好像一个高度近视的人看东西。 八识中的至宝是意识。我们会说:既然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自己不能感觉到自己,我们为什么能知道它们的特点?就是因为我们可以以意识观察其他七识。意识的特点就是观察的细,所以它能观察得清楚。我们对八识的观察与理解,都来至意识。而且意识能自己见到自己,所以我们能感觉到世界的存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