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二小的 成武二小的
关注数: 121 粉丝数: 107 发帖数: 4,603 关注贴吧数: 14
上吊给绳喝药给瓶等恐吓计生标语犹存 将被清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有效的宣传与解读关系到政策最终的执行效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计生标语是计生宣传的主要形式和载体,往往含有冷漠、强制甚至恐吓意味,容易激起群众的反感,引发社会矛盾。 从2007年开始,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始清理、更新冷漠标语,去年又启动“洗脸工程”,从群众的视角出发,力求使计生宣传与时俱进,深入群众生活。 日前,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人口计生户外宣传环境调研报告》,对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计生户外宣传内容、形式、数量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部分地区仍有“暴力”标语 “在农村地区,计生标语常被视为政策法规的通俗‘翻译’”。国家人口计生委宣传教育司司长张建说,计划生育初期,为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各地编了许多严厉的标语。如“一胎上环二胎扎,计外怀孕坚决刮”、“该扎不扎,房倒屋塌”、“逮着就扎、跑了就抓,上吊给绳、喝药给瓶”等。这些冷漠、强制甚至含有恐吓意味的标语口号,激起群众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引发了大量矛盾和纠纷。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计生标语逐渐由冷变热,由命令禁止转向倡导提示。2007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展了一次全面清理、更新冷漠标语的行动,充满人文关怀的标语口号渐入视野。 《报告》指出,经过清理规范,人口计生的户外宣传环境已经有所改观,宣传内容的制作相对标准化、专业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发布形式过于单一。数量上,户外标语口号仍唱“主角”。其次,发布地点过于集中。交通干道、居民社区和政府机关密度大,普通群众经常活动的公园、学校或幼儿园等公共场所宣传较少。此外,部分宣传内容政策性过强,范围上也有待拓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仍是户外宣传的主要内容。而敬老养老、流动人口、家庭幸福等主题发布严重不足。 部分地区仍有“暴力”标语口号残余。从全国情况看,不提倡类标语占25%,禁用清除类占1%,个别省份超过10%。“一次未孕检,罚款一千元”等过时甚至错误的宣传内容依旧存在。 “人口计生宣传只有与时俱进,让群众喜闻乐见,才能植根乡野、深入人心。”张建表示。2011年6月,该委启动“洗脸工程”,从群众视角出发,清理语气强硬、面目呆板的命令语和警示语,打造“渗透式”、“融入式”、“嵌入式”宣传载体,使人口计生宣传走进社区活动,融入百姓生活。 标语变化折射时代变迁 “墙头的计生标语就像一杆‘风向标’,折射我国人口政策变化。”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介绍。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态势日趋复杂。除了数量庞大外,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优先投资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成为新时期人口工作目标。标语口号随之演进—— “关爱女孩就是关爱民族的未来” ,这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呼唤。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累积效应已现端倪。目前,19岁以下年龄段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10年后,上千万适龄男性将面临“娶妻难”。 “独生子女双女户,人到60有补助”,这是政府对计生家庭的养老保障。随着出生人口大幅减少,我国人口金字塔底座日趋缩小,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失衡。“未富先老”的中国如不加快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人口结构迅速老化将“窒息”未来经济的发展。 “流动人口走四方,计生服务暖心房”,这是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一盘棋”建设的任务。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聚集到城市发达地区,导致人口地区分布失衡,一方面给城市资源环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空前压力,一方面造成流动人口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日趋突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难度加大。 “有病治愈再怀孕,戒烟戒酒利优生”,这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迫切心情。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30秒钟就有一名先天性缺陷儿降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只生一个好”是过去用得比较多的标语口号,不符合现阶段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已被“地球妈妈太累了,再也擎不起太多的孩子”等流行语代替。
试试这个帖子能不能发出去。 关于三峡工程的危害(又名《黄万里教授,您能否安息》 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前发生的。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之后三峡船闸试运行,三峡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部完工。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后发生的。 现在要向黄万里先生报告的是∶“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凉起来了。穿着新衣的皇帝感觉到有点凉了。” 第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国家防总汇报险情。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保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央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维修。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十分相似。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央为此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加以讨论,决定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始改造。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安稳觉。 第二∶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第三∶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三峡工程移民对安置工作不满,每年**的次数高达八万多件次,连年持续不减。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而是使绝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负责三峡工程移民**的官员将移民生活用“三低”和“三无”来描述∶ 收入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低于安置地当地农民的水平;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之下以及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三峡工程移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颗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第四∶到2006年年初,上报批准的三峡工程移民113万人已经安置完毕,批准的400亿元人民币移民安置费已经全部用完,但是还有数十万居民要搬迁安置。由于前期移民安置存在问题多,造成未来移民安置工作的进展更加困难。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实践证明,三峡水库的水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有坡度的斜面。根据已经发表的数据,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五。按照目前水库泥沙砾石淤积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的水力坡度将超过泥沙组预测的万分之零点七(每一百公里七米高的水位差)。如此发展下去,许多新建的移民城镇要被淹没,就是重庆部分市区也要被淹没,包括朝天门码头,包括许多新建筑。 第五∶所谓的排浑蓄清措施无法解决水库的淤积问题。虽然中央政府为了防止砾卵石淤积问题的出现,在嘉陵江和金沙江上建造了和正在建造多座大坝,阻挡砾卵石和泥沙进入三峡水库,但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多只是把问题在时间轴上作个推移,把更严重的问题留给子孙。三峡水库蓄水之后,有约百分之八十的泥沙淤积在水库中,而且主要是淤积在水库的尾部。由于水土流失进入水库的红土微粒,粘性强,和粗沙、砾卵石、掺杂在一起,组成坚硬沉积层,和黄河中的细沙的特性有很大差别,排浑蓄清措施对这样的沉积层根本没有办法。重庆港口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重庆市已经做出计划,将重庆港上迁到寸滩和下移到万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