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倭将军 平倭将军
关注数: 0 粉丝数: 150 发帖数: 4,318 关注贴吧数: 53
中国50多个少数民族的固有传统文化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转) 看了这篇文章,我关注的重点倒是和文章不同,而是汉族传统文化是否在其中,如果文章所述是真实的,那真是。。。------------------------------------------------------------中评社香港6月20日电/中国近日将朝鲜族等50多个少数民族的固有传统文化指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韩国朝野关注。韩国媒体认为,这是因为韩国江陵端午祭被指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让中国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称,与中国其他大多数少数民族不同,朝鲜族在中国保存下来的传统文化在韩国和朝鲜也同样存在。大部分被指定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朝鲜族传统文化都可以看作是韩民族的文化原形:农乐舞、荡秋千、鹤舞、朝鲜族传统婚礼和传统服饰等。此外,吉林省和延边自治州还将扇子舞、回婚礼等与母国传统文化同根的朝鲜族传统文化指定为省级或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国对此相当关注,文化财产厅表明了正式立场,称"中国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定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后,是否申遗是由50多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决定事项"。   首尔大学教授权庆洙说:"首先要对现状加以纵向和横向判断,把握整体走向,不能盲目地感情用事,这个问题有必要沉着讨论,不宜过度声张。"   此外,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应该尊重中国保护国内多民族文化的努力,但如果带有某种政治意图,就要加以警惕。"   韩联社的报道称,2005年11月,与中国端午节内容不同的韩国江陵端午祭被指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部分媒体和学者指"韩国在抢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同时认为"该事件让中国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其后将此前幷不重视的端午、中秋和清明节指定为法定假日。   迄今为止,每年每个国家仅可以为本国一个项目申遗,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第二次会议的结果,今后中国或韩国可以无限制进行非物质遗产申请。
信念---节选自《明朝那些事》 此书文笔幽默、深刻而且很酷,节选一段与大家共享------------------------------------------------石亨深通兵法,他的这个提议也是行得通的。     大多数人支持。     只有一个人反对。     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石亨的提议应该是会获得通过的。但这次,即使赞成的人再多也没有用,因为这个反对的人手中掌握着否决权。     此人正是于谦。     于谦是兵部尚书,也是会议召集人,在这个会议上虽然谁都可以说话,但只有他说了才算数。     他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也先率大军前来,气焰已经十分嚣张,如果坚守不出,只会长他们的气焰,我大明开国至今已近百年,昔日高皇帝布衣出身,尚可纵横天下,横扫暴元,我辈岂惧小小瓦剌!”     他环顾周围众人,停顿了一下,厉声下达了他的第一道命令:      “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     众臣鸦雀无声。     确实也不用说话了,反正我们说了也不算,你看着办就是了。     于谦接着下达了他的第二条命令:      “锦衣卫巡查城内,但凡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文臣们万万想不到,平日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于谦竟然如此强悍,军令之严厉,前所未闻,甚至连战场杀惯了人的石亨也感到心惊。     还没等他们喘过气来,于谦那沉稳又富含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      “九门为京城门户,现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      “安定门,陶瑾!”      “东直门,刘安!”      “朝阳门,朱瑛!”      “西直门,刘聚!”      “镇阳门,李端!”      “崇文门,刘得新!”      “宣武门,杨节!”      “阜成门,顾兴祖!”     他停了下来。     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停顿,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还有一个门他没有说,这个门就是德胜门。     德胜门是最为重要的门户,因为它在北京的北面,且正面对着也先的大军。一旦开战,这里必然是最为激烈的战场。     这里实在不是个好去处啊。     众人并没有等待多久,因为于谦很快就说出了镇守者:      “德胜门,于谦!”     他用坚定的眼光看着每一个人,这种眼光也告诉了众人,他没有开玩笑。     文武大臣们又一次吃惊了,可让他们更吃惊的还在后面,因为于谦马上要颁布的是一道他们闻所未闻的军令。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军战连坐法,此后的明代名将大都曾采用过这一方法。     听到这杀气腾腾的语言,众人仿佛不认识这个正在说话的于谦了,就在一个月前,他还是一个从未指挥过战争的书生,还是儒雅的文官,是一个言谈温和、脸上始终保持着沉着镇定的表情的人。     此刻的于谦依然沉着镇定,却似乎变了一个人,他已经成为了一位意志坚定、果断严厉的战场指挥官。     在残酷的战场上,弱者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只有最为坚强、刚毅的强者才能活下来,并获取最后的胜利。     于谦就是这样的强者。     看起来会议要谈的问题已经谈完了,似乎也该散会了,正当众人庆幸从于谦那令人窒息的军令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于谦下达了他的最后一道命令。      ■最后一道命令     于谦把手指向了兵部侍郎吴宁,下达了他的最后一道命令:      “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