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倭将军
平倭将军
关注数: 0
粉丝数: 150
发帖数: 4,318
关注贴吧数: 53
梦工厂2008动画新作《功夫熊猫》中的汉服造型(图) 熊猫阿波(杰克·布莱克)是和平谷里公认的最懒的动物。时逢强敌入侵和平谷,谷中所有动物合议举办一次武林大会选出一位武林高手带领大家抗击外敌,保卫家园。当阿波无意中闯入了比武大会的现场的时候,在场的高手们都震惊地发现:这个看起来一无是处的熊猫居然就是即将拯救整个和平谷的命定之“熊猫”! 达斯汀·霍夫曼将为熊猫阿波的师父——一位生性固执、循规蹈矩的功夫大师献声。这位大师不得不头痛地面对阿波这个不长进的学生,并把他训练成一名功夫高手。阿波的身边还有猴子大师(成龙)——一位武艺高强、身手敏捷的武士,他的任务就是时时提醒阿波的一无是处。而阿波的另一位师傅毒蛇大师(刘玉玲)的功夫更是玄妙:不仅能够不断变换性别,还能够瞬间发挥极大的威力。 究竟阿波能否在师傅们的指导下成为武林高手打败强敌呢?和平谷的未来还是个未知数……
菜鸟问题:sp充电啥意思 比如说打完了一局看到得到点数100点,出来一看,sp没有增加,但是sp充电的进度条涨了,这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谢谢指教。
怎么样才能在升为列兵后继续在新手服务器玩 今天才开始玩,打了几个小时升为列兵,就不能到新手区了,去其它区被人狂虐,几个小时的新手训练根本不够啊。除了建小号,还有其他办法继续去新手服务器吗?
新人求各个职业的基本属性和专业技能的加点方法 刚开始玩三部曲,找了好些资料,都没有各职业属性和技能加点过程的出处,大家能给我个地址看看吗?包括各个职业的基本属性和专业技能的加点方法,谢谢。
如何吞并傀儡国阿 还是中华民国,对西北三马这个傀儡政权,要怎么吞并他呢,是不是要先解散傀儡关系呢?
战略转移怎么造出来的? 在某贴看到有这个东西,作用好像是能够把全国的兵力重新配置,而不用慢慢地在地图上跑,这个太有用了,不过我在科技界面没看到啊。还是要什么条件才会有呢?我玩的是44年民国。
请教:中华民国如何吞并晋系等盟友 第一次玩,选了民国,想吞并盟友时是不是要先退出联盟,但我发现退出联盟的选项根本就是灰色。我要怎么吞并呢?请老手指教。
二战趣闻——可爱的意大利军队(转) 一楼献给大神。
新手问题:中2的存档能在资料片王国中使用吗? 我用的中2是左贤王2。0汉化版,准备装王国左贤王3。0汉化收藏版,由于硬盘空间有限,要把原来那个删除,想问问原来的存档能复制到资料片中继续使用吗?谢谢。
日本女作家:日本人招人讨厌做日本人太难(转) 一楼献给伟大的百毒教主。
英报评改变世界101个小发明 算盘居首(转) 一楼总闹鬼,不敢住。
新手问题:如何让自己的牧师成为枢机主教 枢机主教的空缺已经有10个了。我的牧师也有一大群,但是没有一个能成为枢机主教,异端也很少出现,请问还有什么办法让牧师升级。是系统自动将其升为枢机主教,还是有个什么指令让他成为枢机主教呢?
幽默历史课:萨拉丁的时代(跟胖子学历史之疯狂历史))[转] 这个跟汉服无关,但是以很搞笑的方式讲述了一段历史,而且是大部分人不熟悉。所以转上来,希望能留几天。
求助:战斗时跳出“Unable to restore vertex buffer” 这两天本玩得好好得的,今天游戏中的文字突然变成一个个方块,而且战斗时跳出“Unable to restore vertex buffer”的错误提示,然后退回桌面,谁能看看是怎么回事啊,烦死了。
求TLD可雇用NPC位置、加入条件和特长等资料 我看了有的帖子已经列出一长串名字,竟然还有希尤顿国王,但是没有其他资料,哪位高人能提供啊?特别是急缺智力型人才啊。我的手术技能还是0啊。另外,听说以前有发过地图的帖子,哪位能把它再贴出来呢。谢谢。
请问,洛汗人去精灵等首都的路线 从洛汗到冈多的首都最好走,至于去其他几个势力的首都我还没找到路呢?这地图又不搞个指南针,晕得很。要问我问什么这么热衷去别人首都,那都是想去找传说中的英雄啊。
请教,LTD初始城市的黑袍老人在哪里啊 刚装好LTD开始玩,初始城市选在伊多拉斯(洛汗),但是在城里面怎么也找不到可以可以初始调制的黑袍老人,哪位知道在哪里啊,或者他在其他城市?
问个小白问题,LTD的城市怎么这么难进阿 之前玩BOW,没有问题,走到城市那里就可以进去。今天装了LTD,选了洛汉,人从一开始就进不去城市,只能在大地图的城市里面走来走去,这是怎么回事啊,在线等答案。
国人请睁眼---找一个给英雄下跪的地方(图转) 先请高抬贵手。
开眼界了 无意中看到了这样的汉奸吧,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虽然就那么几个垃圾在捣腾。
美国首次称中医药学为独立科学体系 治疗独到(转) 今天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悉: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可冀院士介绍,美国FDA这一继2004年发布《植物药产品指南》之后的新文件,契合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顺应了美国国内补充和替代医学快速发展的现状,表明了FDA对中医药理念和治疗功能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在新药开发问题上有了较积极、务实的态度。 美国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NCCAM)和FDA认为,传统医学体系是“有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与对抗疗法(西方主流医学传统疗法)独立或平行发展而来”的,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背景。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元素,如相信机体有自愈能力,治疗方法也有独到之处。 本报北京8月2日电 (王淑军、秦秋)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的整理与电子版保存”日前通过专家组验收。历年从海外回归的339种中国古代医籍获系统整理,并制成电子版光盘196张。这些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医善本古籍,有望对公众开放。 据介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相当一部分文化典籍流失海外,其中不乏中医药孤本、善本。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这些古籍开始逐渐回归。该项目旨在把从海外复制回归的中医古籍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并将回归的中医善本古籍用现代技术永久保存,制成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电子版,供社会共享。
珍贵历史图片:孙中山祭奠明太祖 辛亥革命时期,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到南京紫金山祭奠明太祖朱元璋。可见辛亥革命的民族性以及明朝在革命党人心中的定位。
行动起来----阎崇年票数已超过毛佩琦票数! 本来我是很讨厌把投票当成一种刻意行为重复多投的。之前毛大师领先的时候,也只去投过一次,想不到刚才上去一看,阎贴竟然已返超数票!看来阉党早已大规模行动了。建议大家将网页收藏,过几小时就投票一次(应该是可以的)。另外,经常去汉网等地方的朋友也过去呼吁(我很少去),把票数夺回来!
圆明园失散文物回家祝寿 皇家喷水石鱼再回大水法(转) 本报讯(记者王晴)昨天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当晚,12件流落民间近百年的散佚文物回到圆明园。为迎接这些失散多年的“孩子”,圆明园遗址公园举行了盛大的“流散文物回归活动首归仪式”。 此次回归的这12件石雕文物是首次以社会捐赠形式回归的,它们被安放在大水法拱梁下东西两侧。汉白玉翻尾石鱼是首归式上的“宠儿”。这对文物保存完整,石鱼身长125厘米,高58厘米,鱼鳞、鱼眼、鱼鳍等细微处雕刻得出神入化。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这两条石鱼当年被安放在大水法北侧水池的池沿上,当年和这两条石鱼一起围成一圈喷水的其他4条石鱼下落不明。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助理宗天亮说:“这批回归文物都是在北京收集的,多年来一直保存在一些单位和居民家中。”去年6月后,管理处走访了8家圆明园文物收存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和西单横二条34号院居民将收存的12件圆明园石雕捐赠给圆明园遗址公园。 “此次回归的石雕文物将先在大水法遗址向市民展示,随后安置在文物库房或展室保存,随着整个遗址整体保护的进程,我们将把这些文物按原位归放”,宗天亮说,“我们还将对这些文物缺失的地方用其他材料弥补,使其与原材料有明显区分。” ■专家质疑 文物回归遗址不利保护 对于圆明园散落文物的回归,中国圆明园学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担忧地说:“文物回归,可能导致其毁损的速度更快。” 这位专家表示,对于圆明园回归的文物,其保存方式无非两种:一是存放在仓库。但圆明园仓库拥挤破旧,不能满足文物正常“生活”的条件,时间一长,文物会逐渐破损。二是按照原址“归位”。但不光雨打风吹会破坏文物,人为破坏也会更严重。 专家同时指出,圆明园很多流散文物的原址,目前还处于未开发的状态,回归原位并不现实;而要对现有园内文物清理恢复,是一项巨大工程,至少几十年内无法完成。譬如此次回归的几件石构件文物,园内至少有上千件,仅仅堆在圆明园内,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背后故事 居民悉心照料石鱼50载 此次回归的汉白玉翻尾石鱼,曾在西单横二条的四合院内度过了半个多世纪。发现人刘阳是中国圆明园学会委员。刘阳回忆说:“自己无意间路过这个四合院,与门内的汉白玉石鱼打了个照面。后来根据法国人于1927年拍摄的老照片确认它们来自圆明园。” 四合院的主人赵玉兰说,解放前石鱼就在这里了。家里老人曾说过石鱼是从圆明园拉来的。 几十年来,石鱼一直躺在院中间。“我们很爱惜石鱼,没事儿就浇水洗。从来就不让孩子骑,也不准在石鱼上乱刻乱画。”赵玉兰说,“除了风吹日晒,其他都没损坏。” 石鱼被拉走后,赵玉兰有点舍不得,“舍不得归舍不得,但国宝是国家财产,我们当然要无条件地支持回归。”石鱼回归圆明园,赵玉兰没提任何要求,唯一留下的是圆明园管理处赠予的一套水晶鱼模型。 ■相关新闻 圆明园首次公布 流散文物名录 本报讯(记者王晴)首归仪式上,圆明园管理处首次公布了“圆明园流散文物调查报告”,报告收集了数百件流散在国内外文物的资料。 据介绍,自1860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掠焚毁以来,园内文物大量流失。这次圆明园启动的文物回归工程就是要寻找所有流失的文物。 此次调查发现,仅在北京流散文物较集中的单位和民宅就有十余个,总量近百件。其中西城区西交民巷87号院内的圆明园文物最多,且多是乾隆御笔。北大校园内的圆明园文物是工艺最好、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安佑宫的华表等10余件。 调查显示,南京、苏州、保定等地也有圆明园流散文物。但圆明园管理处主任助理宗天亮表示,对于散落国内并已在当地受到良好保护、成为当地一景的文物,不在此次文物回归之列。
“赵子龙”像日本武士 刘德华新造型遭到批判 (图转) 这张图让我不可思议,我愿意相信这是别人用电脑改的。-----------------------------------------------------------由中韩共同投资,正在拍摄的《三国之见龙卸甲》日前公布了电影海报。其中刘德华饰演的赵子龙造型被网友指“不伦不类”。身穿盔甲的“赵子龙”分别被指像“日本武士”、“二战英军”和“高丽将领”。 “白盔白甲白龙马,手持银枪”——《三国志》中对于赵子龙的描写,成为了深受中外读者认可的经典形象,而《三国之见龙卸甲》的海报中,刘德华版“赵子龙”一身黑盔黑甲,头盔边沿扁平,腰带上挂了一个方形随身包,手持锯齿状武器。 造型公布后,立即在网上论坛引起争议,一些网友分别对刘德华版“赵子龙”的造型进行考证,不少网友认为“赵子龙”上身铠甲是日本式,网友VINCE认为,盔甲和某个电子游戏中的设定如出一辙。 关于“赵子龙”的头盔,网友分歧较大,分别有网友认为是古代高丽头盔、元朝头盔、二战英军头盔以及欧洲中世纪头盔。另外“赵子龙”的“腰包”也被考证为“二战英军的挎包”。网友“秋江夜泊”称:“搞不懂明明中国的铠甲那么好看,导演们偏偏都喜欢不伦不类的东西。”不少网友抱怨《三国之见龙卸甲》的造型破坏了赵子龙在自己心目中“白甲银枪”的英武形象。也有网友对此并不介意,表示“关键是电影好不好,造型是次要的”。也有意见认为,由于《三国之见龙卸甲》剧本主要取自日本三国题材游戏,导致人物造型偏日式,但是据记者调查发现,该游戏中的“赵子龙”造型保持了“白甲银枪”造型。 记者曾多次联系《三国之见龙卸甲》剧组试图向创作人员求证,但至今尚未联系上。
美籍华人回国感受:回来才知美国究竟畏惧中国什么(转) 生活在美国,常常可以在新闻媒介中看到有关“中国威胁”的论调,比如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比如中国的石油进口,等等,我常常在想,到底美国政客们的内心深处,对中国的畏惧是什么? 我最近回了次国,所见所闻,对美国人内心真正的畏惧,开始有了点了解。在广州,因为我需要一个小型的DVD播放机,到各大电器卖场走了走。有一种特别吸引我的注意,这种播放机还可以直接收电视、接电脑、下载MP3,甚至可以连接汽车卫星导航系统,这么多功能,才卖2000多元人民币(合300美元左右)。因为有制式和保修的问题,按照常理判断,美国应该也有同样的播放机出售,价钱应该差不多,因此我决定回到美国再买。 谁知道回美国,到各大电器卖场转了一圈,找遍了所有型号的机子,包括打美国牌子从中国进口的,没有一款是多功能的,我在想,如果在中国卖的播放机能进口美国,价格再降一点,还不把这里的市场冲垮吗?联想到近年来美国进口的电器中,尤其是冰箱、空调、电视机、数码相机、电脑等等,中国产的比例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价钱越来越低,再联想到美国的一些政客在嚷嚷要对中国的商品进口设限,我忽然明白了一点,其实美国不是害怕中国的某种产品,而是害怕中国在这方面尤其是技术发展的凶猛势头。 DVD播放机这个例子,我想在美国并不是特例,以“世界工厂”出名的中国,其实在生产过程中,不但质量在突飞猛进,产品档次也在不断提高,我十多年前来美国时,中国产的餐具,最多只能当一般日用品来卖,现在许多名牌餐具已经在专卖店中出售,而价钱却降低了一半以上。 我们这次到北京旅游,住在小姨子家里,因为工作忙,她基本上是不到超市买菜的,隔三岔五打个电话:“我要八个鸡蛋”,或者“我家的过滤水没了,我要一罐水”,于是就有人送上门来,不需小费,也不需额外收费。我在广州也一样,没时间出去吃饭时就打个电话叫餐,送上门的价钱和在饭店买一样。 这种服务在中国司空见惯,在美国可是奢侈中的奢侈,送上门来,不但连送费,而且要加小费,最后加起来的价钱可能是商品价的一倍半甚至两倍,更糟糕的是,美国的许多商店和超市是不提供送货上门的,因为他们工资太高,雇不起这么多人。 我这次回国,深感服务素质比过去大有提高,饭店里服务员的服务基本上到位,大部分商店里售货员对自己负责的商品了如指掌。在北京和广州,出门旅游可以在网上订票,可以有人送票上门,也可以在自家附近的售票点买票,方便得很,各大旅游景点前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导游。要找吃的吗?随处都有饭店,坐下来和服务员聊聊,一会儿热腾腾的饭菜就上来了。 想起在美国旅游,除了参加旅行团外,如果要自己玩,从订票到租车,到查旅游路线图等等,都可以自助式在网上完成,方便是方便,要享受处处“有人,有人情味,有亲切感”的服务,无疑是一大奢侈,到了景点要找个导游更是难上加难,只能看着景点的路线图自己寻找,要了解景点的历史,或者知道哪里是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事先查过有关资料。至于吃的,美国各大旅游点的餐厅不但贵,而且几乎都是人满为患,吃饭时间,在餐厅内能找到个位子坐下来吃饱已经是谢天谢地,想便宜点吃快餐,只能跟着长蛇阵式的队伍,耐心排吧。如果有人不信,不妨到洛杉矶迪斯尼乐园内的餐厅看看,吃饭高峰时间,半个小时能买到算你运气,有名气点的餐厅,排队一个小时吃上东西一点也不稀奇。 平心而论,总体而言,美国的服务业人员,素质不低,但由于工资太高,许多大公司都不可能雇用更多的人来进行人对人式的服务,许多服务项目只能交给机器或者互联网来完成,但有时候,即使短短的一声问候,可以让人如沐春风,这是机器永远不可能做到的。 悲哀的是,据统计,70%的美国人出门旅游还是在自己的国家内,报纸上80%左右的是美国当地新闻,因此目前大部分美国人仍然沉醉在“我们系统不是最完善的,但是世界上最好的”这样一种感觉中。对于世界的变化,不说漠然无知,也是知之甚少的。然而,清楚了解中国近几年变化的美国人,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我想,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心生畏惧的。
美国的国服是牛仔装,还用问吗? 此帖特回复静虚散人,美国的国服是牛仔装,从帽子到靴子都有极具特色的,而且随着其强势文化风靡全世界,以至于人类并不觉得这是他们特有的服装,而是现代时尚的标志。试问诸位谁没有穿过他们的国服呢?而且在穿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的国服,而是认为这是潮流。这就是美国文化的强啊。另外,“复兴”的东西不一定就是逆时代的,比如文艺复兴、中断一千多年后重开的奥运会等等。
香港公众假期竟然有“佛诞” 前几天在香港出差,突然被对方单位告知今天(5.24)休假,我们有点摸不清头脑,这是什么节日呢?在网上一查,原来是佛诞。可怜我们孔老夫子,和释迦牟尼并成为东方两大思想家,在自己的土地上还没有孔子诞辰这样的节日,希望以后能增加这个节日。
中国国宝首尔展第一天参观者赞美之声不绝于耳(转) 朝鲜日报记者 李圭宪 (2007.05.24 11:17) “在中国采访的时候也看了很多文物展会,但这次展会真是太棒了。韩国人将更多地了解中国文物。”中国国宝巡回展面向大众开放的23日上午,中国人民日报社首尔分局局长徐宝康上午10时30分就早早地来参观展会。他表示:“黄牛形灯具之类的文物是非常有名的宝物,在中国也很难见到。很多名贵宝物在此次展会上亮相,很值得一看。” 徐宝康逐一、仔细地观看了“羊形雕塑”、“菩萨立像”、“唐三彩女人像”等宝物,他表示:“非常名贵,在韩国都看到这些真是太好了。此次展会应该会有助于中国和韩国之间的文化交流。”23日,为欣赏中国古代1200年历史的325件国宝级文物,参观者早早就聚集在首尔历史博物馆的企划展厅内。权五重(44岁,首尔瑞草区蚕院洞)把初中二年级的儿子权赫宰带来一起参观。权五重说:“几年前去中国上海博物馆时,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妙感到非常震惊,今天又让我产生了同样的感觉。可以借此机会比较我国和中国的文化。”珠宝鉴定师吴润实说:“有很多力证东西方交流的珠宝文物,所以我非常感兴趣。这里的珠宝中体现的镶嵌技术等和欧洲文物中体现的相差无几。通过珠宝和纺织品可以对东西方的交流一目了然。”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等39个中国著名博物馆的文物纷纷在此次展会上亮相。在展厅内充斥着“啊~”的感叹声。崇实大学教授张源宰(40岁)说:“真是太感动了,简直无法呼吸。仿佛数千年的历史一下子向我们涌来。”他还说:“特别是,身穿罗裙的精巧女人像既是玩具,又体现了优秀的织布技术,着实令人震惊。看过这次展会后我感觉,直到现在我才了解中国。”中国国宝巡回展将于8月26日闭幕。展示时间为上午10时至晚8时(晚7时禁止入场),每周一休息。成人票价为1万韩元,青少年(初中、高中生)8000韩元,儿童(4周岁以上)6000韩元。27日之前小学生以下的参观者可免费入场。垂询电话:(02)736-9698中国国宝展面向大众开放的第一天23日,来到首尔历史博物馆的参观者正在欣赏汉代文物“守墓石兽”。本报记者 朱完中摄影
好美喔---真实的韩国李朝妇女服饰(图) 怎么韩国古装剧不按照真实的韩国服装来拍摄啊,特别是《大长今》这样的大制作。那样一定会让韩剧冲出亚洲,风靡世界的啊。真是遗憾。。。。
好美喔---朝鲜李朝妇女服饰(图) 想不到韩国传统服饰已经突破“胡服”极限了,完美地体现了原始部落的遗风。
西服和领带的来源 西服是一种“舶来文化”,这一点无可讳言。现代的西服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从其构成特点和穿着习惯上看,至少可到追溯17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 西服也称西装,从广义上,应指“西式的”、“欧美的服装”。但在我国,人们多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这显然是我们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 在西方,一般把前门、有袖子、衣长在臀围线上下的男女上衣统称为“茄克”(Jacket)。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腰部和袖口有带状收口的茄克,英语称“将帕”(JUMPER),法语称“布鲁宗”(Blouson),属茄克这个大家族的一个品种。 “西服”也是一种“茄克”,英国人称其为“拉翁基、茄克”(Lounge Jacket)。 19世纪末,当这种上衣和长裤用同质同色的面料来做成“套装”时,欧美人又称其为“外出套装”(Town suit)。 在20世纪,又因为这种套装多为活跃于政治、经济领域的“白领阶层”穿用,故也称作“工作套装”或“实业家套装”(Bussiness Suit)。关于领带的来源,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与军服有关。17世纪,一支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骑兵部队来到法国巴黎。那些骑兵身着威武的军装制服,脖领上系着一根细布条,骑在马上显得十分精神、威风。巴黎一些爱赶时髦的人,也学骑士的样子在自己的衣领上系上一根布条,这根布条后来演变成领带。还有一种说法: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奥地利哈布斯堡发起了“帕拉提内特之战”。当时,奥军士兵的脖子上都佩带着一块白布围巾作为标志,据说看到这种标志能够唤起士兵的战斗意志。喜爱标新立异的路易十四对奥军的这种被称作“克拉瓦特”的装饰大为赞赏,这位国王如法炮制了一条,并佩带着它在宫中上朝理政。后来,他还为“克拉瓦特”镶上了刺绣花边,并在胸前结成一个大蝴蝶结,显得非常华丽。经路易十四的大力提倡,这种装饰很快在皇宫里流行开来,并扩展到了法军部队中,路易十四甚至还专门命名了“克拉瓦特连队”,从而助长了克拉瓦特在法军中蔓延的势头。“克拉瓦特”的出现和推广,在领带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不少欧洲国家的词汇里,如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波兰语等,其对领带的称呼都与克拉瓦特有密切的联系。“克拉瓦特”原是贵族和军队专用的装饰品,但很快在一般市民当中也流行起来,而且增加了许多新花样,使领带的形状、用料和打结方法都发生许多变化。
现代西装和领带的来源(转) 一个是为了丰富大家的历史知识,一个是让一些人知道现代我们穿的衣服并非是20世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西服是一种“舶来文化”,这一点无可讳言。现代的西服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从其构成特点和穿着习惯上看,至少可到追溯17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 西服也称西装,从广义上,应指“西式的”、“欧美的服装”。但在我国,人们多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这显然是我们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 在西方,一般把前门、有袖子、衣长在臀围线上下的男女上衣统称为“茄克”(Jacket)。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腰部和袖口有带状收口的茄克,英语称“将帕”(JUMPER),法语称“布鲁宗”(Blouson),属茄克这个大家族的一个品种。 “西服”也是一种“茄克”,英国人称其为“拉翁基、茄克”(Lounge Jacket)。 19世纪末,当这种上衣和长裤用同质同色的面料来做成“套装”时,欧美人又称其为“外出套装”(Town suit)。 在20世纪,又因为这种套装多为活跃于政治、经济领域的“白领阶层”穿用,故也称作“工作套装”或“实业家套装”(Bussiness Suit)。 关于领带的来源,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与军服有关。17世纪,一支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骑兵部队来到法国巴黎。那些骑兵身着威武的军装制服,脖领上系着一根细布条,骑在马上显得十分精神、威风。巴黎一些爱赶时髦的人,也学骑士的样子在自己的衣领上系上一根布条,这根布条后来演变成领带。还有一种说法: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奥地利哈布斯堡发起了“帕拉提内特之战”。当时,奥军士兵的脖子上都佩带着一块白布围巾作为标志,据说看到这种标志能够唤起士兵的战斗意志。喜爱标新立异的路易十四对奥军的这种被称作“克拉瓦特”的装饰大为赞赏,这位国王如法炮制了一条,并佩带着它在宫中上朝理政。后来,他还为“克拉瓦特”镶上了刺绣花边,并在胸前结成一个大蝴蝶结,显得非常华丽。经路易十四的大力提倡,这种装饰很快在皇宫里流行开来,并扩展到了法军部队中,路易十四甚至还专门命名了“克拉瓦特连队”,从而助长了克拉瓦特在法军中蔓延的势头。“克拉瓦特”的出现和推广,在领带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不少欧洲国家的词汇里,如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波兰语等,其对领带的称呼都与克拉瓦特有密切的联系。“克拉瓦特”原是贵族和军队专用的装饰品,但很快在一般市民当中也流行起来,而且增加了许多新花样,使领带的形状、用料和打结方法都发生许多变化。
《贞观之治》在内蒙古卫视播放了 刚开始,我看了一下,没什么当红影星。不过画面很有历史的凝重感,人物衣着礼仪应该是同类剧中最接近史实的,而且都是跪坐。还有一点很不错,那就是成年男子全都蓄须,没有小白脸!
美国破解中国九千年古酒配方 中方交涉遭拒绝(转) 今年年初,美国媒体报出消息,一位美国专家破解了中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9000年前古酒残渍配方,并联手美国特拉华州的“角鲨头”酿酒厂,仿制出一种新款啤酒,准备于今年7月上市。中国古酒配方究竟是怎样落到美国酒厂手中?近日,《世界新闻报》记者走访了舞阳县有关部门,查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人类酒鼻祖”被美酒厂复制成啤酒 距今约9000年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而其中发现的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酒实物,被誉为“人类酒鼻祖”。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角鲨头”酿酒厂的配方,是在两年多前,从曾参与贾湖石器时代遗址研究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教授帕特里克·麦克戈文处获得的。后经过数月研究,这家酒厂生产出了口味酷似新石器时代陈酿的新型啤酒,并命名为“贾湖城”啤酒。 据记者从“角鲨头”酿酒厂官方网站上了解到,该厂成立于1995年,截至2006年共生产18个品种啤酒,销售范围覆盖美国20个州。“贾湖城”啤酒依照从贾湖遗址解密的酒配方,根据现代化酿造工艺酿制而成。其酒精纯度为8%,每瓶售价12美元。不久前,该公司在纽约搞了一场品尝会,结果,品尝者纷纷称道其既甜又辣的独特味道。在美国一家专门介绍啤酒的网站中,有幸品尝到“贾湖城”者为该酒打了86分,被网站特意列入引人注目的“值得推荐”栏。 国内一些知名律师认为:对于已经公开发表出来的论文,作者享有著作权和版权,如果没有协议约定,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这一信息进行商业活动。虽然从民族情感上说,好像什么东西被人拿走了。但美方对中方合作者的告知,没有法律义务只有道德义务,美国酿酒厂的举动也不构成侵? 古酒秘方为中美专家共同发现 舞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贾湖文化保护开发办公室主任张杰民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其实,“贾湖古酒风波”已经闹了两年。 据张杰民介绍,1984年至2001年,主持贾湖遗址历次发掘的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的张居中教授,带领的中国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掘出大批陶器。这些9000年前的16个陶器皿碎片上,留有一些被怀疑为酒的沉淀物。为了弄清这些沉淀物的真相,从1999年开始,中方将部分陶片样本提供给美方专家请求帮忙化验。一直从事世界酒史研究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帕特里克·麦克戈文,成为中美合作对这些陶器碎片上的沉淀物进行研究的美方专家。 回到美国后,麦克戈文对陶器碎片上遗留的沉淀物先后进行了气象色谱、液酱色谱等化学分析,得出最终的定论:这些陶器曾经盛放过以稻米、蜂蜜和水果为原料混合发酵而成的酒饮料。 2004年12月,张居中和麦克戈文合作进行的这项古酒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确认这些残留物中含有一种酒类饮料的沉淀物,从而将人类酿酒史提前到了距今9000年前,也使贾湖遗址成为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酿造酒类的古人类遗址。 美方私制古酒配方中方交涉遭到拒绝 2005年,中方得知美国学者没有告知我方的情况下,将研究成果转让给美国酒厂一事后,张居中教授就提出了异议,并与麦克戈文进行了紧急沟通:“该配方是中美共同研究的成果,中美双方至少应该共享对配方支配的权益。” 张居中教授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1999年,麦克戈文通过中科大的老师,主动来中国找他,表示愿意一起合作研究。当时贾湖遗址项目非常大,古酒配方的研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就同意麦克戈文参与。其间,中国方面向麦克戈文提供了发掘出土的9000年前的陶片,双方曾经保持着愉快的合作。“样本是我方提供的,也归我方拥有,研究成果的主权我们并没有出让。严格说,麦克戈文只能算是参与研究而已”。张居中在与麦克戈文的交涉函中指出:麦克戈文无权不经中方同意,将该成果转让给第三方以谋取商业利益,这一做法很不妥当。
英国《泰晤士报》头版教读者学汉语 这是2月12日拍摄的连续几天来英国《泰晤士报》关于汉语语言及汉语学习的版面和专刊。经过几天的预热,当天《泰晤士报》开始举办“中国周”活动,推出一系列专刊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并随报赠送汉语短语手册和会话光盘,鼓励读者学习中文,在英国掀起新一轮中文热。 新华社记者谢秀栋摄 随着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英国《泰晤士报》从8日开始开展为期10天的“中国周”活动,向读者介绍学习汉语的方法。《泰晤士报》每天在头版最显眼的位置刊登两个汉字,甚至还刊登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小测验邀请读者参加,借此吸引读者对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兴趣。头版刊登汉字 据报道,“中国周”活动在8日拉开序幕。在当天的《泰晤士报》头版,“泰晤士报”字样下最显眼的位置出现了汉字。9日,在头版同样的位置上出现了“雪”和“雨”两个汉字,旁边配有“今天会下雪还是下雨?”的英文,让读者猜测哪个汉字是“雪”。 当天《泰晤士报》在内页刊登了专题文章,讲述汉字从古老的象形图案发展成现代汉字的过程。文章还教读者把“日”、“明”、“旦”、“从”、“田”和“门”等汉字与对应的英文单词联系起来。 10日,《泰晤士报》刊登该报资深记者本·迈克因泰重返校园学习汉语经历的文章。从当天开始,《泰晤士报》向读者免费赠送关于学习汉语的增刊和教程光盘。12日以后,《泰晤士报》还将每天通过著名书籍连锁店WHSmith向读者赠送48页的汉语短语手册。 (文/广州日报)
中国是世界唯一没有民族英雄的国家(转) 中国是世界唯一没有民族英雄的国家-------------------------------------------------------为什么一部中国古代史,只有内战牺牲者,而没有一个民族英雄? 世界古代史是以以15世纪末期地理大发现作为终点的,按此划分,可以认为,一部中国古代史,只有内战牺牲者,而没有一个民族英雄. 按照中国教科书历史民族理论,那些历史上入侵中原的外来游 牧和狩猎民族,由于其后代绝大部分已融入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而近代洋人侵略,是比较晚的事情,所以中国是世界古代史上唯一只有内战的国家,是世界古代史上唯一没有民族英雄的国家. 所以,中国是世界古代史上唯一只有内战的国家!有人可能会反驳我,说;"16世纪的抗倭战争,17世纪的郑成功收复台 湾之战和雅克萨之战,难道也是内战吗?戚继光郑成功康熙难道不是民族英雄吗?" 我的回答是:我主张按照全球史学观念来划分历史,也就是以西元1492年左右为世界古代史的结束,而中国的一些人物,出于阶级斗争的需要,却偏偏要把西元1840年的鸦片战争作为古代史的终点,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片面地按照中国中心论调,硬说近代史的开端是西元1840年,事实上,早在戚继光的时代,亦即16世纪中期,近代西方殖民者已经不断地与中国发生了联系,中国已经初步卷入了世界近代史,我认为中国古代史其实是从西元前21世纪到西元16世纪中叶,一共是3600年,而16世纪的戚继光,17世纪的郑成功和康熙,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人物,更何况,俄罗斯族也是我国的一个少 数 民族,俄罗斯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按照民族融合论,康熙的雅克萨之战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内战,所以康熙显然不是民族英雄.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家是建立于西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也就是说,中国建国于西元前21世纪,从西元前21世纪的中国建国到西元16世纪的戚继光至少存在着3600年的历史间隔. 就算是以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中国古代史的终点,把中国古代历史算作是3900年,那么在16世纪中期的抗倭英雄戚继光以前,在占据中国古代历史绝大部分的3600年漫长历史里,中国也依然是是世界古代史上唯一只有内战的国家!!!!!!!! 这实在是太让人感到奇怪了!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前3600年居然没有出现一个民族英雄,而在后300年却反而出现了戚继光郑成功等几个民族英雄呢?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要知道,这3600年至少占据了中国古代历史的92%的部分,在中国古代历史的绝大部分岁月里,在从西元前21世纪到西元15世纪的3600年漫长历史里,中国居然没有出现一个民族英雄,是世界上唯一只有内战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正统历史学家们给我们创造的一个世界史学奇观! 所以中国历史理论的奇特之处实在是让我们叹为观止! 如果哪一天日本也被纳入中国版图,大和族也加入中华民族,就意味着大和族在加入前也属于中华民族,就意味着大和族在加入前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内战. 如果世界将来真如马克思书说的那样,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民族和国家都消失了,全世界都是一家人了,如果硬要站在那时的角度来说,那么连郑成功戚继光张自忠杨靖宇都不算民族英雄了,因为那时民族已经消失了,他们自然不可能是那时的民族英雄了. 我一直在想,中华民族的范围到底是静止的,还是在一直变化着的?中国教科书的编写者显然认为中华民族的范围一直是静止的。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领土变迁是很常见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构成也是在不断演变的,谁又能够肯定我们中国的领土自古以来就是960万平方公里,谁又能够承认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这56个民族呢?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上循序渐进中不断演变和发展的族群,“中华”一词原本单指汉族。文化方面,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上,汉族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主心骨。 如果硬要以今天中华民族的定义来划分历史上的民族界限,那中华民族只有不到300年的历史,所谓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从何谈起? 一味地应用一成不变的机械眼光来看待问题,只会获得很多极其荒唐可笑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结论!
年兽的故事(转)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联合国的一天----好强的幻灯图阿(图) 转自戚继光吧,作者真有胡戈之材也。会动的喔,很长,大家慢慢看
刚发现香港电视台在放≤朱蒙≥... 刚才发现本港台在放韩剧≤朱蒙≥,看了一下,里面的人物(夫余人)的服饰穿着都非常象汉朝式样。里面的“天朝”(即汉朝)人物大多面目可憎,一幅反派模样。《朱蒙》是韩国是剽窃意淫高句丽历史的电视,香港电视台为了收视率居然也播放,真是岂有此理!
韩国外交官:无可否认韩国文化大部分源自中国(转) 原本起源于中国的浑天仪,被韩国选择并将其印在新版一万韩元纸币上,惹来争议。驻香港及澳门的韩国总领事赵焕复22日表示,韩国与中国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无可否认韩国文化大部分源自于中国。 韩国银行22日正式发行一万韩元和一千韩元新纸币,在新版一万韩元纸币上,原本起源于中国的浑天仪,被印在新版纸币上,可能使人误解为浑天仪就是能代表韩国的科学成果。 一万韩元新版纸币正面印有韩国世宗大王的肖像,背面印有《天象列次分野之图》和普贤山1.8米望远镜、浑天仪等图案。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首尔大学历史系教授文重亮说:“浑天表的科学原理在于机械装置中。浑天仪只不过是依靠钟表的运转而转动的一种附件。”他还说:“浑天仪原本源于中国,因此不能印在韩国货币上。” 但韩国一位文化遗产委员说:“浑天表和浑天仪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要使用整个浑天表。”韩国银行前发行局局长金斗经解释:“浑天表的箱体型设计与货币图案格格不入,因此作为辅助题材选择了浑天仪。” 韩国《朝鲜日报》指出,韩国银行只考虑图案设计,却忽略了科学性和历史性意义。造成这种问题的很大原因在于,在货币图案咨询委员会中没有科学史专家。 韩国近年有多个在文化上“去中国”的举动,例如首都于2005年由旧名“汉城”改为“首尔”,中韩近年也为“端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而引发争论。 韩国驻香港及澳门的总领事赵焕复表示,韩国与中国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韩国民众重视的是保留其传统文化。无可否认韩国文化大部分源自于中国,虽然韩国拥有自已一套语言,但大部分的单词源于汉语,两国文化也有相似之处,包括奉行儒家思想,中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赵焕复认为,历史是事实,是不容改变的,所有的历史都有根据。应该是分辨清楚两国文化的差异,而非在争论哪一个才是起源。虽然韩国与中国有所相似,但韩国也发展了独有的历史、文化,韩国人民着重的是保留这一套的传统,而非有其它的目的。 赵焕复希望这些文化上的分歧,不会影响中韩关系。他还指出,今年是韩中建交15周年,也是“中韩交流年”,韩方的口号为“友情共展韩中美好未来”,双方在这一年内会加强在文化上的交流活动,更会共同举办展览、论坛、交流展等大型活动,两国友好合作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别老说中国人素质低,看英国绅士的素质!(多图) 这素质!!!英国货轮沉没,货物遭岸上居民哄抢
韩国(日本?)比较东亚三国的漫画(转) 有点长,不过还是很有趣的。对其中阐释的中国关于“一”的信念很赞同啊。由于很长,在下面给个地址好了。
关于删贴后的一些建议 不知不觉也在这里发了700多帖子了(包括回复的),但是这段时间发的一些帖子都奇怪地被删,按说我也不是愣头青啊,不会发些明显被删的帖子。我相信大部分是被系统删除的而不是吧主。但总是觉得死得不明不白的。我想两位吧主能不能辛苦点,删了帖子以后向楼主发个个人消息简单说明下原因,一个能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另一个是如果帖子被删了而没有收到吧主的说明,我们就可以断定是系统删除的,这样心里也好过点。吧主和众位吧友们,觉得如何呢?
大家来评选,北京赛区新科贾宝玉们哪个最合适(多图) 欣慰的是,这些人都是穿着汉服的,另外,网友的评论很搞笑。
请教一下《墨攻》的真实历史来源 最近正火的《墨攻》,很感兴趣,但看一些介绍,全都是说改编自日本漫画,气得我。改编自日本漫画没错,但就不能再深入介绍一下历史背景吗?我依稀记得在哪本书(类似《战国策》)里面有个类似的故事,哪位高人能说下它的历史出处吗?谢谢了。
最后一堂汉语课(转)
请教:汉字和汉语两个概念的关系 并列的?还是某方包容某方?
求助:游戏切换画面就出错。 昨天突然遇到这个问题的,战斗完毕进入地图的时候发现土地颜色都变白了,其它的也不正常,退出游戏进入,前几部还正常,选择继续会战后,进度调到一半时,会弹出一个播发动画的小窗口,然后主窗口弹出“不正常,必须关闭”的对话框。我重新装了以后也是这样,哪位大侠能指点一下阿?
看我说得对不对---汉族名字探源 汉族是因为有汉朝,汉朝是因为刘邦之前是汉中王,汉中是因为有汉水,汉水的意思就是银河一般的河流,因为“汉”本身的意思就是银河!
右衽的来由--我分析的对吗? 我认为是衣服的款式来源于实际用途,所以右衽的来由是便于右手从怀中取物存物,毕竟惯用右手的人更多些。不知大家认为如何?
怎么让有投掷技能的兵种直接肉搏呢? 比如罗马的好几种步兵,让他冲锋的时候还是在投标枪,怎么让他直接冲上午呢?
呼吁尽早出台汉服统一方案! 推广汉服不是时装表演,不能把历朝历代的服饰都拿出来展示。我们应该尽早制定统一标准的款式,这样才能给世人一个深刻的印象,才能扩大汉服的影响力。我不是服装专家,但看了这么多汉服款式,认为男士汉服应该取汉朝服饰,女士汉服可以去汉朝和唐朝服饰(我觉得女孩子的衣服可以花样多点),其他朝代比如明朝这样的就不要提倡了。原因有三:一是汉族形成于汉朝,最有纪念意义。二是汉朝服饰从美感上说集雍、简洁、飘逸于一身,最能体现汉文化的精髓。三是汉服受其他民族影响最少。像唐服和明服里已经有受胡服影响的痕迹了。以上拙见,希望大家都来讨论,特别是对服装有研究的朋友来集思广益。
以后大家不要将旗装叫做唐装 大唐是我国最辉煌时期,将旗装叫做唐装,那是对唐装的侮辱!
即使走光也不该!--看看英国人是怎么保持传统服饰的[图] 经常可以看到苏格兰的短裙在电影或者新闻里出现,你知道他们的短裙下面什么都不穿的吗?这么容易走光的穿法,他们竟然能够一直保存下来,其对传统文化的执著实在令我们汗颜!这可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现代化国家,而不是某个小岛上的原始部落啊。 可以想象,如果我国有这样的传统服饰存在,可能早就被“专家学者”们斥之为“陋习”而进行抹杀,即使存在,也会在里面穿条内裤吧。
中国人是一个民族概念吗? 这是我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中国人,华人,中华民族,汉族,这些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我认为,一、中国人是一个国家概念,有中国国籍(包括台湾)的人才是中国人,其他的是华人。二、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集团,其主体民族是汉族。这个民族集团今天是56个,但以前可能不是,未来可能也会有变化,但必须是汉族为主体的。否则怎么解释俄罗斯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呢(这是官方定义的)?三、汉族是一个真正的民族概念,它是由两千年来血统和文化双重纽带汇集的一个民族。 大家希望都来讨论一下,希望达到越辩越明的效果。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