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婺风流 八婺风流
关注数: 0 粉丝数: 52 发帖数: 20,907 关注贴吧数: 27
【越剧新闻】节奏更紧凑流畅 "原汁原味"重排越剧《西厢记》 节奏更紧凑流畅 "原汁原味"重排越剧《西厢记》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1月24日 09:30 潘妤 秦云柯 作为越剧的四大经典剧目之一,《西厢记》历来有许多版本,徐玉兰和袁雪芬的《西厢记》在上世纪50年代演出的版本红极一时,传唱至今,茅威涛主演的该剧也是影响深远。为了恢复传承这一经典名剧,日前,上海越剧院的《西厢记》正在紧张复排中,并将于大年初二开始在逸夫舞台上演四场。此次的主演钱惠丽和方亚芬虽然已经有15年没有演出这一名剧,但两人戏称,重排这个戏是“嚼青橄榄,越嚼则越有劲”。 对于这出戏的复排,几位主演都强调“传承”二字。据了解,早在前年上海越剧院在建院50周年之时,剧院就有意重排该剧。而此次复排,基本保留了原版的精髓,力求“回归经典,返璞归真”,把精品剧目传承保留下去。早报记者在排练场中看到,整个排戏过程中,久未露面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吕瑞英和刘觉几位前辈都到场“督阵”,亲自为两位主演指导并抠戏。而袁雪芬也不时来到排练场提出自己的意见。 据了解,复排基本尊重和忠于原著,音乐、唱词和唱腔基本都是“原汁原味”,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方亚芬介绍,这次复排在尊重原著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微调,在节奏的把握上,去掉了一些可有可无的、缩微的部分,力求让戏更节奏紧凑、流畅好看。 此外,这次排演还在排练过程中邀请观众提出意见。因为有观众提出意见认为服装太过于繁复,所以此次演出的服装、发饰等细节都会和原版有所不同。 对于上海越剧院重排《西厢记》,难免有观众联想到浙江小百花剧团的《西厢记》。在方亚芬看来,如果说小百花的《西厢记》是以强调张生为主,那上越的版本则是“四足鼎立,缺一不可”。剧中,红娘将由张永梅饰演,老夫人则由优秀青年演员吴群出演,这也是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女老生首次反串老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越剧新闻】许多早期越剧遗迹遭破坏 代表建议设“保护区” 许多早期越剧遗迹遭破坏 代表建议设“保护区”2008年01月17日 21:07:2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杭州1月17日讯 (记者 杨晓燕 周娜 梁国瑞) “曾一度广为流传的早期越剧的口头唱本、民歌小调、演唱曲目等因无人继承将濒于失传,一些与越剧有关的古戏台、名人故居、科班旧址因缺乏全面科学保护和缺少必要的财力支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在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来自“越剧之乡”嵊州的省人大代表卢芹娟透露了目前早期越剧遗产不断流失的现状。  此次省“两会”上,卢芹娟代表就提出建议,呼吁建设“早期越剧生态保护区”。  越剧是中国的第二大剧种,亦是浙江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在2006年5月,越剧正式成为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越剧发源地的嵊州市甘霖镇,有着众多早期越剧的历史遗迹——马塘村落地唱书诞生地、东王村越剧诞生地、施家岙村的女子越剧发源地、柳岸村四季春科班所在地等演出的古戏台和科班旧址,还有越剧早期著名人物金其炳、金芝堂、相来鑫、张国森、高炳火、李世泉、金荣水、袁雪芬、傅全香等名人故居。同时,其境内还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小黄山遗址……身为嵊州市文化馆群众文化信息调研中心主任卢芹娟对这些地方娓娓道来。  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早期越剧的遗迹遭到破坏。  “这些文化遗产在研究早期越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属不可再生资源,一旦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越剧的研究和发展;一旦遭到破坏,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将难以修复。”卢芹娟说。  尽管,目前嵊州市各级部门已相继修缮了一些越剧旧址和遗迹,但对于早期越剧发源地来说,这些保护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切实做好越剧文化遗产保护,建立“早期越剧生态保护区”已显得非常必要。  在这次省“两会”上,卢芹娟建议建立一个“早期越剧生态保护区”,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保护措施,申报世界级文化遗产,使早期越剧文化资源得到抢救和整理,越剧史迹得到全面修复和保护,越剧传承基地获得建立,落地唱书传承后继有人。  “越剧资源不仅是嵊州市的,也是整个浙江省的。希望越剧遗产保护能引起更多人重视。”卢芹娟说。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杨晓燕 周娜 梁国瑞 编辑: 朱小燕
【越剧新闻】越剧院《红楼梦》首演50周年 青年人才借机起飞 越剧院《红楼梦》首演50周年 青年人才借机起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06:53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端木复)伴随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优美演唱,越剧《红楼梦》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上海越剧院以《红楼梦》今年首演50周年为契机,为青年编、导、演搭建起成才平台。  为进一步扩大“红楼”品牌的社会影响,拓展“红楼”戏剧的演出市场,让享誉剧坛的“红楼”不但后继有人,而且后继有戏,《红楼梦》系列小戏投入创作,青年编剧们在此大展拳脚。《探春别母》《贾政追子》《袭人》《打薛蟠》《屈打香菱》《寻梦大观园》和《尘缘》等7个剧本目前已投入排练或演出。今年,它们将共同参加越剧“红楼戏”的系列纪念展演活动。  近年来,上海越剧界先后举办了“小蝶杯”上海越剧新人首演剧目评选演出、“越女争锋”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等,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去年9月起举行的“越苑青春风”个人专场里,10位优秀越剧青年演员获得了每人2场总共20场的演出机会,剧目包括8台大戏和近50出折子戏和小戏,其中新学新排的传承剧目和新创剧目超过一半。  大批青年编导在这新一轮“造星”运动中担纲挑梁。独立执导小戏《丽娘寻梦》的高璇只有20来岁,青年导演吴佳斯执导的越剧《精卫填海》和京剧《岳家小将》先后获奖。青年编剧蒋东敏所写风雨同舟夫妻情的《醋夫人》剧本,入围全国曹禺奖小戏比赛。青年编剧黄?创作的《小河弯弯》和《长安悲歌》,获得了上海市小节目比赛优秀节目奖。由青年编剧创作的《甲申悲歌》和《无事生非》两个大戏,也已进入剧本论证阶段。
【越剧新闻】“王子”一声唱观众齐“炸锅” “王子”一声唱观众齐“炸锅” 越剧表演艺术家尹小芳专场昨谢幕三次欲罢不能新闻午报  2008-01-03 10:48:32  尽管没有收过一个徒弟,可茅威涛、赵志刚、君安等越剧尹派传人都愿意尊称尹小芳一声“小芳老师”。昨晚,著名尹派创始人尹桂芳的爱徒、代师传艺二十载的尹小芳在逸夫舞台迎来一场特别专场———《承上启下.一代传人尹小芳艺术专场》,这既是她艺术生涯的总结,也是她桃李芬芳的见证。     台前自称尹派“钢杆”粉丝   昨晚,著名尹派弟子、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赵志刚、君安以及在“越女争锋”中获得金奖的尹派新秀们纷纷登台亮相,献演了《何文秀.私访》、《西厢记.传笺》、《汉文皇后.姐弟会》、《浪荡子.叹钟点》等尹派经典剧目。为将尹派名剧更好地呈现在舞台上,茅威涛、王清等还特意排演了《浪子成龙.雪地》、《浪子成龙.拒读》等久未上演的剧目,让台下观众十分惊喜。   最让人激动的莫过于最后尹小芳登台与茅威涛、赵志刚、君安合演《沙漠王子.算命》,“我的眼睛亮了……”随着尹小芳老师这句尹韵十足的起调,将全场演出推向高潮,甚至引发戏迷大合唱。一曲终了,全场沸腾,不少戏迷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铆足了劲鼓掌,还有不少戏迷泪湿眼眶。   演出结束时,演员们集体谢幕三次,观众却仍依依不舍地拥在台前,不愿离去。看到这一幕,尹小芳也是感慨万千:“尹派这么多年深受戏迷们爱戴,我非常感激。虽然我在台上,他们在台下,但我们一样都是尹迷,不只是‘铁杆’应该说是‘钢杆’。”虽然桃李满越坛,但尹小芳仍谦虚地说:“虽然我年长于茅威涛他们,但其实我唱得没他们好,希望观众更多地把掌声给他们,以后尹派发扬光大也是要靠他们。”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