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童心 白发童心
关注数: 32 粉丝数: 103 发帖数: 8,241 关注贴吧数: 5
转贴:美国小猫能预报病人死亡 专家撰文称奇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小猫奥斯卡有一种神奇的能力——预知病人何时去世。这只2岁的小猫在美国普罗维登斯斯蒂瑞养老院康复护理中心长大,这家护理中心专门收治老年痴呆症等重病患者。  约在6个月前,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奥斯卡象医生和护士们那样,在医院里到处忙碌,这里闻闻,那里嗅嗅,不时观察病人,并蜷缩在弥留之际的病人床边,直到他们去世。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在他们观察的25位辞世的病人中,奥斯卡的判断可谓精准无误。工作人员和病人家属开始相信,如果奥斯卡待在某位病人身边,意味着他的生命只有不到4个小时了。  医学专家称奇  大卫·杜莎(David Dosa)医生把小猫奥斯卡的事迹发表在周四出版的著名专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杜莎是一名老年病学医生、布朗大学医学院助教。“奥斯卡不会犯很多错,它似乎知道哪些病人行将死亡。”杜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很多病人的亲属从奥斯卡身上获得了安慰,他们很感激这只小猫陪伴他们的亲人度过最后的几个时辰。”杜莎还透露,奥斯卡似乎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而且它还是一只不合群的小猫,对人并不友好。  布朗大学临终关怀专家琼·特诺(Joan Teno)认为,奥斯卡预测死亡的能力甚至高于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特诺是在亲眼目睹了奥斯卡的第13次案例后,才对这只小猫的能力深信不疑,她说,当时自己观察到一位女病人不能进食,呼吸困难,大腿发紫,这些都是死亡临近的征兆。不过令特诺医生意外的是,奥斯卡并不愿意呆在病房里,她开始怀疑奥斯卡的神奇能力。后来事实证明,特诺医生的判断并不准确,病人又坚持了10个小时。直到她病逝前2个小时,神奇小猫奥斯卡才走进病房,象以往一样,趴在病床边。  医生们表示,大多数接受奥斯卡最后陪伴的病人并不知晓这只长相可爱、毛色灰白相间的小猫是死神的“信使”,因为他们大多数已失去意识。大多数亲属都对奥斯卡心怀感激,因为要感谢奥斯卡,他们才能在亲人病逝前见上最后一面。但也有一次例外,悲痛的家属把奥斯卡赶出了病房。奥斯卡在病房外走来走去,喵喵地叫个不停。  神秘能力从而何来  没有人知道,奥斯卡的预言是有科学道理还是因某种原因引起。特诺医生怀疑,奥斯卡是闻到什么特殊的气味或者观察到护士们的异常举动,从而判断病人即将死亡。  也有研究动物行为的专家认为,奥斯卡可能是因为喜欢温暖而蜷曲在高烧的病人身边。不过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并无意探究奥斯卡的神秘预知能力,只要能通知病人亲属及时赶到,最后看一眼自己的亲人就足够了。  最近,奥斯卡获得了一份小礼物,病人家属授予它一块小奖牌,并挂在墙上,用于表彰它对病人们“充满爱心的看护”。
[转帖]老外买柿子 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下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给160元人民币,折合20美元。  这位柿农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杆,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下面的一个人就从草丛里把柿子找了出来,捡到一个竹筐里。柿子不断地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下面的人则手脚飞快地把它们不断地捡到竹筐里,同时还不忘高声大嗓地和树上的人拉着家常。在一边的美国人觉得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来。接着又拍了他们贮存柿子的过程。  美国人付了钱就准备离开,那位收了钱的柿子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不好带,也不需要带,他们买这些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柿子还是请他自己留着。  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农心里想。于是他很生气地说:“我的柿子很棒呢,质量好得很,你们没理由瞧不起它们。美国人耸耸肩,摊开双手笑了。他们就让翻译耐心地跟他解释,说他们丝毫没有瞧不起他这些柿子的意思。  翻译解释了半天,柿农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同意让他们走。但他却在背后摇摇头感叹说:“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地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他们采摘和贮存柿子的纪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更多的钱。  那位柿农不知道,在那几个美国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他们的那种独特有趣的采摘、贮存柿子的生产生活方式。  那位柿农不知道,一个柿子在市场上只能卖一次,但如果将柿子制成“信息产品”,一个柿子就可以卖一千次一万次甚至千千万万次。  那位柿农很地道,很质朴,很可爱,但他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就断定别人是傻瓜,他的可爱也就大打折扣了。  这样的“柿农”,乡村里有,城市里也有。生活在当今这个世界,光会种“柿子”,只知道“柿子”值钱,那是远远不够的啊!
资中县教育局花园惊现枯叶蝶 2007年7月25日上午,资中县教育局一位职工在办公室外花园中发现一只已经死亡的枯叶蝶(如图)。 枯叶蝶为世界著名拟态的种类。前翅顶角和后翅臀角向前后延伸,呈叶柄和叶尖形状,翅褐色或紫褐色,有藏青光泽,翅中部有一暗黄色宽斜带,两侧分布有白点,两翅亚缘各有一条深色波线。翅反面呈枯叶色,静息时从前翅顶角到后翅臀角处有一条深褐色的横线,加上几条斜线,酷似叶脉。翅里间杂有深浅不一的灰褐色斑,很象叶片上的病斑。当两翅并拢停息在树木枝条上时,很难与将要凋谢的阔叶树枯叶相区别。   枯叶蛱蝶喜生活于山崖峭壁,以及葱郁的杂木林间,栖息于溪流两侧的阔叶片上,当太阳逐渐升起,叶面露珠消失后,这迁飞至低矮树干的伤口处,觅食渗出的汁液,一旦受惊,立即以敏捷的动作,迅速飞离,逃到高大树木梢或隐居于林木深处的藤蔓枝干上,借助模仿枯叶的本能隐匿起来,难以发现。 枯叶蛱蝶为我国稀有品种,数量极少,分布于海拔高度900米以上,是蝶类中的拟态典型,是国家二级保护蝶类,属珍稀昆虫,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几年前资中县铁佛镇一个学生曾在当地捕捉到一只枯叶蝶,《内江报》曾做过报道。如今,这只枯叶蝶不知何故落脚在资中县教育局花园。
资中县教育局花园惊现枯叶蝶 2007年7月25日上午,资中县教育局一位职工在办公室外花园中发现一只已经死亡的枯叶蝶(如图)。 枯叶蝶为世界著名拟态的种类。前翅顶角和后翅臀角向前后延伸,呈叶柄和叶尖形状,翅褐色或紫褐色,有藏青光泽,翅中部有一暗黄色宽斜带,两侧分布有白点,两翅亚缘各有一条深色波线。翅反面呈枯叶色,静息时从前翅顶角到后翅臀角处有一条深褐色的横线,加上几条斜线,酷似叶脉。翅里间杂有深浅不一的灰褐色斑,很象叶片上的病斑。当两翅并拢停息在树木枝条上时,很难与将要凋谢的阔叶树枯叶相区别。  枯叶蛱蝶喜生活于山崖峭壁,以及葱郁的杂木林间,栖息于溪流两侧的阔叶片上,当太阳逐渐升起,叶面露珠消失后,这迁飞至低矮树干的伤口处,觅食渗出的汁液,一旦受惊,立即以敏捷的动作,迅速飞离,逃到高大树木梢或隐居于林木深处的藤蔓枝干上,借助模仿枯叶的本能隐匿起来,难以发现。 枯叶蛱蝶为我国稀有品种,数量极少,分布于海拔高度900米以上,是蝶类中的拟态典型,是国家二级保护蝶类,属珍稀昆虫,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几年前资中县铁佛镇一个学生曾在当地捕捉到一只枯叶蝶,《内江报》曾做过报道。如今,这只枯叶蝶不知何故落脚在资中县教育局花园。
转《四川日报》7月3日6版报道:《同为圣贤地冷热两重天》   2006年6月2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开面纱,四川新增66处新国保。时隔一年,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截至今年5月底,犍为文庙观众已突破10万人次,而资中文庙观众却不足1万人次。  同为新国保,一热一冷令人深思。  热:与观众形成互动  “讲授诗书修文育人斯为文明古国传播礼乐有教无类乃称教化先师”6月22日上午,记者步入犍为县城南街东侧的文庙内,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楹联映入眼帘,斯文之风扑面。“为有效保护文庙,2006年,县政府投资450万元全面恢复和整治文庙东郡房,包括节孝祠、神座台、古井亭等古建筑,此外,增加了文庙的文化内涵,雕刻了孔子及七十二贤塑像,新增了孔子周游列国的圣迹图。”犍为县文庙博物馆馆长郑克诚介绍。  犍为文庙已有600多年历史,在全国现存文庙中规模居第四位,是四川最大的文庙。犍为文庙很有特色,大成门三重檐牌楼式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文庙内塑像群多达94尊,居全国首位。紧傍文庙东南侧,有建于清代的节孝坊和奎阁,如众星拱月,构成了一庙、一坊、一阁富有传统地方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  为实现文物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完美结合,犍为文庙在申报新国保成功后,启动了文庙修复工程第三期。“目前,投资3000万元的文庙广场总体规划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年底,犍为文庙将举行大型祭孔活动,包括传统祭祀礼仪、古民乐演奏等活动。”郑克诚告诉记者,增加参与项目,形成与参观者的互动,一直是犍为文庙努力的方向。  冷:内外环境有待改善  同日下午,记者从犍为来到资中。穿过一条狭窄、破旧名为“文庙街”的小路进入文庙内,这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文庙显得格外冷清,庙内供游客休息的椅子积满了灰尘,工作人员正在打麻将。  “主体建筑的一些立柱、横梁、穿枋等构件腐朽,损坏程度很大,石刻风化毁坏也较为严重,从去年至今年总共接待游客不足一万人次。”资中文管所副所长李向东介绍。  记者看到,文庙大成殿、崇圣祠等主体建筑,横梁、立柱遭白蚁破坏非常严重,而因长期受风雨侵蚀,华表、照壁、灵星门、明成化碑、清康熙碑等文物风化严重。  记者还发现,高低错落的房屋包围着文庙,民房上晒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导致文庙原始环境风貌被破坏,文庙周围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废水及垃圾,严重破坏了文庙的外部环境。  借势开发,打造历史文化品牌  新国保申报成功后,文物价值、旅游价值如何更好体现,犍为文庙和资中文庙都在思考。  犍为县近几年投资3000多万元,倾力打造“文庙民俗一条街”,搬迁了学校并维修了文庙古建筑群,同时修建了民俗一条街,增加文庙的整体观赏性。此外,犍为文庙还将与四川首个工业文化遗产嘉阳小火车、罗城古镇等联动,打造历史文化品牌。  资中文庙建筑群既有北方古建筑雄浑庄严的气势,又有南方古建筑俏丽精巧的风格,特别是以回廊将整个建筑连结成整体,为川中古建筑典范。目前,文庙正思考在加强文物保护的情况下,盘活文化资源。资中县文体局副局长陈建国透露:“7月,资中将以文庙、武庙为核心,开发城北古城。此外,我们将与旅行社合作,联合打造川南文化之旅,第一站就是资中文庙、武庙。” ■本报记者何茜/文张文蔚/图
转贴 教育孩子40条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2.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看法。 3.竖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4.不因孩子房间或者桌子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房间的一部分,供孩子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刻意表现自己。 7.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孩子制定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10.帮孩子修改作业。 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2.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让孩子学着去做。 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14.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 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16.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鼓励孩子编故事和幻想。 20.认真对待孩子发电站个人要求。 21.每天都抽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22.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23.不能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24.表扬孩子背诗、讲故事和唱歌。 25.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26.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27.允许孩子玩各种无毒废弃物。 28.孤立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9.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30.不要空洞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和孩子讨论的问题。 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做决定。 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看的电视节目。 36.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37.不要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并对孩子说“也不会干这个。” 38.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3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40.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 积极的结果。
旱,消防车送水到学校——资中县消防中队冒酷暑送水到玉带小学 骝马镇玉带小学位于骝马镇玉带片区老街口,地势较高,学校有中小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60余人。80%的中小学生在学校吃中午饭,学校还有住校生180余人,每天用水量比较大,但全校师生仅依靠学校打的两口水井维持学习和生活用水。由于今年长期干旱少雨,水井和附近的堰塘都早就干枯了,学校处于严重缺水的状态中,师生只有到几里外的宋泗水库担水用来蒸饭,这给师生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玉带小学校长张世禄将这种情况汇报给中心学校,中心学校谢勇校长立即与镇政府取得联系,请政府帮助想办法解决。镇长刘衡向县消防中队求助,消防中队听说事关系到1000余师生的学习和生活,马上安排了送水事宜:紧急出动消防车一台前去送水,保证师生们生活用水。 四月二十日,消防中队冉指导员和战士小赵一早就将灌满水的消防车开到了骝马。他们同镇长刘衡、水电站李世成站长、中心学校谢勇校长一起到了玉带小学,受到了玉带小学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纷纷表示,这样可以解决学校的燃眉之急了。老师们说,非常感谢消防官兵,在学校生活最“渴”的时候,他们送来了“及时水。 大家查看了存放引用水的水池,作了相关消毒的处理,将一股清泉注入池中,但一车水仅仅才将水池装了三分之一,为了让师生们能安心的学习,不再为吃不上干净的水而担心,冉指导员和战士小赵决定再回骝马去灌水,要将玉带小学的二个大水池全装满,于是他们顾不上喝口水休息一下,马上又返回骝马场镇装水……到下午五点,消防战士往返了四次,才将两个水池灌装满…… 临走时,刘衡镇长、中心学校谢勇校长、玉带小学张世禄校长对冉指导员和小赵再三表示感谢,他们只是憨憨的一笑,说:“这是我们的职责,看到同学们和老师们能喝上干净卫生的水,我们累点,没什么!” 编者按:对消防中队这种真正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处处以人为本的行为,我们表示由衷的敬佩,也对骝马镇党委、政府关心学校师生的这一举措表示感谢。
转贴:福建一养蜂人让12万只蜜蜂爬满全身 昨日(8日)下午3时许,泉州洪赖仙农养蜂场,工作人员老叶正在往黄元农的身上倒下最后一批蜜蜂。至此,大约12万只蜜蜂爬满了泉州养蜂人——黄元农的全身,一件由蜜蜂做成的“盔甲”惊现在我们的眼前。据介绍,目前在泉州乃至福建能让如此多蜜蜂爬在身上的人,实属罕见。 去年5月12日,早报独家报道的《万只蜜蜂亲吻他的脸》一文中泉州养蜂人黄元农表演他的“蜂须”的绝活,今年又是五月,黄元农再次挑战自我,让12万只蜜蜂爬满在全身,制作成一个更令人叫绝的“蜂衣”。 想让读者了解蜜蜂 “我这样做,就是想让人们更加了解蜜蜂,让大家知道蜜蜂与人类、自然是亲密友善的关系。”黄元农采访时这样说道。黄元农今年34岁,他从小喜欢和爱护蜜蜂,目前养蜜蜂已经有20多年的经验。 每年进入放蜂的高峰期,都要发生几起蜜蜂蜇人的情况。但黄元农表示,蜜蜂平时不会主动攻击人,万一出现有蜜蜂落到人体上,请千万不要拍打,蜜蜂见到同伴被杀,蜂群才会舍命群攻,这样反而更危险。“我是一名养蜂人,蜜蜂对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它们辛苦采蜜贡献人类,却经常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其实蜜蜂也是可以像我这样如此的亲近。我们很多人一听到或者见到蜜蜂就很害怕,怕它们蜇,就赶快用各种办法要打死它们,其实这是非常可惜的,也是非常不对的。”黄元农说,他一直想用自己行动来证明蜜蜂是人类的朋友。 先做“蜂裤”再做“蜂衣” 下午3时,在养蜂场的一箱箱蜂箱附近,黄元农开始了他的“蜂衣”表演,另一名养蜂人老叶是他的表演助手,但老叶此时却要全副武装,头带特制的篼?帽。 据介绍,此次表演大约分三个过程进行。第一步,从蜂箱内找出蜂皇并将其关在特制小笼里挂在胸前;第二步是将蜜蜂引导到表演者的身上;第三步是解蜂,即将蜂从人体上卸下。 由于众所周知,蜂皇所分泌的特殊气味能吸引其他蜜蜂,这次表演蜜蜂又需要比较多,黄元农便找了两只蜂皇。表演一开始,黄元农便脱去上衣,赤着上身将两只蜂皇挂在胸前,准备将蜜蜂引导到身上,可是当助手老叶放了3万多只蜜蜂出来,效果却一点都不尽如意。黄元农上身一只蜜蜂也没有,而下身穿着牛仔裤,却爬满了蜜蜂,“蜂衣”没做成“蜂裤”却先做成一条。 “蜜蜂喜欢干净的地方,天气太热,太晒,我上身流太多汗,所以即使有蜂皇,蜜蜂也不爬上来。”黄元农解释道。为了保证有良好的造型,黄元农决定重新再来一次,他抖一抖身上的蜜蜂,跑出去洗了个澡,并换件干净的衣服,重新回来表演。 12万只蜜蜂倾空而倒 第二次表演,为了能让更多的蜜蜂爬到身上,黄元农决定做个大胆的尝试:躺在地上,再将所有蜜蜂往身上倒。“这样很危险,由于蜜蜂倾巢倒出,会受到惊吓,容易蛰人。”旁边的助手老叶对记者说。老叶虽然也养蜂多年,但他手拿着蜂巢却仍然显得比较小心。 下午4时许,三箱的蜜蜂倾空倒往黄元农的身上。经过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驱赶,半个小时左右,12万只左右蜜蜂爬满了黄元农的头上、脸上、耳朵上、脖子上和胸前以及裤子上。此时,蜜蜂密密麻麻地重叠在黄元农的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一件特制的盔甲。此时,黄元农伸出胜利的手势,他已与蜜蜂完全融合在一起。 表演的最后一步是解蜂,这个时候是最危险的,万一动作太大,爬满在身上的蜜蜂就会蜜蜂蜇人,只见黄元农走到蜂箱前,低头往蜂箱抖动几下,蜜蜂就像下雨一样被抖落到地面,很快飞走。最后黄元农告诉记者,此次表演他身上被蛰了十多口,但他一点都没事。 准保将此申请吉尼斯 “我在想,我还能让更多的蜜蜂爬在身上。”表演结束后,黄元农有些遗憾地说到。去年的“蜂须”表演,他让2万多只蜜蜂爬在脸上,今年,他从2万只增加到12万只蜜蜂,已扩张到的脸上、胸前和裤子,但由于天气和蜜蜂的问题,此次表演,他并不是最满意。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让20万或者30万只蜜蜂爬到身上,或许我就会去申请吉尼斯记录。(陈英杰)
首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