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钰 chyu12
关注数: 38 粉丝数: 748 发帖数: 39,432 关注贴吧数: 76
本来肯尼迪号也是不能装备F35C的 19年第一首装备F35的航母是卡尔文森,海军官员回复这样说的: “The Nimitz-class and Ford-class aircraft carriers, by design, can operate with F-35Cs, however, there are modifications to both carrier classes that are required in order to fully employ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F-35s and enable them to be more effective on a full-length deployment,” Hernandez described the modifications as involving work to support the long-term deployment of F-35Cs, such as adding classified spaces to the carriers and installing more robust jet blast deflectors.(例如在航母上增加分类空间,并安装更坚固的射流偏转板。) 20年关于给肯尼迪号追加投资,让它服役就能装备F35C “Modifying the ship, that takes money. The GFE systems, the landing system I need, the different way I need to maintain the F-35, that’s going to take some resources — money and time to get it done,” Capt. Philip Malone, the officer in char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three aircraft carriers, said at the annual Surface Navy Association conference. “We’re evaluating what the time is to integrate those technologies on John F. Kennedy, and now I have to work the budget.” Specifically, modifications include changes to the maintenance areas and pilot ready rooms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jet blast deflectors on the carrier deck, Malone said. Of the new equipment that’s needed, about 60 percent of it is furnished by the Navy, while the rest comes from the 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 yard that builds aircraft carriers. (修改包括对维护区域和飞行员准备室的改变,以及在航母甲板上安装喷流偏转板。)
北京是有二十多万人人马的 征麓川的兵马都是南直 湖广四川云贵的兵马,北京出的只有少数跶兵,征福建倒是有2万京营。 分遣兵部属官往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同三司官及巡按御史摘选精壮军士并调征麓川 麓川地方险远夷情谲诈必欲攻取非十二万人不可,今官军土兵原征增调者止有四万六千,其七万四千宜于湖广贵州四川行都二司选调,各委善战指挥率领 蒋贵王骥先往云南会计军饷相度方略,李安宫聚统领四川贵州官军,刘聚冉保统领南京湖广并安庆等卫官军以俟调用 兵部尚书邝野奏今调湖广都司各卫所官军征进麓川 复命定西侯蒋贵充总兵官都督冉保毛福寿充参将兵部尚书靖远伯王骥总督军务调云南湖广四川贵州官军土兵五万听其节制征麓川 ----------- 明朝用兵分南北,南方打仗基本用南方兵,北方打仗基本用北方兵。 不打仗的时候也有班军操练,即北方各卫所每年都要抽调小半人马去北京、边镇操练镇守,每年到北京的班军就有16万,分春秋两班,也就说在京的班军就有8万,编入五军营操练。 还有去九边镇守的班军,反正不能让内地卫所闲下来,以免荒废了。 南方也有班军,比如广西班军来自湖广贵州广东。 再看神机营编制: 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各设坐营内臣1人、武臣1人,除中军下领四司外,其余各领三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人、把司1人、把牌2人。营专习神枪、神炮。稍后,又得都督谭广马5000匹,称五千下营,附于神机营,设官如神机营以下各军,营下编四司,每司设把司官2人。 神机营满编有七八万人,三千营也是。 京营满编有二十多万,不过经常缺编,另外在京70多个卫算是预备役人员,需要的时候征调也是很迅速的。 景泰三年,于谦改革京营,从三大营选出精壮15万,编为十个团营,剩下的仍旧归三大营,英宗复位后,解散团营,将士散归三大营。
胡惟庸倒台原因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製文集》 九月二十五日午时,直门内使报占城国王所进象、马,至于承天门,合无发付,何该?朕闻知,甚难容辅弼者。且朕居中国,抚四夷,若夷有诚从者,必以礼待之,若肆侮者,必异处之。前者爪哇非礼,所以贡物不以礼受,但拘收而已,使者囚之。其占城来贡甚诚,王非侮我,行人方物既至,则当陈设,晨朝以礼而进。今不令使者进献为何?宰相之职,出纳朕命,礼接百僚,今以重事视为泛常,岂不法所难容!特敕尔等自思,果何理道哉? -- 敕问中书礼部必欲罪有所证。古有犯法者犯者当之,此私罪也。今中书礼部皆理道出纳要所,九月二十五日有慢占城入贡事,向及省部,互相推调,朕不聪明,罪无归着,所以囚省部,概穷缘由,若罪果有所证,则罪其罪者,仍前推调,未得释免。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六》 (洪武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其臣阳须文旦进表及象马方物。中书省臣不以时奏,内臣因出外,见其使者,以闻。上亟召使者见之,叹曰:“壅蔽之害,乃至此哉!”因敕责省臣曰:“朕居中国,抚辑四夷,彼四夷外国有至诚来贡者,吾以礼待之。今占城来贡方物既至,尔宜以时告,礼进其使者,顾乃泛然若罔闻,知为宰相辅天子,出纳帝命,怀柔四夷者,固当如是耶?”丞相胡惟庸、汪广洋等皆叩头谢罪。 《明史·卷三百十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中官出见之,入奏。帝怒,敕责省臣。惟庸及广洋顿首谢罪,而微委其咎于礼部,部臣又委之中书。帝益怒,尽囚诸臣,穷诘主者。未几,赐广洋死,广洋妾陈氏从死。帝询之,乃入官陈知县女也。大怒曰:“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乃敕法司取勘。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属咸当坐罪。
分析下特朗普加税的目的 特朗普的做法看似疯狂,实则就是一贯的极限施压的套路,特朗普当总统之前就是个亿万富翁,是个非常精明的商人。 首先,从墨西哥和越南的信息来看,很明显,特朗普想建立一个针对中国的关税壁垒,中美前20的贸易伙伴多数重合,而且美国是最大的逆差国,特别针对的东南亚国家,都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桥头堡,这些国家多数顺差都来自美国,怎么能承受美国的关税打击?屈服是必然的,用对中国加关税换取美国的免税或者低税,打击中国的转口贸易(包括零件组装转口)。 其次,建立普遍关税能打击大公司的避税,比如苹果公司从中国/印度以400美元的价格进口iphone,出口到爱尔兰,再以爱尔兰分公司的名义900美元出口美国,剩下100美元作为美国公司的销售成本,苹果截流了500美元的毛利,美国分公司利润为0,这样美国政府能收到的关税为0,公司所得税为0。对欧洲加税10%之后,900美元进口就能收90美元关税,400美元进口就能收110美元的公司所得税,原来那套避税大法就走不通了。特朗普给企鹅岛加税的目的也是如此。 至于制造业回流,美国过去10年的产业工人数量波动不大,失业率也不高,根本增加不了多少制造业,制造业回流不过是特朗普拉支持的口号而已。 后果,股市玩砸了可以逼美联储降息救场,美元贬值正是特朗普一直来的目标。
只有草原解决中原,没有中原解决草原。 历来只有草原解决中原,没有中原解决草原。 蒙古之前,草原只是部落联盟,匈奴部崛起,大家都尊匈奴为主,大家都是匈奴人,突厥部崛起,大家都尊突厥为主,大家都是突厥人.....柔然 鲜卑 回鹘等都是如此,这时候的草原政治结构是部落联盟,只要核心部落被打垮或者衰弱,那么匈奴 柔然 鲜卑 突厥 回鹘等就不复存在了。但是草原就没人了?没部落了?显然不是,草原还是草原,部落还是部落,只是换一家做主而已。 蒙古之所以打不死,只是因为铁木真 真正意义上统一了草原。 铁木真统一过程中,把部落都拆散了,用千户制编成了一体,用蒙古认同构建了蒙古族(当然还有些远的附属部落存在)。 再这之后,就算明朝把统治核心打垮,剩下的人还是自认为蒙古人,小头目重新统一草原,还是蒙古。 实际上,捕鱼儿海比汉唐解决匈奴突厥更彻底,但是打散的小部落还是自认蒙古,看上去就像打不死的。 捕鱼儿海之后,后面的大汗不是傀儡就是篡位,血统早乱了。 比如达延汗的高祖父被杀,祖奶奶被两个男人霸占,生下了“遗腹子”阿寨台吉,接着脱欢从甘肃找的两个牧羊人,据说是阿寨台吉的儿子,被脱欢拥立为大汗(达延汗的伯曾祖父),达延汗父亲巴延孟克又是“遗腹子”。 等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分封儿子到六万户,成为新的黄金家族,后面那些大汗 小汗 济农都是达延汗子孙。 达延汗的父系DNA独树一帜,和铁木真后裔不同也不奇怪了。 所以,蒙古不是没解决,只是新的蒙古又出现了。
朱棣生母大概率是碽妃 以前我也以为是马皇后,但是仔细研究了下,大概率还是碽妃。 因为太常寺负责朝廷祭祀,太常寺卿是小九卿,也是朝廷高官了,迁都后,南京太常寺负责祭祀明孝陵,所以这些记载都和南京太常寺、明孝陵牌位有关。 《南京太常寺志》虽然已失传,但是当时看过的人很多,时间跨度也很长,从万历到弘光,而且还是两个版本的太常寺志,何乔远看到的应该是汪宗元版本,后面几人可能是沈若霖版本;而且张岱和钱谦益都曾经进入过孝陵寝殿,证实本书记载和牌位无误,这就让人难以质疑了。 所以不可能这些人都造假,如果说有人有能力有动机改这玩意,大概率就是朱棣了。 另外,从李杰的年龄来算,李淑妃不可能是朱标生母,那么很可能是朱标朱樉朱棡被改了生母,这样一来,明面上大家都是嫡子,暗地里大家都是庶子,出生平等。 但是朱标也不一定是马皇后生的,因为如果朱标是嫡子,朱棣是庶子,建文为什么不说破呢? 所以,很可能五人都是庶子,由马皇后收养,当嫡子养,这样建文就没法说破了。 万历十四年的南京太常寺卿沈玄华在其《敬礼南都奉先殿记事十四韵》中写道: “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一见异千闻,实录安可稽” 《南京太常寺志》:(太常寺志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嘉靖年间的南京太常寺卿汪宗元编撰的,另一个是天启年间由沈若霖编撰) “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何乔远《名山藏》(万历年间编撰)称: “臣于南京见《太常寺志》,云帝为碽妃所生”。 崇祯十五年七月,张岱进入孝陵寝殿,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 『壬午七月,朱兆宣簿太常,中元祭期,岱观之。飨殿深穆,暖阁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龙,甚华重。席地以毡,走其上必去舄轻趾。稍咳,内侍辄叱曰:「莫惊驾!」近阁下一座,稍前为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再下,东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否。祭品极简陋。朱红木簋、木壶、木酒樽,甚粗朴。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铗,黍数粒,东瓜汤一瓯而已。暖阁上一几,陈铜炉一、小筯瓶二、杯棬二;下一大几,陈太牢一、少牢一而已。他祭或不同,岱所见如是。』 李清在《三垣笔记》中记录说: 『予阅南太常寺志,载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则碽妃生,讶之。时钱宗伯谦益有博物称,亦不能决。后以弘光元旦谒孝陵,予语谦益曰:「此事与实录、玉牒左,何征?但本志所载,东侧列妃嫔二十余,而西侧止碽妃,然否?曷不启寝殿验之?」及入视,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惟周王不载所出,观太祖命服养母孙妃斩衰三年,疑即孙出。』
古代人口增长速度是差不多的 明朝除了洪武年间的人口是统计出来的,之后都是编出来的。 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5630万,永乐元年6656万,永乐2年5095万,之7年都是5100多万,永乐10年6537万,永乐11年5095万,之后7年都是5100多万,永乐20年5868万,永乐21年5276万。 宣德正统景泰年间,都在5000~5500万波动,成化六年到14年都是618X万,有连续4年是6185万多,成化15年的7185万(官方最高记录,八成是进位错了)成化16年到19年都是6245万多,成化22年是6544万,成化23年是5020万,然后接下来16年都是50XX万,到弘治17年突然增加900万到6015万,隔年又少了1300万。 明太祖有圣谕,后代编黄册,重在“不损原额”。于是,地方官本着“体恤民情”的原则(实际上就是为了讨好地方士绅,方便逃税),有灾情就减点,有政绩就加点,200年间保持总数不变。 夏津县 洪武二十四年,口4279,嘉靖十年39155,顺治元年15376;东昌府 洪武八年11万0192口,万历年间66万2473口,但是山东布政司 洪武二十六年 525万7876口,万历六年566万4099口。 上海县洪武二十四年(1391)的人口数为男278874、女253939。永乐十年(1412)的口数为男199781、女178647。正德十五年(1520)的口数为男179524,女81297,隆庆六年(1572)的口数为男158532,女34435。 上海县的人口越来越少也就算了,男女比例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而且时人记载正好相反,明末上海 “谚号为小苏州,游贾之仰给于邑中者,无虑数十万人,特以俗尚甚奢,其民颇易为生尔”。《弘治上海县志》上海“人物之盛,则赋之伙,盖可当江北数郡,蔚然为江南名邑。” 唐朝在籍户口从贞观13年的304万户1235万人,到天宝13年918万户,5288万,115年人口增长4.28倍,年均增长1.27%(户口增加3.01倍,年均增长0.96%); 宋朝官方户口咸平六年686万,大观三年2088万户,106年户口增加3.04倍,年均增长1.05%(《宋会要辑稿》天圣七年到大观三年,80年增长2.05倍,年均0.9%); 清朝官方人口乾隆六年1.43亿,咸丰元年4.32亿,110年人口增加3.02倍,年均增长1%。 通过清朝的人口统计可知,乾隆前期的人口增长率为1.1%,随着人口增长,社会压力变大, 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到道光年间,人口增长率就跌倒了0.4%; 土豆红薯玉米就算到建国后,播种面积也才百分之几,无关大局。 古代人口增长速度是差不多的,清朝人口多,只是起点比较高,按清朝的人口增长率倒推上去,清初也有8000万以上,人口是波浪上行的,唐朝从304万户增加到900多万户(后期应该更高),宋朝从600万户增加到2000万户,明初人口就有1000万户,只是明代黄册沿袭洪武定例,“不损原额”,因而200多年都维持5000~6000万口上下波动,不代表人口不增长,要不然明末大规模战乱屠杀之后也不可能剩下8000万。 而明朝的人口,按唐宋承平年代的人口增长率计算,明朝中后期超过2亿是很可能的。
土木堡根本没啥好怀疑的。 六月十七,朝廷就得到北虏要入寇的消息,“命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总督大同军马”, 六月三十,朝廷又派朱勇率4.5万,陈怀 井源3万去大同,王贵 吴克勤1.5万人去宣府。 七月初一,守备偏头关都指挥使杜忠奏瓦剌虏寇欲来犯边其势甚众。 七月十一,虏寇分道刻期入寇。 所以,朝廷早就开始做准备了,整兵备战、运送粮草、补充军马之类的,随着局势进展,消息明朗,明朝这边也在层层加码,最终英宗拍脑袋变成了亲征,如果英宗不亲征,也会派个大将出征。 群臣反对的不是出兵,而是亲征。 李朝实录记载英宗七月十七带了8万大军亲征,其实也不矛盾。 因为回程的时候,也先已经退出关外了,明军“圆满”完成了御敌任务,班师回朝,所以前面几位支援宣大的大将都出现在大军里,可见这些京营也回来了,因为除非换将,要不然这些兵马得回京交还五军都督府才算完事。 所以从大同回程的时候,应该有十七万大军,算上几百大臣和随从,皇帝的仪仗护卫太监宫女,二十多万也是有的。和李贤说的“官军私属二十余万”也能验证。 再者,大军出征,本来就要分前军中军后军,人多的时候分的更多部(就比如萨尔浒明军外加朝鲜兵叶赫兵11万人分成4路,杜松又把自己的3万多分成3部分),不可能十几万挤一起,水源、排泄都成大问题,出征的时候,朱勇 陈怀 井源 王贵 吴克勤就是几路前军,回程也是如此,13号早上接警派后吴氏兄弟断后,傍晚再派朱勇据敌,但是前军肯定已经往土木而去了。 明军到达土木堡,才发现前路和水源就已经被截断了,“其南十五里有河已为虏所据”,这是从独石口过来的阿喇知院部,因为杨俊跑路,宣府东路十几个城堡都糜烂了,所以阿喇知院能提前到怀来截断水源。 英宗14日才到土木,只是因为前路已经被阿剌知院拦截,前军中军就十万多人都滞留在土木了。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说断水一两日,前军先到,得知水源和前路被截断,只能挖壕沟扎营,断水两日,英宗随中军14日才到,所以只断水一日。 15日,也先打不动明军壕垒(蒙古人的记载),所以假意派人议和退兵,明军移营就水,阵型散了,然后被也先一波突袭就打崩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