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rinewoo
shrinewoo
关注数: 2
粉丝数: 16
发帖数: 1,626
关注贴吧数: 0
【分享转贴】三十年,恍如一梦 一楼献给原作者:懒蚂蚁大叔 和 豪哥70777 和广大的80后; 恭请吧亲安静看完,不要对作者本人进行评论。
【系列求教24】您怎么理解“闻”?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恭请吧亲讨论、拍砖。
【系列求教23】您怎么理解“草上之风必偃”?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恭请吧亲讨论、拍砖。
【视频】《群经通论》推荐 一楼献给作者,尊重原创的知识版权。
【系列求教13】您是怎么理解论语中“儒”字? 一楼献给儒家各位先贤和各位吧亲。恭请讨论、拍砖。
【系列求教12】怎么解读论语中“文”字?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
【视频】解读《论语》 一楼献给作者,尊重原创的知识版权。
【视频】孔子大成之道 一楼献给作者,尊重原创的知识版权。
【视频】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楼献给作者,尊重原创的知识版权。
【系列求教11】怎么解读论语中“直”字含义?【附测试题】 一楼献给《论语》、《庄子》的爱好者和爱动脑筋的吧亲。
【系列求教10】孔子为啥要周游列国?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和元芳。 元芳,你怎么看?
【系列求教8】怎么理解“君子之恶”?君子该如何应对他人之恶?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7.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敫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显然,上面两个条文明确指出了君子也有恶。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些“恶”呢?应该如何应对他人之恶呢?孔子杀少正卯的事例是不是孔子示范的极端应对之法? 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关乎我们对孔子的认知,进而影响到我们对论语的阅读。 孔子升为鲁国的大司寇,并兼国相的职位......于是孔子开始执政,才七天就诛杀了大夫少正卯,并下令曝尸三天。子贡问孔子:“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而您刚执政就下列诛杀,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天下有五种比窃盗杀人还严重的罪恶:第一是内心险恶却深藏不露;第二是行为乖张而意志坚定;第三是言论偏颇却辩才无碍;第四是认知邪恶而学识广博;第五是对作恶的人广施恩泽。这五大罪恶只要具备其中任何一样,都应该诛杀,更何况少正卯是五种都有,少正卯以邪恶的言论蛊惑大众,聚集各方罪恶的事例为他私人所用,是标准的奸雄,如果不早日除去,将会成为鲁国的大患。 有人怀疑“孔子杀少正卯”的真实性。鄙人则倾向于相信这件事是真实的。原因在于:孔子的学生宰我与少正卯很类似【请仔细对照少正卯的罪行,宰我的表现是不是也可能对得上?鄙人甚至怀疑宰我(名字这么奇怪)可能就是少正卯】。 宰我是我们现代人的代表【和孔子所提倡的刚好相反】,让我们更要追问这些问题。
【系列求教6】“举一反三”怎么理解? 【原文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此处“举一反三”是不是孔子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要求的真实情况?《论语》中还真有“举一反三”的例子【16.13】。但是子贡也谦称自己只能“举一反二”【5.9】。而樊迟问孔子“仁”问了3次,孔子就回答了4种答案子夏还给了1个答案;而且孔子还主动辅导樊迟【2.5】。这两种情况都说明孔子应该没有对学生“举一反三”的要求。那么到底怎么理解孔子说的“举一反三”呢?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5.9】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系列求教5】为什么是“君子怀刑”而不说“君子怀礼”?(读论… 问题5: 【原文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此处写“君子怀刑”,而前文【2.3】赞同“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而不赞同“导之以政,齐之以刑”。这是否前后不一致?假如一致的话,应该如何来理解? 【原文2.3】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系列求教4】为什么曾子说“忠”、“恕”是一?(读论语时困惑… 一楼献给各位老师、同学! 对于每一个回复,鄙人都会认真拜读、一一思索推敲、择善而从,为了避免打断大家的发言,就不一一回复、致谢。先在此衷心感谢已经回复和将要回复的朋友!恳请各位畅所欲言!
【系列求教3】关雎哪里有哀?(读论语时困惑之3) 问题3 【原文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中写“乐而不淫”还讲的通,但它那里写了哀呢?为啥要补上一句“哀而不伤”? 《关雎》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系列求教2】序《诗》的子夏为啥会问简单的诗句?(读论语时困… 问题2 【原文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子夏长于文学,对诗有深入的研究,曾序《诗》。为啥会问孔子这句话呢?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这句话也不太难呀。而且孔子的回答也很简单,也只是回答绘画的基本常识。让鄙人疑惑不解。
【系列求教1】请谈谈您对“乐yue”的理解(读论语时困惑之1) 1楼献给孔子。 越读《论语》,越喜欢《论语》。 越读《论语》,越觉得孔子伟大,越佩服孔子。
首页
1
2
3
下一页